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近代中国状元实业家主动放弃高官厚禄,回到家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许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的道路( )
A.魏源 B.张謇 C.关天培 D.林则徐
2.如下表为华商申新纺织旗下工厂借贷情况表,表中借款主要用于购买机器设备。这表明( )
时间 债务方 债权方 债额 利息或付款方式
1915年 申新纱厂 安利洋行 26500英镑 7%
1915年 申新纱厂 日本三井洋行 1337英镑,另加2.5%佣金 分期付款
1917年 恒昌源纱厂(实为申新纱厂所有) 日本三井洋行 2457英镑,另加3%佣金 分期付款
1919年 申新纱厂 美国慎昌洋行 184.05万美金 分期付款
A.民族企业利用列强矛盾加速发展 B.民族企业借助外国资本加快发展步伐
C.欧美列强加强了对华的经济侵略 D.外资贷款剥削成为民族企业沉重负担
3.考察近代历史的遗迹。百年近代历程,中国社会发生了全方位的深刻变化,开始了从传统的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型。随之而来的社会变化主要有( )
①人种的改变 ②语言的改变 ③生产方式的改变
④社会制度的改变 ⑤思想观念越来越开明 ⑥生活方式多元化
A.①③④⑤⑥ B.③④⑤⑥ C.②④⑤⑥ D.①②③④
4.有学者统计,在1901-1911年间中国民族资本家就设立了650多家工矿企业,新增企业的资本总额达到了1.4亿多元,出现了兴办企业的高潮。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B.欧洲列强忙于“一战”
C.五四运动的推动 D.“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5.下表是1932年社会局统计的北平市各类车辆数量(单位:辆)。这反映出近代交通工具( )
类别 自行车 人力车 马车 汽车 摩托车 骡马大车
教量 64100 42900 300 2200 40 9400
A.呈现出新旧并存的特征 B.受到新式教育发展的影响
C.体现出自由平等的风尚 D.变化首先出现在沿海地区
6.近代以来,邵阳人的服装发生很大变化。晚清时期流行长袍马褂,民国时期流行中山装,新中国初期流行列宁装,“文革”时期流行军装,新时期的服装则多种多样,注重美观以及个性展现。据此判断,以下说法最合理的是邵阳的( )
A.发展体现在着装之上 B.不同时代审美观不同
C.服装是展现个性物品 D.制衣技术在不断进步
7.观察下图,可以看出当时的上海
A.城市生活近代化 B.通信设施标准化
C.交通工具多样化 D.照明设备电气化
8.“50年代看天上(太阳),70年代看墙上(挂钟),80年代看手上(手表),90年代看腰上(手机)”。材料反映了( )
A.我国已是世界一流发达国家 B.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C.人们的时间观念越来越淡薄 D.时钟的制作技术日趋成熟
9.假如时光倒流100年,你穿梭到1917年的上海滩,下列哪一选项是最有可能发生的是( )
A.男子穿中山装或长衫等,女子则穿旗袍
B.大街上有解放牌汽车在驰骋
C.游客用华为手机在自拍
D.抬头看到正在试飞的国产C919飞机
10.20世纪初期,近代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繁荣的局面,被称为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下列选项与“黄金时代”无关的是( )
A.出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
B.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
C.辛亥革命的胜利,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
D.南京临时政府颁布振兴工商业措施,激发投资热情
11.下列两组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1910年时的中国火车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电车 汽车长龙 磁悬浮列车
A.国防力量的壮大 B.教育事业的繁荣
C.社会生活的变迁 D.民族关系的和睦
12.如下图所示的广告中有“真正国货”“请国民每年挽回四千五百余万之权利”等字样。作为直接证据,它可以用于研究( )
A.“实业救国”的热潮 B.洋务运动兴起
C.工人阶级诞生 D.近代企业出现
13.中国第一座水电站——位于云南的石龙坝水电站己经110岁了,现在仍在发电。20世纪初,法国人企图染指云南水电资源,云南各界爱国人士断然拒绝了法国人修建石龙坝水电站的要求,决定中国人自己建。这批云南爱国人士的救国方案是( )
A.变法图强 B.资产阶级革命
C.实业救国 D.“中体西用”的自强运动
14.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越来越多的妇女摆脱家庭的束缚,参加社会工作。在现代社会几乎所有行业中,都活跃着女性的身影,这说明( )
A.妇女和男性的地位已经完全平等 B.妇女越来越勤劳,希望多挣钱
C.妇女觉得男性不靠谱还不如自己挣钱养活自己 D.妇女的地位明显提高
15.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速度和规模甚至超过以往半个世纪所取得的成绩。其主要表现是( )
A.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 B.重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
