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培优作业】第一单元 第二节 化学研究些什么(2) (pdf版+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课时培优作业】第一单元 第二节 化学研究些什么(2) (pdf版+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6-30 14:00:00

文档简介

★课堂作业 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使密闭容器内压
1.D 2.C 3.C 4.B 5.C 6.C 强减小
,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容器内水
的体积即为减少的氧气的体积。
7.B 8.D
问题二: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9.放热 发光 变色 放出气体 生
叫纯净物。如:氧气、水、氮气、二氧化碳等。
成沉淀 不能
() () ()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10.1 味道 2 颜色 3 气味
() 成的叫混合物。如:空气、海水、糖水、食盐4 气味
() 水
、澄清石灰水等。
11.1 小 低 小 大 银白色 固
分辨混合物和纯净物的关键是物质是
态 (2)能与水剧烈反应并放出热量
否只由一种物质组成。
★课后作业
★课堂作业
1.D 2.A 3.B 4.B 5.D 6.C
1.B 2.A 3.C 4.B 5.A 6.D
7.B 8.B 9.A
7.B 8.D 9.A
10.①④ 在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
10.100 氧 氮 碳 碳 氧 氢
成 ②③ 在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
氧 碳、氢、氧、氮
11.(1)物理性质 (2)物理变化 (3) 点燃
化学性质 (4)化学变化 物质的性质决定 11.(1)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确
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体现物质的性质 保集气瓶中的氧气全部耗尽 (2)集气瓶体
12.①③ 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 1积的 氮气不能燃烧(或不支持燃烧)5
现出来的性质 ②④ 是在化学变化过程 (3)不能 木炭粉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12.(1)可燃 稳定 (2)密度(或比重)
13.(1)A (2)B (3)C A,B 二氧
大 不活泼 性质 (3)耐磨、不易被腐
化碳和水都不可燃
蚀、易加工(合理答案均可) 物质的性质决
14.(1)无色(或无气味;或气体;或难溶
定物质的用途(合理答案均可)
于水) 一氧化氮有毒且常温下易与氧气反
() 、 ★课后作业应生成有毒的二氧化氮气体 2 有毒 常
温下易与氧气反应 (3)有毒、能与水反应 1.B 2.D 3.C 4.A 5.B 6.B
7.(1)将集气瓶中的氧气全部消耗完
★新题看台
产生大量的白烟 (2)沿导管进入集气瓶中
1.B 2.B 3.B 4.C 5.D 6.C 1
7.D 8.B 9.D 10.C (3)①红磷的量不足;②装置漏气;5
() ③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瓶塞等。 ()能说第二节 化学研究些什么 2 4
明该气体不能支持燃烧且难溶于水。 (5)
★问题导学 装置始终密闭,空气没有逸出,实验结果更
问题一:空 气 主 要 是 由 氮 气、氧 气 组 准确
点燃
成的。 8.【实验回顾】(1)P+O2 →P2O5
红磷燃烧消耗密闭容器内空气中的氧 (2)气压
— 2 —
课时培优作业
第二节 化学研究些什么(2)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通常状况下,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本课时的重点是用探究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 B.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的气体一定是空气
气的体积分数、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及区分。 C.空气不是单一物质,而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
混合物
问题一:空气中有哪些物质 如何探究空气中 1D.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5
氧气的含量
5.实验室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最
适宜选用的可燃物是 ( )
A.红磷 B.硫黄
C.木炭 D.蜡烛
6.如图所示的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
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作记号。
关于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
问题二:如何分辨混合物和纯净物(常见物质)
1
A.该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5
B.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过量
C.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火焰熄灭后立刻
1.早在18世纪中叶,化学家为了认识空气的
打开弹簧夹
本质,将一些金属放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实验,结果
7.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
1
发现,每次都有约 的空气不知去向。当时化学家
5 A.澄清石灰水 B.冰水混合物
1 C.矿泉水 D.部分生锈的铁钉
把这 的空气称为“上等纯空气”。这种“上等纯空
5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气”是指 ( ) A.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
A.氮气 B.氧气 B.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C.各种物质都具有一定的组成和结构
2.你认为下列各项不属于化学学科研究范畴 D.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可能不同
的是 ( ) 9.葡萄糖和面粉在燃烧匙中烧焦后都得到一
A.物质的运动状态 种黑色的残渣———碳,由此说明 ( )
B.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A.两者的组成有相似之处
C.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B.两者的物理性质完全相同
D.物质的用途和制法 C.两者的化学性质完全相同
3.空气中含量最高的气体是 ( ) D.两者的用途相同
A.氧气 B.二氧化碳 10.世间万物仅仅由 多种元素组成。
C.氮气 D.稀有气体 有些物质由一种元素组成,如氧气由 元素
6
化学 九年级上册
组成,氮气由 元素组成,金刚石、石墨均由 2.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元素组成。更多的物质由两种或更多种 ( )
元素组成,如二氧化碳由 和 两种 A.木柴用作燃料
元素组成,水由 元素和 元素组 B.锌用作电池的电极
成,碳酸氢铵由 四种元素组成。 C.氮气用作食品保护气
11.已知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某课 D.用金刚石制作钻石
外活动小组设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 3.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
装置如图所示。 A.矿泉水 B.空气
C.水蒸气 D.碘酒
4.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 )
①紫菜蛋汤 ②海水 ③二氧化碳固体
④碳酸氢铵
(1)红磷在集气瓶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A.①② B.③④
。该实验中红磷稍过量 C.①②③④ D.②③
首先得出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这
的目的是 。 5.
( 一结论的科学家是 ( )2)待燃烧停止,白烟消失并冷却后,打开止水
瑞典化学家舍勒
夹,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瓶内水量约是 A.
B.法国化学家拉瓦锡
,由本实验还可以推知氮气
: 。 C.意大利化学家阿伏加德罗的哪一性质 试写出其中一种
() 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3 若将红磷换成木炭粉,该实验能否成功
D.
, 。
6.图甲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
理由是
量,其中与集气瓶相连的压强传感器等电子设备能
12.黄金是一种有黄色金属光泽的贵重金属,
将集气瓶内气体压强精确地记录并存下来。图乙、
在人类文明的历史上,它是财富的象征。在从自然
图丙是用该装置测得的红磷和木炭分别在集气瓶
界获得黄金和将黄金作为货币使用的过程中,一些
中燃烧的压强—时间关系图(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与“金”有关的词语应运而生,如“烈火见真金”“真
是集气瓶内初始气压, 和 '分别是反应结束后
金不怕火炼”“沙里淘金”。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 p0 p p
恢复到室温时集气瓶内的气压)。
问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
( :
()“ ”“ 是 提示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
,可认为是碳与氧气反
1 烈火见真金 真金不怕火炼”等词语,说
, 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在相同压强下,生成的二氧
明黄金不具有 性 具有 的化学
化碳的体积等于消耗的氧气的体积) ( )
性质。
(2)“沙里淘金”既说明黄金的 比沙粒
,又说明黄金的化学性质 ,还说
明物质的制取与物质的 有关。
(3)黄金能作为货币使用,是因为它 甲
。黄金自古以来还
是一种贵重的饰品。
由上述分析你能得到的结论是
(写一条即可)。
乙 丙
4 A.燃烧匙内所装红磷或木炭的多少对实验结
1.下列物质中约占空气体积 的是 ( )5 果无影响
A.水蒸气 B.氮气 B.反应开始时集气瓶中压强瞬间变大是由燃
C.氧气 D.二氧化碳 烧放热造成的
7
课时培优作业
C.p=0.79p0,p'=p0 是因为红磷着火燃烧所 8.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再认识。
需最低温度比木炭低 【实验回顾】下图是实验室用红磷燃烧来粗略
D.由图丙可推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
7.某同学用图甲所示装置来测空气中氧气的
体积分数。
(1)写出红磷燃烧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

