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台山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台山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6-30 15:56: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台山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
历史试题
总分:100分 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6题,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925年,由新学生社女社员发起、以工农妇女为主体的革命妇女团体“广东妇女解放协会”在广州成立。至1926年,仅一年时间,全省就有海丰、顺德、新会、梅县等10多个县市相继成立了分会,有会员2000余人。广东妇女解放协会的创建(  )
A.得益于北伐战争的胜利推进 B.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C.践行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精神 D.改变了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
2.1928和1929年,国民党军队的叛兵基本成为红军补充新兵的一个重要来源,但1930年后红军兵源发生很大变化。如1934年春第一方面军的兵员构成中,国民党逃兵和叛兵的比例不超过4%。以上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左”倾错误导致反“围剿”失利 B.中国共产党重视人民军队阶级成分
C.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的推动 D.国民党军队严惩叛逃的现象
3.从1922到1935年,中国共产党人一直以建立苏维埃政权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1935年到1937年,中国共产党人先后提出了“国防政府”“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等口号。这一变化表明中国共产党(  )
A.放弃了民主革命的领导权 B.主动适应民族战争的需要
C.实现了国共两党首次合作 D.清除了党内“左”倾错误影响
4. 1955年10月,中共七届六中全会讨论并原则通过了由邓子恢主持修订的《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草案)》。规定:“为了照顾社员种植蔬菜或者别的园艺作物的需要,应该允许社员有小块的自留地”,并规定“每口人所留的土地至多不能超过全村每口人所有土地平均数的百分之五”。这体现了(  )
A.农业市场化得到中央认可 B.农村经济巩固效果初显
C.对农业合作化运动的调整 D.社会主义体系日渐完善
5.1962年5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工作会议决定:在1961年已经精简职工800多万人的基础上,1962年和1963年两年内再精简职工1000万人以上。这一决定出台的主要原因是(  )
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需要 B.国家调整政策应对经济困难
C.国家发动上山下乡运动 D.“左”倾错误思想的影响
6.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中西部的钢城攀枝花、煤都六盘水、汽车城十堰等新兴工业城市崛起,绵阳、凯里、宝鸡、汉中等从普通县城一跃成为全国知名的重工业城市。这说明我国(  )
A.工业经济布局的改善 B.形成了独立的工业体系
C.市场经济体制形成 D.初步奠定了工业化基础
7.1986年,新闻报纸上“联营”“星期日工程师”等词频现。不少“泥腿子”低价买走了国营工厂里闲置的机器设备,搬进粗粗建成的厂房里,这些机器日以继夜地隆隆作响,越来越多的工程师接受农民厂长们的私下聘用,一到周末就卷着图纸到乡下工厂上班。这体现了(  )
A.现代企业制度正逐步建立 B.体制改革激发经营活力
C.公私合营已成为时代潮流 D.知识经济得到企业重视
8.有学者认为:不同地区各自“发明”了农业;考古证据也显示,东非的大湖区和乍得湖之间的地区,在公元前1000—前600年期间存在过早期的炼铁活动,这时西亚技术尚未传播到埃及。该学者意在说明(  )
A.非洲湖区孕育了最初文明 B.世界文明呈多元一体的特征
C.人类早期文明具有独立性 D.早期技术传播存在地理障碍
9.公元前五世纪,罗马颁布的《十二铜表法》主要面对家庭问题,特别关注家庭生活、邻里关系、私人财产和死亡;……对抛弃或杀死畸形的婴儿、财富继承和葬礼上的得体举止做了规定,这反映了(  )
A.国家限制贵族对司法的滥用 B.经济发展提高私有财产意识
C.罗马社会内部阶级矛盾尖锐 D.罗马人用法律规范社会生活
10.《欧洲中世纪史》一书中提到:“无论如何,中世纪都不是一个沉睡的、可怕的时代,而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文中的变化包括(  )
A.经济发展和城邦国家出现 B.城市兴起和市民阶层产生
C.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出现 D.教权削弱和宗教改革开始
11.1360年,威尼斯颁布法令指出,“本因用于航海和增殖的资金却未能流通起来,反而化为了一场浮华,导致我们国家日益衰弱”。1449年,热那亚法令指出“如果那些用于购买珠宝华服的资金能投资于贸易,将为我国带来丰厚的回报和利润。”这些法令表明(  )
