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分班考分类突破:现代文阅读(二)-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三借芭蕉扇(节选)
①悟空知道上了当,借来的是一把假芭蕉扇。他眨眨眼,又想出一个好主意。他摇身一变,变做①________,来到了翠云山。铁扇公主辨不出真假,打开洞门,拉着他进了洞。
②铁扇公主把借扇的经过说了一遍。假牛魔王故意怒气冲冲地说:“可惜!可惜!夫人,你怎么把宝贝借给那猴子?真气死我了!”
③铁扇公主笑着说:“大王不必生气,他借去的是假的。”假牛魔王说:“夫人,真扇子可要藏好,别让那猴子偷走。’,铁扇公主笑嘻嘻地说:“我藏在嘴里,谁能偷得走?”说着从嘴里吐出小扇子,晃了晃,变成了一丈二尺长的大扇子,递给了假牛魔王。假牛魔王接过扇子,把脸一抹,现了原形,边走边说:“多谢嫂子!”铁扇公主气得跌倒在地上,哭喊着:“气死我了!气死我了!”
④孙语空刚走,牛魔王就回到了芭蕉洞。铁扇公主哭哭啼啼 , 把孙悟空借扇的事一五一十地说了。牛魔王气得双脚直跺,转身去追赶孙悟空。他远远看见孙悟空扛着芭蕉扇往前走。他想了想,摇身一变,变做②________,叫道:“大师兄,快把扇子让俺老猪来扛吧!”
⑤假猪八戒从孙悟空手里接过芭蕉扇,口里念了念,大扇子变成了小扇子。他把小扇子放到嘴里,把脸一抹,现了原形,拔剑朝孙悟空砍去。
⑥孙悟空抢起金箍棒应战。他们从白天一直打到晚上,牛魔王打不过孙悟空,连忙叫起来:“别打啦,别打啦,我把扇子借给你!”说着,从嘴里吐出芭蕉扇,乖乖地交给了孙悟空。
⑦孙悟空一个跟头回到火焰山。他举起芭蕉扇,使劲儿一扇,火焰变小了;又一扇,凉风( )( ) , 火全灭了;再一扇,乌云( )( ) , 下起雨来。
⑧第二天一早,孙悟空还了芭蕉扇,师徒四人越过火焰山,继续向西天走去。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乖乖:________。
哭哭啼啼:________。
2.短文中的两处横线上,分别填哪个人物?将序号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A.孙悟空 B.猪八戒 C.牛魔王
①________;②________
3.给第⑦自然段中两处括号各填一个合适的叠词。
①凉风( )( )
②乌云( )( )
4.短文第④、⑤自然段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孩子无罪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讲的是德国二战以后的事情。一个纳粹战犯被处决了,他的妻子因为无法忍受众人的羞辱,吊死在了自家窗户外面。第二天,邻居们走了出来,一抬头,就看见了那可怜的女人。窗户开着,她两岁大的孩子正伸出手向悬挂在窗框上的母亲爬去。眼看另一场悲剧就要发生了,人们屏住了呼吸。
这时,一个叫艾娜的女人不顾一切地向楼上冲去,把危在旦夕的孩子救了下来。她收养了这个孩子,而她的丈夫,是因为帮助犹太人被这个孩子的父亲当街处决的。街坊邻居们没有人理解她,( )没有人同意让这个孩子留在他们的街区。他们让她( )把孩子送到孤儿院去,( )把孩子扔掉。艾娜不肯,便有人整日整夜地向她家的窗户扔秽物,辱骂她。她自己的孩子也对她不理解,他们动不动就离家出走,还伙同同伴向母亲扔石头。可是,艾娜始终把那个孩子紧紧抱在怀里,她说的最多的话就是:“你是多么漂亮啊,你是个小天使。”渐渐地,孩子长大了,( )邻居们的行动已经不偏激了,( )还是常有人叫他小“纳粹”,同龄的孩子都不跟他玩。他变得性格古怪,常常以破坏他人财产为乐。直到有一天他打断了一个孩子的肋骨,邻居们瞒着艾娜把他送到了十几里外的教养院。
半个月后,几乎快发疯的艾娜终于找回了孩子。当他们再一次出现在愤怒的邻居们面前时,艾娜紧紧护着孩子,嘴里喃喃自语:“孩子无罪。”
孩子就是在那时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他痛哭流涕,悔恨万分。艾娜告诉他,最好的补偿就是真心地帮助大家。从此以后,他发愤图强,样样事都做得很好。最主要的是,他变得无比地关怀他人。到他中学毕业时,他收到了最好的礼物:他的邻居们每家都派了代表来参加他的毕业典礼。
那个孩子就是我 雅克里说 他的眼里饱含着泪水
