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学易错点24 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实验题学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生物学易错点24 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实验题学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6-30 14:58:52

文档简介

易错点24 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实验题
关于植物生命活动调节实验的考题,多数以选择题形式考查植物激素相关知识和实验原理及实验原则。没有掌握植物激素相关知识和实验原理及实验原则、不能准确获取文字有效信息或曲线图信息对实验进行分析等是失分的主要原因。在复习备考中,需要加强练习,强化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审题和解题能力。注意以下细微易错陷阱,对提高解答这类题的准确率有所帮助。
易错陷阱1:各类植物激素的作用及产生部位。混淆各类激素的作用和产生部位造成错误判断。
易错陷阱2:生长素的作用特点。混淆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减小和抑制作用造成错误判断,没有掌握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敏感性不同而对向性生长分析错误,没有掌握不同浓度生长素对同一器官的作用可能相同而造成误判。
易错陷阱3:光对植物生长发育的作用。没有掌握光既可以提供能量影响光合作用也可以作为一种信号调节植物生长发育造成误判。
例题1、(2022 山东· T10)石蒜地下鳞茎的产量与鳞茎内淀粉的积累量呈正相关。为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石蒜鳞茎产量的影响,将适量赤霉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多效唑的粉末分别溶于少量甲醇后用清水稀释,处理长势相同的石蒜幼苗,鳞茎中合成淀粉的关键酶 AGPase 的活性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多效唑通过增强 AGPase 活性直接参与细胞代谢
B.对照组应使用等量清水处理与实验组长势相同的石蒜幼苗
C.喷施赤霉素能促进石蒜植株的生长,提高鳞茎产量
D.该实验设计遵循了实验变量控制中的“加法原理”
【解析】
A、由图可知,与对照组比较,多效唑可以增强AGPase活性,促进鳞茎中淀粉的合成,间接参与细胞代谢,A项错误;
B、由题干信息“适量赤霉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多效唑的粉末分别溶于少量甲醇后用清水稀释”可知,对照组应使用等量的甲醇-清水稀释液处理,B项错误;
C、由图可知,与对照组比较,赤霉素降低AGPase的活性,进而抑制鳞茎中淀粉的积累,根据题干信息“石蒜地下鳞茎的产量与鳞茎内淀粉的积累量呈正相关”,可以推测喷施赤霉素不能提高鳞茎产量,反而使得鳞茎产量减少,C项错误;
D、与常态比较,人为增加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加法原理”,用外源激素赤霉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多效唑处理遵循了实验变量控制中的“加法原理”,D项正确。
【答案】D
例题2、(2022 湖南· T16)植物受到创伤可诱导植物激素茉莉酸(JA)的合成,JA 在伤害部位或运输到未伤害部位被受体感应而产生蛋白酶抑制剂 I(PI-Ⅱ),该现象可通过嫁接试验证明。试验涉及突变体 ml 和m2,其中一个不能合成 JA,但能感应 JA 而产生 PI-Ⅱ;另一个能合成 JA,但对 JA 不敏感。嫁接试验的接穗和砧木叶片中 PI-Ⅱ的 mRNA 相对表达量的检测结果如图表所示。
注:WT 为野生型,ml 为突变体 1,m2 为突变体 2;“——”代表嫁接,上方为接穗,下方为砧木;“+”“-”分别表示有无,“+”越多表示表达量越高
下列判断或推测正确的是(不定向)( )
A. ml 不能合成 JA,但能感应 JA 而产生 PI-Ⅱ
B. 嫁接也产生轻微伤害,可导致少量表达 PI-Ⅱ
C. 嫁接类型 ml/m2 叶片创伤,ml 中大量表达 PI-Ⅱ
D. 嫁接类型 m2/m1 叶片创伤,m2 中大量表达 PI-Ⅱ
【解析】
A、从检测结果表中可知:当 ml 做接穗,野生型做砧木时,野生型砧木受到创伤可诱导激素茉莉酸(JA)的合成并运输到未伤害部位,可是ml接穗叶片不能表达 PI-Ⅱ,说明 ml 是对 JA 不敏感的突变体;而当 m2 做接穗,野生型做砧木时,接穗叶片大量表达 PI-Ⅱ,说明 m2 是不能合成 JA但是能感应 JA 而产生 PI-Ⅱ的突变体,A项错误;
B、分析“野生型做接穗,野生型做砧木”组试验可知,接穗叶片和砧木叶片都表达 PI-Ⅱ,结合题干信息“植物受到创伤可诱导植物激素茉莉酸(JA)的合成,JA 在伤害部位或运输到未伤害部位被受体感应而产生蛋白酶抑制剂 I(PI-Ⅱ)”说明嫁接也产生轻微伤害,可导致少量表达 PI-Ⅱ,B项正确;
C、从A选项分析可知:ml 为对 JA 不敏感的突变体,m2为不产生 JA的突变体,故嫁接类型 ml/m2 ,当m2砧木叶片创伤时,不产生 JA,ml 中不会大量表达 PI-Ⅱ,C项错误;
D、嫁接类型m2/m1 叶片创伤,ml合成 JA,运输到m2中,m2感应JA而产生PI-Ⅱ,D项正确。
【答案】BD
一、六大类植物激素的合成部位和主要生理功能
1、生长素:合成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主要生理功能——在细胞水平上起着促进细胞伸长生长、诱导细胞分化等作用,在器官水平上影响花、叶、果实的发育,促进侧根和不定根发生等。生长素的作用特点——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2、赤霉素:合成部位——幼芽、幼根和未成熟的种子。主要生理功能——促进细胞的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细胞的分裂和分化;促进种子萌发、开花和果实发育。
