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 内战爆发 同步试题精选卷(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3课 内战爆发 同步试题精选卷(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6-30 15:27: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3课 内战爆发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1945年8月29日《大公报》社评标题是“毛泽东先生来了!”社评认为毛泽东的到来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毛泽东先生是来到了( )
A.北京 B.南京 C.上海 D.重庆
2.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其主要目的是( )
①加强国共合作②实现和平民主③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④欺骗广大人民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3.1945年,某期《大公报》记载,10月8日晚,张治中在欢送毛泽东的晚宴上致辞时说,“大部分的意见,我们已经一致了。就是:和平,民主,统一,团结在蒋主席领导之下,彻底实行三民主义”。这次晚宴的背景是( )
A.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
B.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
C.国内达成和平建国的协定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完全形成
4.1946年在重庆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受到普遍欢迎,主要原因是
A.签署了“双十协定”,停止内战
B.出现了“和平、民主、团结”的局面
C.再一次确认避免内战、和平建国的方针
D.解决了政治民主化和军队国家化问题
5.面对国民党的邀约,毛泽东风趣地说:“我这次就是去重庆给蒋介石‘洗洗脸’。”在沿途经过被战火蹂躏过的村庄时,毛泽东也不禁发出“遍地哀鸿遍地血,无非一念救苍生。”的感慨。这说明共产党( )
A.寻求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B.实现合作共同抗日
C.争取国内和平民主 D.被迫进行自卫反击
6.漫画作为一种绘画艺术,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对下图的寓意解读准确的是( )
A.体现了美国“扶蒋反共”的真实意图 B.揭露了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本质
C.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背景下举行的会议 D.国共双方在势均力敌的情况下达成共识
7.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真正意图是
A.真正实现和平、民主 B.为部署内战赢得时间
C.实现合作抗日 D.共商建国大计
8.1945年8月,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面商国家大计。下图是蒋介石与毛泽东的合影,这张合影拍摄的时期是
A.西安事变时期 B.重庆谈判时期
C.皖南事变时期 D.四一二政变时期
9.“孟良崮上鬼神号,七十四师无地逃。信号飞飞星乱眼,照明处处火如潮。”陈毅这首诗所指战役( )
A.粉碎了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B.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C.消灭了国民党主力 D.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终结
10.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关于重庆谈判的材料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中共代表参加谈判,戳穿了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B.1945年8月,国共双方谈判在重庆举行
C.中共代表三人参加了谈判,他们分别是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
D.经过谈判,国共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11.下表是1947年2月10日上海《大公报》对586位民众政治态度的民意调查统计表。该调查主要说明( )
问题 赞成人数 反对人数
对美军驻华的态度 4 538
对美国现行对华政策的态度 61 464
对民国宪法的态度 124 381
对内战的态度 34 535
A.中共在内战中已占上风 B.美国对华政策左右中国内战
C.美国实施“扶蒋反共”政策 D.国民政府失去了民众的信任
12.陈毅元帅作诗:“孟良崮上鬼神号,七十四师无地逃……我军个个是英豪。”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 )
A.粉碎了敌人对中原解放区的全面进攻 B.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C.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 D.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13.在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登门拜访政、军、工商、文化界的代表人物和民主党派人士达100多人。以上活动旨在
A.争取国内民主与和平 B.筹备新中国的诞生
C.促成全国人大的召开 D.确立政治协商制度
14.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上演了一出“以退为进”的大剧。这场大剧的舞台在
A.赤水 B.东北 C.陕北. D.大别山
15.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进行的尝试。对以下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1945年8 月,毛泽东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谈判 ②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一线曙光
A.①属于历史结论 B.①说明重庆谈判使中国走上了和平建国的道路
C.②属于历史史实 D.②肯定了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历史作用
16.下列革命军队名称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八路军、新四军 ②人民解放军 ③中国工农红军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①③② D.③①②
17.据统计,从1946年1月到6月,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大小进攻达4300多次,侵占解放区城市40座,村镇2500多处。材料主要反映了( )
