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 测试题 (含解析) 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 测试题 (含解析) 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1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6-30 22:22: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 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五种短周期元素的信息如下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元素代号 M N O P Q
原子半径/nm 0.160 0.143 0.089 0.102 0.071
主要化合价 +2 +3 +2 +6、+4、-2 -1
A.N3+比Q-少一个电子层
B.O的单质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
C.第一电离能:MD.P形成的气态氢化物比Q形成的气态氢化物更稳定
2.下列N元素的电子排布式表示的状态中,失去一个电子所需能量最低的为
A.1s22s2222 B.1s22s2223s1
C.1s22s222 D.1s22s223s1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的电子填充顺序依次为3s→3p→3d→4s
B.某原子核外电子由1s22s22p63s23p1→1s22s22p63s13p2,原子放出能量
C.按照泡利原理,在同一个原子中不可能存在两个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电子
D.p能级的原子轨道呈哑铃形,随着能层数的增加,p能级原子轨道数也在增多
4.人类探月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勘察、获取地球上蕴藏量很小而月球上却极为丰富的核聚变燃料“”,以解决地球能源危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中含有3个质子,没有中子
B.原子与原子含有相同的中子数
C.原子与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数
D.与互为同位素
5.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如表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元素代号 X Y Z W
原子半径/pm 160 143 75 74
主要化合价 +2 +3 +5、-3 -2
A.X、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
B.简单离子的半径:
C.X与Z形成的化合物为共价化合物
D.Y与W形成的化合物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
6.下列关于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核内有7个中子的碳原子为
B.四氯化碳的电子式为
C.基态碳原子的轨道表示式为
D.碳的同素异形体有:、干冰、金刚石、石墨
7.下列有关电子云和原子轨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核外的电子像云雾一样笼罩在原子核周围,故称电子云
B.s轨道呈球形,处在该轨道上的电子只能在球壳内运动
C.p轨道呈哑铃形,在空间有两个伸展方向
D.与s电子原子轨道相同,p电子原子轨道的平均半径随能层的增大而增大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的非金属元素都分布在p区
B.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元素都分布在s区
C.元素周期表中从第ⅢB到第ⅡB的10个纵列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D.稀有气体在ds区
9.以下对核外电子运动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A.同一原子中,2p,3p,4p能级的轨道依次增多
B.电子云图中的一个小黑点表示一个自由运动的电子
C.基态Si原子中所有电子占有9个原子轨道
D.在同一能级上运动的电子,其运动状态不可能相同
10.关于原子结构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基态Al原子核外电子的空间运动状态有13种
B.Cu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104s1,属于ds区
C.价电子中有3个单电子,该元素不一定属于主族元素
D.电子云图中黑点密度越大,说明单位体积内电子出现的机会越大
11.导航卫星的原子钟被称为卫星的“心脏”,目前我国使用的是铷原子钟。已知,自然界存在两种铷原子和,具有放射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Rb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六周期、第IA族 B.可用质谱法区分和
C.和是两种不同的核素 D.的化合物也具有放射性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pσ键电子云轮廓图
B.基态铜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图:
C.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D.某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它违背了泡利原理
13.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A.分子的结构模型
B.的结构示意图
C.基态氧原子的轨道表示式
D.甲酸甲酯的键线式
14.下列有关原子结构或元素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的元素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B.基态碳原子的外围电子轨道表示式:
C.基态铜原子的外围电子轨道表示式:
D.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