3、细胞分裂素:合成部位——主要是根尖。主要生理功能——促进细胞分裂;促进芽的分化、侧枝发育、叶绿素合成。
4、脱落酸:合成部位——根冠、萎焉的叶片等。主要生理功能——抑制细胞的分裂;促进气孔关闭;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脱落;维持种子休眠。
5、乙烯:合成部位——植物体的各个部位都能产生。主要生理功能——促进果实成熟;促进叶、花、果脱落;促进开花。
6. 油菜素内酯的主要生理功能:促进茎叶细胞的扩展和分裂,促进花粉管生长、种子萌发等。
二、生长素浓度与促进程度的曲线分析
(1)曲线区间代表的含义
①OH段:随生长素浓度升高,促进生长作用增强。
②HC段:随生长素浓度升高,促进生长作用减弱(但仍为促进生长)。
③CD段:抑制生长。
(2)曲线特殊点的含义
①H点: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为g。
②C点:表示促进生长的“阈值”,浓度大于C点所示值时抑制生长,小于C点所示值时促进生长。
③A、B点:生长素浓度不同,作用相同。
三、植物茎的背地性和根的向地性
(1)表现
(2)原因
四、茎向光性和根背光性的原理
五、光对植物生长发育的作用
1.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能量。
2.作为一种信号,影响、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
3. 光合色素和光敏色素的区别
(1)化学本质不同。绿色植物的光合色素包括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不是蛋白质;光敏色素是由色素参与组成的一种蛋白质复合体。
(2)接受光照有本质区别。光合色素能吸收并转化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是自然界各种生物的能量和物质基础;光敏色素是光的受体,光仅是一种信号,被接受后经信息传递系统传导到细胞核,影响基因表达,从而达到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
(3)分布不同。光合色素主要分布在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光敏色素分布在植物的各个器官中,尤其在分生组织细胞中更多,如胚芽鞘尖端、根尖等。
1. (2022福建省部分地市4月联考·T14)莴苣种子对红光的反应远比远红光敏感。科学家用红光和远红光依次照射的方法,对一批莴苣种子进行处理,然后置于暗处。一段时间后,这些莴苣种子的发芽情况如下表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依据1-4组的实验结果推测,5组的种子会发芽
B.红光可打破远红光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
C.种子既能接受红光的信息,也能接受远红光的信息
D.实验表明红光通过为植物生长提供能量来促进种子萌发
【答案】D
【解析】
A、依据1-4组的实验结果推测,当最后一次照射为红光时种子会发芽。5组最后一次照射的自然光既有红光又有远红光,但是从题干信息可知“莴苣种子对红光的反应远比远红光敏感”所以5组的种子会发芽,A项正确;
B、依据2、3组的实验结果可知红光可打破远红光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B项正确;
C、依据1-4组的实验结果可知种子既能接受红光的信息,也能接受远红光的信息,C项正确;
D、红光只是作为一种信号来促进莴苣种子萌发,并不是为种子萌发提供能量,因为种子未萌发前没有叶片,不能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D项错误。
2. (2021浙江6月·T25)BA对苹果丛状苗生根的影响如图所示。对照组为"MS 培养基+NAA",实验组分别选取在"MS培养基+NAA"培养了0 h、24 h、48 h、72 h、96 h、120 h的丛状苗,用"MS培养基+NAA+BA"各处理24h后,再转入“MS培养基+NAA”继续培养。各组都在丛状苗培养的第14 d和第28 d观察并统计生根率,NAA和BA的浓度均为1 μmol·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BA 前期处理抑制生根,后期处理促进生根
B.BA 对不同实验组丛状苗的生根效果均不同
C.不同实验组丛状苗的生根率随培养时间延长而提高
D.实验结果说明了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共同促进生根
【答案】C
A、从图中分析,与对照组相比,BA处理组的生根率均下降,即BA前期或后期处理均抑制生根,A项错误;
B、从图中可以观察到处理时间点为0 h和96 h的丛状苗第14 d的生根率相同,可知BA对不同实验组丛状苗的生根的作用效果可能相同,B项错误;
C、比较同一实验组的第14 d和第28 d的生根率可知,处理时间点相同时,第28 d的生根率均高于第14 d的生根率,故不同实验组丛状苗的生根率随培养时间延长而提高,C项正确;
D、分析柱形图可知,培养时间相同时,实验组(BA+NAA)的生根率均小于对照组(NAA),故实验结果不能说明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共同促进生根,D项错误。
3. (2022 湖北 ·T8)水稻种植过程中,植株在中后期易倒伏是常见问题。在适宜时期喷施适量的调环酸钙溶液,能缩短水稻基部节间长度,增强植株抗倒伏能力。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调环酸钙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
