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6 老山界
自主学习
作者作品
走近作者
陆定一(1906—1996),江苏无锡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宣传思想阵线的杰出领导人。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是一篇革命回忆录。1934年10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中国工农红军开始长征,主力八万六千多人连续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于12月间越过广西东北角的老山界,又以超乎寻常的勇毅,突破乌江、金沙江、大渡河三道天堑,爬雪山,过草地,于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完成了史无前例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陆定一同志是把红军翻越老山界的事放在红军长征的全过程中来予以回顾的。
字音字形
宿营( sù ) 惊惶( huáng )
骨碌( gū ) 军阀( fá )
缀( zhuì ) 蜷( quán )
hān( 酣 )然入梦 矗立( chù )
咀嚼( jǔ jué ) 呜咽( yè )
词语释义
1.苛捐杂税: 指繁重的捐税。
2.矗立: 高耸地立着。
3.酣然入梦: 畅快地入睡。
4. 不可捉摸 :指对人或事物无法猜测和估量。捉摸,猜测,预料。
课内精读
1.(考点:词语赏析)体会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1)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简直”这里是几乎的意思,准确表现出山势陡峭的程度。“就在脚底下”详细写出了山势陡峭的情形,给人的感觉就是垂直的。这些词语彰显红军战士的顽强意志。
(2)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
“只得”写出了当时红军物资的匮乏,反衬红军战士顽强的革命意志。“横着心”写出了红军战士面临露宿的艰险,下定决心,不畏艰难。
2.(考点:中心表达)在艰难的爬山过程中不断传出红军的喊声笑声,从中可以看出什么?
可以看出红军不畏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考点:句子赏析)任选角度对第22段中“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一句进行赏析。
示例一: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将无形的声音化为具体的形象,给人以美好的联想。 示例二:运用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以“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烘托午夜半山腰的寂静,使读者犹如身临其境。 示例三:红军战士在极端困难与危险的情况下夜宿半山腰,能够全身心沉浸、陶醉在对夜景的欣赏中,忘记了寒冷和危险,这表现了红军战士乐观豁达的情怀和为了中国革命的成功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
归纳总结
结构图解
主旨点睛
本文按时间顺序真实、生动地叙述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写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巩固提升
积累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咀嚼(jué) 篱笆(bɑ) 呜咽(yiè) 惊惶(huánɡ)
B.酣然(hān) 骨碌(lu) 澎湃(pénɡ) 峭壁(qiào)
C.矗立(chù) 逾越(yú) 点缀(zhuì) 搀扶(chān)
D.攀谈(pān) 畏惧(jù) 疲倦(juàn) 捉摸(zhuō)
A
【解析】A.咽(yè)。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屏嶂 倾斜 骨碌 苛捐杂税
B.咀嚼 悬涯 萦绕 酣然入梦
C.军阀 谰语 疙瘩 扑朔迷离
D.污秽 班斓 丰饶 不可捉摸
C
【解析】A.屏障;B.悬崖;D.斑斓。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她拿出仅有的 米,放在房中间木头架成的一个灶上煮粥。
②她的房子和篱笆都是枯竹编成的,我们 有人拆下来当火把点,就写了几条标语,用米汤贴在外面显眼的地方。
③肚子很饿,气力不够,但是必须 勇气前进。
④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这样 的队伍战胜了。
A.一斗 害怕 靠着 沉重
B.一点 生怕 鼓着 笨重
C.一碗 担心 凭着 繁重
D.一袋 担忧 趁着 深重
B
4.(2022烟台中考)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对于云旅游这种新兴的旅游方式,约62%以上的受访者认为其存在过度美化之嫌,不真实。
B.在青少年心中深植劳动的种子,有助于让他们懂得“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的价值理念。
C.随着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小镇青年创造了更多条件,提供了更多机会。
D.青少年应成为体育强国建设的积极开拓力量,关注体育,享受体育,参与体育。
B
【解析】A.重复累赘,应删去“约”或“以上”;C.成分残缺,可删去“随着”;D.语序不当,应将“享受体育”与“参与体育”互换位置。
5.下列对课文《老山界》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一昼夜内所发生的事情,真实、生动地叙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
B.“我们决定要爬一座三十里高的瑶山,地图上叫越城岭,土名叫老山界。”文章开头就点出“三十里高”,说明山势高峻,暗示翻越艰难。
C.“路上有几处景致很好,浓密的树林里,银子似的泉水流下山去,清得透底。”以优美的自然环境描写衬托了翻越老山界后红军战士轻松欢畅的心情。
