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3张PPT)
第三单元
11 师 说
语 文
内容索引
文本精读透解词句
梳理整合夯实考点
素材挖掘提升素养
迁移阅读模拟演练
文本精读透解词句
解释加点词的含义或用法,准确补写横线上相关的词句,用“/”给未加标点的段落断句。
求学的人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相当于“于”
知道,懂得
本来
跟从并且
以……为师
学习道
庸
无论,不分
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
断句见课文。
从师的风尚
流传
超出(一般)人
尚且,还
代词,之(一说为句末助词)
一般人
名词作动词,低于
以……为耻
形容词作名词,圣明的人
圣明
形容词作名词,愚昧的人
愚昧
……的原因
表推测语气,大概
对于
自己
却
糊涂
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
名词作动词,学习
通“否”,这里指不从师学习
小的方面要学习
大的方面放弃
聪明,明智
各种工匠
类
差不多
阿谀奉承
恢复
不屑与之同列,羞与为伍,意思是看不起
竟
固定的老师
苌弘
聃
这些人
贤能
三人行 则必有我师
不一定
学习,研究
断句见课文。
普遍
赞许
古人从师之道
赠送
梳理整合夯实考点
一、通假字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通 , )
2.或师焉,或不焉( 通 )
受
授
传授
不
否
二、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
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义:
今义:连词,表因果关系。
3.吾从而师之
古义:
今义: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因此就。
·
·
·
·
·
·
求学的人。
用来……的。
两个词,动词“从”(跟从)和连词“而” 。
4.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古义:
今义:大家;许多人。
5.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古义:
今义: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给儿童、少年以全面的基础教育。
6.师不必贤于弟子
古义:
今义:副词,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
·
·
·
·
·
一般人。
小的方面(文中指句读)要学习。
不一定。
三、一词多义
1.如
形义推导“如”的本义是“像”。要“像”当然要“遵从,依照”一定的标准;才能、品行“像”某人,当是“比得上”他。既是“像”,当然还不是完全一样,故又引申出“如果”义,表假设。又因为“像”,有用作描摹事物的情态的词缀“……的样子”。
成语助记 如椽大笔 如法炮制 如火如荼 如坐春风 如臂使指
如芒刺背 如弃敝屣 如蚁附膻 危如累卵 风雨如晦 甘之如饴
囊空如洗 巧舌如簧 运斤如风 狗彘不如 自愧弗如
句段助记
像,如同
及,比得上
到……去,往
遵从,依照
连词,假如,
如果
连词,或者
如果
像,如同
像
像
及,比得上
像
2.徒
形义推导“徒”的本义是“步行”。步行没有借助任何交通工具,故有“空”义,进一步引申出“徒然,没有效果”;步行还有“只”用脚走的内涵,故又虚化成“只、但、仅仅”等义。“步兵”就是步行的。“步兵”是“一类的人”。
成语助记 徒劳无功 徒有其表 家徒四壁 饕餮之徒 前徒倒戈
马齿徒长
句段助记
同伙,一类的人
徒然,白白地
只,仅仅
囚徒,服役的人
门徒,弟子
只,仅仅
某一类的人
同伙,一类的人
门徒,弟子
3.传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③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
④得璧,传之美人( )
⑤舍相如广成传( )
传授
流传
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
传送,传递
招待宾客的馆舍
4.从
①惑而不从师( )
②民弗从也( )
③弟走从军阿姨死( )
④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
⑤从余问古事( )
⑥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
⑦于是从散约败( )
跟从
依顺,听从
参加
指堂房亲属
跟,向
自,由
通“纵”,合纵
5.行
①余嘉其能行古道( )
②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③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
④为君翻作《琵琶行》( )
⑤其志洁,其行廉( )
⑥感吾生之行休( )
⑦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
实行,做
行为
行走
古诗的一种体裁
品行
将,即将
辈,辈分
6.复
①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
②不敢出一言以复( )
③红罗复斗帐( )
④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 )
⑤有北面复匈奴之志( )
恢复
回答
夹层的,双层的
再,又
报复
7.乃
①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②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
③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 ( )
④项王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
⑤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
⑥家祭无忘告乃翁( )
⑦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
表转折,竟然,反而
表顺承,就
才
仅仅,只
表判断,是,就是
代词,你的
连词,于是
学习
低于
表动作的情态,成群
以……为师
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高明的地方
圣明的人;愚昧的人
疑难的问题
卑贱的人、低下的人;势盛位高的人
遇到疑难问题
感到耻辱
以……为耻
五、文言句式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2.不拘于时。( )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4.师不必贤于弟子。( )
判断句
被动句
宾语前置句
状语后置句
六、名句集训
(1)(2020·浙江卷)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 ,其可怪也欤!
