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州市2022年八年级学业水平模拟考试生物试卷
1.(2022·惠州模拟)人可以通过排尿、出汗和呼出气体将废物排出体外,下列生命现象中,与此所体现的生物特征不相同的是( )
A.鲸鱼浮出水面时会喷出雾状水柱
B.黄鼠狼在遇到危险时放出臭气
C.月桂是常绿阔叶植物,时常有落叶
D.鲨鱼体内产生的尿素主要从皮肤排出
2.(2022·惠州模拟)下列关于植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最合理的是( )
A.“大树下面好乘凉”说明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B.影响植物生活的环境因素是指阳光、温度、空气和水分等非生物因素
C.植物开花结果时,所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光合作用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是光照对生物的影响
3.(2022·惠州模拟)某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体内能量的相对含量如下图,请写出正确的食物链( )
A.甲→乙→丙→丁 B.丁→甲→乙→丙
C.丙→甲→乙→丁 D.乙→甲→丙→丁
4.(2022·惠州模拟)下面是某同学制作并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进行的部分操作步骤及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只能通过[①]调节亮度
B.欲使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多,应选图乙中的[②]
C.图丙所示的操作是滴加生理盐水
D.要观察图丁的细胞[④]则应将装片向左下方移动
5.(2022·惠州模拟)下列有关“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认识,错误的是( )
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重要的证据
B.人类起源与环境变化无关
C.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不会制造工具
D.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6.(2022·惠州模拟)人体中有一种间充质干细胞(MSC),它是干细胞家族的成员,以骨髓组织中含量最为丰富,其变换自己的本领如图所示。图中①代表的是( )
A.细胞分裂 B.细胞分化 C.细胞生长 D.细胞癌变
7.(2022·惠州模拟)依据图中①~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生物①②细胞基本结构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
B.图示生物②由上皮组织、分生组织、输导组织和营养组织等组成
C.图示生物①②都具有细胞结构和遗传物质
D.图示生物②的种子萌发过程中,最先萌发的是种子的胚芽
8.(2022·惠州模拟)被子植物的一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下列关于植物发育过程的叙述正确的( )
A.一粒种子萌发时需要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和充分的光照
B.幼根的生长靠分生区细胞分裂增加细胞数量,靠成熟区细胞体积增大
C.叶芽的发育过程中,幼叶发育成叶,芽轴发育成茎,芽原基发育成芽
D.植物受精完成后,子房发育为果实,子房里的胚珠发育成种子,子房壁发育成种皮
9.(2022·惠州模拟)图为黑豆种子萌发的4个阶段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阶段最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
B.b阶段所需的营养来自子叶
C.c阶段不进行呼吸作用
D.d阶段主要依靠根尖的成熟区吸水
10.(2022·惠州模拟)下列有关绿色植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靠孢子繁殖
B.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而且根、茎、叶中有输导组织
C.与松树相比,桃树最主要的不同之处是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
D.被子植物种子的主要部分是胚,包括胚根、胚芽、胚轴、胚乳
11.(2022·惠州模拟)从种子萌发成幼苗,长成植株,到开花、结出种子,完成了被子植物的一个生命周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木本植物的茎能不断加粗的原因是形成层细胞不断分裂和分化的结果
B.植株生长过程中,从土壤中吸收的营养物质包括水和无机盐
C.植株生长过程中,吸收的水除部分用于蒸腾作用外,主要用于光合作用等
D.蒸腾作用可以拉动水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也有利于降低叶面温度
12.(2022·惠州模拟)花完成受精作用后,花的各部分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下列变化中不正确的( )
A.子房壁→种皮 B.受精卵→胚
C.胚珠→种子 D.子房→果实
13.(2022·惠州模拟)青春期中下列现象需要避免的是()
A.积极参加有益的文体活动,保持和异性正常交往
B.讲究个人生理卫生,勤洗澡、常换内衣
C.正确看待自身的生理心理变化,树立远大理想
D.对自身生理变化感到焦虑和不安,有羞耻感
14.(2022·惠州模拟)如图为人体消化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是肝脏,它分泌的胆汁中含有消化脂肪的酶
B.②是胃,能初步消化蛋白质
C.③是胰腺,它分泌的胰液通过导管流入小肠
D.④是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15.(2022·惠州模拟)如图是人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一次平静呼吸过程中肺内气体的变化曲线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曲线AB段表示吸气,膈肌为收缩状态
B.曲线AB段表示呼气,膈肌为舒张状态
C.曲线BC段表示吸气,胸腔容积变大
D.呼气结束点为B点,此时肺内外气压相等
16.(2022·惠州模拟)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如图),对观察到的几种血细胞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是白细胞,能够吞噬侵入人体内的病菌
B.如果某人有炎症,应该是①的数量明显减少
C.如果某人贫血,可能是②红细胞的数量低于正常值
D.③是血小板,作用是止血,加速凝血
17.(2022·惠州模拟)如图是正常人体内某器官或结构血流情况模式图,A代表器官或结构,a、b代表血管,箭头表示血流方向,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若A为肺,则b内血液中含氧量减少
B.若A为小肠,则餐后一段时间b内血液中葡萄糖含量增加
C.若A为肾脏,则b中尿素增加
D.若A为脑,则b中二氧化碳等废物减少
18.(2022·惠州模拟)如图是耳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具有听觉感受器,能将由声波引起的振动转变成与听觉有关的信息的结构是( )
A.①耳郭 B.②外耳道 C.③鼓膜 D.④耳蜗
19.(2022·惠州模拟)如图为膝跳反射活动过程示意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
B.膝跳反射的神经传导途径是5→4→3→2→1
C.若7受损,其他部位正常,既能完成膝跳反射也能产生感觉
D.若2受损,其他部位正常,既不能完成膝跳反射也不能产生感觉
20.(2022·惠州模拟)如图是某人在饭前、饭后血糖含量变化曲线图。引起图中DE段血糖浓度快速下降的激素是( )
A.雄性激素 B.雌性激素 C.胰岛素 D.甲状腺激素
21.(2022·惠州模拟)蝙蝠是一种昼伏夜出的动物,它能够飞行但不属于鸟类,属于哺乳动物,主要理由是( )
A.有四肢 B.胎生、哺乳
C.体温恒定 D.具有神经系统
22.(2022·惠州模拟)下列各种行为,与其他行为不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
A.马戏团的猴子会打篮球
B.幼袋鼠刚出生后会爬进母兽的育儿袋内
C.家兔听到饲养员的脚步声,就跑出来索食
D.狗见到手持木棒的人就赶紧跑开
23.(2022·惠州模拟)以下生活实例与其所依据的生物学原理对应不正确的是( )
A.利用冰箱储存食物—冰箱内温度低,能够抑制细菌繁殖
B.制作泡菜时必须密封一缺氧条件抑制乳酸菌的生长繁殖
C.将水果制成果干储存—果干缺少水分,细菌真菌难以生存
D.酿酒时加入酵母菌—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能产生酒精
24.(2022·惠州模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从生物学的角度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
B.人类和其他各种生物都是由原始生命逐渐演化而来
C.现存的每种生物是亿万年自然选择的结果,都有其独特的价值
D.为了让人类健康发展,可以从自然界掠夺一切有利资源为人所用
25.(2022·惠州模拟)下列不属于相对性状的一组是( )
A.人的能卷舌与不能卷舌 B.豌豆的圆粒与皱粒
C.人的A型血和O型血 D.狗的长毛和卷毛
26.(2022·惠州模拟)父亲有耳垂(Dd),母亲也有耳垂(Dd),生了一个无耳垂的孩子。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有耳垂和无耳垂是一对相对性状
B.有耳垂是显性性状
C.无耳垂孩子的基因组成是dd
D.再生一个无耳垂孩子的可能性是3/4
27.(2022·惠州模拟)如图是某家庭某遗传病发生情况的遗传分析,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该遗传病为显性遗传病
B.8号个体的X染色体通过母亲来自2号个体
C.5号和6号个体再生一个小孩,该小孩一定表现正常
D.3号和4号个体再生一个小孩,该小孩患病的可能性为1/4
28.(2022·惠州模拟)2021年10月22日至26日举行了第28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最吸引人眼球的是丰富多样的“太空蔬果”。这种育种方法能够改变性状的根本原因是( )
A.果实的大小发生了改变
B.“太空蔬果”的口感发生了改变
C.太空种子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D.“太空蔬果”的生活环境发生了改变
29.(2022·惠州模拟)由于抗生素的持续滥用,导致抗药性特强的“超级细菌”出现。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分析,“超级细菌”产生抗药性的原因是( )
A.“超级细菌”繁殖能力比普通细菌繁殖能力强
B.“超级细菌”长期生活在含有抗生素的环境中,适应了环境
C.“超级细菌”的产生是因为抗生素诱导了抗药性变异
D.“超级细菌”的产生是因为发生了变异,抗生素选择抗药性强的个体生存下来
30.(2022·惠州模拟)“吸毒一口,落入虎口”,毒品对人体的危害极大。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吸毒者共用注射器可能传播艾滋病等疾病
B.毒品能损坏人体多种系统的功能,降低人体免疫力
C.用注射器“吸毒”的人,一般是将毒品直接注入人体的静脉之中
D.明星吸毒,可见吸毒是一种潮流,可以追随
31.(2022·惠州模拟)生物通过生殖和发育,使得生命在生物圈中世代相续,生生不息。下图为几种生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几种生物的生殖过程没有经历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的是 (填序号)。
(2)对比①和④两种生物,发现它们的生殖和发育有相似之处:二者幼体和成体的差异都很大,属于 发育;二者的幼体都生活在水中,成体可在陆地生活,其中①的成体用 和 辅助呼吸。④通常有交尾现象,而①则有抱对现象,有助于其完成 (填“体内受精”或“体外受精”)。
(3)与①④不同,③的幼体就“藏”在其种子里,即 ,它发育时,主要由 提供营养;而鸟的幼体则“藏”在鸟卵的 里,它发育时,由 提供营养。
(4)④是登革热、疟疾、寨卡病毒病等疾病病原体的传播媒介。控制④的数量,有助于减少疾病的传播。请根据图中信息,写出一条控制④数量的具体措施: 。
32.(2022·惠州模拟)近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请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2021年10月,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简称C0P15)在云南昆明召开。云南省共记录了25434个物种,其中有1.8万多种植物,有不少特有的植物,1800多种脊椎动物。
资料二《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将于2022年11月在湖北武汉举办,这是我国首次承办该国际会议。广东湿地主要以滨海湿地为主,据统计,海珠国家湿地公园有鸟类177种,鱼类54种,昆虫285种,高等植物630种等,鸟和鱼相伴甚欢,林与塘相得益彰。部分生物之间关系如图所示。
(1)C0P15大会共商生物多样性保护大计,因为 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全球性合作。两则资料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多样性。
(2)资料二的图中要构成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缺少的生物部分是 。太阳能进入该湿地公园的主要生理过程是 ,图中 获得的能量最少。
(3)人工湿地公园中铺着碎石等基质,碎石间留有空隙,透气性较好,这有利于湿地植物根部细胞的 作用。公园中浮游动物和河虾的关系是 。阴雨天鱼儿常浮出水面,其口与鳃盖不停地交替张合,这是鱼在用 呼吸。
(4)湿地能为大自然降解污染物、净化水质,因此被称为“ ”。我省已经建立了多个湿地生态公园,植被更加茂盛,吸引了更多种类的生物在湿地繁衍生息。由此可见,保护 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33.(2022·惠州模拟)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大量的污染水体被排放到水域当中,加剧了水体中重金属的积累。铅(Pb)作为毒性最大的重金属之一,也是最为常见的重金属污染物之一,其污染特点具有较强的累积性、不可逆性及难治理性。为探究不同水生观赏植物(A:花叶芦竹;B:石菖蒲;C:水生鸢尾;D:美人蕉)对铅污染水体的净化效果,某学习小组进行实验,结果如图。请分析作答。
(1)该实验的变量是 。最初,实验培养所用的水体和土壤中的铅含量都 (填“相同”或“不同”),目的是 。
(2)种植一段时间后,水体和土壤中铅含量如图甲、乙所示。分析甲、乙结果可知:
的铅污染净化效果最佳。
(3)水体中重金属也会对根的活力产生影响,图丙的结果表明 的根系活力受铅污染影响最小,其次是 。根活力直接影响植株吸收 的能力。不同植物对铅污染水体的净化效果,是由细胞结构中的 决定的。
(4)根据(2)(3)综合分析,应选择种植 作为净化铅污染植物。
(5)【提出新问题】为进一步提高铅污染水体的净化效果,请你在该实验的基础上再提出一个合理的探究问题: ?
