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2022年小升初语文
一、书写展示(2分)
1.(2022·瓯海)请用楷书将以下内容抄写到答题卡上。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答案】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知识点】字形;词形
【解析】【分析】 书写时注意“健”不要写成了“建”。
故答案为: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所学汉字的书写能力,写好汉字是终生学习与发展的一项必备技能,小学生养成书写规范的习惯,对我们的成长以及未来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基础积累(30分)
2.(2022·瓯海)根据拼音和语境,在横线上写出正确的词语。
经过六年的学习,我们长大了。我们不再yòu zhì ,也不敢zì ào ;我们对学习充满rè qíng ,也有了mù biāo 。我们知道未来的路很长,若想将来有所jiàn shù ,一定要投入shū jí 的海洋中xì tǒng 学习,为梦想而奋斗。
【答案】幼稚;自傲;热情;目标;建树;书籍;系统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分析】“幼稚”注意不要写成了“优质”;“自傲”注意“傲”和“遨”区分开;“热情”注意“情”和“晴”区分开来;“目标”不要写成“木标”;“建树”注意不要写成“件数”;“书籍”这样“籍”不要写成“藉”;“系统”注意不要写成“系同”。
故答案为:幼稚、自傲、热情、目标、建树、书籍、系统
【点评】读拼音写词语要注意:先拼再写,认真拼读好每个音节,区分好前后鼻韵母等易混拼音,读准声调。平常练习时记好字形,书写完整,字迹清楚,笔顺正确,尽量不涂抹。
3.(2022·瓯海)下列选项中,读音和字形都正确的是( )
A.惊皇(huáng) 鸿鹄(hú) 辨解 锲而不舍
B.藤蔓(wàn) 严竣 间(jiàn)断 焉知非福
C.畜养 潜(qián)伏 荒谬(miù) 奄奄一息
D.侵(qīng)覆 苍劲(jìng) 追悼 面面具到
【答案】C
【知识点】字音;词形辨析
【解析】【分析】A.有误,惊惶:指惊慌。故"惊皇"的"皇"应改为"惶"。辩指对受指责的某种见解或行为加以辩白、解释。故"辨解"的"辨"应改为"辩"。
B.有误,严峻:指严厉;不宽松。故"严竣"的"竣"应改为"峻"。
C.正确。
D.有误,侵:读"qīn",是侵入的意思。故"侵"读"qīn",不读"qīng"。面面俱到:各方面都照顾到,没有遗漏。故"面面具到"的"具"应改为"俱"。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音和字形。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学习中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辨析。字音和字形是基础部分常考的知识点之一,平时要做好字词积累,答题时认真辨析。
4.(2022·瓯海)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以我的体能,居然在这次800米测试中获得第一名,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B.他滔滔不绝地讲起了自己的成长经历。
C.只有见微知著,才有可能获得新发现。
D.每当看到明明那滑稽的样儿,我总忍不住哄堂大笑起来。
【答案】D
【知识点】成语运用
【解析】【分析】 A 、 B 、 C 正确。
D.有误,哄堂大笑: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时大笑。不符合句子语境。
故答案为: 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要想理解重点词语,就要先理解整个词语或句子的意义,结合平时的学习积累,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理解辨析即可。
5.(2022·瓯海)下面加点词与“司空见惯”的意思最不相近的是( )(填序号)
四季更换寻常事,司空见惯在眼中。你看,春雨如期而至(A) 滋养着大地,夏天烈日炎炎人们习以为常(B) ,秋风送爽、树叶变黄也不足为奇(C) ,冬天雪花飘舞更是见怪不怪(D)。
A.A B.B C.C D.D
【答案】A
【知识点】词语含义的理解
【解析】【分析】“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其近义词是“习以为常”“不足为奇”“见怪不怪”。
A.“如期而至”指按照计划或者规律,按时到来。意思与“司空见惯”不相近。
故答案为:A
【点评】 考查了写近义词的能力。近义词是指意思相近的词,确定近义词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从有共同词素的词语中去找,许多近义词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中间往往有一个相同的词素。因此,找一个词的近义词时,可以抓住这个词中表示基本意义的词素,并用它来组词,然后找出近义词。第二种是根据词语的意思,想想和它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
6.(2022·瓯海)下面对加点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思援弓缴而射之(射) B.当春乃发生(开始)
C.泣涕零如雨(表示没有) D.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离)
【答案】D
【知识点】字义;词语含义的理解
【解析】【分析】A.不正确,句意:想拿弓箭去射它。缴:系在箭上的丝绳。这里指带有丝绳的箭。
B.不正确,句意:降临在万物萌生之春。发生:指植物萌发、生长。
C.不正确,句意:哭泣的眼泪如同下雨般零落。零:零落。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 考查了文言字词的翻译。在正确翻译文言语句的基础上把握文言字词的意思,做此题根据句意回顾所学认真作答即可。
7.(2022·瓯海)我们不能忘记为民族自由解放而现身的先烈们,他们“( )”的英雄气概永远激励着我们。
A.休将白发唱黄鸡 B.粉身碎骨浑不怕
C.春风不度玉门关 D.不拘一格降人才
【答案】B
【知识点】古诗词运用
【解析】【分析】A.“休将白发唱黄鸡”指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
B.“粉身碎骨浑不怕”指为了革命事业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
C.“春风不度玉门关”意思是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D.“不拘一格降人才”表达的是对人才的渴望。
故答案为:B
【点评】 考查了句子的补充。补充句子就是把词和词组按一定的规律组合在一起,成为能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话,这就是句子。
8.(2022·瓯海)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毕业联欢会策划书的撰写,使我们进一步感受到了离别的滋味儿。
B.在学习奥运精神的主题班会课上,李华首先第一个发言。
C.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我们都要牢记自己的使命。
D.他年纪不算大,可满头乌发的头上长出了不少白发。
【答案】C
【知识点】修改病句
【解析】【分析】A.成分残缺,去掉“使”。
B.用词重复,“首先”“第一个”删其一。
C.正确。
D.搭配不当,去掉“满头乌发的”。故选: C 。
故答案为:C
【点评】 考查了修改病句。修改病句就是对句子的正确与否的判定,是对句子的结构和含义理解的综合能力的考查,完成时要细心分析所给句子,找出病因后对症下药,进行修改即可。
9.(2022·瓯海)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A.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B.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C.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D.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答案】C
【知识点】修辞手法辨析
【解析】【分析】A、B、D 都是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分别用“万重山”“深千尺”“万里沙”表现了事物的特点。
C.这是比喻的手法,把“露”比喻为“珍珠”,把“月”比喻为“弓”,表现了露珠和月亮的特点。
故答案为:C
【点评】 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10.(2022·瓯海)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俗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东东总不写作业,哎,纸是包不住火的,终有一天会被老师发现的。
B.不管遇到大事还是小事,他俩总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相处得很融洽。
C.等了很久,也不见红红的身影,不管三七二十一,她坐三轮车先走了。
D.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练就一手好字,他付出了太多的汗水和时间。
【答案】B
【知识点】惯用语、俗语
【解析】【分析】 A、C、D运用恰当。
B.运用不恰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比喻双方争执,各说自己有理。与语境不相符。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了俗语。俗语是汉语语汇里为群众所创造,并在群众口语中流传,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语言单位,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人民生活经验和愿望。
11.(2022·瓯海)辩论场上,同学们对“电脑时代需不需要练字”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如果你是正方,下列最有力的反驳是( )
反方:电脑打字方便又快捷。我们可以用它进行办公、聊天等。汉字只是一种交际工具,我们为什么要把时间浪费在练字上呢?
