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续资治通鉴·宋纪》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续资治通鉴·宋纪》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5.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30 14:30:21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续资治通鉴·宋纪》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大中祥符九年七月,辛亥,飞蝗过京城,帝诣灵感塔焚香祈祷。翼日,执政袖死蝗以奉百官贺。王旦曰:“灾弭,幸也,又何贺焉?”众力请,旦固称不可,乃止。癸亥,上封者言蝗旱由大臣子弟恣横所致。诏曰:“近以蝗蝝伤于苗稼,考前书之所记由部吏之侵渔属者郡县之官冒法不检子弟之辈怙势肆求民实怨嗟恐长弊风自今士大夫各务敦修勿贻败类之羞。”丙寅,诏:“自今群官职田并须遵守元制,无得侵扰客户,遇灾沴即蠲省之。”殿中侍御史王奇请籍纳职田以助赈贷,帝曰:“朕以此田均济官吏,欲人各足用,责其清谨耳,奇未晓此理。”降诏申敕焉。先是翰林学士李迪,召对龙图阁,命草诏书,徐谓迪曰:“曹玮在秦州屡请益兵,未及遣,遽辞州事,谁可代玮者?”对曰:“玮有谋略,诸将皆非其比,何可代?今关右兵多,可分以赴玮。”帝因问:“关右几何?”对曰:“臣向在陕西,以方寸小册书兵粮数备调发,今犹置佩囊中。”帝令自探取,目内侍取纸笔,具疏某处当留兵若干,徐悉赴塞下。未几,嘉勒斯赉果犯边,复召问曰:“玮战克乎?”对曰:“必克。”及玮捷书至,帝谓迪曰:“卿何料之审也?”迪曰:“嘉勒斯赉大举入寇,使谋者声言以某日下秦州会食,以激怒玮,玮勒兵不动,坐待其至,是以逸待劳,臣用此知其决胜也。”十一月,壬子,以礼部郎中李及为太常少卿,知秦州。玮数上章求解州事,帝问王旦:“谁当代玮者?”旦荐及可任,帝即命之。众议皆谓及非守边才,旦曰:“夫以曹玮知秦州,戎羌詟服,边境之事,玮处之已尽其宜。使他人往,必矜其聪明,多所变置,败坏玮之成绩。及厚重,必能谨守玮之规。”
(节选自《续资治通鉴·宋纪》)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考前书之所记/由部吏之侵渔属者/郡县之官/冒法不检/子弟之辈怙势肆求/民实怨嗟/恐长弊风/自今士大夫各务/敦修勿贻败类之羞
B.考前书之所记/由部吏之侵渔/属者郡县之官/冒法不检/子弟之辈怙势肆求民实/怨嗟/恐长弊风/自今士大夫各务/敦修勿贻败类之羞
C.考前书之所记/由部吏之侵渔/属者郡县之官/冒法不检/子弟之辈怙势肆求/民实怨嗟/恐长弊风/自今士大夫各务敦修/勿贻败类之羞
D.考前书之所记/由部吏之侵渔属者/郡县之官/冒法不检/子弟之辈怙势肆求民实/怨嗟/恐长弊风/自今士大夫各务敦修/勿贻败类之羞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祈祷,向神灵祈求祷告,请其帮助实现心中之愿望。文中皇帝祈祷是希望蝗灾停止。
B.职田,古代官吏的禄米田,按官品等级分给。历代相沿,唯所给之田数目各有增减。
C.关右,即关西。“关”在文中指潼关,“右”指西,在地理上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
D.戎羌,羌是我国古代西部的一个少数民族,戎指兵器,戎羌即全副武装以图进犯的羌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中祥符九年京城蝗灾缓解之后,有执政官率领众大臣要庆贺蝗虫之死,王旦认为这种灾祸的平息不值得庆贺,最终没有同意众人的请求。
B.皇帝询问李迪谁可以代替曹玮时,李迪认为边关众将领在谋略方面都比不上曹玮,根本没有人能够代替他,所以建议像曹玮要求的那样增兵。
C.嘉勒斯赉进犯边境,李迪判断曹玮必能战胜敌人,他之所以预料得如此准确,是因为他对敌人的情况相当了解,并且对曹玮的战术非常认可。
D.在曹玮请求解任,皇帝物色替代他的人选时,王旦推荐了李及,皇帝当即听从了,不过,当时很多人认为李及并不是一个能够守卫边疆的人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朕以此田均济官吏,欲人各足用,责其清谨耳,奇未晓此理。
②臣向在陕西,以方寸小册书兵粮数备调发,今犹置佩囊中。
【答案】1.C
2.D
3.B
4.①我是用这些田地来均衡官吏的俸禄,想让他们都财物充足,要求他们清廉谨慎啊,王奇不懂得这个道理。