(2)(2019·全国Ⅲ卷)《师说》中,对于为子择师自己却耻于学习这种现象,韩愈最后的评价是“ , ”。
(3)(2018·全国Ⅰ卷)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说的“ ”,点出李蟠的文章爱好,而“ ”,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
君子不齿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小学而大遗 吾未见其明也
好古文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4)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一句是“师者, ”。
(5)《师说》一文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明确地指出了从师的标准是“ , , , ”。
(6)《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 , ”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是故无贵无贱 无长无少 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
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7)韩愈在《师说》中所指的老师和教小孩子读书的老师是不一样的,即“彼童子之师, , ”。
(8)《劝学》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 , ”的观点是相同的。
(9)柳宗元曾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这与韩愈《师说》中“ , , ”所描述的现象一样。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士大夫之族 曰师曰弟子云者 则群聚而笑之
(10)“没有人是天生懂道理的”,这与《师说》中“ , ”的观点是一致的。
(11)《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他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 , ”。
(12)韩愈在《师说》中表达自己写作目的的两句是“ , ”,可见他对年轻好学者的扶掖之心。
人非生而知之者 孰能无惑
吾师道也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余嘉其能行古道 作《师说》以贻之
七、文化常识
1.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巫的职业以祝祷、占卜等为主,也用药物等为人
治病。
2.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句读: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文辞语意已尽处为 ,未尽而须停顿的地方为 。
·
·
·
·
句
读
3.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六艺经传:六经的经文和传文。
六艺,即六经,指《 》《 》《 》《 》《 》《 》六种经书,其中的《 》久已失传。“六艺”有时是指
、 、 、 、 、 六种技艺。
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如《春秋左氏传》《诗经毛氏传》等。
·
·
·
·
诗
书
礼
乐
易
春秋
乐
礼
乐
射
御
书
数
素材挖掘提升素养
一、人物颁奖词
韩 愈
为文不说空话,为官不说假话,为政务求实绩,以国为任,以民为本。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文以载道,陈言务去,倡导古文运动。文起八代之衰,传道、授业、解惑,明师责呕心沥血,开一代学风。
二、观点聚焦
课文素材
《师说》中“人必有师”以及“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观点至今看来仍为金玉良言。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没有人能在每个方面都做到最好,既然自己有不足,便要向老师请教学习。尊重老师,虚心学习,既体现了个人的品质修养,也是成人成才的必由之路。