A.对方辩友,我方认为练字可以修身养性,我们觉得很有必要练习。
B.对方辩友,我方认为练字可以陶冶人的情操,磨练一个人的意志。
C.对方辩友,我方不赞成“汉字只是一种交际工具”的观点。汉字不仅可以用来交际、书写,更是一种书法艺术,给人以美的享受。书法艺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我们有义务将祖国的文明发扬光大。
D.对方辩友,当下电脑确实给我们带来方便与快捷。但是,练字也是很有必要的,它可以磨炼意志,陶冶情操。
【答案】C
【知识点】辩论讨论
【解析】【分析】A.不当;“我方认为练字可以修身养性,我们觉得很有必要练习”只是简单说明了练字的作用及必要性。
B.不当;"我方认为练字可以陶冶人的情操,磨练一个人的意志"只是简单说明了练字的作用。
C.恰当;“汉字不仅可以用来交际、书写,更是一种书法艺术,给人以美的享受。书法艺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我们有义务将祖国的文明发扬光大”既说明了书法的作用,又阐明了书法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位置,更阐明了书法是我们将祖国文明发扬光大的义务。
D.不当;“当下电脑确实给我们带来方便与快捷。但是,练字也是很有必要的,它可以磨炼意志,陶冶情操”只是简单地说明了练字的作用。
故答案为:C
【点评】考查了辩论。辩论意思是彼此用一定的理由来说明自己对事物或问题的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以便在最后得到共同的认识和意见。辩论旨在培养人的思辨能力,注意观点要明确,要有理有据。
12.(2022·瓯海)根据课文内容(或要求)填空。
(1)[追寻春的足迹]把春天的美景留在眼里。我们沿着诗人的足迹,走进叶绍翁“ ,一枝红杏出墙来” 的园子;跟随韩愈来到京城街道,欣赏“天街小雨润如酥, ”的美景;吟诵社甫的《春夜喜雨》,领略“ ,润物细无声”的盎然春意。
(2)[聆听心的呼声]把惜别的声音记在心中。张华在填写毕业纪念册时,打算用诗句作为赠言送给好朋友,请你根据提示填上合适的诗句:
我愿你有“劲竹”般的情操——“咬定青山不放松”,坚定信念!
我愿你有“石灰”般的意志——“ ”,不惧磨难!
我愿你有“冰心”般的品格——“ “,保持纯真!
【答案】(1)春色满园关不住;草色遥看近却无;随风潜入夜
(2)烈火焚烧若等闲;一片冰心在玉壶
【知识点】古诗词填空;古诗词运用
【解析】【分析】 (1)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宋代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意思:可是这满园的春色毕竟是关不住的,你看,那儿有一枝粉红色的杏花伸出墙头来。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出自唐代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意思是:京城的街道上空丝雨纷纷,雨丝就像乳汁般细密而滋润,小草钻出地面,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出自唐代杜甫的《春夜喜雨》,意思是:伴着春风在夜晚悄悄地下起来,无声地滋润着万物。
(2) “烈火焚烧若等闲”出自明代于谦的《石灰吟》,意思是:烈火焚烧看成平平常常的事。 “一片冰心在玉壶”出自唐代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二首》,意思:冰在玉壶之中,比喻人的清廉正直。表示我的心就像盛在玉壶的冰那样洁白透明。
故答案为:(1)春色满园关不住、草色遥看近却无、随风潜入夜;(2)烈火焚烧若等闲、一片冰心在玉壶。
【点评】 本题考查了诗歌默写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回答这些知识,都要通过在平时学习中的积累来完成。做此类题目,要结合题目要求对各题作出回答,作答完题目要认真仔细地进行检查,做到书写正确。
三、阅读理解(35分)
(2022·瓯海)铭记革命岁月 传递美好火种
选文一:
十六年前的回忆(节选)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选文二:
囚歌(节选)
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选文三:
鱼我所欲也(节选)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3.第一自然段中“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 )
A.李大钊不拘小节的个性。
B.监狱条件不好。
C.敌人对李大钊施了重刑。
14.面对亲人,李大钊只是“瞅了瞅”,没有说一句话,原因是( )
A.他要用“安定”“沉着”影响亲人,使她们化悲痛为力量。
B.他认为说话是多余的,亲人也救不了自己。
C.他在法庭上很紧张,说不出话来。
15.对材料二诗句的理解错误的是( )
A.“地下的烈火”是指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的力量。
B.“活棺材”是指革命者的牢房,也指黑暗的旧社会。
C.“永生”一词表达了诗人珍惜生命,追求生命长久的人生态度。
16.根据材料三的内容,完成填空。
本文将“生”比作“ ”,将“义”比作“ ”,把“舍生而取义”比作“ ”。
17.孟子在两千年前就提出了“舍生取义”,而这样的英雄人物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层出不穷。如“ ”的李大钊,“ ”的叶挺(结合材料一和二中内容填),在课外阅读中我还知道 也是这样的英雄。
【答案】13.C
14.A
15.C
16.鱼;熊掌;舍鱼而取熊掌
17.安定沉着、临危不惧、宁死不屈;坚定的信念、坚贞不屈;略
【知识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初步训练了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完成的关键是认真阅读短文内容,读懂短文。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是阅读题的常见问题,在回答问题之前要仔细阅读短文,充分理解短文内容,然后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3.考查对选文一内容的理解。通读选文一,结合题目中的选项可知,第一自然段中“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敌人对李大钊施了重刑。
故答案为:C
14.考查对选文一内容的理解。通读选文一,结合题目中的选项可知,面对亲人,李大钊只是“瞅了瞅”,没有说一句话,其原因是:他要用“安定”“沉着”影响亲人,使她们化悲痛为力量。
故答案为:A
15.考查对选文二内容的理解。通读选文二,结合题目中的选项可知,题目中的 A 、 B 项理解正确,符合诗句意义。
C项“永生”一词表达了诗人珍惜生命,“追求生命长久的人生态度”理解有误,不符合诗句意义,因为叶挺为了革命早把生死置之度外了。可结合诗句来理解。
故答案为:C
16.考查对选文三内容的理解。通读选文三可知,本文将“生”比作“鱼”,将“义”比作“熊掌”,把“舍生而取义”比作“舍鱼而取熊掌”。
故答案为:鱼、熊掌、舍鱼而取熊掌
17.考查对知识的拓展能力。“舍生取义”表示为正义事业牺牲生命。孟子在两千年前就 提出了“舍生取义”,而这样的英雄人物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层出不穷。如“舍生忘死”的李大钊,“视死如归”的叶挺,在课外阅读中我还知道岳飞、董存瑞、黄继光也是这样的英雄。
