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培优作业
第三节 自然界中的水(1)
D.澄清的石灰水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石
灰水表面出现一层白色物质
本课时的重点是电解水实验探究水的元素 5.关于电解水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组成。 A.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电解水时在正极产生氢气
C.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问题一:水是由什么元素组成 2∶1什么化学实验
D.电解水时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
可以证明
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
6.关于水的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水是水元素组成
B.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问题二:电解水时与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极
C.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上各产生什么气体 如何检验 体积比是多少
D.水的组成很复杂,至今没有明确的答案
7.检验氢气纯度时,判断氢气较纯的现象是
( )
A.听到尖锐的爆鸣声
问题三:氢气燃烧有何现象
B.听到轻微的爆鸣声
C.未听到声音
D.试管炸裂
8.水既普通又宝贵。为探究水的组成,用如图
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请填写下列有关内容。
1.以下关于水的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常温下,水是无色、无气味、无味道的液体
B.水在0℃会结成冰
C.液态水的密度比冰的密度大
D.水通电也不会分解
2.下列叙述中,符合科学道理的是 ( )
(1)通电后两电极都有 放出,经检验
A.“超纯水”是绝不含其他任何物质的水
甲试管中的气体能 ,产生 色火焰,
B.寒冷的冬季,自来水管易爆裂
证明该气体是 ;乙试管中的气体能使
C.水在100℃以下不会沸腾
、
,则该气体为 。
D.凡无色 透明的液体都是水 (2)写出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该反应属于 反应。
A.氧气是纯净物,液态氧是混合物 (3)该实验得到的结论是水由 组成。
B.纯净的雨水是纯净物,冰水混合物是混合物
C.蒸馏水不能养鱼,是因为蒸馏水中不含氧
元素 1.根据物质分类知识判断,下列物质属于纯净
D.洁净的空气是混合物 物的是 ( )
4.不能说明空气中有水蒸气的事实是 ( ) A.汽水 B.矿泉水
A.炒脆的瓜子敞口放一段时间后会变软 C.自来水 D.冰水混合物
B.夏天打开电冰箱看到有白雾产生 2.水在人类生产、生活以及科学实验中都有很
C.夏天在室内放一杯冰水,发现杯外壁上出现 重要的作用。下列实验中,水起隔绝氧气作用的是
小水珠 ( )
2 8
化学 九年级上册
里收集到气体可能约为 毫升。
8.物质A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B和C,B在C
中燃烧又生成 A。铁丝能在C中燃烧放出大量的
热,并生成D。
A.测空气中 B.硫在氧气 (1)判断A、B、C、D各是什么物质,分别写出它
氧气含量 中燃烧 们的名称。
A. 。 B. 。
C. 。 D. 。
(2)写出有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注明反应
类型。
:
C.燃烧条件 D.试管的洗涤 ①A物质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B和C
( )
的实验
:
3.下列关于氢气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②铁丝在C中燃烧
( ( ) )
A.无色、无味 B.能燃烧
C.难溶于水 D.密度小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4.在电解水实验中,如果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 A.自然界中的河水、井水和湖水都属于混合物
管内汇集了aL气体,那么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 B.冰、水共存物是混合物
内汇集的气体体积理论上应是 ( ) C.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A.aL B.0.5aL D.实验室电解水时,正极端玻璃管内的气体是
C.2aL D.无法确定 氢气
5.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说明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 ) A.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说明水是由氢、氧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两种元素组成的
B.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气和
C.水里有氢气和氧气 氧气组成的
D.只要将氢气和氧气充分混合,就能得到水 C.自然界中的天然水和氢气燃烧生成的水都
6.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是纯净物
( ) D.电解水是最理想的氢能来源
A.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时,分子间空隙变大 3.水是“生命之源”。根据你对水的认识,请
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气和 回答:
氧气组成 (1)某物质由H、O两种元素组成,其中H元素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于除去水中的异味 的质量 分 数 为11.1%,该 物 质 的 化 学 式 为
D.如果将水样蒸干后有固体析出,这种水样中 。
一定含有杂质 (2)如图是电解水的实验简图。若A试管中产
7.(1)能说明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实 生10mL 气 体,则 B 试 管 中 产 生 mL
验是 (填序号)。 气体。
