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小说专题训练《红楼梦》专练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小说专题训练《红楼梦》专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8.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30 16:30:25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小说专题训练《红楼梦》专练
一、阅读《红楼梦》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阅读《红楼梦》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红楼梦》(节选)
正说着,只听丫鬟们说:“宝姑娘来了。”袭人听见,知道穿不及中衣,便拿了一床夹纱被替宝玉盖了。只见宝钗手里托着一丸药走进来,向袭人说道:“晚上把这药用酒研开,替他敷上,把那淤血的热毒散开,可以就好了。”说毕,递与袭人,又问道:“这会子可好些?”宝玉一面道谢说:“好了。”又让坐。宝钗见他睁开眼说话,不像先时.心中也宽慰了好些,便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自悔说的话急了,不觉的就红了脸,低下头来。宝玉听得这话如此亲切稠密,大有深意,忽见他又咽住不往下说,红了脸,低下头只管弄衣带,那一种娇羞怯怯,非可形容得出者,不觉心中大畅,将疼痛早丢在九霄云外,心中自思:“我不过挨了几下打,他们一个个就有这些怜惜悲感之态露出,令人可玩可观,可怜可敬。假若我一时竟遭殃横死,他们还不知是何等悲感呢!既是他们这样,我便一时死了,得他们如此,一生事业纵然尽付东流,亦无足叹惜,冥冥之中若不怡然自得,亦可谓糊涂鬼祟矣。”想着,只听宝钗问袭人道:“怎么好好的动了气,就打起来了?”袭人便把焙茗的话说了出来。宝玉原来还不知道贾环的话,见袭人说出方才知道。因又拉上薛蟠,唯恐宝钗沉心,忙又止住袭人道:“薛大哥哥从来不这样的,你们不可混猜度。”宝钗听说,便知道是怕他多心,用话相拦袭人,因心中暗暗想道:“打的这个形象;疼还顾不过来,还是这样细心,怕得罪了人,可见在我们身上也算是用心了。你既这样用心,何不在外头大事上做工夫,老爷也欢喜了,也不能吃这样亏。但你固然怕我沉心,所以拦袭人的话,难道我就不知我的哥哥素日恣心纵欲,毫无防范的那种心性。当日为一个秦钟,还闹的天翻地覆,自然如今比先又更利害了。”想毕,因笑道:“你们也不必怨这个,怨那个。据我想,到底宝兄弟素日不正,肯和那些人来往,老爷才生气。就是我哥哥说话不防头,一时说出宝兄弟来,也不是有心调唆:一则也是本来的实话,二则他原不理论这些防嫌小事。袭姑娘从小儿只见宝兄弟这么样细心的人,你何尝见过天不怕地不怕、心里有什么口里就说什么的人。”袭人因说出薛蟠来,见宝玉拦他的话,早已明白自己说造次了,恐宝钗没意思,听宝钗如此说,更觉羞愧无言。宝玉又听宝钗这番话,一半是堂皇正大,一半是去己疑心,更觉比先畅快了。方欲说话时,只见宝钗起身说道:“明儿再来看你,你好生养着罢。方才我拿了药来交给袭人,晚上敷上管就好了。”说着便走出门去。袭人赶着送出院外,说:“姑娘倒费心了。改日宝二爷好了,亲自来谢。"宝钗回头笑道:“有什么谢处。你只劝他好生静养,别胡思乱想的就好了。不必惊动老太太、太太众人,倘或吹到老爷耳朵里,虽然彼时不怎么样,将来对景,终是要吃亏的。”说着,一面去了。
袭人抽身回来,心内着实感激宝钗。进来见宝玉沉思默默似睡非睡的模样,因而退出房外,自去栉沐。宝玉默默的躺在床上,无奈臀上作痛,如针挑刀挖一般,更又热如火炙,略展转时,禁不住“嗳哟”之声。那时天色将晚,因见袭人去了,却有两三个丫鬟伺候,此时并无呼唤之事,因说道:“你们且去梳洗,等我叫时再来。”众人听了,也都退出。
这里宝玉昏昏默默,只见蒋玉菡走了进来,诉说忠顺府拿他之事;只见金钏儿进来哭说为他投井之情。宝玉半梦半醒,都不在意。忽又觉有人推他,恍恍忽忽听得有人悲戚之声。宝玉从梦中惊醒,睁眼一看,不是别人,却是林黛玉。宝玉犹恐是梦,忙又将身子欠起来,向脸上细细一认,只见两个眼睛肿的桃儿一般,满面泪光,不是黛玉,却是那个?宝玉还欲看时,怎奈下半截疼痛难忍,支持不住,便“嗳哟”一声,仍就倒下,叹了一声,说道:“你又做什么跑来!虽说太阳落下去,那地上的余热未散,走两趟又要受了暑。我虽然捱了打,并不觉疼痛。我这个样儿,只装出来哄他们,好在外头布散与老爷听,其实是假的。你不可认真。”此时林黛玉虽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觉得利害。听了宝玉这番话,心中虽然有万句言词,只是不能说得,半日,方抽抽噎噎的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宝玉听说,便长叹一声,道:“你放心,别说这样话。就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一句话未了,只见院外人说:“二奶奶来了。”林黛玉便知是凤姐来了,连忙立起身说道:“我从后院子去罢,回来再来。"宝玉一把拉住道:“这可奇了,好好的怎么怕起他来。”林黛玉急的跺脚,悄悄的说道:“你瞧瞧我的眼睛,又该他取笑开心呢。”宝玉听说赶忙的放手。黛玉三步两步转过床后,出后院而去。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宝钗“托着一丸药进来”毫不避讳别人在场,并且交待调剂之法,显示了她的稳重,也暗含着她急切地表现自己对宝玉感情的成分。