故答案为:安定沉着、临危不惧、宁死不屈、坚定的信念、坚贞不屈、董存瑞
(2022·瓯海)坚定理想信念 希冀美好成长
理想的风筝(节选)
①每逢春天来临,我常常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刘老师,想起他放飞天空的风筝。
②刘老师教我们历史课。他个子不高,微微发胖的脸上有一双时常眯起来的慈祥的眼睛,一头花白的短发更衬出他的忠厚。他有一条强壮的右腿。而左腿,却从膝盖以下全部截去,靠一根被用得油亮的圆木拐杖支撑。这条腿什么时候、为什么截去的,我们不知道。只是有一次,他在讲女娲补天造人的传说时,笑着对我们说:“……女娲氏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树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甩到地上的泥巴变成了人,只是有的人,由于女娲甩的力量太大,被甩丢了腿和胳膊。我就是那时候被她甩掉一条腿的。”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的心头都飘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③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
④他的风筝各式各样:有最简单的“屁帘儿”,也有三四米长的蜈蚣,最妙的是三五只黑色的燕子组成的风筝。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然而,他却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入蓝天的欢乐。他总是自己手持线拐,让他的孩子或学生远远地擎着风筝。他喊声:“起! ”使不断抖动手中的线绳,那纸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直窜入云霄。他仰望白云,看那青黑的小燕子在风中盘旋,仿佛他的心也一齐飞上了蓝天。那时候,我常常站在他旁边,看着他的脸,那浮在他脸上甜蜜的笑,使我觉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
⑤有一次,他故意地撒脱手,让天上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绳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向前飞跑。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嘴里还不停地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他终于气喘吁吁地抓住线绳,脸上充满得意和满足的稚气。那天,他一定过得最幸福、最充实,因为他感到他生命的强壮和力量。
⑥一个年过五十,身有残疾的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一个活泼的少年又该怎么样呢?
18.章围绕“理想的风筝”回忆了关于刘老师的哪两件事,请用小标题概括。
19.对课题“理想的风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老师放飞自己对理想的追求。
B.刘老师在每个学生的心里播下理想的种子。
C.刘老师放飞的风筝是最漂亮、飞得最高的。
20.第③自然段中“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的心头都飘起一股酸涩的感情。”此时,他们可能想到些什么?联系上下文,下列选项中表达不正确的是( )
A.身有残疾的刘老师,竟能这样在学生面前若无其事地谈论自己的腿,背后他付出了多大的努力,他的内心该有多强大呀!
B.因为老师讲到自己残疾的原因,我们无意而笑,老师听了应该很伤心吧。老师,抱歉了。
C.看着老师灿烂的笑脸,回忆着老师热爱生活的样子,内心五味杂陈。跟老师相比,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努力呢?
21.感受人物形象:第②⑤自然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 描写、 描写和 描写,从中我读到了一位 的刘老师。
22.在短文的结尾处,“一个活泼的少年又该怎么样呢?"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活泼的少年要热爱生活,不怕困难,对生活有所追求。
B.活泼的少年要对生活充满信心,积极乐观。
C.活泼的少年要会说笑话,要去放风筝。
【答案】18.①笑谈腿疾;②放飞风筝。
19.C
20.B
21.动作;语言;神态;积极乐观、身残志坚、热爱生活等
22.C
【知识点】叙事类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初步训练了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完成的关键是认真阅读短文内容,读懂短文。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是阅读题的常见问题,在回答问题之前要仔细阅读短文,充分理解短文内容,然后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8.考查了拟写小标题的能力。第②段主要写刘老师的腿是截去的,他却说是女娲造人时没造好,可以拟标题为:笑谈腿疾。第③④⑤段主要写刘老师课余在操场上放风筝,可以拟题为:放飞风筝;
故答案为:①笑谈腿疾;②放飞风筝。
19.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课题"理想的风筝"有两层含义,表层指的是刘老师春天放飞的风筝,以风筝表达自己对理想的追求。从刘老师放风筝对学生产生的影响,"那些给了我数不清的幻梦的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祖国的蓝天上滑翔。"可以看出标题还暗指刘老师在学生的心里播下了理想的种子。故 A 、 B 正确。 C .错误。
故答案为:C
20.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结合上下文内容可知,A、C正确。B.孩子们笑不是嘲笑,故对老师表达歉意错误。
故答案为:B
21.考查了对写作手法及作用的分析能力。第②⑤自然段中画""的句子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刘老师积极乐观、身残志坚、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
故答案为:动作、语言、神态、积极乐观、身残志坚、热爱生活等
22.考查了对文中内容的理解能力。阅读全 文内容可知,活泼的少年要热爱生活,不怕困难,对生活有所追求。要对生活充满信心,积极乐观。故A 、B 正确。 C .有误。
故答案为:C
(2022·瓯海)目睹奥运风采力求自我进步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冬奥会简介卡
第24届冬奥会
举办时间: 2022年2月4日至2022年2月20日
主办城市:北京、张家口
作为欠发达地区,张家口从未受到如此关注。据初步估算,冬奥会可为当地带来3500亿元投资,增加20万个就业机会。而京张高铁的建设、基础设施的改善、产业结构的调整,将给城市带来根本性改变,给百姓留下真正实惠。
所有冰上项目:由北京承办.
