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同步试题精选卷(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同步试题精选卷(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6-30 15:26: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在华北发动了由彭德怀指挥的著名战役( )
A.平型关战役 B.台儿庄战役 C.长沙战役 D.百团大战
2.对照《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复习一遍课文的相关内容,抓重点会大大提高期末复习效率。如:1940年,“百团大战”“汪精卫伪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这年处于( )
A.20世纪40年代 B.18世纪40年代
C.前20世纪40年代 D.前18世纪40年代
3.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坚持全面抗战路线,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下列史实能证明这一结论的有
①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
②领导台儿庄战役,取得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最大的一场胜仗
③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奔赴敌后战场,钳制大量日军
④取得百团大战胜利,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长城怒跃黄河吼。眺中华,平型猎豹,台庄擒狗。胜利凯歌频奏起。倭寇投降低首。”该词句中涉及的战役有( )
A.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 B.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
C.偷袭珍珠港、斯大林格勒战役 D.保卫大武汉、长沙会战
5.著名爱国志士、第二战区战地动员委员会主任续范亭写道:谨按平型关战役,八路军的大捷,其估价不仅在于双方死亡的惨重,而在于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平型关大捷中方指挥官是( )
A.李宗仁 B.林彪 C.彭德怀 D.张自忠
6.1937年9月,平型关大捷后,蒋介石发来贺电说:贵路军一战攻克平型关,毙敌遍野,俘虏甚多。忠勇之气,益寒敌胆。蒋介石如此评价平型关战役,主要是因为( )
A.它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首次胜利
B.它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
C.它是抗战以来战线最长、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
D.它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7.下图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部分历史事件。由此可知,中国共产党( )
A.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B.粉碎了日军“扫荡”和封锁
C.制定了持久抗战的方针 D.打破了日军速亡中国的迷梦
8.某校组织“铭记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历史剧展演活动。九(三)班同学准备挑选一部抗日战争题材的剧本进行排演。下列剧本属于这一题材的是
A.《井冈山会师》 B.《地道战》 C.《千里跃进大别山》 D.《渡江战役》
9.舟山有本红色教育书籍——《红色印迹》。据其所述,1939年定海沦陷后,共产党成立了县工委机关,组建抗日自卫队,创建抗日游击根据地,组织群众成立工会、农会、民众十姐妹、教师十姐妹等各种团体,开展抗日斗争。这段史实反映出
A.中国抗战战略得当,日本失道寡助
B.共产党承担了正面战场的战略任务
C.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D.抗日战争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支持
10.1939年4月13日,《黄河大合唱》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首演,立即引起巨大反响,随即唱响全国。其反映的时代主题是( )
A.打倒军阀、统一中国 B.全民抗战、保卫祖国
C.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D.避免内战、和平建国
11.1940年9月6日《大公报》社评:自上月20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铁路到处被破坏,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斩获颇多,并攻克了重要据点。该“运动战”(  )
A.取得了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 B.推动抗战进入了相持阶段
C.粉碎了日军速亡中国的企图 D.振奋了全民族抗战的信心
12.下图是抗日战争时期某次战役,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振奋了全国军民抗战胜利的信心。该战役是( )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武汉会战 D.百团大战
13.下图是1944年彦涵创作的年画《军民合作抗战胜利》,发行后大受解放区老百姓欢迎。他借鉴中国传统“门神”的创作技法,用八路军、民兵战士取代传统的秦叔宝、尉迟恭“门神”形象。这些年画( )
A.佐证国共两党一致抗日 B.体现了正面战场的战绩 C.反映人们祈求神灵庇佑 D.彰显着鼓舞人心的力量
14.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之一。下列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A.淞沪会战——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B.台儿庄战役——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C.武汉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D.百团大战——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15.1938 年创作的歌词“我们在太行山上,山高林又密,兵强马又壮,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把他在哪里灭亡。”从中可以感受到