②我从前在陕西,用方寸小本子记下了军队粮草的数量来准备调度,如今这个小本子还放在我的佩囊中。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翻译;断句;概括分析;筛选信息;文化常识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2)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3)本题考查概括归纳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②放回原文,概括信息。特别是在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大中祥符九年七月辛亥日,蝗虫飞过京城,皇帝到灵感塔焚香祈祷。第二天,执政官用袖子装着死掉的蝗虫来率领百官庆贺。王旦说:“灾祸平息,是幸运的事,又有什么值得庆贺的呢?”大家极力请求,王旦坚持说不可以,这才停止。癸亥日,呈上封事的人说蝗灾旱灾是由大臣的子弟放纵专横所导致的。皇帝下诏说:“近来因为蝗虫伤害庄稼,检阅以前的书籍所记载的内容,是由于地方官侵夺他人的财物,近来郡县官员,违犯法规,不注意约束自己的言行。官员的子弟们依仗权势肆意搜刮,百姓实在是怨恨。我担心助长恶劣的风气。从今天起各位士大夫要砥砺德行,免得留下成为败类的羞耻。”丙寅日,皇帝下诏:“从今以后群官在职田上都需要遵守原来的制度,不能侵害干扰佃户,遇到自然灾害就要免掉他们的赋税。”殿中侍御史王奇请求登记和没收职田来帮助救济灾民,皇帝说:“我是用这些田地来均衡官吏的俸禄,想让他们都财物充足,要求他们清廉谨慎啊,王奇不懂得这个道理。”下诏书告诫他。在这之前,翰林学士李迪在龙图阁被召见回答问题,皇帝命令他草拟诏书,缓缓地对李迪说:“曹玮在秦州多次请求增兵,还没有来得及派遣军队,他就辞去州中事务,谁能代替曹玮呢?”李迪回答说:“曹玮有谋略,众将都不能与他相比,怎么能找人代替?如今关西兵多,可以分一部分到曹玮那里。”皇帝于是问:“关西有多少兵?”李迪回答说:“我从前在陕西,用方寸小本子记下了军队粮草的数量来准备调度,如今这个小本子还放在我的佩囊中。”皇帝下令让他拿出来,用眼睛示意内侍取来纸笔,详细写出了某处应当留下若干数量的军队,其余的都调往塞下。不久,嘉勒斯赉果然进犯边境,皇帝又召来李迪询问:“曹玮能战胜吗?”李迪回答说:“一定会战胜敌人。”等曹玮的捷报到了,皇帝问李迪说:“爱卿为什么预料得那么准确呢?”李迪说:“嘉勒斯赉大举入侵进犯,派谍报人员声称在某日攻下秦州再吃饭,以此激怒曹玮,曹玮按兵不动,坐等敌人到来,这是以逸待劳。臣因此知道他必定能够胜利啊。”十一月王子日,任命礼部郎中李及担任太常少卿,做秦州知州。曹玮屡次上书请求解除其州中职务,皇帝问王旦:“谁适合代替曹玮呢?”王旦推荐李及可以任用,皇帝立即任命了李及。众人议论说李及不是守边的人才,王旦说:“曹玮治理秦州,连戎羌都畏惧心服,边境的事情,曹玮处理得已经十分合宜。如果派别人前往,一定会自恃聪明,对曹玮的措施多有改变,败坏曹玮已经取得的政绩。李及敦厚持重,必能谨守曹玮的规章。”
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检阅以前的书籍所记载的内容,是由于地方官侵夺他人的财物,近来郡县官员,违犯法规,不注意约束自己的言行。官员的子弟们依仗权势肆意搜刮,百姓实在是怨恨。我担心助长恶劣的风气。从今天起各位士大夫要砥砺德行,免得留下成为败类的羞耻。
“侵渔”的意思是侵夺他人的财物,主语是“部吏”,“由部吏之侵渔”句意完整,“属者”的意思是近来,做状语修饰下一句,故应在“侵渔”后断句,排除AD。
“民”是“怨嗟”的主语,共同构成主谓结构,不可断开,排除B。
故答案为:C。
2.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D.“戎羌即全副武装以图进犯的羌人”说法错误。“戎”虽有“兵器的总称”的意思,但从文中的“戎羌詟服”看,戎羌不可能指全副武装以图进犯的羌人。“戎”还是我国古代对西部少数民族的称呼,所以此处“戎羌”泛指少数民族。
故答案为:D。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认为边关众将领在谋略方面都比不上曹玮”说法错误,原文说的是“诸将皆非其比”,其中“诸将”不仅指边关众将领,是指朝中所有的将领。
故答案为:B。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均济”,均衡;“足用”,财物充足;“责”,要求。
(2)“向”,以前,从前;“书”,记录;“置”,放在。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初,既平蜀,蜀宫人有入掖庭者,帝阅其奁具,得旧鉴,其背有“乾德四年铸”字,帝大惊,出鉴以示宰相,皆不能答。乃召学士陶谷、窦仪问之,仪曰:“此必蜀物。昔伪蜀王衍有此号,当是其岁所铸也。”帝乃叹曰:“宰相须用读书人。”由是益重儒臣。赵普初以吏道闻,寡学术,帝每劝以读书,普遂手不释卷。
开宝五年,皇女永庆公主出降。公主尝衣贴绣铺翠襦入宫,帝见之,谓主曰:“汝当以此与我,自今勿复为此饰。”又尝因侍坐,与皇后同言曰:“官家作天子日久,岂不能用黄金装肩舆,乘以出入?”帝笑曰:“我以四海之富宫殿悉饰金银力亦可办但念我为百姓守财耳岂可妄用古称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苟以自奉养为意百姓何仰哉”。
有立功当迁官者,帝素嫌其人,不与。普力请与之,帝怒曰:“朕不与迁官,将奈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刑赏者天下之刑贯,非陛下之刑赏也,岂得以喜怒专之!”帝弗听,起,普随之。帝入宫,普立于宫门,良久不去,帝竟从其请。
