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1942年1月11日,《新华日报》对某次会战发表社论指出,“它配合了友邦作战,使盟军在太平洋战场的香港陷落、马尼拉失守,马来亚危急之际,有着中国战场的胜利,以鼓舞友邦,以打击敌人。”这场会战是( )
A.淞沪会战 B.徐州会战 C.武汉会战 D.第三次长沙会战
2.下列事件与其影响搭配有错的是( )
A.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 B.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武汉会战--抗日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 D.抗战胜利—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3.有人说:“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一时出现了生气蓬勃的新气象。”此处的“新气象”主要是指( )
A.正面战场取得了军事胜利 B.推动全国抗战局面形成
C.迫使日军调整了侵华策略 D.战略反攻阶段已经到来
4.“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面对日军大肆侵略,中国军队英勇抗击,筑起了血肉长城。下列抗战史实搭配正确的是( )
A.彭德怀——淞沪会战 B.谢晋元——台儿庄战役
C.张自忠——枣宜会战 D.李宗仁——平型关大捷
5.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战役是( )
A.淞沪会战 B.武汉会战 C.平型关大捷 D.百团大战
6.下图是蔡若宏于1937年淞沪会战期间创作的漫画《全民抗战的巨浪》,中国抗日军民高举着战刀,高举着铁拳,高举着手榴弹,组成了汹涌咆哮的巨浪,吞没了像野牛般在水中垂死挣扎的日寇。背景有闪电划过夜空,还有那震天的怒吼。漫画旨在( )
A.讽刺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不抵抗政策 B.赞扬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的积极配合
C.颂扬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坚强抗战意志 D.说明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东方主战场
7.电影《捌佰》讲述了被称作“八百壮士”的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的一个加强营,坚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阵地,阻击日军的故事。该影片取材于( )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武汉会战 D.长沙会战
8.1941年12月—1942年1月,日军集结重兵约12万人,以空车为掩护,对长沙发动第三次进攻;中国军队调集重兵防御,拼死抵抗,歼灭了大批日军,获得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这是( )
A.抗战防御阶段取得的一次胜利 B.以破袭日军交通线为作战目标的战役
C.抗战相持阶段取得的一次胜利 D.抗日战争大反攻阶段的作战战果
9.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某历史学习微信公众号推送出“中国抗战十四年”专题栏目系列资料。其中史实与结论相符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九一八事变 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B 西安事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C 武汉会战 宣告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D 第三次长沙会战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A.A B.B C.C D.D
10.1942年1月11日,《新华日报》对某次会战发表社论指出,“它配合了友邦作战,使盟军在太平洋战场的香港陷落、马尼拉失守、马来亚危急之际,有着中国战场的胜利,以鼓舞友邦,以打击敌人。”这场会战是
A.淞沪会战 B.徐州会战 C.第三次长沙会战 D.豫湘桂战役
11.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有关“重庆大轰炸”的表述,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从1938年2月18日开始,日本对重庆的大轰炸持续了6年又10个月
B.1940年8月19日至20日,304架次日本飞机向重庆投弹900多枚
C.大轰炸造成重庆直接伤亡人口32829人,其中死亡16376人
D.大轰炸次数之多,历时之长,范围之广,造成损失之惨重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所罕见
12.2020年,武汉因战胜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疫情,成为了中国的焦点!历史上,武汉也是一座革命与英雄的城市!下列有关武汉的史实正确的是( )
A.武汉三镇之一的武昌,在1912年率先爆发革命,揭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
B.武汉三镇之一的汉口,见证了八七会议的召开,标志中国开始了艰苦的抗日战争。
C.武汉会战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D.武汉长江大桥在新中国成立的第一年正式建成通车,“天堑变通途”。
13.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右表是某同学对抗日战争时期几场重大战役及其推论的梳理,表中①处应填( )
史实 推论
淞沪会战 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长沙会战 其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① 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仗,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百团大战 有力打击了日军侵略气焰,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A.武汉会战 B.枣宜会战 C.台儿庄战役 D.豫湘桂战役