5.在第2自然段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6.给最后一节加上标点。
7.理解短文,回答问题。
① “悲剧”这个词的意思是________。
②文中写的“一场悲剧”指的是________。
③“另一场悲剧”指的是________。
④ “艾娜始终把那个孩子紧紧抱在怀里,她说的最多的话就是‘你是多么漂亮啊,你是个小天使’。”这里“始终”“紧紧”“最多”三个词表现了艾娜________。
8.再读短文,请顺着艾娜思考问题的思路,将句子补充完整,并理解“孩子无罪”的深刻含义。
因为孩子的父亲是纳粹战犯,所以人民 ;虽然孩子的父亲对人民犯了罪,但是孩子 ; 既然孩子没有罪,那么孩子;既然这么小的孩子就成了孤儿,那么我不管人们怎么不理解我,不公平地对待我,我都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彝族的火把节
火是人类最早掌握和使用的一种自然力。火和彝族关系极大,特别是居住在高寒山区的彝族,一年四季要生火取暖,吃在火边,睡在火边,家中火塘常年不熄,被称为“万年之火”。
火把节是全国彝族共同的盛大节日,节日时间都是在农历6月24目前后几天。到火把节时,彝族人民身着盛装,白天举行斗牛、摔跤、跳弦、对歌等各种节日庆典活动。晚上手擎松枝火把,嬉戏于村头寨尾,田间地头,各处照耀,以驱除村中邪魔,或烧虫除害。随后,人们便从四处聚到一起,汇集火把于一堆,簇成巨大篝火,围起篝火弹琴吹笙,尽情欢歌跳舞。
9.写近义词。
嬉戏——________ 汇集——________
10.彝族人为什么称“火”为“万年之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用“_____”把“火把节”时彝族人民举行的活动画出来。
12.人们聚集到一起干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冒雨借书
八月的一天,一早就下着大雨,北戴河文化馆里,图书管理员小王在空荡荡的图书室里,隔窗望着外面的风雨。
突然,电话铃响了。小王拿起话筒。打电话的人说要借一本世界地图和几本书,研究一个问题。小王抱歉地告诉他:“这几本书按照规定不能外借,您如果需要,可以到图书室来看,对不起。”对方只好把电话挂上。
外面的风雨是那么大,图书室里静得让人感到无聊。“不会有人来借书了吧?”小王正想着,忽然,图书室的门被推开了,一个人带着风声伴着雨水走进屋里,他手里的雨伞流着水,挽起的裤脚已经湿透,他把雨伞放到墙边,微笑着向小王走来,请她把世界地图和几本参考书借给他看看,这时,小王的双眼吃惊地瞪圆了。
“啊,您,周总理!”
周总理朝她点点头。
小王的心里又后悔又难过,她喃喃地说:“真对不起,总理,我不知道是您,您工作这么忙还亲自跑来……”
“哎,小同志,你把图书管理得很好嘛!”周总理笑着回答她,“有一套制度,这样很好。没有章程制度,办不好事情。”
周总理说完,接过小王捧来的书,坐在桌边认真地查阅起来。
小王看着周总理那专心读书的身影,心潮就像外面的风雨,更像风雨中起伏的海浪。
周总理查阅完资料,站起来,同小王握手告别,勉励她说:“一定要做好图书馆的工作呀!”
这时,风更猛,雨更大了。敬爱的周总理打起雨伞,推开门,又冒着风雨走了。小王激动地目送着周总理,心里在呼唤着:“美丽的北戴河,永远记住这件平凡的小事吧!”
13.联系上下文给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在括号内。
无聊_______
A.因没有意义而使人讨厌 B.由于清闲而烦闷
14.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激动——________ 勉励——________
15.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难过——________ 平凡——________
16.把文中一个形容小王心情的比喻句用“________”画出来。
17.读了这篇文章,我想对周总理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伞的故事
小时候,村里没有学校,我们要跑到八里外的镇上去上学。路途远,最怕遇上雨天。没准走到半路就会下起大雨来,就会被浇成个“落汤鸡”。那时候,我多么想有一把伞呀!