34.(2022·惠州模拟)奥密克戎毒株的核酸序列发生变异,使其传播速度更快、隐蔽性更强。应对奥密克戎,最好的武器是——接种加强针!如图为某人三次接种疫苗后抗体水平的变化,其预防感染的保护效果能达到预期的80%左右。请分析作答。
(1)在全员核酸筛查中,检测到奥密克戎毒株的特异核酸序列,提示该样本可能来自 (填“感染者”或“健康人”)。此人属于新冠肺炎流行环节中的 。
(2)无症状感染者体内的病毒数量少或处于潜伏期。若其自身免疫力很强,一段时间后对其进行核酸检测,结果呈 (填“阳性”或“阴性”);若其自身免疫力较弱,一段时间后病毒通过进行遗传物质复制,合成 外壳,并组装成新个体而大量增殖,最终导致发病。
(3)【分析与综合】接种第一针时受到疫苗刺激,淋巴细胞会产生相应的 。与第一、二针相比,接种加强针后产生的抗体在数量和持续时间上的特点是 ;且能有效 感染后的发病程度,因此接种加强针不是“可选项”,是“必选项”。
(4)有人注射疫苗后拒绝在公共场所佩戴口罩,你认为这种做法是否恰当? ,理由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人可以通过排尿、出汗和呼出气体将废物排出体外,说明人体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进行新陈代谢。
A、鲸鱼浮出水面时会喷出雾状水柱,是鲸鱼用肺呼吸,可通过呼出气体将废物排出体外,不符合题意;
B、黄鼠狼在遇到危险时放出臭气,是动物的防御行为,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符合题意;
C、月桂时常有落叶,说明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不符合题意;
D、鲨鱼体内产生的尿素主要从皮肤排出,说明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答案】A
【知识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光合作用的实质;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A、 大树通过蒸腾作用吸收热量,使气温降低,说明生物能影响环境,符合题意;
B、影响植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不符合题意;
C、植物通过根吸收来的水大约只有1%被植物体利用,约99%都被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当中去了,因此植物开花结果时,所吸收的水分主要用蒸腾作用而不是光合作用,不符合题意;
D、“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是温度对桃花的影响,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降低植物体的温度,通过蒸腾拉力促进根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促进水分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是根从土壤中吸收来的,根吸收的水分大部分用来进行了蒸腾作用,只有少部分水作为植物体的组成成分和参与植物体的各种生理过程。
3.【答案】B
【知识点】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根据能量在食物链中单向流动、依次递减可知食物应是:丁→甲→乙→丙。
故答案为:B。
【分析】能量的流动:流入生态系统的能量源于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生物摄入的能量的去向有三方面:①生物呼吸消耗;②流入下营养级;③流入分解者。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能量传递的效率为10%~20%,即一个营养级中的能量只有10%-20%是流入下一营养级,因此能量是逐级减少。
4.【答案】B
【知识点】观察动物细胞
【解析】【解答】A.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方法为:遮光器上小光圈通过的光线少,视野暗,平面镜只能反射光线不能改变光线强弱,因此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暗;遮光器上大光圈通过的光线多,视野亮,凹面镜使光线汇聚,能提高视野的亮度,因此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亮。因此,在使用显微镜时,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遮光器和[①]反光镜,A不符合题意。
B.观察同一视野的同一部位:低倍镜下看到的细胞小,数量多、视野亮;高倍镜下看到的细胞大,数量少、视野暗。②是使用低倍物镜状态,③是使用高倍物镜状态。所以,欲使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多,应选图乙中的[②],B符合题意。
C.在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的实验中,为了便于观察细胞结构,要对细胞进行染色。染色时,需把一滴碘液滴在盖玻片一侧,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全部 。故图丙是向载玻片上滴碘液,C不符合题意。
D.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所以,细胞[④]在视野的偏右上方,向右上方移动装片,物像会向左下方移动到视野的中央,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是:①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②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③漱口→④用消毒牙签在口腔侧壁上刮取口腔上皮细胞→⑤将牙签在生理盐水中涂抹均匀→⑥盖盖玻片→⑦染色。
5.【答案】B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研究方法及证据;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猿到人的进化过程
【解析】【解答】A.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A不符合题意。
B.由选项D可知,人类的进化过程是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与环境的变化有关,B符合题意。
C.类人猿也叫猿类,包括大猩猩、黑猩猩、猩猩、长臂猿现代类人猿如同其祖先一样,仍然过着以树栖为主的热带丛林生活。这种简单的树栖生活不利于脑的发育,手和脑得不到锻炼,因此类人猿不会制造工具,C不符合题意。
D.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在古猿进化到人的过程中,古猿没有尖牙利齿进行攻击获取食物,也不能快速奔跑逃避敌害,因而它们只能尽量发挥前肢的作用,利用树枝和石块等来增强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的能力,在这样的条件下,古猿要用后肢行走,而将前肢解放出来使用天然的工具。经过漫长的时期,它们的前肢越来越灵活,躯干和头也逐步适应直立的姿势,如重心下移、下肢骨增长、骨盆变短变宽、脊柱从弓形变为“S”形,脑容量不断增加。随着制造工具的越来越复杂,他们的大脑也变得越来越发达,并在群体生活中产生了语言,逐渐发展成现代的人类社会。工具的制造和使用促进了脑的发展,而脑的发展又提高了他们制造工具的能力;他们用火烤制食物,从而改善了身体的营养,有利于脑的发育,大大增强了他们在自然界中生存能力;语言的产生,使得相互之间能更好的交流与合作。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劳动是一个重要因素,劳动是人类的身体得到协调发展,最终演变成自然界的强者。地上生活的过程中,这样,四肢行走的古猿逐渐变成两足直立行走的早期人类。
6.【答案】B
【知识点】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解析】【解答】A.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A不符合题意。
B.分析图可知,干细胞(MSC)能形成不同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细胞,这个过程叫细胞分化,B符合题意。
C.新分裂产生的细胞体积很小,需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由图可知①过程不是细胞生长,C不符合题意。
D.细胞癌变是指细胞形态发生改变,进行不正常的增殖,能进行无限分裂,由图可知①过程不是细胞癌变,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过程,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如动物的肌肉组织、上皮组织、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植物的保护组织、营养组织、机械组织、分生组织和输导组织。
7.【答案】C
【知识点】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植物体的主要组织;种子萌发的过程
【解析】【解答】A、①蝴蝶属于动物,动物的细胞没有细胞壁,所以生物①的细胞没有细胞壁,不符合题意;
B、植物组织包括五大基本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机械组织、分生组织),上皮组织是动物的组织,植物没有,不符合题意;
C、动物和植物都有细胞结构和遗传物质,符合题意;
D、图中生物②的种子萌发过程中,最先萌发的是种子的胚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区别: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相同点 都有细胞核、细胞膜、细胞质
不同点 有细胞壁和液泡,绿色部分的细胞内有叶绿体 没有细胞壁和液泡,也没有叶绿体
8.【答案】C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果实与种子的形成;根尖的结构和功能;芽的结构及其发育
【解析】【解答】A、 一粒种子萌发时需要: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不需要光照,不符合题意;
B、根的生长主要是由于分生区的不断分裂和伸长区的不断长长的缘故,不符合题意;
C、叶芽的发育过程中,幼叶发育成叶,芽轴发育成茎,芽原基发育成芽,符合题意;
D、植物受精完成后,子房发育为果实,子房里的胚珠发育成种子,子房壁发育成果皮,珠被发育成种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芽的结构包括:生长点、叶原基、幼叶、芽轴和芽原基.枝芽可以发育成茎和叶,其中幼叶将来发育成叶,芽轴将来发育成茎;芽原基能够发育成侧芽,叶原基逐渐发育成幼叶,生长点细胞的分裂和分化产生新的芽结构。
9.【答案】C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过程
【解析】【解答】A、种子萌发先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不符合题意;
B、黑豆属于双子叶植物, b阶段所需的营养来自子叶,不符合题意;
C、活细胞有光无光都可以进行呼吸作用,符合题意;
D、成熟区的根毛是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种子的萌发过程:①先吸收水分;②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③胚根先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④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10.【答案】D
【知识点】藻类;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解析】【解答】A.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几乎全身都可以从环境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也能进行光合作用,用孢子繁殖后代,A不符合题意。
B.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根能吸收大量的水和无机盐,并且体内有输导组织,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植物生长利用,因此蕨类植物一般长的比较高大,B不符合题意。
C.桃树和松树都结种子,都用种子繁殖后代,属于种子植物。但桃子的种子外有果皮包被,属于被子植物,松树种子裸露,属于裸子植物,C不符合题意。
D.被子植物种子的主要部分是胚,包括胚根、胚芽、胚轴、子叶,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各类植物的比较:
类 别 主 要 特 征 生活环境 繁殖方式 举 例
孢
子
植
物 藻 类 植 物
(低等类群) 单细胞或多细胞,
无根、茎、叶的分化。 大多数生活在水中 孢子 衣藻(单细胞)、海带、紫菜、水绵等。
苔 藓 植 物
(原始高等类群) 多细胞、有茎、叶的分化和假根,靠叶片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植株矮小) 大多数生活在阴湿的地方 孢子 葫芦藓、地钱、小墙藓等
蕨 类 植 物
(高等类群) 有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这是蕨类植物植株较高大的原因) 多数生活在阴湿的陆地 孢子 蕨、贯众、卷柏、桫椤等。
种
子
植
物 种 子 植 物(最高等类群)
具有两个基本特征:
1、体内有维管组织
2、能产生种子 裸子植物 种子裸露,外面没有果皮包被着;有发达的根、茎、叶和种子;没有真正的花和果实。(植株高大) 陆地生活 种子 银杉、水杉、银杏、雪松等。
被子植物 种子不裸露,有果皮包被着;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植株高大) 陆地生活 种子 水稻、花生、大豆、西瓜等。
11.【答案】C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无机盐的种类及其对植物的作用;茎的结构;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A、茎中的形成层,细胞具有分裂能力,向外分裂产生韧皮部,向内分裂产生木质部。故 木本植物的茎能不断加粗的原因是形成层细胞不断分裂和分化的结果,不符合题意;
B、植株的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其生长过程中,从土壤中吸收的营养物质只包括水和无机盐,不符合题意;