14.1938年,中国在正面战场上取得了一场重大胜利,这次战役是( )
A.第三次长沙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淞沪战役 D.武汉战役
15.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 )
①台儿庄战役②第三次长沙会战③淞沪会战④武汉会战
A.③①②④ B.③②①④ C.③①④② D.①④②③
16.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区分历史事实和历史结论。下列表述中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A.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计划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B.1949年4月上百万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占领南京
C.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派周恩来到西安参加谈判
D.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杨靖宇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
17.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屠杀放下武器的士兵和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达30万人以上,国民政府迁往战时的陪都( )
A.重庆 B.武汉 C.上海 D.台湾
18.七七事变后,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一系列会战。1938年3月,在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下,中国军队大败日军,取得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一场胜仗:这场战役是
A.枣宜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平型关大捷
19.1941年12月至1942年1月,中国军队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消灭日军数万人,这是自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盟军与日军交战的首场胜利,故罗斯福总统宣称:“盟军的胜利,全赖华军长沙大捷。”由此可知,“长沙大捷”
A.提高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影响
B.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计划
C.表明中国战场是抗日的主战场
D.成功扭转了抗日战争的局势
20.徐州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多次重大战役都围绕着它展开。其中,抗日战争时期以徐州为中心,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是
A.台儿庄战役 B.平型关大捷 C.百团大战 D.淞沪会战
21.1942年1月11日,《新华日报》社论:“它配合了友邦作战,使盟军在香港陷落、马尼拉失守、马来亚危及之际,有着中国战场的胜利鼓舞,令国际舆论对中国战场刮目相看”。社论评论的战役是( )
A.田家镇战役 B.枣宜会战
C.一 二八淞沪抗战 D.第三次长沙会战
22.下图是发表于1937年的漫画《首挫其锋》,画中日本侵略军看着手中的怀表计算着“速胜”的时间,中国军人愤怒地举起步枪,狠狠地将枪托砸在日寇的钢盔上,给日寇以迎头痛击。该漫画作品描述的是( )
A.九一八事变 B.卢沟桥事变 C.淞沪会战 D.百团大战
23.黄埔军校(后改名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主要培养初级军官,1935年第12期的录取率仅为7%,但后来该校录取率飘升,1940年第六分校的录取率高达87%,与此同时学习时间也大幅缩短,最短9个月即毕业。造成这些变化的原因是( )
A.抗战军兴的需求 B.国防的现代化发展
C.美国的大力援助 D.国民革命扩军备战
24.在抵抗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中,中国无数英烈用生命镌刻了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民族精神。下列属于近代抗日民族英雄的有( )
①林则徐 ②邓世昌 ③谢晋元 ④杨靖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5.“南京陷落了,但中国没有屈服,而是迁都再战。这时候中国实际上已经赢得了战争。”这意在说明
A.南京陷落标志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B.中华民族具备坚定反侵略且必胜信念
C.日本人战线过长已无力支撑长期作战
D.国民政府迁都做好了长期抗战的准备
二、综合题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20年,是台儿庄大战胜利82周年。某中学决定组织台儿庄大战胜利82周年纪念活动。
材料二 台儿庄战役是中国军队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在历时近半个月的激战中,中国军队什 巨大牺牲,参战部队4.6万人,伤亡、失踪7500人,歼灭日军1万余人,它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气焰,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必胜信心。
——《抗战经典战例:台儿庄大捷》
(1)材料一中台儿庄大捷发生在哪一年 指挥该战役的中国军队的司令长官是谁?