B.薛宝钗退场时,宝玉正欲说话,宝钗主动告辞;林黛玉退场时,宝玉话语未了,黛玉被迫离开。这一细节反映了钗黛二人对宝玉的用情之差异。
C.“你放心,别说这样话。我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既表现宝玉誓死不向贾政屈服的决心,也可看出他在宝钗、黛玉之间感情无法选择而无奈。
D.宝玉挨打这节内容,突出表现了宝玉的叛逆思想与封建正统思想的冲突,同时也以生动的描写向读者展示了青年男女纯洁美好的爱情,是《红楼梦》的高潮之一。
2.黛玉探望宝玉过程中的言行如何反映了她对宝玉的深切感情?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3.“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有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宝钗这句话含意丰富,试加以分析概括,并指出宝钗的性格特点。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那一日正当三月中浣(中旬),早饭后,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走到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展开《会真记》,从头细玩。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宝玉要抖将下来,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那花瓣浮在水面,飘飘荡荡,竞流出沁芳闸去了。
回来只见地下还有许多,宝玉正踟蹰间,只听背后有人说道:“你在这里作什么?”宝玉一回头,却是林黛玉来了,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宝玉笑道:“好,好,来把这个花扫起来,撂在那水里。我才撂了好些在那里呢。”林黛玉道:“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遭蹋了。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
宝玉听了喜不自禁,笑道:“待我放下书,帮你来收拾。”黛玉道:“什么书?”宝玉见问,慌的藏之不迭,便说道:“不过是《中庸》《大学》。”黛玉笑道:“你又在我跟前弄鬼。趁早儿给我瞧,好多着呢。”宝玉道:“好妹妹,若论你,我是不怕的。你看了,好歹别告诉别人去。真真这是好书!你要看了,连饭也不想吃呢。”一面说,一面递了过去。林黛玉把花具且都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
宝玉笑道:“妹妹,你说好不好?”林黛玉笑道:“果然有趣。”宝玉笑道:“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林黛玉听了,不觉带腮连耳通红,登时直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两只似睁非睁的眼,微腮带怒,薄面含嗔,指宝玉道:“你这该死的胡说!好好的把这淫词艳曲弄了来,还学了这些混话来欺负我。我告诉舅舅舅母去。”说到“欺负”两个字上,早又把眼睛圈儿红了,转身就走。宝玉着了急,向前拦住说道:“好妹妹,千万饶我这一遭,原是我说错了。若有心欺负你,明儿我掉在池子里,教个癞头鼋吞了去,变个大王八,等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我往你坟上替你驮一辈子的碑去。”说的林黛玉嗤的一声笑了,揉着眼睛,一面笑道:“一般也唬的这个调儿,还只管胡说。呸,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个‘银样簪枪头’。”宝玉听了,笑道:“你这个呢?我也告诉去。”林黛玉笑道:“你说你会过目成诵,难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么?”
