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牧场之国》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立足教材特点,从学生发展的基点出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诵读感悟,关注语言表达,丰富语言积累,力求做到“言意兼得”。21·世纪*教育网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读通课文,初步学会用关键词概括自然段的内容。
2、通过重点语段的自学品读,感受荷兰自由、和谐的田园风光。
3、通过优美语句的品读,体会其表达效果并能有效地积累。
教学重点:
感受荷兰牧场的田园风光,品味优美语言。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激趣,初识荷兰
1、欣赏风车、郁金香图片,想到了哪个国家?同学们预习过今天要学的课文,从课后资料袋获取了什么信息?
2、出示总起句:“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也是牧场之国。” 为什么被称之为“牧场之国”呢?今天我们就一同去欣赏欣赏那里的田园风光!齐读课题。
(看到*这个符号就知道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二、整体感知,概括画面
1、读阅读提示,提示向我们提了哪些阅读要求?
(我们可以把提示梳理成这样三点(出示):1 ( http: / / www.21cnjy.com )、那里的田园景色是怎样的?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3、有兴趣可以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抄下来。)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那里的田园景色是怎样的?先带着这个问题自由读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
反馈:
(1)点拨多音字:模样、羊圈。
(2)那里的田园景色是怎样的?
3、课文写了牧场之国的几个画面?每个画面写了什么?
小结:有些课文我们初读时就可以像这样抓几个关键词去概括每部分的内容。
三、品味语言,感受风光
过渡:课文2-5自然段描绘了四个赏心悦目的画面。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画面先自己来学一学好吗?
1、自读自悟:你最喜欢哪个画面?为什么喜欢?好好读一读,写一写批注。
2、小组交流:把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学习伙伴听,交流自己的感受。
3、全班交流
随机出示相应的语句,品味语言,体会拟人、比 ( http: / / www.21cnjy.com )喻的表达效果,感受荷兰牧场自由、详和的田园风光。(第一处汇报的语句详细点拨,引导体会拟人、比喻的表达效果。其余放开让学生说,教师一般只用“谁也想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谁还有更独特的感受?”引导)21cnjy.com
[“牛”点拨设计]
“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尊严。”
(1)生谈感受。抓“专注、端庄、尊严”体会拟人、比喻的表达效果。
图片辅助增加感性认识,(出示特写图)瞧瞧这模样,看看这神情!
(2)带着你的感受读读这段话。指名读,读给同桌听听。评:* 真是温馨和睦、其乐融融的一家子!* 多么安静祥和的画面!21·cn·jy·com
引读:好一个牧场之国!难怪作者会发出这样的赞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马”点拨设计]
“除了深深的野草遮掩着的运河,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它们飞驰到远方。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和公爵。”
(1)生谈感受,抓“主人、公爵”体会马的自由自在。
让我们一起来领略骏马飞驰的英姿,播放“万马奔腾”视频加深感受(教师范读)。
(2)想读吗?指名读、男生齐读。
(3)从作者的描写中你读到了怎样的荷兰?(自由)
引读:置身于辽阔无垠的草原,骏马的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深深地震撼着作者,他不禁感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21教育网
[第4自然段]
引:这么多的动物,真不愧为牧场之国!在这里,动物与自然和谐地统一在了一起,作者又一次赞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www.21-cn-jy.com
[第5自然段]
这段老师不请你们说,请用你的朗读把感受带给大家。指多名学生配乐读。
引读:作者感慨万千,心中的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4、作者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小结:“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句在课文中反复出现的话是一条清新柔和的线索,将课文各个自然段内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句看似简单的话却表达了作者对牧场之国最淳朴、最真挚的情感。2·1·c·n·j·y
5、摘抄语句,积累语言。
摘录卡:
四、推荐作品,拓展延伸
课后阅读新加坡作家尤今写的《荷兰散记》,更深入地了解这个充满诗情画意的美丽国度。有兴趣的话,还可以积累喜欢的词句。【来源:21·世纪·教育·网】
预设板书:
花牛吃草
22* 牧场之国 骏马飞驰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猪羊鸡乐
牲畜归圈
在这里,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