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3《微粒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同步习题
一、单选题
1.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的最外层电子数比X的最外层电子数少1个,X、Y、Z为同一周期元素,X、Y、Z组成一种化合物的结构式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W位于元素周期表的s区 B.第一电离能:
C.氢化物的稳定性: D.Y、W可形成共价晶体
2.下列晶体属于分子晶体的是
A.Si B.SiO2 C.SiCl4 D.SiC
3.下列有关分子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子内均存在共价键 B.分子间一定存在范德华力
C.分子间一定存在氢键 D.其结构一定不能由原子直接构成
4.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4g镁在空气中充分燃烧,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
B.0.1mol/L 的FeCl3溶液含Cl-0.3NA
C.氢原子数为0.4NA的甲醇分子中含有的σ键数为0.4NA
D.0.1L 0.5mol/L CH3COOH溶液中含有的氢离子数为0.05NA
5.下列有关离子晶体的数据大小比较中不正确的是
A.晶格能: B.晶格能:
C.阴离子的配位数: D.硬度:
6.下列物质属于共价分子的是
A.H2SO4 B.NH4Cl C.Ne D.SiO2
7.短周期主族元素X、Y、Z、M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Z的基态原子的2p轨道半充满,M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绝对值之差为4,由这4种元素组成的一种分子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负性:Z<Y
B.该分子中含有的σ键和π键的数目之比为10:1
C.Y与M能形成离子化合物
D.X分别与Y、Z、M形成的最简单化合物中,X与Z形成的沸点最高
8.已知某金属晶体中(如碱金属)原子堆积方式如下图所示,则该堆积方式是
A.简单立方堆积
B.体心立方堆积
C.六方最密堆积
D.面心立方最密堆积
9.X、Y、Z、M、Q五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Y元素的最高正价为+4价,Y元素与Z、M元素相邻,且与M元素同主族;化合物Z2X4的电子总数为18个;Q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少一个电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Z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Z>Y>M
C.X、Y和氧三种元素形成的阴离子有2种以上
D.X、Z和Q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10.下列各组物质各自形成晶体,均属于分子晶体的化合物是
A.NH3、HD、C2H20 B.PCl3、CO2、H2SO4
C.SO2、BN、P2O5 D.CCl4、Na2S、H2O2
11.钴的一种化合物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已知A点的原子坐标参数为(0,0,0),B点为(,0,),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配合物中Co2+价电子排布式为3d7
B.距离Co2+最近且等距的O2-的数目为6
C.C点的原子坐标参数为(,,)
D.该物质的化学式为TiCoO2
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有阳离子的晶体一定有阴离子
B.有阳离子的晶体一定是化合物
C.金属晶体都具有较高的熔点和银白色的金属光泽
D.由单质组成且在固态时能导电的晶体不一定是金属晶体
13.在气体分析中,常用CuCl2的盐酸溶液吸收并定量测定CO的含量。某工艺通过如下流程制备氯化亚铜固体(已知CuCl容易被氧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步骤①中可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
B.步骤②中SO2的作用是作为氧化剂
C.步骤③中用SO2水溶液洗涤比较有效
D.CuCl晶胞结构如图所示,每个氯离子周围与之距离最近的氯离子数目为4
14.电石(CaC2)晶体的晶胞结构与NaCl晶体的相似(如图所示),但CaC2晶体中由于哑铃形的存在,使晶胞沿一个方向拉长。下列关于CaC2晶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A.晶体的熔点低于金刚石
B.填充在由构成的正八面体的中心
C.和距离相等且最近的有4个
D.如图的晶胞中含有的和均为4个
15.某种离子型铁的氧化物晶胞如图所示,它由A、B方块组成。已知该晶体的密度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铁的氧化物化学式为 B.距离Fe3+最近的有6个
C.晶体中的只能构成正四面体空隙 D.晶胞的边长为
二、填空题