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B.氢气在氯气中燃烧
C.水的净化
D.水的电解
(2)电解一定量的水,与电源某一电极相连的
试管里收集到气体8毫升,则另一电极相连的试管
2 9通电
() 、2 ①水 氢气+氧气 分解反应 ②铁 喷灌 滴灌技术
,生活中使用节水器具,一水
→
点燃 多用等。
+氧气 →四氧化三铁 化合反应 (2)造成水污染的一些主要因素:①工
★新题看台 业“三废”任意排放;②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1.A 2.A ③农药化肥的任意施用。
3.(1)H2O (2)5 (3)防治污染方法:工业上,运用新技
第三节 自然界中的水(2) 术、新工艺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工业废水处
理后排放;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施
问题一:过滤:把液体和不溶性固体分
用农药化肥。生活上,生活污水处理达标后
离的一种方法。
排放,禁止生产和使用含磷洗涤剂等。
过滤操作中应注意:
一贴:滤纸 紧 贴 漏 斗 内 壁,中 间 不 留 ★课堂作业
气泡。 1.A 2.D 3.B 4.D 5.C 6.D
二低:①液面低于滤纸边缘;②滤纸低 7.B
于漏斗口边缘。 8.(1)①烧杯 ②漏斗 (2)①液面高
三靠:①盛待过滤液体的烧杯口紧靠玻 于滤纸边缘 ②滤纸破损 ③承接滤液的
璃棒。 烧杯不清洁(合理即可)
②玻璃棒紧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玻 ★课后作业
璃棒的作用:引流)
③漏斗的下端管口紧靠在烧杯内壁上。 1.B 2.C 3.B 4.C 5.A
:() : 、 6.(1)D (2)饮用、洗衣服 ()使用问题二 1 ①硬水 溶有较多含钙 镁 3
物质的水。 淘米水浇花(或洗衣水拖地等,合理即可)
②硬水的危害:长期饮用硬水对健康不 ★新题看台
利;工 业 生 产 中 使 用 硬 水 会 导 致 锅 炉 爆 1.(1)②④ (2)蒸馏
炸等。 2.(1)② (2)活性炭 蒸馏 (3)略
(2)区别方法:①加肥皂水,产生泡沫多
(有较少浮渣)的是软水,产生泡沫少(较多 第3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
浮渣)的是硬水。②加热蒸发,有较多固体
残留的是硬水,有较少或没有固体残留的是 第一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1)
软水。
★问题导学
问题 三:硬 水 转 化 为 软 水:煮 沸、曝
晒等。 问题一:构成物质的微粒:(1)质量小,
问题四:水是一切生命的源泉,地球上 体积小;(2)运动性;(3)之间有间隙。
的淡水资源并不充裕,而且全世界水分布不 问题二: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原子间的重
均匀,因此水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新组合,分子在化学变化过程中能分为原
我们要节约用水。 子,各原子经过重新组合又能形成新的分
(1)工业上水的循环利用,农业上推广 子,即发生了化学变化。
— 8 —
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间后水柱液 面 不 下 降 (3)集 气 瓶 口
碳酸钙+盐酸 →氯化钙+水+二氧 (4)①③④
化碳 二氧化碳 9.(1)试管 集气瓶 (2)略 (3)A
(2)①木炭燃烧 b
②呼吸 ★新题看台
③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 1.B 2.B 3.D
(3)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最适合在实验 4.(1)①锥形瓶 ②长颈漏斗 (2)长
室中使用,原料易得,反应条件容易达到,只 颈漏斗中形成的水柱下降 (3)有气泡产生
生成二氧化碳一种气体。 溶液变红 略 (4)吸收氯化氢气体 浓
而木炭燃烧:气体不容易收集;呼吸:气 硫酸 G处蜡烛熄灭 (5)A、E、F 略
体不纯净。
问题 二:(1)不 可 以,容 易 造 成 气 体 第三节 自然界中的水(1)
漏出。
问题导学
(2)可以,
★
如用试管或广口瓶代替。
() 。 问题一: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3 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 电解水、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实验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 并且不与空
气反应, 。没有毒性)。 可以证明
( : ,4)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问题二 通电一段时间后 两个玻璃管
看是否变浑浊。 内汇集了一些气体,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
() ( ),将燃着的木条放到瓶口,若熄灭,则 管内气体能燃烧 是氢气 与电源正极相连5
说明已集满。 的玻璃管内气体能助燃(是氧气),且体积比
() 。6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它不能燃 为2∶1
烧、 :一般情况下,它不能支持燃烧。 问题三 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地燃
: 。 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问题三 保持空气流通 放出大量的热 在火
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发现内壁有水
★课堂作业
珠生成。
1.B 2.C 3.C 4.D 5.B 6.A
★课堂作业
7.C 8.A 9.D
10.(1)大理石 稀盐酸 (2)向上排空 1.D 2.B 3.D 4.D 5.D 6.C
气 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变浑 7.B
浊,则为二氧化碳 将燃着的小木条放在集 8.
(1)气体 燃烧 淡蓝 氢气 带火
通电
气瓶口,若熄灭,则已满 (3)关闭弹簧夹 星的木条复燃 氧气 (2)水 →氢气+氧
★课后作业 气 分解 (3)氢元素和氧元素
1.A 2.B 3.D 4.C 5.D 6.A ★课后作业
7.(1)防止产生的气体从长颈漏斗末端 1.D 2.C 3.B 4.C 5.B 6.B
逸出 (2)AD或BD 略 7.(1)AD (2)4或16
8.(1)长颈漏斗 集气瓶 (2)一段时 8.(1)水 氢气 氧气 四氧化三铁
—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