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 九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1)
C.H、O D.Cu、H
3.镁带在耐高温的密闭容器(内含空气)中燃
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
烧,如图所示,能正确表示容器里所盛物质总质量
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质量守恒
变化的是 ( )
定律的理解要抓住以下几点:(1)该定律适用一切
化学变化,不包括物理变化,有些化学反应表面上
看起来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是因为有气体参加或
生成。(2)质量守恒定律中的“质量”是指参加化学
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不是反应物质量的简单相加。
从微观角度认识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原
因:化学反应是分子的破裂,原子的重新组合,所以
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变。
4.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中,肯定不变的是
( )
1.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物质时,反应物 ①原子的数目 ②原子的种类 ③分子的数
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相比较,存在着什 目 ④分子的种类 ⑤元素的种类 ⑥物质的总
么关系 质量 ⑦物质的种类
A.①②⑤⑥ B.①②③⑤
C.①②⑤⑦ D.③④⑥⑦
2.课本上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质量测 5.下图是工业上制备氢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
定的结果相等吗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不同的“球”代表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 )
3.从微观的角度来看,物质为什么会遵守质量
守恒定律
A.图中能表示氢分子的是“ ”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
C.该反应中共涉及两种单质和三种化合物
D.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
为1∶1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铁生锈后其质量将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 )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1L氢气和1L氧气反
A.不变 B.增大
应能生成2L水
C.减轻 D.无法确定
B.蜡烛完全燃烧后,蜡烛没有了,违背了质量
2.某物质加热分解产生氧化铜和水,则该物质
守恒定律
含有的元素是 ( )
C.固体、液体间的物质反应才遵守质量守恒定
A.Cu、O B.Cu、O、H
律,如果有气体参加反应,就不遵守了
5 5
课时培优作业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Fe3O4的质量等于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参加反应的铁丝和氧气的质量之和 反应前的质量(g) 4 1 42 10
7.在下图的装置中,当两种溶液发生反应后, 反应后的质量(g) 待测 20 6 31
天平不再保持平衡,指针向右偏转。天平不平衡的 反应后,甲的“待测”值应为 ( )
原因是 。 A.10 B.8
若反应物不变,要使天平在反应后仍然保持平衡, C.4 D.0
你认为对装置的改进措施是 。 5.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
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
如下表: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
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g 54 17 20 0
8.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可简单地表示为 H O+ 反应后的质量(g) 10 0 2 x2
CO2→淀 粉+O2。由 此 判 断:淀 粉 中 一 定 含 有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元素,可能含有 元素。 A.甲物质全部反应完
B.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C.参加反应的丙物质的质量为20g
1.用下列装置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托盘天平 D.x 为79
未画出),能达到目的的是 ( ) 6.质量守恒定律是帮助我们认识化学反应实
质的重要理论。在化学反应aA+bB cC+dD
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化学计量数a 与b 之和一定等于c 与d
之和
B.若取xgA和xgB反应,生成C和D的质
量总和不一定是2xg
C.反应物A和B的质量比一定等于生成物C
和D的质量比
2.有化学反应X+Y →Z,若将agX和bg
D.若A和C都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化
Y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则生成物的质量 ( )
合反应
A.等于(a+b)g B.小于(a+b)g
7.现将10gA和足量的B混合加热,A和B
C.大于(a+b)g D.不大于(a+b)g
发生化学反应。10gA完全反应后生成8gC和
3.下图是水分子的电解模型图,根据质量守恒
4gD,则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是 ( )
定律可判断该模型图中缺少了 ( )
A.1∶1 B.2∶1 C.5∶1 D.4∶1
8.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其中“ ”
