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第四中学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始得西山宴游记(1)》导学案
课 题
课 型
新授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文体
2、朗读课文,研习第一节,积累文中的重要语言知识点?
学习重难点
朗读课文,研习第一节
导 学 过 程
一、复习检查题(或课前预习题)
1、作者简介:柳宗元(773—819),( )代文学家、思想家。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人称( ),晚年贬为柳州刺史,故又称( ) .与韩愈齐名,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 )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2、注音:⑴???僇( )人????⑵?惴( ???)栗( ) ⑶ 施施( )( )?⑷榛( )莽 ⑸茅伐( ) ⑹箕( )踞( )?⑺衽( )席
⑻岈( )然 ⑼若垤( )?⑽攒( )蹙( ) ⑾培( )娄( ) ⑿颢( )气? ⒀引觞( ) ⒁斫( ) ⒂ 遁( )隐?⒃颓( )然 ⒄冥( )合?
二、课堂探究问题
(一)解题
1、解决了字词问题之后,我们就进入文本来学习《始得西山宴游记》 。先看题目,从题目中 我们先确定从文体上来说,这属于哪一类的文章?
2、对于这类文体,大家有没有接触过? (提示)初中时期,也是柳宗元写的,其中有一句: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
3、《始得西山宴游记》 “始得”和 “宴”这两个词分别作何解释呢? 始得: 宴:
(提示:宴有三种解释,1、用酒饭招待客人;2、乐,快乐;3、安逸、安闲)
4、这两个词做这样解释之后,我们可以从题目中得出哪些信息呢?
A、 B、
【过渡】 :我们从题目中得到了这样两个信息,是第一次的西山之旅是快乐的游玩。
(二)诵读
1、重要词语注意: 穷回溪: 披草而坐: 更相枕以卧:
意有所极: 凡是州之山水:凡, 是,
2、朗读第一段,概括第一段大意: (学生朗读,并概括)
一个重要的修辞现象:顶真 大家一起诵读顶真句 顶真 从顶真句中,你读出了一种什么样的心境?——
三、当堂检测练习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僇人(lù)?????榛莽(zhēn)????恒惴栗(zhuì)????施施而行(shī)
B.攒蹙(cuán)???衽席(rèn)?????岈然(xiā)???????箕踞而遨(qí)
C.遁隐(dùn)????颢气(hào)?????若垤若穴(dié)???宝藏(zàng)
D.引觞(shāng)??茅筏(fá)??????斫榛莽(zhuó)????色厉内荏(rèn)
2.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B.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C.意有所极,梦亦同趣??????????????D.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
3、句子翻译:
①?????自余为戮人,居是州,恒惴栗?②?????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③?????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④?????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4.把文段后的句子填人文中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每一处横线上只填一句,且只填序号)
中国名人的泰山情结肇始于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对后世名人文士产生了巨大影响和示范作用,?????曹植宣称“我本泰山人”,“俯观五岳间,人生如寄居”,?????李白狂吟“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杜甫高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苏轼、苏辙兄弟以未登泰山为憾:“恨君不上东封顶,夜看金轮出九幽”自称“诗人爱山爱彻骨”的元好问,登泰山时,“山灵见光怪,似喜诗人来”,???????
⑤沿袭成为积淀深厚的文化心理,蔓延成为流传久远的文化风气,演变成为传统文化中的一大景观5.下面一段话是写黄山的试用平实的语言概要表述这段话的信息要点(不超过35个字)
大自然是崇高、卓越而美丽的它煞费心机,创造世界它创造了人们,还安排了一处胜境它选中皖南山区它是大手笔,用火山喷发的手法,迅速地,在周围一百二十公里,面积千余平方公里的一个浑圆的区域里,分布了这么多花岗岩的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