CD、植物吸收的水分,通过根、茎、叶中的导管运送到叶肉细胞,其中一部分被叶肉细胞用于光合作用等生命活动,其余的绝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环境中。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一方面可以拉动水分与无机盐在体内的运输,保证各组织器官对水和无机盐的需要;另一方面在炎热的夏天,通过蒸腾作用能降低叶片表面温度,避免植物因气温过高而被灼伤,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降低植物体的温度,通过蒸腾拉力促进根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促进水分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是根从土壤中吸收来的,根吸收的水分大部分用来进行了蒸腾作用,只有少部分水作为植物体的组成成分和参与植物体的各种生理过程。
12.【答案】A
【知识点】果实与种子的形成
【解析】【解答】A、植物经过传粉、受精后,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符合题意;
B、受精卵发育成胚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
C、胚珠发育成种子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
D、子房发育成果实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植物的花经过传粉和受精以后,花萼凋落或存留,花冠、雄蕊都凋落,柱头和花柱凋落,只有雌蕊的子房继续发育,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珠被发育成种皮,受精卵发育成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子房发育成果实。
13.【答案】D
【知识点】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及其卫生;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及其卫生
【解析】【解答】A、在青春期,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文体活动和社会活动,开展正常交往,做到自尊自爱,A不符合题意。
B、讲究个人生理卫生,勤洗澡,勤换内衣裤,B不符合题意。
C、正确对待自身出现的身心变化,青春期正是树立远大理想、集中精力学习塑造美好心灵、学习科学知识的关键时期,C不符合题意。
D、在青春期,对于自己身体的变化,特别是性器官的发育、第二性征的出现,以及遗精或月经现象,这些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不要存在羞耻感,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青春期生理变化,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人体形态发育的显著特点是身高突增和体重增加,另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其次性发育和性成熟也是青春期的重要特征,青春期是决定一个人体质、心理、性格和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黄金时期,正确对待自身出现的身心变化,青春期正是树立远大理想、集中精力学习塑造美好心灵、学习科学知识的关键时期。
14.【答案】A
【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
【解析】【解答】A、①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能够分泌胆汁,胆汁中不含消化酶,但它对脂肪有乳化作用,将大的脂肪颗粒乳化为小的脂肪微粒,对脂肪进行物理性消化,从而促进脂肪的消化,符合题意;
B、 ②是胃,能初步消化蛋白质,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C、 ③是胰腺,它分泌的胰液通过导管流入小肠,不符合题意
D、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内壁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加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包括肠液、胰液、胆汁等。小肠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所以说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系统
组成 器官 功能
消化道 口腔 初步将少量淀粉消化成麦芽糖
咽 食物与气体的共用通道
食道 能蠕动,将食物推进胃中
胃 初步消化蛋白质
小肠 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有小肠绒毛和皱襞
大肠 通过蠕动,把食物残渣推向肛门
肛门 粪便由此排出
消化腺 唾液腺 分泌唾液,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
肝脏 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将脂肪乳化为脂肪微粒
胃腺 分泌胃液,含有盐酸和胃蛋白酶,初步消化蛋白质
胰腺 分泌胰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肠腺 分泌肠液,含有肠淀粉酶、肠麦芽糖酶、肠脂肪酶和肠肽酶
15.【答案】A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解:图示中:纵坐标表示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横坐标表示呼吸频率;AB段的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负值,表示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是吸气过程;吸气时呼吸肌收缩,胸廓扩大,肺扩张.BC段的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正值,表示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是呼气过程;呼气时呼吸肌舒张,隔顶上升,肋间肌舒张,肋骨下移,胸廓缩小,肺回缩.B点表示吸气刚好完成(或呼气开始);A、C点表示呼气刚好完成(或吸气开始).
故答案为:A
【分析】呼吸运动的过程是: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16.【答案】B
【知识点】观察人血的永久装片
【解析】【解答】A、①白细胞能够变形穿透毛细血管壁,吞噬细菌,对人体具有防御功能,不符合题意;
B、如果某人有炎症,应该是①白细胞的数量增加,而不是减少,符合题意;
C、②是红细胞,血液中红细胞数量过少或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含量过少称为贫血,不符合题意;
D、③是血小板,血小板是体积最小的血细胞,无细胞核,形状不规则,有止血和凝血的作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血液的成分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红细胞中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与氧分离,可见红细胞具有携带氧的功能;
白细胞能够变形穿透毛细血管壁,吞噬细菌,对人体具有防御功能;
血小板能够堵塞伤口,其中还含有促进血液凝固的物质,起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17.【答案】B
【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营养物质的吸收;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A、如果A表示肺,则a是肺动脉,b是肺静脉,经过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因此b内氧气含量增多,不符合题意;
B、如果A表示小肠,则a是肠动脉、b是肠静脉,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血液在小肠处吸收了大量的营养物质,因此b肠静脉内葡萄糖含量增加,符合题意;
C、如果A是肾脏,则a是肾动脉, b是肾静脉,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血液中的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随尿排出体外,因此从肾脏流出的b肾静脉中的血液尿素含量会减少,不符合题意;
D、如果A为脑,则a是脑动脉,b是脑静脉,属于体循环的过程。由于脑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进入血液中,由b脑静脉运回心脏,因此则b脑静脉中二氧化碳等废物会增多,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肺是人体重要的呼吸器官,肾脏是人体重要的排泄器官,小肠是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血液流经排泄器官后,血液中二氧化碳或尿素的含量将会减少;流经具有吸收功能的器官后,血液中营养物质的含量增加.。
18.【答案】D
【知识点】耳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解答】A、①耳郭收集声波的 作用,不符合题意;
B、②外耳道,将声波传至鼓膜,不符合题意;
C、③鼓膜,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振动,不符合题意;
D、④耳蜗,里面有听觉感受器,接受震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有收集和传导声波的作用,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外界声波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传导到听小骨后,由于听骨链的作用,大大加强了振动力量,起到了扩音的作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前庭和半规管与人的位觉有关,耳蜗是听觉感受器的所在处,与人的听觉有关,听小骨的振动刺激内耳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沿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19.【答案】D
【知识点】反射及其结构基础
【解析】【解答】A.膝跳反射是非条件反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是简单的低级的反射活动,属于非条件反射,A正确。
B.完成膝跳反射的神经传导途径为:5感受器→4传入神经→3神经中枢→2传出神经→1效应器,B正确。
C.膝跳反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若7下行神经纤维受损,其他部分正常,叩击韧带后能完成膝跳反射,也能产生感觉,C正确。
D.若2传出神经受损,其他部位正常,即使有适宜的刺激人体也不会作出反应,即不能运动,不能完成膝跳反射。因为效应器接收不到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但是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能通过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在经过脊髓的白质上行传到大脑皮层,能形成感觉,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图中5感受器、4传入神经、3神经中枢、2传出神经、1效应器、6上行神经纤维、7下行神经纤维、8大脑。
20.【答案】C
【知识点】人体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
【解析】【解答】A、雄性激素能促进雄性激素的分泌,促进男性第二性征的出现,A不符合题意。
B、雌性激素能促进雌性激素的分泌,促进女性第二性征的出现,B不符合题意。
C、正常人饭后1-2小时,由于大量吸收葡萄糖,血糖浓度升高,此时胰岛素分泌增加,胰岛素可以促进血糖的吸收、利用和转化,一段时间后,血糖浓度下降,恢复到正常水平,可见C符合题意。
D、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考查激素的作用,比较简单,熟记即可。
21.【答案】B
【知识点】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蝙蝠能够飞行,但不属于鸟类,而是属于哺乳类。更重要的是,蝙蝠的生殖发育特点是胎生、哺乳,而不像鸟类那样卵生,这一特征证明蝙蝠是名副其实的哺乳动物。
故答案为:B。
【分析】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面有毛,一般分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个部分;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是恒温动物;哺乳;胎生。
22.【答案】B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A、马戏团的猴子会打篮球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B、幼袋鼠刚出生后会爬进母兽的育儿袋内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
C、家兔听到饲养员的脚步声,就跑出来索食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D、狗见到手持木棒的人就赶紧跑开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总上所述ACD都是学习行为,B是先天性行为。
故答案为:B。
【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23.【答案】B
【知识点】发酵技术;细菌与人类的关系;真菌与人类的关系;食品保存的常用方法
【解析】【解答】A、冰箱内的低温能够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因此可用来储存食物,延长食物的保质期, 不符合题意;
B、制酸奶要用到乳酸杆菌,乳酸菌属于细菌,通过分裂进行生殖,在无氧的条件下,牛奶经酵母菌的发酵后使原有的乳糖变为乳酸,易于消化,所以具有甜酸风味,其营养成分与鲜奶大致相同,是一种高营养食品,符合题意;
C、水分是生物生存的重要条件,因此将水果制成果干储存,只要是果干缺少水分,细菌真菌难以生存,不符合题意;
D、酿酒要酵母菌,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能把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食品腐败的原因:细菌和真菌在食品中生长、繁殖。
