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孙中山逝世后,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保卫团撰写挽联:“恢复旧山河,为同胞造福,为汉族争光,救国维殷,剩有丹心照千古;创造新世界,是社会伟人,是民国杰士,全功未竟,应留遗恨到九泉。”其中“创造新世界”是指( )
A.阐释三民主义 B.创立中华民国 C.创建黄埔军校 D.促成国共合作
2.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决定采用中华民国纪年,以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据此规定,1949年是( )
A.民国36年 B.民国37年 C.民国38年 D.民国39年
3.“它”的最大影响当属推翻君主政体,建立民主共和政治。它的意义不同于中国历史上常见的改朝换代,也不仅仅限于赶跑了一个皇帝,而是从根本上动摇了大多数中国人的信仰……材料中的“它”( )
A.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B.是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C.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 D.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4.1911年12月25日,孙中山抵达上海,受到各界群众的热烈欢迎,记者纷纷询问他带回了多少钱,孙中山答道:“没有一分钱,我带回的只有革命精神!”下列史实与孙中山“革命精神”有关的是( )
①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
②成立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④迫使宣统帝下诏退位,结束了清朝260多年的统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小明的爷爷今年(2020年)恰好满九十大寿,他平时总强调自己出生于民国。请你帮助小明算算,他的爷爷出生于( )
A.民国十九年 B.民国二十年
C.民国二十一年 D.民国二十二年
6.“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的历史功绩是( )
A.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B.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C.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D.使中国实现独立自主
7.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此处“历史”应指( )
A.1840~1949年 B.1840~1919年
C.1919~1945年 D.1919~1949年
8.孙中山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为了改造中国耗尽毕生的精力,在历史上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被尊称为“国父”。乔治·华盛顿是美国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军事家、革命家、首任总统,被称为美国“国父”。二人都被尊为“国父”是因为( )
A.都领导本国摆脱了殖民压迫 B.都推翻了本国的封建统治
C.都创建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D.都维护了本国国家统一
9.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天朝田亩制度》
C.《资政新编》 D.《中华民国约法》
10.下图是清帝退位诏书。1912年2月12日,在袁世凯软硬兼施的逼迫下,宣统帝下诏退位。这标志着( )
A.清朝260多年的统治结束
B.中国成为亚洲第一个共和国
C.中国封建制度的彻底终结
D.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正式成立
11.1912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共和政体,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变革。这表明,辛亥革命
A.促进了北伐的胜利进军 B.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
C.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D.探索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
12.有学者说:“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一桩扣人心弦的事件。在当时世界上还到处是皇帝、沙皇、苏丹和国王的时候,古老的中华帝国在短短几周之内成为欧亚大陆上继法国之后的第二个共和国。”该学者重点强调( )
A.欧亚大陆的联系 B.封建帝制的危害
C.法国大革命影响 D.辛亥革命的意义
13.下列图片所示史料反映的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趋势是( )
《清帝退位诏书》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部分条文
A.从分裂走向统一 B.从屈辱走同独立
C.从专制走向民主 D.从封闭走向开放
14.对于袁世凯窃夺革命果实,《旧邦新造》曾这样描述:“从实力政治上,南方进了袁世凯的‘瓮’,而从法律上,则是袁世凯进了南方的‘瓮’。”袁世凯进了南方的“瓮”意味着( )
A.辛亥革命成果完全破坏 B.中华民国称号被废除