A.国民党军队进攻陕北解放区 B.南京国民政府破坏“双十协定”
C.全面内战已经爆发 D.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18.华东解放军在孟良崮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七十四师,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哪次重点进攻( )
A.第五次“围剿” B.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
C.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 D.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陕北解放区
19.1945年8月29日重庆《大公报》社评:“昨日下午三点多钟,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的原因是
A.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带来和平曙光 B.国共双方签署了“双十协定”
C.避免内战和平建国成为可能 D.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
20.毛泽东从领导秋收起义时不惜放弃进攻长沙的计划,率部上山;到江西苏区时期发明“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和“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游击战术,坚决反对“进攻路线”;一直到抗日战争不顾多数领导人的意愿,坚持一切要先从保存武装实力出发,反对与日军打阵地战、运动战,主张只打山地战、游击战,甚至不同意集中作战,要求部队分散做群众工作等等。毛泽东这样做是为了
A.创建中国人民解放军 B.激发农民参军热情
C.发展、壮大人民军队 D.建设现代化的国防
21.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进入和平发展的极好时机,国共双方签订了停战协定。但是这些协定墨迹未干,国民党就不顾舆论谴责,悍然发动内战。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 )
A.国民党进攻陕北解放区 B.国民党进攻山东解放区
C.国民党围攻中原解放区 D.国民党进攻东北解放区
22.学会区分历史史实和历史结论,是历史学习的目标之一。下列表述属于历史史实的是
A.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C.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D.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23.在孟良崮战役中,乡亲们共为部队烙煎饼7.5万公斤,洗军衣8500多件,做军鞋500多双,为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从中我们可以探究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 )
A.重要原因 B.标志 C.主要事件 D.影响
24.1947年3月,国民党全面进攻被粉碎后,开始了对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其进攻的主要目标是
①陕北解放区 ②中原解放区 ③山东解放区 ④东北解放区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二、综合题
25.在中国近代史上,国民党和共产党是政治舞台上的两个重要角色,两党的关系深刻影响着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进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一生主张共同奋斗救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代表工农劳动阶级利益的政党,孙中山知道没有这些劳动阶级的热烈支持与合作,就不可能顺利完成国民革命的使命。
材料二 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至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
材料三 图中毛泽东与蒋介石会面的主要目的是共商国内和平问题。
(1)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是什么?据材料一,举例说明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后取得的成就。
(2)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结合材料二指出,中国人民取得抗战胜利的决定因素是什么?
(3)材料三中,毛泽东与蒋介石“共商国内和平”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次商谈实现了国内和平吗?请用史实说明。
(4)综合以上材料,你从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中得出什么启示?
26.读图指要
“双十协定”墨迹未干,全面内战旋即爆发。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区军民进行自卫反击,先后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问题导引,结合地图与图表,分析国民党为何会单方面撕毁“双十协定”并挑起内战。
27.抗战胜利后,日本侵华战争的阴云在人们的心头尚未散尽,内战的乌云又马上笼罩在全国人民的头上,又一场血雨腥风即将到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
(1)【烽火再燃,何缘由】
材料一今天的中心工作,在于消灭共产党。日本是我们国外的敌人,中共是我们国内的敌人,只有消灭了中共,才能完成我们的任务!
——蒋介石1945年在国民党六大上的讲话
材料二我们这次大会是关系全中国4.5亿人民命运的一次大会,我们的任务就是应当用全力去争取光明的前途和光明的命运,反对另一种黑暗的前途和命运。
——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的讲话
材料三(美国)在中国所追求的长远目标是推动建立一个稳定、统一的亲美政府,而短期目标首先是“阻止共产党完全控制中国”。
——《美国外交文集》
根据三则材料分析,当时主宰中国命运的政治力量有哪些?对于中国的发展前途,这些政治力量分别提出了什么主张?
(2)【兄弟阋墙,谁之过】
材料四蒋介石的谋士陶希圣说:“谈判的办法是政学系想出来的。政学系想用软的一套手法把共产党吃掉。谈何容易!可是现在动大手术也不是时候,国内有厌战情绪,国际形势也不允许中国打内战。一打起来我们更被动。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共产党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好做。”
材料中“软的一套手法”“动大手术”“利用谈判拖一拖”“更有文章好做”分别是什么意思?
(3)【胜负各异,形势变】
在陕北,西北野战军采取“蘑菇”战术与敌人周旋,在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中,歼灭国民党军队3万余人;在山东,华东野战军在孟良崮战役中,全歼美械装备的国民党精锐部队整编第七十四师3万余人。
这些战役各有什么意义?