和“”分别表示两种质子数不同的原子,a、b分别表
A. B. 示反应前和反应后的物质。请回答:
C. D.
4.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
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
质量如下表:
5 6
化学 九年级上册
(1)a、b物质均属于 (填物质分类),从微 该转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观角度说明你的判断依据是 。
(2)该反应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
类型)。
1.(金华中考题)“三效催化转换器”可将汽车
, 有关该转化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
( )
尾气中的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污染的气体 其中某个
A.催化剂改变了化学反应速率
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从图示获得的下列信息错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
误的是 ( )
C.生成物之一为C2H4
D.反应物与生成物均由分子构成
5.据报道,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人员利用钴
及其氧化物成功研制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二氧
A.该图已表示出质量守恒定律 化碳高效“清洁”地转化成液体燃料,如图为该反应
B.反应前后共有4种分子 的微观示意图。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C.甲和丁中同种元素化合价不相等 ( )
D.乙和丙中所含原子种类相同
2.(广西中考题)某固体化合物R在加热条件
下分解生成氧化铜、水、二氧化碳。取一定质量的
R,加热一段时间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反应前后原子总数减少
A.R中含有二氧化碳和水 B.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有两种氧化物
, 得到的液体燃料化学式是B.反应前后 固体减少的质量等于生成二氧化 C. H2C2O
D.可用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碳的质量
C.R中铜元素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氧化铜中 6.
亮亮同学做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发
现镁条燃烧除生成白色固体(MgO)外,还有少量的铜元素的质量
淡黄色固体生成。这种淡黄色固体是什么呢 亮
D.反应后固体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比反应前
亮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有关实验探究。
固体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大
【
( ) 实验探究
】 将该淡黄色固体投入盛有水的
3.娄底中考题 在一密闭容器里放入四种物
烧杯中。
质,使其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数据如下:
【实验现象】 烧杯中产生白色沉淀,并有刺激
四种物质 甲 乙 丙 丁
性氨味的气体产生。
反应前质量(g) 25 15 1 5 【教师指导】 上述反应产生的白色沉淀为
反应后质量(g) 11 未测 1 22 Mg(OH)2,生成的气体为NH3;反应过程中没有任
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何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A.未测值为2 【问题解决】 此淡黄色固体中肯定含有镁元
B.丙可能是催化剂 素和 元素,判断的依据是 ;
C.乙全部发生了反应 若该物质仅由两种元素组成,其化学式为 。
D.甲与乙反应的质量比为25∶15 【相关结论】 空气中氮气(N2)和氧气(O2)的
4.(成都中考题)我国科学家创造性地构建了 体积比约为 ,但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只生成
“单中心铁催化剂”,在甲烷高效转化研究中获得重 少量的淡黄色固体,由此得出的一个结论是
大突破。其成果在最近的美国《科学》杂志发表。 。
5 7总和,就是相对分子质量。
有两面性等合理答案均可)(3)氟乙酸甲
2.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防中氟元索的质量分数为2,物品上的
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原子数
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19
乙酸甲酯质量为57mg÷
×100%。
92
276mg
3.过氧化氢的化学式:H2O2,过氧化
400mg,不会引起急性中毒。
氢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1×2十16×2
16×2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100%≈94.1%。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1)
【课堂作业】
【问题导学】
1.B2.C3.C4.C
1.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5.(1)2:3(2)152(3)C
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6.(1)14:5:48:12(2)17.72%
2.不相等。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
(3)虚假(4)50kg×17.72%=8.86kg
反应的盐酸与碳酸钠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生
【课后作业】
成的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总和,二氧
1.D2.B3.B4.B5.D6.A
化碳气体逸散到空气中,所以天平不平衡。
7.C8.C9.B10.D
3.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化学反
11.(1)100(2)40%0.25g
应的各物质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
(3)25%(4)0.5g
质的过程。在反应过程中,反应前后原子
12.不是564:51:14:224
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
13.(1)金属72:11(2)0.05%
量没有改变。
(3)1
【课堂作业】
14.(1)6:1:12(2)63.2%
1.B2.B3.B4.A5.C6.D
15.(1)16:7(2)C、H(3)D
7.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逸散到空
16.(1)混合物(2)39:127
气中把烧杯换成锥形瓶,在锥形瓶口系
(3)59.3%
一个气球
17.(1)磷(2)7:55
8.H、CO
12×x
【课后作业】
(3
3550
×100%=35.8%x≈106
1.D2.D3.B4.D5.D6.B
【新题看台】
7.C
1.B2.B3.C4.D5.A
8.(1)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6.6:1
(2)分解
7.(1)4(2)60(3)6.4
【新题看台】
8.(1)36:5:19:32(2)化学品有
1.A2.D3.B4.B5.D
利于社会的发展,改善了人民生活,造成事
6.【问题解决】氮质量守恒定律
故是因为管理不善或使用不当(科学技术
MgN2【相关结论】4:1空气中氮气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