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
物质生成 (2)
、
有 硫化汞+氧气 汞+ 三 17.铁架台→
酒精灯 过滤 引流 蒸
加热 发 搅拌,防止局部过热使得液滴飞溅
二氧化硫 汞+硫 →硫化汞 18.(1)泥土有无加强热 (2)B中石灰
三、18.(1)
2
石棉网 灯帽 (2)倒 向 水变浑浊 (3)微生物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3
( ) () 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着手心 紧挨 或紧靠 3 略向下倾斜
19.(1)D (2)A 略 将带火星的小1
45° 中下部 上下 自己或别人3 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复燃,则已满 (3)b
(4)20mL 平视 凹液面最低处 (4)B D (5)分液漏斗
19.(1)试管 漏斗 烧杯 (2)试管 20.(1)集气瓶 B (2)A D 加入药
(3)AB 品前,一定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c
20.【经典赏析】BCD ①
点燃
【实验回顾】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第3章测试卷
【进行猜想】红磷不足(或实验前没有夹
一、
弹簧夹、
1.B 2.D 3.D 4.B 5.A 6.C
实验装置可能未冷却就打开弹簧夹
) 7.B 8.D 9.C 10.A 11.B 12.A 等
【 13.A 14.D 15.C 16.C实验与交流】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
二、17.(1)①②③ (2)③
着火点低
【 】 , 18.
(1)化合物 (2)A2+B2 →2AB
交流与反思 装置内残留的氧气更少
19.(1)B (2)一个氯气分子(或氯气
实验结果更准确
等) (3)过滤(或吸附等合理答案) 加热【 实验探究2】20.2%
煮沸
【 】 、 、
(4)35 得到
结论与反思 铁粉 炭粉 氯化钠和蒸
三、20.变浅 相同 微粒不断运动 继续
馏水或白磷等
(
【 】 ; 21.1
)整瓶水变红 在不断运动 (2)液
拓展延伸 不能 因为空气中二氧化碳
面低于刻线且距离较远
,
间存在空隙 便
含量约只有0.03% 铜不能将装置中的氧气
于观察液面变化
几乎耗尽
四、22.(1)144 (2)21∶8 (3)14.4g×
第2章测试卷 23
144=2.3g
一、1.B 2.C 3.A 4.B 5.B 6.C
7.B 8.B 9.D 10.A 11.B 12.C 第4章测试卷
二、13.略 一、1.C 2.B 3.A 4.C 5.D 6.B
14.锰酸钾和二氧化锰 装置的气密性 7.A 8.B 9.D 10.D 11.C 12.A
二氧化锰 催化剂 生成物 13.C 14.D 15.B
15.增大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缓慢 二、16.(1)输氧(或结合氧气) (2)燃气热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一种 水器应安装在浴室之外(或与浴室隔离);使
点燃
黑色固体 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用燃气热水器时应开窗通风(合理即可)
16.(1)BD (2)煮沸 (3)吸附 17.(1)该元素原子序数为46(或其他
— 22 —
第3课时 空间与图形 三、1.A 2.C 3.A 4.B 5.C 6.
我爱口算:278 1.7 33.6 3.75 7.2 C
2.54 40 2.96 0.16 11 0.4 750 四、1.0.09 1.6 10 980 0.3 0.6
1.(1)60 74000 (2)8 (3)22 (4)162 0.1 7.2 0.09 3.7 2.1.3 190 4
81 (5)54 90 2.(1)C (2)C 3. 4.10 3.42.6 71.48 2.5 10 4.86
(12+16)×5÷2+12×12÷2=142(cm2) 0.18
· · · · · ·
4.(连接FC) 10×4÷2-4×4÷2= 五、1.0.571428 0.714285 0.857142
12(cm2) 12×2÷10=2.4(cm) (4-2. 2.88880 888880 8888880
2 4)×4÷2=3.2(cm ) 六、1.16.5÷66=0.25(m2) 2.467÷45
第4课时 位置、可能性和植树问题 ≈10.4(辆) 10+1=11(辆) 3.1.8km
趣味数学:3千米=3000米 3000×2÷ =1800m 1.2km=1200m 1200÷(1800
(315+285)=10(分) 315×10-3000= ÷7.5-1.2)≈5.03(分) 4.165÷(2.6×
150(米) 2)≈31(个) 5.(17-12.5)÷(7-4)=1.