B. 喷施调环酸钙的关键之一是控制施用浓度
C. 若调环酸钙喷施不足,可尽快喷施赤霉素进行补救
D. 在水稻基部节间伸长初期喷施调环酸钙可抑制其伸长
【答案】C
【解析】
A、调环酸钙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能缩短水稻基部节间长度,增强植株抗倒伏能力,A项正确;
B、喷施调环酸钙的关键之一是控制施用浓度,B项正确;
C、赤霉素的作用是促进茎秆生长,调环酸钙溶液的作用是缩短水稻基部节间长度,若调环酸钙喷施不足,不能喷施赤霉素进行补救,C项错误;
D、调环酸钙溶液的作用是缩短水稻基部节间长度,所以在水稻基部节间伸长初期喷施调环酸钙可抑制其伸长,D项正确。
1. (2022 全国·T3)植物激素通常与其受体结合才能发挥生理作用。喷施某种植物激素,能使某种作物的矮生突变体长高。关于该矮生突变体矮生的原因,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
A.赤霉素合成途径受阻 B.赤霉素受体合成受阻
C.脱落酸合成途径受阻 D.脱落酸受体合成受阻
【答案】A
【解析】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可引起植株增高,脱落酸抑制植物的生长。由题干信息可知,“喷施某种植物激素,能使某种作物的矮生突变体长高”,说明赤霉素合成途径受阻,但赤霉素受体合成正常,A项正确,B 、C、D项错误。
2. (2022 浙江· T2)新采摘的柿子常常又硬又涩。若将柿子与成熟的苹果一起放入封闭的容器中,可使其快速变得软而甜。这主要是利用苹果产生的( )
A.乙烯 B.生长素 C.脱落酸 D.细胞分裂素
【答案】A
【解析】成熟的苹果可以产生乙烯促进柿子成熟,A项正确,B 、C、D项错误。
3. (2021福建·T14)烟草是以叶片为产品的经济作物。当烟草长出足够叶片时打顶(摘去顶部花蕾)是常规田间管理措施,但打顶后侧芽会萌动生长,消耗营养,需要多次人工抹芽(摘除侧芽)以提高上部叶片的质量,该措施费时费力。可以采取打顶后涂抹生长素的方法替代人工抹芽。科研人员探究打顶后涂抹生长素对烟草上部叶片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打顶后涂抹的生长素进入烟草后,可向下运输
B.打顶后的抹芽措施不利于营养物质向上部叶片转运
C.打顶涂抹生长素能建立人工顶端优势,抑制侧芽萌发
D.打顶后涂抹生长素与不涂抹相比,能增强上部叶片净光合速率
【答案】B
【解析】
A、生长素的运输方向是从形态学上端到形态学下端,生长素涂抹处为形态学上端,因此打顶后涂抹的生长素进入烟草后,可向下运输 ,A项正确;
B、由题意可知,打顶后的抹芽措施是为了提高上部叶片的质量,因此该措施利于营养物质向上部叶片转运,B项错误;
C、由题意可知,打顶涂抹生长素能抑制侧芽萌动,相当于建立人工顶端优势抑制侧芽萌发,C项正确;
D、由题意和图示可知,打顶后涂抹生长素与不涂抹相比,能增强上部叶片净光合速率,D项正确。
4.(2021 广东· T14)乙烯可促进香焦果皮逐渐变黄、果肉逐渐变甜变软的成熟过程。同学们去香蕉种植合作社开展研学活动,以乙烯利溶液为处理剂,研究乙烯对香蕉的催熟过程,设计的技术路线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对照组香蕉果实的成熟不会受到乙烯影响
B. 实验材料应选择已经开始成熟的香蕉果实
C. 根据实验安排第6次取样的时间为第10天
D. 处理组3个指标的总体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答案】C
【解析】
A、对照组香蕉自身会产生乙烯,其果实的成熟也会受到乙烯影响,A项错误;
B、实验材料应选择未开始成熟的香蕉果实,减少自身产生的乙烯对实验结果的影响,B项错误;
C、图示表明每两天取样一次,共6次,为了了解香蕉实验前本身的还原糖量、淀粉量、果皮色素量,应该从0天开始,故第6次取样的时间为第10天,C项正确;
D、处理组3个指标的总体变化趋势不一致,还原糖量增加、淀粉量下降、果皮黄色色素量增加,D项错误。
5.(2021湖南 ·T14多选)独脚金内酯(SL)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类植物激素。SL合成受阻或SL不敏感突变体都会出现顶端优势缺失。现有拟南芥SL突变体1(max1)和SL突变体2(max2),其生长素水平正常,但植株缺失顶端优势,与野生型(W)形成明显区别;在幼苗期进行嫁接试验,培养后植株形态如图所示。据此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注:R代表根,S代表地上部分,“+”代表嫁接。
A. SL不能在产生部位发挥调控作用
B. Max1不能合成SL,但对SL敏感
C. max2对SL不敏感,但根能产生SL
D. 推测max2_S+max1_R表现顶端优势缺失
【答案】 BCD
【解析】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导致侧芽处生长素浓度过高,从而抑制侧芽生长,出现顶端优势。去除顶芽,可以解除顶端优势。拟南芥SL突变体1(maxl)和SL突变体2(max2),其生长素水平正常,但植株缺失顶端优势,原因是SL合成受阻或对SL不敏感,可见植物激素独脚金内酯(SL)对植物的生长调节作用也具有类似于生长素的两重性。
A、从嫁接试验①和③可知,野生型W-S地上部分和野生型W-R地下部分均能产生的SL,使突变体1(maxl)恢复顶端优势,能在产生部位发挥调控作用,A项错误;
B、根据题干信息,max1没有表现出顶端优势,但当其地上部分和W植株的根进行嫁接后(①),就表现出了顶端优势,说明其自身不能产生SL,由于野生型产生的SL可从根运输至地上部分,所以max1接受了SL,表现出顶端优势,因此对SL敏感,B项正确;
C、根据分析,②中max2的地上部分和野生型的根结合,没有恢复顶端优势,说明max2对SL不敏感,又从⑤中(max1不能产生SL,但当其与max2结合后,表现除了顶端优势)可以看出,max2的根产生了SL,运输至地上部分,使地上部分表现出顶端优势,C项正确;
D、当max2的地上部分和max1的根结合后,由于max2对SL不敏感,因此不会表现出顶端优势,即表现为顶端优势缺失,D项正确。
