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设计】人教鄂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热与冷却》单元教学规划+课时教案(含3课时)+课时练习(含答案)
教材版本 人教鄂教版 单元(或主题)名称 加热与冷却
单元主题 单元开始呈现的是一支温度计在冬天冰雪环境中测量气温的情景。根据这一情景提出问题:“生活中,我们经常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温度计的液柱受热或遇冷时为什么会上升或下降?其他物体受热或遇冷时会出现怎样的变化?”通过这样的问题,期望学生能将温度计中的液体随着温度的改变而发生变化的认识迁移到其他物体上,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课标要求 核心概念: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物质的变化。学习内容:空气与水是重要的物质。物质的三态变化。学业要求:能说出水有三种状态,空气受热会膨胀,风是空气流动的现象。能比较水的三种状态的不同点,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方案,观察空气受热上升的现象。
教材分析 在本单元,将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建构“一般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热空气会上升的现象”“空气的流动是风形成的原因”等概念;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能运用这些概念解释生产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本单元共设计了3课,包括第7课水受热遇冷会怎样、第8课固态也热胀冷缩吗和第9课空气的热胀冷缩。
学情分析 对四年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见到过许多热胀冷缩的现象,但根据课前调查大部分学生很少通过表象,去思考热胀冷缩背后的本质。所以,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实验操作与观察,帮助他们归纳液体、固体、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单元目标 科学观念:初步认识一般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科学思维:通过操作、分析、比较、概括等方法,弄清一般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科学探究:1.能从液体、固体和气体的热胀冷缩变化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2.能基于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针对水、金属和空气受热遇冷的变化,制订简单的探究计划。3.能够设计实验,研究水、金属和空气受热遇冷时发生的变化。4.能依据证据,运用分析、比较、推理与概括等方法,得出结论。科学态度:1.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探究液体、固体和气体热胀冷缩的现象感兴趣。2.能以事实为依据,以及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时,能调整自己的观点。3.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思路、多样方法完成活动,体会创新乐趣。4.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能分工协作,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乐于为完成探究活动,分享自己的想法。
单元结构化活动 空气的流动是风形成的原因(第9课)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物体一般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第9课) 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第8课) 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第7课)
达成评价 围绕课时学习目标1.关注课堂问题预设与学生课堂反馈表现2.作业设计与学生答题正确率的及时分析3.对多样的动物的测试性评价围绕单元和主题目标,分层设置单元测试
单元课时课型规划 课时课型课时内容课时目标(单元目标分配)课时学习任务(或问题)(一般1-2个)达成评价1实验课水受热遇冷会怎样知道一般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探究水受热遇冷的变化。通过实验,知道固体、液体、气体一般具有受热时体积膨胀、遇冷时体积缩小,即热胀冷缩的性质,并能够分别运用固体、液体、气体的这一性质解释生活中的现象2实验课固体也热胀冷缩吗知道一般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知道一般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固体受热遇冷有变化吗?通过实验观察,能描述热空气上升的现象,并能用热空气上升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2实验课空气的热胀冷缩通过观察,描述热空气上升的现象。知道空气的流动是风形成的原因。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形成风的一些方法。研究空气受热遇冷的变化。风是怎样形成的?通过模拟实验,能描述热空气上升,冷空气流过来补充,空气在水平方向流动起来就形成了风,并概括空气的流动是风形成的原因能举出至少3种生活中常见的形成风的方法
第8课《固态也热胀冷缩吗》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描述固体一般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能设计实验,研究铜球、铝棒以及其他金属受热遇冷的变化,并能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探究固体热胀冷缩的现象表现出兴趣。
4.能举例说出在生产和生活中与固体热胀冷缩性质有关的现象,或利用固体热胀冷缩的性质解决问题的实例。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固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了解生活中的热胀冷缩现象。
难点:会用铜球做加热与冷却实验,验证固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评价任务:
1.探究铜球是否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评价量表1
序号 简要步骤 评价星等
1 能够设计实验步骤(加2星) ( )星
2 能正确记录铜球受热能否通过铁环(加2星) ( )星
3 能正确记录铜球遇冷能否通过铁环(加2星) ( )星
2.金属受热遇冷的变化
评价量表2
项目 评价标准 星等
一 根据实验知道铜球受热能否通过铁环(加2星) ( )星
二 知道实验铜球遇冷能否通过铁环(加2星)
三 根据实验,知道铜、铝、铁等金属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加4星)
四、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效果评价
