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基础知识精选题(三)-(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基础知识精选题(三)-(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81.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30 18:40: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升初基础知识精选题(三)-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杂兴(xìng) 叫嚣(xiāo) 繁衍(yǎn ) 崭新(zhǎn)
B.九天揽月(lǎn) 清平乐(lè) 澎湃(pēng) 渗透(shèn)
C.丰富多腔(qiāng) 应和(hè) 心率(1ǜ) 胆怯(què)
D.引吭大叫(háng) 癌症(ái) 疙瘩(gā) 徜徉( cháng)
2.下面词语中,读轻声的是哪一项?( )
A.据说 B.月亮 C.邻居 D.学校
3.“雨越下越欢”中“欢”的意思是哪一项?( )
A.起劲 B.高兴 C.欢迎 D.喜爱
4.下面词语中,有错别字的是哪一项?( )
A.低头 B.东天 C.玩笑 D.请坐
5.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了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李老师工作非常勤奋,常常废寝忘食。
B.只有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C.我们必须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去实现全民族梦寐以求的伟大理想。
D.他操作计算机非常熟练,已经达到了无所不为的程度。
6.一个皮球掉进树洞里去了,想一想,下面哪个是最好的办法( )
A.爬到树洞里去拿。 B.把树连根拔掉。 C.用树枝伸进洞里挑。 D.向树洞里灌水
7.下列词语,不能归为同一类的那一组是( )
A.仪态端庄 文质彬彬 德高望重 平易近人
B.阳光普照 秋高气爽 云淡风轻 碧空如洗
C.自相矛盾 精卫填海 刻舟求剑 南辕北辙
8.下面语句中加点字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疆啤酒珠峰登山队队员们在攀登珠峰过程中,多次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但他们最终战胜了困难,于2007年5月16日晨成功登顶。
B.教育部决定从今年9月1日起,我国中小学将开始全面推广校园集体舞,这让许多教师和家长忧心忡忡,他们担心此举更易导致学生早恋。
C.长期以来,日本一些右翼分子一直妄图抹杀日军侵华的种种罪行,这让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的胸中都感到义愤填膺。
D.相同的思想、观点、趣味及理想,使他们两人常常一拍即合,一见面就感到一种相互理解的愉悦和心灵的快乐。
9.根据语境,下面语句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他正抖作一团时,却听得豁(hè)的一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外面便什么声音也没有了,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liǎn)在盒子里。
B.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mí)散在含着豆麦蕴藻(zǎo)之香的夜气里。
C.忽而张目嗔(chēn)视,表现出叱咤(chà)风云的盛怒;忽而轻柔地点额抚臂,画眼描眉,表演着细腻妥帖的梳妆。
D.我们狩(shǒu)猎队分成好几个小组,在猎狗的帮助下,把七八十只斑羚逼到戛(jiá)洛山的伤心崖上。
10.下列四字词语用来形容文中的小庆龄,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言出必行 B.一诺千金 C.出尔反尔 D.言而有信
11.关于“垂”字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部首是“千”,第三笔是“一”
B.部首是“丿”,第三笔是“”
C.部首是“千”,第三笔是“f”
D.部首是“)”,第三笔是“一”
12.下列诗句,都有季节景物的描写,若依春、夏、秋、冬时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 )
甲: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乙: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丙:寒蝉聒梧桐,日夕长悲鸣。