C.袁世凯声明拥护共和制 D.袁世凯没有掌握实权
15.从帝制到共和,辛亥人铸造了千年壮举,开启的是亚洲先河。说到底,这是一次全新的探索,一种旷古未有的尝试,而先驱们之所以百折不挠,实源于救亡图存的迫切,为了世界之林能有中华一席,为了民族振兴能够实现。据此推断辛亥革命
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建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C.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D.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
16.“囻”是“国”的异体字,产生于近代,象征“国家属于人民”,反映了民主共和的社会思潮。据此推断,“囻”产生于近代的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17.1912年2月,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之目的亦已达到。”导致孙中山得出这一结论的直接依据是( )
A.武昌起义的成功 B.中华民国的成立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D.宣统皇帝下诏退位
18.不否定皇帝专制,就难以得到辛亥革命后的大幅进步,就难以发生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就难以有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的出现,就不可能取得抵御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直到最后胜利的结局,就不会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就不会有现代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据此推断,辛亥革命( )
A.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统治 B.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C.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民族民主革命 D.开始了中国近代化早期探索
19.1911年12月,在南京的17省代表集会,正式投票选举临时大总统,最终当选的是
A.宋教仁 B.黎元洪 C.袁世凯 D.孙中山
20.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两个“临时”的提法从本质上体现了( )
A.革命者为袁世凯夺权留有余地 B.革命党人追求民主共和的精神
C.孙中山不计较个人名利的品质 D.中华民国政权缺乏人民的支持
21.清宣统帝退位诏:“前因民军起事,各省响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特命袁世凯遣员与民军代表,讨论大局,议开国会,公决政体。两月以来,尚无确当办法。”诏书中所提及的“民军起事”是指( )
A.戊戌变法 B.武昌起义 C.广西起义 D.五四运动
22.辛亥革命“以暴力推倒了帝制,代之以民国,为2132年的历史打下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材料描述了辛亥革命的
A.背景 B.经过 C.意义 D.目的
23.民国二三年之交,北京流行一种说法:“共和不适于国情,证诸元二年淑扰之象,可以概见;非改弦更张,不足以救亡。”这从侧面证明
A.共和制度以不足以救中国 B.当时的中国复辟之风盛行
C.恢复帝制的运动公开演进 D.袁世凯成为事实上的皇帝
二、综合题
24.学完中国近代史,八(1)班同学对孙中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此,开展了“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主题活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据材料一,1892年至1894年间孙中山的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请写出孙中山在1905年期间的具体革命活动。
(2)据材料二,说出这是孙中山对哪一历史事件的评价,并说出此事件的意义。
(3)材料三中的“民贼”指的是谁?请写出为戮此“民贼”,国人采取的措施。
(4)结合三则材料及以上问题的作答,你能感受到孙中山怎样的精神品质?
25.辛亥革命实现了近代中国第一次历史巨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是小明在研究辛亥革命历史时搜集到的几张图片。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是________。
材料二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2)孙中山对材料二的内容作了怎样的阐发 这一纲领的制定有何意义
材料三
(3)据材料三,概括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同盟会的革命纲领
材料二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这并不奇怪,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但革命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革命尚未成功。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什么?其中“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指的是什么?这一政治纲领对中国民主革命有何影响?