A.北伐军胜利进军的气势 B.井冈山艰苦奋斗的精神
C.抗日军民乐观自信的态度 D.解放战争人民必胜的决心
16.下图可以说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
A.农民积极参加工农革命军 B.抗日根据地力量迅速发展
C.大量农民不断涌入解放区 D.全民族团结抗战局面形成
17.1940年,美国合众社驻北平的记者曾发出以下电讯:“自华军部队在河北开始大规模进击之后,北平四周之华军,亦实行响应,甚为活跃。现北平日军极为震动,平津铁路,昨日不通。”这段电讯描述的军事行动( )
A.是中国抗战以来的第一次胜利
B.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C.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的战役
D.标志着中国军队进入战略反攻阶段
18.1938年4月,毛泽东等致电八路军前方将领:“在河北、山东平原地区广大地发展抗日游击战争是可能的,坚持平原地区的游击战,也是可能的。”这种判断主要是基于( )
A.抗战总体局势发生根本变化 B.正面战场牵制大量日军
C.抗日斗争具有广泛群众基础 D.抗日战争即将获得胜利
19.请将下列战役按发生时间先后顺序排序( )
①台儿庄战役 ②百团大战 ③平型关大捷 ④第三次长沙会战
A.③④②① B.④③②① C.③①②④ D.④③①②
20.如图为我国民政部公布的首批300名抗日英烈与英雄群体名录构成示意图。由此可知
A.八路军自始至终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B.全民族团结抗战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C.国民革命军在中国抗战中做出了最大的牺牲
D.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组成部分
21.八年浴血抗战,共产党的军队在敌后极端艰难的条件下坚持下来,吸引大量日、伪军队在敌后战场,历经大小战斗12.5万次,打击和牵制70%的日军,几乎全部的伪军。材料旨在强调( )
A.共产党坚持领导全民族抗战 B.敌后战场与正面战争相互配合
C.敌后战场是抗战的中流砥柱 D.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22.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表格记录的是( )
时间 指挥者 规模 战绩
1940年8~12月 彭德怀 八路军投入105个团 毙伤日伪军25000多人
A.平型关大捷 B.淞沪会战 C.万家岭大捷 D.百团大战
23.标语是一种有力的宣传手段。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先后使用过"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为保卫祖国流血""坚持抗战,反对投降""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等标语。这些标语;
A.全面展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B.直接推动抗日战争取得最终胜利
C.可用于研究正面战场的抗战史实 D.反映了中共坚持抗战的政治立场
24.1940年8月,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百团大战。9月7日蒋介石下令,"以十八集团军团大战为法则加强游击战的训令",要求"各战区应以十八集团军此次在正太、同蒲、平汉各路之游击破坏动作为法则,拟定本年九月起至十二月止之持久计划,加强敌后游击战,专以铁路、公路、水路各交通线与兵站、仓库、飞机场、汽车、汽船等实施有计划、有组织之长期破坏。"材料放映的是
A.百团大战振奋了民心 B.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开展游击战
C.国民党配合了百团大战 D.百团大战暴露了八路军的实力
25.第二组同学开展讲好山西革命故事的“红色文化”宣讲活动。下面是同学们拟定的故事提纲,据此判断,他们要讲述的故事都发生在
吕梁英雄传 太行精神永流传 平型关战役捷报传 百团大战增信心 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 聂荣臻创建晋察冀根据地 左权将军血洒山西辽县
A.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B.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
C.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D.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历史
二、综合题
26.材料一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威胁着敌人的后方。1938年底开始,日本侵略军集中大部分兵力,疯狂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囚笼政策”。八路军总部决定发动交通破击战,重点破袭正太铁路和同蒲路北段,给日本华北方面军以有力打击。
材料二下表反映的是抗战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某次重大战役的战绩。
材料三“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毛泽东
(1)根据材料一、二,请你判断这是哪一次重要战役?你知道这一战役名称的由来吗?
(2)材料三中毛泽东赞颂的“彭大将军”是材料二战役的指挥者,他是谁?他在八路军中担任哪一要职?
27.面对日军的疯狂侵略,中国各阶层民众奋起抵抗,用自己的血肉和不屈的脊梁,筑起了一道新的长城。请根据以下史料,完成探究任务。
【军队血战篇】
材料一台儿庄捷报传出后,举国若狂。京沪沦陷后,笼罩全国的悲观空气至此一扫而空,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
——《李宗仁回忆录》
材料二
战役时间 战斗次数 毙伤俘日伪军 破坏交通线 拔掉据点
3个 半月 1800 多次 4万 多人 2000多 千米 近 3000.个
(1)台儿庄战役战果如何?结合材料一说出这一战役的意义。(2)根据材料二判断这是哪一战役?有何历史意义?
【战法创新篇】
(3)请说出上面两幅图片反映的根据地军民抗击日军的战法。请详细介绍根据地军民的抗战情况。
(4)请你用一个词形容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合作。
【历史启示篇】
(5)通过以上探究你有怎样的感想?对我国正在开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又有何启示?