15.磷酸亚铁锂(LiFePO4)电极材料主要用于各种锂离子电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Li位于周期表p区
B.的价层电子轨道表示式为:
C.基态P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为5
D.基态O原子核外电子占据的最高能级的电子云轮廓图是球形的
二、填空题
16.应用:
可以衡量元素的原子失去一个电子的难易程度。第一电离能数值越___________,原子越容易失去一个电子,元素的金属性___________。
17.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E、F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E的元素符号:______。
(2)写出化合物A2C2的结构式:______。
(3)BA3的电子式为______。
(4)写出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过量)与FC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18.基态磷原子中,电子占据的最高能层符号为___________;该能层中具有的能量最高的电子所在能级有___________个伸展方向,原子轨道呈___________形。
19.第一电离能I1是指气态原子X(g)处于基态时,失去一个电子成为气态阳离子X+(g)所需的能量。如下图所示是部分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I1)随原子序数变化的曲线图。
请回答以下问题:
(1)认真分析上图中同周期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变化规律,将Na~Ar八种元索用短线连接起来,构成完整的图象______。
(2)从上图分析可知,同 一主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I1)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
(3)上图中5号元素在元素周用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
(4)上图中4、5、6号三种元素中电负性最大的是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20.I.砒霜可用于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在酸性条件下砒霜(As2O3)与Zn反应生成AsH3。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2)该反应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
(3)若有32.5gZn参与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______。
II.NaNO2因外观和食盐相似,又有咸味,容易误食使人产生亚硝酸盐中毒。NO在碱性溶液中以还原性为主;在酸性溶液中以氧化性为主,可发生反应:2NO+4H++2I-=2NO↑+I2+2H2O。请回答下列问题:
(4)NO在碱性溶液中可被氧气氧化生成NO,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5)根据上述反应,可用试纸和生活中常见的物质鉴别NaNO2和NaCl,可选用的物质有:①水②苏打③小苏打④食醋⑤淀粉碘化钾试纸,下列选项合适的是______。
A.③⑤ B.①④⑤ C.①②⑤ D.②③⑤
(6)I-的还原性比Cl-______(填“强”或“弱”),请写出证明该结论的依据:
①理论依据______(请从离子结构角度说明)。
②实验依据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7)直接排放含NaNO2的废液会造成污染,NH4Cl能将其转化为无污染的可参与大气循环的物质,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21.以海绵铜(CuO、Cu)为原料制备氯化亚铜(CuCl)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
(1)Cu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SO42 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用文字描述);Cu2+ 与OH- 反应能生成[Cu(OH)4] 2 ,[Cu(OH)4] 2 中提供孤电子对的原子是_______(填元素符号)。
(2)“吸收”过程:
①2NO(g) + O2(g)2NO2(g) ΔH =-112.6kJ mol 1提高NO平衡转化率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写出两种)。
②吸收NO2的有关反应如下:
反应Ⅰ:2NO2(g) + H2O(l) = HNO3(aq) + HNO2(aq) ΔH =-116.1kJ mol 1
反应Ⅱ:3HNO2(aq) = HNO3(aq) + 2NO(g) + H2O(l) ΔH =-75.9kJ mol 1
用水吸收NO2生成HNO3和NO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3)“电解”过程:HNO2为弱酸,通过电解使HNO3得以再生,阳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
(4)“沉淀”过程:产生CuCl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22.金属钠及其化合物在人类生产、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
(1)Na的轨道表示式为_______。
(2)NaCl的熔点为800.8℃。工业上,采用电解熔融的NaCl和混合盐,制备金属Na,电解的化学方程式为:,加入的目的是_______。
(3)采用空气和Na为原料可直接制备。空气与熔融的金属Na反应前需依次通过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浓硫酸 b.饱和食盐水 c.NaOH溶液 d.溶液
(4)的电子式为_______。
在25℃和101kPa时,Na与反应生成放出510.9kJ的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
(5)向酸性溶液中加入粉末,观察到溶液褪色,发生如下反应。
配平上述离子方程式_______。
该反应说明具有_______(选填“氧化性”“还原性”或“漂白性”)。
