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边的关系
教学目标:
1. 经历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探索过程,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 结合操作活动,提高观察、操作、推理能力。
3. 经历活动中问题提出与解决的过程,渗透探索精神的培养。
教学重点:
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教学难点:
利用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师:你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吗?
生:180°。
师:是不是一个三角形大,它的内角和就大呢?
生:不是,三角形不论位置、大小、形状如何,它的内角和总是180°。
设计意图:回忆三角形的知识,一方面帮助学生记忆,一方面为下面内容做知识基础。
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下面的图形。
师:认真观察,你知道小明从家到学校一共有几条路吗?
生:小明从家到学校一共有3条路。
师:分别是哪3条?
生1:小明家——电影院——学校。
生2:小明家——学校。
学生3:小明家——邮局——学校。
师:今天,小明起床晚了,眼看上学快迟到了,你们快帮小明选择一条能最快到达学校的路?
生:小明家——学校。
师:为什么小明走这条路最近?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想把你的想法和大家分享?
生1:从小明家到学校的路是直的,但是其他路是弯曲的,所以小明走直的路最近。
生2:用尺子测量,发现小明家——学校是最近的。
师:同学们你们在分别测量小明家到学校的距离、小明家到电影院的距离以及电影院到学校的距离,实际上,小明家、电影院和学校这三点构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生:三角形。
师:这三条线段就是三角形的三条边,因此这个问题与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有关。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情境来创设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运用数学知识能较好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从而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力。
师:下面让我们做个试验来探讨上面的问题。
把准备好的实验学具发到每小组,里面是12根小棒,其长度如下所示。
(1)3厘米、5厘米、6厘米 (2)3厘米、4厘米、6厘米
(3)3厘米、3厘米、6厘米 (4)3厘米、2厘米、6厘米
师:以小组为单位用下面的小棒摆三角形。在摆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小组里选代表汇报操作结果,在汇报结果之前先说明是用的哪几根小棒。
生1:用的是3厘米、5厘米、6厘米的三根小棒,可以摆成三角形。
生2:用的是3厘米、4厘米、6厘米的三根小棒,可以摆成三角形。
生3:用的是3厘米、3厘米、6厘米的三根小棒,不能摆成三角形。
生4:用的是3厘米、2厘米、6厘米的三根小棒,不能摆成三角形。
师:在摆小棒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1:第(1)组和第(2)组都能摆成三角形。
生2:第(3)组和第(4)组都不能摆成三角形。
师:你能尝试着用文字叙述什么情况下能摆成三角形,什么情况下不能摆成三角形吗?
生1:只有三角形任意两边相加的和大于第三边时,才能摆成三角形。
生2:三角形任意两边相加的和等于或者小于第三边时,不能摆成三角形。
师: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的边都有这种关系?请各小组拿出自己准备的任意三根小棒摆三角形,最后请各小组汇报摆小棒的发现。
学生小组之间彼此谈论,集体订正,再次剖析理由。
设计意图: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努力为学生提供这样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活动中,在探索、发现、验证、归纳的过程中,全方位体验知识的来龙去脉。这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就会从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形成牢固的知识网。
师:算一算,比一比,能摆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之间有什么关系?(单位:厘米)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验证构成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关系
师:大家知道小明上学为什么走“小明家——学校”这条路线最近吗?
生:因为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所以小明上学走“小明家——学校”这条路线最近。
设计意图:前后响应,既巩固了刚才所学的内容,又解决了留给学生的悬念。本节课通过动手操作,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逐步完成知识的学习建构,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巩固练习
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面的线段中,( )组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A. 1厘米、4厘米、7厘米 B. 2厘米、4厘米、2厘米
C. 2厘米、4厘米、3厘米 D. 2厘米、4厘米、6厘米
(2)如果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4厘米和10厘米,那么第三边的长可能是( )。
A. 14厘米 B. 13厘米 C. 15厘米 D. 6厘米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理解与掌握。
如果三角形的两条边的长度分别是7厘米和9厘米,那么三角形的第三条边的长度有可能是多少厘米?
设计意图:会利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是分别2厘米和6厘米,则第三边长是( )厘米,周长是( )厘米。
设计意图:能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梳理本节课的内容,掌握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建立本节课完整知识体系。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