所有雪上项目:由北京延庆区和张家口承办
北京是奥运史上第一个举办过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和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城市,也是继1952年挪威的奥斯陆之后时隔整整70年后的第二个举办冬奥会的首都城市。
[材料二]冬奥会与夏奥会的区别
[材料三]
谷爱凌,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洲圣弗朗西斯科,她的父亲是美国人,母亲谷燕是北京人,15岁时的谷爱凌正式转为中国国籍,中国女子自由式滑雪运动员。
在北京冬奥会上,她代表中国参加冬奥会,并取得2金1银的好成绩,她是国籍雪连第一位自由式滑雪女子U型场地大满贯,也是中国首位在世界极限运动会夺金的运动员。在许多人眼中,那些学习运动的同学,他们的文化水平并不高,可以说是非常糟糕。而谷爱玲不但在文化和运动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她的学业成绩也很好,她早早地就把中学的功课补上,然后又去美国的SAT,结果让所有人都始料未及,她以20分的差距,考上了斯坦福大学,主修的是分子基因与国际关系学。
谷爱凌的优点很多,她不但能够兼顾自己的兴趣和学业,而且对自己的要求也很高。即使面临重重困难,她也会微笑着,并尽力克服。
谷爱凌是这样分享了她平衡爱好与职业的诀窍,“第一是每天要睡够10个小时;第二是吃好;第三是要有热爱;第四是做一件事情时百分之百投入,做完以后再换到下一个,不要做一件事情的同时想其他的,可能一天只能做一件事情,但一定要把它做好。”
23.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北京是奥运史上第一个举办冬奥会的首都城市。
②在冬奥会还没正式举办之前,一些冬季体育项目曾被列入夏奥会。
③谷爱凌不仅擅长于自由式滑雪,而且学习成绩也很好。
24.爸爸想在2022年2月去冬奥会现场观看雪上项目,他该去哪个城市观看( )
A.张家口 B.北京 C.挪威 D.杭州
25.为完成不同任务,请你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采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阅读方法A:通过话题联结“文本”与“生活”,边读边联系自己的生活想开去。
阅读方法B:通过联结“文本”与“生活”,查阅相关补充资料,加深对它们的区分了解。
阅读方法C:联系相关文字和数据,从城市建设、经济效益等多个角度看问题。
任务一 为找寻“我与谷爱凌’的共同优秀品质,我选择阅读材料三,采用的阅读方法是 。 任务二 为了解“冬奥会给张家口带来的受益情况”我选择阅读材料 ,采用的阅读方法是 。 任务3 为了解冬奥会和夏奥会会的区别,我选择阅读材料 ,采用的阅读方法是B。
26.结合以上三则材料,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冬奥会给张家口带来了根本性改变,给百姓留下真正的实惠。
B.夏奥会每过4年增加一个届次,不管有没有举办过;而冬奥会则按实际举办的届数来算的。
C.在北京冬奥会上,谷爱凌取得了2金1银的好成绩。
D.北京冬奥会上,新增了15个项目。
【答案】23.错误;正确;正确
24.A
25.A;一;C;二
26.D
【知识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初步训练了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完成的关键是认真阅读短文内容,读懂短文。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是阅读题的常见问题,在回答问题之前要仔细阅读短文,充分理解短文内容,然后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23.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能力。①从材料一第24届冬奥会简介中的最后一段可知,北京是继奥斯陆之后第二个举办冬奥会的首都城市,并非第一个。因此本题说法错误。②正确;③正确。
故答案为:错误、正确、正确
24.根据从材料一第24届冬奥会简介中可知, 所有雪上项目:由北京延庆区和张家口承办 。
故答案为:A
25.为找寻“我与谷爱凌’的共同优秀品质,选择阅读材料三时,通过话题联结“文本”与“生活”,边读边联系自己的生活想开去。了解“冬奥会给张家口带来的受益情况”选择阅读材料一,采用的阅读方法是联系相关文字和数据,从城市建设、经济效益等多个角度看问题。为了解冬奥会和夏奥会会的区别,选择阅读材料 二。
故答案为:A、一、C、二
26. A 项正确。从材料一中的“ 据初步估算,冬奥会可为当地带来3500亿元投资,增加20万个就业机会。而京张高铁的建设、基础设施的改善、产业结构的调整,将给城市带来根本性改变,给百姓留下真正实惠。 ”可以看出: 冬奥会给张家口带来了根本性改变,给百姓留下真正的实惠。 B 项正确。从材料二中的"冬奥会和夏奥会有什么区别?"可知,夏奥会每过4年就要增加一个届次,不管有没有真实举办过,冬奥会则是举办了几届就是几届,没举办的就不算在内。C项正确,从材料三第1自然段可知,谷爱凌在北京冬奥会上代表中国队参赛,取得了2金1银的好成绩, 所以C 项正确。从材料二中的"北京冬奥会的比赛项目有哪些?"可知,本次冬奥会新增了7个比赛小项,并非15个项目, D 项错误。
故答案为:D
四、真情表达(30分)
27.(2022·瓯海)根据要求作文
发奋图强,让生活更美好;力求进步,让生活更美好。在追求更美好生活的征途中,处处有奋斗者的身影:他们或许是勤奋好学的同学,或许是积极乐观的好伙伴,或许是勤劳自律的爸妈,又或许是认真执着的医生、风雨无阻的交警……他们的很多瞬间都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请自拟题目,记录那振奋人心的画面。
要求:①围绕中心意思,用具体事例来写清楚。②合理表达,自然流露真情,字数450字以上。
【答案】一个印象深刻的人 在夜空中,总有颗是最闪亮的星星。在早上,花丛中,总有朵最漂亮的花朵。沙滩上,总有个充满阳光的贝壳。在我成长的过程中,碰到过许多不同的人,但是有一个人,在我心中刻下了深深的烙印,他就是我们班的小明。
小明今年十一岁了,和我同岁。他长得还挺英俊:黝黑的皮肤,浓黑的眉毛,一双明亮的大眼睛里,闪动着热情的光芒,透着机敏和灵气。我之所以对他印象深刻,并不是因为他的外表,而是他的为人。
他学习不算好,但他乐于助人。假如你忘记带什么东西了,他准会在第一时间内借给你。他有时甚至会将自己唯一的英语书借给别人,自己却甘愿受罚。而我对他的印象深刻,是因为那件事。
那一回,是下课时间。我正做着老师布置的习题,突然,闻到了一股刺鼻的、令人恶心的"香"味。我放下笔,寻找气源,哦!原来是一位同学吐了,呕吐物散发出难闻的气味。这些呕吐物不堪入目,班长问:"谁去收拾一下?"大家都无动于衷,这时,有的同学鬼鬼祟崇地溜了出去,有的同学面面相觑,还有的同学若无其事。身为班干部的我,到底是去还是不去呢?我的心里很矛盾,这时,小明站了出来,把拖布和簸箕拿了出来,把呕吐物一点一点装进簸箕,倒进厕所。又坦然地回到自己的座位。
他做得是那样轻松,那样自然,没有一点儿嫌弃的意思。顿时,他的形象在我心中高大了,我由衷地佩服他!