(2)实验原理:由于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
气,使瓶内 减小,烧杯中水倒吸到集气瓶。
(1)红磷要取过量的原因是 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操作规范,用量筒测量进入
,将红磷点燃后放入集气瓶中, 瓶中水的体积,能粗略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观察到的现象是 。 【问题提出】有实验资料表明:燃烧过程中当氧
(2)反应停止,待集气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烧 气体积分数低于7% 时,红磷就无法继续燃烧,因此
杯内的水将会 ,大约达 通过上述实验,测量结果与理论值误差较大。
到集气瓶容积的 为止。 【实验改进】
(3)若实验后发现测定氧气的体积分数低于 Ⅰ.根据铁在空气中生锈的原理设计下图实验
1,可能是由哪几种原因引起的 装置,再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中饱和食盐
5
水、活性炭会加速生锈。
Ⅱ.测得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前 实验后
(4)燃烧匙内仍有可燃物,但燃烧着的可燃物
测量
却熄灭了,说明剩余气体能否支持燃烧 集气瓶内 项目 烧 杯 中 水 烧 杯 中 剩 余 集气 瓶(扣 除 内)
的水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不能继续上升,能否说明 的体积 水的体积
容物 和 导 管 的
容积
剩余气体难溶于水
体积/mL 80.0 54.5 126.0
【交流表达】
(1)铁生锈过程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首先是
铁与氧气、水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Fe(OH)2],写
出该化学变化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