6.(2021八省联考辽宁卷·T10)下图是吲哚乙酸(IAA)诱导豌豆茎切段伸长生长的典型剂量反应曲线,图中将对照组(不加IAA)的伸长生长设为“0”。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M点对应的IAA浓度下,切段不发生伸长生长
B. IAA对切段伸长生长的促进作用与IAA的浓度呈正相关
C. IAA浓度高于10-4mol/L后,随着浓度升高,其抑制伸长生长的作用越来越弱
D. 不同浓度的IAA对切段伸长生长的作用可能相同
【答案】D
【解析】生长素作用的特点是,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最敏感、芽其次、最后是茎。
A、M点对应的IAA浓度下,切段的伸长生长与对照组相同,并不是切段不发生伸长生长,A项错误;
B、据图分析,IAA浓度在10-7mol/L至10-5mol/L之间,随IAA浓度的增加,促进伸长生长的作用增强,IAA浓度在10-5mol/L至10-3mol/L之间,随IAA浓度的增加,促进伸长生长的作用减弱,IAA浓度大于10-3mol/L时,抑制伸长生长,B项错误;
C、IAA浓度在10-4mol/L至10-3mol/L之间是促进作用减小,IAA浓度高于10-3mol/L后,才是抑制伸长生长,C项错误;
D、在最适浓度(10-5mol/L)左右,不同浓度的IAA对切段伸长生长的作用可能相同,D项正确。
7.(2021八省联考重庆卷·T16) 人们常用激动素(KT,一种细胞分裂素)进行切花(从植株上剪切下来的花枝)保鲜。研究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KT可以促进细胞分裂,延缓细胞衰老。某生物兴趣小组以秋菊切花为材料,筛选KT在5~80mg/L中的适宜保鲜浓度,实验处理及结果见下表
组别 T0 T1 T2 T3 T4 T5
KT浓度(mg/L) 0 5 10 ? 40 80
结果 ++ +++ ++++ ++++ +
注:“+”表示保鲜程度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与田间秋菊花枝相比,处理前切花中的细胞分裂素含量减少
B. T3组KT处理浓度应为20mg/L
C. 保鲜效果T5比T0差,原因是超过最适浓度后促进作用减弱
D. 为探究更精确的最适保鲜浓度,应在T2和T4之间设置多个浓度梯度
【答案】D
【解析】
A、由题意可知:切花与田间秋菊花枝相比更容易枯萎,因此推测处理前切花中的细胞分裂素含量减少,A项正确;
B、由表格所设置的浓度梯度(后面一组是前面一组浓度的2倍)可推出,T3组KT处理浓度应为20mg/L,B项正确;
C、激动素KT,是一种细胞分裂素,不具有生长素的作用特点“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故保鲜效果T5比T0差,原因是超过最适浓度后促进作用减弱,C项正确;
D、T4为一个+,T5应少于一个+,则肯定弱于T0,为探究更精确的最适保鲜浓度,应在T2和T3之间设置多个浓度梯度,D项错误。
8.(2021八省联考福建·T15)多叶棘豆是一种珍贵的药用植物,其种子萌发率极低。为研究外源IAA能否促进多叶棘豆种子的萌发科研人员用蒸馏水配制不同浓度的IAA溶液,分别浸泡种子14小时(甲组)21小时(乙组)和28小时(丙组)。将浸泡后的种子置于培养皿中,在适宜的萌发条件下培养。观察萌发情况,结果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分析可知,外源IAA能减轻28小时蒸馏水浸泡对种子萌发的抑制
B.本实验结果中,外源IAA促进种子萌发的最佳浸泡时间为21小时
C.乙组可在5~20mg·L-1范围内进一步探究外源IAA促进种子萌发的最佳浓度
D.甲组10mg·L-1的萌发率大于20mg·L-1,说明20mg·L-1外源IAA能抑制种子萌发
【答案】D
【解析】
A、分析丙组可知,浸泡28小时蒸馏水种子几乎没有萌发,而施加外源IAA后种子萌发率升高,减轻了28小时蒸馏水浸泡对种子萌发的抑制,A项正确;
B、本实验结果中,相同外源IAA下乙组的萌发率最高,故外源IAA促进种子萌发的最佳浸泡时间为21小时,B项正确;
C、分析实验结果可知,乙组可在5~20 mg·L-1范围内进一步探究外源IAA促进种子萌发的最佳浓度,C项正确;
D、甲组10 mg·L-1的萌发率大于20 mg·L-1,但与不加外源IAA组相比,20 mg·L-1外源IAA仍然促进了种子萌发,D项错误。
9.(2020江苏卷·T11)为提高银杏枝条扦插成活率,采用800mg/L吲哚丁酸(IBA)浸泡枝条1小时,然后将其插入苗床。下图为诱导生根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枝条下切面的愈伤组织是细胞脱分化形成的
B. 愈伤组织的形成有利于分化出更多的不定根
C. 不定根的分化是枝条内多种激素共同调控的结果
D. 新生的不定根中生长素浓度可能高于800mg/L
【答案】D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扦插枝条用800mg/L的吲哚乙酸浸泡1小时后,插入苗床40天愈伤组织形成,50天时根原基发生,到80天时不定根形成。
A、愈伤组织的形成是枝条下切面细胞脱分化的结果,A项正确;
B、愈伤组织的形成有利于根原基发生,从而产生更多的不定根,B项正确;
C、枝条内存在多种植物激素,不定根的分化是多种激素共同调控的结果,C项正确;
D、根对生长素敏感,低浓度促进根的生长,高浓度抑制其生长,故新生的不定根中内源生长素浓度应低于800mg/L ,D错误。
10.(2020全国新课标Ⅲ·T2)取燕麦胚芽鞘切段,随机分成三组,第1组置于一定浓度的蔗糖(Suc)溶液中(蔗糖能进入胚芽鞘细胞),第2组置于适宜浓度的生长素(IAA)溶液中,第3组置于IAA+ Suc溶液中,一定时间内测定胚芽鞘长度的变化,结果如图所示。用KCl代替蔗糖进行上述实验可以得到相同的结果。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KCl可进入胚芽鞘细胞中调节细胞的渗透压
B.胚芽鞘伸长生长过程中,件随细胞对水分的吸收
C.本实验中Suc是作为能源物质来提高IAA作用效果的