【知识点】写人类作文
【解析】【分析】 本次习作为自命题的作文,要求写一个特点鲜明,让你印象深刻的人。回顾自己的学习与生活,想想谁给你的印象最深刻,让你难忘,为什么难忘?以事写人。写作时可先介绍人物的外貌、性格等特点,然后选择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特点,要抓住重点,不要面面俱到。重点部分要详写,写具体,写详尽,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这一过程中,一定要把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写细致,写逼真,这样才能表达出人物的思想品质,才能更好地表达这件事所包含的意义,即文章的中心思想。
【点评】本文小作者选取典型的事例,描写一位热情、乐于助人的同学,表达了对他的敬佩之情,能运用外貌、动作、心理活动等描写刻画人物,是一篇不错的习作。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2022年小升初语文
一、书写展示(2分)
1.(2022·瓯海)请用楷书将以下内容抄写到答题卡上。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二、基础积累(30分)
2.(2022·瓯海)根据拼音和语境,在横线上写出正确的词语。
经过六年的学习,我们长大了。我们不再yòu zhì ,也不敢zì ào ;我们对学习充满rè qíng ,也有了mù biāo 。我们知道未来的路很长,若想将来有所jiàn shù ,一定要投入shū jí 的海洋中xì tǒng 学习,为梦想而奋斗。
3.(2022·瓯海)下列选项中,读音和字形都正确的是( )
A.惊皇(huáng) 鸿鹄(hú) 辨解 锲而不舍
B.藤蔓(wàn) 严竣 间(jiàn)断 焉知非福
C.畜养 潜(qián)伏 荒谬(miù) 奄奄一息
D.侵(qīng)覆 苍劲(jìng) 追悼 面面具到
4.(2022·瓯海)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以我的体能,居然在这次800米测试中获得第一名,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B.他滔滔不绝地讲起了自己的成长经历。
C.只有见微知著,才有可能获得新发现。
D.每当看到明明那滑稽的样儿,我总忍不住哄堂大笑起来。
5.(2022·瓯海)下面加点词与“司空见惯”的意思最不相近的是( )(填序号)
四季更换寻常事,司空见惯在眼中。你看,春雨如期而至(A) 滋养着大地,夏天烈日炎炎人们习以为常(B) ,秋风送爽、树叶变黄也不足为奇(C) ,冬天雪花飘舞更是见怪不怪(D)。
A.A B.B C.C D.D
6.(2022·瓯海)下面对加点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思援弓缴而射之(射) B.当春乃发生(开始)
C.泣涕零如雨(表示没有) D.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离)
7.(2022·瓯海)我们不能忘记为民族自由解放而现身的先烈们,他们“( )”的英雄气概永远激励着我们。
A.休将白发唱黄鸡 B.粉身碎骨浑不怕
C.春风不度玉门关 D.不拘一格降人才
8.(2022·瓯海)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毕业联欢会策划书的撰写,使我们进一步感受到了离别的滋味儿。
B.在学习奥运精神的主题班会课上,李华首先第一个发言。
C.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我们都要牢记自己的使命。
D.他年纪不算大,可满头乌发的头上长出了不少白发。
9.(2022·瓯海)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A.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B.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C.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D.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10.(2022·瓯海)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俗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东东总不写作业,哎,纸是包不住火的,终有一天会被老师发现的。
B.不管遇到大事还是小事,他俩总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相处得很融洽。
C.等了很久,也不见红红的身影,不管三七二十一,她坐三轮车先走了。
D.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练就一手好字,他付出了太多的汗水和时间。
11.(2022·瓯海)辩论场上,同学们对“电脑时代需不需要练字”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如果你是正方,下列最有力的反驳是( )
反方:电脑打字方便又快捷。我们可以用它进行办公、聊天等。汉字只是一种交际工具,我们为什么要把时间浪费在练字上呢?
A.对方辩友,我方认为练字可以修身养性,我们觉得很有必要练习。
B.对方辩友,我方认为练字可以陶冶人的情操,磨练一个人的意志。
C.对方辩友,我方不赞成“汉字只是一种交际工具”的观点。汉字不仅可以用来交际、书写,更是一种书法艺术,给人以美的享受。书法艺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我们有义务将祖国的文明发扬光大。
D.对方辩友,当下电脑确实给我们带来方便与快捷。但是,练字也是很有必要的,它可以磨炼意志,陶冶情操。
12.(2022·瓯海)根据课文内容(或要求)填空。
(1)[追寻春的足迹]把春天的美景留在眼里。我们沿着诗人的足迹,走进叶绍翁“ ,一枝红杏出墙来” 的园子;跟随韩愈来到京城街道,欣赏“天街小雨润如酥, ”的美景;吟诵社甫的《春夜喜雨》,领略“ ,润物细无声”的盎然春意。
(2)[聆听心的呼声]把惜别的声音记在心中。张华在填写毕业纪念册时,打算用诗句作为赠言送给好朋友,请你根据提示填上合适的诗句:
我愿你有“劲竹”般的情操——“咬定青山不放松”,坚定信念!
我愿你有“石灰”般的意志——“ ”,不惧磨难!
我愿你有“冰心”般的品格——“ “,保持纯真!
三、阅读理解(35分)
(2022·瓯海)铭记革命岁月 传递美好火种
选文一:
十六年前的回忆(节选)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选文二:
囚歌(节选)
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选文三:
鱼我所欲也(节选)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3.第一自然段中“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 )
A.李大钊不拘小节的个性。
B.监狱条件不好。
C.敌人对李大钊施了重刑。
14.面对亲人,李大钊只是“瞅了瞅”,没有说一句话,原因是( )
A.他要用“安定”“沉着”影响亲人,使她们化悲痛为力量。
B.他认为说话是多余的,亲人也救不了自己。
C.他在法庭上很紧张,说不出话来。
15.对材料二诗句的理解错误的是( )
A.“地下的烈火”是指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的力量。
B.“活棺材”是指革命者的牢房,也指黑暗的旧社会。
C.“永生”一词表达了诗人珍惜生命,追求生命长久的人生态度。
16.根据材料三的内容,完成填空。
本文将“生”比作“ ”,将“义”比作“ ”,把“舍生而取义”比作“ ”。
17.孟子在两千年前就提出了“舍生取义”,而这样的英雄人物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层出不穷。如“ ”的李大钊,“ ”的叶挺(结合材料一和二中内容填),在课外阅读中我还知道 也是这样的英雄。
(2022·瓯海)坚定理想信念 希冀美好成长
理想的风筝(节选)
①每逢春天来临,我常常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刘老师,想起他放飞天空的风筝。
②刘老师教我们历史课。他个子不高,微微发胖的脸上有一双时常眯起来的慈祥的眼睛,一头花白的短发更衬出他的忠厚。他有一条强壮的右腿。而左腿,却从膝盖以下全部截去,靠一根被用得油亮的圆木拐杖支撑。这条腿什么时候、为什么截去的,我们不知道。只是有一次,他在讲女娲补天造人的传说时,笑着对我们说:“……女娲氏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树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甩到地上的泥巴变成了人,只是有的人,由于女娲甩的力量太大,被甩丢了腿和胳膊。我就是那时候被她甩掉一条腿的。”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的心头都飘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③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
④他的风筝各式各样:有最简单的“屁帘儿”,也有三四米长的蜈蚣,最妙的是三五只黑色的燕子组成的风筝。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然而,他却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入蓝天的欢乐。他总是自己手持线拐,让他的孩子或学生远远地擎着风筝。他喊声:“起! ”使不断抖动手中的线绳,那纸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直窜入云霄。他仰望白云,看那青黑的小燕子在风中盘旋,仿佛他的心也一齐飞上了蓝天。那时候,我常常站在他旁边,看着他的脸,那浮在他脸上甜蜜的笑,使我觉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
⑤有一次,他故意地撒脱手,让天上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绳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向前飞跑。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嘴里还不停地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他终于气喘吁吁地抓住线绳,脸上充满得意和满足的稚气。那天,他一定过得最幸福、最充实,因为他感到他生命的强壮和力量。
⑥一个年过五十,身有残疾的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一个活泼的少年又该怎么样呢?