(2)材料二中台儿庄大捷在当时有何重要意义
(3)如果让你代表台儿庄古城管委会组织这次“纪念活动”,你会组织开展哪些具体的纪念活动项目?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此前所未闻者。须知若干华军器械,犹未充分,但一般所认为不能保持一日之地,彼等竟守至十周之久。此种奇迹,自属难能可贵。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
——伦敦《泰晤士报》(1937年11月28日)
材料二:1937年7月7日后,蒋介石对日态度由妥协逐渐到强硬,对国民党广大官兵的积极抗战起到指导作用。第五战区在战役总结中所述:“最高指挥官之镇定,于前方士气影响极大。徐州于二月上旬敌于兖州南下,蚌埠北进时,发发可危,战区之司令部本应早已离徐后撤,然以长官镇静之处,不仅得支持三个月之久,且获台儿庄之胜利。”1938年蒋介石4月7日通电全国:台儿庄之捷,幸赖我前方将士不惜牺牲,后方同胞之共同奋斗,乃获此初步胜利……
材料三:如下图
在长沙南门外的修械所高地,负责守卫的中国军队一个团与日军展开激烈争夺。一日之内,双方进行了11次拉锯战,阵地多次易手,尸横遍野,战况惨烈。全团将士在团长葛先才的率领下,誓与长沙共存亡,奋勇迎敌,与日军展开肉搏。炊事兵、马夫都加入了战斗。经过殊死拼杀,全团仅剩58人,最终守住了阵地。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场战役(或会战)?它对抗战初期局势产生了什么影响?
(2)依据材料二,概括台儿庄战役胜利的主要原因。
(3)从材料三中,你能感受到中国军民的哪些精神?
(4)上述材料和问题探究的主题是什么?
28.2020年,因新冠疫情武汉成为一座英雄的城市。在中国近代史上,武汉也曾有着光辉灿烂的革命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阳铁厂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官办钢铁企业,诞生于1890年,由晚清名臣张之洞创办,是当时中国第一家,也是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从此,中国钢铁工业蹒跚起步,被西方视为中国觉醒的标志。
——百度百科
(1)指出材料一中的“汉阳铁厂”创办于什么运动时期?该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第二天,各兵营士兵不顾一切地基本按上一天发布的计划行动。革命力量雄厚的工程营首先发难,占领军械所。各军士兵纷起响应,两天内占领了武汉三镇,成立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湖北革命党人以他们的首创精神,揭开了革命的第一幕。
——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一卷)
(2)说说材料二描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它对中国思想领城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
材料三:(1927年)在遭受严重挫折后,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它使中国共产党看到了新的出路,踏上新的征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一卷)
(3)材料三中的“会议”指的是什么会议?在此次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什么著名论断?会议结束后,毛泽东领导了什么革命斗争?
材料四:武汉会战历时4个月,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中国军队的英勇抗击,大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打破了日军妄想速战速决、迫使中国屈服的战略计划。
——摘编自张军《血战大武汉》
(4)据材料四指出武汉会战的特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武汉会战的意义。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第三次长沙会战从1941年12月至1942年1月,在战争中中国第九战区国民革命军部队在湖南岳阳新墙河至长沙浏阳河之间地区抗击日本军队第11军进攻的防御战役并取得长沙大捷,这一胜利增强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也令国际舆论刮目相看,鼓舞了盟国的抗日斗争,D项正确;淞沪会战发生在1937年8月13日—1937年11月12日,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排除A项;徐州会战发生于1938年1月至5月,是抗日战争时期一次大规模的防御战役,排除B项;武汉会战发生于1938年6月11日-1938年10月27日,此后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排除C项。故选D项。
2.C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战略相持阶段的开始,而战略反攻阶段大致开始于1944年初盟军转入反攻的时候,C项搭配错误,符合题意,选择C项;ABD事件与其影响搭配均为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
3.C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并结合所学可知,1937年7月7日到1938年10月处于抗日战争的防御阶段,日本的作战方针是速战速决,从1938年10月广州、武汉沦陷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本调整了侵华策略,对国民党以军事打击为辅,政治诱降为主,对中共全力进行军事打击,因此材料中的“新气象”主要是指迫使日军调整了侵华策略,C项正确;1937年7月7日到1938年10月正面战场总体上没有取得军事胜利,排除A项;全民族抗战在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时就已经形成,排除B项;抗战的战略反攻阶段到来是在1945年,排除D项。故选C项。
4.C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枣宜会战中,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上将壮烈殉国,C项正确;1937年8月,日军一名军官带兵强行闯过上海虹桥机场警戒线,别中国守军击毙。日本以此为借口在上海挑起事端,中国军队奋起反抗,淞沪会战爆发。姚子青率全营守卫宝山,谢晋元率部坚守苏州河北岸四行仓库,排除A项;1937年8月,淞沪会战爆发,谢晋元率部坚守苏州河北岸四行仓库,排除B项;平型关大捷是林彪率领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平型关设伏,将日军全部歼灭。取得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排除D项。故选C项。