帝初临御,欲周知外事,令军校史王珪博访。珪廉得数事,白于帝,按验皆实,由是信之。累迁马军都军头,渐肆威福。时德州刺史郭贵权知邢州,国子监丞梁梦升知德州。贵之族人亲吏,在德州颜为奸利,梦升以法绳之。贵素与珪善,遣亲信至都,以其事告珪,图去梦升,珪悉记于纸,将伺便言之。六年,二月甲中,帝从客言:“迩来中外所任,皆得其人。”珪曰:“今之文臣,不必皆善。”乃搜怀中所记以进,曰:“只如果梦升权知德州,欺蔑刺史郭贵,几至于死。”帝曰:“此必刺史所为不法,梦升真清强吏也。”取所记纸,召一黄门令责付中书曰:“即以梦升为赞善大夫。”既行,又召还,曰:“与左赞善大夫,仍知德州。”珪乃不敢言。
八年春,正月乙酉,帝御长春殿,谓宰相曰:“古之为君者,鲜能无过。朕常夙夜畏惧,防非室欲,庶几以德化人。如唐太宗受人谏疏,直证其失,曾不愧耻;岂若不为之,而使天下无间言哉!”
(节选自《续资治通鉴·宋纪》)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以四海之富/宫殿悉饰/金银力亦可办/但念我为百姓守财耳/岂可妄用/古称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苟以自奉养为意/百姓何仰哉
B.我以四海之富/宫殿悉饰金银/力亦可办/但念我为百姓守财耳/岂可妄用/古称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苟以自奉养为/意百姓何仰哉
C.我以四海之富/宫殿悉饰/金银力亦可办/但念我为百姓守财耳/岂可妄用/古称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苟以自奉养为/意百姓何仰哉
D.我以四海之富/宫殿悉饰金银/力亦可办/但念我为百姓守财耳/岂可妄用/古称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苟以自奉养为意/百姓何仰哉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掖庭,指宫中旁舍,妃嫔居住的地方。掖为肘腋之意,故宫廷里的旁舍可称掖庭。
B.出降,专指帝王的子女迎娶或出嫁。因为帝王位处至尊,所以皇室子女结婚称降。
C.中书,官名,中书舍人的省称,隋、唐时为中书省的属官,掌管撰拟、缮写之事。
D.谏疏,条陈得失的奏章。疏本是分条陈述的意思,引申为进献帝王的奏疏、奏章。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太祖在宫里发现一面“乾德四年铸”的旧镜子,遍访群臣,都不知所以,只有学士窦仪道破了“乾德”年号的来历,让太祖对儒臣更为器重。
B.赵普虽然是小吏出身,但听从太祖的劝告,勤奋读书。在处理立功者升迁一事时,能够义正词严,犯颜直谏,最终太祖放弃个人嫌恶,接受了劝谏。
C.宋太祖虽贵为天子,但对子女的要求极为严格。永庆公主穿着贴绣铺翠襦进宫,他当即命令她交回衣服,并且从今以后不要再穿这样的服饰。
D.王珪倚仗太祖信任伺机中伤梁梦升,太祖不为所动,赞赏梁梦升的作为并擢升他至左赞善大夫,且继续担任德州知州,因而郭贵的阴谋没有得逞。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珪廉得数事,白于帝,按验皆实,由是信之。
②朕常夙夜畏惧,防非室欲,庶几以德化人。
【答案】5.D
6.B
7.A
8.①王珪查访到几件事,向皇帝禀告,查验都是事实,从此皇帝信任他。
②我常常日夜害怕,防止犯错,抑制欲望,希望通过德行来感化人民。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翻译;断句;概括分析;筛选信息;文化常识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2)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②放回原文,概括信息。特别是在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当初,平定蜀国后,蜀国有进入太祖内宫的宫人,皇帝看她们的梳妆用品,得到一个旧的铜镜,它的背后铸有“乾德四年铸”这样的文字,太祖大惊,拿出铜镜给宰相看,都不能回答。于是把学士陶伴、窦仪等人召来查问这件事,窦仪回答说:“这一定是前蜀的东西,以前前蜀皇帝王衍曾经使用过这个年号,应该是那些年所铸造的。”太祖于是很感慨地说:“担任宰相的还应该是读书人。”自此以后越发器重读书人。赵普最初是因为熟悉官吏的事务闻名,但学问很少,太祖经常用读书去劝告他,赵普于是手中总是拿著书卷,非常勤奋好学。
开宝五年,宋太祖的女儿永庆公主出嫁。公主曾穿着衣领贴金铺翠的外套入宫,宋太祖看见了,对她说:“你应当将外套给我,以后不要再用这样装饰。”曾经公主陪着坐,和皇后一起说:“官家做天子时间很长了,怎么不用黄金装饰小轿,乘坐出入。”太祖笑着说:“我凭四海(天下)的财富,(就是)宫殿都用金银来装饰,也有力量可以办到。只是考虑到我是为天下人守财罢了!怎么能妄自享用。古人说做皇帝要自己治理天下,而不是被天下人所奉养。如果拿天下的财富来供自己一人享乐,让天下百姓如何能拥戴啊?”
