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陈情表》训练检测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密原是亡蜀之臣,对新建立的晋朝有所顾虑,他一再不应诏,违抗皇命,是因为看透了官场的黑暗,想“矜守名节”,做一名隐士。
B.李密为了打动晋武帝,没有直陈其事,而是围绕着“孝情”二字,营造一个感人至深的情境,博取晋武帝的同情和怜悯。
C.李密慈父早亡,母亲改嫁,自幼体弱多病,全赖祖母抚养成人;家门人丁不旺,祖母年老体弱,全靠自己侍奉汤药。
D.李密从年龄比较,说明自己正当年,感恩报国,来日方长;祖母年事已高,风烛草露,瞬息可灭,表明自己先尽孝后尽忠。
2.下列对出自《陈情表》的成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乌鸟私情:比喻侍奉尊亲的孝心(人的孝道)。古时候说小乌鸦能反哺老乌鸦。偏正结构。近义成语:舐犊情深。
B.茕茕孑立:孤单无依靠地独自生活。茕茕,孤单的样子;孑,孤单。偏正结构。近义成语:举目无亲。
C.气息奄奄:形容人即将断气、生命垂危的样子。也比喻事物衰败没落,即将灭亡。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主谓结构。近义成语:奄奄一息。
D.零丁孤苦:孤独困苦,无依无靠。零丁,亦作“伶仃”,孤独的样子。并列结构。近义成语:形单影只。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险衅(xìn) 洗马(xiǎn) 夙遭闵凶(mǐn) 门衰祚薄(zuò)
B.童仆(pú) 优渥(wò) 茕茕孑立(jué) 猥以微贱( wěi)
C.逋慢(bǔ) 陨石(yǔn) 犹蒙矜育(jīn) 岂敢盘桓(huán)
D.拔擢(zhuó) 日笃(dǔ) 有所希冀(yì) 日薄西山(bó)
4.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密六个月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到了四岁,母亲被迫改嫁,李密是被祖母带大的。
B.李密小时候常生病,九岁的时候差点不行了,以后一直孤苦伶仃,过着少有兄弟的生活。
C.李密反复陈述不能应诏是因为祖母染病,而且他感到了祖母的病一天比一天重。
D.尽管朝廷催促非常急迫,但李密仍以亲情为由坚持不就,“欲苟顺私情”委婉地表达了他对这一做法的坚持。
5.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能够表现李密孝敬祖母的一项是( )
①祖母刘闵臣孤弱,躬亲抚养 ②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③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④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⑤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⑥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①③⑥ D.②④⑤
6.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以简洁精练的语言写自己的孤苦,为“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做铺垫。这是陈说不仕的事实根据,作者写得凄切尽情,以使晋武帝对他由恼怒斥责化为同情怜悯。
B.第2段写朝廷对自己优礼有加,而自己却由于祖母供养无主不能奉诏的两难处境,为下文设置悬念。此中既有对朝廷的报恩之情,又有对祖母的亲情。身处两难境地,却两情毕现。
C.针对孝顺祖母和回报国恩之间的两难选择,作者终于找到了理论上的依据,那就是儒家的“以孝治天下",祖母病重一节,写得委婉动人,字字皆出于至孝之心,感人至深。
D.本文层层推进,措辞委婉,自始至终围绕一个“孝”字行文。作者在终养祖母有碍报效国家的情况下,坚决放弃飞黄腾达的机会,选择了徇私情、尽孝心,感人至深。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节选自李密《陈情表》)
材料二: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改醮①。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陈情表》。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②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已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选自《晋书·李密传》,有删改)
【注】①醮(jiào):嫁。②安乐公:蜀国原皇帝刘禅。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
B.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
C.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
D.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
8.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少仕蜀”与“且臣少仕伪朝”(《陈情表》)两句中的“仕”字含义相同。
B.服阕,古丧礼规定,父母去世后,要服丧三年,三年期满除去丧服。
C.舜,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首领;禹,也称“大禹”,曾奉舜命治理洪水。
D.“而朝廷无援”与“呱呱而泣”(《项脊轩志》)两句中的“而”字含义相同。
9.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密父亲早年去世,母亲改嫁,他当时只有几岁,很是感伤,被祖母刘氏抚养,侍奉祖母以孝闻名,祖母生病时,他寝食难安。
