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的本质

文档属性

名称 基因的本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4-10-16 19:35: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遗传的分子基础练习
1.S型肺炎双球菌菌株是人类肺炎和小鼠败血症的病原体,而R型菌株却无致病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是A.加热杀死的S型菌与R型菌混合使R型菌转化成S型菌属于基因突变
B.S型菌与R型菌的结构不同是由于遗传物质有差异的缘故
C.肺炎双球菌利用人体细胞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
D.高温处理过的S型菌蛋白质因变性而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2.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赫尔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对这两个实验的研究方法可能有:①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②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两者都运用了①和② B.前者运用了①,后者运用了②
C.前者只运用了②,后者运用了①和② D.前者只运用了①,后者运用了①和②
3.下列有关“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B.用32P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上清液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保温时间太长
C. 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分别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D.用噬菌体侵染3H标记的细菌,离心后检测到放射性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
4.科学家用含有15N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用该大肠杆菌培养T2噬菌体,待大肠杆菌解体后,15N
A.不出现在T2噬菌体中 B.仅发现于T2噬菌体的DNA中
C.发现于T2噬菌体的外壳和DNA中 D.仅发现于T2噬菌体的外壳中
5.将细菌体在含有31P核苷酸和32S氨基酸的培养基中培养多代后,再用DNA和蛋白质分别被32P和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则噬菌体在细菌体内复制三次后,含有31P和含有35S的噬菌体分别占子代噬菌体总数的
A.1和1 B.1/4和0 C.1和0 D.1/4和1
6.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只含有RNA的生物,遗传物质是RNA
B.只含有DNA的生物,遗传物质是DNA
C.既有DNA又有RNA的生物,遗传物质是DNA和RNA
D.既有DNA又有RNA的生物,遗传物质是DNA不是RNA
7.已知某DNA分子共含有1000个碱基对,其中一条链上A﹕G﹕T﹕C=l﹕2﹕3﹕4。该DNA分子连续复制2次,共需要鸟嘌呤脱氧核苷酸分子数是
A.600个 B.900个 C.1200个 D.1800个
8.下列关于遗传的物质基础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由A、C、T、U四种碱基参与合成的核苷酸共有8种
B.一个DNA含有许多个基因,每条染色体只含有一个DNA
C.具有A个碱基对、m个腺嘌呤的一个DNA分子片段, 第n次复制时需要2n-1(A-m)个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作原料
D.由细胞核中的DNA或RNA控制的遗传现象称为细胞核遗传
9.右图表示某生物的DNA分子结构的片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双螺旋结构以及碱基间的氢键使DNA分子具有较强的特异性
B.DNA的一条单链上相邻碱基之间以氢键连接
C.若左链中的G发生突变,不一定引起该生物性状的改变
D.对于任意双链DNA而言,(A+C)/(T+G)=K在每条链都成立
10.从噬菌体中提取出DNA片段进行化学分析,发现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数的48%,又知该DNA的一条链(H链)所含的碱基中24%是鸟嘌呤,问与H链相对应的另一条链中胞嘧啶占该链全部碱基数的
A.24% B.26% C.16% D.17%
11.下列关于DNA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DNA复制时,严格遵循A-U、C-C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B.DNA复制时,两条脱氧核糖核苷酸链均可作为模板
C.DNA分子全部解旋后,才开始进行DNA复制
D.脱氧核苷酸必须在DNA酶作用下才能连接形成新的子链
12.已知某双链DNA片断的一条链上,A与T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m、n,则此DNA片 断中G所占比例为 A.l-m-n B.(l-m-n)/2 C. (m+n)/2 D.无法确定
13.用15N标记含有l0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其中有胞嘧啶60个,该DNA分子在含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4次。下列结果不可能的是
A.含有14N的DNA分子占7/8 B.含有15N的脱氧核苷酸链占l/16