又有一个凭借立功应当升级官职的人,皇帝向来讨厌这个人,不赞同。普极力请求授予他官职,皇帝就生气地说:“我就是不给他加官,你能把我怎么样吧?”普说:“用律法来惩戒罪恶,用酬劳来奖赏有功。惩罚与奖赏是为天下百姓制定的,不是为陛下您一个人而定的,怎么能够以您自己的喜好与憎恶来专用呢!”皇帝不听,走了,赵普就跟随着他。皇帝进入大殿中,普就立在宫门外(等待),很久也不离开,皇帝最终答应了他的请求。
太祖登上皇位之初,想详细知道宫廷外的事,任命军校史王珪广泛查访,王珪查访到几件事,向皇帝禀告,查验都是事实,从此皇帝信任他。接连升迁为马军都军头,后来王珪渐渐作威作福。当时德州刺史郭贵为刑州知州,国子监丞梁梦升为德州知州,郭贵在德州的家族亲人属吏,在德州颇为做奸谋利,梁梦升绳之以法。郭贵平时与王珪友善,派人到都城,把这些事告诉王珪,企图除去梁梦升。王珪全部记在纸上,将等候时机上奏。六年,二月甲申,皇上不慌不忙地说:“近来中央与地方任命的人,都得到合适人选。”王珪说:“如今的文臣,也未必都是好的。”于是伸手取出怀中所记的纸递呈说:“好像德州知州梁梦升欺负蔑视刺史郭贵,几乎置于死地。”皇上说:“这必定是刺史所做的事违法。梁梦升是清廉强干的官吏。”于是,把所记的纸叫一个中级宦官跑去交给中书说:“立即任命梁梦升为赞善大夫。”宦官已经走了,又召他回来说:“授予他左赞善大夫,仍然执掌德州。”王珪从此不再敢上奏。
八年春,正月乙酉,宋太祖在长春殿,对宰相说:“古代做君主的,很少能没有过错。我常常日夜害怕,防止犯错,抑制欲望,希望通过德行来感化人民。像唐太宗接受臣子的劝谏,直接指出他的过失,竟然不羞愧耻辱;与其犯了错误接受批评,还不如不犯错误自己好好做,从而使天下没有非议的话!”
5.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的断句能力。句意:我凭四海(天下)的财富,(就是)宫殿都用金银来装饰,也有力量可以办到。只是考虑到我是为天下人守财罢了!怎么能妄自享用。古人说做皇帝要自己治理天下,而不是被天下人所奉养。如果拿天下的财富来供自己一人享乐,让天下百姓如何能拥戴啊?