C.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 D.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迅速
16.《命内务部晓示人民一律剪辫令》中写到:“今者满廷已覆,民国成功,凡我同胞,允宜涤旧染之污,作新国之民。兹查通都大邑剪辫者已多,至偏乡僻壤,留辫者尚复不少。”这反映了( )
A.根深蒂固的旧观念依然存在 B.民主共和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C.崇尚科学成为社会主流思潮 D.中外交汇促进社会习俗变迁
17.20世纪初,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悄然发生变化。以下情景可能出现在1906年上海的有
①男子纷纷剪去辫子 ②学生在新式学堂学习外语
③《申报》刊登《狂人日记》 ④市民在电话公司拨打电话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据《一战前后农商部注册工业公司表》显示,中国境内,战前(1914年8月前)注册的本土工业公司,共计146个,资本总额41148205元;而自1914年8月至1920年,新注册的本土公司就有272个,资本额为117434500元。这一变化( )
A.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出超的局面
B.加剧了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的膨胀
C.得益于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D.因为清政府放宽兴办实业的限制
19.下图是1912—1921年外国资本主义在华企业比重的变化。推动这一变化的国内因素是
A.政府鼓励及实业救国思想的推幼 B.官督商办企业得到发展
C.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对华侵略 D.官僚资本的建立和扩张.
20.歌谣反映着时代变化。“民国立,新风举,发辫剪,称呼改”,这一歌谣说明当时中国
A.教育文化得到发展 B.社会生活发生变化
C.民族工业曲折发展 D.科学技术取得突破
21.以下所示为某中学校园宣传栏的内容。这体现的共同思想是( )
福建名人名言录(节选)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严复:天下理之最明而势所必至者,如今日中国不变法则必亡是己 陈嘉庚:应该广泛地团结和组织归侨、侨眷和华侨,加强社会主义教育,进一步鼓励他们参加祖国建设事业
A.民族团结 B.政治变革 C.实业救国 D.爱国主义
22.下表是1911年至1919年期间上海的《申报》所刊登的纺织类广告数量信息。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年份 类别 1911 1912 1913 1914 1915 1916 1917 1918 1919
中资(个) 6 19 20 24 36 23 20 24 20
外资(个) 4 7 9 12 18 18 6 10 22
A.纺织业是实业救国的根本 B.纺织业迎来发展黄金时代
C.内外环境影响纺织业兴衰 D.民族资本主义的顺利发展
23.自辛亥革命以来,人们不但遵行外洋之政治,改阴历为阳历,即服色亦效洋式。来拜年者五十余人,皆系便衣便帽,无一顶戴之人,间有洋帽之人。这表明辛亥革命( )
A.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 B.废除了君主专制制度
C.促进了社会习俗改变 D.发展了近代新式教育
24.下图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增长最快阶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的刺激
B.“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C.清政府为了增加税收,放宽了民间设厂限制
D.帝国主义国家忙于“一战”
25.1914年2月,民国政府农工商部公布《维持工厂办法大纲七条》,规定糖类、棉毛织物等数十种制造厂家,均在维持之列。此后又多次发出训令,要求所有公共机关的日用消耗品一律专购国货。这些举措
A.迫使列强减少对华商品输出 B.推动国货的出口
C.推动了辛亥革命运动的发展 D.有利于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
26.根据1894-1920年中国产业资本分布情况(表1)可知, 当时()
时间 私人资本比重(%) 国家资本比例(%)
1894年 20.54 79.46
1913年 51.01 48.99
1920年 61.34 38.66
A.中国经济已摆脱了列强控制 B.自然经济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C.民族工业获得了发展的良机 D.私人企业比官僚企业利润高
27.在读书人普遍把“考取功名、步入仕途”作为人生目标的时代,张謇却弃官从商,践行“实业救国”的理想,创办了
A.安庆内军械所 B.开平煤矿 C.湖北织布局 D.大生纱厂
二、综合题
28.图片也是一种历史语言,承载了大量的历史信息。观察下面的一组图片,回答问题。
[经济工业化]
[政治民主化]
[社会生活变迁]
(1)图二企业体现了洋务运动的哪一口号?由图一到图三反映中国近代经济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2)图五有何标志性意义?图六文件颁布有什么积极作用?由图四到图六反映中国政治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及图七到图十,说说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哪些方面发生了改变。从总体上看,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什么特征?
