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五四运动 同步试题精选卷(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五四运动 同步试题精选卷(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6-30 15:31: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3课 五四运动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一战后,在巴黎和会上美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消息传到国内引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运动。属于该运动的口号有
①“外争主权,内除国贼”②“反对华北自治"
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④“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他们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挺身而出,与军阀进行了针锋相对地斗争。他们高呼“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点燃了全国性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的烈火。这场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是( )
A.无产阶级政党从此光荣诞生 B.标志着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C.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彻底完成 D.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1920年7月,一些日本议员针对五四运动以来中国留日学生问题,在向国会提出的《关于中华民国留日学生之质询书》中说:“来日之中华民国留学生们归国之后,多成为排日论者……对此现状,政府将采何种方针?”由以上材料可见,五四运动( )
A.遭到了北洋政府的镇压 B.受到了日本政府的抵制
C.引发了留日学生的归国浪潮 D.激发了留日学生的爱国情感
4.1919年6月28日,中国外交官顾维钧参加巴黎和会,他有过这样一段演讲:“中国不能失去 ,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一样! 永远是中国的,她就像母亲的孩子,永远不会送给任何人!”,横线上的省份应是( )
A.辽宁省 B.吉林省 C.山东省 D.台湾省
5.八年级1班开展“看口号猜历史事件”的竞赛活动。下列竞猜对应正确的是( )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护国战争 B.“民主”与“科学”——维新变法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五四运动 D.“打倒列强,除军阀”——辛亥革命
6.1919年3月,北京大学成立了平民教育讲演团。成立之初,讲演团的演讲话题以生活常识和启蒙性的教育居多。两个月后,其讲演的报告涉及到“国民”“国家”“青岛”“爱国”“强权”等话题显著增加。这说明( )
A.民族危机影响时代主题 B.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
C.民众民主意识显著增强 D.马克思主义已传入中国
7.五四运动后中国报刊事业蓬勃发展,代表性的有《共产党》《劳动者》《劳动与妇女》等,这说明五四运动( )
A.刺激了新文化化运动兴起 B.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
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提高了中国国际威望
8.“弱国从来无外交,苟存天地任人嘲。尊师教诲齐天下,慈母盯哼不折腰。航舰如今嫌水浅,嫦娥不再恨天高。百年洗雪谁堪忘,多少男儿是俊豪。”此诗是纪念100多年前中华大地爆发的一场伟大运动。与此相符合的是( )
A.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B.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C.中国共产党成立,使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D.日本精心策划九一八事变,开始全面侵华战争
9.五四运动期间,天津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工人罢工运动。天津总商会急电北京政府:“查栖息于津埠之劳动者数十万众,现已发生不稳之象,倘牵延不决,演成事实,其危厄之局,痛苦有过于罢市者,市面欲收拾而不能矣。”材料反映了( )
A.工人阶级有了革命政党领导 B.工人阶级的斗争效果显著
C.天津商人要求武力镇压工人 D.五四运动是由工人发起的
10.习近平在五四运动一百周年的讲话中指出,纪念五四运动对于发扬五四精神具有重大意义,五四精神指的是( )
A.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B.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C.爱国、平等、民主、科学 D.爱国、进步、自由、平等
11.青年学生,总是用他们满腔的热血与辛勤汗水书写着永不褪色的青春传奇。1919年,就是这样一群学生揭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序幕。这个新时代是( )
A.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B.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C.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
12.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都认为这场运动缺乏文化支撑,五四运动令他们眼前豁然一亮,找到了传统价值的立足点。这里的“立足点”是( )
A.爱国主义 B.重商主义 C.专制主义 D.尊孔复古
13.对以下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举行示威游行,“提出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等口号。6月5日,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