“宫殿悉饰金银”中省略了介词“以”,“宫殿悉饰(以)金银”,“(以)金银”作后置状语,正常语序为“宫殿悉(以)金银饰”,中间不宜断开,排除AC。
“不以天下奉一人”中“一人”作“奉”的宾语,中间不宜断开,排除B。
“百姓何仰哉”中“百姓”作主语,在它前面断开。
故答案为:D。
6.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化常识的能力。B.“出降,专指帝王的子女迎娶或出嫁”说法错误,还可以指宫女出嫁。
故答案为:B。
7.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A.“遍访群臣,都不知所以”说法错误,原文为“出鉴以示宰相,皆不能答”,不是“遍访群臣,都不知所以”,而是拿给宰相看,宰相不能回答。
故答案为:A。
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廉”,查访;“白”,告诉,禀告;“按验”,查验;“由是”:从此,自此。
(2)“夙夜”日夜;“防非”,防止犯错;“窒欲”抑制欲望;“庶几”,希望。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续资治通鉴·宋纪》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大中祥符九年七月,辛亥,飞蝗过京城,帝诣灵感塔焚香祈祷。翼日,执政袖死蝗以奉百官贺。王旦曰:“灾弭,幸也,又何贺焉?”众力请,旦固称不可,乃止。癸亥,上封者言蝗旱由大臣子弟恣横所致。诏曰:“近以蝗蝝伤于苗稼,考前书之所记由部吏之侵渔属者郡县之官冒法不检子弟之辈怙势肆求民实怨嗟恐长弊风自今士大夫各务敦修勿贻败类之羞。”丙寅,诏:“自今群官职田并须遵守元制,无得侵扰客户,遇灾沴即蠲省之。”殿中侍御史王奇请籍纳职田以助赈贷,帝曰:“朕以此田均济官吏,欲人各足用,责其清谨耳,奇未晓此理。”降诏申敕焉。先是翰林学士李迪,召对龙图阁,命草诏书,徐谓迪曰:“曹玮在秦州屡请益兵,未及遣,遽辞州事,谁可代玮者?”对曰:“玮有谋略,诸将皆非其比,何可代?今关右兵多,可分以赴玮。”帝因问:“关右几何?”对曰:“臣向在陕西,以方寸小册书兵粮数备调发,今犹置佩囊中。”帝令自探取,目内侍取纸笔,具疏某处当留兵若干,徐悉赴塞下。未几,嘉勒斯赉果犯边,复召问曰:“玮战克乎?”对曰:“必克。”及玮捷书至,帝谓迪曰:“卿何料之审也?”迪曰:“嘉勒斯赉大举入寇,使谋者声言以某日下秦州会食,以激怒玮,玮勒兵不动,坐待其至,是以逸待劳,臣用此知其决胜也。”十一月,壬子,以礼部郎中李及为太常少卿,知秦州。玮数上章求解州事,帝问王旦:“谁当代玮者?”旦荐及可任,帝即命之。众议皆谓及非守边才,旦曰:“夫以曹玮知秦州,戎羌詟服,边境之事,玮处之已尽其宜。使他人往,必矜其聪明,多所变置,败坏玮之成绩。及厚重,必能谨守玮之规。”
(节选自《续资治通鉴·宋纪》)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考前书之所记/由部吏之侵渔属者/郡县之官/冒法不检/子弟之辈怙势肆求/民实怨嗟/恐长弊风/自今士大夫各务/敦修勿贻败类之羞
B.考前书之所记/由部吏之侵渔/属者郡县之官/冒法不检/子弟之辈怙势肆求民实/怨嗟/恐长弊风/自今士大夫各务/敦修勿贻败类之羞
C.考前书之所记/由部吏之侵渔/属者郡县之官/冒法不检/子弟之辈怙势肆求/民实怨嗟/恐长弊风/自今士大夫各务敦修/勿贻败类之羞
D.考前书之所记/由部吏之侵渔属者/郡县之官/冒法不检/子弟之辈怙势肆求民实/怨嗟/恐长弊风/自今士大夫各务敦修/勿贻败类之羞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祈祷,向神灵祈求祷告,请其帮助实现心中之愿望。文中皇帝祈祷是希望蝗灾停止。
B.职田,古代官吏的禄米田,按官品等级分给。历代相沿,唯所给之田数目各有增减。
C.关右,即关西。“关”在文中指潼关,“右”指西,在地理上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
D.戎羌,羌是我国古代西部的一个少数民族,戎指兵器,戎羌即全副武装以图进犯的羌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中祥符九年京城蝗灾缓解之后,有执政官率领众大臣要庆贺蝗虫之死,王旦认为这种灾祸的平息不值得庆贺,最终没有同意众人的请求。
B.皇帝询问李迪谁可以代替曹玮时,李迪认为边关众将领在谋略方面都比不上曹玮,根本没有人能够代替他,所以建议像曹玮要求的那样增兵。
C.嘉勒斯赉进犯边境,李迪判断曹玮必能战胜敌人,他之所以预料得如此准确,是因为他对敌人的情况相当了解,并且对曹玮的战术非常认可。
D.在曹玮请求解任,皇帝物色替代他的人选时,王旦推荐了李及,皇帝当即听从了,不过,当时很多人认为李及并不是一个能够守卫边疆的人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朕以此田均济官吏,欲人各足用,责其清谨耳,奇未晓此理。
②臣向在陕西,以方寸小册书兵粮数备调发,今犹置佩囊中。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初,既平蜀,蜀宫人有入掖庭者,帝阅其奁具,得旧鉴,其背有“乾德四年铸”字,帝大惊,出鉴以示宰相,皆不能答。乃召学士陶谷、窦仪问之,仪曰:“此必蜀物。昔伪蜀王衍有此号,当是其岁所铸也。”帝乃叹曰:“宰相须用读书人。”由是益重儒臣。赵普初以吏道闻,寡学术,帝每劝以读书,普遂手不释卷。