宝玉一面收书,一面笑道:“正经快把花埋了罢,别提那个了。”二人便收拾落花,正才掩埋妥协,只见袭人走来,说道:“那里没找到,摸在这里来。那边大老爷身上不好,姑娘们都过去请安,老太太叫打发你去呢。快回去换衣裳去罢。”宝玉听了,忙拿了书,别了黛玉,同袭人回房换衣不提。
这里林黛玉见宝玉去了,又听见众姊妹也不在房,自己闷闷的。正欲回房,刚走到梨香院墙角上,只听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林黛玉便知是那十二个女孩子演习戏文呢。只是林黛玉素习不大喜看戏文,便不留心,只管往前走。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道:“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想毕,又后悔不该胡想,耽误了听曲子。又侧耳时,只听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越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再又有词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
(节选自《红楼梦》第23回)
4.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章回中的《会真记》又名《莺莺传》,元代改为杂剧《西厢记》,和《牡丹亭》都是表现青年男女反抗封建礼教束缚,追求自由爱情的杰作。
B.《林黛玉进贾府》中《西江月》说宝玉“愚顽怕渎文章”,此文却写了宝玉读<西厢记》,“怕读”的是四书五经,一“怕”一“爱”体现了宝玉天生爱自由的性格。
C.宝玉笑道:“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宝玉将自己和黛玉比作《西厢记》中的张生和崔莺莺,虽为调笑之语,却是心意的流露。
D.宝黛二人共读《西厢记》,黛玉一人独听<牡丹亭》,小说写得摇曳多姿变化而不重复。
5.“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这里的景物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结合节选的这一段文字,概括并分析黛玉的形象特点。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话说袭人见贾母王夫人等去后,便走来宝玉身边坐下,含泪问他:“怎么就打到这步田地?”宝玉叹气说道:“不过为那些事,问他做什么!只是下半截疼的很,你瞧瞧打坏了那里。”袭人听说,便轻轻的伸手进去,将中衣褪下。宝玉略动一动,便咬着牙叫“嗳哟”,袭人连忙停住手,如此三四次才褪了下来。袭人看时,只见腿上半段青紫,都有四指宽的僵痕高了起来。袭人咬着牙说道:“我的娘,怎么下这般的狠手!你但凡听我一句话,也不得到这步地位。幸而没动筋骨,倘或打出个残疾来,可叫人怎么样呢!”
正说着,只听丫鬟们说:“宝姑娘来了。”袭人听见,知道穿不及中衣,便拿了一床夹纱被替宝玉盖了。只见宝钗手里托着一丸药走进来,向袭人说道:“晚上把这药用酒研开,替他敷上,把那淤血的热毒散开,可以就好了。”说毕,递与袭人,又问道:“这会子可好些?”宝玉一面道谢说:“好了。”又让坐。宝钗见他睁开眼说话,不像先时,心中也宽慰了好些,便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自悔说的话急了,不觉的就红了脸,低下头来。宝玉听得这话如此亲切稠密,大有深意,忽见他又咽住不往下说,红了脸,低下头只管弄衣带,那一种娇羞怯怯,非可形容得出者,不觉心中大畅,将疼痛早丢在九霄云外,心中自思:“我不过捱了几下打,他们一个个就有这些怜惜悲感之态露出,令人可玩可观,可怜可敬。假若我一时竟遭殃横死,他们还不知是何等悲感呢!既是他们这样,我便一时死了,得他们如此,一生事业纵然尽付东流,亦无足叹惜,冥冥之中若不怡然自得,亦可谓糊涂鬼祟矣。”想着,只听宝钗问袭人道:“怎么好好的动了气,就打起来了?”袭人便把焙茗的话说了出来。
宝玉原来还不知道贾环的话,见袭人说出方才知道。因又拉上薛蟠,唯恐宝钗沉心,忙又止住袭人道:“薛大哥哥从来不这样的,你们不可混猜度。”宝钗听说,便知道是怕他多心,用话相拦袭人,因心中暗暗想道:“打的这个形象,疼还顾不过来,还是这样细心,怕得罪了人,可见在我们身上也算是用心了。你既这样用心,何不在外头大事上做工夫,老爷也欢喜了,也不能吃这样亏。但你固然怕我沉心,所以拦袭人的话,难道我就不知我的哥哥素日恣心纵欲,毫无防范的那种心性。当日为一个秦钟,还闹的天翻地覆,自然如今比先又更利害了。”想毕,因笑道:“你们也不必怨这个,怨那个。据我想,到底宝兄弟素日不正,肯和那些人来往,老爷才生气。就是我哥哥说话不防头,一时说出宝兄弟来,也不是有心调唆:一则也是本来的实话,二则他原不理论这些防嫌小事。袭姑娘从小儿只见宝兄弟这么样细心的人,你何尝见过天不怕地不怕、心里有什么口里就说什么的人。”袭人因说出薛蟠来,见宝玉拦他的话,早已明白自己说造次了,恐宝钗没意思,听宝钗如此说,更觉羞愧无言。宝玉又听宝钗这番话,一半是堂皇正大,一半是去己疑心,更觉比先畅快了。方欲说话时,只见宝钗起身说道:“明儿再来看你,你好生养着罢。方才我拿了药来交给袭人,晚上敷上管就好了。”说着便走出门去。袭人赶着送出院外,说: “姑娘倒费心了。改日宝二爷好了,亲自来谢。”宝钗回头笑道:“有什么谢处。你只劝他好生静养,别胡思乱想的就好了。不必惊动老太太、太太众人,倘或吹到老爷耳朵里,虽然彼时不怎么样,将来对景,终是要吃亏的。”说着,一面去了。