D.文中有不少篇幅写红军战士与瑶民攀谈的情节,这和本文的中心事件“翻越老山界”联系不大。
D
综合运用
7.【核心素养·国家认同】班级开展以“我看长征”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活动展览】请为这次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两个活动。(写出活动名称即可)
活动一:
活动二:
示例:“弘扬长征精神”演讲比赛
示例:老红军故事会
(2)【探究原因】阅读下列材料,探究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
材料:长征途中有那么多的人员伤亡,光湘江战役就牺牲了五万多名官兵,后来在爬雪山、过草地的过程中还有大批战士倒下,但到最后还有这么多人。这就说明在长征途中有新生力量源源不断地、自觉地加入到红军当中来,也充分体现了广大老百姓对我们党与红军的信任与支持。长征路上一共找了2800多位向导,如果没有他们,长征路会更艰苦、更漫长,付出的牺牲也会更大。正是坚持“一切为了群众”的理念才使党与红军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与支持。在当地百姓的帮助下,红军顺利渡过大渡河,打破了蒋介石妄图让红军“变成石达开第二”的妄想。
示例: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与指挥;红军战士们英勇无畏、抗争到底的精神;广大人民群众对党和红军的信任与支持。
(3)【旅游风采】阅读下列材料,请你为会泽的红色旅游胜地“水城扩军旧址”拟写一条旅游宣传标语。
会泽水城红军扩军旧址属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位于曲靖市会泽县城近郊,从昆明沿嵩昭高速公路可达,距昆明市区208公里,距曲靖市区183公里。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九军团长征途经此地,一次性扩军1300多人,筹款10万银元,为中央红军顺利到达陕北提供了保障。水城扩军旧址也因此而载入史册。
示例:红色摇篮,绿色家园;走进红色景区,传承红色文化。(意对即可)
阅读迁移【核心素养·家国情怀】(2021福建中考改编)
春走老山界
谭 谈
其实,只有到了四月,山野里的春色才最浓烈,最灿烂,春的表演才最癫狂!嫩绿的新叶,压在深绿的老叶上,此时全部张开了身姿,展示着它的魅力,使山色具有了鲜明的层次感。各种各样的野花,张狂地绽放,把或浓或淡的芳香,洒满坡坡岭岭。整个山野,都沐浴在芳香里。
我们此行,是去拜会红军长征途中著名的老山界。
汽车,在一个“之”字接一个“之”字的山间公路上奔驰。我的双眼,贪婪地向前张望。只见前面山头上的一棵棵大树,仿佛一个个绿色的云团,浮动在天际。刚刚下过一场雨,山腰里升腾起一缕缕轻纱似的云雾。山头在这一缕缕云雾里时隐时现,像一个披着婚纱的新娘,姿态娇美。
老山界,深藏在舜皇山里。
我们一路奔山而上,去追寻老山界。汽车在一块平地上停下了。这里是紫花坪,一丛丛、一树树紫色的杜鹃花,正热烈地绽放着,璀璨一片。紫花坪,真是名副其实!沿着山谷,一条小溪一路叮咚而下。几场春雨过后,窜动在小溪里的溪水更充沛了,溪水蹦跳着勇猛向前。遇到高崖,一蹦而下,化身壮丽的瀑布;遇到巨石,委曲求全,绕道而行。它总是千方百计向前奔去,去探寻更广阔的世界……山东的溪,出山后注入湘江,而山西的溪,下山后就汇入资江。最后,都走进洞庭、长江、大海,到达它们终极的目标。
终于,一块巨石立在我们面前,几个威严的大字,赫然入目:老山界。这里是1934年11月,红军长征经过惨烈的湘江之战后,翻越的第一座大山。当年翻越这座山的陆定一,记下了这段难忘的经历。于是,一篇美文《老山界》进入了共和国的中小学课本,激励着一代代国人在人生的道路上奋勇前行。为纪念革命先辈,为宣传红军精神,傍着这座山的东安、新宁、城步三地,都立有老山界的碑石。那么,哪里,才是真正的老山界?这座山很大,老山界也很大。红军穿山而过,陆老到底描绘的是哪一段?这并不重要了。或者应该说,三块碑石标示的,都是真的。
在这里,不时看到一队队游人,艰难地走在这条山道上,追寻当年红军的足迹。我站在碑前,望着山间荆棘丛生的小道,陷入了沉思。当年,红军战士,一路走去,走过二万五千里,经历了多少次如湘江战役般惨烈的战斗,多少鲜活的生命,倒在这条路上啊!
这时,又一队着蓝色红军服的人,站在这块刻有老山界的巨石碑前宣誓,一个个神情庄重。每天,这块碑前,这条路上,总有人在追寻红军的足迹。他们中,有工人,有农民,有学生,有老者,更有青年……红军自有后来人啊!
如今,有一个汉子,走进了这座山,他沿着当年红军的足迹,要与居住在大山深处的山民手拉手,领着他们走一条新时代全民奔小康的长征之路。他要把散落在山谷深处的山货——野茶,带出山去,送进都市里家家户户的厅堂。从这座大山脚下走出去的山民之子老唐,放弃他在美国已有相当规模的事业,毅然回到家乡,寻找帮助乡亲走出贫困的道路。山民们在山中采到野茶叶,一担一担地送往茶业加工厂。沉睡在大山里的野茶林,如今成了山民的取款机。
踏春舜皇山,追寻老山界,探访采茶人,让人发出由衷的感叹:老山界人正奔走在乡村振兴的新长征路上!
(有删改)
7.(考点:文意理解)首段中作者笔下“山野里的春色”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什么情感?
最浓烈、最灿烂。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对春访老山界的期待与向往。
“拜会”指拜访会见;用语正式、庄重,表达对老山界的敬意。
8.(考点:词句赏析)联系上下文,按照要求赏析词句。
(1)我们此行,是去拜会红军长征途中著名的老山界。(赏析加点词语)
(2)遇到高崖,一蹦而下,化身壮丽的瀑布;遇到巨石,委曲求全,绕道而行。(赏析句子)
示例:将溪水人格化,生动地写出了崖石间溪水的奔流之美及溪水所象征的能屈能伸、一往无前的品格之美。
10.结尾处为什么说“老山界人正奔走在乡村振兴的新长征路上”?这与标题有什么内在联系?请简要分析。
点明老山界是红军长征的途经地,为下文写老山界人的新长征之路做铺垫;丰富文章内容,增强文章的历史感;有助于读者联系《老山界》理解本文的深层意蕴。
“新长征路”指老山界乡村振兴之路,老山界人新长征的胜利需要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暗示老山界迎来“乡村振兴”的春天,揭示了标题中“春”的深层含意。
9.文章写老山界时,还提及陆定一的《老山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