丁: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A.乙甲丙丁 B.甲乙丙丁 C.丙甲丁乙 D.乙甲丁丙
13.对下列语句按序排列后,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
②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③太阳他有脚啊,轻轻地挪移了
④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
⑤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
⑥我也茫茫然地跟着旋转
A.①④③②⑤⑥ B.③②⑤⑥①④
C.③⑥①④②⑤ D.①⑤④②③⑥
14.将下面一则信息概括为一句话新闻,最恰当的一项是( )
即日起,四川省气象台将对外发布环境气象的预报预警和监测,并将初步进行省、地、县三级雾霾和空气污染气象条件监测预报预警业务。省环保与气象两部门将于近期签署合作协议,建立部门间重污染天气预报预警信息联合会商、联合制作、联合发布机制,提高检测预警的准确度。
A.省气象台将对外发布环境气象的预报预警
B.四川将启动省、地、县三级雾霾预警
C.省环保与气象两部门将签署合作协议
D.四川将建立部门间重污染天气预报预警联合会
15.下面文段选自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描写的人物是( )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只见(她)……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威不怒,丹唇未启笑先闻。
A.薛宝钗 B.史湘云 C.王熙凤 D.贾探春
16.对下面语句的表达方式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所谓廊棚,其实就是带有屋顶的街道。(议论)
B.长长的廊桥,矮矮的石桥,高高的拱桥,彼此呼应着,映衬着。(描写)
C.清晨,我和友人就走进了西塘古镇。(记叙)
D.石弄很窄,最宽的地方也仅有1米左右。(说明)
17.下面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体型恭敬,不苟言笑,装束平整”的字体
B.“横笔不波,内外皆收,神采沉密”的字体
C.“上下牵引,偏旁互借,流转多姿”的字体
D.“清泉穿石,流云出岙,竹摇藤飘”的字体
18.下面的历史人物中,被称为“中国书法家四贤”的一组是( )
A.左丘明 司马迁 司马光 刘向
B.张芝 钟繇 王羲之 颜真卿
C.张芝 司马迁 王羲之 王献之
D.张芝 钟繇 王羲之 王献之
19.下面从文段中摘录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里面陈列着不少我国历代大书法家的笔墨真迹。
B.且不说碑文的风华绝代,精妙绝伦。
C.单看那风格迂回的书体就足以令人震撼不已了。
D.此时此刻,也许人们才似乎领悟了“中华瑰宝”的内涵。
20.下列句子中与“《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清明上河图》难道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吗?
B.《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吗?是的。
C.不得不说《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D.《清明上河图》怎么不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呢?
二、填空题
21.看拼音,写词语。
yòu zhì chóu chànɡ míng mèi biān pào pái huái
( ) ( ) ( ) ( ) ( )
zhàn fàng jīng huāng gē da wú liáo dān ge
( ) ( ) ( ) ( ) ( )
22.照样子,在括号里添上一个动词,使词语搭配恰当,不能重复。
例:(探)皮鞋
( )庄稼 ( )鞋带 ( )杂志 ( )葡萄
( )课文 ( )被子 ( )蝴蝶 ( )衣服
23.把下面词语补充完整并解释所补充的字。
赴( )蹈火_____ 自愧( )如_____ 声泪( )下_______
见( )知著_____ 悬梁刺( )_____ ( )而不舍______
24.开心查字典。
“秉”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 ___,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部,“秉烛夜游”的“秉”字是_________的意思。“幽”字的部首是____,共有____画。第8画的笔画名称是________。
25.用“静”字组成词语,并填入相应的括号里。
(1)我们荡着小舟,在( )的湖面上漂着。
(2)美丽的草原,夜晚多么( )啊!