(4)结合教材和所学知识,分析陕北的战役为什么会出现那样的结果。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在解放战争之初,国共两党力量众寡悬殊。蒋介石曾狂妄的叫嚣:只用三到六个月,就可以消灭共产党。一年之后,人民解放军不但没有被消灭,却先后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1)想一想: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共产党为什么能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2)1947年解放军的战略反攻,为什么选择在大别山地区?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详解】
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中共代表人民希望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美国为了自己的在华利益扶蒋反共,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为了一党独裁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 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的陪同下到达重庆与国民党进行重庆谈判,D项正确;ABC项错误,排除ABC项。故选D项。
2.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8月,蒋介石先后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面商国家大计,蒋介石的目的,一方面是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另一方面是想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强加到中国共产党身上,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毛泽东高瞻远服,以惊人的胆魄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D项正确;①②说法错误,排除ABC选项。故选D项。
3.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8月,毛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谈判,经过谈判,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双十协定”,双方同意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为基础,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立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这与材料中的信息相符,C项正确;A、B、D三项分别发生在1924年、1936年、193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故选C项。
4.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能出历时22天的政协会议,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努力和各民主党派的合作与斗争,终于迫使蒋介石签订了《关于政府组织问题的协议》、《和平建国纲领》、《关于国民大会的协议》、《关于宪章问题的协议》、《关于军事问题的协议》等五项协议。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是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及各界人士在会议内外密切合作的结果,是党的统一战线的胜利。政协会议的成功召开,通过了有利于实现民主政治与和平建国的相关决议,再一次确认避免内战、和平建国的方针,C项正确;1945年8月29日至10月10日,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与国民党政府代表在重庆举行谈判,经过43天的谈判,在10月10日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是政治协商会议的前提。与政治协商会议无直接因果关系,排除A项;《双十协定》的签订,使人们看到了和平、民主、团结的希望。国民党统治区内爱国民主运动日益高涨,力量日益扩大,他们要求实现民主,主张停止内战。与政治协商会议无直接因果关系,排除B项;军事问题分组委员会,开会商讨四次,于25日获得协议,但为达成统一。国民政府委员名额分配,总共40名委员,中共提出三三三制原则,即国民党,各党各派,社会贤达各三分之一,国民党不肯。会议最后决定对于国民党外的20名额分配,日后再说。这一问题最终演化成为国共破裂的直接原因。故没有解决政治民主化和军队国家化问题,排除D项。故选C项。
5.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念救苍生”可知,这体现出,共产党的斗争是为了争取国内和平民主,C项正确;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全民族抗战时期 实现合作共同抗日,解放战争初期 被迫进行自卫反击,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6.B
【解析】
【详解】
根据漫画信息“重庆谈判”和两人握手,但桌下持枪可知,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加紧时间备战,毛泽东赴重庆谈判,一方面是争取和平、民主,另一方面是揭露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本质,B项正确;漫画没有涉及美国扮演的角色,排除A项;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是1945年9月2日,重庆谈判是1945年8月,排除C项;国共双方在抗战胜利后力量对比悬殊,而非势均力敌,且也未达成共识,排除D项。故选B项。
7.B
【解析】
【详解】
为内战争取时间,想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不愿意和平的罪名强加到中国共产党身上。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B项正确;蒋介石真正的目的是打内战,不是实现和平、民主和共商建国大计,排除A和D项;重庆谈判时抗日战争已经结束,排除C项。故选B项。
8.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45年8月,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面商国家大计,毛泽东冒着生命危险,来到重庆与蒋介石谈判,照片即拍于此时,B项正确;西安事变是1936年,排除A项;皖南事变是1941年,排除C项;1927年四一二政变,排除D项。故选B项。
9.A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孟良崮”以及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和陕北解放区发动了重点进攻,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区军民在山东解放区发动了孟良崮等战役,粉碎了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A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全面进攻被粉碎是在1946年,排除B项;消灭国民党主力的是三大战役,排除C项;渡江战役解放南京标志着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终结,排除D项。故选A项。
10.A
【解析】
【详解】
历史史实是客观发生的历史事实,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据此分析,“中共代表参加谈判,戳穿了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是对重庆谈判意义的分析或评判,属于历史解释,A项正确;B项是关于重庆谈判的时间、地点以及参与者的历史事实,C项是关于重庆谈判的中共代表的历史事实,D项是关于重庆谈判结果的历史事实,都属于历史史实,排除BCD项。故选A项。