②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A.①属于历史结论 B.①说明五四运动取得反帝斗争的胜利
C.②属于历史史实 D.②高度赞扬了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14.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不及“革命”的1/20。这种变化可说明
A.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 B.国民革命运动受到普遍拥护
C.知识界否定资本主义政体模式 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
15.五四运动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起点。下列表述中可以作为这一观点依据的是五四运动( )
A.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 B.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C.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D.为中共的成立做了准备
16.参加巴黎和会之初,北洋政府“原拟全约签字”;5月20日,北洋政府接受代表团“保留签字”的建议;6月26日,北洋政府被迫电令代表团“如不能保留,即拒绝签字”。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 )
A.中国成功维护了国家主权 B.北洋政府外交取得了巨大胜利
C.民主革命实现了顺利转型 D.民众广泛参与发挥了巨大力量
17.把下面图片所反映内容前的序号与下方的相关事件前的字母符号连接,正确的一组是( )
a.五四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
A.①—b ②—c ③—a B.①—c ②—a ③—b
C.①—c ②—b ③—a D.①—a ②—b ③—c
18.2022年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建团100周年。一百年栉风沐雨,共青团始终坚定不移跟党走,团结带领共青团员和广大青年,前赴后继,勇当先锋,各级青年团组织没有辜负党的期望。在抗美援朝战争的第一年里有3440名团员和2671名青年参加了志愿运输队。广大青年积极参加为志愿军捐献飞机大炮活动,“中国青年号”、“中国学生号”、“中国少年儿童号”飞机就凝聚了广大青少年纯真的爱国情感。下列说法与材料相符的是( )
A.共青团员是抗美援朝的主力军 B.抗美援朝是共青团发起的爱国运动
C.志愿军飞机都由青年团员捐献 D.广大青年团员拥有纯真的爱国情感
19.据有关学者研究,1894年,中国产业工人人数不超过十万,外国企业雇工人数3.4万左右,到1919年,中国产业工人人数已达261万,外国企业雇工人数达23.5万。这一现象
A.凸显了民众力量不断壮大 B.直接推动五四运动的爆发
C.预示了中国革命的新方向 D.改变了中国民主革命性质
20.20世纪初期《北京学界全体宣言》中有这样一段话:“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该材料最能体现
A.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 B.维护国家统一的坚决性
C.各阶层抵制侵略的一致性 D.反对封建军阀的斗争性
21.新文化运动已经不是仅仅咬文嚼字的书生运动了,它成了一种潮流,一种猛烈无前的潮流,将旧社会的权威席卷而去。这是谁的功劳?是五四运动的功劳。由此可见
A.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B.五四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基础
C.思想解放随社会实践不断发展 D.新文化运动推动五四运动出现
22.陈独秀被毛泽东称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主要是因为他
①最早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
②出任北大文科学长并直接领导了五四运动
③领导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作了思想准备
④领导进步社团,并推动运动的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3.《北京学界全体宣言》中提到:“希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惩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各界群众也疾呼:“签字而山东亡,山东亡而全国随之,亡国大难迫于眉睫。吾同胞忍坐视家国之亡而甘心作奴隶乎?”上述言论发表的背景是
A.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B.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C.日本侵华制造华北事变 D.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
24.下列口号与事件对应正确的是( )
A.自强、求富-----辛亥革命
B.打倒列强,除军阀------抗日战争
C.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解放战争
D.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五四运动
25.下图为某校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制作的资料卡片。
6月8日,沪海道尹沈宝昌在给北京政府的急电中说:“此次沪上风潮,始由学生罢课,继由商人罢市,近且将有劳动工人同盟罢工。”6月27日,全国学联和上海各界人士以签约时间将届,纷纷集于沪西公共体育场,召开了拒签和约的万人大会……除山东、北京、上海外,其他许多地区也都展开了各种形式的拒签和约的斗争。
通过研读卡片,从中能得出的关于五四运动的正确结论是( )A.以学生为主力 B.民众广泛参与 C.上海首先发起 D.得到政府支持
二、综合题
26.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等。
(1)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请写出该事件的名称,并指出引发这个事件的导火线。
(2)根据材料一第一幅图指出该事件爆发的地点。
(3)该事件运动中心后来转移到上海,请说出这时期运动的主力。
(4)请说说该事件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有哪些?