开宝五年,皇女永庆公主出降。公主尝衣贴绣铺翠襦入宫,帝见之,谓主曰:“汝当以此与我,自今勿复为此饰。”又尝因侍坐,与皇后同言曰:“官家作天子日久,岂不能用黄金装肩舆,乘以出入?”帝笑曰:“我以四海之富宫殿悉饰金银力亦可办但念我为百姓守财耳岂可妄用古称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苟以自奉养为意百姓何仰哉”。
有立功当迁官者,帝素嫌其人,不与。普力请与之,帝怒曰:“朕不与迁官,将奈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刑赏者天下之刑贯,非陛下之刑赏也,岂得以喜怒专之!”帝弗听,起,普随之。帝入宫,普立于宫门,良久不去,帝竟从其请。
帝初临御,欲周知外事,令军校史王珪博访。珪廉得数事,白于帝,按验皆实,由是信之。累迁马军都军头,渐肆威福。时德州刺史郭贵权知邢州,国子监丞梁梦升知德州。贵之族人亲吏,在德州颜为奸利,梦升以法绳之。贵素与珪善,遣亲信至都,以其事告珪,图去梦升,珪悉记于纸,将伺便言之。六年,二月甲中,帝从客言:“迩来中外所任,皆得其人。”珪曰:“今之文臣,不必皆善。”乃搜怀中所记以进,曰:“只如果梦升权知德州,欺蔑刺史郭贵,几至于死。”帝曰:“此必刺史所为不法,梦升真清强吏也。”取所记纸,召一黄门令责付中书曰:“即以梦升为赞善大夫。”既行,又召还,曰:“与左赞善大夫,仍知德州。”珪乃不敢言。
八年春,正月乙酉,帝御长春殿,谓宰相曰:“古之为君者,鲜能无过。朕常夙夜畏惧,防非室欲,庶几以德化人。如唐太宗受人谏疏,直证其失,曾不愧耻;岂若不为之,而使天下无间言哉!”
(节选自《续资治通鉴·宋纪》)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以四海之富/宫殿悉饰/金银力亦可办/但念我为百姓守财耳/岂可妄用/古称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苟以自奉养为意/百姓何仰哉
B.我以四海之富/宫殿悉饰金银/力亦可办/但念我为百姓守财耳/岂可妄用/古称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苟以自奉养为/意百姓何仰哉
C.我以四海之富/宫殿悉饰/金银力亦可办/但念我为百姓守财耳/岂可妄用/古称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苟以自奉养为/意百姓何仰哉
D.我以四海之富/宫殿悉饰金银/力亦可办/但念我为百姓守财耳/岂可妄用/古称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苟以自奉养为意/百姓何仰哉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掖庭,指宫中旁舍,妃嫔居住的地方。掖为肘腋之意,故宫廷里的旁舍可称掖庭。
B.出降,专指帝王的子女迎娶或出嫁。因为帝王位处至尊,所以皇室子女结婚称降。
C.中书,官名,中书舍人的省称,隋、唐时为中书省的属官,掌管撰拟、缮写之事。
D.谏疏,条陈得失的奏章。疏本是分条陈述的意思,引申为进献帝王的奏疏、奏章。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太祖在宫里发现一面“乾德四年铸”的旧镜子,遍访群臣,都不知所以,只有学士窦仪道破了“乾德”年号的来历,让太祖对儒臣更为器重。
B.赵普虽然是小吏出身,但听从太祖的劝告,勤奋读书。在处理立功者升迁一事时,能够义正词严,犯颜直谏,最终太祖放弃个人嫌恶,接受了劝谏。
C.宋太祖虽贵为天子,但对子女的要求极为严格。永庆公主穿着贴绣铺翠襦进宫,他当即命令她交回衣服,并且从今以后不要再穿这样的服饰。
D.王珪倚仗太祖信任伺机中伤梁梦升,太祖不为所动,赞赏梁梦升的作为并擢升他至左赞善大夫,且继续担任德州知州,因而郭贵的阴谋没有得逞。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珪廉得数事,白于帝,按验皆实,由是信之。
②朕常夙夜畏惧,防非室欲,庶几以德化人。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C
2.D
3.B
4.①我是用这些田地来均衡官吏的俸禄,想让他们都财物充足,要求他们清廉谨慎啊,王奇不懂得这个道理。
②我从前在陕西,用方寸小本子记下了军队粮草的数量来准备调度,如今这个小本子还放在我的佩囊中。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翻译;断句;概括分析;筛选信息;文化常识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2)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3)本题考查概括归纳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②放回原文,概括信息。特别是在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大中祥符九年七月辛亥日,蝗虫飞过京城,皇帝到灵感塔焚香祈祷。第二天,执政官用袖子装着死掉的蝗虫来率领百官庆贺。王旦说:“灾祸平息,是幸运的事,又有什么值得庆贺的呢?”