袭人抽身回来,心内着实感激宝钗。进来见宝玉沉思默默似睡非睡的模样,因而退出房外,自去栉沐。……这里宝玉昏昏默默,只见蒋玉菡走了进来,诉说忠顺府拿他之事;只见金钏儿进来哭说为他投井之情。宝玉半梦半醒,都不在意。忽又觉有人推他,恍恍忽忽听得有人悲戚之声。宝玉从梦中惊醒,睁眼一看,不是别人,却是林黛玉。宝玉犹恐是梦,忙又将身子欠起来,向脸上细细一认,只见两个眼睛肿的桃儿一般,满面泪光,不是黛玉,却是那个?宝玉还欲看时,怎奈下半截疼痛难忍,支持不住,便“嗳哟”一声,仍就倒下,叹了一声,说道:“你又做什么跑来!虽说太阳落下去,那地上的余热未散,走两趟又要受了暑。我虽然捱了打,并不觉疼痛。我这个样儿,只装出来哄他们,好在外头布散与老爷听,其实是假的。你不可认真。”此时林黛玉虽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觉得利害。听了宝玉这番话,心中虽然有万句言词,只是不能说得,半日,方抽抽噎噎的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宝玉听说,便长叹一声,道:“你放心,别说这样话。就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
一句话未了,只见院外人说:“二奶奶来了。”林黛玉便知是凤姐来了,连忙立起身说道:“我从后院子去罢,回来再来。”宝玉一把拉住道:“这可奇了,好好的怎么怕起他来。”林黛玉急的跺脚,悄悄的说道:“你瞧瞧我的眼睛,又该他取笑开心呢。”宝玉听说赶忙的放手。黛玉三步两步转过床后,出后院而去。
(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十四回)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节选内容主要写的是宝玉被其父贾政暴打后袭人、宝钗、黛玉三人的表现,作者对这三人均运用了语言、心理和行动描写,宝钗、黛玉二人还运用了外貌神态描写,人物形象鲜明。
B.文章通过写宝玉恍恍惚惚中梦见蒋玉菡、金钏儿、林黛玉等人,既写出了贾宝玉挨打后伤情之重,也暗示了贾宝玉挨打的原因。看似不起眼的闲笔,实则是很高明的设计。
C.“你放心,别说这样话。就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既表现宝玉誓死不向贾政屈服的决心和勇气,也可看出他对待朋友的推心之言。
D.林黛玉哭了半天之后,仅仅向贾宝玉说了一句话:“你从此可都改了罢!”这句话虽短,但意味深长,里面包含着沉痛、体贴、哀怨,同时也含着一种无可奈何的委屈。
8.宝钗探望宝玉时,对宝玉说,“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寥寥数语,但包含了许多言外之意,试加以分析概括。
9.黛玉为什么要选择在黄昏时候去探望宝玉,而且还是悄悄的来悄悄的走?这表现出黛玉怎样的性格特征?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C
2.①黛玉探望宝玉是在黄昏,而且是悄悄进来的,为的是避开大批探望者,想和宝玉说几句心里话;②黛玉未见被打的宝玉,却早已“两个眼睛肿得桃儿一般,满面泪光”,这“无声之泣”充分说明黛玉的爱是强烈趋势的。③一句“你从此可都改了罢!”是只有与宝玉志同道合的林黛玉才能说出来的话,其中包含着沉痛、体贴、哀怨,同时也包含着一种无可奈何的委屈和畏缩,而更多的是对宝玉的发自心底的纯洁的爱情。
3.含意:①对贾政的毒打不完全赞同,也决不反对,认为是宝玉自己不听劝告造成的,有责备宝玉的意思。②劝宝玉改弦易辙,回到封建统治者所倡导的“正途”上来。③不由自主流露出对宝玉的爱情,但却用“我们”这个代称,把自己隐没在众多的同情者之中。
【知识点】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红楼梦》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分析与鉴赏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本题,考生要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应从语句理解、修辞运用、结构手法、抒情技巧等方面分析艺术特色及作用,准确解题。