5.B
【解析】
【详解】
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武汉地区同日本侵略军展开的一场会战,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 ,此后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B项正确;淞沪会战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排除A项;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取得的第一个胜利,排除C项;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排除D项。故选B项。
6.C
【解析】
【详解】
漫画中“中国抗日军民高举着战刀,高举着铁拳,高举着手榴弹,组成了汹涌咆哮的巨浪,吞没了像野牛般在水中垂死挣扎的日寇。”体现出中华民族团结一致,颂扬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坚强抗战意志,C项正确;淞沪会战说明国民政府已经开始抵抗,排除A项;漫画主旨是颂扬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坚强抗战意志,不是赞扬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的积极配合,排除B项;漫画主旨不是说明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东方主战场,排除D项。故选C项。
7.A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8月13日日军在上海挑起事端,中国军队奋起反击,淞沪会战爆发,谢晋元率部坚守苏州河北岸四行仓库阵地,与日军展开血战,消灭日军200多人。因此该片取材于淞护会战。A项正确;太原会战,是抗战爆发后,中国第2战区部队同日军华北方面军在山西省北部、东部和中部地区进行的大规模的战略性防御战役,为中日双方在华北进行的第一场大规模会战,排除B项;武汉会战发生在武汉,材料没有涉及,排除C项;长沙会战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D项。故选A项。
8.C
【解析】
【详解】
“1941年12月—1942年1月”还是抗战相持阶段。依据“获得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可得出第三次长沙会战是抗战相持阶段取得的一次胜利,C项正确;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是1938年10月,排除A项;破袭战是敌后战场的战法,排除B项;抗日战争大反攻阶段是1944年到抗战胜利,排除D项。故选C项。
9.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38年6月至10月,抗日战争进入武汉会战阶段,1938年6月--1938年10月底的武汉会战历时四个半月,毙伤日军近四万人,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武汉会战是宣告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的标志,C项正确;九一八事变是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排除A项;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排除B项;武汉会战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排除D项。故选C项。
10.C
【解析】
【详解】
1941 年 12 月,国民政府组织第三次长沙会战,结果,中国军队获得会战胜利。这次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C项正确;淞沪会战是1937年8月,排除A项;徐州会战是1938年春,排除B项;豫湘桂战役是1944年,排除D项。故选C项。
11.D
【解析】
【详解】
【考查点】正面战场的抗战【解题思路】根据材料可得出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重庆大轰炸次数之多,历时之长,范围之广,造成损失之惨重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所罕见属于历史解释,D项正确;ABC项属于史实,排除ABC项。故选D项。
12.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1938年6-10月,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武汉及周边地区进行了著名的武汉会战,武汉会战结束后,日军由于战线过长,人力、物力、兵力严重不足,不得不停止了对正面战场的大规模战略进攻,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这也标志着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C项正确;1911年,湖北新军革命士兵发动武昌起义,揭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排除A项;1927年8月7日,中国共产党在汉口召开了八七会议,提出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和进行土地革命的方针,而14年抗日战争始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排除B项;武汉长江大桥于1957年正式建成通车,而新中国成立于1949年,排除D项。故选C项。
13.C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李宗仁领导的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坚定了中国军民抗战的意志和信念,C项正确;ABD项都是败仗,排除ABD项。故选C项。
14.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8年,中国在正面战场上取得了最大一场胜利,这次战役是台儿庄战役。1938年春,在日军进攻徐州时,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与日军激战,歼敌一万多人,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取得的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重大胜利,打击日军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意志。B项正确;第三次长沙会战开始于1941年,是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盟军与日军交战的首场战役胜利,对国内外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排除A项;淞沪战役发生于1937年8月,排除C项;武汉战役是在1926年9月至10月,北伐战争中,国民革命军北伐军主力对军阀吴佩孚部的一次围攻战斗,排除D项。故选B项。
