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实验判定遗传方式

文档属性

名称 杂交实验判定遗传方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4-10-15 08:53: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1张PPT。杂交实验判定遗传方式杂交实验判定遗传方式显性基因隐性基因基因 决定环境影响(不可遗传的变异)细胞质中细胞核中常染色体上性染色体上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显性基因隐性基因遗 传
性 状例1(08山东理综)26.(5)在一块高杆(纯合体)小麦田中,发现了一株矮杆小麦。请设计实验方案探究该性状出现的可能的原因(简要写出所用方法、结果和结论)答案:将矮秆小麦与高杆小麦杂交;如果子一代为高杆,子二代高杆:矮秆=3:1(或出现性状分离),则矮秆性状是基因突变造成的;否则,矮秆性状是环境引起的。或将矮秆小麦与高杆小麦种植在相同环境下,如果两者未出现明显差异,则矮秆性状是环境引起;否则矮秆性状是基因突变造成的。判断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的原理归纳一:(1)杂交法(根据题干条件选择正交和反交或者是单杂交)检测是否产生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分离比,符合的是可遗传变异,不符合的是不可遗传变异。(注意前提)
(2)或者将变异性状个体或其子代在特定条件(不同基因的差别能够真实表现)下进行培育,能够真实遗传的可遗传变异,不能真实遗传的是不可遗传变异。例2(2009四川理综)31.(3)有人发现了一种受细胞质基因控制的大豆芽黄突变体(其幼苗叶片明显黄化,长大后与正常绿色植株无差异)。请你以该芽黄突变体和正常绿色植株为材料,用杂交实验的方法,验证芽黄性状属于细胞质遗传。(要求:用遗传图解表示)P ♀芽黄突变体× 正常绿色植株♂F1幼苗均呈绿色P ♂芽黄突变体× 正常绿色植株♀F1幼苗均呈芽黄色⑴观察正交和反交结果可分析判断生物的遗传类型。
⑵细胞质遗传有两大特点:母系遗传;后代分离比不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
⑶要注意细胞质遗传与伴性遗传的区别。虽然正、反交结果不同,但伴性遗传符合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后代有一定的分离比。判断细胞质遗传和细胞核遗传的原理归纳二:例3 (1)已知果蝇的直毛与非直毛是一对等位基因。若实验室有纯合的直毛和非直毛雌、雄果蝇亲本,你能否通过一代杂交试验确定这对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请说明推导过程。P: ♀AA ×♂aa
F1 AaP: ♂AA ×♀aa
F1 Aa取直毛亲本和非直毛亲本进行正交、反交正 交反 交  若正交、反交子一代都表现型相同,则该性状为常染色体遗传。正 交反 交  若正交、反交子一代表现型不相同,则该性状为X染色体遗传。P:♀XAXA×♂XaY
F1 XAXa XAYP:♂XAY×♀XaXa
F1 XAXa XaY例3 (1)已知果蝇的直毛与非直毛是一对等位基因。若实验室有纯合的直毛和非直毛雌、雄果蝇亲本,你能否通过一代杂交试验确定这对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请说明推导过程。
思考:如果只要一组杂交用哪一组就可以区分?自己写写看。
♀为隐形纯合子× ♂显性纯合子⑴伴性遗传与性别有关;正交与反交后代有时结果不一样,性状的出现往往与性别有关。
⑵找准同一生物的同一性别群体,看其显性与隐性性状出现的比例是否为1:1,若是则最可能是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若不是则最可能是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判断常染色体遗传和伴性遗传的原理归纳三:⑶若通过一次杂交实验,鉴别某等位基因是在常染色体还是在X染色体上,应选择的杂交组合为:隐性性状的雌性与显性性状的雄性。判断常染色体遗传和伴性遗传的原理归纳三:例3 (2)若已知果蝇的直毛和非直毛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但实验室只有从自然界捕获的、有繁殖能力的直毛雌、雄果蝇各一只和非直毛雌、雄果蝇各一只,你能否通过一次杂交试验确定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请用遗传图解表示并加以说明和推导。
“自然界捕获”意味着亲本中既有纯合体又有杂合体。能,任取两只具有相对性状的雌、雄果蝇杂交:图一:XAXA×XaY 图二:XaXa×XAY 图三:XAXa×XaY③若后代果蝇雌、雄均含有两种不同的性状且各占1/2 (如图三) , XAXa XAYXAXa XaYXAXa XaXa XAY XaY①若后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如图一) ,则该杂交组合中的雄果蝇代表的性状为隐性。则该杂交组合中雄果蝇代表的性状为显性;②若后代果蝇雌、雄各为一种性状(如图二)则该杂交组合中雄果蝇代表的性状为隐性。变式训练:
