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培优作业】第四单元 第一节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2) (pdf版+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课时培优作业】第四单元 第一节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2) (pdf版+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8-21 08:35:18

文档简介

片上 的 红 磷 不 燃 烧,水 下 白 磷 不 燃 烧 碳+氧气(不
点燃
(2)③④ ②④ (3)乙 碳的燃烧 碳+氧气(充足) → 点燃充足) →一
7.(1)不燃烧 (2)酒精的着火点比棉 二氧化碳 氧化碳
布低,由于水的蒸发,温度高于酒精但低于 问题二: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有
棉布的着火点 (3)由于酒精挥发,灯芯上 毒气体。吸入人体内的一氧化碳跟血液中
的酒精含量太低 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丧失了输氧功
★新题看台 能,人体就因缺氧而窒息死亡。
1.A CO产生的主要途径是含碳燃料的不
二氧化锰
2.(1)
, 。
过氧化氢 →水+氧气
完全燃烧 如汽车尾气等
(2)燃烧匙中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未达到白磷 问题三
:(1)爆炸的条件:
的着火点,烧杯中白磷未燃烧是因为没有与 化学爆炸: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急速
O 接触 导管口有气泡冒出,白磷燃烧 的燃烧,短时间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2
(3)助燃性 先增大后减小 积迅速膨胀。
3.(1)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不 (2)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
点燃 (气体的爆炸极限)时,遇到明火都会发生爆
支持 P+O2 →P2O5 (2)先鼓后瘪(其 炸。所以,在点燃或加热任何可燃性气体的
他合理描述也可) (3)白磷燃烧消耗了锥
实验之前,务必进行气体检验纯度实验。易
形瓶中的氧气,使瓶中气压降低 锥形瓶中
燃易爆物:遇到明火、高温或撞击时,极易发
氧气约占46mL,当注射器中的水进入锥形
生燃烧或爆炸。
瓶约46mL后,瓶中气压与外界相当(其他 (3)防 止 爆 炸 的 方 法:通 风、禁 止 烟
相似描述也可,但第二问需答出“锥形瓶中
火等。
氧气约占46mL”) (4)几种消防安全标志见课本98页图
第一节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2) 4-9。
问题四: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氧气的
★问题导学 浓度;可燃物的颗粒大小;接触面积等。
问题一: 实例:锅炉的鼓风机;篝火丛中的木柴
完全燃烧 不完全燃烧 架空燃烧;蜂窝球的使用;蜡烛在空气中和
燃烧条件 有充足的氧气 氧气不充足 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不同。
燃烧速度 快 慢 问题五:灭火的原理:
释放热量 多 少 (1)将可燃物撤离燃烧区,与火源隔离。
一氧化碳、碳 (2)将燃烧着的可燃物与空气隔离。
碳、氢的生 氢化合物、水 (3)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二氧化碳和水
成物 和小 的 炭 黑 若破坏其中一个条件,即可达到灭火的
颗粒
目的。
燃烧效率 高 低
灭火方法:
(1)将燃着的液化气火熄灭,可关闭
— 14 —
化学 九年级上册
第一节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2)
本课时的重点是燃烧的结果及灭火原理。 1.下列灭火实例中,利用了“隔离可燃物”原理
的是 ( )
A.住宅失火,消防队员用高压水龙头向着火处
问题一:碳氢化合物在什么条件下会发生完全 喷水
燃烧或不完全燃烧 两种情况下的燃烧产物、燃烧 B.炒菜时,油锅不慎着火,迅速用锅盖盖灭
快慢、放热多少等方面有什么差别
C.实验时酒精不慎洒出并燃烧,通常用湿抹布
盖灭
D.发生森林火灾时,将火焰蔓延线路前的小片
树木砍掉
问题二:CO 对人体产生毒害的机理是什么 2.成语“釜底抽薪”的本意包含着灭火的原理,
CO产生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下列灭火方法也依据这个原理的是 ( )
A.砍掉树木形成隔离带
B.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C.用锅盖盖灭着火的油锅
问题三:形成爆炸的条件是什么 什么是爆炸
D.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
极限 常见易燃、易爆物的储存、运输、使用要注意
3.一辆客车夜晚行驶在公路上,发现漏油时应
什么 你熟悉相关标志吗
该采取的措施是 ( )
A.开灯查找漏油部位
B.让车内所有的人集中到车厢后部
C.洒水降温溶解汽油蒸气
问题四:影响可燃物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有
D.打开所有车窗,严禁烟火,疏散乘客
哪些
4.夜间发现煤气泄露应采取的紧急措施是
( )
A.打开排气扇,把煤气抽走
: B.
开灯,仔细检查泄露处
问题五 灭火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你知道哪些
C.
关闭气源阀门,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常见灭火方法
D.立即打电话,请人来维修
5.采取正确的措施,能够避免火灾发生或减少
灾害损失,下列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 ( )
A.油锅起火———用锅盖盖灭
B.酒精灯着火———用湿抹布盖灭
C.森林起火———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
D.汽车油箱着火———用水浇灭
6.下列有关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的说法中
问题六:在被困火灾区时,如何自救
不正确的是 ( )
A.石油燃烧时冒黑烟是因为不完全燃烧
B.含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等
有毒气体而污染环境
C.相同质量的碳发生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
时,释放的热量一样多
5 3
课时培优作业
D.让日常生活中燃料能完全燃烧对节约资源、 A.爆炸使燃烧处暂时缺氧
保护环境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B.爆炸气浪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
7.以下几种消防安全标志中,禁止烟火的是 C.爆炸气浪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填序号,下同),禁止吸烟的是 。 D.炸起的沙土覆盖可燃物,隔绝空气
5.下列措施或事故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 )
A.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
B.天然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气扇电源开关
C.为了防止海产品变质,用甲醛溶液浸泡
8.煤是一种常用的化石燃料,家庭用煤经过了 D.被围困在火灾区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从“煤球”到“蜂窝煤”的变化,以前人们把煤粉加工 低下身子逃生
成略大于乒乓球的球体,后来人们把煤粉加工成圆 6.下列做法或认识科学的是 ( )
柱体,并在圆柱体内打上一些孔。请你分析这种变 A.厨房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电源
化的优点: B.煤气中毒应大量喝牛奶
。 C.用硬水洗衣服比用软水洗效果好
煤在燃烧时会产生许多污染物,为了减少煤燃 D.垃圾经分类回收处理可转化为资源
烧时对环境的污染,可设法把煤与水蒸气在较高温 7.用灯帽盖灭酒精灯,其主要灭火原理是
度下转化成较洁净的水煤气(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 ( )
和氢气),请你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A.隔绝空气
。煤气厂常在家用水煤气中 B.清除可燃物
特意掺入少量有难闻气味的气体,其目的是 C.降低酒精的着火点
。 D.使温度降到酒精的着火点以下
8.(1)熄灭酒精灯的方法是 ,原理
是 。
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锅盖盖灭的 (2)白磷通常保存在水中,原因是
原理是 ( ) 。
A.降低油的着火点 (3)俗话说:“人要忠心,火要空心。”“火要空
B.让油与空气隔绝 心”的道理是 。
C.降低温度至油的着火点以下 (4)下面这个成语与化学知识有关,试简述其
D.清除了可燃物 中的化学原理。釜底抽薪(釜:指古代炊具,相当于
2.装汽油的油罐车,最适宜贴的图标是 ( ) 现在的锅;薪:指柴火)的化学原理是