有一回,放学的路上,我又淋了雨。回到家就病倒了,浑身烧得滚烫滚烫的。
妈妈摸着我的头,眼圈儿红了。那时候我小,不懂事,不能体谅妈妈的难处,竟对妈妈说:“妈,咱能买把伞吗?有伞就不会被雨淋了。”妈妈沉思了一会儿,“买,咱买一把伞!”妈妈一字一句地说着。听了妈妈的话,我半信半疑,家里哪儿有钱给我买伞呀?可是今天妈妈的话是那样的坚决,我知道妈妈的脾气,对孩子,她从来都是说一句是一句的。
这天晚上,妈妈早早地上了织布机,脚一蹬,手一搬,“哐里哐当”,满屋里便都是织布机的声音了。
这一夜,我枕着织布机的声音入梦了。一早醒来,织布机的声音还在响。啊,妈妈怎么织了一夜的布?我想着,悄悄地走到妈妈跟前:“妈,您一夜没睡?”妈妈用熬红的眼睛看着我,笑了笑。我的眼泪夺眶而出:“妈,您别再熬夜了,我不要伞了!”“傻孩子,伞咱还是要买的。妈多熬几夜就有了……”
终于有一天,妈妈从集市上卖布回来,一脸喜气。见了我,她立即打开了印花包袱,笑着说:“看,你要的伞!”啊.伞!我喜出望外,从妈妈手里接过伞来。这是一把崭新的用黄油布制成的八角大伞。我快活地拿起伞,撑开,合上,再撑开,再合上,举起来,拧动伞柄,让它在空中旋转。
“妈!”我一抬头,忽地,看见了妈妈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心里一酸,“妈!”泪水就从眼里涌了出来……
从此,这把伞伴随我,上初中.升高中,读大学,一直到参加工作。渐渐地,这把黄油布伞落伍了,我却舍不得扔掉它。我带着它仿佛母亲就在我的身边,使我忘不了母亲,忘不了母亲对我的那份深深的爱。
18.联系上下文理解“喜出望外”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用“________”画出一处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一下“我”此时的心情。
20.写出第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渐渐地,这把黄油布伞落伍了,我却舍不得扔掉它。”“我”为什么舍不得扔掉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捐个微笑
队伍很长。
站在我前面的是母女俩,母亲牵着女儿的手,女儿仰起脑袋奶声奶气地背着唐诗,背完一首,就向母亲讨表扬。年轻的母亲不吝啬,反复竖起大拇指,鼓励女儿再接再厉。
捐款台上的“设施”很简陋。一张桌子上摆了个用红纸包裹的募捐箱。纸上有字:“向地中海贫血儿童献爱心。”站在我前面的年轻母亲捐完了款准备走,守在募捐箱旁边的一个中学生模样的姑娘似乎被可爱的还在背唐诗的小女孩吸引住了,拦住她的手,逗她:“小妹妹,妈妈给患病的哥哥姐姐捐钱了,你捐点什么呀?”
小女孩不作声,抬头看看她妈妈,又看看弯腰跟她说话的姐姐,手在口袋里掏了几下,什么也没掏出。嘴一撇,竟哭起来。原本只想逗逗孩子的姑娘慌了神,脸涨得通红。显然,她自己也是个大孩子,面对意外,乱了方寸。她尴尬地站着,满脸歉意地看着小女孩的母亲。年轻的妈妈却没慌,边给孩子擦眼泪边说:“洋洋,你给姐姐笑一个,你说我就捐一个甜甜的笑给患病的哥哥姐姐。”小女孩真的立刻笑了.泪水还挂在她的眼角.她还在哭泣着.那笑也就显得很别扭。别扭得让旁边的我,也差点忍不住乐出声来。
母女俩已经朝前走去,我往募捐箱放着钞票,目光还在追随她俩。那个漂亮的小女孩又回过头,一次,两次,三次,每一次脸上都带着甜甜的笑。我数得一清二楚,她一共捐了六个天使一般的微笑。
2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鼓励——________ 哭泣——________ 简陋——________
23.文章最后一句是比喻句,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请你仿写一个比喻句:________。
24.短文中的人们是向________捐献爱心,妈妈捐献的是________,小女孩捐献的是________。文中的“________”说明捐献的人很多。
25.读读划横线的句子,想想小女孩为什么哭了,后来为什么又笑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短文中最让你感动的是谁?说说你被感动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这永久的悔就是: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
我出生在鲁西北一个极端贫困的村庄里。家里日子是怎样过的,我年龄太小,说不清楚,反正吃得极坏。
我在她身边只待到六岁,以后两次奔丧回家,待的时间也很短。现在我回忆起来,连母亲的面影都是迷离模糊的,没有一个清晰的轮廓。特别有一点,让我难解而又易解:我无论如何也回忆不起母亲的笑容来,她好像是一辈子都没有笑过。家境贫困,儿子远离,她受尽了苦难,笑容从何而来呢?
