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上 的 红 磷 不 燃 烧,水 下 白 磷 不 燃 烧 碳+氧气(不
点燃
(2)③④ ②④ (3)乙 碳的燃烧 碳+氧气(充足) → 点燃充足) →一
7.(1)不燃烧 (2)酒精的着火点比棉 二氧化碳 氧化碳
布低,由于水的蒸发,温度高于酒精但低于 问题二: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有
棉布的着火点 (3)由于酒精挥发,灯芯上 毒气体。吸入人体内的一氧化碳跟血液中
的酒精含量太低 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丧失了输氧功
★新题看台 能,人体就因缺氧而窒息死亡。
1.A CO产生的主要途径是含碳燃料的不
二氧化锰
2.(1)
, 。
过氧化氢 →水+氧气
完全燃烧 如汽车尾气等
(2)燃烧匙中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未达到白磷 问题三
:(1)爆炸的条件:
的着火点,烧杯中白磷未燃烧是因为没有与 化学爆炸: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急速
O 接触 导管口有气泡冒出,白磷燃烧 的燃烧,短时间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2
(3)助燃性 先增大后减小 积迅速膨胀。
3.(1)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不 (2)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
点燃 (气体的爆炸极限)时,遇到明火都会发生爆
支持 P+O2 →P2O5 (2)先鼓后瘪(其 炸。所以,在点燃或加热任何可燃性气体的
他合理描述也可) (3)白磷燃烧消耗了锥
实验之前,务必进行气体检验纯度实验。易
形瓶中的氧气,使瓶中气压降低 锥形瓶中
燃易爆物:遇到明火、高温或撞击时,极易发
氧气约占46mL,当注射器中的水进入锥形
生燃烧或爆炸。
瓶约46mL后,瓶中气压与外界相当(其他 (3)防 止 爆 炸 的 方 法:通 风、禁 止 烟
相似描述也可,但第二问需答出“锥形瓶中
火等。
氧气约占46mL”) (4)几种消防安全标志见课本98页图
第一节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2) 4-9。
问题四: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氧气的
★问题导学 浓度;可燃物的颗粒大小;接触面积等。
问题一: 实例:锅炉的鼓风机;篝火丛中的木柴
完全燃烧 不完全燃烧 架空燃烧;蜂窝球的使用;蜡烛在空气中和
燃烧条件 有充足的氧气 氧气不充足 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不同。
燃烧速度 快 慢 问题五:灭火的原理:
释放热量 多 少 (1)将可燃物撤离燃烧区,与火源隔离。
一氧化碳、碳 (2)将燃烧着的可燃物与空气隔离。
碳、氢的生 氢化合物、水 (3)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二氧化碳和水
成物 和小 的 炭 黑 若破坏其中一个条件,即可达到灭火的
颗粒
目的。
燃烧效率 高 低
灭火方法:
(1)将燃着的液化气火熄灭,可关闭
— 14 —
课时培优作业
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
第一节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1)
4.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梗不易继续燃
烧,其原因是 ( )
本课时的重点是燃烧条件的探究。 A.火柴梗着火点高
B.火柴梗接触氧气少
: C.火柴梗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问题 燃烧是什么样的变化 发生燃烧需要什
么条件 D.火柴梗潮湿
5.如图实验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 )
火柴各部分的燃烧
A.有可燃物
B.有助燃剂
1.下列关于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 ) C.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A.凡有发光、发热现象产生的变化都是燃烧 D.可燃物与火焰直接接触
B.燃烧是可燃物与其他物质发生的一种发光、 6.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 )
C.燃烧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A.用灯帽盖灭酒精灯———隔绝氧气
D.可燃物只要与氧气接触就一定能够燃烧 B.森林灭火时,建立隔离带———隔绝可燃物
2.下列不属于物质燃烧条件的是 ( ) C.镁条在酒精灯上点燃———提高着火点
A.狭小的空间 D.家具起火,用水扑灭———降低温度
B.与氧气接触 7.某老师在《燃烧的条件》教学中,改进了教材
C.温度达到着火点 中的实 验,如 图 所 示,在 铜 片 上 罩 了 仪 器a。请
D.物质具有可燃性 回答:
3.2015年8月,天津一集装箱码头发生危化品
大爆炸,再次敲响了人们对危化品管理的警钟。实
验室常备的氢氧化钠属于危化品,你认为其包装箱
上应贴的标识是 ( )