(2)材料二中,“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指的是什么?该“政体”建立的标志是什么?材料二中革命尚未成功”指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的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之后在1912年,孙中山建立了资产阶级革命共和国—中华民国。故题干中“创造新世界”指的是创立中华民国,B项正确;三民主义是孙中山所倡导的民主革命纲领,孙中山创建了黄埔军校,培养一大批军事人材,促成国共合作,这些都是孙中山的功绩,但孙中山的革命生涯“创造新世界”是指推翻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中华民国,排除ACD项。故选B项。
2.C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根据公元和 民国的换算公式可知,1949-1912+1=民国38,因为1912年为民国1年,需要加上这个1。C项正确;ABD项换算的均不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3.C
【解析】
【详解】
根据“推翻君主政体,建立民主共和政治”“不仅仅限于赶跑了一个皇帝,而是从根本上动摇了大多数中国人的信仰…”的信息可知这次革命是指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君主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C项正确;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排除A项;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排除B、D项。故选C项。
4.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894年,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组织了革命团体兴中会,宗旨:“振兴中华”,口号:“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①②③是正确的选项,A项正确;④是辛亥革命的意义,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
5.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2020-90=1930年,而民国元年是1912年,因此,民国多少年的具体算法是1930-1912+1=19年,由此可知,小明爷爷出生于民国19年,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
6.C
【解析】
【详解】
辛亥革命最大功绩是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的终结。C项正确;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收的是洋务运动,排除A项;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是长征胜利的意义,排除B项;使中国实现独立自主是新中国的成立,排除D项。故选C项。
7.A
【解析】
【详解】
中国近代历史开始1840年的鸦片战争,结束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项正确;综合上述分析可排除BCD项。故选A项。
8.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华盛顿领导了美国独立战争,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因此,二人都被尊为“国父”是因为他们都创建了资产阶级共和国,C项正确;华盛顿而不是孙中山领导本国摆脱了殖民压迫,孙中山而不是华盛顿推翻了本国的封建统治,林肯而不是华盛顿维护了本国国家统一,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9.A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A项正确;《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颁布的纲领性文件,排除B项;《资政新篇》是洪仁玕向洪秀全提出了一个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排除C项;《中华民国约法》是指民国三年(1914)五月一日由中华民国总统袁世凯公布的一个取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临时宪法”,排除D项。故选A项。
10.A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1912年2月12日,在袁世凯软硬兼施的逼迫下,宣统帝下诏退位。”表明清朝260多年的统治结束,A项正确;兰芳共和国是亚洲第一个共和国,排除B项;清朝统治结束只是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不代表封建制度的终结,封建制度还包括封建经济制度和封建思想制度,排除C项;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正式成立是1912年1月1日,排除D项。故选A项。
11.D
【解析】
【详解】
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材料中“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共和政体,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变革。”说明辛亥革命探索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D项正确;北伐是1926年,排除A项;五四运动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排除B项;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排除C项。故选D项。
12.D
【解析】
【详解】
材料中说明中国的辛亥革命建立的共和国,世界影响较大。显然材料中强调的是辛亥革命的意义,D项正确;材料不是分析欧亚大陆的联系和封建帝制的危害,排除A和B项;材料分析的是辛亥革命的意义,不是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
13.C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清帝退位诏书”表明封建君主专制被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部分条文”表明中国实行民主共和,即材料体现近代历史发展趋势是从专制走向民主,C项正确;材料内容不能体现出统一、独立和开放,排除ABD项。故选C项。
14.C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材料“从实力政治上,南方进了袁世凯的‘瓮’,而从法律上,则是袁世凯进了南方的‘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辛亥革命南方十七省临时代表选出孙中山担任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与北方军阀袁世凯相互对立。为了结束南北对立,袁世凯及各北洋将领通电支持共和,C项正确;根据材料“从法律上,则是袁世凯进了南方的‘瓮’”可知,辛亥革命成果没有完全破坏,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中华民国称号没有被废除,排除B项;袁世凯没有掌握实权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
15.B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从帝制到共和,辛亥人铸造了千年壮举,开启的是亚洲先河。”,可见,题干强调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B项正确;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排除A项;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排除C项;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排除D项。故选B项。
16.C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囻”产生于近代的辛亥革命时期。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C项正确;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排除A项;戊戌变法开启了中国政治近代化进程,排除B项;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排除D项。故选C项。
17.D
【解析】
【详解】