1.(1)(1,1) (3,1) (4,4) 钝角 (2)2 5(元) 6.3+(12-4.5)÷2.5=6(小时)
红 白 (3)26 75 2.(1)C (2)D 第四单元测试卷
( 3.36-1)×6=210(米) 4.(25-1)×4 一、1.(1)5 (2)3 1 2 3 (3)不可能
=96( )
米 4和6的最小公倍数是12 96 2.唱歌 魔术 3.3 4.2 红色跳棋
÷12+1=9(盆) 1
第一、
子 黄色跳棋子 红 5.6 相等
二单元测试卷 6
一、1.27 1 15 2.两 三 3.2.688 6 46.
268.8 0.56 4.> < = 5.2.9 10 10
2.89 6.1.04 0.95 7.7.5 8.7.2 二、1.√ 2.√ 3.△ 4.× 5.×
2.8 1.25 乘法分配 9.2 10.(5,4) 6.△
二、1.√ 2.× 3.× 4.× 5.× 三、1.C 2.A 3.A 4.B 5.C
三、1.B 2.A 3.B 4.B 5.C 四、1.15 16 1.8 45 0.8 7 36
四、1.0.8 0.032 0.36 0.48 1 6 1.08 2.10.2 4.25 5.656 4.78 37.
10.8 230 0.9 0.09 0.1 3 2.3.3 2 7.8
47 6.72 3.82 3.0.188 20 75.24 五、略
925 11 36 六、1.(1)③ (2)① (3)② 2.略 3.
五、略 略
六、1.9.7×8.2=79.54(m2) (9.7+8. 第五单元测试卷
2)
×2=35.8(m) 2.0.012×40≈0.5(毫 一、1.6x+300 2.n 3.3+2b 4.5a
) 米 3.25×6.8=170(km) 170<200 5.4a a2 6.(a+b)c=ac+bc 7.ab
要加油 4.10+(
15-3)×1.6=29.2(元) b-5 a2 8.0.09 0.9 0或2 9.n
第三单元测试卷 -1 n+1 3n 10.x-9 11.7天看的
一、1.0.49 625 商不变的性质 2.0.6 页数 没看的页数 x÷a 12.180-2x
2.25 0.65 3.十 4.> > = 5. (180-x)÷2
· ·· 二、
1.√ 2.× 3.× 4.× 5.√
0.7 6.5.245 5.245 5.245 5.24545 三、
·· 1.C 2.C 3.B 4.D 5.C
… 7.0.163 0.2 0.164 8.45.7 9. 四、1.7.1 3.5 10.8 8 9x 2.2x
3.2 0.3125 10.0.012 0.0024 0.02x 4.7a 2.x=2.2 x=2.4 x=
二、1.× 2.× 3.√ 4.× 5.× 28 x=10 x=0.2 x=2.34 3.(1)7
6.× (x+5.6)=56 x=2.4 (2)4x-1.5x=
·7·第3章测试卷
(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2分)
1.厨房中报警器检测到煤气泄漏,从分子性质角度解释,这是利用 ( )
A.分子很小 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之间有间隙 D.分子可以再分
2.用分子的观点分析下列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一种物质的分子运动到另一种物质的分子的间隔之中
B.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了
C.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了
D.分子改变了,由一种分子变成了另一种分子
3.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的事实是 ( )
A.冰融化 B.水变成水蒸气
C.从液态空气制取氧气 D.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4.宏观与微观相互联系是化学最特征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
A.春天百花盛开,花香四溢,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温度计受热时水银柱上升,是因为汞原子受热时体积变大
C.蔗糖溶于水后固体消失且不导电,是因为蔗糖以分子的形式分散到水中
D.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水和氧气,说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5.下图表示的是物质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含有不同质子数的
原子,则图中表示单质的是 ( )
6.下列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 )
A B C D
7.在符号2N、N2、H2O、2CO、SO2中,数字“2”的意义能用来表示分子个数的有 ( )
— 9 —
A.2个 B.1个 C.4个 D.5个
8.下图是钠与氯气(Cl2)反应生成氯化钠的模拟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反应中钠原子转移一个电子给氯原子
B.反应中氯气分子分解成氯原子
C.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
D.氯化钠由氯化钠分子构成
9.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
A.2个氢分子—2H B.3个氧原子—O3
+1
C.4个水分子—4H2O D.5个钠离子—5Na
10.硅是非常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开发绿色能源———太阳能离不开硅。为了更好地了解
硅元素,同学们查阅了元素周期表,下面从该图获取的信息中,不正确的是 ( )
A.硅元素的原子核内有28个中子
B.硅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C.硅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
D.硅元素的核电荷数为14
11.以下是一个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从示意图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 ( )