2015年5月25日,沅江市某纸厂芦苇仓库发
3.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生火灾,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某同学给纸厂提供
( ) 如下温馨提示,你认为错误的是 ( )
A.可燃物只有在空气中才能燃烧 A.芦苇着火时,只能用沙子灭火
B.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 B.芦苇仓库外要有明显的防火警示标志
C.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时可能发生 C.芦苇仓库与周围建筑物之间要留有足够的
爆炸 防火距离
D.任何燃料完全燃烧时,一定会生成二氧化碳 D.芦苇仓库要有良好的通风设备、齐备的消防
4.森林初发火灾时,可以使用爆炸灭火的方 器材
法,将灭火弹抛到火场爆炸将火扑灭。关于爆炸灭
火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 )
5 4阀门。 质量
(2)燃着的酒精灯可用灯帽盖灭。 例题:9.2g某物质R在空气中燃烧后,
(3)燃着的木材着火用水来浇灭。 能够生成17.6gCO2和10.8gH2O,请你分
问题六:当被困在火灾区时,要冷静地 析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自救,如用 分析:我们可以用化学式表示该反应:
湿毛巾捂住口鼻,低下身子沿墙壁或贴近地 R+O2 →CO2+H2O,生成物中含有碳、
面跑出火灾区。 氢、氧三种元素,所以根据质量守恒原理,反
★课堂作业 应物中的碳、氢、氧元素质量应该和生成物
中的质量分别相等。首先能够判断在反应
1.D 2.A 3.D 4.C 5.D 6.C
物R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7.A D
, 素。我们就要根据质量来算了:8.增大了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使煤燃
高温 m(C)
12
烧得更旺 碳+水 →一氧化碳+氢气 =m
(CO2)×ω(C)=17.6g×44
及时提醒人们发生了煤气泄漏 =4.8g;
★课后作业 m(H)=m(H2O)×ω(H)=10.8g×
1.B 2.B 3.C 4.C 5.D 6.D 2
18=1.2g
7.A
故氢元素与碳元素质量总和只有6g,
8.(1)用灯帽盖灭 隔绝空气 (2)白
而R有9.2g,所以在该物质中氧元素就要
磷的着火点低,在空气中易自燃 (3)使可
占3.2g。
燃物与空气充分接触 (4)撤离可燃物灭火
综合上述,该物质中含有碳、氢、氧三种
★新题看台 元素。
A ★课堂作业
第二节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1.B 2.B 3.B 4.B 5.B
6.(1)防止锥形瓶底部局部受热爆裂
★问题导学 (2)2.6 (3)产生白烟,气球胀大后又缩小
问题一: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 (4)装置漏气(或锥形瓶未冷却等)
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5)遵守 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与
这个定律叫质量守恒定律。 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问题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实质: 提示:锥形瓶的底部铺有一层细沙,其
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 作用是防止锥形瓶底部局部受热爆裂;总质
组合成新的分子,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都 量(27.6g)=砝码质量(20g+5g)+游码
没有改 变,所 以 反 应 前 后 物 质 的 总 质 量 质量,可得游码的读数为2.6g;白磷燃烧过
不变。 程中看到的现象是产生白烟,由于空气膨
问题三:化学反应中一定“不变”的有: 胀,气球胀大,冷却后气球又缩小;天平指针
微观:原子种类、原子质量、原子数目 偏向右边说明装置漏气等;所有的化学反应
宏观:元素种类、元素质量、物质的总 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原因是参加反应的各
—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