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县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二地理期中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化县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二地理期中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6-30 11:54: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二地理期中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16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汉语方言作为汉民族语言的地域性变体,其内部发展规律服从于全民族共同语。作为汉语的不同方言,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分布在不同地域,二是古代汉语的发展结果。汉语方言体现为南繁北齐,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繁荣,方言的作用将逐渐变小。下图为中国方言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各大方言区的共同特征是( )
A.有固定的面积、形状 B.根据自然要素划分
C.区域边界明确 D.区域内部语言特征相对一致
2.对我国方言区种类分布影响较大的因素有( )
①行政区②地形③气候④历史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读陕西省的3大自然区划分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陕西省的3大自然区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A.气候和地貌 B.土壤和气候 C.植被和土壤 D.地貌和自然资源
4.陕南地区的传统民居有石头房、竹木房、吊脚楼、三合院及四合院等。导致陕南地区多样民居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①气候多种多样②地形多种多样③各地建筑原料的差异④地质条件的差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下图为我国塔里木盆地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5.塔里木盆地地区( )
A.水陆交通较便利 B.分布有绿洲农业 C.外流河分布较广 D.聚落分布在山顶
6.塔里木盆地地区沙漠广布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盆地地形,不易散热 B.位于季风区,夏季多暴雨
C.全球变暖,植被遭到破坏 D.气温、降水的变率大
鄂尔多斯高原地处内蒙古、陕西和宁夏的交界地带,是农牧交错地带和干旱、半干旱气候的过渡带。影响该地沙漠化面积变化的因子较多,有人口、政策、气候、农业等。图示意1986-2015年鄂尔多斯高原地区乡村人口数量变化,据此完成7-8题。
7.1986-2015年鄂尔多斯高原地区乡村人口影响沙漠化面积的途径主要是( )
A.减少农业生产活动 B.缩小季风水田农业规模
C.降低城镇化水平 D.减少工业就业需求
8.据图推测,1986-2015年鄂尔多斯高原地区( )
A.气候日益恶劣 B.人口出生率急剧下降
C.沙漠化程度减轻 D.农产品质量下降
大都市化是全球城市化进程中的普遍现象,研究大都市的城市区域扩张进程对理解其未来增长趋势、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甲、乙、丙是世界典型大都市,各处于不同发展阶段。下图示意大都市城市分区空间范围变化。据此完成9-10题。
9.T1-T3期间,丙大都市的发展特点是( )
A.城市扩张逐渐放缓 B.核心区增长已停滞
C.内城区变化最为显著 D.边缘区大规模开发
10.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发展( )
A.有利于圈内各城市优势互补 B.容易产生大城市“虹吸效应”
C.有利于圈内各城市趋同发展 D.有利于降低上海人口规模
读资源型城市发展阶段示意图,回答11-12题。
11.下列有关资源型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当资源年开采量达到70%时,资源型城市进入成长期
B.资源型城市进入成熟期时,资源总开采量达到最大值
C.衰退期警戒阶段资源年开采量呈下降趋势
D.衰退期发展阶段资源年开采量仍呈上升趋势
12.资源型城市一般要经历建设一繁荣一衰退一转型振兴或消亡的过程。下列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转型的做法合理的是( )
A.将资源开采集中到赢利多、机械化水平高的大矿井
B.发展交通运输,合理引入区域以外的资源
C.利用高新技术促进经济结构转型
D.加强资源立法和执法,停止开采资源
下图为“我国某省区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图”,其中①代表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②代表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③代表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④代表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读图完成13-14题。
13.图示时间段内,图中曲线变化反映出该省区的城市化发展特点是( )
A.与我国其他省区相比,城市化水平较低 B.城市化发展与当地的经济发展协调一致
C.城市人口增长与第二产业发展同步 D.20世纪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
14.该省区的第一产业比重逐步下降,其主要的原因是( )
A.农业生产水平落后,产出少
B.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使耕地大大减少
C.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农业经济不发达
D.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日渐恶化