(3)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 )。
(4)这条( )的小巷,是我回家的必经之路。
26.根据语境填入合适的句子或词语。
(1)朱熹教育儿子不但要注重学习书本知识,更要注重社会实践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2)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用诗人王维的“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3)小明考试不及格,回家的路上,他的心情真是_______________。(填一句歇后语)
(4)乐乐是个贪玩的孩子,新年时爷爷写了一条名言“_________,_________”送给乐乐,告诫他成功是勤奋换来的。
27.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谚语。
(1)既然人家已经认错了,我看还是算了吧,俗话说:_____________。
(2)张大妈的儿子考上了名牌大学,她的病也好了一半,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每个人都有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谁也不甘心落后,这正应了老人的话:___________。
(4)刘老师是典型的__________,批评我们的时候,大家都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可是不管刘老师怎么说狠话,他都一直不停地宽恕我们的错误。
三、判断题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28.老舍,原名舒庆春,被称为“人民艺术家”,他的代表作有《茶馆》《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北京的春节》中老舍用充满京味儿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老北京的春节习俗。( )
29.《卜算子·送鲍浩然之逝东》中“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的朗读节奏划分为:“二一二”。 ( )
30.《匆匆》一文中,作者朱自清用一连串的问句表达了对时间飞逝的惋惜和感叹,很能打动读者,容易使读者产生相同的感受。( )
参考答案:
1.A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词组的正确读音,要注意积累词组的正确读音,学会区分错误的读音,在本题中,B项:乐lè—yuè 澎pēng—péng C项:怯què—qiè D项:疙gā—gē
2.B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轻声的掌握。
A.据说:jù shuō
B.月亮:yuè liang
C.邻居:lín jū
D.学校:xué xiào
故选B。
3.A
【详解】本题考查对字义的理解与辨析。
“欢”的意思:1.快乐;高兴。2.喜爱。3.古代女子对恋人的爱称。今泛指恋人。4.活跃;带劲。
“雨越下越欢”的意思是雨越下越大,越下越起劲。“欢”的意思是起劲。
故选A。
4.B
【详解】本题考查对字形的掌握能力。
B.“东天”——“冬天”。
故选B。
5.D
【详解】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理解运用能力。注重积累,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运用是否恰当。废寝忘食:废:停止。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坚持不懈:懈:松懈。坚持到底,一点不忪懈。梦寐以求:寐:睡着。做梦的时候都在追求。形容迫切地期望着。
无所不为:没有不干的事情。指什么坏事都干。
6.D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的思维判断能力,一个皮球掉到树洞里,最好的办法就是向树洞里面灌水,因为这样皮球可以慢慢浮起来,这样就可以拿到球了。其他办法要么是不可行,要么是比较费力。
7.C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归类。
C项中,精卫填海是神话故事,自相矛盾、刻舟求剑、南辕北辙是寓言故事。
8.D
【详解】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成语辨析、运用。
A. 进退维谷:无论是进还是退,都是处在困境之中。形容处境艰难,进退两难。
B. 忧心忡忡:形容心事重重,非常忧愁、担心。
C. 义愤填膺:由正义而激发的愤怒充满心胸。也作“义愤填胸”。
D. 一拍即合:一打拍子就合上了曲子的节奏;比喻双方很容易一致,也比喻因情意相投或有利害关系,一下子就说到一起或结合在一起。
9.B
【详解】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识汉字写拼音。
A.豁(huō)
C.叱咤(zhà)风云
D. 狩(shòu)猎
10.C
【详解】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与分析。
C项中,“出尔反尔”现在指说了又反悔或说了不照着做,表示言行前后自相矛盾,反复无常,是贬义词,与课文中宋庆龄的精神品质不符。其他三项是近义词,都是形容人有信用,与宋庆龄的品质相符,因此本题选C。
11.B
【详解】本题考查汉字书写笔画、汉字结构。
“垂”读音“chuí”。部首“丿”,共有8画,笔画顺序为:撇、横、竖、横、竖、竖、横、横。第三笔是“竖”。
12.A
【详解】考查诗句排序。
甲: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出自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七言绝句《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该作品生动描绘了杭州西湖夏季时的不胜美景