16.铁镁合金是目前已发现的储氢密度较高的储氢材料之一,其晶胞结构如图所示(黑球代表Fe,白球代表Mg),铁镁合金的化学式为_______;若该晶胞为正方体,棱长为acm,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则镁原子与铁原子间的最短距离为_______cm,晶胞的密度为_______。
17.硫代硫酸钠(Na2S2O3)是一种常用的化工原料,常用作除氯剂等。回答下列问题:
(1)硫代硫酸钠中所含的化学键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硫代硫酸钠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稳定,在酸性溶液中不稳定。向pH=2的硫酸中滴加Na2S2O3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测定Na2S2O3溶液呈弱碱性,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其主要原因:__________,25℃时该离子反应的平衡常数值约为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25℃时K1(H2S2O3)=2.52×10-1mol/L,K2(H2S2O3)=1.02xl0-2mol/L】
(4)实际生产中,一般将Na2S和Na2CO3以物质的量比2∶1配成溶液后加热,将SO2缓缓通入溶液中,即可得到硫代硫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水产养殖上,硫代硫酸钠常用于除去自来水中的氯气,理论上,去除1g的氯需要0.56g硫代硫酸钠。硫代硫酸钠作除氯剂的主要原因是其具有_________性,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18.Eu、Ti和O形成一种化合物,其晶胞为如图所示的立方体。
(1)Eu是镧系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_______。
A.s区 B.p区 C.d区 D.ds 区 E.f区
(2)在该晶胞中,Eu、Ti、O的粒子个数比是_______。
(3)若将Ti原子置于立方体的体心,Eu原子置于立方体顶角,则O原子处于立方体的_______位置。
A.体心 B.面心 C.棱心 D.顶角
(4)1个Eu原子和_______个O原子相邻,1个Ti原子和_______个O原子相邻。1个O原子和_______个Eu原子相邻,1个O原子和_______个Ti原子相邻。
19.I.下图为几种晶体或晶胞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晶体中,晶体粒子之间以共价键结合形成的是___________。
(2)冰、金刚石、、干冰4种晶体的熔点由高到低的顺序为___________。
(3)晶胞中,每个晶胞中平均占有___________个,由与最近的围成的空间几何构型为___________。
(4)铜晶体中一个周围紧邻的有___________个,晶体中的配位数是___________。
Ⅱ.以晶胞参数为单位长度建立的坐标系可以表示晶胞中各原子的位置,称作原子的分数坐标。四方晶系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晶胞棱边夹角均为90°,晶胞中部分原子的分数坐标如下表所示。
坐标原子 x y z
0 0 0
0 0 0.5
0.25 0.25 0.125
(5)一个晶胞中有___________个,找出距离最近的___________(用分数坐标表示)。晶体中与单个键合的有___________个。
20.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所列的字母分别代表某一化学元素。
a
b c
d e f g
(1)硒是人体的微量元素之一,可保护细胞组织,请在周期表中标出元素符号_______。
(2)比较元素c、d、e、f的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填离子符号)。
(3)根据核外电子的排布分区,字母g属于_______区元素,该区的价层电子通式为_______。
(4)位于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分界线上的元素常被称为半金属或类金属,其单质及化合物有一定特殊性,如ef3为_______(填“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元素e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强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
(5)第VIIA的元素组成的单质,从上到下熔沸点逐渐升高,其原因是_______。
21.煅烧黄铁矿(主要成分为FeS2)所得的矿渣中含Fe2O3、SiO2、Al2O3、MgO等.用该矿渣可制备铁红(Fe2O3).完成下列填空:
(1)煅烧黄铁矿的化学方程式____,反应过程中被氧化的元素____.
(2)矿渣中属于两性氧化物的是___,写出Fe2O3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
(3)Al(OH)3的碱性比Mg(OH)2的碱性___(选填“强”或“弱”);铝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____.
(4)SiO2的熔点___ Fe2O3的熔点(填“大于”或“小于”),原因是__.
(5)已知矿渣质量为w kg,若铁红制备过程中,铁元素损耗25%,最终得到铁红的质量为m kg,则原来矿渣中铁元素质量分数为______(用表达式表示).
