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似水流年
——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复习
设计思路:
第六单元的主题是“童年”,书中选取了《牛和鹅》、《一只窝囊的大老虎》、《陀螺》这三篇文章构成本单元。从共性角度出发,这几篇文章从内容上看皆是对童年回忆中的场景进行再现,作者通过对童年场景的细致回忆表达对逝去童年的追思。从这一角度可以知晓本单元对于场景的细致描绘是整个单元的教学重点,而习作单元“记一次游戏”也是对这一教学重点的呼应。而从场景描绘这一重点出发,场景中的人物刻画则是还原场景的重中之重。由此不难理解为何第六单元中特别提到了由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等维度分析人物心情变化。而在如何带领学生由上述方式体会场景中人物心理变化的方法上,教材给出了作批注这一方法。
回到书中,我们不难发现第十八课《牛和鹅》中,教材给出的批注为学生做出良好的范例,并在课后问题中提醒学生批注的角度应以文本为重,依照原文进行有理有据的分析,进而得出自己的批注。比如《牛和鹅》中,教材根据老公鹅与“我”的一系列动作描写,给出了“那种惊慌失措很真实。”的批注,这便是依托原文进行分析,从而得出自己结论的经典范例。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教材给出的批注多集中在人物心理、状态的变化,而这些反应变化的场景多是描绘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经典段落。这也为之后第十九课《一只窝囊的大老虎》引导学生从人物动作、神态、语言分析人物心理变化的教学内容打下了基础。而第十九课对于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关注要求更加明确,课后问题是以列表的形式呈现,这就令其中体现的人物心情变化更加具体。而《陀螺》中为描绘“我”的心情变化提供了优美的语言表达范例。文中曾使用比喻、化抽象为具体等手法令表达情感的语言更加优美进而增加了文章的艺术性。
由此我们不难发现这三篇文章的共性联系,便是如何写好一个场景。以“我”的视角进行切入,通过展现场景中人物动作、神态、语言来还原场景中的变化,进而表现出这一场景中“我”的情感变化,最后再以优美的语言完善表达。而这一单元的习作便是对此结论的检验。值得注意的是,批注这个行为本身也是这一原理的体现,通过文本对场景的还原进行分析,进而得出自己的结论,抒发自己的胸臆,所以整个第六单元复习的整体逻辑可以照此进行,至于单元中的重点字词则可以单独拿出进行巩固。
教学目标:
1. 基础提升,单元中三篇课文课后字词以及语文园地中重点字词巩固提升。
2. 内在把握,通过“批注”令学生明晰以“我”为主要视角,通过场景中人物语言、神态、动作等细节的细致刻画把握“我”的情感变化。
3. 习作指导,结合自身经历,以课文中的方法进行场景描绘,进而抒发自身情感。
教学预设:
一、往昔峥嵘处,相连便逢春
出示单元篇章页、第一单元目录表。
描写多角度,批注见真章
回顾课文,交流描写方法
交流课文的共同特点。
分享印象最深刻的场景。
(3)交流片段中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和作用。
(PPT展示学生的交流)
回顾做批注的方法
交流做批注的选择角度。
(2)分享并展示做批注。
三、心绪固多变,表达增光彩。
(一)PPT展示分别展示课文和学生习作片段。交流表达上的共同点。
四、总结一分钟,课后十年功。
1、回顾本节课,我们以描绘场景为主线,将本单元三篇课文进行串联,从他们的共性行文特点中明白了描绘场景需要以人为本,并需以语言、动作、神态等多种描写手法刻画角色,令角色塑造丰满。
2、关于描绘场景,我们可总结成内外两个层面,由外来说,我们在描绘场景中需要立足角色,以多种描写方法使角色丰满,用角色的反应推进场景发展;由内而言,我们要像作批注那样,敢于用优美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此外在把握角色心理变化的同时不忘整个场景的发展。
五、拓展大练兵,延申秀本领。
(一)课后延伸闯关
第一道关:用恰当的修辞手法使句子变得更优美。
(1)我无法想象这是姐姐说出的话,那平时总是面带微笑的姐姐此刻严肃得可怕。
(2)我对这件事抱有期待。
第二道关:试着在自己的习作《记一次游戏》中添加自己的感受,并写出自己在游戏中的心理变化。
第三道关:习作小练习。以《我最难忘的一课》为题写一个200字的场景片段,试着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塑造角色,以优美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并展现角色在不同情况下的心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