15.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的会战有1938年3月开始的台儿庄战役、1937年8月开始的淞沪会战、1938年6开始的武汉会战、1941年12月开始的第三次长沙会战等,C项正确;其他的选项的排序都不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16.A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历史事实是对客观历史事件的客观陈述,历史结论是对历史事件的评价,A项中明确评价了淞沪会战的影响即打破了日本计划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属于历史结论,A项正确;BCD均是对渡江战役、西安事变、东北抗日联军的客观陈述,属于历史事实,排除BCD项。故选A项。
17.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屠杀放下武器的士兵和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达30万人以上,国民政府迁往战时的陪都重庆,A项正确;BCD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A项。
18.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8年3月,在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下,中国军队在台儿庄战役中大败日军,取得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一场胜仗,B项正确;1940年5月,日本发动枣宜会战,日军虽占领了宜昌,但未能击溃中国第五战区的主力,而且遭到重创、百团大战是八路军在敌后战场发动的一次大规模战役、平型关大捷是八路军出师以来打的第一个大胜仗,均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
19.A
【解析】
【详解】
1941 年 12 月,中国军队获得会战胜利。这次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材料中罗斯福对中国“长沙大捷”的赞誉,主要是从长沙大捷对于盟军胜利的支持。因此,“长沙大捷”提高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影响,A项正确;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计划是淞沪会战,排除B;材料不是说明中国战场是抗日的主战场,排除C项;“长沙大捷”并没有成功扭转了抗日战争的局势,排除D项。故选A项。
20.A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抗日战争时期李宗仁领导的,以徐州为中心进行的台儿庄战役,共歼敌1万多人,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A项正确;平型关大捷在山西,是全面抗战以来的第一次胜利,排除B项;百团大战是在华北战场,是中共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排除C项;淞沪会战的中心是上海,打破了日军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迷梦,排除D项。故选A项。
21.D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1942年”“它配合了友邦作战,使盟军在香港陷落、马尼拉失守、马来亚危及之际,有着中国战场的胜利鼓舞,令国际舆论对中国战场刮目相看”并结合所学可知,社论评论的战役是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年12月24日-1942年1月15日的第三次长沙会战,中国军队赢得会战胜利,这一胜利增强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息,也令国际舆论刮目相看,鼓舞盟国的抗日斗争,D项正确;田家镇战役、 枣宜会战 、一 二八淞沪抗战与社论评论的战役不符,排除ABC项。故选D项。
22.C
【解析】
【详解】
1937 年 8 月 13 日日军在上海挑起事端,中国军队奋起反击,淞沪会战爆发。11 月,上海失陷,淞沪会战结束。此战打破了日本 3 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依据材料“速胜”的时间可以判读是淞沪会战,C项正确;九一八事变是1931年,排除A项;卢沟桥事变不符合“《首挫其锋》”信息,排除B项;百团大战是1940年,排除D项。故选C项。
23.A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1940年第六分校的录取率高达87%”以及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因此需要大量的培养军事人才,A项正确;当时的中国贫穷落后,并未实现现代化,排除B项;材料并未反映美国对中国的援助,排除C项;国民革命结束于1927年,排除D项。故选A项。
24.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北洋水师将领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壮烈殉国,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杨靖宇组织东北抗日联军抵抗日本侵略并壮烈殉国,1937年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开始全面侵华战争,在淞沪会战中国民党将领谢晋元坚守四行仓库,②③④都属于近代抗日民族英雄;林则徐在鸦片战争前夕主持虎门销烟,打击了英国的鸦片走私,不属于近代抗日民族英雄,①错误。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
25.B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南京陷落了,但中国没有屈服,而是迁都再战。这时候中国实际上已经赢得了战争。”这意在说明中华民族具备坚定反侵略且必胜信念,B项正确;武汉会战标志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排除A项;材料没体现日本情况,排除C项;材料不能体现做好了长期抗战的准备,排除D项。故选B项。
26.(1)时间:1938年。人物:李宗仁。