22.离子键及其影响因素
(1)概念:阴、阳离子之间通过_____________形成的化学键。
(2)影响因素:离子所带电荷数越_____________,离子半径越_____________,离子键越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分析】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Y、Z为同一周期元素,X、Y、Z组成一种化合物的结构式为,X形成4个共价键,位于IVA族,Y形成3个共价键,位于VA族,Z形成2个共价键,位于VIA族;W的最外层电子数比X的最外层电子数少1个,则W最外层电子数为3,且W的原子序数最大,只能处于第三周期,故W为Al元素,结合原子序数大小可知X为C元素,Y为N元素,Z为O元素。
【详解】A.W为Al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p区,A错误;
B.由分析可知,X、Y、Z分别为C、N、O,同周期随原子序数增大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而N元素原子2p能级为半充满稳定状态,第一电离能高于同周期相邻元素,则第一电离能:,B错误;
C.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则氢化物的稳定性: ,C错误;
D.N、Al元素能形成AlN共价晶体,D正确;
故选D。
2.C
【详解】A.Si为共价晶体,A错误;
B.SiO2为共价晶体,B错误;
C.SiCl4为分子晶体,C正确;
D.SiC为共价晶体,D错误;
故答案选C。
3.B
【详解】A.稀有气体分子构成的晶体中,不存在任何化学键,单原子分子间通过范德华力结合,故A错误;
B.分子间作用力包括范德华力和氢键,范德华力存在于所有的分子晶体中,故B正确;
C.氢键只存在于含有与电负性较强的N、O、F原子结合的氢原子的分子间或者分子内,故C错误;
D.稀有气体分子构成的晶体中,原子间通过范德华力结合成晶体,其结构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D错误;
答案选B。
4.A
【详解】A.2.4 g镁的物质的量为0.1 mol,反应后镁变为+2价,共转移0.2 NA个电子,A正确;
B.根据,溶液体积未知,无法求出溶质的物质的量,不能得出氯离子个数,B错误;
C.甲醇的结构式为: ,1个甲醇分子中含5个σ键,氢原子数为0.4NA的甲醇分子数为0.1 NA,共含0.5 NA个σ键,C错误;
D.醋酸是弱电解质,不能完全电离,0.1L 0.5mol/L CH3COOH溶液中氢离子个数小于0.05 NA个,D错误;
故选A。
5.A
【详解】A.离子半径,离子半径越小,所带电荷数越大,晶格能越大,故A错误;
B.离子半径,离子半径越小,所带电荷数越大,晶格能越大,故B正确;
C.、、中阴离子的配位数分别为、、,故C正确;
D.离子半径,晶格能:则硬度:,故D正确;
故选A
6.A
【详解】A.H2SO4分子中只含有共价键,属于共价分子,故A正确;
B.NH4Cl中铵根离子与氯离子通过离子键结合,属于离子化合物,不存在分子,故B错误;
C.Ne属于单原子分子,不存在共价键,不是共价分子,故C错误;
D.SiO2属于共价化合物,属于原子晶体,不存在分子,不是共价分子,故D错误。
故选A。
7.D
【分析】短周期主族元素X、Y、Z、M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Z的基态原子的2p轨道半充满,可知Z的电子数为2+2+3=7,Z为N元素;M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绝对值之差为4,最高价为+6价,最低价为-2价,则M为S;结合分子结构可知X形成1个共价键,且原子序数小于N元素,则X为H元素;Y形成4个共价键,且原子序数小于N元素,则Y为C元素。
【详解】A.主族元素同周期从左到右电负性逐渐增强,则电负性Z>Y,A错误;
B.单键为σ键,双键中含有1个σ键和1个π键,该分子中含有10个单键和1个双键,其分子中含有的σ键和π键的数目之比为11:1,B错误;
C.Y为C元素,M为S元素,Y与M不能形成离子化合物,C错误;
D.X分别与Y、Z、M形成的最简单化合物分别为甲烷、氨气、硫化氢,氨气分子间存在氢键,导致其沸点较高,则甲烷、氨气、硫化氢中氨气沸点最高,D正确;
故选D。
8.B