29.材料一 1899年5月23日,坐落在南通唐家闸的大生纱厂开工试车了……这在历史上还从来没有过呢?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久,中国“铁厂积货如山,无人过问,至于闭炉停机。纱厂结账,大多无利……其他工业,也皆消沉”。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这在历史上还从来没有过呢”是什么意思?
(2)依据材料二,反映的是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哪个时期?这一时期的民族工业有什么特点?请分析其原因。
(3)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30.材料一面粉厂准备动工时,由于无锡士绅认为面粉厂“破坏风水,有伤文风”。知县责令工厂迁址。幸得两江总督刘坤一支持。刘坤一在第八次批文中写道:“知县办理无方,先行摘顶,以观后效。具呈阻挠人,查取职名,听候详参。”
材料二1914年一战爆发。西方列强忙于战争,中国市场进口棉纱减少,西方列强还纷纷向中国大量订购面粉,荣氏企业便大力扩充规模……荣氏企业在每个袋装面粉中塞入一个铜板,以博取顾客的中彩心理,引发了大家竞相购买……机制面粉价廉物美,并毫无毒素,很快便在面粉业立足、发展起来。
材料三抗战时期,荣氏工厂惨遭浩劫。抗战后,荣氏企业试图东山再起。但继之而来的是同根相煎,再加上美国产品的涌入,以及通货膨胀,荣氏企业终难恢复战前的辉煌。
(1)根据材料一指出荣氏企业在创办初期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2)概括材料二中荣氏企业得以发展的因素。
(3)材料三中的“同根相煎”是何意?
(4)假如你是1916年某报的记者,请为荣氏企业的面粉写一句广告词。(不超过20字)
(5)下图为荣德生1943年书写的对联,从中可以看出荣氏企业的经营理念。这种理念在今天仍值得我们弘扬、借鉴的精神是什么?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感谢李兄发来祝贺之函,然而我虽考取状元,不仅没有欣喜反而满心困惑……。”
——张謇给朋友的回信
(1)考上状元的张謇为什么不仅没有欣喜反而会满心困惑?
材料二:19世纪末,“状元办厂”的故事流传一时,张謇主动放弃高官厚禄,创立了大生纱厂,由于经营有方,纱厂的规模逐渐扩大,一战期间,纱厂得到了较大发展。然而好景不长,20世纪20年代以后,纱厂就负债累累,最后被吞并。张謇创办实业的经历恰恰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一个缩影。
——摘自中华书局版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张謇创办实业的经历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一个缩影”。
(3)状元实业家张謇身上有哪些优秀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4)张謇的企业由盛而衰的事实给我们带来怎样的认识?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随着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被打破,近代文明传入中国,猛烈冲击着中国古老的传统,悄然改变着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下面组图的变化:
材料二:清朝官场“大人”、“老爷”的称呼是封建等级制度的反映。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政府的各个部门仍沿用着前清官场的旧称呼,孙中山认为“查前清官厅视官等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殊为共和政体之玷”。他下令革除这些恶称,一律改称职务。在民间普通称呼中改用的“先生”、“君”是中国固有的称呼,只表示对人的尊敬,没有等级之差,人人可用。从此,这些称呼很快就在社会交往中流行起来。
请回答:
(1)仔细观察材料一中的组图,图中的人物主要反映了近代社会生活哪些方面发生的变化?
(2)材料二中,民国时期社会习俗称呼方面发生了怎样的改变?这一变化体现了资产阶级的什么思想观念?
