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蒜苗(二)
教学目标:
经历处理实验数据的过程,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一组相关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
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信息,并进行简单预测。
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积累统计活动的经验。
教学重点:
能将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成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
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进行简单的预测。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师:昨天我们一起观察了栽的蒜苗的成长情况,并绘制出了条形统计图,你还记得绘制统计图时需要关注到什么吗?
生:当我们把得到的数据画在条形统计图上,出现格子不够的情况下,需要我们改变原来的1格表示1个单位的方法,变成1格表示2个或多个单位。
师:下面是笑笑做的统计表,观察表格,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设计意图:通过昨天内容引入,帮助学生回忆起绘制统计图的记忆
探究新知
师:笑笑没有像我们昨天一样绘制出条形统计图,而是绘制出了折线统计图。
师:观察折线统计图,你能告诉我,每一个点都表示什么吗?此时蒜苗的高度又是多少呢?
生1:第1个点是蒜苗第2天的高度,是1厘米。
生2:第2个点是蒜苗第4天的高度,是3厘米。
生3:第3个点是蒜苗第6天的高度,是7厘米。
生4:第4个点是蒜苗第8天的高度,是10厘米。
生5:第5个点是蒜苗第10天的高度,是14厘米。
生6:第6个点是蒜苗第12天的高度,是15厘米。
师:那么这个折线统计图又是怎样得到的呢?
生:把每个点连接起来。
师:仔细观察,把每个点胡乱连接起来吗?
生:不是,是顺次连接起来。
师:这就是折线统计图,它能让我们形象地看出蒜苗的生长情况。
设计意图: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更应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师:观察折线统计图,说一说,这几天蒜苗的整体生长情况是怎样的?
生:这几天蒜苗在不断地长高。
师:想一想,蒜苗每两天分别生长了几厘米?哪段时间蒜苗长得最快?
生1:第2天到第4天长了2厘米。
生2:第4天到第6天长了4厘米。
生3:第6天到第8天长了3厘米。
生4:第8天到第10天长了4厘米。
生5:第10天到第12天长了1厘米。
生6:第4天到第6天之间和第8天到第10天之间蒜苗长得最快。
师:真棒!在折线统计图中线陡的那段生长最快!你能根据你栽的蒜苗的生长情况绘制折线统计图,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吗?
学生小组之间彼此谈论,集体订正,再次剖析理由。
设计意图: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活动,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是为下一步教学的进行作铺垫,做到了环环相扣。让学生有独立思考和动手操作时间,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巩固练习
1. ( )统计图可以很形象地看出物体的变化情况。
2. 笑笑把某天室内气温的变化画成下面的统计图。
(1)小玲每隔( )时测量一次气温。
(2)这一天从8:00到16:00的气温从总体上说是如何变化的?
设计意图: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画折线统计图时先把表示物体高度的每个点找出来;把每个点顺次连接起来就得到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可以让我们形象地看出蒜苗的生长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帮助学生回忆画统计图的方法,理清本节课的内容,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