A.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发生改变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目不发生改变
C.反应前两种分子的个数比是1∶2
D.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分解反应
12.据报道,科学家已经研制出世界上最薄的材料———碳膜片,其
厚度只有一根头发的二十万分之一。如图所示,这种碳膜片形状如蜂
巢,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六边形单元向外延展而成,下列有关碳膜片的
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碳膜片属于单质
B.碳膜片与C60是同一种物质
C.碳膜片属于人工合成的有机高分子材料
D.碳膜片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和碳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不同
13.百合中的秋水仙碱具有润肺止咳功效,其化学式为C22H25NO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秋水仙碱中含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24%
— 10 —
B.秋水仙碱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1∶4
C.秋水仙碱由22个碳原子、25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
D.秋水仙碱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14.下图实验不能说明的是 ( )
A.分子很小
B.分子不停地运动
C.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同,性质不同
D.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破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分子
15.如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正确的是 ( )
A.反应物含3种元素
B.生成了2种物质
C.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D.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
16.家庭中常备的抗生素类药品“利君沙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62,其中氢的质量分数
为8.7%,则平均每个分子中含氢原子的数目为 ( )
A.87 B.86 C.75 D.23
二、填空与简答题(共40分)
17.有符号:①2Mg,②O2,③2H2,④2CO2-3 ,⑤FeO。
其中数字“2”表示含义不同,请选择合适的序号填空。
(1)“2”用来表示原子个数的是 。
(2)“2”用来表示分子个数的是 。
18.若分别用○和 代表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这两种元素分别组成的单质在点燃
条件下发生反应,反应前后的微观模拟图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成物属于纯净物中的 。
— 11 —
(2)若用A代表○、B代表 ,请用A、B表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
19.2015年5月4日,北京的王女士因混合使用洁厕灵(盐酸)和84消毒液(次氯酸钠)
清洁马桶,中毒死亡。其原因是2HCl+NaClO NaCl+Cl2↑+H2O,产生的氯气有毒。
(1)上述反应中,氯元素化合价最高的物质是 (填字母)。
A.HCl B.NaClO
C.NaCl D.Cl2
(2)符号“Cl2”的意义是 (答出一条即可)。
(3)《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允许自来水厂使用氯气对天然水进行灭菌消毒,在此之
前还要经过沉降、 净化水操作;要求水的总硬度(以CaCO3计)不超过450mg/L,生
活中降低水的硬度的常用方法是 。
(4)已知溴元素(B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那么,溴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
溴原子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三、实验与探究题(共20分)
20.如右图所示,上瓶盛的是空气,下瓶盛的是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当抽
出玻璃片后,会观察到红棕色气体逐渐扩散到上瓶,同时下瓶颜色逐渐 ,
最后,上、下两瓶颜色 ,此现象说明 。当两瓶气体混合
均匀后微粒 (填“继续”或“停止”)运动。
21.(1)向容积为250mL的细颈玻璃仪器A中加水至虚线处,再滴几滴红墨
水,一段时间后,A中的现象是 ,说明分子 。
(2)继续向A中加酒精至凹液面最低处正好与刻度线相切。塞紧
玻璃塞,将A中液体倒转摇匀,重复两次。静置一段时间后,A中的现
象为 ,说明分子 。仪器A细颈部
的作用是 。
四、计算题(共8分)
22.苯甲酸钠(C7H5O2Na)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广泛用于食品工
业中,请计算:
(1)C7H5O2N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2)C7H5O2Na中碳、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 。
(3)14.4g苯甲酸钠中含有钠元素多少克 (写出计算过程)
—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