(3)请你说出近代社会习俗的一些其他变化的一个例子?并且找到除材料二以外其他的变化原因?(4)当今社会,一些中学生将自己的头发染成黄色、红色或其他颜色,他们认为这属于个性张扬,与世界接轨,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详解】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在中国开矿设厂,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直接剥削中国人民。清末状元张謇深感要挽回中国的利益,必须发展本国的工商业,于是他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主动放弃高官厚禄,回乡创办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故这位“状元实业家”是张謇,B项正确;魏源是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家,排除A项;关天培是鸦片战争时期的爱国将领,排除C项;林则徐是领导了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排除D项。故选B项。
2.B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华商申新纺织旗下工厂借贷情况表”可知,华商申新纺织旗下工厂借贷的债权方均为洋行,工厂借款主要用于购买机器设备,说明当时民族企业借外资扩大生产,故选B项;由材料看不出民族企业对列强矛盾的利用,排除A项;当时处于一战期间,欧美列强放松对华的经济侵略,排除C项;材料反映华商申新纺织旗下工厂借贷用于购买机器设备有助于企业扩大生产,而非成为企业的借贷负担,排除D项。故选B项。
3.B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以来,随着向西方不断学习,生产方式发生极大变化,由以传统的农业为主的社会向以工业为主的社会转变,③正确;中国近代以来,社会制度发生了变化,从封建社会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再到新中国成立时的新民主主义社会,④正确;近代以来随着不断向西方学习,人们的思想观念越来越开明,生活方式多元化,⑤⑥正确;中国近代以来人种、语言并未发生变化,①②错误;因此,表述正确的是③④⑤⑥,B项正确;ACD项错误,排除;故选B项。
4.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战败后清政府放宽了民间开矿设厂的限制,同时实业救国思潮兴起,这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项正确;新文化运动开始于1915年,排除A项;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于1914年,排除B项;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排除C项。故选D项。
5.A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1932年社会局统计的北平市各类车辆数量”结合所学可知这里有新式的交通工具如汽车、摩托车、自行车;也有人力车、马车和骡马大车等传统的交通工具,从而说明1932年的北京城的交通工具提出出新旧并存的特征,A项正确;新式交通工具的产生可以受到新式教育发展的影响,但是传统交通工具占比更大,B项说法不全面,排除;自由平等是对社会发展的评价,交通工具不能体现,排除C项;材料是北平交通工具数量,D项在材料不能体现,排除。故选A项。
6.A
【解析】
【详解】
据所学可知,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法令,革除旧俗,做中华民国新国民。法令包括剪发辫,禁缠足,废除了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大人”、“老爷”之类的称谓,代之以“先生”、“君”的平等称呼,提倡穿西装和中山装等。晚清时期流行长袍马褂,民国时期流行中山装,新中国初期流行列宁装,“文革”时期流行军装,新时期的服装则多种多样,注重美观以及个性展现。据此判断,服装的演变受到时代的影响,材料反映发展体现在着装之上,A项正确;材料没有强调不同时代审美观不同,排除B项;材料没有强调服装是展现个性物品,排除C项;材料没有强调制衣技术在不断进步,排除D项。故选A项。
7.D
【解析】
【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清末上海街道的煤气路灯”可知,路灯属于照明设备,“煤气”体现了电气化,D项正确;题干图示“煤气路灯”反映不出城市生活近代化,排除A项;“煤气路灯”不属于通信设施、交通工具,排除BC项。故选D项。
8.B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50年代看天上(太阳),70年代看墙上(挂钟),80年代看手上(手表),90年代看腰上(手机)”可以看出,表面上是人们掌握时间的办法的变化,其实质是反映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B项正确;我国海上发展中国家,“我国已是世界一流发达国家”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题干反映的是人们掌握时间的办法的变化,不是人们的时间观念越来越淡薄,排除C项;手机与“时钟的制作技术日趋成熟”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9.A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后我国社会习俗发生重大的变化,西方西装、中国中山装逐渐在沿海城市流行,女子旗袍逐渐向合身适体方向发展,因此1917年的上海滩,可能存在男子穿中山装或长衫等,女子则穿旗袍的现象,A项正确;解放牌汽车于1956年7月13日,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成功,不符合题干时间,排除B项;华为手机出现在21世纪初,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2022年5月14日,中国商飞公司即将交付首家用户的首架C919大飞机首次飞行试验圆满完成,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10.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民族工业萎缩,B项符合题意,选B项;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出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振兴工商业措施,激发投资热情,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项。
11.C
【解析】
【详解】
前一组图片体现的是旧社会的交通,后一组图片体现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交通变化。前后对比说明社会生活变迁巨大,C项正确;材料中论述的是交通巨变,不是国防力量、教育事业以及民族关系等,排除A、B和D项。故选C项。
12.A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图片“真正国货”“请国民每年挽回四千五百余万之权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号召中国人购买中国货物,以抵抗外国经济侵略的史实,体现的是“实业救国”的热潮,A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洋务运动兴起,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工人阶级诞生的内容,排除C项;材料不能反映近代企业出现,排除D项。故选A项。