A. B. (1)仪器a的名称是 。
(2)罩上仪器a的作用是 。
(3)对照①和③能够获得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
件之一是 。
C. D.
1.用酒精灯加热装有水的纸船,纸船竟然安然
无恙,其主要原因是 ( )
A.水能分解
5 0
化学 九年级上册
B.纸不是可燃物 (2)做实验时,酒精洒在桌子上燃烧起来
C.没有和氧气接触 。
D.温度未达到纸的着火点 (3)图书馆中图书着火 。
2.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 6.小刚和小强用图甲和图乙所示实验来探究
A.只有在点燃或加热时可燃物才能燃烧 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经查阅资料知:
B.只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可燃物就能
燃烧
C.只有含碳元素的物质才能燃烧
D.只要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就能
灭火 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为240℃,它
3.如图所示,加热烧瓶中的水使之沸腾。水蒸 们在空气中燃烧都生成有毒的白烟———五氧化二
气从铜管喷出,把火柴靠近管口P处,火柴被加热, 磷,五氧化二磷易溶于水。
迅速移开火柴,火柴开始燃烧。(火柴由C、H、O元 (1)小刚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
素组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现象是 。
(2)小强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以下
实验事实: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
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不通空气时,热
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
烧。该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
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填序号,下同) ;能
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
A.水沸腾,水分子质量和体积增大 的实验事实是 。
B.P处水蒸气的作用是使火柴温度达到着 (3)“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要求实验室的“三废”
火点 排放降低到最低程度并能得到妥善处理。图甲与
C.火柴移离水蒸气,与氧气充分接触,从而 图乙所示实验相比, (填“甲”或“乙”)更体
燃烧 现了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
D.火柴燃烧的产物含有二氧化碳和水 7.某兴趣小组将大小相同的若干块棉布在五
4.控制变量法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下面 份不同体积分数的酒精溶液中浸透后取出点火,做
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请你根据实验图示和资料 了“烧不坏的棉布”的实验。其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回答有关问题。资料信息: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 实验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
别是40℃、240℃。 所用酒
精的体 95% 65% 55% 15% 5%
积分数
酒精烧 酒精烧 酒精烧
实验
完,棉 完,棉 完,棉 不燃烧
现象
布烧坏 布无损 布无损
(1)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 。
(1)你推测⑤的实验现象是 。
(2)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 。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验②③中“酒精烧完
(3)如果要让水中的白磷在水下燃烧,应采取 棉布无损”的原因:
的措施是 。 。
(4)通过以上实验事实证明,燃烧必须同时具 (3)实验室里的酒精灯常出现灯内有酒精却点
备下列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 不燃的现象,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 。
5.发生下列情况时,你会用什么方法灭火
(1)炒菜时锅中油着火 。
5 1
课时培优作业
3.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量空气中
氧气体积分数并取得成功。
1.同学们在研究物质燃烧的条
件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把一根
粗金属丝绕成线圈罩在一支蜡烛的
火焰上,火焰很快就熄灭了。对这
一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线圈内没有氧气了
B.可燃物的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
C.金属丝有良好的导热性