11.D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材料中的“1947年2月10日上海《大公报》对586位民众政治态度的民意调查统计表”,可知调查显示民众绝大多数人反对美国在华驻军及对华政策,反对新颁布的民国宪法和国民党发动的内战,体现了全面内战爆发后民众对国民政府内外政策的不满,表明国民政府失去了民众的信任,D项正确;1947年2月时人民解放战争仍然处于防御阶段,不能说明中共在内战中已占上风,排除A项;美国对华政策对中国内战有一定影响,但不能说左右中国内战,内战的爆发是由蒋介石反共反人民的阶级立场决定的,排除B项;题干的重点不是强调美国实施“扶蒋反共”政策,而是说明民众对国民政府内外政策的失望或不满,排除C项。故选D项。
12.B
【解析】
【详解】
材料"孟良崮上鬼神号,七十四师无地逃……我军个个是英豪。”可知,这是国民党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时,我军在孟良崮战役中全歼敌人整编七十四师的战况,排除D项,B项正确;国民党的全面进攻被粉碎是因为我军以运动战为主要的作战方式,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为目标,导致敌人的机动兵力减少,从而对解放区实行重点进攻,排除A项;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排除C项。故选B项。
13.A
【解析】
【详解】
从题干中毛泽东在重庆谈判期间的活动信息可知,大力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团结民主人士,积极争取国内民主与和平,表达了中国共产党的诚意与诉求。A项正确;筹备新中国的诞生是1949年召开的新政治协商会议,排除B项;全国人大召开是1954年,排除C项;确立政治协商制度是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排除D项。故选A项。
14.C
【解析】
【详解】
据材料“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以退为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中共中央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粉碎了国民党对陕北的重点进攻,C项正确;四渡赤水河不是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排除A项;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上演了一出“以退为进”的大剧是在陕北,不是东北,排除B项;1947年,刘邓大军挺近大别山,这标志着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排除D项。故选C项。
15.D
【解析】
【详解】
“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一线曙光”从政治协商会议对于民主统一以及和平建国影响进行评价,实际上是肯定了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历史作用。D项正确;“1945年8 月,毛泽东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谈判”属于历史史实,排除A项;重庆谈判并没有使中国走上了和平建国的道路,排除B项;“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一线曙光。”属于历史评价,排除C项。故选D项。
16.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①八路军、新四军出现与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即1937-1945年; ②人民解放军出现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年; ③中国工农红军开始于1928年4月的井冈山会师,结束于1937年第二次国共合作,因此革命军队名称出现的顺序是③①②,D项正确;ABC对革命军队名称出现的顺序错误,排除ABC项。故选D项。
17.B
【解析】
【详解】
依据“从1946年1月到6月,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大小进攻达4300多次,侵占解放区城市40座,村镇2500多处”可知在全面内战爆发前,国民党已经对解放区进行了一系列的进攻,破坏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B项正确;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陕北解放区,排除A项;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排除C项;1947年夏,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排除D项。故选B项。
18.C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华东解放军在孟良崮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七十四师”并结合所学可知,孟良崮战役,粉碎了国民党军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的阴谋,C项正确;第五次“围剿”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不是解放战争时期,排除A项;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标志解放战争开始,排除B项; 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陕北解放区与孟良崮战役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9.C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可知与重庆谈判有关,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基本胜利,但是蒋介石坚持“假和平、真内战”的方针,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商讨和平建国的问题,为了争取和平民主,毛泽东以民族国家利益为重,毅然前往重庆与国民党方面进行重庆谈判,而对于毛泽东抵达重庆,“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也折射出避免内战、和平建国成为当时国人的共识,C项正确;与题干直接相关的是重庆谈判而非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排除A项;国共双方签署《双十协定》是重庆谈判的结果,排除B项;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排除D项。故选C项。
20.C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毛泽东从领导秋收起义时不惜放弃进攻长沙的计划,率部上山;到江西苏区时期发明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的游击战术,……坚持一切要先从保存武装实力出发,反对与日军……要求部队分散做群众工作等等”结合所学知识,毛泽东这样做的目的减少不必要的牺牲,为了发展壮大人民军队,C项正确;人民解放军的称谓第一次出现在1946年解放战争,题干体现的是秋收起义后和抗日战争中,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农民参军热情,排除B项;题干反映的是秋收起义后和抗日战争中,属于近代,不涉及现代化国防,排除D项。故选C项。
21.C
【解析】
【详解】
1946年,国民党围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C项正确;AB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项。
22.D
【解析】
【详解】
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发生的历史事件,历史结论是关于史实的基本判断和基本观点。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这是对历史事件的客观叙述,属于历史史实,D项正确;ABC项都是对历史事件的观点,属于历史结论,排除。故选D项。