近年来,国内外经济形势发生显著变化,以传统制造业为主的珠三角城市群面临新的挑战。左图是2000-2013年珠三角城市群与国内长三角、京津冀城市群GDP及增速,右图是珠三角城市群人口增长情况。据此完成15-16题。
15.下列关于珠三角城市群经济发展描述正确的是( )
A.经济增速一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B.经济增速快,GDP总量高
C.经济GDP总量最小,经济增长最慢 D.总体发展势头下降
16.2011年以来,常住人口增长率出现明显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
①产业结构调整②中部崛起、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③全国交通条件的改善④人口政策调整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二、综合题:共4大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浙江省青田县的稻田养鱼至今已存在1200多年,形成了特有的鱼稻共生地域文化景观,称为“稻鱼共生”系统(下图)。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这里的务农人员锐减,稻鱼共生系统的延续面临困难。2005年,青田县的“稻鱼共生”系统被联合国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这张闪光的“名片”给青田县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1)说明“稻鱼共生”系统是如何体现区域整体性的。
(2)结合当地实际,从区域关联的角度为青田县“稻鱼共生”系统的延续提出建议。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鹤岗市地处黑龙江省东北部,北隔黑龙江与俄罗斯相望,拥有大界江、大森林、大冰雪、大湿地、大农业、大矿山、大石林,原生态保存良好,是三江平原粮食主产区,也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之一。煤炭工业是鹤岗市的支柱产业。近几年来,鹤岗市常住人口持续净流出,在目前尚有26亿吨煤炭资源有待开发的条件下,自身发展却面临诸多困难,城市转型发展迫在眉睫。图示意鹤岗市位置。
(1)分析鹤岗市经济发展遇到的困境。
(2)阐释鹤岗市城市转型发展的有利条件。
(3)为鹤岗市城市转型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1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8年,国务院正式批复《呼包鄂榆城市群发展规划》,旨在将其培育发展成为中西部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城市群。呼包鄂榆城市群地处我国半干旱半湿润地区,面积17.5万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138.4万人,城市化率达69.3%,目前已拥有呼和浩特、包头两座大城市和鄂尔多斯、榆林两座中等城市,有世界最大的稀土矿床以及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石墨、铁矿等矿产资源。
材料二图1为呼包鄂榆城市群概况图,图2为呼包鄂榆城市群演化示意图。
(1)据图1指出呼包鄂榆城市群所在区域地处我国三大自然区中的____,据图2说明改革开放以来该地区城市化主要表现为____、
(2)根据材料说出呼包鄂榆城市群工业结构的主要特点,并说明其发展过程中应协同应对的生态和环境问题有哪些?
(3)简述呼包鄂榆城市群建设对国内其他城市群及对外开放的作用。
20.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套平原是我国著名的大型灌区,地处我国西部生态脆弱区,土壤次生盐碱化现象明显。其东侧的乌梁素海(湖)面积约300Km2,2002年被国际湿地公约组织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该湖每年接受总排干渠3亿m3的尾水,最后排入黄河。图示意河套平原及乌梁素海(湖)位置。
(1)不合理灌溉是导致河套平原次生盐碱化的主要原因,说明该区土壤盐碱化形成的过程。
(2)排灌结合是解决河套平原土壤盐碱化的主要措施,分析该措施对乌梁素海(湖)水质的影响。
(3)分析乌梁素海(湖)对稳定黄河中下游水质所起到的作用。
试卷第2页,共7页
试卷第1页,共7页
参考答案
1-16 DCABB DACDA CCDBD B
17.(1)在稻田里养鱼,鱼食昆虫、杂草,鱼粪肥田;水稻为鱼类提供氧气、有机物质等,形成良性的稻鱼共生系统。
(2)拓展有机稻和渔产的市场需求,提高农民收入;充分利用农业文化遗产名片,促进农事体验(旅游)、康养、研学等产业的发展;提高收入,把进城务工农民重新吸引回来,实现稻鱼共生系统延续。
18.(1)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低,经济效益低;环境污染严重,难以引进人才和新型工业;劳动力大量迁出,劳动力短缺。
(2)铁路交通发达,工业基础雄厚;邻近俄罗斯,利于发展对外贸易;煤炭、旅游、农业资源丰富;国家和地方政府政策的支持。
(3)利用丰富的煤炭资源,打造煤电化工基地;借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之力,吸引人才和产业,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治理环境污染,开发旅游资源,打造北国旅游胜地;利用丰富的农业资源,打造绿色食品之乡:利用近距俄罗斯的区位,发展出口贸易。
19.(1) 西北干旱区; 城市数量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比重上升
(2)特点:工业门类多,重工业为主(比重大),轻纺工业为辅(比重较小);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环境污染。
(3)合理布局城市群;加强产业分工协作;促进中西部地区发展;促进西部大开发;促进边境贸易;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20.(1)不合理灌溉使地下水位上升,因蒸发旺盛,水中矿物质(或盐分)在土壤表面不断积累,导致土壤盐碱化。
(2)河套灌区的排入污染物入湖多;湖水流动性差,污染物不易扩散,污染物在湖中积累,污染逐渐严重;湖水营养物质增多,水体营养化。
(3)乌梁素海可以吸收黄河上游的过剩水量,避免黄河中下游出现过多的泥沙和水位升高;乌梁素海可以吸收黄河上游的泥沙,减少下中游河流含沙量;乌梁素海还能够有效地净化黄河中下游的水质。
答案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