防止食品腐败所依据的主要原理:把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它们的生长和繁殖。
常用保存方法:①巴氏消毒法:依据高温灭菌原理。
②罐藏法:依据高温消毒和防止与细菌和真菌接触的原理。
③冷藏法:依据低温可以抑菌的原理。
④另外还有冷冻法、真空包装法、晒制与烟熏法、腌制法、脱水法等。
24.【答案】D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生物进化的学说;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
【解析】【解答】A.威胁生物生存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A不符合题意。
B.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胚胎学上的证据等,都证明人类和其他各种生物都是原始生命逐渐演化而来,B不符合题意。
C.现存的每种生物是亿万年自然选择的结果,都有其独特的价值,我们不可随意扑杀、破坏,C不符合题意。
D.自然资源可以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求,我们应该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而不加限制地掠夺会造成严重的后果,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生物圈的资源、空间是有限的,人类要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持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现在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环境的破坏等因素的影响,生物的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因此我们保护动物多样性,并不是要禁止一切形式的猎杀、买卖和开发利用,而是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和利用。
25.【答案】D
【知识点】性状和相对性状
【解析】【解答】A.人的能卷舌与不能卷舌是同种生物(人)同一性状(卷舌)的不同表现形式(能卷舌和不能卷舌),它们是相对性状,A不符合题意。
B.豌豆的圆粒与皱粒是同种生物(豌豆)同一性状(种皮形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圆滑和皱缩),它们是相对性状,B不符合题意。
C.人的A型血和O型血是同种生物(人)同一性状(血型)的不同表现形式(A型和O型),它们是相对性状,C不符合题意。
D.狗的长毛和卷毛是同种生物(狗)不同性状(毛的长短和毛的形状),它们不是相对性状,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相对性状必须满足: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不同的表现形式。
26.【答案】D
【知识点】性状和相对性状;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A.有耳垂和无耳垂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属于一对相对性状,A不符合题意。
B.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个体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所以,“父亲有耳垂,母亲也有耳垂,生了一个无耳垂的孩子”,说明有耳垂是显性性状,B不符合题意。
C.无耳垂是隐性性状,因此无耳垂孩子的基因组成是dd ,C不符合题意。
D.父亲有耳垂(Dd),母亲也有耳垂(Dd),遗传图解如下:
所以,该夫妇再生一个无耳垂孩子的可能性是1/4(25%),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发育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支配隐性性状的基因;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7.【答案】D
【知识点】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遗传病
【解析】【解答】A、分析题图:3号和4号都正常,但他们有一个患病的儿子,说明该遗传病为隐性遗传病,A不符合题意;
B、8号是男孩,性染色体是XY,X染色体来着4母亲,而4母亲的X染色体来自父亲2或者来自母亲1、Y染色体来着3父亲,B不符合题意;
C、5号的和6号个体再生一个小孩,该小孩不一定表现正常,如果5是纯合体,小孩一定正常,如果5是杂合体,小孩50%正常,C不符合题意;
D、3号和4号个体再生一个小孩,该小孩患病的可能性为1/4,D符合题意;
如图:
【分析】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发育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支配隐性性状的基因;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8.【答案】C
【知识点】变异的类型、原因和意义;生物变异的应用
【解析】【解答】通过卫星搭载培育出的太空椒,它的品质和产量大大提高,其根本原因是:太空椒的培育是利用太空中射线的照射,进行诱变育种,使其发生基因突变,从而培育出新品种。
故答案为:C。
【分析】太空育种即航天育种,也称空间诱变育种,是将作物种子或诱变材料搭乘返回式卫星送到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环境诱变作用,使种子产生变异,再返回地面培育作物新品种的育种新技术。
29.【答案】D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学说
【解析】【解答】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细菌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抗生素时,把抗药性弱的细菌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细菌,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再使用抗生素时,又把抗药性弱的细菌杀死,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下来,这样经过抗生素的长期选择,使得有的细菌已不再受抗生素的影响了,就出现了现在所谓的“超级细菌”。因此“超级细菌”的出现可以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是抗生素选择了发生耐药性变异的个体生存下来。
故答案为:D
【分析】自然选择:达尔文把生存斗争中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的过程叫作自然选择.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微小的有利变异得到积累而成为显著的有利变异,从而产生了适应特定环境的生物类型.
30.【答案】D
【知识点】毒品的危害与拒绝毒品
【解析】【解答】A.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静脉注射吸毒、母婴传播、血液及血制品传播等。因此,吸毒者共用注射器可能传播艾滋病等疾病,A不符合题意。
B.毒品能损坏人体多种系统的功能,降低人体免疫力,B不符合题意。
C.吸毒有很多方式,如用注射器“吸毒”,即静脉注射,一般是将毒品直接注入人体的静脉之中,C不符合题意。
D.吸毒有害健康,不要盲目模仿追随潮流,青少年要坚决远离毒品,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吸毒(摇头丸、K粉、冰毒、鸦片、大麻、可卡因、吗啡、海洛因)会损害人的神经系统,降低人体的免疫功能,并使心脏受损,呼吸麻痹,严重的会导致死亡。
31.【答案】(1)②⑤
(2)变态;肺;皮肤;体外受精
(3)胚;子叶;胚盘;卵黄、卵白
(4)及时清理生活污水(或积水),不给蚊子繁殖空间;对积水处喷洒灭虫剂;在水中养鱼吃蚊子幼虫(答对一点即可)。
【知识点】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综合)
【解析】【解答】(1)②是植物的嫁接、⑤是胡萝卜的组织培养都不需要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后代的生殖方式属于无性生殖。①是青蛙的发育过程,③是菜豆种子的萌发过程、④是昆虫的发育过程,均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
(2)变态发育: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做变态发育。两栖动物和昆虫都属于变态发育。青蛙成体既可以生活在水中,也可以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在青蛙的繁殖季节,雄蛙先鸣叫吸引雌蛙,雌蛙来后雌雄蛙抱对,促进两性生殖细胞排出,两性生殖细胞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是体外受精 。
(3)种子之所以能萌发长成幼苗,是因为种子的结构中有胚。③是菜豆种子,属于双子叶植物,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中。鸟的胚盘含有细胞核,胚盘在受精后可发育成胚胎。卵白和卵黄,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
(4)蚊有3对足、2对翅,属于昆虫纲,它的发育要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4个时期,属于完全变态发育。由于蚊子是登革热、疟疾、寨卡病毒病等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所以我们应尽可能控制其数量,确保人类健康。蚊子的幼虫在水中生活,我们可以对积水消杀,杀死其幼虫。也可对环境进行消杀,保持环境卫生,属于控制传染病的措施中的切断传播途径。
【分析】图中①是青蛙的发育过程、②是植物的嫁接,③是菜豆种子的萌发过程、④是昆虫完全变态的发育过程、⑤是胡萝卜的组织培养。
生物的生殖方式可分为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种,由亲本产生有性生殖细胞,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有性生殖;如向日葵、玉米和桃树等靠种子来繁殖后代的,为有性生殖。无性生殖指的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绿色开花植物利用营养器官根、茎、叶繁殖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营养生殖;营养生殖有利于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加快繁殖的速度,营养繁殖没有出现两性生殖细胞,是无性生殖。无性生殖包括嫁接、扦插、组织培养、压条、克隆、分裂生殖、出芽生殖等等。
32.【答案】(1)生物圈;物种
(2)分解者;光合作用;黑水鸡
(3)呼吸;捕食和竞争;鳃
(4)地球之肾;生态系统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类型;生物圈的概述;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解析】【解答】(1)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为生物提供生存所需的基本条件,是所有生物的家园。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云南省共记录了25434个物种,其中有1.8万多种植物,有不少特有的植物,1800多种脊椎动物”和“海珠国家湿地公园有鸟类177种,鱼类54种,昆虫285种,高等植物630种等”都体现了物种的多样性。
(2)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两部分组成的。生物成分又可以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图中没有分解者。生产者指的是绿色植物。它们利用光能,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并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根据能量流动特点:单向循环、逐渐递减,最高级黑水鸡获得的能量最少。
(3)深耕松土、用碎石留空隙等促进根吸收氧气,从而促进根部进行呼吸作用,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图中浮游动物吃河虾,浮游动物和河虾都以浮游植物为食,故他俩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鱼的口和鳃盖后缘有交替闭合的现象,这是鱼在呼吸,鱼用鳃呼吸。
(4)湿地生态系统可以净化水源,蓄洪抗旱,因此被称为地球之肾;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分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方向会逐渐减少,而有毒物质的流动则逐渐增多。
33.【答案】(1)不同水生观赏植物;相同;排除其他无关因素的干扰,控制单一变量;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2)花叶芦竹
(3)美人蕉;花叶芦竹;水和无机盐;细胞核
(4)花叶芦竹
(5)增加水生观赏植物的种类(或数量)能提高铅污染水体的净化效果吗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解析】【解答】(1)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本题“探究不同水生观赏植物对铅污染水体的净化效果”。故该实验的变量是不同水生观赏植物,除此之外,为了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培养所用的水体和土壤中的铅含量等都相同。
(2)图甲水中铅含量最低的是A花叶芦苇,图乙土壤中铅含量最低的也是A花叶芦苇。故可得出结论是:铅污染净化效果最佳是花叶芦苇。
(3)从丙图可以看出植物根活力最大的是D美人蕉,其次是A花叶芦苇。植物吸收水的主要器官是根,根吸水的主要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可以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故根活力直接影响植株吸收水和无机盐。细胞核里含有遗传物质,控制生命活动。
(4)综合(2)(3)可知花叶芦苇对铅污染水体的净化效果最好,我们应多种植。
(5) 为进一步提高铅污染水体的净化效果, 我们可以再探究: 增加水生观赏植物的种类(或数量)能提高铅污染水体的净化效果吗?