23.A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在孟良崮战役中,人民群众积极支前,为战役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得了民心,便是有了人民群众的拥护与支持帮助,这也是解放军战争能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据此可知,从材料中我们可以探究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A项正确;由此可知,材料探究的是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因此,B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
24.A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开始了对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并结合所学可知,1947年3月 ,国民党全面进攻被粉碎,开始发动对陕北解放区与山东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①③正确,A项正确;1946年,蒋介石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全面内战爆发,②错误;东北解放区属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④错误,排除含有②或者④的组合B、C、D三项。故选A项。
25.(1)国民党一大召开;开始领导国民大革命,进行了北伐战争。
(2)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3)重庆谈判。没有。1946年,蒋介石撕毁协议,发动了内战。
(4)国共两党和则两利,分则两伤。
【解析】
【详解】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会上同意了同中国共产党合作。这标志着国共两党的正式建立。国共两党合作后,开始领导国民大革命。进行了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为了逼蒋抗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事变发生以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派周恩来等人到西安进行和平谈判。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根据材料“ 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至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可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中国人民取得抗战胜利的决定因素。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民主,毛泽东到重庆进行了重庆谈判。重庆谈判达成了和平建国的十大纲领。但是,1946年,蒋介石撕毁协议,发动了内战。这次商谈没有实现国内和平。
(4)根据上述材料和问题的探究可知,国共两党和则两利,分则两伤。
26.蒋介石认为国共两党实力对比差距极大、有把握获胜;同时共产党方面革命根据地几乎渗透整个北方,连南方也有,国民党感到威胁颇大,若放任不管,恐怕共产党发展速度极快,超过国民党;国民党有美军协助,认为自身实力强大。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内战爆发前国共双方力量对比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民党单方面撕毁“双十协定”的原因:蒋介石认为国共两党实力对比差距极大、有把握获胜;根据"内战爆发初期形势图”中“内战爆发前的解放区”可得出原因:同时共产党方面革命根据地几乎渗透整个北方,连南方也有,国民党感到威胁颇大,若放任不管,恐怕共产党发展速度极快,超过国民党;根据“美军、国民党调动路线”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原因:国民党有美军协助,认为自身实力强大。
27.(1)①国民党:消灭共产党。维护一党专制,甚至不惜使用武力。
②共产党:争取民主与和平。
③美国:支持国民党发动内战。
(2)“软的一套手法”是用和平谈判的办法使中国共产党屈服;“动大手术”是用战争手段消灭中国共产党;“利用谈判拖一拖”:发动内战的准备不充分,可以借和谈之机,贏得准备内战的时间;“更有文章好做”:共产党如果不去重庆谈判,蒋介石就可以将内战责任推到共产党身上,欺骗舆论和人民。
(3)青化砭等战役取得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孟良崮战役中,华东野战军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七十四师,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4)毛泽东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中共中央号召解放区军民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并制定了以运动战为主要方式,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和方针;毛泽东、彭德怀等领导人的正确领导等。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二、三可知主宰中国的政治力量有国民党、共产党和美国;根据材料一可知,国民党的主张是:消灭共产党,维护一党专制,甚至不惜使用武力;共产党的主张是:争取民主与和平;美国的主张是:支持国民党发动内战。
(2)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软的一套手法”是用和平谈判的办法使中国共产党屈服;“动大手术”是用战争手段消灭中国共产党;“利用谈判拖一拖”指的是发动内战的准备不充分,可以借和谈之机,贏得准备内战的时间;“更有文章好做”指的是共产党如果不去重庆谈判,蒋介石就可以将内战责任推到共产党身上,欺骗舆论和人民。
(3)根据材料内容可知,这些战争指的是青化砭、孟良崮等战役。青化砭等战役取得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孟良崮战役中,华东野战军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七十四师,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4)依据所学指挥可知,陕北的战役取得胜利的原因包括:毛泽东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中共中央号召解放区军民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并制定了以运动战为主要方式;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和方针;毛泽东、彭德怀等领导人的正确领导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28.(1)中共中央制定了并执行了正确的作战方针和作战方法;广大人民群众的有力支持。
(2)大别山地区是革命的老根据地,群众基础好,多年来一直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坚持战斗,人民解放军容易在此立足生根。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解放战争开始后,中共中央号召解放区军民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并制定了以运动战为主要方式,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和方针。一年之后,人民解放军先后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2)根据所学知识,大别山地区国民党兵力空虚;大别山战略位置重要,东慑南京,西逼武汉,直接威胁国民党统治中心;大别山地区群众基础好,觉悟高,支持革命;大别山地处平原,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由此可知,1947年解放军的战略反攻,选择在大别山地区的原因是,大别山地区是革命的老根据地,群众基础好,多年来一直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坚持战斗,人民解放军容易在此立足生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