A.政府注重资本原始积累 B.欧洲深受禁欲主义影响
C.传统商路受阻影响经济 D.政府试图限制教会腐败
12.马丁·路德曾提出过两个政府的理论,他认为信仰基督教的人不仅生活在上帝统治的宗教国度里,而且生活在凭法律治理的世俗国度里。教会不应享有世俗的行政、司法权力、不能干涉国家事务。在国家的管理上,国王的权力是唯一合法的权力。马丁·路德的“两个政府”理论(  )
A.动摇了欧洲社会对基督教的信仰 B.是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基础
C.使人们获得了灵魂自救的自主权 D.促进欧洲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13.1814—1816年和1844—1846年两个时段,英国棉纺织品对欧洲的输出从每年平均11386千磅减少到10153千磅,对美国的输出从2045千磅降到1077千磅,加上对加拿大和西印度群岛的出口量,英国对整个旧市场的输出从17040千磅降到13246千磅。这体现了(  )
A.列强激烈争夺资本市场 B.化纤面料挤占传统市场
C.英国殖民霸权已经旁落 D.工业革命呈现扩张趋势
14.1895年,英属圭亚那与委内瑞拉发生边界纠纷,美国趁机插手,出面干涉。英国被迫让步,同意成立有美国人参与的仲裁法庭,以解决边界纠纷。这一现象表明(  )
A.美国扩张自身势力范围 B.世界殖民体系渐趋瓦解
C.拉美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D.英国丧失殖民霸主地位
15.20世纪30年代,针对德国和意大利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西班牙在国际联盟提出议案,要求外国战斗人员一律撤出。因投票时未达成全体一致,该议案被否决。这说明国际联盟(  )
A.决策机制存在严重缺陷 B.加剧了世界各国之间的冲突
C.体现成员国的平等地位 D.旨在建立公正的国际新秩序
16.1921年后,布尔什维克党内的一些人说苏俄政策为“资本主义关系的发展敞开了大门”。西方一些革命家,“看到优秀的俄国共产党人在因退却而嚎陶大哭”。对此,列宁强调:退却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的最终目的是更好地进攻。由此可见,当时苏俄(  )
A.遭受资本主义的严重威胁 B.立足国情向社会主义过渡
C.放弃国家资本主义的探索 D.终结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
二、非选择题
17.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1930年9月,中共六届三中全会制定了建立下层统一战线的方针,提出共产党应当和非共产党的一般下层群众团结起来实行斗争,独立的去领导他们的运动,使这些运动都走到苏维埃政权的总口号之下来。这一统一战线把工人、农民和士兵群众作为革命的基本力量,是“反封建压迫、反国民党统治的工农民主的民族统一战线”。
——据中共中央统战部著《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史》
材料二
瓦窑堡会议上,毛泽东着重分析了各阶级对抗日的态度,明确提出民族资产阶级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有参加抗日的可能性,甚至连大资产阶级也可能营垒分化、参加抗日。他主张要将我们从关门主义中解放出来,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国抗日战争史》
材料三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正式提出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概念。
——摘编自本书编写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四
1924年7月,在彭湃等人的倡议下,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以下简称“农讲所”)正式成立。彭湃、阮啸仙、毛泽东等人先后担任第一至第六届农讲所负责人。农讲所积极引导学员要“入民间去”,把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组织学员到农村进行社会调查。
——摘编自许江、王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调查研究的制度化》
材料五
1941年后,各中央分局先后成立城市工作委员会,重视对沦陷城市的情报搜集工作。晋察冀分局冀中区党委指出:“没有调查研宄,工作就无从着手,敌伪军工作尤其如此,没有这一工作,组织工作就无法开展。对策就无法提出。”
——摘编自王富聪《抗战时期中共在华北沦陷城市的调查工作》
(1)结合时代背景,简析材料一、二、三中“统一战线”内容变化的主要原因。(12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材料四、材料五中国共产党开展社会调查的目的和作用。(8分)
18.(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为《世界一部历史》中的一份大事年表
1800—1850年欧洲蒸汽驱动工业能力急速增长
1811—1813年英国动用1.2万军队镇压捣毁机器的暴民
1842年埃德文·查德威克的《劳动人口的卫生状况》详细披露了曼彻斯特糟糕的生活条件
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问世 1851年伦敦水晶宫举办首届世界博览会
1867年马克思的《资本论》问世