28.经过14年的抗战,中国人民终于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每个月打得一个较大的胜仗,如像平型关、台儿庄一类的,就能大大沮丧敌人的精神,振起我军的士气,号召世界的声援。
--摘编自毛泽东《论持久战》
(1)材料一中被毛泽东称赞的“较大的胜仗”中的哪一场属于国民党指挥的?全面抗战爆发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胜利是哪场战役?
材料二:如图
(2)阅读材料二,指出创造了地道战、地雷战、水上游击战等战法的战场。说出这一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所在地。
材料三:中国既不能速胜,也不会亡国。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中国。
--摘编自毛泽东《论持久战》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时的国内背景是什么?分析《论持久战》的发表带来的影响。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总部在彭德怀的指挥下,组织100多个团,在华北地区对日军发动一一场大规模进攻,史称“百团大战”,D项正确;平型关战役是在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在师长林彪率领下,在平型关一带设伏,将日军1000多人全部歼灭,排除A项;台儿庄战役 、长沙战役是国民党领导的战役,排除BC项。故选D项。
2.A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中“1940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个世纪是一百年,通常是指连续的一百年。“百团大战”“汪精卫伪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是1940年,世纪就是前两位+1:19+1=20,那就是20世纪;第3为数字是多少就是多少年代,1940年第3位数字是4,就是40年代。因此,1940年时20世纪40年代,A项正确;BCD项错误,排除BCD项。故选A项。
3.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观,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举。这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打赢反侵略战争,也是第一次来到世界舞台的中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力量成为抗击日本侵略的中流砥柱。七七事变发生后,在民族危亡的关头,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领导全民族的抗战。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奔赴抗日战场;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等指挥下,先后共出动100多个团约20万人,在华北2000多千米的战线上,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史称“百团大战”。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①错误;领导台儿庄战役的是国民党,②错误;所以能证明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坚持全面抗战路线,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的史实有③④,B项正确;A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项。
4.B
【解析】
【详解】
据材料“平型猎豹”可知涉及平型关大捷,据材料“台庄擒狗”可知涉及台儿庄战役,B项正确;题干词句没有涉及百团大战,排除A项;依据题干可知该词句反映的是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而日军偷袭美国太平洋舰队基地珍珠港、苏联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并不属于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排除C项;依据题干可知该词句没有涉及武汉和长沙会战,排除D项。故选B项。
5.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平型关大捷指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在平型关为了配合第二战区的友军作战,阻挡日军攻势,由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指挥,充分发挥近战和山地战的特长,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的一次成功伏击战,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胜利, 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场的神话,B项正确;李宗仁指挥台儿庄战役,排除A项;彭德怀指挥百团大战,排除C项;在枣宜会战中,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上将壮烈殉国,排除D项。故选B项。
6.A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平型关大捷是国共合作实现全面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首次大捷,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鼓舞了抗日军民的士气,A项正确;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武汉会战是抗战以来战线最长、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百团大战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排除BCD项。故选A项。
7.A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和时间轴可知,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抗日战争的正确策略——持久战,抗日最坚决最彻底,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A项正确;粉碎了日军“扫荡”和封锁、 制定了持久抗战的方针,均是中国共产党的具体贡献,淞沪会战 打破了日军速亡中国的迷梦,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8.B
【解析】
【详解】
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根据敌强我弱情况,创造出地道战、地雷战等灵活战术,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B项正确;《井冈山会师》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排除A项;《千里跃进大别山》和《渡江战役》都是解放战争时期,排除C和D项。故选B项。
9.C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材料“1939年定海沦陷后,共产党成立了县工委机关,组建抗日自卫队,创建抗日游击根据地,组织群众成立工会、农会、民众十姐妹、教师十姐妹等各种团体,开展抗日斗争”可知,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积极抗战,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所以说这段史实反映出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C项正确;题干材料不能说明中国抗战战略得当,日本失道寡助,排除A项;共产党承担的是敌后战场的战略任务,排除B项;抗日战争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支持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0.B
【解析】
【详解】
“1939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黄河大合唱》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反映的时代主题是抗战救国,B项正确;打倒军阀、统一中国是国民大革命时期,排除A项;“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排除C项;“避免内战、和平建国”是解放战争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