(一)情境导入 1.根据课员,提出下列问题:铁道上的钢轨看起来十分平整,其实每两根钢轨之间都有缝隙。工人施工的时候为什么不把它们连接紧密?钢轨也会热胀冷缩吗?2.围绕上述问题,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 从这些生活现象出发,引出本课的科学实践活动,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引导学生就课本上的问题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也相当于本课的一个学情调查。
(二)探究活动 第1课时1.提出下列问题:钢轨是固体,固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吗?固体受热或遇冷会有什么变化?我们的观点和理由是什么?2.研究铜球是否有热胀冷缩的性质。(1)教师演示并说明:这是一个刚好能通过这个金属环的铜球(证明铜球直径小于圆环)。提出问题,引导实验:如果用这个铜球和金属环做实验,看铜球是否热胀冷缩,怎么做?实验中观察什么现象?(2)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明确实验方法和注意事项:用酒精灯把铜球加热两三分钟,观察这时铜球能不能通过金属环。再把铜球放入冷水中冷却,观察这时铜球还能不能通过金属环。实验操作过程中,千万不能用手触摸加热后的铜球,以免被烫伤。(3)引导学生对上面的情况下铜球能否通过金属环进行预测,再做实验,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4)实验后,引导学生讨论:我们的预测是什么?实验中我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5)小结:实验证明,铜球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第2课时3.研究其他金属是否有热胀冷缩的性质。(1)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其他金属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吗?(2)教师出示简单电路装置:电路中有一根铝棒,这根铝棒略微短了一点点,不能使电路接通。提出问题,引导实验:小组合作。如果将铝棒加热,电路中的小灯泡会出现什么现象?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如果再用冷水将热铝棒冷却,小灯泡又会出现什么现象,这说明铝棒有什么变化?除了铝棒,我们还可以研究哪些金属?(3)引导学生对上面的情况进行预测,再分组实验,将实验方法和实验现象记录到学生活动手册中。(4)实验后,引导学生讨论:实验中,我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5)归纳结论:实验证明,铜、铝、铁等金属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4.回顾课页呈现的现象,解释铁路上的钢轨连接处为什么要预留缝隙。5.交流讨论:除了金属,其他固体是否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铜球通过铁环是常用的研究金属是否有热胀冷缩性质的实验。先做好实验环节的预测,然后再实验,最后得出铜球是否有热胀冷缩性质的结论。归纳小结:铜球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用铝、铁等其他金属进行实验。通过研究不同的金属,最终归纳概括金属一般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结合课本的内容,启发学生围绕固体是否有热胀冷缩性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简要阐述理由。实验操作过程中,提醒学生千万不能用手触摸加热后的铜球,以免被烫伤。完成小组实验评价量化表。完成小组评价量化表引导学生回到铁路上的钢轨连接处为什么要留有缝隙,使学生能够进一步结合生活中的实际现象,巩固科学认知
(三)生活应用 1.提出问题:生活中的哪些现象与固体的热胀冷缩性质有关?生活中的哪些地方应用到了固体热胀冷缩的性质?2.引导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现象或实例。 导学生发散思维,认识生活中固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还可以让学生思考,除此之外,还有哪些现象与固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有关,并进行解释。
(四)知识总结 金属一般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回顾课堂并与老师一起总结本节课内容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重点内容
成果集成:实验证明,铜、铝、铁等金属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作业设计
一、填空、
一般情况下,铜球可以通过铜环,将铜球加热,铜球受热( ),体积变( ),不能( )金属环:将铜球冷却,铜球遇冷( ),体积变( ),又能通过金属环。说明,固体也有( )的性质。
二、举例说明固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三、1、刚从冰箱里拿出的玻璃瓶,很难打开瓶盖,为什么?设计一种方法将瓶盖打开。
2、高架桥上为什么要留缝隙?
四、实验探究
下图是一个由铜球和铁环组成的实验装置。在正常状态下,铜球能够通过铁环。
1.实验中,我们使用______来加热铜球。加热一段时间后,试着让铜球通过铁环,我们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铜球放入冷水中冷却后,再试着让铜球通过铁环,我们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
2.上述实验说明( )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A.铜球. B.铁环 C.金属
参考答案:
一.1.膨胀、大、通过、收缩、小、热胀冷缩
二、1、夏天,高用电线松弛下垂(受热膨账,电线变长):
2、大桥、铁轨连接处要留缝隙
3、煮熟的鸡能用冷水没一下,便于剩壳等。
三、1、刚从冰箱里拿出的玻璃瓶,因为经过冰箱的冷冻,瓶盖会严重的收缩。所以很难打开。
可以试着把它放在阳光下晒一会儿,或者用打火机在瓶盖周围稍微烤一下。
2、高架桥上的接头处都留有缝隙,这样,当路面受热膨胀的时候就有了伸展的空间,使路面依然保持平直,保证了行车安全。
四、1.酒精灯、加热后的铜球不能通过铁环了、铜球又能通过铁环了
2、A
七、板书设计
8、固态也会热胀冷缩吗 加热 不能通过(膨胀)铜球 铜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冷却 能通过(收缩) (铁、铝) 金属一般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八、教学反思
1、通过启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上给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一有机会就肯定学生,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更加激发学生的主动性。2、让学生感觉到这部分内容简单,自己能学会,有这样的心理暗示,学生就会静下心来认真学习。奠定了学好这部分内容的信心。3、启发讲解,也给出了学生分析问题的一个思维过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