大家极力请求,王旦坚持说不可以,这才停止。癸亥日,呈上封事的人说蝗灾旱灾是由大臣的子弟放纵专横所导致的。皇帝下诏说:“近来因为蝗虫伤害庄稼,检阅以前的书籍所记载的内容,是由于地方官侵夺他人的财物,近来郡县官员,违犯法规,不注意约束自己的言行。官员的子弟们依仗权势肆意搜刮,百姓实在是怨恨。我担心助长恶劣的风气。从今天起各位士大夫要砥砺德行,免得留下成为败类的羞耻。”丙寅日,皇帝下诏:“从今以后群官在职田上都需要遵守原来的制度,不能侵害干扰佃户,遇到自然灾害就要免掉他们的赋税。”殿中侍御史王奇请求登记和没收职田来帮助救济灾民,皇帝说:“我是用这些田地来均衡官吏的俸禄,想让他们都财物充足,要求他们清廉谨慎啊,王奇不懂得这个道理。”下诏书告诫他。在这之前,翰林学士李迪在龙图阁被召见回答问题,皇帝命令他草拟诏书,缓缓地对李迪说:“曹玮在秦州多次请求增兵,还没有来得及派遣军队,他就辞去州中事务,谁能代替曹玮呢?”李迪回答说:“曹玮有谋略,众将都不能与他相比,怎么能找人代替?如今关西兵多,可以分一部分到曹玮那里。”皇帝于是问:“关西有多少兵?”李迪回答说:“我从前在陕西,用方寸小本子记下了军队粮草的数量来准备调度,如今这个小本子还放在我的佩囊中。”皇帝下令让他拿出来,用眼睛示意内侍取来纸笔,详细写出了某处应当留下若干数量的军队,其余的都调往塞下。不久,嘉勒斯赉果然进犯边境,皇帝又召来李迪询问:“曹玮能战胜吗?”李迪回答说:“一定会战胜敌人。”等曹玮的捷报到了,皇帝问李迪说:“爱卿为什么预料得那么准确呢?”李迪说:“嘉勒斯赉大举入侵进犯,派谍报人员声称在某日攻下秦州再吃饭,以此激怒曹玮,曹玮按兵不动,坐等敌人到来,这是以逸待劳。臣因此知道他必定能够胜利啊。”十一月王子日,任命礼部郎中李及担任太常少卿,做秦州知州。曹玮屡次上书请求解除其州中职务,皇帝问王旦:“谁适合代替曹玮呢?”王旦推荐李及可以任用,皇帝立即任命了李及。众人议论说李及不是守边的人才,王旦说:“曹玮治理秦州,连戎羌都畏惧心服,边境的事情,曹玮处理得已经十分合宜。如果派别人前往,一定会自恃聪明,对曹玮的措施多有改变,败坏曹玮已经取得的政绩。李及敦厚持重,必能谨守曹玮的规章。”
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检阅以前的书籍所记载的内容,是由于地方官侵夺他人的财物,近来郡县官员,违犯法规,不注意约束自己的言行。官员的子弟们依仗权势肆意搜刮,百姓实在是怨恨。我担心助长恶劣的风气。从今天起各位士大夫要砥砺德行,免得留下成为败类的羞耻。
“侵渔”的意思是侵夺他人的财物,主语是“部吏”,“由部吏之侵渔”句意完整,“属者”的意思是近来,做状语修饰下一句,故应在“侵渔”后断句,排除AD。
“民”是“怨嗟”的主语,共同构成主谓结构,不可断开,排除B。
故答案为:C。
2.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D.“戎羌即全副武装以图进犯的羌人”说法错误。“戎”虽有“兵器的总称”的意思,但从文中的“戎羌詟服”看,戎羌不可能指全副武装以图进犯的羌人。“戎”还是我国古代对西部少数民族的称呼,所以此处“戎羌”泛指少数民族。
故答案为:D。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认为边关众将领在谋略方面都比不上曹玮”说法错误,原文说的是“诸将皆非其比”,其中“诸将”不仅指边关众将领,是指朝中所有的将领。
故答案为:B。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均济”,均衡;“足用”,财物充足;“责”,要求。
(2)“向”,以前,从前;“书”,记录;“置”,放在。
【答案】5.D
6.B
7.A
8.①王珪查访到几件事,向皇帝禀告,查验都是事实,从此皇帝信任他。
②我常常日夜害怕,防止犯错,抑制欲望,希望通过德行来感化人民。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翻译;断句;概括分析;筛选信息;文化常识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2)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②放回原文,概括信息。特别是在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当初,平定蜀国后,蜀国有进入太祖内宫的宫人,皇帝看她们的梳妆用品,得到一个旧的铜镜,它的背后铸有“乾德四年铸”这样的文字,太祖大惊,拿出铜镜给宰相看,都不能回答。于是把学士陶伴、窦仪等人召来查问这件事,窦仪回答说:“这一定是前蜀的东西,以前前蜀皇帝王衍曾经使用过这个年号,应该是那些年所铸造的。”太祖于是很感慨地说:“担任宰相的还应该是读书人。”自此以后越发器重读书人。赵普最初是因为熟悉官吏的事务闻名,但学问很少,太祖经常用读书去劝告他,赵普于是手中总是拿著书卷,非常勤奋好学。
开宝五年,宋太祖的女儿永庆公主出嫁。公主曾穿着衣领贴金铺翠的外套入宫,宋太祖看见了,对她说:“你应当将外套给我,以后不要再用这样装饰。”曾经公主陪着坐,和皇后一起说:“官家做天子时间很长了,怎么不用黄金装饰小轿,乘坐出入。”太祖笑着说:“我凭四海(天下)的财富,(就是)宫殿都用金银来装饰,也有力量可以办到。只是考虑到我是为天下人守财罢了!怎么能妄自享用。古人说做皇帝要自己治理天下,而不是被天下人所奉养。如果拿天下的财富来供自己一人享乐,让天下百姓如何能拥戴啊?”