(2)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内容要点、准确理解文意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
(3)本题主要考查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要分析小说中各类人物之间的联系,作者常常会刻画一些次要人物以突出人物的形象。并且要严格按照人物形象题的答题模式进行解答。
1.C.表明“他在宝钗、黛玉之间感情无法选择而无奈”不当。从《诉肺腑》已知宝玉在宝黛间已有选择“这些人”指琪官、金钏儿等令人同情的人。
故答案为:C
2.黛玉探望宝玉过程中的言行如何反映了她对宝玉的深切感情,结合文本内容分析。“你又做什么跑来!虽说太阳落下去,那地上的余热未散,走两趟又要受了暑。我虽然捱了打,并不觉疼痛”“我从后院子去罢,回来再来”,宝玉探望宝玉是在黄昏,而且是悄悄进来的,为的是避开大批探望者,想和宝玉说几句心里话;“宝玉犹恐是梦,忙又将身子欠起来,向脸上细细一认,只见两个眼睛肿的桃儿一般,满面泪光,不是黛玉,却是那个",充分说明黛玉的爱是强烈趋势;“半日,方抽抽噎噎的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包含着沉痛、体贴、哀怨,对宝玉的发自心底的纯洁的爱情。
3.“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有今日",认为是宝玉自己不听劝告造成的,有责备宝玉的意思。“听人一句话”,劝宝玉改弦易辙,回到封建统治者所倡导的“正途”上
来。“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自悔说的话急了,不觉的就红了脸,低下头来。宝玉听得这话如此亲切稠密,大有深意,忽见他又咽住不往下说,红了脸,低下头只管弄衣带,那一种娇羞怯怯”,流露出对宝玉的爱情,“我们”这个代称,把自己隐没起来。
【答案】4.B
5.①营造了宝玉读西厢时“落红成阵”的凄美意境。②引入了下文的宝黛的关于葬花的讨论和葬花的情节。③与下文黛玉听《牡丹亭》的唱词“水流花谢”和想起词中的“流水落花”遥相呼应。
6.①多情而自尊:爱宝玉,但对于宝玉的唐突和表白视为对自己的轻浮又薄面含嗔。②多愁善感:见花落而葬花,听《牡丹亭》心痛神痴,眼中落泪。③聪明颖悟:看书能过目成诵,有很高的文学感悟能力。
【知识点】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红楼梦》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分析与鉴赏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本题,考生要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应从语句理解、修辞运用、结构手法、抒情技巧等方面分析艺术特色及作用,准确解题。
(2)本题考查小说中景物描写的作用的能力。小说中景物描写的作用一般有:-.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 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二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景物描写有时可以渲染-种特定的氛围,烘托人物的情趣、 心境,表现人物的心理.三展示人物性格人物周围的环境,包括室内外的装饰布置, 能够展示一个人的身份、 气质个性等,因此作家注意用景物来展示人物性格。四、推动情节的发展有时景物描写能够推动情节向前发展。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作品中描写景物,作者往往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感情,达到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目的。
(3)本题主要考查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要分析小说中各类人物之间的联系,作者常常会刻画一些次要人物以突出人物的形象。并且要严格按照人物形象题的答题模式进行解答。
4.B.错在“体现了宝玉天生爱自由的性格”,对于贾宝玉的性格特点,这一“怕”“爱”体现了他“叛逆”的效果,这样分析更为合适。
故答案为:B