【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探究过程一般先发现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做出正确的假设。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
(2)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中有一些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染色体,它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DNA是遗传物质,所以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每种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的数量和形态是一定的.DNA呈双螺旋结构,它是细胞核中遗传信息的载体,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34.【答案】(1)感染者;传染源
(2)阴性;蛋白质
(3)抗体;数量更多,持续时间更长;降低
(4)否;疫苗的保护效果不能达到100%
【知识点】病毒的结构和增殖方式;传染病及其病因;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1)“ 检测到奥密克戎毒株的特异核酸序列”说明核酸异常,该人可能感染奥密克戎病毒,属于感染者。该感染者成为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在新冠肺炎流行环节中称为传染源。
(2)无症状感染者体内的病毒数量少或处于潜伏期,若其自身免疫力很强,本身就会产生抗体,消灭病毒,所以一段时间后对其进行核酸检测,结果呈阴性。病毒只能利用宿主活细胞内现成代谢系统合成自身的核酸和蛋白质成分,以核酸和蛋白质等元件的装配实现其大量繁殖,即 依靠自我复制繁殖后代。
(3)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接种加强针后产生的抗体在数量更多和持续时间上更久,从而有效的降低感染后的发病程度。
(4) 注射疫苗后我们仍需公共场所佩戴口罩,因为我们每个人因自身的免疫程度不同,故产生的抗体也不同,疫苗的保护效果不能达到100%。
【分析】(1)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主要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2)人体免疫分为两种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如: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如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抗体能够帮助人体清除或灭杀进入人体的病原体;当疾病痊愈后,抗体仍存留在人体内。
1 / 1广东省惠州市2022年八年级学业水平模拟考试生物试卷
1.(2022·惠州模拟)人可以通过排尿、出汗和呼出气体将废物排出体外,下列生命现象中,与此所体现的生物特征不相同的是( )
A.鲸鱼浮出水面时会喷出雾状水柱
B.黄鼠狼在遇到危险时放出臭气
C.月桂是常绿阔叶植物,时常有落叶
D.鲨鱼体内产生的尿素主要从皮肤排出
【答案】B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人可以通过排尿、出汗和呼出气体将废物排出体外,说明人体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进行新陈代谢。
A、鲸鱼浮出水面时会喷出雾状水柱,是鲸鱼用肺呼吸,可通过呼出气体将废物排出体外,不符合题意;
B、黄鼠狼在遇到危险时放出臭气,是动物的防御行为,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符合题意;
C、月桂时常有落叶,说明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不符合题意;
D、鲨鱼体内产生的尿素主要从皮肤排出,说明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2022·惠州模拟)下列关于植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最合理的是( )
A.“大树下面好乘凉”说明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B.影响植物生活的环境因素是指阳光、温度、空气和水分等非生物因素
C.植物开花结果时,所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光合作用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是光照对生物的影响
【答案】A
【知识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光合作用的实质;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A、 大树通过蒸腾作用吸收热量,使气温降低,说明生物能影响环境,符合题意;
B、影响植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不符合题意;
C、植物通过根吸收来的水大约只有1%被植物体利用,约99%都被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当中去了,因此植物开花结果时,所吸收的水分主要用蒸腾作用而不是光合作用,不符合题意;
D、“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是温度对桃花的影响,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降低植物体的温度,通过蒸腾拉力促进根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促进水分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是根从土壤中吸收来的,根吸收的水分大部分用来进行了蒸腾作用,只有少部分水作为植物体的组成成分和参与植物体的各种生理过程。
3.(2022·惠州模拟)某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体内能量的相对含量如下图,请写出正确的食物链( )
A.甲→乙→丙→丁 B.丁→甲→乙→丙
C.丙→甲→乙→丁 D.乙→甲→丙→丁
【答案】B
【知识点】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根据能量在食物链中单向流动、依次递减可知食物应是:丁→甲→乙→丙。
故答案为:B。
【分析】能量的流动:流入生态系统的能量源于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生物摄入的能量的去向有三方面:①生物呼吸消耗;②流入下营养级;③流入分解者。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能量传递的效率为10%~20%,即一个营养级中的能量只有10%-20%是流入下一营养级,因此能量是逐级减少。
4.(2022·惠州模拟)下面是某同学制作并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进行的部分操作步骤及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只能通过[①]调节亮度
B.欲使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多,应选图乙中的[②]
C.图丙所示的操作是滴加生理盐水
D.要观察图丁的细胞[④]则应将装片向左下方移动
【答案】B
【知识点】观察动物细胞
【解析】【解答】A.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方法为:遮光器上小光圈通过的光线少,视野暗,平面镜只能反射光线不能改变光线强弱,因此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暗;遮光器上大光圈通过的光线多,视野亮,凹面镜使光线汇聚,能提高视野的亮度,因此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亮。因此,在使用显微镜时,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遮光器和[①]反光镜,A不符合题意。
B.观察同一视野的同一部位:低倍镜下看到的细胞小,数量多、视野亮;高倍镜下看到的细胞大,数量少、视野暗。②是使用低倍物镜状态,③是使用高倍物镜状态。所以,欲使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多,应选图乙中的[②],B符合题意。
C.在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的实验中,为了便于观察细胞结构,要对细胞进行染色。染色时,需把一滴碘液滴在盖玻片一侧,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全部 。故图丙是向载玻片上滴碘液,C不符合题意。
D.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所以,细胞[④]在视野的偏右上方,向右上方移动装片,物像会向左下方移动到视野的中央,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是:①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②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③漱口→④用消毒牙签在口腔侧壁上刮取口腔上皮细胞→⑤将牙签在生理盐水中涂抹均匀→⑥盖盖玻片→⑦染色。
5.(2022·惠州模拟)下列有关“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认识,错误的是( )
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重要的证据
B.人类起源与环境变化无关
C.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不会制造工具
D.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答案】B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研究方法及证据;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猿到人的进化过程
【解析】【解答】A.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A不符合题意。
B.由选项D可知,人类的进化过程是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与环境的变化有关,B符合题意。
C.类人猿也叫猿类,包括大猩猩、黑猩猩、猩猩、长臂猿现代类人猿如同其祖先一样,仍然过着以树栖为主的热带丛林生活。这种简单的树栖生活不利于脑的发育,手和脑得不到锻炼,因此类人猿不会制造工具,C不符合题意。
D.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在古猿进化到人的过程中,古猿没有尖牙利齿进行攻击获取食物,也不能快速奔跑逃避敌害,因而它们只能尽量发挥前肢的作用,利用树枝和石块等来增强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的能力,在这样的条件下,古猿要用后肢行走,而将前肢解放出来使用天然的工具。经过漫长的时期,它们的前肢越来越灵活,躯干和头也逐步适应直立的姿势,如重心下移、下肢骨增长、骨盆变短变宽、脊柱从弓形变为“S”形,脑容量不断增加。随着制造工具的越来越复杂,他们的大脑也变得越来越发达,并在群体生活中产生了语言,逐渐发展成现代的人类社会。工具的制造和使用促进了脑的发展,而脑的发展又提高了他们制造工具的能力;他们用火烤制食物,从而改善了身体的营养,有利于脑的发育,大大增强了他们在自然界中生存能力;语言的产生,使得相互之间能更好的交流与合作。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劳动是一个重要因素,劳动是人类的身体得到协调发展,最终演变成自然界的强者。地上生活的过程中,这样,四肢行走的古猿逐渐变成两足直立行走的早期人类。
6.(2022·惠州模拟)人体中有一种间充质干细胞(MSC),它是干细胞家族的成员,以骨髓组织中含量最为丰富,其变换自己的本领如图所示。图中①代表的是( )
A.细胞分裂 B.细胞分化 C.细胞生长 D.细胞癌变
【答案】B
【知识点】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解析】【解答】A.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A不符合题意。
B.分析图可知,干细胞(MSC)能形成不同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细胞,这个过程叫细胞分化,B符合题意。
C.新分裂产生的细胞体积很小,需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由图可知①过程不是细胞生长,C不符合题意。
D.细胞癌变是指细胞形态发生改变,进行不正常的增殖,能进行无限分裂,由图可知①过程不是细胞癌变,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过程,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如动物的肌肉组织、上皮组织、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植物的保护组织、营养组织、机械组织、分生组织和输导组织。
7.(2022·惠州模拟)依据图中①~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生物①②细胞基本结构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
B.图示生物②由上皮组织、分生组织、输导组织和营养组织等组成
C.图示生物①②都具有细胞结构和遗传物质
D.图示生物②的种子萌发过程中,最先萌发的是种子的胚芽
【答案】C
【知识点】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植物体的主要组织;种子萌发的过程
【解析】【解答】A、①蝴蝶属于动物,动物的细胞没有细胞壁,所以生物①的细胞没有细胞壁,不符合题意;
B、植物组织包括五大基本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机械组织、分生组织),上皮组织是动物的组织,植物没有,不符合题意;
C、动物和植物都有细胞结构和遗传物质,符合题意;
D、图中生物②的种子萌发过程中,最先萌发的是种子的胚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区别: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相同点 都有细胞核、细胞膜、细胞质
不同点 有细胞壁和液泡,绿色部分的细胞内有叶绿体 没有细胞壁和液泡,也没有叶绿体
8.(2022·惠州模拟)被子植物的一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下列关于植物发育过程的叙述正确的( )
A.一粒种子萌发时需要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和充分的光照
B.幼根的生长靠分生区细胞分裂增加细胞数量,靠成熟区细胞体积增大
C.叶芽的发育过程中,幼叶发育成叶,芽轴发育成茎,芽原基发育成芽
D.植物受精完成后,子房发育为果实,子房里的胚珠发育成种子,子房壁发育成种皮
【答案】C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果实与种子的形成;根尖的结构和功能;芽的结构及其发育
【解析】【解答】A、 一粒种子萌发时需要: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不需要光照,不符合题意;
B、根的生长主要是由于分生区的不断分裂和伸长区的不断长长的缘故,不符合题意;
C、叶芽的发育过程中,幼叶发育成叶,芽轴发育成茎,芽原基发育成芽,符合题意;
D、植物受精完成后,子房发育为果实,子房里的胚珠发育成种子,子房壁发育成果皮,珠被发育成种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芽的结构包括:生长点、叶原基、幼叶、芽轴和芽原基.枝芽可以发育成茎和叶,其中幼叶将来发育成叶,芽轴将来发育成茎;芽原基能够发育成侧芽,叶原基逐渐发育成幼叶,生长点细胞的分裂和分化产生新的芽结构。
9.(2022·惠州模拟)图为黑豆种子萌发的4个阶段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阶段最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
