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6-30 20:14: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教学目标
1.唯物史观:通过了解明朝科技、建筑的特点以及文学戏剧作品表现出的反封建思想,理解科技文化与时代背景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素养。
2.时空观念:通过秦长城和明长城的对比,了解明长城的变化和特点,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
3.史料实证:通过展示八达岭长城、居庸关等图片史料,感受长城的雄伟;通过展示明代《皇都积胜图》、明代《北京宫城图》等画作,了解明代北京城的繁华和布局,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4.历史解释:通过列表归纳的方式,总结明朝科技成就的内容和特点、价值;分析明长城的创新和防御功能的完善,理解长城对民族交往的促进作用,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5.家国情怀:学习科学家对真理不懈追求的进取精神;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本草纲目》;北京城和明长城;明代小说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
2.难点:通过明代三部科技名著,分析明代科技成就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猜一猜:快速浏览教材,猜猜这些插图分别来自哪本科技名著?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科技名著
1.引导学生读教材,完成下列表格。
名著 内容 特点和价值
李时珍《本草纲目》 共记载了药物1800多种;收录药方11000多个;还附有1100多幅药物形态图 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宋应星《天工开物》 几乎涵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 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总结,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徐光启《农政全书》 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等大类 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
2.教师讲述李时珍的故事:
李时珍38岁的时候,因治好了富顺王朱厚焜儿子的病而名声大噪,被邀请至王府做事。1556年,李时珍被推荐到了太医院,李时珍的人生转变从他进入太医院开始。太医院是岐黄名家聚集之地,通过与当时医术顶级的人接触共事,大大丰富了李时珍的阅历。同时,皇家藏书的丰富和御用药的完备,增长了李时珍的见识,这些都为他日后编写《本草纲目》创造了有利条件。
从1565年开始,李时珍便行万里路,尝百草。他先后到武当山、庐山、茅山以及安徽、河南、河北等地收集药物标本,并向许多采药工、渔人、樵夫学习,参考了历代医书925种,弄清了许多医书上的疑难杂症和许多容易混淆的药物。在1578年完成《本草纲目》的初稿,当时的李时珍61岁,之后的10年,李时珍又对《本草纲目》进行了三次修改。1588年,李时珍从太医院辞官还乡,后来他创立了东壁堂,坐堂行医。
3.教师提问:请结合李时珍的生活与创作经历,说说李时珍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学生回答: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刻苦钻研、勇于实践、求真务实等。
目标导学二:明长城和北京城
1.展示明长城的有关照片:
2.教师提问:明朝长城在地理位置的选取上有何特点?
学生回答:位于明朝北方边境线以南;处于崇山峻岭之中,地势险要;处于北方游牧地区和农耕地区的连接线上;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
3.教师提问:明长城由哪些部分构成?各有什么功能或作用?相传当年建造嘉峪关时,匠师计算用料十分精确,竣工后只剩一块砖。从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学生回答:①构成:城墙、城台、关隘、烽火台等。②功能或作用:城墙是主体;城台是突出于墙外的台子,可多面攻击来敌;关隘是重要的驻兵和防御据点、关卡;烽火台传递敌情。③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建筑水平的高超。
4.教师提问:明长城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学生回答: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它同沿线的道路、屯田、驻军、卫所等形成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5.引导学生阅读“明朝北京城平面图”、《皇都积胜图》(局部),并提问:北京城的布局结构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明朝北京城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宫城即紫禁城,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是北京城的核心。整个北京城平面呈“凸”字形,由一条中轴线纵贯南北,从宫城到外城都以这条中轴线对称展开,均衡布局,形成了完整而和谐的巨大建筑群。
目标导学三:小说和艺术
1.引导学生读教材,并完成下列表格。
书名 作者 特点
《三国志通俗演义》 罗贯中 描写了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战争,是我国最为流行的长篇历史小说之一
《水浒传》 施耐庵 以官逼民反为主题,描写了宋代梁山泊各路好汉反抗官府压迫的武装斗争
《西游记》 吴承恩 是一部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抒发了铲除邪恶势力的愿望
2.教师提问: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是谁?其代表作是什么?
学生回答:①戏剧家:汤显祖。②代表作:汤显祖的代表作是《牡丹亭》,它有力地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
3教师提问:明朝的小说和戏剧在思想上有什么共同之处?
学生回答:都具有反封建的思想。
三、课堂总结
明朝社会经济的发展为科技创新、文学创作奠定了基础。科技方面涌现出一批总结性的巨著;市民文化蓬勃兴起,小说成为文学主流,具有反封建的思想;建筑方面,明朝给我们留下了世界级的经典之作——明长城和北京城,展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精湛技艺和创造才能。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明朝时期,中国传统科技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然而,一群怀揣着理想,几十年如一日反复研究、写书著作的学者们,在当时并不受世人的重视,更遑论受当政者的青睐了。通过材料的分析,学生认识到了没落的封建制度是阻碍科技发展进步的绊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