912年2月13日,是在清帝下诏宣布退位的第2天,孙中山认为反帝的任务已经完成了,辞去了临时大总统的职位。由材料中文字“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可以判断是清帝退位,D项正确;武昌起义爆发于1911年10月10日,中华民国成立于1912年元旦,南京临时参议院通过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于1912年3月8日,排除ABC。故选D项。
18.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否定皇帝专制,就是不定了皇权,这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使民主共和观念广泛传播开来,从而极大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B项正确;辛亥革命没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统治,材料是说辛亥革命的影响而不是说性质,中国近代化早期探索是洋行运动,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19.D
【解析】
【详解】
1911年12月,各省代表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用公历;选举黎远洪为副总统,成立临时参议院。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
20.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临时政府是相对于正式政府而言的,根据宪法的原则,选举总统、成立一届政府需要召开国民大会,当时的中国尚未统一, 还无法召开国民大会,制定宪法,然后依据宪法选举总统,成立政府,所以,当时的总统、政府都是临时的,“临时” 的提法正好体现了革命党人的民主共和精神,B项正确;颁布《临时约法》是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维护民主共和,排除A项;孙中山只是政府的代表,两个“临时”体现的是政府行为,并非个人品质,排除C项;两个“临时”的出现是当时形势发展的需要,与政权的人民支持程度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21.B
【解析】
【详解】
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武昌全城被起义军占领。随后。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响应,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武昌起义是辛亥革命的首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1912年2月12日,袁世凯逼迫宣统帝下诏退位。因此,诏书中所提及的“民军起事”是指武昌起义,B项正确;戊戌变法被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镇压,排除A项;广西起义失败了,排除C项;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排除D项。故选B项。
22.C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以暴力推倒了帝制,代之以民国,为2132年的历史打下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并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材料中分析的是辛亥革命的意义,C项正确;辛亥革命背景、经过和目的均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
23.A
【解析】
【详解】
根据“共和不适于国情……非改弦更张,不足以救亡。”可知,材料反映共和制度以不足以救中国,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当时的中国复辟之风盛行,排除B项;材料没有强调恢复帝制的运动公开演进,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袁世凯成为事实上的皇帝,排除D项。故选A项。
24.(1)变化:从行医救人到主张改良再到革命救国。活动:①创立中国同盟会;②提出“三民主义”学说。
(2)黄花岗起义;鼓舞了人民革命斗志,加速了民主革命进程。
(3)“民贼”:袁世凯;①孙中山两次发表《讨袁宣言》,号召人民起来维护共和制度。②梁启超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反对袁世凯称帝。③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等在云南通电讨袁,宣布云南独立。组织护国军,向川、贵、两广进军,进行护国战争。
(4)精神品质:爱国主义、公而忘私、勇往直前、永不放弃、与时俱进等。(其他符合题意的表述亦可)
【解析】
【详解】
(1)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可知,1892年至1894年间孙中山的思想发生了变化,从行医救人到主张改良再到革命救国;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为了汇集革命力量,1905年孙中山在东京成立同盟会;在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上,孙中山把同盟会的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
(2)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黄花岗起义。1911年4月27日,黄兴率120余名敢死队员直扑两广总督署,发动了同盟会的第十次武装起义—广州起义。其中72人的遗骸葬于广州东郊黄花岗,故称这次起义为黄花岗起义;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黄花岗起义鼓舞了人民革命斗志,加速了民主革命进程。
(3)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 “民贼”指的是袁世凯;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孙中山两次发表《讨袁宣言》,号召人民起来维护共和制度。②梁启超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反对袁世凯称帝;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等在云南通电讨袁,宣布云南独立。组织护国军,向川、贵、两广进军,进行护国战争。
(4)开放性题目,爱国主义、公而忘私、勇往直前、永不放弃、与时俱进等。
25.(1)③②①
(2)孙中山在《民报 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意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成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3)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解析】
【详解】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①大总统誓词是1912年孙中山在就任临时大总统时候的誓词;②武昌起义的时间是1911年;③《民报》是中国同盟会的报刊,创刊时间是1905年。所以正确的排列顺序是③②①。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是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孙中山在《民报 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成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3)根据材料三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6.(1)“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或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秦朝的建立。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或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解析】
【详解】
(1)依据所学可知,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指的是民族主义;第三问依据所学可知,三民主义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2)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1912年2月12日, 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覆灭;1912年2月13日,袁世凯赞成共和,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并推荐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