【角度点拨】可用于“学习”“合作”“帮助”“尊师与成材”“自信自强”“能力”“择师”“倾听”“不耻下问”“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等话题。
三、素材拓展
韩愈十句哲理名句,刻骨铭心,使人醒悟。
1.人患不知其过,既知之不能改,是无勇也。
【简析】出自唐代韩愈《五箴序》。人们担心自己不知道自己的过错,已经知道了却不能够改正,这是没有勇气的表现。
2.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简析】出自唐代韩愈《调张籍》。李白和杜甫的诗文存在于世上,放射出万丈光芒,令其他的诗文都黯然失色。这是对李杜诗歌的极高评价。李白和杜甫的诗歌是唐代乃至整个历史进程中的一座高峰,其艺术成就令后人无法超越。因此,我们在品鉴诗歌的时候不能总以李杜二人为参照,那样会使后代的诗歌都丧失光彩,我们也就无法看到它们的创新性。
3.大匠无弃材,寻尺各有施。
【简析】出自唐代韩愈《送张道士》。大匠,指高明的木匠。高明的木匠手里是没有什么废弃不能用的材料的,大材、小材都各有其独到的作用。此乃比喻修辞法,以材料比人才,形象生动地阐明了这样一个用人的道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才能,虽然有高下之分,但却没有有用与无用之说。只要用人者善用其长,即使是普通人也能发挥出其他人所不可比拟的作用。
4.性也者,与生俱生也;情也者,接与物而生也。
【简析】出自唐代韩愈《原性》。人的性格,是与生俱来的;人的感情,是在待人接物过程中自然产生的。此言性格是天生的,是不可改变的;而感情则是后天的,是可以培养的。
5.生长食息,不离典训之内。
【简析】出自唐代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在日常生活与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按照圣贤的教诲去做,在这样接受耳濡目染的熏陶之后,即使不学习,也有一定的能力。
6.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简析】出自唐代韩愈《师说》。老师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决困惑的人。
7.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简析】出自唐代韩愈《师说》。弟子不一定不如自己的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自己的学生贤能。
8.目擩耳染,不学以能。
【简析】出自唐代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眼睛经常看到的,耳朵经常听到的,这样在不知不觉中便会受到影响,不用专门的学习,就能够学到相应的才能。
9.借听于聋,求道于盲。
【简析】出自唐代韩愈《答陈生书》。向聋子打听话,向瞎子打听路,比喻所求非人,不会得到满意的答复。
10.不教不学,闷然不见己缺。
【简析】出自唐代韩愈《答殷侍御书》。不教授别人,自己便不能够学习,就不能够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迁移阅读模拟演练
曾子有疾,曾元抱首,曾华②抱足,曾子曰:“吾无颜氏之才,何以告汝。虽无能,君子务益。夫华多实少者,天也;言多行少者,人也。夫飞鸟以山为卑,而层巢其巅;鱼鳖以渊为浅,而穿穴其中:然所以得者,饵也。君子苟能无以利害身则辱安从至乎官怠于宦成病加于少愈祸生于懈惰孝衰于妻子察此四者慎终如始《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注①常扌从(chuāng):古达人,老子师事之。②曾元、曾华:曾参二子。③穰侯:魏冉,秦昭王母宣太后之异父弟。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苟能无以利害身/则辱安从至乎/官怠于宦成/病加于少愈/祸生于懈惰/孝衰于妻子/察此四者/慎终如始/
B.君子苟能无以利害身则辱/安从至乎/官怠于宦成/病加于少愈/祸生于懈惰/孝衰于妻子/察此四者/慎终如始/
C.君子苟能无以利害身则辱/安从至乎/官怠于宦/成病加于少愈/祸生于懈惰/孝衰于妻/子察此四者/慎终如始/
D.君子苟能无以利害身/则辱安从至乎/官怠于宦/成病加于少/愈祸生于懈惰/孝衰于妻/子察此四者/慎终如始/
A