(6)在密闭容器中,将和bmol固体混合物加热至250℃,充分反应后,若剩余固体为和NaOH、排出气体为和时,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
三、元素或物质推断题
23.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碳 氮 Y
X 硫 Z
回答下列问题:
(1)氮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的结构式是_______。
(2)Z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
(3)此表中元素原子半径最大的是(写元素符号)_______。
(4)下列事实能说明Y元素的非金属性比S元素的非金属性强的是_______。
a.Y单质与溶液反应,溶液变浑浊
b.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单质比得电子多
c.Y和S两元素的简单氢化物受热分解,前者的分解温度高
(5)碳与镁形成的1mol化合物Q与水反应,生成和1mol烃,该烃分子中碳氢质量比为9:1,该烃的化学式为_______。Q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分析】五种元素均为短周期元素,P有+6、+4、-2价,可推知P为S;M、N化合价分别为+2、+3,原子半径:M>N>硫,可推知M为Mg、N为Al;O的化合价为+2价,原子半径小于M,则O为Be;Q的化合价为-1价,原子半径与P相差较大,可推知Q为F
解析:A.Al3+和F-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故A错误;
B.铍与铝处于对角线位置,性质相似,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故B正确;
C.镁原子最外层3s能级处于全满状态,难失去电子,故第一电离能:Mg>Al,故C错误;
D.非金属性:F>S,故F形成的气态氢化物比S形成的气态氢化物更稳定,故D错误;
故选:B。
2.B
解析:不同状态的N元素原子中,第一电离能最小,说明处于激发态且能量较高,根据四个选项分析,B选项中一个电子在3p能级,能量最高,失去该电子需要的能量最小,则第一电离能最小,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3.C
解析:A.同一原子中,3s、3p、4s、3d能量依次升高,根据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填充顺序为3s→3p→4s→3d,A错误;
B.3s轨道上的电子比3p轨道上的电子能量更低,所以原子核外电子由,原子要吸收能量,B错误;
C.在多电子的原子中,电子填充在不同的能层,能层又分不同的能级,同一能级又有不同的原子轨道,每个轨道中最多可以填充两个电子,自旋相反,在一个基态多电子的原子中,不可能有两个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电子,C正确;
D.p轨道是哑铃形的,任何能层的p能级都有3个原子轨道,与电子层无关,D错误;
故选C。
4.D
解析:A.3He 的质子数为2,质量数为3,故中子数为1,A错误;
B.3He 的中子数为1,1H的质量数为1,质子数为1,无中子,B错误;
C.因原子的电子数等于质子数,故3He 电子数为2,3H的电子数为1,C错误;
D.3He 、4He 的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二者互为同位素,D正确;
故答案选D。
5.C
【分析】根据元素周期律:元素原子电子层数越多,其原子半径越大;同一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同一主族元素,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大;主族元素中,最高正化合价与其主族序数相同(O、F除外),最低负化合价=主族序数-8,结合表中数据可推知:X为Mg、Y为Al、Z为N、W为O。
解析:A.金属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则X、Y、R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X>Y,A正确;
B.简单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形同,原子序数越大半径越小,则离子半径:Al3+<Mg2+<O2-<N3-,B正确;
C.X与Z形成的化合物为Mg3N2,为离子化合物,C错误;
D.Y与W形成的化合物为氧化铝,为两性氧化物,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D正确;
故选C。
6.C
解析:A.根据原子符号的表示方法,有7个中子的碳原子为:,A错误;
B.四氯化碳中的原子满8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故四氯化碳的电子式为,B错误;
C.基态碳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根据电子排布规律以及构造原理,碳原子的轨道表示式为,C正确;
D.同素异形体指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干冰为,不属于、金刚石、石墨的同素异形体,D错误;
故选C。
7.D
【分析】根据题中电子云和原子轨道可知,本题考查电子云和原子轨道,运用电子云理论和原子轨道理论分析。
解析:A.电子云是对电子运动的形象化描述,它仅表示电子在某一区域内出现的概率,并非原子核真被电子云雾所包裹,A项错误;
B.原子轨道是电子出现的概率约为90%的空间轮廓,它表明电子在这一区域内出现的机会大,在此区域外出现的机会少,B项错误;
C.p轨道在空间有x、y和z,向3个伸展方向,C项错误;
D.由于按2p、3p……的顺序,电子的能量依次增大,电子在离核更远的区域出现的概率逐渐增大,电子云越来越向更大的空间扩展,原子轨道的平均半径逐渐增大,D项正确;
答案选D。
【点睛】电子云是对电子运动的形象化描述,它仅表示电子在某一区域内出现的概率,并非原子核真被电子云雾所包裹。
8.C
解析:A.H是非金属元素,位于s区,A错误;
B.He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在p区,B错误;
C.元素周期表中从第ⅢB到第ⅡB的10个纵列的元素为过渡金属,均属于金属元素,C正确;
D.稀有气体在p区,D错误;
故选C。
9.D
解析:A.同一原子中,2p、3p、4p能级的能量依次升高,但轨道数都为3,A不正确;
B.电子云图中的小黑点的疏密只表示电子出现的机会多少,不表示电子,B不正确;
C.基态Si原子的核外电子的轨道表示式为,所有电子占有8个原子轨道,C不正确;