【详解】将上层金属填充在下层金属形成的凹穴中,属于体心立方堆积。
答案选B。
【点睛】
9.D
【分析】X、Y、Z、M、Q五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Y元素的最高正价为+4价,Y元素与Z、M元素相邻,且与M元素同主族,则Y为C,M为Si,Z为N;化合物Z2X4的电子总数为18个,则X为H,Q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少一个电子,则Q为Cl,综合以上分析,X为H,Y为C,Z为N,M为Si,Q为Cl,据此分析选择。
【详解】A.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则原子半径:Z(N)<Y(C)<M(Si),A正确;
B.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Z(N)>Y(C)>M(Si),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Z(N)>Y(C)>M(Si),B正确;
C.X、Y和氧三种元素形成的阴离子有碳酸根,草酸一氢根、乙酸根等,C正确;
D.H、N和Cl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有很多,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如氯化铵属于铵盐,为离子化合物,D错误;
答案为:D。
10.B
【详解】A.分子晶体的构成微粒为分子,分子内部以共价键结合,分子间存在分子间作用力,HD属于分子晶体,但为单质,A错误;
B.PCl3、CO2、H2SO4均属于分子晶体,且均为化合物,B正确;
C.BN属于原子晶体,但为单质,C错误;
D.Na2S中含有离子键,不属于分子晶体,D错误;
故选B。
11.D
【详解】A.钴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7,钴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74s2,则配合物中Co2+离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7,故A正确;
B.由晶胞结构可知,距离Co2+最近且等距的O2-的数目为6,故B正确;
C.由A点的原子坐标参数为(0,0,0),B点为(,0,)可知,晶胞的边长为1,C点位于体心,则原子坐标参数为(,,),故C正确;
D.由晶胞结构可知,晶胞中位于顶点的Ti4+离子的个数为8×=1,位于体心上的Co2+离子的个数为1,位于面心上的O2—离子的个数为6×=3,则该物质的化学式为TiCoO3,故D错误;
故选D。
12.D
【详解】A.金属晶体中有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而无阴离子,A项错误;
B.铁、铜、金等金属晶体内部存在金属阳离子,但它们都是单质,B项错误;
C.有的金属晶体的熔点很高,如钨是熔点最高的金属,有的很低,如汞在常温下是液体;绝大多数金属都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但少数金属有特殊颜色,如呈全黄色,呈红色,略带金色等,C项错误;
D.晶体硅能导电,但不是金属晶体,D项正确;
故选:D。
13.C
【分析】Cu2(OH)2CO3与过量盐酸反应得到CuCl2的盐酸溶液,再通入SO2还原,过滤、洗涤得到CuCl固体。
【详解】A.步骤①中可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则得不到CuCl2的盐酸溶液,最终也得不到氯化亚铜固体,A错误;
B.根据Cu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从+2降低+1,可知其被还原,故步骤②中SO2的作用是作为还原剂,B错误;
C.由于CuCl容易被氧化,在步骤③中用SO2水溶液洗涤可防止CuCl被氧化,C正确;
D.从CuCl晶胞结构图可知,氯离子位于立方晶胞顶点和面心,故每个氯离子周围与之距离最近的氯离子数目为,D错误;
故选C。
14.B
【详解】A.晶体的晶胞结构与晶体的相似,可以判断也为离子晶体,离子晶体熔点低于共价晶体, A正确;
B.根据晶胞,为八面体填隙,但由于晶胞沿一个方向拉长,所以和距离相同且最近的构成的多面体不是正八面体,B错误;