乙:出自唐朝诗人王昌龄的古诗作品《闺怨》的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写的是春天的景物。
丙:寒蝉聒梧桐,日夕长悲鸣。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代秋情》,其古诗全文如下: 几日相别离,门前生稆葵。 寒蝉聒梧桐,日夕长鸣悲。 白露湿萤火,清霜凌兔丝。 空掩紫罗袂,长啼无尽时。描述的是秋季的景物。
丁: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古诗作品《赠刘景文》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描述的是冬季的景物。
13.C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排序的 内容。排列句子时,应首先整体感知一下语段的内容,并从中找到关键性的词语,根据这些有标志性的语句,确定哪个句子可以在最前,哪个句子不能在最前,哪几个句子必须相连。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读语段,检查确定。
浏览句子,都在讲因为太阳的移动,“我”也跟着移动、旋转,所以第一句一定会出现太阳,总体叙述,所以“太阳他有脚啊,轻轻地挪移了”为首句。接下来的句子讲的都是跟“我”有关的,我们可以代词开头往前排,确定⑥为第二句。接着即可根据排除法找到答案。除此之外,这篇文章也是我们学习过的《匆匆》,熟读原文,即可得到答案。
14.A
【详解】本题考查对段落的概括。
回答本题,我们可以用取主舍次的方法,或者到选项中对比。浏览全段,可以知道,四川省气象台将对外发布环境气象的预报预警。答题时我们可以去掉次要的、形容的部分,留下主要的内容。即可得到答案。
15.C
【详解】本题考查人物描写和四大名著的相关内容。
文中的句子是人物的语言和外貌描写。从“笑声”“一双丹凤三角眼”,我们就可以知道描写的是经典人物王熙凤。
16.A
【详解】本题考查对表达方式的掌握情况。常见的表达方法分有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A.这个句子在描述廊棚的样子,所以运用了记叙,也就是叙述。
B.描写有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这句话运用了景物描写。
C.这个句子接下来讲的是走进古镇后的事情,所以是记叙。
D.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17.D
【详解】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掌握情况。
前三个选项,都是拟人的修辞手法,如“恭敬”、“神采”、“多姿”等词语都是用来形容人的。而最后一个选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字体比喻成“清泉穿石,流云出岙,竹摇藤飘”。
18.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尝试的掌握情况。中国书法四贤,是指张芝、钟繇、王羲之和王献之。对照后即可选出答案。
19.C
【详解】本题考查修改病句的内容。
修改病句第一步要认真读原句,弄清句子要表达的意思。第二步找出有毛病的地方,根据病因修改。需要注意修改病句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检查修改后的句子,看句子是否完整、通顺、合理。常见的病句类型有:用词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词序混乱、重复啰唆、前后矛盾、不符事理、归类不当、指代不明。  
A.成分残缺。哪里陈列没有说清楚。可修改为“博物馆里陈列”
B.用词不当。”芳华绝代“是形容女子的美丽,用来形容碑文不当。改为“且不说碑文的,精妙绝伦”就可以了。
D.重复累赘。“也许”是可能、或者、或许的意思。这里“似乎”表达了猜测的意思,所以去掉“也许”。
20.A
【详解】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体会句意。
A.“难道是……吗?”意思是“不是”。
B.“是……吗?是的。”意思是“是”。
C. “不得不说……是……”意思是“是”。
D.“怎么不是……呢?”意思是“是”。
21. 幼稚 惆怅 明媚 鞭炮 徘徊 绽放 惊慌 疙瘩 无聊 耽搁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写时要注意“稚、惆、怅、媚、鞭、徘、徊、绽、慌、疙、瘩、聊、耽、搁”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
22. 种 系 看 摘 读 晒 捉 洗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词语搭配。所谓动词就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存在、变化的词。可以说“种庄稼”,也可以说“收庄稼”。可以说“系鞋带”,也可以说“洗鞋带”。可以说“借杂志”,也可以说“买杂志”。可以说“洗葡萄”,也可以说“卖葡萄”。可以说“看课文”,也可以说“读课文”。可以说“叠被子”,也可以说“晾被子”。可以说“扑蝴蝶”,也可以说“看蝴蝶”。可以说“叠衣服”,也可以说“晾衣服”。
【点睛】
23. 汤 热水 弗 不 俱 全、都 微 微小 股 大腿 锲 镂刻
【详解】本题考查补写成语及对成语的理解,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记忆。
赴汤蹈火:沸水敢蹚,烈火敢踏。比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
自愧弗如:意思是自感不如别人而内心惭愧。
声泪俱下:一边说一边哭,形容极其悲恸。
见微知著:见到事物刚露出的一点苗头,就能知道其本质和发展的趋向。
悬梁刺股:形容废寝忘食地刻苦学习。