B.李密年轻时在蜀国做官,曾出使吴国,因才智机辩被吴国人赏识。蜀国灭亡后他被晋朝征召,因祖母年高不应召,向皇帝上疏《陈情表》。
C.李密《陈情表》最后以一个降臣的口吻表达了格外恭谨的想法,朴实、真切而令人怜悯的语言,让晋武帝感叹李密的名节不虚传。
D.李密在温地任职,不喜欢从事,就写信给从事,引用历史典故讥讽从事,从事把这件事告诉上司,上司因李密清廉谨慎,没有弹劾李密。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2)孔明与言者无已敌,言教是以碎耳。
11.晋武帝看了李密的诗后为什么愤怒?请简要说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而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节选自《陈情表》)
材料二: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
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①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二子赐、兴。赐字宗石,少能属文,尝为《玄鸟赋》,词甚美。州辟别驾,举秀才,未行而终。兴字隽石,亦有文才,刺史罗尚辟别驾。尚为李雄所攻,使兴诣镇南将军刘弘求救,兴因愿留,为弘参军而不还。尚白弘,弘即夺其手版而遣之。兴之在弘府, 弘立诸葛孔明、羊叔子碣,使兴俱为之文,甚有辞理。
(节选自《晋书·孝友传》)
【注】①安乐公:蜀汉灭亡后,魏国封蜀汉皇帝刘禅为安乐公。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
B.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
C.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
D.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
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矜:“不矜名节”的“矜”与“犹蒙矜育”的“矜”意思不同,与《老子四章》中“自矜者不长”的“矜”意思也不同。
B.结草:魏颗不以老人之女为父殉葬,老人为报恩结草绊倒秦将杜回,以助魏颗擒获杜回,后世用“结草”代指报答恩情。
C.虫流:齐桓公坚决任用竖刁治国。桓公死后诸子争立,陈其尸三月不收,尸体上的虫子流出。后世以“虫流”喻功绩流传。
D.属:“少能属文”中的“属”与《赤壁赋》“举酒属客”的“属”意思不同,与《屈原列传》“属草稿未定”的“属”意思相同。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武帝读了《陈情表》后甚为感动,赞其名不虚传。李密守丧期满后又再次被晋武帝征召担任太子洗马。
B.李密品评人物独到。他认为刘禅地位仅次于齐桓公,诸葛亮言教之语“碎”是因为交流对象为普通民众。
C.李密曾在给人的信件上说庆父不除鲁国灾难就不会停止。李密以此典来表达对晋武帝不重用自己的不满。
D.李兴有文才,但行为不忠。趁讨援军时背弃罗尚投奔刘弘,刘弘得知原委后夺了李兴的笏板将其遣送回去。
1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前两句为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2)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王羲之《兰亭集序》)
16.李密在晋武帝眼里“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但为何会落得被免官的下场?请根据文本概括缘由。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李密《陈情表》)
乙
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
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其后四年而归视汝。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节选自韩愈《祭十二郎文》)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愿陛下矜愍愚诚 诚知其如此
B.谨拜表以闻 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
C.臣以供养无主 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D.而刘夙婴疾病 嫂尝抚汝指吾而言
1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
B.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
C.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
D.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
19.下列对文中涉及的加点的古代文化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表”,就是“奏章”,又称“表文”,是臣属给君王的上书,古代一种公文,常用来陈述衷情。
B.“秀才”指汉代所设选拔人才的一种科目,推举优秀人才。晋时仍保留此制,与科举考试的“秀才”不同。
C.古代以伯、仲、叔、季表示兄弟间的排行。分“伯父”“仲父”“叔父”,而“季父”通常专指最小的叔父。
D.“万乘”指高官厚禄。古代兵车一车一马为一乘。封国大小以兵赋计算,凡地方千里的大国,称为万乘之国。
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在字词的表达上自然真切,句式上多是短小精悍的四字句,形象的比喻、大胆的夸张传达情感,语势连贯,行云流水。
B.古代的祭文一般都是用韵文写的,乙文一反传统祭文以铺排郡望、藻饰官阶、历叙生平、歌功颂德为主的文风,而是采用散文形式,记家常琐事,表现自己与死者的密切关系。