18.章围绕“理想的风筝”回忆了关于刘老师的哪两件事,请用小标题概括。
19.对课题“理想的风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老师放飞自己对理想的追求。
B.刘老师在每个学生的心里播下理想的种子。
C.刘老师放飞的风筝是最漂亮、飞得最高的。
20.第③自然段中“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的心头都飘起一股酸涩的感情。”此时,他们可能想到些什么?联系上下文,下列选项中表达不正确的是( )
A.身有残疾的刘老师,竟能这样在学生面前若无其事地谈论自己的腿,背后他付出了多大的努力,他的内心该有多强大呀!
B.因为老师讲到自己残疾的原因,我们无意而笑,老师听了应该很伤心吧。老师,抱歉了。
C.看着老师灿烂的笑脸,回忆着老师热爱生活的样子,内心五味杂陈。跟老师相比,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努力呢?
21.感受人物形象:第②⑤自然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 描写、 描写和 描写,从中我读到了一位 的刘老师。
22.在短文的结尾处,“一个活泼的少年又该怎么样呢?"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活泼的少年要热爱生活,不怕困难,对生活有所追求。
B.活泼的少年要对生活充满信心,积极乐观。
C.活泼的少年要会说笑话,要去放风筝。
(2022·瓯海)目睹奥运风采力求自我进步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冬奥会简介卡
第24届冬奥会
举办时间: 2022年2月4日至2022年2月20日
主办城市:北京、张家口
作为欠发达地区,张家口从未受到如此关注。据初步估算,冬奥会可为当地带来3500亿元投资,增加20万个就业机会。而京张高铁的建设、基础设施的改善、产业结构的调整,将给城市带来根本性改变,给百姓留下真正实惠。
所有冰上项目:由北京承办.
所有雪上项目:由北京延庆区和张家口承办
北京是奥运史上第一个举办过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和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城市,也是继1952年挪威的奥斯陆之后时隔整整70年后的第二个举办冬奥会的首都城市。
[材料二]冬奥会与夏奥会的区别
[材料三]
谷爱凌,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洲圣弗朗西斯科,她的父亲是美国人,母亲谷燕是北京人,15岁时的谷爱凌正式转为中国国籍,中国女子自由式滑雪运动员。
在北京冬奥会上,她代表中国参加冬奥会,并取得2金1银的好成绩,她是国籍雪连第一位自由式滑雪女子U型场地大满贯,也是中国首位在世界极限运动会夺金的运动员。在许多人眼中,那些学习运动的同学,他们的文化水平并不高,可以说是非常糟糕。而谷爱玲不但在文化和运动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她的学业成绩也很好,她早早地就把中学的功课补上,然后又去美国的SAT,结果让所有人都始料未及,她以20分的差距,考上了斯坦福大学,主修的是分子基因与国际关系学。
谷爱凌的优点很多,她不但能够兼顾自己的兴趣和学业,而且对自己的要求也很高。即使面临重重困难,她也会微笑着,并尽力克服。
谷爱凌是这样分享了她平衡爱好与职业的诀窍,“第一是每天要睡够10个小时;第二是吃好;第三是要有热爱;第四是做一件事情时百分之百投入,做完以后再换到下一个,不要做一件事情的同时想其他的,可能一天只能做一件事情,但一定要把它做好。”
23.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北京是奥运史上第一个举办冬奥会的首都城市。
②在冬奥会还没正式举办之前,一些冬季体育项目曾被列入夏奥会。
③谷爱凌不仅擅长于自由式滑雪,而且学习成绩也很好。
24.爸爸想在2022年2月去冬奥会现场观看雪上项目,他该去哪个城市观看( )
A.张家口 B.北京 C.挪威 D.杭州
25.为完成不同任务,请你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采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阅读方法A:通过话题联结“文本”与“生活”,边读边联系自己的生活想开去。
阅读方法B:通过联结“文本”与“生活”,查阅相关补充资料,加深对它们的区分了解。
阅读方法C:联系相关文字和数据,从城市建设、经济效益等多个角度看问题。
任务一 为找寻“我与谷爱凌’的共同优秀品质,我选择阅读材料三,采用的阅读方法是 。 任务二 为了解“冬奥会给张家口带来的受益情况”我选择阅读材料 ,采用的阅读方法是 。 任务3 为了解冬奥会和夏奥会会的区别,我选择阅读材料 ,采用的阅读方法是B。
26.结合以上三则材料,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冬奥会给张家口带来了根本性改变,给百姓留下真正的实惠。
B.夏奥会每过4年增加一个届次,不管有没有举办过;而冬奥会则按实际举办的届数来算的。
C.在北京冬奥会上,谷爱凌取得了2金1银的好成绩。
D.北京冬奥会上,新增了15个项目。
四、真情表达(30分)
27.(2022·瓯海)根据要求作文
发奋图强,让生活更美好;力求进步,让生活更美好。在追求更美好生活的征途中,处处有奋斗者的身影:他们或许是勤奋好学的同学,或许是积极乐观的好伙伴,或许是勤劳自律的爸妈,又或许是认真执着的医生、风雨无阻的交警……他们的很多瞬间都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请自拟题目,记录那振奋人心的画面。
要求:①围绕中心意思,用具体事例来写清楚。②合理表达,自然流露真情,字数450字以上。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知识点】字形;词形
【解析】【分析】 书写时注意“健”不要写成了“建”。
故答案为: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所学汉字的书写能力,写好汉字是终生学习与发展的一项必备技能,小学生养成书写规范的习惯,对我们的成长以及未来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2.【答案】幼稚;自傲;热情;目标;建树;书籍;系统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分析】“幼稚”注意不要写成了“优质”;“自傲”注意“傲”和“遨”区分开;“热情”注意“情”和“晴”区分开来;“目标”不要写成“木标”;“建树”注意不要写成“件数”;“书籍”这样“籍”不要写成“藉”;“系统”注意不要写成“系同”。
故答案为:幼稚、自傲、热情、目标、建树、书籍、系统
【点评】读拼音写词语要注意:先拼再写,认真拼读好每个音节,区分好前后鼻韵母等易混拼音,读准声调。平常练习时记好字形,书写完整,字迹清楚,笔顺正确,尽量不涂抹。
3.【答案】C
【知识点】字音;词形辨析
【解析】【分析】A.有误,惊惶:指惊慌。故"惊皇"的"皇"应改为"惶"。辩指对受指责的某种见解或行为加以辩白、解释。故"辨解"的"辨"应改为"辩"。
B.有误,严峻:指严厉;不宽松。故"严竣"的"竣"应改为"峻"。
C.正确。
D.有误,侵:读"qīn",是侵入的意思。故"侵"读"qīn",不读"qīng"。面面俱到:各方面都照顾到,没有遗漏。故"面面具到"的"具"应改为"俱"。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音和字形。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学习中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辨析。字音和字形是基础部分常考的知识点之一,平时要做好字词积累,答题时认真辨析。
4.【答案】D
【知识点】成语运用
【解析】【分析】 A 、 B 、 C 正确。