27.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因感觉大会对山东问题解决办法之不公道,中国代表团曾于1919年5月4日对最 高会议提出抗议,提出了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等要求......并于5月6日申请保留......媾和会议,对于解决山东问题,已不予中国公道,中国非牺牲正义公道爱国之义务,不能签字。
——1919年6月28日《中国代表团宣言》
材料二: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 在此一举了! 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 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国亡了! 同胞起来呀!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材料三: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相比其阶级力量、指导思想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革命也朝着 新的方向发展。
(1)材料一中“靖和会议”是指什么会议? 为何中国代表团认为该会议关于山东问题 的“解决”对中国不公道?
(2)材料二的这段话,最能反映五四运动的什么性质?为什么?
(3)材料二中体现出来的五四精神,你认为是什么? 作为中学生,你认为该如何继承 和发扬五四精神?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指出,为何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抵抗外国侵略者的斗争中,中国人民包括清政府军队里的爱国将士表现得很英勇,浴血搏斗,直至战死疆场。但是,五四运动之前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还处于被动、自发的秋态,形不成整体的斗争合力。五四运动不仅有青年学生的参与,广大工人、商人、教师、市民都积板主动地参与其中,相互呼应,取得了运动的初步胜利。中国人民以伟大的觉醒铸刻了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历史烙印。
——摘编自齐卫平《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一次伟大觉醒》
材料二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促使了亚非拉人民的觉醒。战后,以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为主要目标的民族意识得到了极大的增强,这种意识转化为争取民族独立的行动,掀起了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潮。20世纪60年代末,新独立的国家已有69个,此后增加到120多个。大批民族国家的融立,造成了帝国主义全球殖民体系的彻底崩溃,它们在国际舞台上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与五四运动前的斗争相比,中国人民在五四运动中的斗争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中的地位。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高涨的原因,并指出其国际影响。
(3)综上,谈谈你对民族觉醒意义的认识。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根据”一战后,在巴黎和会上美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可得出是1919年的五四运动,结合所学,①“外争主权,内除国贼”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④“誓死力争,还我青岛”都是五四运动的口号,C项正确;②“反对华北自治"是1935年,排除ABD项。故选C项。
2.D
【解析】
【详解】
由“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可知,题干反映的是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D项正确;ABC项反映的内容与题干无关,排除ABC项。故选D项。
3.D
【解析】
【详解】
五四运动的主旋律是爱国主义。材料中日本议员对于中国留日学生归国后的排日论述可知,五四运动的爆发激发了留日学生的爱国情感,D项正确;材料不是说明五四运动遭到了北洋政府的镇压,排除A项;五四运动并没有受到日本政府的抵制,排除B项;材料说明的是五四运动激发了留日学生的爱国情感,并不是引发了留日学生的归国浪潮,排除C项。故选D项。
4.C
【解析】
【详解】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后,战胜国在1919年1月至6月召开巴黎和会,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参加了这次会议,会上中国代表提出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废除二十一条,收回青岛主权等要求,但英美法等列强操纵会议,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因此横线上的省份应是山东省,C项正确;ABD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C项。
5.C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是五四运动的口号之一,C项正确;“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排除A项;“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不是维新变法的口号,排除B项;“打倒列强,除军阀”是北伐战争的口号,排除D项。故选C项。
6.A
【解析】
【详解】
通过材料“1919年3月”“两个月后”“青岛爱国强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影响了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的话题内容,说明历史条件影响时代主题,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排除B项;国民,国家,爱国体现的是民众的民族意识增强,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马克思主义已传入中国,排除D项。故选A项。
7.C
【解析】
【详解】
五四运动后中国报刊事业蓬勃发展,代表性的有《共产党》《劳动者》《劳动与妇女》等,这说明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经过五四运动,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的刊物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越来越多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C项正确;新文化运动是在五四运动爆发之前兴起,排除A项;五四运动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排除B项;五四运动没有提高了中国国际威望,排除D项。故选C项。
8.B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弱国从来无外交,苟存天地任人嘲”、“纪念100多年前中华大地爆发的一场伟大运动”,结合所学知识,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B项正确;义和团运动无法体现“弱国从来无外交,苟存天地任人嘲”这一信息,排除A项;中国共产党成立,使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不是在中华大地上爆发的一场伟大运动,排除C项;日本精心策划九一八事变,开始全面侵华战争,选项表述与史实不符,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开始了局部抗战,排除D项;故选B项。
9.B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天津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工人罢工运动后天津总商会表示痛苦有过于罢市,说明斗争效果明显,B项正确;其余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CD项。故选B项。