B.b阶段所需的营养来自子叶
C.c阶段不进行呼吸作用
D.d阶段主要依靠根尖的成熟区吸水
【答案】C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过程
【解析】【解答】A、种子萌发先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不符合题意;
B、黑豆属于双子叶植物, b阶段所需的营养来自子叶,不符合题意;
C、活细胞有光无光都可以进行呼吸作用,符合题意;
D、成熟区的根毛是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种子的萌发过程:①先吸收水分;②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③胚根先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④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10.(2022·惠州模拟)下列有关绿色植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靠孢子繁殖
B.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而且根、茎、叶中有输导组织
C.与松树相比,桃树最主要的不同之处是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
D.被子植物种子的主要部分是胚,包括胚根、胚芽、胚轴、胚乳
【答案】D
【知识点】藻类;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解析】【解答】A.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几乎全身都可以从环境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也能进行光合作用,用孢子繁殖后代,A不符合题意。
B.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根能吸收大量的水和无机盐,并且体内有输导组织,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植物生长利用,因此蕨类植物一般长的比较高大,B不符合题意。
C.桃树和松树都结种子,都用种子繁殖后代,属于种子植物。但桃子的种子外有果皮包被,属于被子植物,松树种子裸露,属于裸子植物,C不符合题意。
D.被子植物种子的主要部分是胚,包括胚根、胚芽、胚轴、子叶,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各类植物的比较:
类 别 主 要 特 征 生活环境 繁殖方式 举 例
孢
子
植
物 藻 类 植 物
(低等类群) 单细胞或多细胞,
无根、茎、叶的分化。 大多数生活在水中 孢子 衣藻(单细胞)、海带、紫菜、水绵等。
苔 藓 植 物
(原始高等类群) 多细胞、有茎、叶的分化和假根,靠叶片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植株矮小) 大多数生活在阴湿的地方 孢子 葫芦藓、地钱、小墙藓等
蕨 类 植 物
(高等类群) 有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这是蕨类植物植株较高大的原因) 多数生活在阴湿的陆地 孢子 蕨、贯众、卷柏、桫椤等。
种
子
植
物 种 子 植 物(最高等类群)
具有两个基本特征:
1、体内有维管组织
2、能产生种子 裸子植物 种子裸露,外面没有果皮包被着;有发达的根、茎、叶和种子;没有真正的花和果实。(植株高大) 陆地生活 种子 银杉、水杉、银杏、雪松等。
被子植物 种子不裸露,有果皮包被着;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植株高大) 陆地生活 种子 水稻、花生、大豆、西瓜等。
11.(2022·惠州模拟)从种子萌发成幼苗,长成植株,到开花、结出种子,完成了被子植物的一个生命周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木本植物的茎能不断加粗的原因是形成层细胞不断分裂和分化的结果
B.植株生长过程中,从土壤中吸收的营养物质包括水和无机盐
C.植株生长过程中,吸收的水除部分用于蒸腾作用外,主要用于光合作用等
D.蒸腾作用可以拉动水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也有利于降低叶面温度
【答案】C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无机盐的种类及其对植物的作用;茎的结构;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A、茎中的形成层,细胞具有分裂能力,向外分裂产生韧皮部,向内分裂产生木质部。故 木本植物的茎能不断加粗的原因是形成层细胞不断分裂和分化的结果,不符合题意;
B、植株的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其生长过程中,从土壤中吸收的营养物质只包括水和无机盐,不符合题意;
CD、植物吸收的水分,通过根、茎、叶中的导管运送到叶肉细胞,其中一部分被叶肉细胞用于光合作用等生命活动,其余的绝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环境中。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一方面可以拉动水分与无机盐在体内的运输,保证各组织器官对水和无机盐的需要;另一方面在炎热的夏天,通过蒸腾作用能降低叶片表面温度,避免植物因气温过高而被灼伤,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降低植物体的温度,通过蒸腾拉力促进根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促进水分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是根从土壤中吸收来的,根吸收的水分大部分用来进行了蒸腾作用,只有少部分水作为植物体的组成成分和参与植物体的各种生理过程。
12.(2022·惠州模拟)花完成受精作用后,花的各部分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下列变化中不正确的( )
A.子房壁→种皮 B.受精卵→胚
C.胚珠→种子 D.子房→果实
【答案】A
【知识点】果实与种子的形成
【解析】【解答】A、植物经过传粉、受精后,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符合题意;
B、受精卵发育成胚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
C、胚珠发育成种子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
D、子房发育成果实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植物的花经过传粉和受精以后,花萼凋落或存留,花冠、雄蕊都凋落,柱头和花柱凋落,只有雌蕊的子房继续发育,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珠被发育成种皮,受精卵发育成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子房发育成果实。
13.(2022·惠州模拟)青春期中下列现象需要避免的是()
A.积极参加有益的文体活动,保持和异性正常交往
B.讲究个人生理卫生,勤洗澡、常换内衣
C.正确看待自身的生理心理变化,树立远大理想
D.对自身生理变化感到焦虑和不安,有羞耻感
【答案】D
【知识点】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及其卫生;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及其卫生
【解析】【解答】A、在青春期,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文体活动和社会活动,开展正常交往,做到自尊自爱,A不符合题意。
B、讲究个人生理卫生,勤洗澡,勤换内衣裤,B不符合题意。
C、正确对待自身出现的身心变化,青春期正是树立远大理想、集中精力学习塑造美好心灵、学习科学知识的关键时期,C不符合题意。
D、在青春期,对于自己身体的变化,特别是性器官的发育、第二性征的出现,以及遗精或月经现象,这些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不要存在羞耻感,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青春期生理变化,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人体形态发育的显著特点是身高突增和体重增加,另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其次性发育和性成熟也是青春期的重要特征,青春期是决定一个人体质、心理、性格和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黄金时期,正确对待自身出现的身心变化,青春期正是树立远大理想、集中精力学习塑造美好心灵、学习科学知识的关键时期。
14.(2022·惠州模拟)如图为人体消化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是肝脏,它分泌的胆汁中含有消化脂肪的酶
B.②是胃,能初步消化蛋白质
C.③是胰腺,它分泌的胰液通过导管流入小肠
D.④是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答案】A
【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
【解析】【解答】A、①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能够分泌胆汁,胆汁中不含消化酶,但它对脂肪有乳化作用,将大的脂肪颗粒乳化为小的脂肪微粒,对脂肪进行物理性消化,从而促进脂肪的消化,符合题意;
B、 ②是胃,能初步消化蛋白质,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C、 ③是胰腺,它分泌的胰液通过导管流入小肠,不符合题意
D、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内壁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加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包括肠液、胰液、胆汁等。小肠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所以说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系统
组成 器官 功能
消化道 口腔 初步将少量淀粉消化成麦芽糖
咽 食物与气体的共用通道
食道 能蠕动,将食物推进胃中
胃 初步消化蛋白质
小肠 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有小肠绒毛和皱襞
大肠 通过蠕动,把食物残渣推向肛门
肛门 粪便由此排出
消化腺 唾液腺 分泌唾液,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
肝脏 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将脂肪乳化为脂肪微粒
胃腺 分泌胃液,含有盐酸和胃蛋白酶,初步消化蛋白质
胰腺 分泌胰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肠腺 分泌肠液,含有肠淀粉酶、肠麦芽糖酶、肠脂肪酶和肠肽酶
15.(2022·惠州模拟)如图是人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一次平静呼吸过程中肺内气体的变化曲线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曲线AB段表示吸气,膈肌为收缩状态
B.曲线AB段表示呼气,膈肌为舒张状态
C.曲线BC段表示吸气,胸腔容积变大
D.呼气结束点为B点,此时肺内外气压相等
【答案】A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解:图示中:纵坐标表示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横坐标表示呼吸频率;AB段的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负值,表示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是吸气过程;吸气时呼吸肌收缩,胸廓扩大,肺扩张.BC段的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正值,表示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是呼气过程;呼气时呼吸肌舒张,隔顶上升,肋间肌舒张,肋骨下移,胸廓缩小,肺回缩.B点表示吸气刚好完成(或呼气开始);A、C点表示呼气刚好完成(或吸气开始).
故答案为:A
【分析】呼吸运动的过程是: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16.(2022·惠州模拟)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如图),对观察到的几种血细胞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是白细胞,能够吞噬侵入人体内的病菌
B.如果某人有炎症,应该是①的数量明显减少
C.如果某人贫血,可能是②红细胞的数量低于正常值
D.③是血小板,作用是止血,加速凝血
【答案】B
【知识点】观察人血的永久装片
【解析】【解答】A、①白细胞能够变形穿透毛细血管壁,吞噬细菌,对人体具有防御功能,不符合题意;
B、如果某人有炎症,应该是①白细胞的数量增加,而不是减少,符合题意;
C、②是红细胞,血液中红细胞数量过少或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含量过少称为贫血,不符合题意;
D、③是血小板,血小板是体积最小的血细胞,无细胞核,形状不规则,有止血和凝血的作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血液的成分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红细胞中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与氧分离,可见红细胞具有携带氧的功能;
白细胞能够变形穿透毛细血管壁,吞噬细菌,对人体具有防御功能;
血小板能够堵塞伤口,其中还含有促进血液凝固的物质,起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17.(2022·惠州模拟)如图是正常人体内某器官或结构血流情况模式图,A代表器官或结构,a、b代表血管,箭头表示血流方向,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若A为肺,则b内血液中含氧量减少
B.若A为小肠,则餐后一段时间b内血液中葡萄糖含量增加
C.若A为肾脏,则b中尿素增加
D.若A为脑,则b中二氧化碳等废物减少
【答案】B
【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营养物质的吸收;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A、如果A表示肺,则a是肺动脉,b是肺静脉,经过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因此b内氧气含量增多,不符合题意;
B、如果A表示小肠,则a是肠动脉、b是肠静脉,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血液在小肠处吸收了大量的营养物质,因此b肠静脉内葡萄糖含量增加,符合题意;
C、如果A是肾脏,则a是肾动脉, b是肾静脉,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血液中的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随尿排出体外,因此从肾脏流出的b肾静脉中的血液尿素含量会减少,不符合题意;
D、如果A为脑,则a是脑动脉,b是脑静脉,属于体循环的过程。由于脑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进入血液中,由b脑静脉运回心脏,因此则b脑静脉中二氧化碳等废物会增多,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肺是人体重要的呼吸器官,肾脏是人体重要的排泄器官,小肠是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血液流经排泄器官后,血液中二氧化碳或尿素的含量将会减少;流经具有吸收功能的器官后,血液中营养物质的含量增加.。