D.有误,哄堂大笑: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时大笑。不符合句子语境。
故答案为: 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要想理解重点词语,就要先理解整个词语或句子的意义,结合平时的学习积累,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理解辨析即可。
5.【答案】A
【知识点】词语含义的理解
【解析】【分析】“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其近义词是“习以为常”“不足为奇”“见怪不怪”。
A.“如期而至”指按照计划或者规律,按时到来。意思与“司空见惯”不相近。
故答案为:A
【点评】 考查了写近义词的能力。近义词是指意思相近的词,确定近义词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从有共同词素的词语中去找,许多近义词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中间往往有一个相同的词素。因此,找一个词的近义词时,可以抓住这个词中表示基本意义的词素,并用它来组词,然后找出近义词。第二种是根据词语的意思,想想和它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
6.【答案】D
【知识点】字义;词语含义的理解
【解析】【分析】A.不正确,句意:想拿弓箭去射它。缴:系在箭上的丝绳。这里指带有丝绳的箭。
B.不正确,句意:降临在万物萌生之春。发生:指植物萌发、生长。
C.不正确,句意:哭泣的眼泪如同下雨般零落。零:零落。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 考查了文言字词的翻译。在正确翻译文言语句的基础上把握文言字词的意思,做此题根据句意回顾所学认真作答即可。
7.【答案】B
【知识点】古诗词运用
【解析】【分析】A.“休将白发唱黄鸡”指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
B.“粉身碎骨浑不怕”指为了革命事业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
C.“春风不度玉门关”意思是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D.“不拘一格降人才”表达的是对人才的渴望。
故答案为:B
【点评】 考查了句子的补充。补充句子就是把词和词组按一定的规律组合在一起,成为能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话,这就是句子。
8.【答案】C
【知识点】修改病句
【解析】【分析】A.成分残缺,去掉“使”。
B.用词重复,“首先”“第一个”删其一。
C.正确。
D.搭配不当,去掉“满头乌发的”。故选: C 。
故答案为:C
【点评】 考查了修改病句。修改病句就是对句子的正确与否的判定,是对句子的结构和含义理解的综合能力的考查,完成时要细心分析所给句子,找出病因后对症下药,进行修改即可。
9.【答案】C
【知识点】修辞手法辨析
【解析】【分析】A、B、D 都是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分别用“万重山”“深千尺”“万里沙”表现了事物的特点。
C.这是比喻的手法,把“露”比喻为“珍珠”,把“月”比喻为“弓”,表现了露珠和月亮的特点。
故答案为:C
【点评】 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10.【答案】B
【知识点】惯用语、俗语
【解析】【分析】 A、C、D运用恰当。
B.运用不恰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比喻双方争执,各说自己有理。与语境不相符。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了俗语。俗语是汉语语汇里为群众所创造,并在群众口语中流传,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语言单位,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人民生活经验和愿望。
11.【答案】C
【知识点】辩论讨论
【解析】【分析】A.不当;“我方认为练字可以修身养性,我们觉得很有必要练习”只是简单说明了练字的作用及必要性。
B.不当;"我方认为练字可以陶冶人的情操,磨练一个人的意志"只是简单说明了练字的作用。
C.恰当;“汉字不仅可以用来交际、书写,更是一种书法艺术,给人以美的享受。书法艺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我们有义务将祖国的文明发扬光大”既说明了书法的作用,又阐明了书法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位置,更阐明了书法是我们将祖国文明发扬光大的义务。
D.不当;“当下电脑确实给我们带来方便与快捷。但是,练字也是很有必要的,它可以磨炼意志,陶冶情操”只是简单地说明了练字的作用。
故答案为:C
【点评】考查了辩论。辩论意思是彼此用一定的理由来说明自己对事物或问题的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以便在最后得到共同的认识和意见。辩论旨在培养人的思辨能力,注意观点要明确,要有理有据。
12.【答案】(1)春色满园关不住;草色遥看近却无;随风潜入夜
(2)烈火焚烧若等闲;一片冰心在玉壶
【知识点】古诗词填空;古诗词运用
【解析】【分析】 (1)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宋代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意思:可是这满园的春色毕竟是关不住的,你看,那儿有一枝粉红色的杏花伸出墙头来。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出自唐代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意思是:京城的街道上空丝雨纷纷,雨丝就像乳汁般细密而滋润,小草钻出地面,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出自唐代杜甫的《春夜喜雨》,意思是:伴着春风在夜晚悄悄地下起来,无声地滋润着万物。
(2) “烈火焚烧若等闲”出自明代于谦的《石灰吟》,意思是:烈火焚烧看成平平常常的事。 “一片冰心在玉壶”出自唐代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二首》,意思:冰在玉壶之中,比喻人的清廉正直。表示我的心就像盛在玉壶的冰那样洁白透明。
故答案为:(1)春色满园关不住、草色遥看近却无、随风潜入夜;(2)烈火焚烧若等闲、一片冰心在玉壶。
【点评】 本题考查了诗歌默写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回答这些知识,都要通过在平时学习中的积累来完成。做此类题目,要结合题目要求对各题作出回答,作答完题目要认真仔细地进行检查,做到书写正确。
【答案】13.C
14.A
15.C
16.鱼;熊掌;舍鱼而取熊掌
17.安定沉着、临危不惧、宁死不屈;坚定的信念、坚贞不屈;略
【知识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初步训练了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完成的关键是认真阅读短文内容,读懂短文。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是阅读题的常见问题,在回答问题之前要仔细阅读短文,充分理解短文内容,然后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3.考查对选文一内容的理解。通读选文一,结合题目中的选项可知,第一自然段中“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敌人对李大钊施了重刑。