C.复制过程中需腺嘌呤脱氧核苷酸600个 D.复制后共产生16个DNA分子
14.假定某高等生物体细胞内的染色体数是10条,其中染色体中的DNA用3H胸腺嘧啶标记,将该体细胞放人不含有标记的培养液中连续培养2代,则在形成第2代细胞时的有丝分裂后期,没有被标记的染色体数为 ( )
A. 5 条 B. 40 条 C. 20 条 D. 10 条
15.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经培养、搅拌、离心、检测,上清液的放射性占15%,沉淀物的放射性占85%,上清液带有放射性的原因最可能是
A.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
B.搅拌不充分,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未与细菌分离
C.离心时间过长,上清液中析出较重的大肠杆菌
D.32P标记了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离心后存在于上清液中
16.在含有4种碱基的双链DNA区段中,有腺嘌呤a个,占该区段全部碱基的比例为b。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b≤0.5 B.b≥0.5
C.胞嘧啶为 a(1/2b-1)个 D.胞嘧啶为b(1/2a-1)个
17.假设一双链DNA分子的碱基C占整个分子碱基的21%,并测得该DNA分子的一条链上碱基T占这条链碱基的26%,那么另一条链上T占整个DNA分子碱基的比例是
A.13% B.16% C.26% D.32%
18.假设某大肠杆菌只含31P相对分子质量为a的DNA,将其长期培养在含32P的培养基中便能得到只含32P相对分子质量为b的DNA,。现将只含32PDNA的大肠杆菌培养到只含31P的培养基中,连续分裂n次,则子代中DNA 分子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A.(a+b)/2 B.[(2n -1)×a+b)]/ 2n C.[(2n -1)×b+a)]/ 2n D.(2n×a+b)/ 2n+1
19.下列关于基因和DNA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细胞有丝分裂间期时,发生DNA的复制,但基因数目不变
B.DNA复制的过程中DNA聚合酶用于连接配对碱基
C.基因控制性状,基因改变则性状随之改变
D.基因不同的根本原因在于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20.人类的每一条染色体上都有许多基因,若父母的1号染色体分别如图所示。不考虑突变,据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E与e是等位基因,分别控制红细胞相同的性状
B.正常情况下,生一个Rh阴性女儿的概率是1/8
C.若母亲产生一个ADe的极体,则同时产生的卵细胞可能为ADe或adE
D.子代中可能出现既有椭圆形红细胞又能产生淀粉酶的类型
21.所有细胞生物都以DNA作为遗传物质,这是细胞具有统一性的证据之一。请回答:
(1)19世纪,人们发现了染色体在细胞遗传中的重要作用,在研究染色体主要组成成分的遗传功能时,科学家实验设计的关键思路是 最终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2)DNA的特殊结构适合作遗传物质。DNA双螺旋结构内部碱基排列顺序代表着 ,碱基排列顺序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 。
(3)DNA分子的复制方式为 ,其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 ,通过 保证了复制的准确性,因而DNA分子能比较准确的在亲子代间传递信息。
(4)DNA是一种生物大分子,由许多单体连接而成。请在
方框中画出DNA单体的模式图并标注各部分名称。
(5)为研究DNA的结构和功能,科学家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取四支试管,分别放入等量的四种脱氧核苷酸、等量的ATP和等量的DNA聚合酶,在各试管中分别放入等量的四种DNA分子,它们分别是枯草杆菌、大肠杆菌、小牛胸腺细胞、T2噬菌体的DNA。在适宜温度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测定各试管中残留的每一种脱氧核苷酸的含量。该实验要探究的是 ,若结果发现残留的四种脱氧核苷酸的量不同,则说明 。
实验二:将大肠杆菌中提取的DNA分子加到具有足量的四种核糖核苷酸的试管中,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产物的含量。该实验模拟的是 过程。能否检测到产物? ,原因是 。
22.某校一个生物活动小组要进行研究性学习。对生物学史上的经典实验进行验证,也是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之一。这个小组借助某大学的实验设备,对有关DNA复制的方式进行探索,有人认为DNA是全保留复制,也有人认为DNA是半保留复制。为了证明这两种假设,这个小组设计了下列实验程序,请完成实验并对结果进行预测。
(1)实验步骤:
第一步:在氮源为14N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分子均为14N—DNA;在氮源为15N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分子均为15N—DNA。用某种离心方法分离得到的结果如上图所示,其DNA分别分布在轻带和重带上。
第二步:将亲代大肠杆菌(含15N)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上繁殖一代(Ⅰ)。请分析:
如果DNA位于________带位置,则是全保留复制;如果DNA位于________带位置,则是半保留复制。
第三步:为了进一步验证第二步的推测结果,将亲代大肠杆菌(含15N)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上再连续繁殖一代(Ⅱ)。
请分析:
如果DNA位于________带位置,则是全保留复制;如果DNA位于________带位置,则是半保留复制。