——摘编自(美)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材料二
《玛丽·巴顿》(1855年)是英国工业革命小说家伊丽莎白·盖斯凯尔(1810—1865)的代表作。以下为小说片段:
约翰·巴顿就是这些人中间的一个。这位可怜的织工始终想不明白,为什么他的老板们能够从原来的房子一次一次地搬到更好的房子里去居住,最后又总是盖造一所比以前所有的房子都来得体面的住宅,在乡村中建上一大片庄园,可是做织工的人却要身受减削工时、克扣工资、裁员解雇等等的遭遇,老是为孩子们的面包在不断挣扎……工人们用尽一切粗野的言辞向议会请愿,诉说他们身受的痛苦和要求。
——摘自《玛丽·巴顿》)
(1)选择并概括指出材料一中反映的两种历史现象,并说明该两种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12分)
(2)材料二可以用于研究材料一中的哪些历史现象?请分析说明材料二的史料价值。(8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从古代到近代,世界科学技术中心随着文明中心的转移发生了5次大转移:四大文明古国(特别是古希腊和古代中国)(16世纪以前)→意大利(1540~1620年)→英国(1660~ 1750年) →法国(1760~1840年) → 德国(1840~1910年)→ 美国(1920年至今)。 日本学者汤浅光朝认为,近400年来,导致世界科学中心发生5次大转移的机制有5种:①文化的震荡;②社会的变革;③经济的快速增长;④新学科群的崛起;⑤科学家的集体流动。世界科学发展史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理论。
——摘编自叶岱夫《地理环境与人类文明中心的转移》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世界科学中心发生的5次大转移中的任意一次,用汤浅光朝理论中的3个以上观点进行合理的解释。
台山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
历史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B C B A B C D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A D D A A B
二、非选择题
17
【答案】
(1)材料一:国共两党处于对立局面,建立苏维埃政权的需要。(4分)
材料二: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坚持民族利益至上。(4分)
材料三: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执政党。(4分)
(2)国民大革命时期:目的:深入农村调查研究,广泛发动农民,打倒列强除军阀(或发动农民支持国民革命或大革命);(2分。)
作用:加强对农民运动的领导,推进大革命;对后来探索农村包围城市道路(井冈山革命道路;工农武装割据;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提供了条件。(2分)
全面抗战时期:目的:深入敌占区城市开展调查研究,保证抗日战争取得胜利。(2分)
作用:深入沦陷区城市,收集了敌伪情报,发展了沦陷区城市抗日组织;配合了全民族抗战。(2分)
18.
【答案】
(1)历史现象: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英国举办世博会,文化影响力上升;工人阶级生活条件恶劣,社会矛盾激化;马克思主义诞生。(每点3分,共6分)
内在联系: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建立与发展导致环境污染,社会贫富差距拉大,因此工人运动出现,无产阶级壮大,奠定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阶级基础;工业革命发展推动生产力提高,英国成为世界工厂,进行商品输出,举办世博会,文化影响力增强。(任答一种联系给6分,注意,结合史实3分,论述逻辑合理3分,照抄史料现象不给分,其他答案亦可酌情给分。)
(2)可以用于研究:工人阶级恶劣的生活条件;悬殊的贫富差距,剧烈的社会矛盾;马克思主义诞生(任答一点给4分)。
史料价值:是当时人记述的社会现象,反映了19世纪的社会风貌,有一定的史料价值(2分);但小说具有文学色彩,有一定的主观性,在使用时需要辨析其可信度(2分)。
1.【答案】(12分)
【示例】
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成为第4次世界科学中心主要在于:社会的变革;经济的快速增长及新学科群的崛起等因素。1871年,德国完成国内政治统一并通过帝国宪法,宣告德意志帝国是君主立宪制的联邦国家,这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使德国经济出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德国利用自身的后发优势,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推动经济突飞猛进,19世纪末德国工业生产的增长速度超过英法两国,成为欧洲大陆上首屈一指的新兴工业大国。德意志帝国成立后,大学教育呈现蓬勃发展的新局面,高等教育规模和质量大幅度提高,产生了众多的巨匠,如发明发电机的西门子,提出量子理论的普朗克及提出狭义相对论的爱因斯坦等。总之,社会的变革,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科技的进步,使19世纪成为德国的世纪。(一个解释4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