故答案为:C
14.考查对选文一内容的理解。通读选文一,结合题目中的选项可知,面对亲人,李大钊只是“瞅了瞅”,没有说一句话,其原因是:他要用“安定”“沉着”影响亲人,使她们化悲痛为力量。
故答案为:A
15.考查对选文二内容的理解。通读选文二,结合题目中的选项可知,题目中的 A 、 B 项理解正确,符合诗句意义。
C项“永生”一词表达了诗人珍惜生命,“追求生命长久的人生态度”理解有误,不符合诗句意义,因为叶挺为了革命早把生死置之度外了。可结合诗句来理解。
故答案为:C
16.考查对选文三内容的理解。通读选文三可知,本文将“生”比作“鱼”,将“义”比作“熊掌”,把“舍生而取义”比作“舍鱼而取熊掌”。
故答案为:鱼、熊掌、舍鱼而取熊掌
17.考查对知识的拓展能力。“舍生取义”表示为正义事业牺牲生命。孟子在两千年前就 提出了“舍生取义”,而这样的英雄人物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层出不穷。如“舍生忘死”的李大钊,“视死如归”的叶挺,在课外阅读中我还知道岳飞、董存瑞、黄继光也是这样的英雄。
故答案为:安定沉着、临危不惧、宁死不屈、坚定的信念、坚贞不屈、董存瑞
【答案】18.①笑谈腿疾;②放飞风筝。
19.C
20.B
21.动作;语言;神态;积极乐观、身残志坚、热爱生活等
22.C
【知识点】叙事类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初步训练了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完成的关键是认真阅读短文内容,读懂短文。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是阅读题的常见问题,在回答问题之前要仔细阅读短文,充分理解短文内容,然后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8.考查了拟写小标题的能力。第②段主要写刘老师的腿是截去的,他却说是女娲造人时没造好,可以拟标题为:笑谈腿疾。第③④⑤段主要写刘老师课余在操场上放风筝,可以拟题为:放飞风筝;
故答案为:①笑谈腿疾;②放飞风筝。
19.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课题"理想的风筝"有两层含义,表层指的是刘老师春天放飞的风筝,以风筝表达自己对理想的追求。从刘老师放风筝对学生产生的影响,"那些给了我数不清的幻梦的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祖国的蓝天上滑翔。"可以看出标题还暗指刘老师在学生的心里播下了理想的种子。故 A 、 B 正确。 C .错误。
故答案为:C
20.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结合上下文内容可知,A、C正确。B.孩子们笑不是嘲笑,故对老师表达歉意错误。
故答案为:B
21.考查了对写作手法及作用的分析能力。第②⑤自然段中画""的句子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刘老师积极乐观、身残志坚、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
故答案为:动作、语言、神态、积极乐观、身残志坚、热爱生活等
22.考查了对文中内容的理解能力。阅读全 文内容可知,活泼的少年要热爱生活,不怕困难,对生活有所追求。要对生活充满信心,积极乐观。故A 、B 正确。 C .有误。
故答案为:C
【答案】23.错误;正确;正确
24.A
25.A;一;C;二
26.D
【知识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初步训练了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完成的关键是认真阅读短文内容,读懂短文。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是阅读题的常见问题,在回答问题之前要仔细阅读短文,充分理解短文内容,然后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23.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能力。①从材料一第24届冬奥会简介中的最后一段可知,北京是继奥斯陆之后第二个举办冬奥会的首都城市,并非第一个。因此本题说法错误。②正确;③正确。
故答案为:错误、正确、正确
24.根据从材料一第24届冬奥会简介中可知, 所有雪上项目:由北京延庆区和张家口承办 。
故答案为:A
25.为找寻“我与谷爱凌’的共同优秀品质,选择阅读材料三时,通过话题联结“文本”与“生活”,边读边联系自己的生活想开去。了解“冬奥会给张家口带来的受益情况”选择阅读材料一,采用的阅读方法是联系相关文字和数据,从城市建设、经济效益等多个角度看问题。为了解冬奥会和夏奥会会的区别,选择阅读材料 二。
故答案为:A、一、C、二
26. A 项正确。从材料一中的“ 据初步估算,冬奥会可为当地带来3500亿元投资,增加20万个就业机会。而京张高铁的建设、基础设施的改善、产业结构的调整,将给城市带来根本性改变,给百姓留下真正实惠。 ”可以看出: 冬奥会给张家口带来了根本性改变,给百姓留下真正的实惠。 B 项正确。从材料二中的"冬奥会和夏奥会有什么区别?"可知,夏奥会每过4年就要增加一个届次,不管有没有真实举办过,冬奥会则是举办了几届就是几届,没举办的就不算在内。C项正确,从材料三第1自然段可知,谷爱凌在北京冬奥会上代表中国队参赛,取得了2金1银的好成绩, 所以C 项正确。从材料二中的"北京冬奥会的比赛项目有哪些?"可知,本次冬奥会新增了7个比赛小项,并非15个项目, D 项错误。
故答案为:D
27.【答案】一个印象深刻的人 在夜空中,总有颗是最闪亮的星星。在早上,花丛中,总有朵最漂亮的花朵。沙滩上,总有个充满阳光的贝壳。在我成长的过程中,碰到过许多不同的人,但是有一个人,在我心中刻下了深深的烙印,他就是我们班的小明。
小明今年十一岁了,和我同岁。他长得还挺英俊:黝黑的皮肤,浓黑的眉毛,一双明亮的大眼睛里,闪动着热情的光芒,透着机敏和灵气。我之所以对他印象深刻,并不是因为他的外表,而是他的为人。
他学习不算好,但他乐于助人。假如你忘记带什么东西了,他准会在第一时间内借给你。他有时甚至会将自己唯一的英语书借给别人,自己却甘愿受罚。而我对他的印象深刻,是因为那件事。
那一回,是下课时间。我正做着老师布置的习题,突然,闻到了一股刺鼻的、令人恶心的"香"味。我放下笔,寻找气源,哦!原来是一位同学吐了,呕吐物散发出难闻的气味。这些呕吐物不堪入目,班长问:"谁去收拾一下?"大家都无动于衷,这时,有的同学鬼鬼祟崇地溜了出去,有的同学面面相觑,还有的同学若无其事。身为班干部的我,到底是去还是不去呢?我的心里很矛盾,这时,小明站了出来,把拖布和簸箕拿了出来,把呕吐物一点一点装进簸箕,倒进厕所。又坦然地回到自己的座位。
他做得是那样轻松,那样自然,没有一点儿嫌弃的意思。顿时,他的形象在我心中高大了,我由衷地佩服他!
【知识点】写人类作文
【解析】【分析】 本次习作为自命题的作文,要求写一个特点鲜明,让你印象深刻的人。回顾自己的学习与生活,想想谁给你的印象最深刻,让你难忘,为什么难忘?以事写人。写作时可先介绍人物的外貌、性格等特点,然后选择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特点,要抓住重点,不要面面俱到。重点部分要详写,写具体,写详尽,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这一过程中,一定要把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写细致,写逼真,这样才能表达出人物的思想品质,才能更好地表达这件事所包含的意义,即文章的中心思想。
【点评】本文小作者选取典型的事例,描写一位热情、乐于助人的同学,表达了对他的敬佩之情,能运用外貌、动作、心理活动等描写刻画人物,是一篇不错的习作。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