10.A
【解析】
【详解】
1919 年 5 月,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起了国内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形成的精神是忧国忧民,不屈不挠,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A项正确;B、C和D项不完全正确,排除。故选A项。
11.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19年爆发五四运动,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了,C项正确;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是1840年到1919年, 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是1840年到1949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12.A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五四运动令他们眼前豁然一亮,找到了传统价值的立足点”结合所学知识,五四运动中形成的五四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传统价值的立足点,A项正确;重商主义的主要内容是"重商"、"重工"与"国家干预",发展目标是"国家富强",排除B项;专制主义体现在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上,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排除C项;尊孔复古是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排除D项。故选A项
13.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对五四运动的评价,高度赞扬了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D项正确;①属于历史史实,排除A项;①只描述了五四运动的过程,不能说明五四运动取得反帝斗争的胜利,排除B项;②属于历史结论,排除C项。故选D项。
14.A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1915—1918年新文化运动前期“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年新文化运动后期民主出现频率降低,革命出现频率剧增,结合所学知识,这种变化的原因在于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主要传播马克思主义,而马克思主义主张用无产阶级革命的方式夺取政权,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A项正确;国民革命运动是在1924-1927年,时间不符,并且材料只涉及知识分子阶层,无法得出民众普遍拥护的结论,排除B项;当时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部分知识界否定,不符史实,排除C项;当时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要矛盾未变,排除D项。故选A项。
15.D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五四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准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起点,故D项正确;辛亥革命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A项排除;北伐战争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B项排除;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C项排除;故选D项。
16.D
【解析】
【详解】
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引起了国内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一场广大民众参与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材料中北洋政府对于签字的态度变化体现出民众广泛参与发挥了巨大力量,D项正确;材料不是说明中国成功维护了国家主权,排除A项;巴黎和会上北洋政府外交并不是巨大胜利,排除B项;五四运动是民主革命实现了利转型,排除C项。故选D项。
17.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太平天国运动中颁布了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等人创办了《新青年》,五四运动中爱国青年喊出“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的口号,正确的是①—c ②—a ③—b,B项正确;ACD项与题干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
18.D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内容“一百年栉风沐雨,共青团始终坚定不移跟党走,团结带领共青团员和广大青年,前赴后继,勇当先锋,各级青年团组织没有辜负党的期望。”“。广大青年积极参加为志愿军捐献飞机大炮活动,“中国青年号”、“中国学生号”、“中国少年儿童号”飞机就凝聚了广大青少年纯真的爱国情感。”可知,广大青年团员拥有纯真的爱国情感符合题意,D项正确;共青团员是抗美援朝的主力军说法错误,排除A项;抗美援朝是共青团发起的爱国运动说法错误,排除B项;志愿军飞机都由青年团员捐献说法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
19.C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材料可知从1894年—1919年,中国产业工人人数迅速增加,工人阶级力量不断壮大,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在1919年的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成为主力登上了历史舞台,标志着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所以说预示了中国革命的新方向,故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与题干无关,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以知道,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直接推动了五四运动的爆发,故选项B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革命性质是由革命任务决定的,这一时期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依然是反帝反封建,所以说中国民主革命的性质没有发生改变,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
20.A
【解析】
【详解】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反映了反帝反封建。“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反映了革命的彻底性。所以这一材料最能体现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A项正确;材料体现了五四运动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不能体现维护国家统一的坚决性、各阶层抵制侵略的一致性和反对封建军阀的斗争性,排除BCD项。故选A项。