又有一个凭借立功应当升级官职的人,皇帝向来讨厌这个人,不赞同。普极力请求授予他官职,皇帝就生气地说:“我就是不给他加官,你能把我怎么样吧?”普说:“用律法来惩戒罪恶,用酬劳来奖赏有功。惩罚与奖赏是为天下百姓制定的,不是为陛下您一个人而定的,怎么能够以您自己的喜好与憎恶来专用呢!”皇帝不听,走了,赵普就跟随着他。皇帝进入大殿中,普就立在宫门外(等待),很久也不离开,皇帝最终答应了他的请求。
太祖登上皇位之初,想详细知道宫廷外的事,任命军校史王珪广泛查访,王珪查访到几件事,向皇帝禀告,查验都是事实,从此皇帝信任他。接连升迁为马军都军头,后来王珪渐渐作威作福。当时德州刺史郭贵为刑州知州,国子监丞梁梦升为德州知州,郭贵在德州的家族亲人属吏,在德州颇为做奸谋利,梁梦升绳之以法。郭贵平时与王珪友善,派人到都城,把这些事告诉王珪,企图除去梁梦升。王珪全部记在纸上,将等候时机上奏。六年,二月甲申,皇上不慌不忙地说:“近来中央与地方任命的人,都得到合适人选。”王珪说:“如今的文臣,也未必都是好的。”于是伸手取出怀中所记的纸递呈说:“好像德州知州梁梦升欺负蔑视刺史郭贵,几乎置于死地。”皇上说:“这必定是刺史所做的事违法。梁梦升是清廉强干的官吏。”于是,把所记的纸叫一个中级宦官跑去交给中书说:“立即任命梁梦升为赞善大夫。”宦官已经走了,又召他回来说:“授予他左赞善大夫,仍然执掌德州。”王珪从此不再敢上奏。
八年春,正月乙酉,宋太祖在长春殿,对宰相说:“古代做君主的,很少能没有过错。我常常日夜害怕,防止犯错,抑制欲望,希望通过德行来感化人民。像唐太宗接受臣子的劝谏,直接指出他的过失,竟然不羞愧耻辱;与其犯了错误接受批评,还不如不犯错误自己好好做,从而使天下没有非议的话!”
5.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的断句能力。句意:我凭四海(天下)的财富,(就是)宫殿都用金银来装饰,也有力量可以办到。只是考虑到我是为天下人守财罢了!怎么能妄自享用。古人说做皇帝要自己治理天下,而不是被天下人所奉养。如果拿天下的财富来供自己一人享乐,让天下百姓如何能拥戴啊?
“宫殿悉饰金银”中省略了介词“以”,“宫殿悉饰(以)金银”,“(以)金银”作后置状语,正常语序为“宫殿悉(以)金银饰”,中间不宜断开,排除AC。
“不以天下奉一人”中“一人”作“奉”的宾语,中间不宜断开,排除B。
“百姓何仰哉”中“百姓”作主语,在它前面断开。
故答案为:D。
6.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化常识的能力。B.“出降,专指帝王的子女迎娶或出嫁”说法错误,还可以指宫女出嫁。
故答案为:B。
7.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A.“遍访群臣,都不知所以”说法错误,原文为“出鉴以示宰相,皆不能答”,不是“遍访群臣,都不知所以”,而是拿给宰相看,宰相不能回答。
故答案为:A。
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廉”,查访;“白”,告诉,禀告;“按验”,查验;“由是”:从此,自此。
(2)“夙夜”日夜;“防非”,防止犯错;“窒欲”抑制欲望;“庶几”,希望。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