C.立方晶胞的形状是长方体,与每个距离相等且最近的应为4个,C正确;
D.一个晶胞中含有的数目为个,含有的数目为个,D正确;
故选B。
15.C
【分析】由A方块可知,位于顶点和体心的亚铁离子个数为4×+1=、位于体内的氧离子个数为4,B方块则位于顶点的亚铁离子个数为4×=,位于体内的铁离子和氧离子都为4,则由4个A方块和4个B方块组成的晶胞中亚铁离子、铁离子和氧离子的个数比为(+)×4:4×4:(4+4)×4=1:2:4,所以晶胞的化学式为。
【详解】A.由分析可知,铁的氧化物化学式为,故A正确;
B.由B方块可知,小立方体中位于顶点的铁离子与位于顶点的氧离子个数的距离最近,所以距离铁离子最近的氧离子有6个,故B正确;
C.由B方块可知,晶体中的氧离子构成正四面体空隙,由B方块可知,晶体中的氧离子构成正八面体空隙,故C错误;
D.由分析可知,晶胞中含有8个,设晶胞的边长为anm,由晶胞的质量公式可得:=10—21a3d,解得a=,故D正确;
故选C。
16. (或)
【详解】通过分析晶胞结构,可知Fe原子处在面心和顶点的位置,Mg原子处在内部,根据均摊法计算铁镁合金的晶胞中含有铁原子个数为,镁原子个数为8,所以化学式为(或);经过分析可知,该铁镁合金晶胞结构与晶体相似,将晶胞分成相等的8个小正方体,Mg就处在每个小正方体的体心位置,所以Mg和Fe的最短距离即晶胞体对角线长的,即;晶胞的密度。
17. 共价键 离子键 产生(淡黄色)浑浊(沉淀),同时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气泡)产生 S2O32-+H2OHS2O3-+OH- 9.8X10-13或 10-12 (K1/K2) 2Na2S +Na2CO3+4SO2 = 3 Na2S2O3+CO2 还原性 S2O32-+4Cl2+5H2O=2SO42- +8Cl-+10OH-
【详解】(1)Na+ 和S2O32―形成离子键,S与O形成共价键,硫代硫酸钠中所含的化学键类型为共价键、离子键;(2)酸性溶液中S2O32―+2H+ =H2O+S↓+SO2↑,现象为产生(淡黄色)浑浊(沉淀),同时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气泡)产生;(3)实验测定Na2S2O3溶液呈弱碱性,是由于S2O32―水解,离子方程式S2O32-+H2OHS2O3-+OH- ,25℃时该离子反应的平衡常数值约为(4) 按题目提供的比例,根据质量守恒可得2Na2S +Na2CO3+4SO2 = 3 Na2S2O3+CO2 ;(5)除去Cl2时S化合价升高,被氧化,硫代硫酸钠作除氯剂的主要原因是其具有还原性;离子方程式为: S2O32-+4Cl2+5H2O=2SO42- +8Cl-+10OH-
点睛:以Na2S2O3组成、性质、用途为载体,分析化学键、水解后溶液的酸碱性,水解方程式,水解平衡常数,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离子方程式书写等基本知识。(3)中写水解平衡常数是难点,要用到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这是求平衡常数常用的技巧。
18. E 1:1:3 B 12 6 4 2
【详解】(1)Eu是镧系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六周期,物质在参加反应时,原子核外电子最外层、次外层及倒数第三层的电子都会发生变化,因此属于f区的元素,故合理选项是E;
(2)在该晶胞中,Eu原子个数为:1,Ti原子个数为:8×=1,含有的O原子个数为12×=3,则晶胞中Eu、Ti、O的粒子个数比是1:1:3;
(3)若将Ti原子置于立方体的体心,在一个晶胞中含有1个Ti原子,通过该Ti原子的8个晶胞中含有8个Eu原子,将8个Eu原子相连,形成一个立方体,Eu位于立方体的顶角上, O原子处于立方体的面心上,故合理选项是B;
(4)根据图示可知:在晶胞中与Eu原子距离相等且最近的O原子有12个,距离为晶胞面对角线的一半;以晶胞顶点Ti原子为研究对象,在晶胞中与Ti原子距离相等且最近的O原子有6个,分别位于Ti原子上下、前后、左右6个方向,距离为晶胞边长的一半;O原子位于晶胞棱边上,通过该棱边可以形成4个晶胞,每个晶胞中有一个Ti原子,因此与1个O原子和4个Eu原子距离相等且最近,距离是晶胞面对角线的一半;在1个O原子周围有2个Ti原子与O原子距离相等且最近,距离是晶胞边长的一半。
19.(1)金刚石
(2)金刚石>氧化镁>冰>干冰
(3) 4 正八面体
(4) 12 8