(2005年理综全国卷)已知牛的有角和无角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和a控制。在自由放养多年的牛群中,无角的基因频率与有角的基因频率相等,随机选1头无角公牛和6头有角母牛,分别交配,每头母牛只产了 1头小牛,在6头小牛中,3头有角,3头无角。
(1)根据上述结果能否确定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请简要说明推理过程。
(2)为了确定有角无角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用上述自由放养的牛群(假设无突变发生)为实验材料,再进行新的杂交实验,应该怎样进行?(简要写出杂交组合,预期结果并得出结论)  (1)根据上述结果能否确定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请简要说明推理过程。  (1)不能确定。①假设无角为显性,则公牛的基因型为Aa,6头母牛的基因型都为aa,每个交配组合的后代或为有角或无角,概率各为1/2。6个组合后代合计出现3头无角小牛、3头有角小牛。②假设有角为显性,则公牛的基因型为aa,6头母牛可能有两种基因型,即AA和Aa。AA的后代均为有角。Aa的后代或无角或为有角,概率各为1/2。由于配子的随机结合及后代数量少,实际分离比例可能偏离1/2。所以,只要母牛中含有Aa基因型的头数大于或等于3头,那么6个组合后代合计也会出现3头无角小牛和3头有角小牛。   (2)为了确定有角无角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用上述自由放养的牛群(假设无突变发生)为实验材料,再进行新的杂交实验,应该怎样进行?(简要写出杂交组合,预期结果并得出结论)  (2)从牛群中选择多对有角牛与有角牛杂交(有角牛×有角牛)。如果后代出现无角小牛,则有角为显性,无角为隐性;如果后代全部为有角小牛,则无角为显性,有角为隐性。⑴确定显隐性性状首先可以自交确定,看其后代有无性状分离,若有则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⑵其次,让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亲本杂交,看后代的表现型,若后代只表现一种亲本性状,则此性状为显性性状。判断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的原理归纳四:⑶考虑各种情况,设定基因来探究后代的表现型是否符合是确定性状的显隐性。
⑷隐性性状的亲本自交后代都是隐性性状。判断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的原理归纳四:从一个自然果蝇种群中选出一部分未交配过的灰色和黄色两种体色的果蝇,这两种体色的果蝇数量相等,每种体色的果蝇雌雄各半。已知灰色和黄色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所有果蝇均能正常生活,性状的分离符合遗传的基本定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种群中的个体通过繁殖将各自的___________传递给后代。
(2)确定某性状由细胞核基因决定,还是由细胞质基因决定,可采用的杂交方法是______________。
(3)如果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该自然果蝇种群中控制体色的基因型有______种;如果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种群中控制体色的基因型有______种。
(4)现用两个杂交组合:灰色雌蝇和黄色雄蝇、黄色雌蝇和灰色雄蝇,只做一代杂交试验,每个杂交组合选用多对果蝇。推测两个杂交组合的子一代可能出现的性状,并以此为依据,对哪一种体色为显性性状,以及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常染色体上这两个问题,做出相应的推断。(要求:只写出子一代的性状表现和相应推断的结论)。基因正交和反交35(4)如果两个杂交组合的子一代中都是黄色个体多于灰色个体,并且体色的遗传与性别无关,则黄色为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如果两个杂交组合的子一代中都是灰色个体多于黄色个体,并且体色的遗传与性别无关,则灰色为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如果在杂交组合灰色雌蝇×黄色雄蝇中,子一代中的雄性全部表现灰色,雌性全部表现黄色;在杂交组合黄色雌蝇×灰色雄蝇中,子一代中的黄色个体多于灰色个体,则黄色为显性,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如果在杂交组合黄色雌蝇×灰色雄蝇中,子一代中的雄性全部表现黄色,雌性全部表现灰色;在杂交组合灰色雌蝇×黄色雄蝇中,子一代中的灰色个体多于黄色个体,则灰色为显性,基因位于×染色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