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1张PPT)
第二单元
6 鸿门宴
语 文
内容索引
文本精读透解词句
梳理整合夯实考点
素材挖掘提升素养
迁移阅读模拟演练
文本精读透解词句
解释加点词的含义或用法,填写被省略的内容,翻译画线的句子,用“/”给未加标点的段落断句。
名词作动词,驻军
名词作动词,称王
明天
用酒食款待宾客,这里是犒劳的意思
介词,替、给
劝说
没有……,固定结构
封建君主对妻妾的宠爱叫“幸”,这里是宠幸的意思
叔父
一向与留侯张良友善
跟从
到
详细
之
一起
逃跑
告诉
如何,怎样
通“拒”,把守
接纳
对等,比得上
本来
怎么
旧,交情
交往
使……活
幸亏
通“邀”,邀请
儿女亲家
鸟兽在秋天初生的细毛,比喻细小的东西
名词作动词,登记
……的原因
防备
指意外的变故
通“背”
通“早”
道歉
趁机
好好地
款待
断句见课文。
使……跟从,带领
合力
黄河以北
黄河以南
料想
通“隙”,隔阂,嫌怨
于是,就
多次
名词作动词,用眼睛示意
趁机
你们这些人
将要
像翅膀一样
断句见课文。
意图
同生共死
掀开
特指发怒时瞪大眼睛
向上
眼眶
跪直身子,双膝着地
猪的前腿
吃
尚且
名词作动词,施以酷刑,处罚
特意
小人的谗言
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词
往
细枝末节的事
如今人家是刀和砧板,我们是鱼和肉,何必告辞呢
大王来时带了什么(礼品)
恰巧
放弃,丢下
名词作动词,取道
从小路
估计
拜两次,古代隆重的礼节
沛公在哪里
责备
我们这些人都将被他俘虏了
杀死
梳理整合夯实考点
一、通假字
1.距关( 通 , )
2.张良出,要项伯( 通 , )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通 )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通 )
5.令将军与臣有郤( 通 , )
距
拒
把守
要
邀
邀请
倍
背
蚤
早
郤
隙
隔阂,嫌怨
儿女亲家。
意外的变故。
黄河以北。
小人的谗言。
三、一词多义
1.望
形义推导“望”的本义是“向远处看”,故有“观察”之义;“希望,盼望”就是“向远处看”的抽象形式(由空间的“远”转变为时间的“远”);“名誉,名望”当然是每个人所期望的;反义引申为“埋怨,责怪”;阴历每月十五日前后“日月相望”,所以此时又叫“望日”。
成语助记 德高望重 望洋兴叹 众望所归 得陇望蜀 望子成龙 望穿秋水 望尘莫及 望梅止渴 不孚众望 引领而望
句段助记
远看,观察
盼望
欲望,念头
农历的每月十五日
观察
名望,声望
埋怨,怨恨
看见
失望
观察
指望
望见
期望,仰望
盼望,愿望
期望
对着
声望
2.属
形义推导“属”的本义是“连接”。“撰写”正是把一个个字连接起来;“跟随”也是连接的形象描述。跟随某人自然“属于”某人一伙的,“隶属”当然是同一“类”被“管辖”的,“亲属”更是属于同一类的。
成语助记 冠盖相属 非我莫属
句段助记
类,辈
连缀,撰写
通“嘱”,嘱托
隶属,归属,附属
管辖,掌管
属于
部属,亲属
隶属
接连
撰写
类,辈
归属,交给
隶属,归属,附属
下属
有血统关系的人
3.谢
①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
②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
③乃令张良留谢( )
④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
⑤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
⑥及花之既谢( )
感谢
道歉
辞谢
辞别
告诉
凋谢,衰亡
4.举
①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
②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
③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
④永元中,举孝廉不行( )
⑤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
⑥莫令事不举( )
⑦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 )
⑧大喜,笼归,举家庆贺( )
举起,抬起
尽
发动,举行
推荐,推举
攻取
成功
拿
全,皆
5.幸
①妇女无所幸( )
②故幸来告良( )
③不幸短命死矣( )
④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
⑤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
宠幸
幸亏
幸运
帝王到某处
敬辞,希望
6.辞
①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
②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