(2)意义:台儿庄战役共歼敌1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3)寻找台儿庄大战英烈,中国抗战图片史料展,台儿庄大战胜利75周年纪念演出,观看台儿庄大战纪念影视,台儿庄大战胜利75周年纪念故事会,台儿庄大战胜利75周年纪念征文比赛等。
【解析】
(1)
时间:根据材料一“ 2020年,是台儿庄大战胜利82周年”可得出台儿庄大捷发生在1938年。人物: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军队与日军展开激战。
(2)
根据材料二“歼灭日军1万余人,它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气焰,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必胜信心”可得出台儿庄战役共歼敌1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3)
开放性设问,言之有理即可。如寻找台儿庄大战英烈,中国抗战图片史料展,台儿庄大战胜利75周年纪念演出,观看台儿庄大战纪念影视,台儿庄大战胜利75周年纪念故事会,台儿庄大战胜利75周年纪念征文比赛等。
27.(1)淞沪会战。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振奋了全国人心
(2)蒋介石对日态度转变对国民党官兵抗战起到指导作用;最高指挥官临危不惧,指挥镇定,鼓舞了前方士兵士气;国民党前方将士不惜牺牲,发扬视死如归精神;后方同胞的支持
(3)体现了不畏强暴、不甘被凌辱的自强团结精神;为民族利益献身的自我牺牲精神;不屈不挠、英勇抗争、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4)正面战场的抗战
【解析】
【详解】
(1)由材料一“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此前所来闻者……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可知这反映的是淞沪会战,1937年8月-11月,国民党军队在上海及周边地区组织了淞沪会战抗击日本入侵。结合所学知识,淞沪会战持续3个月,毙伤日军4万多人,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振奋了全国人心,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2)依据材料二概括台儿庄战役胜利的主要原因,据“1937年7月7日后,蒋介石对日态度由妥协逐渐到强硬,对国民党广大官兵的积极抗战起到指导作用”得出蒋介石对日态度转变对国民党官兵抗战起到指导作用;据“最高指挥官之镇定,于前方士气影响极大……战区之司令部本应早已离徐后撤,然以长官镇静之处,不仅得支持三个月之久,且获台儿庄之胜利”得出最高指挥官临危不惧,指挥镇定,鼓舞了前方士兵士气;据“台儿庄之捷,幸赖我前方将士不惜牺牲,后方同胞之共同奋斗,乃获此初步胜利”得出国民党前方将士不惜牺牲,发扬视死如归精神,后方同胞的支持。
(3)依据材料三“全团将士在团长葛先才的率领下,誓与长沙共存亡,奋勇迎敌,与日军展开肉搏。炊事兵、马夫都加入了战斗。经过殊死拼杀,全团仅剩58人,最终守住了阵地”可知这体现了中国军民不畏强暴、不甘被凌辱的自强团结精神;为民族利益献身的自我牺牲精神;不屈不挠、英勇抗争、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4)综合上述材料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淞沪会战,材料二反映的是台儿庄战役,材料三反映的是第三次长沙会战,这都是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组织的重要战役,由此得出上述材料和问题探究的主题是正面战场的抗战。
28.(1)洋务运动;维护清朝统治。
(2)辛亥革命;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觉醒,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八七会议;“政权是由枪杆中取得的”;秋收起义。
(4)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既定方针彻底破灭。
【解析】
【分析】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期间,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在继续发展军事工业的同时,提出“求富”的主张,开办一些近代民用企业,以辅助军事工业。其中比较重要的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
(2)
根据材料“各军士兵纷起响应,两天内占领了武汉三镇,成立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湖北革命党人以他们的首创精神,揭开了革命的第一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辛亥革命。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第二天清晨,起义军完全占领武昌城,12日,起义军完全控制武汉三镇,史称“武昌起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觉醒,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
根据材料“(1927年)在遭受严重挫折后,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的“会议”指的是八七会议,是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会议批判和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撤销了他在党内的职务,选出了新的临时中央政治局,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毛泽东出席了这次会议,并提出了著名的"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论断,八七会议后,毛泽东受中共中央委派,以中共中央特派员的身份前往长沙,领导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
(4)
根据材料“武汉会战历时4个月,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概括可知: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据材料“中国军队的英勇抗击,大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打破了日军妄想速战速决、迫使中国屈服的战略计划”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既定方针彻底破灭。
【点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