解析 “则”用在假设复句的后句,其前断开,排除B、C两项;“官怠于宦成”“病加于少愈”“祸生于懈惰”“孝衰于妻子”结构相同,分别断开,排除D项。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子往问焉”与“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两句中的“问”含义不同。
B.“过故乡而下车”与“衡下车”(《张衡传》)两句中的“下车”含义相同。
C.先生,古时指老师或年长有学问的人,穰侯以此称呼魏公子牟,含有尊敬之意。
D.“微君言之”与“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微”含义相同。
B
解析 B项,本文中的“下车”是“从车上下来”的意思,“衡下车”中的“下车”意思是“官员初到任所”。二者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常扌从告诉老子的话语里,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常扌从是一位德行修养很高、见识深远的长者。
B.曾子因没有颜氏之才而自感惭愧,于是借助飞鸟、鱼鳖的例子,告诫儿子要抵御外界的诱惑。
C.魏公子牟对穰侯教诲的内容可以概括为如何为官,即官居高位时,不贪权势、不贪财富、不图尊贵等。
D.曾子与魏公子牟所谈论的内容有差别,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官员往往容易在登上显位的时候犯错。
B
解析 B项,“自感惭愧”错误。原文“吾无颜氏之才,何以告汝”是曾子谦虚的表现。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舌之存也,岂非以其柔耶 齿之亡也,岂非以其刚耶
(2)夫飞鸟以山为卑,而层巢其巅;鱼鳖以渊为浅,而穿穴其中:然所以得者,饵也。
舌头还在,难道不是因为它柔软吗 牙齿掉落,难道不是因为它刚硬吗
飞鸟认为山低,就在山顶垒巢;鱼鳖认为深潭还浅,在它的底部挖穴而居:然而它们仍被人捕捉,原因是禁不住饵食的诱惑。
参考译文 常扌从有病,老子前往探望,说:“先生病重,就没有要留下的教诲能够向弟子说说吗 ”常扌从说:“你即便不问,我也将告诉你。”常扌从说:“经过故乡就要从车上下来,你明白其中的道理吗 ”老子说:“经过故乡就下车,不是讲人不应该忘旧吗 ”常扌从说:“呵,是这样。”常扌从说:“从年纪大的人面前经过时要小步快走,你明白其中的道理吗 ”老子说:“从年纪大的人面前经过时要小步快走,不是说人应该尊敬老人吗 ”常扌从说:“呵,是这样。”(他)张开嘴给老子看,问老子:“我的舌头还在吗 ”老子说:“在!”“我的牙齿还在吗 ”老子说:“没有了!”常扌从说:“你明白这是为什么吗 ”老子说:“舌头还在,难道不是因为它柔软吗 牙齿掉落,难道不是因为它刚硬吗 ”常扌从说:“呵,是这样。天下的道理已经说完了,没有可以再告诉你的了!”
曾子生病,曾元抱着他的头,曾华抱着他的脚,曾子说:“我没有颜回那样的才智,拿什么告诉你们呢 即使无能,君子也要努力学好。开的花多,结的果少,这是大自然常有的现象;话说得多,事做得少,是人常有的现象。飞鸟认为山低,就在山顶垒巢;鱼鳖认为深潭还浅,在它的底部挖穴而居:然而它们仍被人捕捉,原因是禁不住饵食的诱惑。君子假如不因为贪图利益而伤害到自身,那么耻辱怎么能到自己身上呢 官员往往在登上显位的时候懈怠,病情往往在稍有好转的时候加重,祸害发生在懈惰的时候,孝顺减退在有妻子儿女的时候:要明察这四种情况,像开始时一样谨慎到最后。《诗经》上说:‘无论什么事都有个开端,但很少能有结果。’”
魏公子牟往东方去,穰侯为他送行,说:“先生将要离开我到崤山以东去了,难道没有一句话来教诲我吗 ”魏公子牟说:“要不是你讲到这件事,我几乎忘了告诉你。你知道那官位并不与权势相约,而权势自己就会来到吗 权势不与财富相约,而财富自己就会来到吗 财富不与尊贵相约,而尊贵自己就会来到吗 尊贵不与骄奢相约,而骄奢自己就会来到吗 骄奢不与罪过相约,而罪过自己就会来到吗 罪过不与死亡相约,而死亡自己就会来到吗 ”穰侯说:“讲得好!我恭敬地接受这高明的教诲。”身份高尚尊贵,不要因此对人傲慢;聪明贤能智慧,不要因此使人困窘;资财供给迅速及时,不要因此抢在别人前面;刚强坚毅勇猛,不要因此压服别人。不懂的就请教,不会做的就学习。即使有智慧也一定要显得质朴,然后参与辩论;即使有才能也一定要谦让,然后再去做那件事。所以士人尽管聪明贤能机智,自己也要坚守愚拙;功劳覆盖天下,自己也要坚守谦让;勇力盖世,自己也要坚守怯弱;富有天下,自己也要坚守清廉。这就是所说的居高而不危险,盈满却不外溢的道理。
本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