C.甲文语言表达切合身份,如以“伏惟”“蒙”“谨”等词语运用恭敬而得体。“愚诚”“微志”等词语谦逊、虔诚中进一步表明自己对祖母定会知恩图报,奉养尽孝的诚心。
D.乙文中韩愈呜咽追叙自己和侄子幼年的孤苦伶仃,成年后的东奔西走聚日无多;同时流露出对自己往日追求功名富贵做法的悔恨和自责。
2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2)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情表(甲)
李密(晋)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陈情表(乙)
简祖英(元末明初)
①臣祖英九岁失怙,惟慈亲鞠育,逮长知训,冀或用世,以酬罔极之恩,臣之志也。向叨食元祿,为何左丞参佐,适值三山强寇①,剽掠广城,一门妻女,死节五人;而老母陈氏,为所拘囚。臣祖英隐忍不能即死,其有愧石苞殉国②也多矣。
②兹遇圣朝维新,征讨不服,率土效顺,咸蒙嘉休。乃者三山逆寇,悉婴铁锁,臣母得以生还,虽臣祖英不孝之罪固所难逃,而得以展区区乌哺情私者,陛下之赐也。臣母子离散复完,白骨复肉,铭感圣德,彻于肝肺,虽九死其能报耶!陛下又复甄录③,寄以民社④,此正臣殒首效命之秋也。而臣俯顾自惭,不敢拜命者,以罪戾已深,不宜职在民牧。
③钦惟圣朝,以孝道治天下,禄秩不容及不孝之徒;以仁心怀远人,匹夫无有不获之愿。况臣事元朝,叨为元臣,幸已逃诛。母年逾耄,孤苦特甚。尤宜恻怛而钦恤者也,况臣事元朝叨为元臣幸已逃诛母年逾耄孤苦特甚尤宜恻怛而钦恤者也。伏望圣慈,收回成命,矜其爱日之短,俾遂归养之图,则臣母子拭目清平,讴歌德泽,为赐多矣。
④今臣四十有九,老母年八十有一。鹤发垂堂,西山之日已薄;弃亲赴任,不孝之罪弥深。苟违亲而事主,陛下安所用之?果尽奉欢之期,然后复求仕进,以尽忠罄节,非惟遂人子之私,亦圣朝孝理之道也。
【注释】①三山强寇:指元末起兵于三山(今佛山)的邵宗愚割据武装,被何左丞所灭。②石苞殉国:石指石奢,苞指赵苞。石奢:楚昭王相,行县,道有杀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纵其父,自刎而死。赵苞:鲜卑侵略汉国,把汉将赵苞的母亲置于阵前,赵苞仍按时进击,他母亲和妻子都被鲜卑杀害,赵苞随后呕血而死。③甄录:甄别录用。④民社:此指地方官。
2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况臣事元朝叨为/元臣幸已/逃诛母年/逾耄孤苦/特甚尤宜/恻怛而钦恤者也。
B.况臣事元朝/叨为元臣/幸已逃诛/母年逾耄/孤苦特甚/尤宜恻怛而钦恤者也。
C.况臣事元朝叨为/元臣幸/已逃诛母年/逾耄孤苦/特甚尤宜/恻怛而钦恤者也。
D.况臣事元朝/叨为元臣/幸已逃诛/母年逾耄孤苦特甚/尤宜恻怛/而钦恤者也。
2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父亲去世叫“失怙”,母亲去世叫“失恃”,父母双亡则称作“孤露”“弃养”,长辈去世可婉称“见背”。
B.罔极,旧时用以颂扬父母养育子女无穷无尽的恩德,出自《诗经·小雅·蓼莪》“欲报之德,昊天罔极。”此处的意义与《氓》一文中的“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不相同。
C.拔擢,古代表示官职变化的词语,拔擢指提拔、擢升。表示官职调动的有调、徙、转、改等,表示降职的有左迁、迁谪、除、逐等。
D.伏,谦辞,用在动词前表谦下的修饰语,如“窃闻”“伏惟”。伏惟,趴在地上想,在下对上或晚辈对长辈陈述想法时用。
24.下列对选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段(甲)字里行间融入了作者强烈的感情,在写到自己和祖母相依为命的深厚亲情时,主要是通过议论来表达的。
B.文段(甲)工整的对仗句式,铿锵有力,感情诚挚,具有说服力,运用“乌鸟私情”“结草报恩”等故事来增加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C.文段(乙)用了“石苞殉国”的典故,是为了陈述隐忍苟活的惭愧,表明忠孝难全的矛盾,表达家国兼爱的情怀。
D.文段(乙)以“西山之日已薄”喻母亲生命衰落,既打动皇上,又言自己报效圣朝有日,“人子”之私与“圣朝”之道兼顾,道理显豁。
25.将上面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2)苟违亲而事主,陛下安所用之?果尽奉欢之期,然后复求仕进,以尽忠罄节。
26.甲乙两文在陈情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请以选文(乙)第三段为例,分析简祖英是怎样陈情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27.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与例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A.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B.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
C.风吹草低见牛羊 D.图穷而匕首见
28.下列各项与例句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A.复驾言兮焉求 B.渺渺兮予怀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俨骖于上路
29.下列各项说法不符合短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李密六个月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到了四岁,母亲被迫改嫁,李密是被祖母带大的。
B.李密小时候常生病,九岁的时候差点不行了,以后一直孤苦伶仃,过着少有兄弟的生活。
C.李密反复陈述不能应诏是因为祖母染病,而且他感到了祖母的病一天比一天重。