13.C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20世纪初,法国人企图染指云南水电资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时中国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帝国主义国家在清朝廷卖国政策帮助下,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和主权,民族灾难空前严重,实业救国论风行于20世纪初,当时中国的资本主义生产获得了初步发展,同时,这时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运动也日趋高涨。中国资本主义生产的初步发展,提高了资产阶级人物投资办新式工商业的兴趣。C项正确;变法图强是19世纪末资产阶级改良派提出的口号,排除A项;根据材料“,云南各界爱国人士断然拒绝了法国人修建石龙坝水电站的要求,决定中国人自己建”,不是资产阶级革命,排除B项;“中体西用”的自强运动指的是19世纪60年代—90年代进行的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排除D项。故选C项。
14.D
【解析】
【详解】
越来越多的女性摆脱家庭束缚进入社会工作,体现了妇女独立意识的增强,社会地位明显提升,D项正确;“完全平等”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A项;BC项中的说法明显不是材料主旨,排除。故选D项。
15.D
【解析】
【详解】
一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国家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给中国民族工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此时期发展最快的行业是面粉业和纺织业,D项正确;近代民族工业并没有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排除A项;近代民族工业是轻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排除B项;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并没有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排除C项。故选D项。
16.A
【解析】
【详解】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剪辫子法令。材料中“兹查通都大邑剪辫者已多,至偏乡僻壤,留辫者尚复不少。”说明虽然政府命令剪辫子,还有很多人留辫子。说明当时根深蒂固的旧观念依然存在,A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民主共和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排除B项;材料中属于移风易俗的变革,不是崇尚科学,排除C项;材料中社会习俗变迁与中外交汇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7.C
【解析】
【详解】
据所学知识可知,1905年科举考试被废除,清政府开始开办新式学堂,学生在新式学堂学习外语可能出现在1906年的上海;市民在电话公司拨打电话可能出现在1906年的上海。②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男子纷纷剪去辫子是辛亥革命时期,《狂人日记》发表于1918年。①③不符合题意,排除A、B和D项。故选C项。
18.C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战前(1914年8月前)注册的本土工业公司,共计146个,资本总额41148205元;而自1914年8月至1920年,新注册的本土公司就有272个,资本额为117434500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侵略,因此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一个“短暂的春天”,C项正确;题干并没有进出口贸易的对比,而且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在对外贸易当中逐渐处于入超,排除A项;官僚资本主义经济形成始于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后,排除B项;1895年甲午战后,清政府为了支付赔款、扩大税源,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19.A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1912—1921年外国资本主义在华企业比重的变化下降想,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比重上升,再结合所学,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各种实业团体纷纷涌现,掀起了实业发展的热潮,A项正确;官督商办企业发展是洋务运动时期的企业,排除B项;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对华侵略是外部原因,排除C项;官僚资本的建立和扩张是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排除D项。故选A项。
20.B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民国立,新风举,发辫剪,称呼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还废除了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等称谓,代之以“先生”等平等的称呼,因此题干中的歌谣说明当时中国社会习俗发生变化,即社会生活发生变化,B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当时剪辫易服等社会习俗的变化,没有涉及我国教育文化的变化,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受到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但材料内容没有体现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现象,排除C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当时中国社会生活发生的变化,没有涉及科学技术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
21.D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林则徐、严复、陈嘉庚都强调爱国,因此他们的共同思想是爱国主义,D项正确;民族团结、 政治变革 、实业救国都涉及一方面,不是他们共同的思想,排除ABC项。故选D项。
22.C
【解析】
【详解】