有一次我回家,听对面的宁大婶子告诉我说:“你娘经常说:‘早知道送出去回不来,我怎么也不会放他走的!’”简短的一句话里面含着多少辛酸、多少悲伤啊!母亲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啊!然而这个儿子却始终没有归来,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
对于这个情况,我最初懵懵懂懂,理解得并不深刻。到了上高中的时候,自己大了几岁,逐渐理解了。但是自己寄人篱下,经济不能独立,空有雄心壮志,怎奈无法实现。我暗暗地下定了决心,立下了誓愿:一旦大学毕业,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养母亲。然而没有等到我大学毕业,母亲就离开我走了,永远永远地走了。古人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话正应到我身上。我不忍想象母亲临终时思念爱子的情况,一想到,我就会心肝俱裂,热泪盈眶。当我从北平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待在母亲身边,即使她一个字也不识,即使整天吃“红的”。这就是我的“永久的悔”。
27.给下面划线的字注音。
____ ____ ____
轮廓 誓言 立即
28.根据词语意思在文中找出对应的词语。
A.比喻依靠别人过活。________
B.由于激动或悲伤,眼泪充满了眼眶。________
29.造句。
无论……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文中哪句话写出了母亲对儿子的思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顺从,听话 形容没完没了地哭 2. C B 3. 习 习 滚 滚 4.牛魔王变做猪八戒骗走了芭蕉扇
【解析】1.略
2.略
3.略
4.略
5.“更”或者“而且”;要么;要么;虽然;但是 6.“那个孩子就是我。”雅克里说,他的眼里饱含着泪水。 7. 不幸的结局或遭遇 一个纳粹战犯被处决了,他的妻子因为无法忍受众人的羞辱,吊死在了自家窗户外面 孩子即将落下窗台摔死 保护孩子的坚定态度体现她的正义、宽容和善良。 8.保护她,帮助她,因为我也是一个母亲
【解析】5.略
6.略
7.略
8.略
9. 嬉闹 聚集 10.因为彝族人一年四季要生火取暖,吃在火边,睡在火边,家中火塘常年不熄。 11.彝族人民身着盛装,白天举行斗牛、摔跤、跳弦、对歌等各种节日庆典活动。晚上手擎松枝火把,嬉戏于村头寨尾,田间地头,各处照耀,以驱除村中邪魔,或烧虫除害。 12.汇集火把于一堆,簇成巨大篝火,围起篝火弹琴吹笙,尽情欢歌跳舞。
【解析】9.略
10.略
11.略
12.略
13.B 14. 感动 鼓励 15. 高兴; 伟大 16.小王看着周总理那专心读书的身影,心潮就像外面的风雨,更像风雨中起伏的海浪。 17.您真是我们的好总理,什么事都亲力亲为,不愿麻烦别人。
【解析】13.略
14.略
15.略
16.略
17.略
18.妈妈买伞是我意料之外的事,使我特别高兴。 19.我多么想有一把伞呀!
我此时想有一把伞的心情很迫切。 20.妈妈熬夜织布,准备给我买伞。 21.这把伞渗透着母亲对我的那份深深的爱。
【解析】18.略
19.略
20.略
21.略
22.激励;抽泣;简易 23.小女孩;天使;树上的苹果像灯笼似的又大又红。 24.地中海贫血儿童;钱;微笑;队伍很长 25.大人们都在捐款捐物,自己什么也没有,觉得没面子就委屈的哭了。后来妈妈叫她捐一个甜甜的笑给患病的哥哥姐姐,觉得自己也出了一份力,就笑了。 26.可爱、善良而又天真的小女孩。只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他人,即使物质上的帮助微不足道,但是精神上的帮助也更能感动人。
【解析】22.略
23.略
24.略
25.略
26.略
27.kuò;shì;jí 28. 寄人篱下; 热泪盈眶 29.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都会勇敢地面对。 30.“早知道送出去回不来,我怎么也不会放他走的!”
【解析】27.略
28.略
29.略
30.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