11.D
【解析】
【详解】
据“自上月20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铁路到处被破坏,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斩获颇多,并攻克了重要据点”及所学知识可知,该社评中的“大规模的运动战”是指百团大战,1940年下半年,为了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振奋抗战军民的士气,八路军总部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100多个团,在华北地区纵横2000千米的战线上,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史称“百团大战”,这次战役的主要目标是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D项正确;百团大战是敌后战场,排除A项;1938年10月武汉沦陷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排除B项;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速亡中国的企图,排除C项。故选D项。
12.D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中八路军进攻的方向在华北进行攻击日军的战役,结合所学可知是1940年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100多个团,在华北广阔的地域,对日军发动一场大规模进攻,即“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D项正确;淞沪会战发生在上海附近,排除A项;太原会战主要在山西,排除B项;武汉会战主要在武汉一带发生,排除C项。故选D项。
13.D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下图是1944年彦涵创作的年画《军民合作抗战胜利》,发行后大受解放区老百姓欢迎”可得出1944年正值抗战即将胜利之际,通过年画这一传统民俗宣传抗战,彰显着鼓舞人心的力量,D项正确;1937年9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了正面战场的战绩,排除C项;材料用用八路军、民兵战士取代传统的秦叔宝、尉迟恭“门神”形象,反映人们祈求神灵庇佑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4.D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抗日战争期间,百团大战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D项正确;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是台儿庄战役,排除A项;台儿庄战役处于战略防御阶段,排除B项;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排除C项。故选D项。
15.C
【解析】
【详解】
1938年正值抗日战争时期,从歌词“我们在太行山上,山高林又密,兵强马又壮,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把他在哪里灭亡。”可以感受到抗日军民乐观自信的态度,C项正确;北伐军胜利进军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井冈山艰苦奋斗的精神在题干信息中不能体现,排除B项;解放战争的时间是1946—1949年,排除D项。故选C项。
16.B
【解析】
【详解】
根据图片信息,可知1937- 1940是抗日战争期间;由"共产党员”、” 人民军队”、"根据地”、 "根据地人口”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示内容反映的是抗日战争期间,根据地力量的快速发展,B项正确;工农革命军是在土地革命时期,解放区是在解放战争时期,排除AC项;材料仅能体现根据地抗日力量的发展,不能说明全民族团结抗战局面的形成,排除D项。故选B项。
17.C
【解析】
【详解】
根据“自华军部队在河北开始大规模进击之后,北平四周之华军,亦实行响应,甚为活跃。现北平日军极为震动,平津铁路,昨日不通。”可得出是百团大战,根据所学,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总部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了100多个团,在华北广阔的地域,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史称“百团大战”。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的战役,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C项正确;A项是平型关大捷,排除A项;B项是淞沪会战,排除B项;1944年1月解放区战场局部反攻是反攻的标志,排除D项。故选C项。
18.C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1938年全民族抗战已经开始,中国共产党推行全面抗战路线,强调发动人民群众抗战。题干材料中毛泽东认为“在河北、山东平原地区广大地发展抗日游击战争是可能的,坚持平原地区的游击战,也是可能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抗日战争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C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1938年10月武汉会战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排除A项;题干材料阐述的是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无关,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胜利,题干材料阐述的时间是1938年4月,排除D项。故选C项。
19.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台儿庄战役发生于1938年,百团大战发生于1940年,平型关大捷发生于1937年,第三次长沙会战发生于1941年,按发生时间先后顺序排序应是③①②④,C项正确;AB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
20.B
【解析】
【详解】
根据图示内容可以看出,这些抗日英烈的出身多元,说明很多阶层都参与了抗日战争,由此说明全民族团结抗战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B项正确;抗日英烈的出身无法说明八路军自始至终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排除A项;依据示意图可知国民革命军在中国抗战中做出的牺牲不是最大,排除C项;图示内容无法说明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组成部分,排除D项。故选B项。
21.C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八年浴血抗战,共产党的军队在敌后极端艰难的条件下坚持下来,吸引大量日、伪军队在敌后战场,历经大小战斗12.5万次,打击和牵制70%的日军,几乎全部的伪军。”旨在强调敌后战场是抗战的中流砥柱,C项正确;共产党领导敌后战场,排除A项;材料没涉及敌后战场与正面战争相互配合,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贡献,排除BD项。故选C项。
22.D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1940年8--12月,彭德怀,八路军投入105个团,毙伤日伪军25000多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0年8--12月,八路军总部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了100多个团,在华北广阔的地域,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史称“百团大战”。D项正确;平型关大捷是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排除A项;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排除B项;万家岭大捷为1938年武汉会战中,在万家岭一带中国军队围歼日本军队第106师团大部的一场战役,排除C项。故选D项。