(2)根据上表数据计算,改进实验后测得的空
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 (计算结果精确到
0.1%)。
(3)从实验原理角度分析,改进后的实验结果
(5)某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 比前者准确度更高的原因。
法(如图乙所示),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 ① ;
。 ② 。
8
化学 九年级上册
D.必须等温度计的读数恢复至实验前的温度
后才能记录量筒内剩余水的体积
1.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 4.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如图是测定
置如图所示,实验过程中,下列做法会使实验结果 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两套装置图,请结合图示回
产生明显误差的是 ( ) 答有关问题。
A.使用过量的红磷
B.把红磷改为蜡烛
C.恢复到实验开始前的温度才进行测量
D.不打开橡胶塞,用放大镜聚焦太阳光点燃
红磷
2.在受到猛烈撞击时,汽车安全气囊内的物质
瞬间分解,产生大量的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
体。该气体是 ( )
A.氮气 B.氧气
C.氦气 D.水蒸气
3.暖宝宝贴(主要成分为铁粉、木炭、食盐)的 (加热条件下,铜能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固
热量来源于铁粉的氧化。小涛同学设计使用暖宝 体)
宝贴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开始前的装置 (1)根据下表提供的实验数据,完成下表。
如图所示,实验后从量筒中流入玻璃瓶(容积为250 实验 测 得 空
mL)中的水的体积为45mL(铁粉生锈消耗的水忽 硬质玻璃管中 反应前注射器 反应后注射器 气中 氧 气 的
空气的体积 中空气体积 中气体体积
略不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体积分数
25mL 15mL 9mL
(2)装置一和装置二中气球的位置不同,
(填“装置一”或“装置二”)更合理,理由是

(3)若实验测得的结果偏小(氧气的体积分数
小于21%),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列举两条)
A.实验前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①
B.通过本次实验数据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
分数为18% ②
C.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偏低,可能 。
是暖宝宝贴的使用数量不足
9【交流表达】(1)Fe+H2O+O2 → 按最少量取用:液体取1~2毫升,固体只需
Fe(OH)2 (2)20.2% (3)①铁的缓慢氧 盖满试管底部。
化使集气瓶中的氧气消耗更彻底,使实验结 (3)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一放”:不
果更准确 ②测量时考虑到导管容积和扣 放回原瓶;不随意丢弃;不拿出实验室;要放
除内容物后的集气瓶容积,使实验结果更 入指定容器。
准确 (4)固体药品的取用:块状固体用镊子
★新题看台 夹,粉末状或细晶体用药匙取,必要时可用
纸槽取。操作:把试管横放,将药品送到试
1.B 2.A 3.B
() () 管底部,再把试管竖起。4.115% 2 装置二 能让空气更
, , (5)液体药品的取用:瓶塞倒放,试剂瓶易流通 全部通过铜粉 使氧气与铜粉充分
() 的标签向着手心,瓶靠试管口,倒完后盖紧反应 3 ①铜粉的量不足 ②未待装置完
瓶塞,将试剂瓶放回原处。
全冷却至室温就读数(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加热:
第三节 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 (1)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应该先进行
预热。预热的方法:在火焰上方来回移动试
★问题导学
管。对已固定的试管,可移动酒精灯。待试
问题一:酒精灯,最常用的加热工具。 管均匀受热后,再把灯焰固定在盛放固体的
(1)酒精灯的灯焰分为焰心、内焰、外焰 部位加热。
三个部分。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 (2)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也要进行预
在加热时要利用酒精灯的外焰。 热,同时注意液体体积最好不要超过试管容
(2)使用酒精灯时,有两禁止:绝对禁止 1
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绝 积的 。加热时,使试管倾斜一定角度(约3
对禁止用一盏酒精灯去引燃另一盏酒精灯; 45°角)。在加热过程中要不时地移动试管。
用完酒 精 灯 不 可 用 嘴 吹 灭,必 须 用 灯 帽 为避免试管里的液体沸腾喷出伤人,加热时
盖灭。 切不可让试管口朝着自己和有人的方向。
(3)不要碰倒酒精灯,万一洒出的酒精 玻璃仪器的洗涤:
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可用湿抹布 (1)仪器内附有不溶性的碱、碳酸盐、碱
扑盖。 性氧化物等,可加稀盐酸洗涤,再用水冲洗。
试管,可用于盛放少量的固体及液体, (2)仪器内附有油脂等可用热的纯碱溶
可用作反应的容器,也可以进行加热。 液洗涤,也可用洗衣粉或去污粉刷洗。
问题二: (3)清洗干净的标准:仪器内壁上的水
药品的取用: 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而是均匀地
(1)取用药品遵守“三不”原则:不能用 附着一层水膜,就表明已洗涤干净了。
手接触药品,不能品尝药品的味道,不要把 问题三:
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气味(应用招气入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猜想
鼻法)。 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2)药品没有具体说明取用量时,一般 →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