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教学目的: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人工驯良的马和天然野生的马的特性。 2、学习对比的写法。
3、理解课文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重点:(1)理解人工驯良的马和天然野生的马的特性。
(2)学习对比的写法。
难点:理解课文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马是人类忠诚而高贵的朋友。当你看到一匹拉着车的马喘息着默默地走过的时候,你是否会想到在广漠的草原纵情奔腾的成群的野马,它们的生存状态不同,外形、性格也迥然不同,你注意到了吗?下面我们一起研讨布封的《马》,大家一定有所收获。
二、作家作品简介:
布封(1707-1788),法国博物学家、作家。代表作为博物志《自然史》。 三、检查预习
1、生字词(读一读 写一写)
觑 鬣 剽悍 疆场 窥伺 疮痍 枉然 阔绰 观瞻 妍丽 庇荫 遒劲 犷野 畸形 颚骨 慷慨以赴 相得益彰 有过之无不及
三、整体感知
1、 速读课文,课文写了两种不同生存状态下的马,找找看课文那些地方各写了那一种马?
明确:第一部分(1—2)写人类驯养的马。
第二部分(3—5)写天然野生的马。
2、讨论:人工驯养的马有什么特性?从课文中找出这些词语。
明确:(1)勇毅:无畏的精神,,慷慨以赴,兴奋鼓舞,精神抖擞,耀武扬威。
2)驯良:克制,屈从,舍己从人,迎合,无保留地贡献着自己,舍弃生命。
3、天然野生的马有什么特性?从课文中找出这些词语。
明确:(1)美质:动作的自由,自由自在的生活,“既不受拘束,又没有节制”,“因不受羁勒而感觉自豪”,“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强壮、轻捷和遒劲”,“充沛的精力和高贵的精神”。
(2)美德:“绝不凶猛”,“豪迈而犷野”,“互相眷恋,依依不舍”,“和平生活”,“欲望既平凡又简单”不“互相妒忌”。
(3)美貌:“身材高大而身体各部分又都配合得最匀称、最优美”。
四、问题探究
1、文章在描述马的外在特征时,用了其他七种动物作比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通过比较突出的描写马的身体是大自然的杰作,盛赞马的高贵姿态。
2、、本文既写了人工驯养的马,又写了天然野生的马。反复阅读课文,说说这两种生存状态中的马各有什么特性,你更欣赏哪种马 为什么
明确:(根据课文内容描述,言之成理即可)
五、体验与反思
1、马是人类忠诚而高贵的朋友,但是人是不是马的朋友呢?
明确:人对马是“养育”“训练”“驱使”“奴役......驯养”,马成为人的奴隶。不仅如此,人还用“鞍辔”“羁绊”约束它,用“衔铁”“马刺”“铁钉”残忍地禁锢它,使“它们浑身的姿态都显得不自然”。更悲惨的是有些人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摆阔绰”,“壮观瞻”,给马“戴上黄金链条”,把马的“项鬣编成了细辫,满身盖着丝绸和锦毡”,“侮辱马性”,使马成了人类的玩物。
2、如何理解“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这句话?
明确:首先,“教育”一词是拟人化用法,指的是人类对马的驯养。其次,“以丧失自由而开始”指马一出生就受到人的照料,被人喂养,而不是自由自在地自己去觅食;“以接受束缚而告终”,包含两层含义:(1)指马被套上缰绳,披上鞍辔,戴上衔铁,钉上蹄铁;(2)指马从思想上接受服从的观念,服从成为马的天性。文章用这一句话概括了人类对马所做的一切,表达了作者对马的深刻同情。同时也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
六、小结 :
这是一篇介绍马的科学小品,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用文学的笔调,描绘了马只两种生存状态下的不同形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在无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马匹”的由衷赞美,对“被人养育”“经过训练”“供人驱使”的马的深刻同情。
七、作业
1、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一、二题和作业本。
2、反复朗读,体味欧化语言。
3、学习本文写法,课外仔细观察动物的活动,写一篇以动物为主角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