D.IAA促进胚芽鞘伸长的效果可因加入Suc或KC1而提高
【答案】C
【解析】分析图示可知,仅加入蔗糖组胚芽鞘伸长率最低,仅加入IAA组比仅加入蔗糖组胚芽鞘伸长率升高,IAA+Suc组胚芽鞘伸长率明显高于仅加入IAA组,说明蔗糖对IAA促进胚芽鞘伸长的效果有促进作用。
A、K+、Cl-是植物所需要的矿质离子,可被植物细胞主动吸收,进入细胞后能使细胞渗透压上升,A项正确;
B、水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重要物质,胚芽鞘伸长生长的过程伴随着细胞的吸水过程,B项正确;
C、由题干信息可知,用KCl代替蔗糖可得到相同的实验结果,而KCl不能作为能源物质,因此不能说明蔗糖作为能源物质来提高IAA的作用效果,C项错误;
D、由以上分析可知,IAA+Suc组胚芽鞘伸长率明显高于IAA组,而KCl代替Suc也可达到相同结果,因此说明IAA促进胚芽鞘伸长的效果可因加入Suc或KCl而提高,D项正确。
11.草莓果实表面有许多瘦果。将生长一致的草莓,植株分为四组,对照组S0不作处理,Sl、S2和S3组植株上的幼果去除瘦果,再在S2组叶片上、S3组幼果上分别喷施一定浓度的生长素(IAA)溶液,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果实开始发育后,瘦果内能够合成生长素促进果实长大
B.S1组的果实略有增大可能是由来源于其他组织的IAA引起的
C.S2组的结果表明喷施到叶片上的外源IAA可运输到果实
D.S3组成熟果实的大小与IAA溶液的浓度总是呈正相关
【答案】D
【解析】
A、S1组与S0组相比,去除瘦果后草莓发育显著减小,S1组与去除瘦果后喷施一定浓度的IAA溶液的S2、S3组相比,草莓发育也减小,说明瘦果可以分泌IAA促进果实发育长大,A项正确;
B、其他植物器官也可以产生IAA,可运至果实促进果实发育,B项正确;
C、S2组在在叶片上喷施IAA,与S1组相比果实增大,说明IAA可由叶片运输至果实,促进果实发育,C项正确;
D、IAA的作用特点是低浓度促进果实发育,高浓度抑制果实发育,D项错误。
12. 如图是某兴趣小组在适宜条件下做幼小植株的单侧光实验,发现茎具有向光性,根具有背光性。为了进一步探究根具有背光性的原因,该小组检测根尖4 mm处向光侧和背光侧IAA的含量,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
处理 弯曲度(°) 向光侧 (ng·g-1) 背光侧 (ng·g-1)
单侧光照 45 126 401
黑暗 0 325 325
A.单侧光引起根的背光性生长体现了IAA的作用具有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浓度过高时抑制生长的特点
B.根具有背光性是IAA分布不均匀和根对IAA很敏感引起的
C.根和茎向光侧的IAA含量都低于背光侧,都起了促进作用
D.根和茎背光侧的IAA含量都高于向光侧,都起了抑制作用
【答案】 D
【解析】 
A、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在单侧光照下,根的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低,生长快,根的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生长慢,单侧光引起根的背光性生长体现了IAA的作用具有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浓度过高时抑制生长的特点,A项正确;
B、根对生长素比较敏感,结合选项A可知,根具有背光性是IAA分布不均匀和根对IAA很敏感引起的,B项正确;
C、在单侧光照下,根和茎的生长素都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根和茎向光侧的IAA含量都低于背光侧,都起了促进作用,C项正确;
D、茎对生长素的敏感性小于根,茎背光侧的IAA含量高于向光侧,促进生长的效应也高于向光侧,D项错误。
13.(2020天津卷·T15)某植物有A、B两品种。科研人员在设计品种A组织培养实验时,参照品种B的最佳激素配比(见下表)进行预实验。
品种B组织培养阶段 细胞分裂素浓度(μmol/L) 生长素浓度(μmol/L)
Ⅰ诱导形成愈伤组织 m1 n1
Ⅱ诱导形成幼芽 m2 n2
Ⅲ诱导生根 m3 n3
据表回答:
(1)Ⅰ阶段时通常选择茎尖、幼叶等作为外植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在Ⅰ、Ⅱ、Ⅲ阶段中发生基因选择性表达的是________________阶段。
(3)为确定品种A的Ⅰ阶段的最适细胞分裂素浓度,参照品种B的激素配比(m1>2.0),以0.5 μmol/L为梯度,设计5个浓度水平的实验,细胞分裂素最高浓度应设为________μmol/L。
(4)Ⅲ阶段时,科研人员分别选用浓度低于或高于n3 μmol/L的生长素处理品种A幼芽都能达到最佳生根效果,原因是处理幼芽时,选用低浓度生长素时的处理方法为________,选用高浓度生长素时的处理方法为________。
(5)在________阶段用秋水仙素对材料进行处理,最易获得由单个细胞形成的多倍体。
【答案】
(1) 细胞分化程度低,容易诱导产生愈伤组织
(2)Ⅰ、Ⅱ、Ⅲ
(3) m1+1.0
(4) 浸泡法(长时间处理 沾蘸法(短时间处理)
(5) Ⅰ
【解析】愈伤组织是由一团未分化的细胞组成的,在组织培养中,条件适宜就会分化成各种组织。当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比例适中,且生长素含量高于细胞分裂素时,主要诱导植物组织脱分化和根原基的形成;而当细胞分裂素的效应高于生长素时,则主要诱导植物组织再分化和芽原基的形成。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是指基因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有选择表达的现象,据此分析。
(1)在诱导愈伤组织形成时,通常采用茎尖、幼叶做外植体,因为这些部位的细胞分裂能力强、分化程度低,全能性容易表达,容易诱导产生愈伤组织。