(5) 4 ()或 4
【详解】(1)金刚石晶体中碳原子之间以共价键结合。
(2)金刚石为共价晶体,熔点最高,氧化镁为离子晶体,熔点较高,冰和干冰都为分子晶体,熔点较低,但冰晶体中存在氢键,干冰晶体中只有分子间作用力,故冰的熔点高于干冰。故熔点高低顺序为:金刚石>氧化镁>冰>干冰。
(3)氧化镁晶体中镁离子个数为,由在上面面心的镁离子分析,最近的氧离子位于晶胞的顶点和体心,则晶胞上面里还有一个体心的氧离子,故六个氧离子形成正八面体结构。
(4)铜原子位于晶胞的顶点和面心,以顶点铜原子为例,与之相邻的铜有三个面心的铜原子,顶点为8个晶胞共用,每个铜原子重复一次,故一个铜周围紧邻的铜有12个。氯化钙晶胞中与钙离子最近的氯离子有8个,故钙离子的配位数为8 。
(5)Sn在棱上有4个,面上有6个,故一个晶胞中有个Sn。距离Cd(0,0,0)最近的Sn的坐标为()和()。图中小白球为Sn,大白球为As,低面中心的Sn连接2个As,晶胞下面还有两个As,故与单个Sn键合的有4个As。
【点睛】
20.(1)
a
b c
d e f g
Se
(2)
(3) p
(4) 共价化合物
(5)从上到下相对分子质量增大,分子间作用力增大
【分析】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a、b、c、d、e、f、g分别是H元素、B元素、O元素、Na元素、Al元素、Cl元素、Ar元素。
(1)
硒在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ⅥA族,在周期表中标出元素符号为
a
b c
d e f g
Se
。
(2)
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质子数越多半径越小,比较元素c、d、e、f的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3)
g是Ar元素,价电子排布式为3s23p6,属于p区元素,该区的价层电子通式为。
(4)
AlCl3为共价化合物;Al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Al(OH)3,Al(OH)3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5)
第VIIA族的元素组成的单质,从上到下相对分子质量增大,分子间作用力增大,熔沸点逐渐升高。
21. 4FeS2+11O22Fe2O3+8SO2 Fe、S Al2O3 Fe2O3+6H+=2Fe3++3H2O 弱 3s23p1 大于 原子晶体熔点高于离子晶体,二氧化硅为原子晶体,氧化铁为离子晶体
【分析】(1)煅烧黄铁矿得到的产物是氧化铁和二氧化硫,化合价升高元素在反应中被氧化;
(2)既能和强酸反应又能和强碱反应得到盐和水的氧化物,称为两性氧化物,Fe2O3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
(3)同主族元素从左到右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减弱,根据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知识来回答;
(4)原子晶体熔点高于离子晶体;
(5)根据铁元素守恒来计算即可。
【详解】(1)煅烧黄铁矿得到的产物是氧化铁和二氧化硫,即:4FeS2+11O22Fe2O3+8SO2,化合价升高的Fe、S元素在反应中被氧化;
(2)氧化铝是既能和强酸反应又能和强碱反应得到盐和水的氧化物,属于两性氧化物,Fe2O3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Fe2O3+6H+=2Fe3++3H2O;
(3)同主族元素从左到右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减弱,Al(OH)3的碱性比Mg(OH)2的碱性弱,铝原子最外层有3个电子,电子排布式为:3s23p1;
(4)二氧化硅为原子晶体,氧化铁为离子晶体,原子晶体熔点高于离子晶体,所以SiO2的熔点大于Fe2O3的熔点;
(5)铁红制备过程中,铁元素损耗25%,最终得到铁红的质量为mkg,铁红中含有铁元素的质量是=,原来矿渣中铁元素质量是=,则原来矿渣中铁元素质量分数为。
22. 静电作用 多 小 强
【解析】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