18.(2022·惠州模拟)如图是耳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具有听觉感受器,能将由声波引起的振动转变成与听觉有关的信息的结构是( )
A.①耳郭 B.②外耳道 C.③鼓膜 D.④耳蜗
【答案】D
【知识点】耳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解答】A、①耳郭收集声波的 作用,不符合题意;
B、②外耳道,将声波传至鼓膜,不符合题意;
C、③鼓膜,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振动,不符合题意;
D、④耳蜗,里面有听觉感受器,接受震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有收集和传导声波的作用,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外界声波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传导到听小骨后,由于听骨链的作用,大大加强了振动力量,起到了扩音的作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前庭和半规管与人的位觉有关,耳蜗是听觉感受器的所在处,与人的听觉有关,听小骨的振动刺激内耳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沿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19.(2022·惠州模拟)如图为膝跳反射活动过程示意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
B.膝跳反射的神经传导途径是5→4→3→2→1
C.若7受损,其他部位正常,既能完成膝跳反射也能产生感觉
D.若2受损,其他部位正常,既不能完成膝跳反射也不能产生感觉
【答案】D
【知识点】反射及其结构基础
【解析】【解答】A.膝跳反射是非条件反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是简单的低级的反射活动,属于非条件反射,A正确。
B.完成膝跳反射的神经传导途径为:5感受器→4传入神经→3神经中枢→2传出神经→1效应器,B正确。
C.膝跳反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若7下行神经纤维受损,其他部分正常,叩击韧带后能完成膝跳反射,也能产生感觉,C正确。
D.若2传出神经受损,其他部位正常,即使有适宜的刺激人体也不会作出反应,即不能运动,不能完成膝跳反射。因为效应器接收不到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但是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能通过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在经过脊髓的白质上行传到大脑皮层,能形成感觉,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图中5感受器、4传入神经、3神经中枢、2传出神经、1效应器、6上行神经纤维、7下行神经纤维、8大脑。
20.(2022·惠州模拟)如图是某人在饭前、饭后血糖含量变化曲线图。引起图中DE段血糖浓度快速下降的激素是( )
A.雄性激素 B.雌性激素 C.胰岛素 D.甲状腺激素
【答案】C
【知识点】人体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
【解析】【解答】A、雄性激素能促进雄性激素的分泌,促进男性第二性征的出现,A不符合题意。
B、雌性激素能促进雌性激素的分泌,促进女性第二性征的出现,B不符合题意。
C、正常人饭后1-2小时,由于大量吸收葡萄糖,血糖浓度升高,此时胰岛素分泌增加,胰岛素可以促进血糖的吸收、利用和转化,一段时间后,血糖浓度下降,恢复到正常水平,可见C符合题意。
D、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考查激素的作用,比较简单,熟记即可。
21.(2022·惠州模拟)蝙蝠是一种昼伏夜出的动物,它能够飞行但不属于鸟类,属于哺乳动物,主要理由是( )
A.有四肢 B.胎生、哺乳
C.体温恒定 D.具有神经系统
【答案】B
【知识点】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蝙蝠能够飞行,但不属于鸟类,而是属于哺乳类。更重要的是,蝙蝠的生殖发育特点是胎生、哺乳,而不像鸟类那样卵生,这一特征证明蝙蝠是名副其实的哺乳动物。
故答案为:B。
【分析】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面有毛,一般分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个部分;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是恒温动物;哺乳;胎生。
22.(2022·惠州模拟)下列各种行为,与其他行为不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
A.马戏团的猴子会打篮球
B.幼袋鼠刚出生后会爬进母兽的育儿袋内
C.家兔听到饲养员的脚步声,就跑出来索食
D.狗见到手持木棒的人就赶紧跑开
【答案】B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A、马戏团的猴子会打篮球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B、幼袋鼠刚出生后会爬进母兽的育儿袋内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
C、家兔听到饲养员的脚步声,就跑出来索食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D、狗见到手持木棒的人就赶紧跑开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总上所述ACD都是学习行为,B是先天性行为。
故答案为:B。
【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23.(2022·惠州模拟)以下生活实例与其所依据的生物学原理对应不正确的是( )
A.利用冰箱储存食物—冰箱内温度低,能够抑制细菌繁殖
B.制作泡菜时必须密封一缺氧条件抑制乳酸菌的生长繁殖
C.将水果制成果干储存—果干缺少水分,细菌真菌难以生存
D.酿酒时加入酵母菌—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能产生酒精
【答案】B
【知识点】发酵技术;细菌与人类的关系;真菌与人类的关系;食品保存的常用方法
【解析】【解答】A、冰箱内的低温能够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因此可用来储存食物,延长食物的保质期, 不符合题意;
B、制酸奶要用到乳酸杆菌,乳酸菌属于细菌,通过分裂进行生殖,在无氧的条件下,牛奶经酵母菌的发酵后使原有的乳糖变为乳酸,易于消化,所以具有甜酸风味,其营养成分与鲜奶大致相同,是一种高营养食品,符合题意;
C、水分是生物生存的重要条件,因此将水果制成果干储存,只要是果干缺少水分,细菌真菌难以生存,不符合题意;
D、酿酒要酵母菌,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能把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食品腐败的原因:细菌和真菌在食品中生长、繁殖。
防止食品腐败所依据的主要原理:把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它们的生长和繁殖。
常用保存方法:①巴氏消毒法:依据高温灭菌原理。
②罐藏法:依据高温消毒和防止与细菌和真菌接触的原理。
③冷藏法:依据低温可以抑菌的原理。
④另外还有冷冻法、真空包装法、晒制与烟熏法、腌制法、脱水法等。
24.(2022·惠州模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从生物学的角度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
B.人类和其他各种生物都是由原始生命逐渐演化而来
C.现存的每种生物是亿万年自然选择的结果,都有其独特的价值
D.为了让人类健康发展,可以从自然界掠夺一切有利资源为人所用
【答案】D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生物进化的学说;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
【解析】【解答】A.威胁生物生存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A不符合题意。
B.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胚胎学上的证据等,都证明人类和其他各种生物都是原始生命逐渐演化而来,B不符合题意。
C.现存的每种生物是亿万年自然选择的结果,都有其独特的价值,我们不可随意扑杀、破坏,C不符合题意。
D.自然资源可以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求,我们应该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而不加限制地掠夺会造成严重的后果,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生物圈的资源、空间是有限的,人类要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持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现在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环境的破坏等因素的影响,生物的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因此我们保护动物多样性,并不是要禁止一切形式的猎杀、买卖和开发利用,而是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和利用。
25.(2022·惠州模拟)下列不属于相对性状的一组是( )
A.人的能卷舌与不能卷舌 B.豌豆的圆粒与皱粒
C.人的A型血和O型血 D.狗的长毛和卷毛
【答案】D
【知识点】性状和相对性状
【解析】【解答】A.人的能卷舌与不能卷舌是同种生物(人)同一性状(卷舌)的不同表现形式(能卷舌和不能卷舌),它们是相对性状,A不符合题意。
B.豌豆的圆粒与皱粒是同种生物(豌豆)同一性状(种皮形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圆滑和皱缩),它们是相对性状,B不符合题意。
C.人的A型血和O型血是同种生物(人)同一性状(血型)的不同表现形式(A型和O型),它们是相对性状,C不符合题意。
D.狗的长毛和卷毛是同种生物(狗)不同性状(毛的长短和毛的形状),它们不是相对性状,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相对性状必须满足: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不同的表现形式。
26.(2022·惠州模拟)父亲有耳垂(Dd),母亲也有耳垂(Dd),生了一个无耳垂的孩子。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有耳垂和无耳垂是一对相对性状
B.有耳垂是显性性状
C.无耳垂孩子的基因组成是dd
D.再生一个无耳垂孩子的可能性是3/4
【答案】D
【知识点】性状和相对性状;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A.有耳垂和无耳垂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属于一对相对性状,A不符合题意。
B.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个体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所以,“父亲有耳垂,母亲也有耳垂,生了一个无耳垂的孩子”,说明有耳垂是显性性状,B不符合题意。
C.无耳垂是隐性性状,因此无耳垂孩子的基因组成是dd ,C不符合题意。
D.父亲有耳垂(Dd),母亲也有耳垂(Dd),遗传图解如下:
所以,该夫妇再生一个无耳垂孩子的可能性是1/4(25%),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发育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支配隐性性状的基因;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7.(2022·惠州模拟)如图是某家庭某遗传病发生情况的遗传分析,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该遗传病为显性遗传病
B.8号个体的X染色体通过母亲来自2号个体
C.5号和6号个体再生一个小孩,该小孩一定表现正常
D.3号和4号个体再生一个小孩,该小孩患病的可能性为1/4
【答案】D
【知识点】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遗传病
【解析】【解答】A、分析题图:3号和4号都正常,但他们有一个患病的儿子,说明该遗传病为隐性遗传病,A不符合题意;
B、8号是男孩,性染色体是XY,X染色体来着4母亲,而4母亲的X染色体来自父亲2或者来自母亲1、Y染色体来着3父亲,B不符合题意;
C、5号的和6号个体再生一个小孩,该小孩不一定表现正常,如果5是纯合体,小孩一定正常,如果5是杂合体,小孩50%正常,C不符合题意;
D、3号和4号个体再生一个小孩,该小孩患病的可能性为1/4,D符合题意;
如图:
【分析】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发育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支配隐性性状的基因;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8.(2022·惠州模拟)2021年10月22日至26日举行了第28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最吸引人眼球的是丰富多样的“太空蔬果”。这种育种方法能够改变性状的根本原因是( )
A.果实的大小发生了改变
B.“太空蔬果”的口感发生了改变
C.太空种子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D.“太空蔬果”的生活环境发生了改变
【答案】C
【知识点】变异的类型、原因和意义;生物变异的应用
【解析】【解答】通过卫星搭载培育出的太空椒,它的品质和产量大大提高,其根本原因是:太空椒的培育是利用太空中射线的照射,进行诱变育种,使其发生基因突变,从而培育出新品种。
故答案为:C。
【分析】太空育种即航天育种,也称空间诱变育种,是将作物种子或诱变材料搭乘返回式卫星送到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环境诱变作用,使种子产生变异,再返回地面培育作物新品种的育种新技术。
29.(2022·惠州模拟)由于抗生素的持续滥用,导致抗药性特强的“超级细菌”出现。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分析,“超级细菌”产生抗药性的原因是( )
A.“超级细菌”繁殖能力比普通细菌繁殖能力强
B.“超级细菌”长期生活在含有抗生素的环境中,适应了环境
C.“超级细菌”的产生是因为抗生素诱导了抗药性变异
D.“超级细菌”的产生是因为发生了变异,抗生素选择抗药性强的个体生存下来
【答案】D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学说
【解析】【解答】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细菌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抗生素时,把抗药性弱的细菌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细菌,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再使用抗生素时,又把抗药性弱的细菌杀死,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下来,这样经过抗生素的长期选择,使得有的细菌已不再受抗生素的影响了,就出现了现在所谓的“超级细菌”。因此“超级细菌”的出现可以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是抗生素选择了发生耐药性变异的个体生存下来。
故答案为:D
【分析】自然选择:达尔文把生存斗争中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的过程叫作自然选择.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微小的有利变异得到积累而成为显著的有利变异,从而产生了适应特定环境的生物类型.