(2)Ⅰ过程愈伤组织形成是离体的植物细胞脱分化的结果,脱分化过程中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发生的明显改变,成为未分化状态;Ⅱ、Ⅲ过程形成幼芽、根的过程存在细胞的分化,分化和脱分化都存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故Ⅰ、Ⅱ、Ⅲ阶段都存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3)根据题意,表中数据为品种B的最佳激素配比,若要确定品种A的Ⅰ阶段最佳细胞分裂素浓度,以0.5μmol/L为梯度,可参考m1为中间值,设计5个浓度水平的实验,故实验中细胞分裂素最高浓度可设为m1+0.5+0.5= m1+1.0μmol/L。
(4)实验中用生长素处理插条的方法可选用浸泡法或沾蘸法,浸泡法时间长、所需浓度低,而沾蘸法处理时间短、所需浓度高;因此Ⅲ过程中分别选用浓度低于或高于n3μmol/L的生长素处理品种A的幼苗芽,选用低浓度生长素时的处理方法为浸泡法,时间长,而选用高浓度生长素时处理方法为沾蘸法,时间短,都能达到比较适宜的浓度,达到最佳生根效果。
(5)秋水仙素可抑制纺锤体形成,导致染色体加倍形成多倍体,愈伤组织分裂旺盛,故在Ⅰ阶段用秋水仙素处理,最易获得由单个细胞形成的多倍体。易错点24 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实验题
关于植物生命活动调节实验的考题,多数以选择题形式考查植物激素相关知识和实验原理及实验原则。没有掌握植物激素相关知识和实验原理及实验原则、不能准确获取文字有效信息或曲线图信息对实验进行分析等是失分的主要原因。在复习备考中,需要加强练习,强化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审题和解题能力。注意以下细微易错陷阱,对提高解答这类题的准确率有所帮助。
易错陷阱1:各类植物激素的作用及产生部位。混淆各类激素的作用和产生部位造成错误判断。
易错陷阱2:生长素的作用特点。混淆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减小和抑制作用造成错误判断,没有掌握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敏感性不同而对向性生长分析错误,没有掌握不同浓度生长素对同一器官的作用可能相同而造成误判。
易错陷阱3:光对植物生长发育的作用。没有掌握光既可以提供能量影响光合作用也可以作为一种信号调节植物生长发育造成误判。
例题1、(2022 山东· T10)石蒜地下鳞茎的产量与鳞茎内淀粉的积累量呈正相关。为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石蒜鳞茎产量的影响,将适量赤霉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多效唑的粉末分别溶于少量甲醇后用清水稀释,处理长势相同的石蒜幼苗,鳞茎中合成淀粉的关键酶 AGPase 的活性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多效唑通过增强 AGPase 活性直接参与细胞代谢
B.对照组应使用等量清水处理与实验组长势相同的石蒜幼苗
C.喷施赤霉素能促进石蒜植株的生长,提高鳞茎产量
D.该实验设计遵循了实验变量控制中的“加法原理”
例题2、(2022 湖南· T16)植物受到创伤可诱导植物激素茉莉酸(JA)的合成,JA 在伤害部位或运输到未伤害部位被受体感应而产生蛋白酶抑制剂 I(PI-Ⅱ),该现象可通过嫁接试验证明。试验涉及突变体 ml 和m2,其中一个不能合成 JA,但能感应 JA 而产生 PI-Ⅱ;另一个能合成 JA,但对 JA 不敏感。嫁接试验的接穗和砧木叶片中 PI-Ⅱ的 mRNA 相对表达量的检测结果如图表所示。
注:WT 为野生型,ml 为突变体 1,m2 为突变体 2;“——”代表嫁接,上方为接穗,下方为砧木;“+”“-”分别表示有无,“+”越多表示表达量越高
下列判断或推测正确的是(不定向)( )
A. ml 不能合成 JA,但能感应 JA 而产生 PI-Ⅱ
B. 嫁接也产生轻微伤害,可导致少量表达 PI-Ⅱ
C. 嫁接类型 ml/m2 叶片创伤,ml 中大量表达 PI-Ⅱ
D. 嫁接类型 m2/m1 叶片创伤,m2 中大量表达 PI-Ⅱ
一、六大类植物激素的合成部位和主要生理功能
1、生长素:合成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主要生理功能——在细胞水平上起着促进细胞伸长生长、诱导细胞分化等作用,在器官水平上影响花、叶、果实的发育,促进侧根和不定根发生等。生长素的作用特点——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2、赤霉素:合成部位——幼芽、幼根和未成熟的种子。主要生理功能——促进细胞的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细胞的分裂和分化;促进种子萌发、开花和果实发育。
3、细胞分裂素:合成部位——主要是根尖。主要生理功能——促进细胞分裂;促进芽的分化、侧枝发育、叶绿素合成。
4、脱落酸:合成部位——根冠、萎焉的叶片等。主要生理功能——抑制细胞的分裂;促进气孔关闭;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脱落;维持种子休眠。
5、乙烯:合成部位——植物体的各个部位都能产生。主要生理功能——促进果实成熟;促进叶、花、果脱落;促进开花。
6. 油菜素内酯的主要生理功能:促进茎叶细胞的扩展和分裂,促进花粉管生长、种子萌发等。
二、生长素浓度与促进程度的曲线分析
(1)曲线区间代表的含义
①OH段:随生长素浓度升高,促进生长作用增强。
②HC段:随生长素浓度升高,促进生长作用减弱(但仍为促进生长)。
③CD段:抑制生长。
(2)曲线特殊点的含义
①H点: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为g。
②C点:表示促进生长的“阈值”,浓度大于C点所示值时抑制生长,小于C点所示值时促进生长。
③A、B点:生长素浓度不同,作用相同。