D.尽管朝廷催促非常急迫,但李密仍以亲情为由坚持不就,“欲苟顺私情”委婉地表达了他对这一做法的坚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独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尝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3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形影相吊(慰问) B.但以刘日薄西山(迫近)
C.夙婴疾病(经常) D.则刘病日笃(沉重)
3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臣具以表闻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B.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C.欲苟顺私情 苟非吾之所有
D.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32.下列各句的句式和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B.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C.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
D.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泰山
3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武帝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不愿应诏,就写了这篇申诉自己不能应诏的苦衷的表文。
B.本文开篇从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表明孝比忠重要,明确表示不愿应诏,致使君王收回成命。
C.文章始终围绕“愿乞终养,辞不赴命”八个字展开,在简洁的笔墨中寄寓了深深的情感。
D.本文叙述委婉,辞意恳切,语言简洁生动,富有表现力与强烈的感染力。
34.将下面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②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冼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陈情表》
3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除臣冼马 除:革除
B.以刘日薄西山 薄:迫近
C.则刘病日笃 笃:病重
D.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逮:到了
36.下列句中,加点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②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B.①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②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C.①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②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D.①报养刘之日短也 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37.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活用类型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 ②虽然,犹有未树也
B.①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②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C.①臣具以表闻 ②屈贾谊于长沙
D.①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②宾主尽东南之美
38.下列对这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段文字叙述了朝廷屡次征召催逼,自己辞不赴命,进退两难的处境,提出了“愿乞终养”的要求。
B.“逮奉圣朝……实为狼狈”一段分别以“逮”“寻”两个时间副词领起,连续两次征召,一次“辞不赴命”,一次“辞不就职”,原因都是祖母“供养无主”,与全文首段呼应。
C.本段连用“察臣”“举臣”“拜臣”“除臣”到“责臣”“催臣”,不仅文法错落,显出由弛而张、逐步紧迫的情势,同时也体现出先恭维皇恩浩荡,后申诉委屈矛盾的心理层次。
D.在本段末,作者以两个年龄数字的对比,说明报国日长,尽孝日短,表明忠孝难以两全,有力地证明自己只好舍忠而取孝的抉择的正确性,以使皇帝心甘情愿地批准他的请求。
39.翻译下面的文句。
(1)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2)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3)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三、非选择类
40.(5)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远:___________________
(6)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终:___________________
(7)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进退:___________________
41.(5)实为狼狈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
(6)则告诉不许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