D.一个原子中,没有电子层、电子亚层、电子云伸展方向和自旋方向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存在,所以在同一能级上运动的电子,其运动状态不可能相同,D正确;
故选D。
10.A
解析:A.把电子在原子核外的一个空间运动状态称为一个原子轨道,因而空间运动状态个数等于轨道数;基态Al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1,空间运动状态有7种,故A错误;
B.Cu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104s1,属于ds区,故B正确;
C.价电子中有3个单电子,该元素不一定属于主族元素,例如钒的价电子为3d34s2,,故C正确;
D.电子云图中黑点密度表示电子出现的几率,黑点密度越大,说明单位体积内电子出现的机会越大,故D正确;
故选A。
11.A
解析:A.Rb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五周期、第IA族,A错误;
B.由于同位素的相对质量不同,可用质谱法区分和,B正确;
C.和是质子数相同和中子数不同的两种核素,C正确;
D.具有放射性,的化合物也具有放射性,D正确;
故选A。
12.D
解析:A. 是p-pπ键电子云模型,以“肩并肩”方式形成,呈镜像对称,p-pσ键,原子轨道头碰头方式重叠,电子云图形为,故A错误;
B.Cu元素为29号元素,原子核外有29个电子,所以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d104s1,电子排布图为:,故B错误;
C.Fe3+离子核内质子数为26,核外各层上电子数分别为2、8、13,结构示意图为,故C错误;
D.泡利原理是指每个轨道最多只能容纳两个自旋相反的电子,而ns2np7的np能级排布了7个电子,故违背了泡利原理,故D正确;
故选:D。
13.B
解析:A.O原子的半径比H原子大,且O原子和H原子间只有一个共用电子对,即为O—H单键,A错误;
B.Mg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2,失去2个电子得到Mg2+,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B正确;
C.氧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4,基态氧原子的电子轨道表示式为,C错误;
D.甲酸甲酯的结构简式为HCOOCH3,键线式为:,D错误;
答案选B。
14.D
解析:A.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的元素是,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的元素是,二者化学性质不相似,A错误;
B.基态碳原子的外围电子的轨道表示式为,B错误;
C.能量相同的原子轨道全满、半满、全空时体系能量最低,原子最稳定,因此基态铜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C错误;
D.的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为,失去3个电子后,最外层的电子排布式为,D正确;
故答案选D。
【点睛】核外电子应先排后排,但失电子时,先失电子再失电子。
15.B
解析:A.Li的价电子排布式为2s1,位于周期表s区,故A错误;
B.Fe2+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6,价层电子轨道表示式为:,故B正确;
C.P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s23p3,其未成对电子数为3,故C错误;
D.O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4,占据的最高能级为2p,电子云轮廓图是哑铃形,故D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
16. 小 容易
解析:略
17. Si H—O—O—H
【分析】结合元素周期表分析,A为氢,B为氮,C为氧,D为钠,E为硅,F为硫。据此回答。
解析:(1) E为硅元素,元素符号为Si;
(2) A2C2为过氧化氢,结构式为H—O—O—H;
(3)BA3为氨气,电子式为;
(4)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离子方程式为。
18. M 3 哑铃
解析:磷是15号元素,其基态磷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63s23p3,则其能层最高层是三层,符号为M,该能层中具有的能量最高的电子所在能级为3p,有3个伸展方向,原子轨道呈哑铃形。
19.(1)
(2)从上到下依次减小
(3)第三周期ⅤA族
(4)Cl
解析:(1)根据处于全充满、半充满时稳定性强可知Na~Ar元素中,Mg(3s2)比Na(3s1)、Al(3s23p1)失去一个电子成为气态阳离子X+(g)所需的能量大,P(3s23p3)比Si(3s23p2)、S(3s23p4)失去一个电子成为气态阳离子X+(g)所需的能量大,因此图象为 ;
(2)同一主族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I1变化规律是从上到下,随着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的增加,第一电离能依次减小;
(3)上图中5号元素是15号元素P,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ⅤA族;
(4)图中4、5、6号三种元素分别是S、P、Cl,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增强,其电负性增大,则电负性最大的是Cl元素。
20.(1)
(2)
(3)NA
(4)
(5)B
(6) 强 离子半径越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越弱,越容易失去电子,其还原性越强,r(I-)>r(Cl-),则还原性:I->Cl-。
(7)
解析:(1)在酸性条件下砒霜(As2O3)与Zn反应生成AsH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Zn化合价升高,所得为氧化产物,所含As化合价降低,所得为还原产物,则该反应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3)0.5molZn完全反应,转移1mol电子,转移电子数为NA;