1911年到1919年的中资企业数量明显增加,这主要和一战期间列强放松对华的侵略、辛亥革命的影响、群众反帝爱国运动、政府政策支持等有关,说明的是内外环境影响纺织业兴衰,C项正确;实业救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排除A项;B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B项;民族资本主义在旧中国发展艰难,排除D项。故选C项。
23.C
【解析】
【详解】
由材料时间可知,辛亥革命促进了社会习俗改变。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劝禁缠足等革除社会陋俗的法令。强令男子剪掉辫子,劝禁女子缠足。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的称呼,体现出自由平等的新风尚。C项正确;A项是洋务运动,排除A项;B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BD项。故选C项。
24.D
【解析】
【详解】
从材料可得出最快阶段是民国初年,一战期间,结合所学,一战期间西方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族工业快速发展,D项正确;ABC项都是甲午战后初步发展的原因,排除ABC项。故选D项。
25.D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1914年2月,民国政府农工商部公布《维持工厂办法大纲七条》,规定糖类、棉毛织物等数十种制造厂家,均在维持之列。此后又多次发出训令,要求所有公共机关的日用消耗品一律专购国货。这些举措有利于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D项正确;ABC不符合题意,强调所有公共机关的日用消耗品一律专购国货这一举措,排除ABC项。故选D项。
26.C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图表可得出到1920年,私人资本比重逐渐上升,国家资本比例逐渐下降,体现了民族工业获得了发展的良机,短暂的春天,C项正确;中国经济已摆脱了列强控制与史实不符,此时帝国主义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排除A项;1952年土改完成,标志自然经济最终瓦解,排除B项;私人企业比官僚企业利润高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27.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状元实业家张謇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D项正确;安庆内军械所、开平煤矿、湖北织布局都是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企业,排除ABC项。故选D项。
28.(1)自强;由自然经济转变为自然经济为主导,多种经济形式并存。
(2)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由专制到民主,由人治到法治。
(3)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劝禁缠足等革除社会陋俗的法令后,新式旗袍和中山装出现并风靡一时;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
【解析】
【详解】
(1)图二为江南制造总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如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图一男耕女织体现的是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图二图三体现的是官僚资本主义、民族资本主义,反映了我国近代前期由自然经济转变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多种经济形式并存。
(2)图五标志着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图六《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3)结合所学知识及图七到图十反映了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劝禁缠足等革除社会陋俗的法令后,新式旗袍和中山装出现并风靡一时。从总体上看,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
29.(1)张謇本来是状元的身份,却回到家乡去创办实业,从事工商业。
(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民族工业萎缩;原因是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
(3)发展短暂且艰难曲折;发展不平衡,集中于轻工业和沿江、沿海大城市;整体水平落后。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所给信息“1899年5月23日,坐落在南通唐家闸的大生纱厂开工试车了”,结合所学知识,张謇是江苏南通人,1894年考中状元。1899年,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建成投产。据此可知,“这在历史上还从来没有过呢”。
(2)依据题干所给信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久,中国‘铁厂积货如山,无人过问,至于闭炉停机。纱厂结账,大多无利……其他工业,也皆消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侵略卷土重来,使民族工业的发展遭受挫折,民族工业萎缩。依据可知第一问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第二问是民族工业萎缩;第三问是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一部分商人、地主、官僚纷纷投资于新式企业,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的大城市;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提高民族资产阶级的地位,民族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的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春天”,是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主要是轻工业;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实行关税自主、废除厘金、改革币值等措施,20世纪30年代,出现集中程度较高的民族资本集团;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沉重打击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抗战胜利后,由于内战的影响和美货的泛滥,民族工业更加艰难,处于崩溃的边缘。且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造成了民族工业的先天不足,后天畸形。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是发展短暂且艰难曲折;发展不平衡,集中于轻工业和沿江、沿海大城市;整体水平落后。