锲而不舍: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24. B 禾 拿着 山 9 竖折
【详解】此题考查对汉字音序、偏旁部首、笔画笔顺、字义等方面的知识,对不认识的字用部首查字法,对不会写的字用音序查字法,一字多义要结合语境来理解。“秉”的拼音是“bǐng”,音序是“B”,部首是“禾”,“秉烛夜游”的意思是拿着蜡烛晚上去游玩,其中“秉”是“拿着”的意思。“幽”的拼音是“yōu”,音序是“Y”,部首是“山”,笔顺是“竖、撇折、撇折、点、撇折 、撇折、点、竖折、竖”。
25. 平静 寂静 宁静 僻静
【详解】本题考查组词及选词填空,作答时可以先仔细阅读句子,结合句意及语境分析句子中应填写哪个与“静”相搭配的词语,将其组词填写在括号内即可。
(1)形容湖面的“静”,可以组词、填写平静,意思是(心情、环境等)没有不安或动荡。
(2)形容夜晚的“静”,可以组词、填写寂静,意思是没有声音;很静。
(3)歌声打破了的“静”,可以组词、填写宁静,意思是(环境、心情)安静。
(4)形容小巷的“静”,可以组词、填写僻静,意思是人迹罕至;安静。
26.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详解】本题考查对古诗、歇后语及名言的识记。只要平时注意积累,作答就比较简单。
(1)根据题中所给提示可知,应填写“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该诗句出自宋代朱熹的《观书有感》,意思是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
(2)根据题中所给提示可知,应填写“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该诗句出自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意思是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
(3)根据题中所给提示可知,应填写的歇后语是“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主要比喻一个人的心情非常不安,心里头战战兢兢。
(4)根据题中所给提示可知,应填写“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该句子出自《警世贤文·勤奋篇》,意思是宝剑的锐利刀锋是从不断的磨砺中得到的,梅花飘香来自它度过了寒冷的冬季。喻义要想拥有珍贵品质或美好才华等是需要不断的努力、修炼、克服一定的困难才能达到的。
27. 得饶人处且饶人 人逢喜事精神爽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刀子嘴,豆腐心
【详解】本题考查对常见谚语的掌握,作答时要仔细读题,根据题意填写合适的谚语。谚语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它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
(1)根据题干中“人家已经认错了,我看还是算了吧”可知,横线处应填写“得饶人处且饶人”,意思是要宽容、体谅别人,尽量宽恕别人;还指做事不要做绝,须留有余地。
(2)根据题干中“张大妈的儿子考上了名牌大学,她的病也好了一半”可知,横线处应填写“人逢喜事精神爽”,意思是遇到喜庆之事,人的心情特别舒畅。
(3)根据题干中“每个人都有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谁也不甘心落后”可知,横线处应填写“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意思是人要向好的地方发展,水要向低的地方流的,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4)根据题干中“批评我们的时候,大家都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可是不管刘老师怎么说狠话,他都一直不停地宽恕我们的错误。”可知,横线处应填写“刀子嘴,豆腐心”,意思是形容人说话尖刻心肠慈软。
28.√ 29.× 30.√
【解析】28.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题目叙述正确。舒庆春(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字舍予,笔名老舍,满族正红旗人,本名舒庆春,生于北京,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著有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牛天赐传》《骆驼祥子》等,短篇小说《赶集》等。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
29.本题考查朗读节奏。
题目叙述错误。“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出自宋代王观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意思是: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朗读节奏为: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30.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掌握。
题目叙述正确。《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文章围绕“匆匆”展开叙述,先写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再写自己八千多个日子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作者思绪万千,由景及人,叹息不已。最后,作者发出内心的感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