(4)NO在碱性溶液中可被氧气氧化生成N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5)碘化钾在酸性条件下与亚硝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碘单质,碘单质遇淀粉变为蓝色,而氯化钠无现象,则可选择鉴别的试剂为:水、淀粉碘化钾试纸、白醋,故选B;
(6)还原性:I->Cl-,即I-的还原性比Cl-强;
①理论依据:I-和Cl-最外层都有8个电子,但r(I-)>r(Cl-),离子半径越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越弱,越容易失去电子,其还原性越强,则还原性:I->Cl-;
②实验依据:可将氯气通入到I-的盐溶液中,I-能将氯气还原,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7)由题给信息可知,NaNO2和NH4Cl反应生成NaCl、N2和H2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1. 1s22s22p63s23p63d104s1 正四面体形 O 增大压强、提高氧气的浓度 3NO2(g)+H2O(l)=2HNO3(aq)+NO(g) ΔH=-212.1kJ mol 1 HNO2-2e-+H2O=3H++NO3- 2Cu2++SO2+2Cl-+2H2O=2CuCl↓+SO42-+4H+
【分析】海绵铜(CuO、Cu)中CuO与稀H2SO4反应转化为硫酸铜,因硝酸在酸性条件下具有氧化性,会将铜氧化为铜离子,最终生成硫酸铜,SO2具有还原性,再将铜离子还原为氯化亚铜,NO合理利用,经过氧化与电解过程得到硝酸,据此分析解答。
解析:(1)Cu的原子序数为29,Cu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SO42 中S原子价层电子对个数=4+=4,且不含孤电子对,由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该微粒为正四面体形;[Cu(OH)4]2 中Cu2+提供空轨道,O原子提供孤电子对形成配位键,答案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正四面体形;O;
(2)①2NO(g)+O2(g)2NO2(g) ΔH=-112.6kJ mol 1是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提高NO平衡转化率,平衡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可以采取的措施有:降低温度、增大压强、提高氧气的浓度等;
②由盖斯定律可知:(反应I3+反应II)可以得到用水吸收NO2生成HNO3和NO的热化学方程式:3NO2(g)+H2O(l)=2HNO3(aq)+NO(g) ΔH=-212.1kJ mol 1;
(3)电解过程中,阳极上HNO2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HNO3,阳极的电极反应式是:HNO2-2e-+H2O=3H++NO3-;
(4)Cu2+与S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uCl,离子方程式为:2Cu2++SO2+2Cl-+2H2O=2CuCl↓+SO42-+4H+。
22.(1)
(2)作助熔剂,降低NaCl的熔点,节省能耗
(3) c a
(4)
(5) 还原性
(6)
解析:(1)Na为11号元素,基态Na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1,则其轨道表示式为 ,故答案为: ;
(2)NaCl熔点为800.8℃,工业上采用电解熔融NaCl制备金属Na,加入CaCl2时,580℃时NaCl即熔融,所以加入CaCl2能降低NaCl的熔点,即CaCl2作助溶剂,降低NaCl的熔点,节省能耗,故答案为:作助熔剂,降低NaCl的熔点,节省能耗;
(3)采用空气和Na为原料可直接制备Na2O2,空气中CO2、水蒸气都能与金属Na反应,所以在反应前需要将空气中的CO2、水蒸气除去,CO2属于酸性氧化物,能和碱液反应,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空气与熔融的金属Na反应前需依次通过NaOH溶液、浓硫酸,故答案为:c;a;
(4)由钠离子和过氧根离子构成,过氧根离子中存在O-O键,则的电子式为;在25℃和101kPa时,Na与反应生成放出510.9kJ的热量,则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5)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质量守恒配平方程式为,该反应中,为还原剂,说明具有还原性,故答案为:;还原性;
(6)残余的固体为Na2CO3和NaOH,生成的气体为O2和H2O,则有总反应式为, 2a-b>0,则a:b,b-a>0,则a:b<1,则a:b的取值范围为,故答案为:。
三、元素或物质推断题
23.(1) N≡N
(2)第三周期第ⅦA族
(3)Si
(4)ac
(5) C3H4 Mg2C3+4H2O=2Mg(OH)2+C3H4↑
解析: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X为Si,Y为O,Z为Cl。
(1)氮的核外有7个电子,排布在两层,第一层排2个,第二层排5个,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N2中的两个氮原子间共用三对电子,结构式为NN。
(2)周期表中Z元素为氯元素,核电荷数为17,三个电子层,最外层7个电子,位于周期表中第三周期,第ⅦA族;
(3)表中元素为第二周期和三周期中的元素,依据同周期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同主族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分析可知,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大的是Si;
(4)a.Y单质与H2S溶液反应,溶液变浑浊,说明氧气的氧化性比硫强,则说明Y元素的非金属性比S元素的非金属性强,故a选;b.在氧化还原反应中,1molY单质比1molS得电子多,氧化性强弱与得失电子数没有必然关系,故b不选;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Y和S两元素的简单氢化物受热分解,前者的分解温度高,说明Y的非金属性较强,故c选;故答案为ac;
(5)该烃分子中碳氢质量比为9:1,则N(C)︰N(H)=︰1 =3︰4,则烃的化学式为C3H4;1mol化合物Q与水反应,生成 2molMg(OH)2 和1molC3H4,则Mg和C的个数比为2:3,则Q的化学式为Mg2C3,与水反应的方程式为: Mg2C3+4H2O=2Mg(OH)2+C3H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