23.D
【解析】
【详解】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为保卫祖国流血""坚持抗战,反对投降""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等标语体现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一直坚持抗战并争取取得胜利的政治立场,D项正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是1937年9月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排除A项;直接推动抗日战争取得最终胜利说法绝对,排除B项;中国共产党主要坚持的敌后战场,排除C项;故选D项。
24.C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9月7日蒋介石下令,"以十八集团军团大战为法则加强游击战的训令",要求"各战区应以十八集团军此次在正太、同蒲、平汉各路之游击破坏动作为法则,拟定本年九月起至十二月止之持久计划,加强敌后游击战,专以铁路、公路、水路各交通线与兵站、仓库、飞机场、汽车、汽船等实施有计划、有组织之长期破坏”可得出抗战爆发后,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分别在正面和敌后战场抗击日军,相互支持和配合,保证了抗战坚持到最后的胜利,C项正确;百团大战振奋了民心、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开展游击战、百团大战暴露了八路军的实力与题干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
25.B
【解析】
【详解】
由材料“平型关战役捷报传”“百团大战”“晋察冀根据地”“左权将军血洒山西辽县”及所学知识可知,以上事件均是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山西的英雄故事,B项正确;材料所述事件均是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山西的英雄故事,不是发生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和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排除A项、C项;材料所述事件均是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山西的英雄故事,不是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的历史,排除D项。故选B项。
26.(1)百团大战;八路军在此战役中先后出动了100多个团,所以称为“百团大战”。
(2)彭德怀;八路军的副总指挥。
【解析】
【详解】
(1)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八路军总部决定发动交通破击战,重点破袭正太铁路和同蒲路北段,给日本华北方面军以有力打击、破坏交通线2000多米可知,这是百团大战;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八路军在此战役中先后出动了100多个团,所以称为“百团大战”;
(2)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1940年彭德怀领导了百团大战;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彭德怀担任八路军的副总指挥。
27.(1)大败日军,歼敌1万余人。意义: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2)百团大战。意义:百团大战历时数月,战果辉煌,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3)地道战、地雷战。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主力部队和地方基干民兵为骨干,以广大群众为基础,组织各方力量,展开群众性的人民游击战争。根据各地不同地形特点,采取地雷战、地道战、夜袭战、“麻雀战”等战法打击日军,使日军攻防无措,疲于奔命,不得安定。
(4)众志成城。
(5)中国军民英勇抗击外敌入侵的斗争精神永垂青史。(合理即可)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应团结一切力量,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贡献力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台儿庄战役在历时1个月的激战中,中国军队约29万人参战,日军参战人数约5万人。中方伤亡约5万余人,毙伤日军约2万余人,日军自报伤亡11984人。中方战役指挥是第五战区司令李宗仁。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八路军与日军在华北地区的战役,它是抗战时期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打出了敌后抗日军民的声威, 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3)根据两幅图片《地道战》、《地雷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主力部队和地方基干民兵为骨干,以广大群众为基础,组织各方力量,展开群众性的人民游击战争。根据各地不同地形特点,采取地雷战、地道战、夜袭战、“麻雀战”等战法打击日军,使日军攻防无措,疲于奔命,不得安定。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合作,反映国共两党同心协力,同舟共济,众志成城等。
(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事迹,反映出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抗战精神永垂青史;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这 对我国正在开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启示是: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贡献力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应该团结一切力量等。
28.(1)台儿庄战役;平型关大捷。
(2)敌后战场;延安。
(3)全国抗战初期,国民党内流行着“亡国论”和“速胜论”两种论调;从思想上为夺取抗战胜利指明了方向,坚定了抗战必胜的信念。
【解析】
(1)
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属于国民党指挥的“较大的胜仗”是台儿庄战役,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取得最大一场胜仗。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胜利指的是1937年9月的平型关大捷,这是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太原会战中取得一次伏击战的胜利,全歼日军一千多人,粉碎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2)
根据所学可知,地道战、地雷战、水上游击战等战法属于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创造的游击战战法。敌后战场是中国共产党指挥的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力量挺进敌后,将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而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则是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3)根据所学可知,全国抗战初期,国民党内流行着“亡国论”和“速胜论”两种论调,为驳斥这两种错误观点,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论持久战》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持久战战略总方针,从思想上为夺取抗战胜利指明了方向,坚定了抗战必胜的信念,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和信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