③大礼不辞小让( )
④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
⑤归去来兮辞( )
⑥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
推辞,拒绝
告别
拒绝、害怕,引申为“计较、讲究”
文辞,文学
古代文体的一种
言辞,词句
7.为
①为击破沛公军( )
②如今人方为刀俎( )
③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 )
④何辞为( )
⑤约为婚姻( )
⑥窃为大王不取也( )
⑦吾属今为之虏矣( )
介词,替、给
动词,是
介词,替
动词,设计
句末语气助词,用在疑问句里,可译为“呢”
动词,成为
动词,认为
介词,表被动
四、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动词
驻军
称王
登记
取道
处罚
用眼睛示意
在夜晚
像对待兄长一样
像翅膀一样
使……活,救活
使……停止,阻止;使……进入,接纳
使……跟从,带领
旧,交情
友善,交好
接触,沾染
使……破,撞破
五、文言句式
1.此天子气也。( )
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
3.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
4.若属皆且为所虏!( )
5.吾属今为之虏矣!( )
6.不然,籍何以至此 ( )
7.大王来何操 ( )
8.贪于财货。( )
9.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
判断句
判断句
判断句
被动句
被动句
宾语前置句
宾语前置句
状语后置句
状语后置句
六、文化常识
1.古代方位与礼仪
(1)室内宴会座次:在室内最尊的座次是 ,次为 ,再次为 , 为末座。主人一般坐东向西,所以称“东家”;最尊贵的客人坐西向东,称为“西宾”(也称“西席”)。
(2)朝堂座次:君主坐北向南,臣子向北。所以,君主也可称“ ”,对君主称臣则可称“ ”。
(3)官位以右为尊,如“位在廉颇之 ”,贬官则称为“ ”。车骑以左为尊,如成语“虚左以待”即指空着尊位恭候别人。但以左右哪个为尊也因朝代而异,并不绝对。
坐西向东(东向)
南向
北向
西向
南面
北面
右
左迁
2.地理知识
(1)关中: 以西,今陕西一带。
(2)山东: 以东,即函谷关以东地区。
(3)河:特指 。江,特指 。
(1)季父:叔父。古代兄弟姊妹间排行习惯以 排序。“伯仲”两字连用,表示相差不多,难分高下,成语有“不分伯仲”“伯仲之间”。
(2)亚父:对对方的 ,意思是尊敬他仅次于对待 。
函谷关
崤山
黄河
长江
伯(孟)、仲、叔、季
尊称
父亲
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 的人。乘: 匹马拉的车。
再拜:拜 ,古代隆重的礼节。旧时书信末尾也常用“再拜”,以表示敬意。
警卫
四
两次
素材挖掘提升素养
一、人物颁奖词
项 羽
巨鹿之战,尽显你的骁勇神威;四面楚歌,却已成为你的最后的挽歌。美人虞姬为你血洒脚下,同乡子弟为你叹惋悲戚,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你,笑天,笑己,而你可曾真的明白江东父老的心
二、观点聚焦
课文素材1
项羽攻入函谷关后,拥有大军四十万,实力强大,士气正旺,颇为自负。“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他以为刘邦在自己的掌控之中,鸿门宴上坦然接受刘邦的谢罪,其傲慢轻敌的思想最终为自己的悲剧埋下了祸根。
【角度点拨】轻敌思想要不得,在任何时刻都不要忽略了对手的存在;要尊重对手,警惕对手,对对手不能傲慢自负。
课文素材2
在项伯的劝说下,项羽放弃了原先攻打刘邦的计划;鸿门宴上,范增几次暗示项羽要杀死刘邦,项羽默然不应。
【角度点拨】做事不能优柔寡断,犹豫不决;果断才是做事应有的态度。
课文素材3
樊哙勇闯军帐,为救刘邦而不顾个人安危,面对项羽也能毫无畏惧地加以斥责。项羽却对樊哙不畏生死的英雄气概生出惺惺相惜之情,对樊哙的无礼行为不加怪罪,反而赐酒肉、赐座。
【角度点拨】英雄惜英雄,真性情的流露;宽容使人性显得更加伟大,真正的英雄总是能够宽以待人。
三、素材拓展
品读咏叹刘邦、项羽的诗歌。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简析】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做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南宋统治者苟且偷生,诗人借古讽今,正气凛然。
颂汉高祖
王 正
汉皇千古一英雄,休笑当年马上功。
试问后来为帝者,谁人曾出范围中。
【简析】汪洋恣肆、铺张扬厉的汉赋,气势磅礴、恢宏壮丽的汉式建筑,长袖飘飘的汉服,古老神秘的汉字,积极进取的汉人——支撑着一个优秀民族两千年来始终屹立天地之间。回溯历史,抚今追昔,我们更感到创建大汉王朝的刘邦功勋之伟大。刘邦创建的不是一时之功,而是万世之功。