(7)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
42.翻译句子。
(1)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2)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3)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4)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四、语言表达
43.解释本文中成语。
⑤气息奄奄:
⑥人命危浅:
⑦朝不虑夕:
⑧皇天后土:
44.指出下列句子用了何种修辞。
①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②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③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④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45.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另写一段话,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
《陈情表》的语言是有形的,有声的,因为它是有情的。读《陈情表》我们可以看到:李密形影相吊的孤寂,祖母奄奄一息的悲恻,帝王微笑背后的恼怒,作者诚惶诚恐的怖惧。读《陈情表》我们可以听到:
五、情景默写
46.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
(1)李密在《陈情表》开头用“臣以险衅,夙遭闵凶”来概括自己命运的坎坷。用“既无伯叔,终鲜兄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家门冷落,人丁稀少。
(2)李密在《陈情表》中形象地刻画自己幼年寂寞、孤独惨境的句子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
(3)《陈情表》文笔简洁流畅,语言生动,如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几个四字句来形容祖母危重之状。
(4)《陈情表》中,李密以乌鸦反哺作比表达孝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陈情表》的结尾,李密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自己的忠贞之情。
六、小阅读-课内
47.李密为什么能打动晋武帝?结合《陈情表》的表达特色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
1.A
2.A
3.A
4.B
5.B
6.D
7.B 8.D 9.D 10.(1)并不仅仅被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长官明明白白知道的,天地神明实在也都看得清清楚楚。
(2)和孔明谈论的人没有跟他水平相当的,他的言教因此琐碎。 11.李密在诗歌的末尾表达了对没得到应有的职位的不满,还有指责皇帝之意。
12.B 13.C 14.C 15.(1)祖孙两人,相依为命,因此(就臣)内心(而言)不能废止(奉养)远离(祖母)。
(2)从事向司隶举报了李密的信,司隶因为李密在州县清廉谨慎,就没有弹劾他了。
(3)本来就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虚妄之谈。 16.想升官(到朝中任职)但怀才不遇(无人举荐)、怀忿作诗激怒武帝(借诗表达不满讽刺武帝)、从事奏官弹劾。
17.C 18.B 19.D 20.C 21.(1)在外没有什么近亲,家里没有可以照应守候和迎接叩门的童仆,孤单无依靠地独自生活,身体和影子互相安慰。(2)我幼年丧父,等到长大,不知道父亲(的模样),只有依靠兄嫂。
22.B 23.C 24.A 25.(1)现在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十分卑微浅陋,受到过分提拔,恩宠优厚,怎敢犹豫不决,有非分的愿望呢?
(2)假如离开双亲而去侍奉君主,陛下您怎么会任用他呢?如果可以让我尽完奉养母亲的期限,这样之后再去求取仕途,为(朝廷)尽忠尽职。 26.本段以说理为主。(1)先摆出圣朝“以孝道治天下”“以仁心怀运人”的大道理,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写法,举出“禄秩不容及不孝之徒”的历史和“匹夫无有不获之愿”的普遍事实;(2)在这个前提下指出自己曾侍奉元朝,陷母于危境的不孝之举及“母年愈耄、孤苦特甚”的现实情况;(3)最后希望皇上收回成命。这样,本段的说理,逻辑严密,有礼有节。
27.B 28.D 29.B
30.C 31.A 32.C 33.B 34.①我因为命运坎坷,年幼遭遇不幸。刚生下来六个月,父亲就去世了。
②况且我年轻时在伪朝任职,连续任职做到郎官,本来就是希望做官显达,并不顾惜自己的名誉节操。
35.A 36.B 37.D 38.D 39.(1)我想奉命急速上路,但(祖母)刘氏的病一天比一天严重;(我)想暂时迁就自己的私情(侍奉祖母),向朝廷申诉又得不到允许。
(2)我想圣朝以孝道治理国家,凡年老而有功德的旧臣,尚且都受到怜惜养育,何况我孤单贫苦,更是不同寻常。
(3)我如果没有祖母,是活不到今天的(或:是没有办法活到今天的),祖母如果没有我的照料,也无法度过她的余生(或:是没有办法度过她的余生的)。
40.形容词用作动词,远离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过完 动词用作名词,处境
41.形容进退两难的情状 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样子 申诉(苦衷) 对……说 拳拳 形容自己的私情数量少
42.(1)我想圣朝是以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年老而德高的旧臣,尚且还受到怜惜养育,何况我的孤苦程度更为严重呢?