三、植物茎的背地性和根的向地性
(1)表现
(2)原因
四、茎向光性和根背光性的原理
五、光对植物生长发育的作用
1.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能量。
2.作为一种信号,影响、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
3. 光合色素和光敏色素的区别
(1)化学本质不同。绿色植物的光合色素包括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不是蛋白质;光敏色素是由色素参与组成的一种蛋白质复合体。
(2)接受光照有本质区别。光合色素能吸收并转化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是自然界各种生物的能量和物质基础;光敏色素是光的受体,光仅是一种信号,被接受后经信息传递系统传导到细胞核,影响基因表达,从而达到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
(3)分布不同。光合色素主要分布在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光敏色素分布在植物的各个器官中,尤其在分生组织细胞中更多,如胚芽鞘尖端、根尖等。
1. (2022福建省部分地市4月联考·T14)莴苣种子对红光的反应远比远红光敏感。科学家用红光和远红光依次照射的方法,对一批莴苣种子进行处理,然后置于暗处。一段时间后,这些莴苣种子的发芽情况如下表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依据1-4组的实验结果推测,5组的种子会发芽
B.红光可打破远红光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
C.种子既能接受红光的信息,也能接受远红光的信息
D.实验表明红光通过为植物生长提供能量来促进种子萌发
2. (2021浙江6月·T25)BA对苹果丛状苗生根的影响如图所示。对照组为"MS 培养基+NAA",实验组分别选取在"MS培养基+NAA"培养了0 h、24 h、48 h、72 h、96 h、120 h的丛状苗,用"MS培养基+NAA+BA"各处理24h后,再转入“MS培养基+NAA”继续培养。各组都在丛状苗培养的第14 d和第28 d观察并统计生根率,NAA和BA的浓度均为1 μmol·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BA 前期处理抑制生根,后期处理促进生根
B.BA 对不同实验组丛状苗的生根效果均不同
C.不同实验组丛状苗的生根率随培养时间延长而提高
D.实验结果说明了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共同促进生根
3. (2022 湖北 ·T8)水稻种植过程中,植株在中后期易倒伏是常见问题。在适宜时期喷施适量的调环酸钙溶液,能缩短水稻基部节间长度,增强植株抗倒伏能力。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调环酸钙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
B. 喷施调环酸钙的关键之一是控制施用浓度
C. 若调环酸钙喷施不足,可尽快喷施赤霉素进行补救
D. 在水稻基部节间伸长初期喷施调环酸钙可抑制其伸长
1. (2022 全国·T3)植物激素通常与其受体结合才能发挥生理作用。喷施某种植物激素,能使某种作物的矮生突变体长高。关于该矮生突变体矮生的原因,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
A.赤霉素合成途径受阻 B.赤霉素受体合成受阻
C.脱落酸合成途径受阻 D.脱落酸受体合成受阻
2. (2022 浙江· T2)新采摘的柿子常常又硬又涩。若将柿子与成熟的苹果一起放入封闭的容器中,可使其快速变得软而甜。这主要是利用苹果产生的( )
A.乙烯 B.生长素 C.脱落酸 D.细胞分裂素
3. (2021福建·T14)烟草是以叶片为产品的经济作物。当烟草长出足够叶片时打顶(摘去顶部花蕾)是常规田间管理措施,但打顶后侧芽会萌动生长,消耗营养,需要多次人工抹芽(摘除侧芽)以提高上部叶片的质量,该措施费时费力。可以采取打顶后涂抹生长素的方法替代人工抹芽。科研人员探究打顶后涂抹生长素对烟草上部叶片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打顶后涂抹的生长素进入烟草后,可向下运输
B.打顶后的抹芽措施不利于营养物质向上部叶片转运
C.打顶涂抹生长素能建立人工顶端优势,抑制侧芽萌发
D.打顶后涂抹生长素与不涂抹相比,能增强上部叶片净光合速率
4.(2021 广东· T14)乙烯可促进香焦果皮逐渐变黄、果肉逐渐变甜变软的成熟过程。同学们去香蕉种植合作社开展研学活动,以乙烯利溶液为处理剂,研究乙烯对香蕉的催熟过程,设计的技术路线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对照组香蕉果实的成熟不会受到乙烯影响
B. 实验材料应选择已经开始成熟的香蕉果实
C. 根据实验安排第6次取样的时间为第10天
D. 处理组3个指标的总体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5.(2021湖南 ·T14多选)独脚金内酯(SL)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类植物激素。SL合成受阻或SL不敏感突变体都会出现顶端优势缺失。现有拟南芥SL突变体1(max1)和SL突变体2(max2),其生长素水平正常,但植株缺失顶端优势,与野生型(W)形成明显区别;在幼苗期进行嫁接试验,培养后植株形态如图所示。据此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注:R代表根,S代表地上部分,“+”代表嫁接。
A. SL不能在产生部位发挥调控作用
B. Max1不能合成SL,但对SL敏感
C. max2对SL不敏感,但根能产生SL
D. 推测max2_S+max1_R表现顶端优势缺失