30.(2022·惠州模拟)“吸毒一口,落入虎口”,毒品对人体的危害极大。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吸毒者共用注射器可能传播艾滋病等疾病
B.毒品能损坏人体多种系统的功能,降低人体免疫力
C.用注射器“吸毒”的人,一般是将毒品直接注入人体的静脉之中
D.明星吸毒,可见吸毒是一种潮流,可以追随
【答案】D
【知识点】毒品的危害与拒绝毒品
【解析】【解答】A.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静脉注射吸毒、母婴传播、血液及血制品传播等。因此,吸毒者共用注射器可能传播艾滋病等疾病,A不符合题意。
B.毒品能损坏人体多种系统的功能,降低人体免疫力,B不符合题意。
C.吸毒有很多方式,如用注射器“吸毒”,即静脉注射,一般是将毒品直接注入人体的静脉之中,C不符合题意。
D.吸毒有害健康,不要盲目模仿追随潮流,青少年要坚决远离毒品,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吸毒(摇头丸、K粉、冰毒、鸦片、大麻、可卡因、吗啡、海洛因)会损害人的神经系统,降低人体的免疫功能,并使心脏受损,呼吸麻痹,严重的会导致死亡。
31.(2022·惠州模拟)生物通过生殖和发育,使得生命在生物圈中世代相续,生生不息。下图为几种生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几种生物的生殖过程没有经历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的是 (填序号)。
(2)对比①和④两种生物,发现它们的生殖和发育有相似之处:二者幼体和成体的差异都很大,属于 发育;二者的幼体都生活在水中,成体可在陆地生活,其中①的成体用 和 辅助呼吸。④通常有交尾现象,而①则有抱对现象,有助于其完成 (填“体内受精”或“体外受精”)。
(3)与①④不同,③的幼体就“藏”在其种子里,即 ,它发育时,主要由 提供营养;而鸟的幼体则“藏”在鸟卵的 里,它发育时,由 提供营养。
(4)④是登革热、疟疾、寨卡病毒病等疾病病原体的传播媒介。控制④的数量,有助于减少疾病的传播。请根据图中信息,写出一条控制④数量的具体措施: 。
【答案】(1)②⑤
(2)变态;肺;皮肤;体外受精
(3)胚;子叶;胚盘;卵黄、卵白
(4)及时清理生活污水(或积水),不给蚊子繁殖空间;对积水处喷洒灭虫剂;在水中养鱼吃蚊子幼虫(答对一点即可)。
【知识点】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综合)
【解析】【解答】(1)②是植物的嫁接、⑤是胡萝卜的组织培养都不需要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后代的生殖方式属于无性生殖。①是青蛙的发育过程,③是菜豆种子的萌发过程、④是昆虫的发育过程,均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
(2)变态发育: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做变态发育。两栖动物和昆虫都属于变态发育。青蛙成体既可以生活在水中,也可以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在青蛙的繁殖季节,雄蛙先鸣叫吸引雌蛙,雌蛙来后雌雄蛙抱对,促进两性生殖细胞排出,两性生殖细胞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是体外受精 。
(3)种子之所以能萌发长成幼苗,是因为种子的结构中有胚。③是菜豆种子,属于双子叶植物,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中。鸟的胚盘含有细胞核,胚盘在受精后可发育成胚胎。卵白和卵黄,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
(4)蚊有3对足、2对翅,属于昆虫纲,它的发育要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4个时期,属于完全变态发育。由于蚊子是登革热、疟疾、寨卡病毒病等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所以我们应尽可能控制其数量,确保人类健康。蚊子的幼虫在水中生活,我们可以对积水消杀,杀死其幼虫。也可对环境进行消杀,保持环境卫生,属于控制传染病的措施中的切断传播途径。
【分析】图中①是青蛙的发育过程、②是植物的嫁接,③是菜豆种子的萌发过程、④是昆虫完全变态的发育过程、⑤是胡萝卜的组织培养。
生物的生殖方式可分为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种,由亲本产生有性生殖细胞,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有性生殖;如向日葵、玉米和桃树等靠种子来繁殖后代的,为有性生殖。无性生殖指的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绿色开花植物利用营养器官根、茎、叶繁殖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营养生殖;营养生殖有利于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加快繁殖的速度,营养繁殖没有出现两性生殖细胞,是无性生殖。无性生殖包括嫁接、扦插、组织培养、压条、克隆、分裂生殖、出芽生殖等等。
32.(2022·惠州模拟)近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请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2021年10月,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简称C0P15)在云南昆明召开。云南省共记录了25434个物种,其中有1.8万多种植物,有不少特有的植物,1800多种脊椎动物。
资料二《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将于2022年11月在湖北武汉举办,这是我国首次承办该国际会议。广东湿地主要以滨海湿地为主,据统计,海珠国家湿地公园有鸟类177种,鱼类54种,昆虫285种,高等植物630种等,鸟和鱼相伴甚欢,林与塘相得益彰。部分生物之间关系如图所示。
(1)C0P15大会共商生物多样性保护大计,因为 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全球性合作。两则资料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多样性。
(2)资料二的图中要构成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缺少的生物部分是 。太阳能进入该湿地公园的主要生理过程是 ,图中 获得的能量最少。
(3)人工湿地公园中铺着碎石等基质,碎石间留有空隙,透气性较好,这有利于湿地植物根部细胞的 作用。公园中浮游动物和河虾的关系是 。阴雨天鱼儿常浮出水面,其口与鳃盖不停地交替张合,这是鱼在用 呼吸。
(4)湿地能为大自然降解污染物、净化水质,因此被称为“ ”。我省已经建立了多个湿地生态公园,植被更加茂盛,吸引了更多种类的生物在湿地繁衍生息。由此可见,保护 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答案】(1)生物圈;物种
(2)分解者;光合作用;黑水鸡
(3)呼吸;捕食和竞争;鳃
(4)地球之肾;生态系统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类型;生物圈的概述;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解析】【解答】(1)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为生物提供生存所需的基本条件,是所有生物的家园。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云南省共记录了25434个物种,其中有1.8万多种植物,有不少特有的植物,1800多种脊椎动物”和“海珠国家湿地公园有鸟类177种,鱼类54种,昆虫285种,高等植物630种等”都体现了物种的多样性。
(2)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两部分组成的。生物成分又可以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图中没有分解者。生产者指的是绿色植物。它们利用光能,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并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根据能量流动特点:单向循环、逐渐递减,最高级黑水鸡获得的能量最少。
(3)深耕松土、用碎石留空隙等促进根吸收氧气,从而促进根部进行呼吸作用,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图中浮游动物吃河虾,浮游动物和河虾都以浮游植物为食,故他俩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鱼的口和鳃盖后缘有交替闭合的现象,这是鱼在呼吸,鱼用鳃呼吸。
(4)湿地生态系统可以净化水源,蓄洪抗旱,因此被称为地球之肾;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分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方向会逐渐减少,而有毒物质的流动则逐渐增多。
33.(2022·惠州模拟)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大量的污染水体被排放到水域当中,加剧了水体中重金属的积累。铅(Pb)作为毒性最大的重金属之一,也是最为常见的重金属污染物之一,其污染特点具有较强的累积性、不可逆性及难治理性。为探究不同水生观赏植物(A:花叶芦竹;B:石菖蒲;C:水生鸢尾;D:美人蕉)对铅污染水体的净化效果,某学习小组进行实验,结果如图。请分析作答。
(1)该实验的变量是 。最初,实验培养所用的水体和土壤中的铅含量都 (填“相同”或“不同”),目的是 。
(2)种植一段时间后,水体和土壤中铅含量如图甲、乙所示。分析甲、乙结果可知:
的铅污染净化效果最佳。
(3)水体中重金属也会对根的活力产生影响,图丙的结果表明 的根系活力受铅污染影响最小,其次是 。根活力直接影响植株吸收 的能力。不同植物对铅污染水体的净化效果,是由细胞结构中的 决定的。
(4)根据(2)(3)综合分析,应选择种植 作为净化铅污染植物。
(5)【提出新问题】为进一步提高铅污染水体的净化效果,请你在该实验的基础上再提出一个合理的探究问题: ?
【答案】(1)不同水生观赏植物;相同;排除其他无关因素的干扰,控制单一变量;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2)花叶芦竹
(3)美人蕉;花叶芦竹;水和无机盐;细胞核
(4)花叶芦竹
(5)增加水生观赏植物的种类(或数量)能提高铅污染水体的净化效果吗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解析】【解答】(1)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本题“探究不同水生观赏植物对铅污染水体的净化效果”。故该实验的变量是不同水生观赏植物,除此之外,为了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培养所用的水体和土壤中的铅含量等都相同。
(2)图甲水中铅含量最低的是A花叶芦苇,图乙土壤中铅含量最低的也是A花叶芦苇。故可得出结论是:铅污染净化效果最佳是花叶芦苇。
(3)从丙图可以看出植物根活力最大的是D美人蕉,其次是A花叶芦苇。植物吸收水的主要器官是根,根吸水的主要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可以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故根活力直接影响植株吸收水和无机盐。细胞核里含有遗传物质,控制生命活动。
(4)综合(2)(3)可知花叶芦苇对铅污染水体的净化效果最好,我们应多种植。
(5) 为进一步提高铅污染水体的净化效果, 我们可以再探究: 增加水生观赏植物的种类(或数量)能提高铅污染水体的净化效果吗?
【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探究过程一般先发现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做出正确的假设。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
(2)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中有一些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染色体,它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DNA是遗传物质,所以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每种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的数量和形态是一定的.DNA呈双螺旋结构,它是细胞核中遗传信息的载体,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34.(2022·惠州模拟)奥密克戎毒株的核酸序列发生变异,使其传播速度更快、隐蔽性更强。应对奥密克戎,最好的武器是——接种加强针!如图为某人三次接种疫苗后抗体水平的变化,其预防感染的保护效果能达到预期的80%左右。请分析作答。
(1)在全员核酸筛查中,检测到奥密克戎毒株的特异核酸序列,提示该样本可能来自 (填“感染者”或“健康人”)。此人属于新冠肺炎流行环节中的 。
(2)无症状感染者体内的病毒数量少或处于潜伏期。若其自身免疫力很强,一段时间后对其进行核酸检测,结果呈 (填“阳性”或“阴性”);若其自身免疫力较弱,一段时间后病毒通过进行遗传物质复制,合成 外壳,并组装成新个体而大量增殖,最终导致发病。
(3)【分析与综合】接种第一针时受到疫苗刺激,淋巴细胞会产生相应的 。与第一、二针相比,接种加强针后产生的抗体在数量和持续时间上的特点是 ;且能有效 感染后的发病程度,因此接种加强针不是“可选项”,是“必选项”。
(4)有人注射疫苗后拒绝在公共场所佩戴口罩,你认为这种做法是否恰当? ,理由是 。
【答案】(1)感染者;传染源
(2)阴性;蛋白质
(3)抗体;数量更多,持续时间更长;降低
(4)否;疫苗的保护效果不能达到100%
【知识点】病毒的结构和增殖方式;传染病及其病因;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1)“ 检测到奥密克戎毒株的特异核酸序列”说明核酸异常,该人可能感染奥密克戎病毒,属于感染者。该感染者成为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在新冠肺炎流行环节中称为传染源。
(2)无症状感染者体内的病毒数量少或处于潜伏期,若其自身免疫力很强,本身就会产生抗体,消灭病毒,所以一段时间后对其进行核酸检测,结果呈阴性。病毒只能利用宿主活细胞内现成代谢系统合成自身的核酸和蛋白质成分,以核酸和蛋白质等元件的装配实现其大量繁殖,即 依靠自我复制繁殖后代。
(3)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接种加强针后产生的抗体在数量更多和持续时间上更久,从而有效的降低感染后的发病程度。
(4) 注射疫苗后我们仍需公共场所佩戴口罩,因为我们每个人因自身的免疫程度不同,故产生的抗体也不同,疫苗的保护效果不能达到100%。
【分析】(1)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主要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2)人体免疫分为两种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如: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如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抗体能够帮助人体清除或灭杀进入人体的病原体;当疾病痊愈后,抗体仍存留在人体内。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