迁移阅读模拟演练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
B.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
C.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
D.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
C
解析 “恶见人”是说高祖讨厌见人,“见人”属于动宾短语,作“恶”的宾语,所以二者不能断开,排除A、B两项。“大臣随之”中,“随”是谓语,“之”代指樊哙,是“随”的宾语,应在其后断开;“上”的意思是“皇上”,为“独枕……”的主语,应在其前断开,排除D项。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祖,是中国古代帝王的庙号,如刘邦被称为汉高祖,李渊被称为唐高祖。
B.参乘,亦作“骖乘”。古代在车右陪乘或指陪乘的人。由武士充任,负责警卫。
C.禁中,表示禁令所及范围之内,指帝王所居宫内,也作“禁内”。帝王所居的宫苑,因不许人随便进出,故有此称。
D.陛下,陛,原指帝王的宫殿。“陛下”后来变成了尊称帝王的称谓。
D
解析 D项中“陛,原指帝王的宫殿”错误,“陛”应该指殿前的台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樊哙出身低微,以杀狗为生,当初和高祖在丰邑起兵,高祖为沛公,樊哙为舍人,跟从沛公攻打沛县、胡陵、方与。
B.樊哙有勇有谋。鸿门宴上,项庄舞剑,威胁沛公安全时,樊哙毅然闯入军帐,面对项羽慷慨陈词,明为责备项羽,实则为沛公开解。
C.樊哙生性豪爽。在项羽帐中,大口喝酒,食猪腿,不仅没有被项羽治罪,反而赢得了项羽的称赞。
D.樊哙胆识不凡,忠心为君。高祖一度病重,不肯见人,樊哙率众闯入,以赵高作乱之事警示高祖。高祖一笑而起。
A
解析 A项中“当初和高祖在丰邑起兵,高祖为沛公,樊哙为舍人”错误,时间和事件不一致,从文中来看,第1段说“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由此可知,刘邦称沛公,樊哙为舍人,是在攻下沛县之后。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
(2)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谯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沛公带领一百多骑兵(来到项羽兵营),通过项伯面见项羽,向项羽谢罪,说明没有封锁关口、不让诸侯军进入关中的事。
这一天若不是樊哙闯进大营责备项羽的话,沛公的事业就危险了。
参考译文 舞阳侯樊哙是沛县人。以杀狗卖狗肉为生,曾经和汉高祖一起躲藏在乡间。当初跟从高祖在丰邑起兵,攻取了沛县。高祖做了沛公,就以樊哙为舍人。接着,他跟随沛公攻打胡陵、方与,回过头来又镇守丰邑,在丰邑城下,击败了泗水监郡所带领的军队。
项羽驻军戏下,准备进攻沛公。沛公带领一百多骑兵(来到项羽兵营),通过项伯面见项羽,向项羽谢罪,说明没有封锁关口、不让诸侯军进入关中的事。项羽设宴犒赏军中将士,正在大家喝得似醉非醉的时候,亚父范增想谋杀沛公,命令项庄拔剑在席前起舞,想乘机击杀沛公,而项伯却一再挡在沛公的前面。这时只有沛公和张良在酒席宴中,樊哙在大营之外,听说事情紧急,就手持铁盾牌来到大营前。守营卫士阻挡樊哙,樊哙径直闯了进去,
站立在帐下。项羽注视着他,问他是谁。张良说:“他是沛公的参乘樊哙。”项羽称赞道:“真是个猛士!”说罢,就赏给他一大杯酒和一条猪前腿。樊哙举杯一饮而尽,然后拔出宝剑切开肉,把它全部吃了下去。项羽问他:“还能再喝一杯吗 ”樊哙说道:“我连死都不怕,难道还在乎这酒吗!况且我们沛公首先进入并平定咸阳,使军队露宿霸上,以此来等待您的到来。大王您今天到这里,就听信了小人的胡言乱语,跟沛公有了隔阂,我担心天下从此又要四分五裂,百姓们都怀疑是您一手造成的啊。”项羽听罢,沉默不语。沛公借口要去上厕所,暗示樊哙一同离去。这一天若不是樊哙闯进大营责备项羽的话,沛公的事业就危险了。当初黥布造反的时候,高祖一度病得很厉害,讨厌见人。他躺在宫禁之中,诏令守门人不得让群臣进去看他。
群臣都不敢进宫,这样过了十多天。有一次樊哙推开宫门,径直闯了进去,后面群臣紧紧跟随樊哙,看到高祖头枕着一个宦官躺在床上。樊哙等人见到皇帝之后,痛哭流涕地说:“想当初陛下和我们一道从丰、沛起兵,平定天下,那是什么样的壮举啊!而如今天下已经安定,您又是何等疲惫不堪啊!况且您病得不轻,大臣们都惊慌失措,您又不肯接见我们这些人来讨论国家大事,难道您只想和一个宦官诀别吗 您难道不知道赵高作乱的往事吗 ”高祖听罢,于是笑着从床上起来。
太史公说:“我曾经到过丰、沛,访问当地的老人,观察原来萧何、曹参、樊哙、滕公居住的地方,(打听他们当年的有关故事,)所听到的真是令人惊异呀!当他们操刀杀狗或贩卖丝绸的时候,难道就能知道日后能辅佐高祖打天下,而封侯拜相,泽及子孙吗 ”
本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