D.若预先将金属丝加热,蜡烛就不会很快熄灭 【查阅资料】 白磷的着火点:40℃。
2.用如图所示装置,在常温下分别进行研究燃 【提出问题】 氧气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烧条件和研究氧气性质的实验。已知:白磷的着火 多少
点为40℃。 【实验准备】 锥形瓶内空气体积为230mL,注
射器中水的体积为50mL,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实验探究】 装入药品,按图所示连接好仪
器,夹紧弹簧夹。先将锥形瓶底部放入热水中,白
磷很快被引燃,然后将锥形瓶从热水中取出。
【现象分析】
(1)将锥形瓶底部放入热水中,白磷被引燃,说内容
(实验1)研究燃烧条件 (实验2)研究氧气性质
步骤 明燃烧不能缺少的一个条件是 ,足量的
白磷在锥形瓶中未能全部燃烧,说明瓶内剩余气体
烧杯中盛有 NaOH 溶
烧杯中盛有80℃的热
, 燃烧(填“支持”或“不支持”)。写出白磷液 燃 烧 匙 中 放 入 木
水,分别在燃烧匙和烧
Ⅰ 炭,点 燃 木 炭 后,迅 速 燃烧的符号表达式: 。
杯中导 管 口 放 置 一 小
将燃烧匙伸入瓶中,塞 (2)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气球的变化
块白磷,塞紧瓶塞
紧瓶塞 是 。
Ⅱ 推入适量 H O 溶液 推入适量 H O 溶液 (3)待白磷熄灭、锥形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2 2 2 2
,
() 簧夹 还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①注射器中的水自动
1H2O2稀溶液与 MnO2接触时发生反应的文
,
。 喷射出来 ②当注射器中的水还剩约字表达式为 4mL
时停止
下流。() , , 导致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
:
2 实验1中 推入
H2O2溶液前 燃烧匙和水
;
中的白磷均不燃烧,原因分别是
。
;推入
H2O2溶
液后,观察到烧杯中的现象是 。 【 1 得出结论】 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5
(3)实验2中,推入 H2O2 溶液后,观察到木炭
燃烧得更剧烈,由此得出氧气的性质是 ;
木炭熄灭后冷却一段时间,烧杯中的部分溶液流入
集气瓶。该实验中,集气瓶内压强的变化过程是
。(NaOH能大量吸收CO2)
5 2★新题看台 7.(1)K
+ 39∶127∶48 (2)I2
1.D 2.B (3)受热易分解 (4)B
3.(1)化合 (2)环保 (3)-3 8.(1)甲 状 腺 (2)214 (3)10
(4)7.5
第三节 物质的组成(3) 9.22%
★问题导学 ★新题看台
问题一:在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之比 1.B 2.B
就是各元素的原子个数与它的相对原子质 3.(1)C2H4O2 醋酸 (2)1∶2∶1
量乘积之间的比值。 (3)40
如:高 锰 酸 钾(KMnO )中,m(K)∶ 4.(1)B (2)79 (3)46.7% 42.3%4
m(Mn)∶m(O)=39∶55∶(16×4)=39∶55 90.6%
∶64 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
硝酸铵(NH4NO3)中,m(N)∶m(H)∶
m(O)=(14×2)∶(1×4)∶(16×3) 第一节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1)
=7∶1∶12
问题二:计算化合物中某一元素的质量 ★问题导学
分数 问题: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
元素的质量分数(ω)= 化学反应。
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
×100% 物质燃烧一般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相对分子质量
(1)物质具有可燃性。
如:计算 MgSO4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2)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
(
( ) 4Ar O
)
ω O = Mr( × 100% =
()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
MgSO4) 3
度,即可燃物的着火点。
4×16
24+32+4×16×100%=53.3% 三个条件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课堂作业 ★课堂作业
1.B 2.B 3.D 4.D 5.D 6.B 1.B 2.A 3.B 4.C 5.C 6.C
7.A 7.(1)烧杯 (2)防止五氧化二磷散到
8.(1)C2H4O3 76 (2)2∶4∶3 空气中污染空气 (3)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6∶1∶12 (3)63.2% ★课后作业
9.(1)三 (2)10∶3∶12 (3)0.6g 1.D 2.D 3.A
10.37.9% 4.(1)没有达到着火点 (2)没有氧气
★课后作业 (3)通入空气 (4)温度达到着火点
1.A 2.D 3.B 4.C 5.B 5.(1)盖上锅盖 (2)用湿抹布盖灭
6.(1)10 (2)152 (3)7∶12 (3)用液态二氧化碳扑灭
(4)36.8% 6.(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白烟,铜
— 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