(2)我们祖孙二人,互相依靠,相濡以沫,正是因为这些我的内心实在是不忍离开祖母而远行。
(3)臣在陛下面前尽忠尽节的日子还长着呢,而在祖母刘氏面前尽忠尽孝的日子已经不多了。
(4)现在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实在是卑微到不值一提,承蒙受到提拔,而且恩命十分优厚,怎敢犹豫不决另有所图呢?
43.⑤气息奄奄:形容呼吸微弱,快要断气的样子。也比喻事物衰败没落,即将灭亡。
⑥人命危浅:形容寿命不长,即将死亡。
⑦朝不虑夕:早晨不能知道晚上会变成什么样子或发生什么情况。形容形势危急,难以预料。
⑧皇天后土:指天地。旧时迷信天地能主持公道,主宰万物。
44.①比喻 ②比喻 ③对仗 ④讳饰
45.少年孤苦无依的哀叹,老人病中无奈的呻吟,帝王催促严厉的呵责,孝子忠诚恳切的哀告。
46.门衰祚薄 晚有儿息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茕茕孑立 日薄西山 气息奄奄 人命危浅 朝不虑夕 乌鸟私情 愿乞终养 生当陨首 死当结草
47.(1)论说周密,以理服人。晋武帝召李密出仕,李密却公然“辞不就职”并成功地说服了晋武帝。首先,李密摸准了古今帝王都喜爱被阿谀奉承的心理,因此在表文中大肆歌功颂德说自己“逮奉圣朝,沐浴清化”,“过蒙拔擢”;又推而广之,“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这样可以起到消除晋武帝敌对情绪的作用。
其次,李密摸准了晋武帝扯起“以孝治天下”的大旗,以此笼络民心的心理,他诉说自己“夙遭闵凶”的悲苦,诉说祖孙二人“更相为命”的苦衷,这样便把自己“愿乞终养”的请求纳入了晋武帝以孝治国的大纲,以此来博取晋武帝的“矜悯”。
再次,李密是亡蜀遗臣,担心晋武帝怀疑自己以奉养祖母为借口不愿出仕,因此李密除了极力表达自己对朝廷征召无限感激,表白自己“本图宦达,不矜名节”外,还特别申明“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表明自己对晋王朝的忠诚。
最后,因担心晋武帝可能怀疑所说的情况不实,李密以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的事实,并请天地作证,表白自己的“愚诚”。由于李密论说周详,不仅处处表现了对祖母的孝”,更重要的是字字句句都表现了对晋武帝的“忠”,面对这样一个忠臣孝子,晋武帝怎能不生恻隐之心?
(2)以情动人,以文悦人。强烈的感彩是本文的一大特色,文中所抒发的自己孤苦无依的悲痛之情,以及与祖母相依为命的骨肉亲情,都深深地打动每一个读者的心灵。而他对朝廷恩遇的感激和对晋武帝的忠敬之心,也是以充满情感的笔调写出,所以具有极大的感召力。
语言形象生动,文笔自然精粹,也是文章动人的原因之一。本文虽然用了不少四字句、对偶句,有骈文的整俪之工,但语言却绝不雕琢,而是十分自然真切,仿佛是从肺腑中流出,丝毫不见斧凿痕迹。如第一段写孤苦无依之状,第二段写州县催迫之景,第三段写祖母病笃的惨苦之象,都如在目前如此优美的语言,自然也更能激起晋武帝的爱才惜才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