(2)有人提出:第一代(Ⅰ)的DNA用解旋酶处理后再离心,就能直接判断DNA的复制方式,如果轻带和重带各占,则一定为半保留复制。
你认为这位同学说法是否正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果蝇的性别决定类型为XY型,已知直刚毛和卷刚毛性状是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在一个自然繁殖的直刚毛果蝇种群中,偶然出现了一只卷刚毛雄果蝇。请回答:
(1)现将这只卷刚毛雄果蝇与直刚毛雌果蝇杂交,F1全部为直刚毛;F1雌雄果蝇随机交配得F2,其表现型及比例为:直刚毛雌果蝇:直刚毛雄果蝇:卷刚毛雄果蝇=2:1:1。从以上事实可以推断:果蝇卷刚毛性状是由位于 染色体上的 基因控制的。
(2)从直刚毛雌果蝇、直刚毛雄果蝇、卷刚毛雌果蝇、卷刚毛雄果蝇等纯种果蝇中,选择表现型为___ _和___ _的果蝇为亲本进行杂交,若F1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 _,则可证明上述推断正确。
24.有人试图通过实验来了解H5N1禽流感病毒侵入家禽的一些过程,设计实验如下:
一段时间后,检测子代H5N1病毒的放射性及S、P元素,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试管③中H5N1禽流感病毒中含P元素情况是 ;在试管⑥中H5N1禽流感病毒中含P元素情况是 ,含S元素情况是 。
(2)组成H5N1禽流感病毒遗传物质R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 。
(3)若已知DNA是一条单链的碱基组成是ATGCCAT,则它的互补的另一条链的碱基组成为_____ __;
若DNA分子的2条链分别为m链和n链,若m链中的(A+G)/(T+C)=0. 8时,在n链中,这种比例是 ;
若一个DNA分子中,腺嘌呤含量为15%,复制所用的原料为3H标记的脱氧核苷酸,经四次复制后,不含3H的DNA单链占全部DNA单链的______,
子代DNA分子中胞嘧啶的比例为__________。
25. (1)已知果蝇的红眼(A)对白眼a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灰色(B)对黑色(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两只灰身红眼雌、雄果蝇交配得到以下类型和数量的子代。
灰身红眼
灰身白眼
黑身红眼
黑身白眼
雄蝇
152
148
48
52
雌蝇
297
0
101
0
①两只灰身红眼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让子代中灰身雄蝇与黑身雌蝇杂交,后代中黑身果蝇所占比例为________。
③在子代中,纯合灰身红眼雌蝇占全部子代的比例为________,杂合灰身红眼雌蝇占全部子代的比例为________。
(2)已知果蝇的直毛与非直毛是一对相对性状。若实验室有纯合的直毛和非直毛雌、雄果蝇亲本,你能否通过一代杂交实验确定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请说明推导过程。
(3)若已知果蝇的直毛和非直毛是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所控制的。但实验室只有从自然界捕获的、有繁殖能力的直毛雌、雄果蝇各一只和非直毛雌、雄果蝇各一只,请你通过一次杂交实验确定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并用遗传图解表示并加以说明和推导。
1. 【答案】B 2.【答案】D 3. B 4. C 5.】C 6. C 7. D 8.C 9.D 10.A
11.B 12.【答案】B 13.【答案】A 14.【答案】D 15.A 16.C 17.B 18. C
19. D 20. C
21. (12分)(1)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直接地观察DNA的作用
(2)遗传信息 多样性
(3)半保留复制 精确的模板 碱基互补配对
(4)略
(5)四种生物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甘酸的种类和比例不同
生物的DNA中脱氧核苷酸的种类和比例不同 转录 不能 缺少转录时所需的酶与能量
22.【答案】(1)1/2重和1/2轻(2分) 全中(2分) 1/4重和3/4轻(2分) 1/2中和1/2轻(2分)
(2)不正确(1分) 无论半保留复制还是全保留复制,如果研究DNA链的情况,结果是一致的,无法区分(2分)
23
24.多数32P,少数31P 少数32P, 多数 31P 全部35S (2)核糖核苷酸 (3)TACGGTA 1.25 1/16 35%
25.【答案】 (1)①BbXAXa和BbXAY  ②  ③  
(2)能(  取直毛雌雄果蝇与非直毛雌雄果蝇,进行正交和反交(即直毛×非直毛,非直毛×直毛)。若正、反交后代性状表现一致,则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正、反交后代性状表现不一致,则该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2分)
(3)解法一:(3分)
XAXA×XaY  XaXa×XAY  XAXa×XaY
  ↓      ↓      ↓
 XAXa XAY  XAXa XaY  ♀ XAXa XaXa
             ♂ XAY XaY
   图1    图2      图3
任取两只不同性状的雌、雄果蝇杂交。若后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则该杂交组合中的雄果蝇代表的性状为隐性(如图1)。
若后代果蝇雌、雄各为一种性状,则该杂交组合中雄果蝇代表的性状为显性(如图2)。
若后代中雌、雄果蝇均含有两种不同的性状且各占1/2,则该杂交组合中雌果蝇的性状为隐性(如图3)。
解法二:任取两只不同性状的雌、雄果蝇杂交,若子代果蝇都不表现母本性状(如图2),则亲本雄果蝇性状为显性。若子代雌果蝇都表现母本性状(如图1、3),则亲本雄果蝇的性状为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