6.(2021八省联考辽宁卷·T10)下图是吲哚乙酸(IAA)诱导豌豆茎切段伸长生长的典型剂量反应曲线,图中将对照组(不加IAA)的伸长生长设为“0”。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M点对应的IAA浓度下,切段不发生伸长生长
B. IAA对切段伸长生长的促进作用与IAA的浓度呈正相关
C. IAA浓度高于10-4mol/L后,随着浓度升高,其抑制伸长生长的作用越来越弱
D. 不同浓度的IAA对切段伸长生长的作用可能相同
7.(2021八省联考重庆卷·T16) 人们常用激动素(KT,一种细胞分裂素)进行切花(从植株上剪切下来的花枝)保鲜。研究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KT可以促进细胞分裂,延缓细胞衰老。某生物兴趣小组以秋菊切花为材料,筛选KT在5~80mg/L中的适宜保鲜浓度,实验处理及结果见下表
组别 T0 T1 T2 T3 T4 T5
KT浓度(mg/L) 0 5 10 ? 40 80
结果 ++ +++ ++++ ++++ +
注:“+”表示保鲜程度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与田间秋菊花枝相比,处理前切花中的细胞分裂素含量减少
B. T3组KT处理浓度应为20mg/L
C. 保鲜效果T5比T0差,原因是超过最适浓度后促进作用减弱
D. 为探究更精确的最适保鲜浓度,应在T2和T4之间设置多个浓度梯度
8.(2021八省联考福建·T15)多叶棘豆是一种珍贵的药用植物,其种子萌发率极低。为研究外源IAA能否促进多叶棘豆种子的萌发科研人员用蒸馏水配制不同浓度的IAA溶液,分别浸泡种子14小时(甲组)21小时(乙组)和28小时(丙组)。将浸泡后的种子置于培养皿中,在适宜的萌发条件下培养。观察萌发情况,结果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分析可知,外源IAA能减轻28小时蒸馏水浸泡对种子萌发的抑制
B.本实验结果中,外源IAA促进种子萌发的最佳浸泡时间为21小时
C.乙组可在5~20mg·L-1范围内进一步探究外源IAA促进种子萌发的最佳浓度
D.甲组10mg·L-1的萌发率大于20mg·L-1,说明20mg·L-1外源IAA能抑制种子萌发
9.(2020江苏卷·T11)为提高银杏枝条扦插成活率,采用800mg/L吲哚丁酸(IBA)浸泡枝条1小时,然后将其插入苗床。下图为诱导生根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枝条下切面的愈伤组织是细胞脱分化形成的
B. 愈伤组织的形成有利于分化出更多的不定根
C. 不定根的分化是枝条内多种激素共同调控的结果
D. 新生的不定根中生长素浓度可能高于800mg/L
10.(2020全国新课标Ⅲ·T2)取燕麦胚芽鞘切段,随机分成三组,第1组置于一定浓度的蔗糖(Suc)溶液中(蔗糖能进入胚芽鞘细胞),第2组置于适宜浓度的生长素(IAA)溶液中,第3组置于IAA+ Suc溶液中,一定时间内测定胚芽鞘长度的变化,结果如图所示。用KCl代替蔗糖进行上述实验可以得到相同的结果。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KCl可进入胚芽鞘细胞中调节细胞的渗透压
B.胚芽鞘伸长生长过程中,件随细胞对水分的吸收
C.本实验中Suc是作为能源物质来提高IAA作用效果的
D.IAA促进胚芽鞘伸长的效果可因加入Suc或KC1而提高
11.草莓果实表面有许多瘦果。将生长一致的草莓,植株分为四组,对照组S0不作处理,Sl、S2和S3组植株上的幼果去除瘦果,再在S2组叶片上、S3组幼果上分别喷施一定浓度的生长素(IAA)溶液,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果实开始发育后,瘦果内能够合成生长素促进果实长大
B.S1组的果实略有增大可能是由来源于其他组织的IAA引起的
C.S2组的结果表明喷施到叶片上的外源IAA可运输到果实
D.S3组成熟果实的大小与IAA溶液的浓度总是呈正相关
12. 如图是某兴趣小组在适宜条件下做幼小植株的单侧光实验,发现茎具有向光性,根具有背光性。为了进一步探究根具有背光性的原因,该小组检测根尖4 mm处向光侧和背光侧IAA的含量,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
处理 弯曲度(°) 向光侧 (ng·g-1) 背光侧 (ng·g-1)
单侧光照 45 126 401
黑暗 0 325 325
A.单侧光引起根的背光性生长体现了IAA的作用具有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浓度过高时抑制生长的特点
B.根具有背光性是IAA分布不均匀和根对IAA很敏感引起的
C.根和茎向光侧的IAA含量都低于背光侧,都起了促进作用
D.根和茎背光侧的IAA含量都高于向光侧,都起了抑制作用
13.(2020天津卷·T15)某植物有A、B两品种。科研人员在设计品种A组织培养实验时,参照品种B的最佳激素配比(见下表)进行预实验。
品种B组织培养阶段 细胞分裂素浓度(μmol/L) 生长素浓度(μmol/L)
Ⅰ诱导形成愈伤组织 m1 n1
Ⅱ诱导形成幼芽 m2 n2
Ⅲ诱导生根 m3 n3
据表回答:
(1)Ⅰ阶段时通常选择茎尖、幼叶等作为外植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在Ⅰ、Ⅱ、Ⅲ阶段中发生基因选择性表达的是________________阶段。
(3)为确定品种A的Ⅰ阶段的最适细胞分裂素浓度,参照品种B的激素配比(m1>2.0),以0.5 μmol/L为梯度,设计5个浓度水平的实验,细胞分裂素最高浓度应设为________μmol/L。
(4)Ⅲ阶段时,科研人员分别选用浓度低于或高于n3 μmol/L的生长素处理品种A幼芽都能达到最佳生根效果,原因是处理幼芽时,选用低浓度生长素时的处理方法为________,选用高浓度生长素时的处理方法为________。
(5)在________阶段用秋水仙素对材料进行处理,最易获得由单个细胞形成的多倍体。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