点睛:关于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需要重点掌握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三个阶段和每个阶段发展的原因;掌握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征等知识。
30.(1)地方实力派官员倡导办实业;地方士绅的阻挠和反对。
(2)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荣氏企业抢抓机遇;善用促销手段;产品质量好。
(3)国民党发动内战,社会政局动荡。
(4)广告词中必须含有“爱国”“抵制洋货”“价廉物美”“中彩头”等类的主题。
(5)诚信经营、诚实守信等。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一的内容可知,荣氏企业在创办初期的有利因素是地方实力派官员倡导办实业;不利因素是地方士绅的阻挠和反对。
(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可以归纳出荣氏企业得以发展的因素有:列强忙于一战,放松对华经济侵略;荣氏企业抢抓机遇;善用促销手段;产品质量好等等。
(3)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同根相煎”指的是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又发动了内战,与共产党进行了解放战争。
(4)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广告词中必须含有“爱国”“抵制洋货”“价廉物美”“中彩头”等类的主题即可。
(5)根据图片中的对联,从中可以看出荣氏企业的经营理念是诚信,诚信经营、诚实守信是今天仍值得我们弘扬和借鉴的精神。
31.(1)因为当时签订《马关条约》,外国加强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企业前景堪忧。
(2)①19世纪末(或甲午战争后),民族工业有了初步发展;②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繁荣;③20世纪20年代以后(或一战后),民族工业陷入困境。(答出三个阶段,符合题意,意思相近即可)
(3)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和不惧世俗的勇气、敢于拼搏创新的精神等等。
(4)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民族企业没有广阔的前途,实业救国道路行不通;国家要强盛,必须发展工业;中国的工业化发展之路艰难曲折;民族独立是实现工业化的前提等。(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详解】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因为当时签订《马关条约》,外国加强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企业前景堪忧。考上状元的张謇深感要挽回中国的利益,必须发展本国工商业,他突出了“实业救国”,毅然回乡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的企业。
(2)根据材料二“19世纪末,“状元办厂”的故事流传一时,张謇主动放弃高官厚禄,创立了大生纱厂,由于经营有方,纱厂的规模逐渐扩大,一战期间,纱厂得到了较大发展。然而好景不长,20世纪20年代以后,纱厂就负债累累,最后被吞并”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19世纪末(或甲午战争后),民族工业有了初步发展;②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繁荣;③20世纪20年代以后(或一战后),民族工业陷入困境。
(3)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状元实业家张謇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放弃自己的状元前途,回乡创办了民族企业,他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和不惧世俗的勇气、敢于拼搏创新的精神都值得我们学习。
(4)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謇的企业由盛而衰的事实告诉我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民族企业没有广阔的前途,实业救国道路行不通;国家要强盛,必须发展工业;中国的工业化发展之路艰难曲折;民族独立是实现工业化的前提等。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的有效信息,总结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和原因,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艰难的过程,由此学生应该从中得到认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不能让中国很好的发展和进步。
32.(1)发型:由长发辫变成短发。服饰:由长袍马褂变成中山装
(2)由清朝“大人”、“老爷”的称呼,孙中山下令革除这些恶称,一律改称职务。在民间普通称呼中改用“先生”、“君”称呼。在思想上尊卑等级观念已被平等观念所取代。
(3)女人不缠足;西式生活方式影响到中国人消费方式的改变,使中国人消费结构、消费内容均发生重大改变;西方风味的食品渐被国人接受;西式建筑的引进,使近代中国居民的居住习俗发生重大变化。(任答一点);西方侵略打开了中国大门,冲击了传统风俗,带来了西方文明;民众热衷追求西方文明等。(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4)中学生属于未成年人,不应该学社会上的成年人去染发,应该保持朴素的外在形象,将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解析】
【详解】
(1)观察材料一图片中的认为,可以看出左边的人物是长发辫,穿的是长袍马褂,右边的人物是短发,穿的是中山装。由此可知,发型由长发辫变成短发;服饰由长袍马褂变为中山装。
(2)依据材料二的:他下令革除这些恶称,一律改称职务。在民间普通称呼中改用的“先生”“君”是中国固有的称呼,只表示对人的尊敬,没有等级之差,人人可用。从此,这些称呼很快就在社会交往中流行起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后,为了改变落后的社会习俗,民国政府废除了“大人”“老爷”等称,政府职员改称职务,民间普遍称呼改为“先生”“君”。民国时期社会习俗在称呼方面发生的变化体现了在思想上尊卑等级观念已被平等观念所取代。
(3)材料二涉及的是社会习俗在称呼方面发生的变化。除此之外,国民政府还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用新式的礼服代替过去的翎顶补服,男士流行西装和中山装,女士穿新式旗袍。新式婚礼开始在中国出现。近代社会习俗发生变化的原因有:西方近代文明的传人,民国政府的推动。
(4)中学生属于未成年人,不应该学社会上的成年人去染发,应该保持朴素的外在形象,不应追求所谓的“时尚”将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为中国的伟大复兴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