21.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开始时宣传民主和科学,1917年以后开始宣传社会主义,1919年因为中国外交的失败,五四运动爆发了,它是反帝爱国运动,此后,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思潮的主流,这体现出,思想解放随社会实践不断发展,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从新文化运动到五四运动这种阶段性变化、阶段性特征,不是说思想解放和社会变革的关系,也不是说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关系,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22.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陈独秀领导新文化运动促进了青年学生的思想解放,为五四运动做了思想准备,此外他领导进步社团,宣传进步思想,指导学生运动,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展,③④正确;最早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是李大钊,①错误;陈独秀出任北大文科学长,但并没有直接领导五四运动,而是指导学生运动,②错误。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23.A
【解析】
【详解】
依据材料“外争主权、内惩国贼”、“山东”,结合所学可知,反映的是五四运动,结合所学可知,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直接引发五四运动,A项正确;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是在1931年,材料没有涉及,排除B项;日本侵华制造华北事变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材料没有涉及,排除C项;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与材料反映的五四运动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24.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是五四运动时期的口号,D项正确;自强、求富是洋务运动的口号,排除A项;打倒列强,除军阀是北伐战争时期的口号,排除B项;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口号,排除C项。故选D项。
25.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和材料“学生罢课、商人罢市、劳动工人同盟罢工、许多地区”可知,这体现了阶层的众多和地域的广泛,说明,民众广泛参与,B项正确;无产阶级为主力,北京首先发起, 北洋政府反对,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26.(1)五四运动;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2)北京。
(3)工人。
(4)爱国主义精神。
【解析】
【详解】
(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图中内容及材料二“‘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等”结合所学可知,该事件是五四运动;第二小问:1999年,中国外交在巴黎和会上的失败,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是五四运动的导火索。
(2)根据材料一第一幅图中内容结合所学可知,背景是天安门广场,所以五四运动爆发的地点是北京。
(3)根据所学可知,1919年6月5日,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也由北京转移到了上海。
(4)根据所学可知,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反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爱国主义精神。
27.(1)巴黎和会;一战中,中国是战胜国,但是1919年美、英、法等战胜国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
(2)反帝反封建;《北京学界全体宣言》把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当时爱国青年的强烈愤怒和对国家命运的高度责任感。
(3)爱国主义;开放性题目,当代青年应具有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成为富有开拓精神的社会主义新人。
(4)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等,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信息“因感觉大会对山东问题解决办法之不公道,中国代表团曾于1919年5月4日对最 高会议提出抗议,提出了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等要求”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1919年巴黎和会上列强对中国山东问题的处理,故“靖和会议”是指巴黎和会;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一战中,中国是战胜国,但是1919年美、英、法等战胜国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
(2)依据材料关键词“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可知,此内容明确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性质;第二问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北京学界全体宣言》把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当时爱国青年的强烈愤怒和对国家命运的高度责任感。
(3)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青年学生以及各阶层人士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捍卫国家主权,维护民族尊严,带有强烈的爱国主义色彩;五四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第二问开放性题目,当代青年应具有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成为富有开拓精神的社会主义新人。
(4)依据材料信息“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相比其阶级力量、指导思想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革命也朝着 新的方向发展”,结合所学可知,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等,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8.(1)变化:由被动、自发的状态到积极主动的参与;由未形成整体的合力到相互配合。
地位: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原因:亚非拉人民的觉醒,民族意识的增强。影响:造成了帝国主义全球殖民体系的彻底崩溃,民族独立国家在国际舞台上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民族觉醒凝聚了民族力量,推动了革命发展,促进了民族独立与解放。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五四运动之前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还处于被动、自发的状态,形不成整体的斗争合力。五四运动不仅有青年学生的参与,广大工人、商人、教师、市民都积板主动地参与其中,相互呼应,取得了运动的初步胜利”可知,与五四运动前的斗争相比,中国人民在五四运动中的斗争的变化是由被动、自发的状态到积极主动的参与,由未形成整体的合力到相互配合。结合所学知识,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非洲民族独立运动高涨的原因有:第二次世界大战促进了非洲人民的觉醒;非洲人民的力量在二战中增强,战后掀起了民族独立运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沉重打击了西方殖民主义势力;亚洲民族独立运动对非洲的影响,亚非会议的影响。其国际影响是造成了帝国主义全球殖民体系的彻底崩溃,民族独立国家在国际舞台上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本题开放性题,言之有理即可。民族觉醒凝聚了民族力量,推动了革命发展,促进了民族独立与解放。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