5.“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用“桃花”意象,照应前面《会真记》里的“落红成阵”,营造了一种凄美意境。桃花“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才有后面的“抖将下来”,才有“恐怕脚步践踏”。“兜了那花瓣”抖在池内的行动,才有宝黛关于葬花的讨论和葬花的情节,从情节上看,这句景物描写起到了引起下文的作用。此外,文章结尾处,写黛玉听戏文,听“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已有自怜意,写及“水流花谢”和“流水落花”句,以及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给黛玉带来的“心痛神痴,眼中落泪”。这里的流水落花是和前面景物描写内容遥相呼应的,既体现了内容关联,也突出人物的心理特征。对于景物描写的作用,根据分析,分点简要作答即可。
6.分析之前,要了解黛玉的大致情况。在贾府寄居,她处境尴尬,有些寄人篱下的悲伤和无奈,敏感多疑而刻薄。再结合认识,对节选内容具体分析,分点概括其形象特点。如面对宝玉的“我就是'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的表白,作者描写了林黛玉的肖像和语言,“带腮连耳通红”说明她多情,对宝玉早有爱意。“微腮带怒,薄面含嗔”,对宝玉的“怒”和“嗔”的一番话语表达了对宝玉说话略显唐突和轻浮的不满,表现了她的敏感和自尊。再如后面写见花落而葬花,听唱词心动神摇,联想之前所读“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表现她的心思细腻、多愁善感。此外,在读诗文方面,面对宝玉,林黛玉笑道:“你说你会过目成诵,难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么”说明她对有很高的文学领悟力,表现她的聪明颖悟。
【答案】7.B
8.①对贾政的毒打不完全赞同,也决不反对,认为是宝玉自己不听劝告造成的,有责备宝玉的意思;②劝宝玉改弦易辙,回到封建统治者所倡导的“正途”上来;③不由自主流露出对宝玉的爱情,但却用“我们”代称,把自己隐没在众多的同情者之中,急切之中又有矜持。
9.原因:①避开大批探望者,是不想让其他人知道,也是想和宝玉说几句心里话;②“已哭了大半天,两个眼睛肿得桃儿一般”,怕被别人取笑。性格特征:处事小心谨慎
【知识点】欣赏文本的形象;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红楼梦》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分析与鉴赏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本题,考生要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应从语句理解、修辞运用、结构手法、抒情技巧等方面分析艺术特色及作用,准确解题。
(2)本题考查掌握情节的作用的能力。首先要简单的概括该情节,然后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作用,内容上主要是在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文章主旨上的体现。结构上注意前后的照应、推动情节的发展,还要注意一些手法,比如对比、衬托本题考查分析与鉴赏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本题,考生要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学生要关注题目中艺术技巧、语言风格、句式特点等术语的运用从而准确解题。等。某一情节在文章中的作用,往往是推动故事发展,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3)本题主要考查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要分析小说中各类人物之间的联系,作者常常会刻画一些次要人物以突出人物的形象。并且要严格按照人物形象题的答题模式进行解答。
7.B. “文章通过写宝玉恍恍惚惚中梦见蒋玉菡、金钏儿、林黛玉等人"错误,不是梦见黛玉,是真的看到了黛玉,以为在梦中。
故答案为:B。
8.此话在宝玉挨打之后,宝钗探望所说,应该承接上面的情节,“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认为是宝玉自己不听劝告造成的,有责备宝玉的意思。说明“到今日”的原因是不听话,也就是不听封建统治者所倡导的其中对其挨打有赞成的成分,同时劝其听话。“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看出关心,流露出对宝玉的爱意,但又用“我们”隐藏,又有矜持的成分。
9.要求分析黛玉选择在黄昏时候去探望宝玉,而且还是悄悄的来悄悄的走的原因以及由此表现黛玉的性格。答题时注意结合文章的情节以及黛玉的身份地位作答。可以结合“宝玉半梦半醒,都不在意。忽又觉有人推他,恍恍惚惚听得有人悲戚之声”“只见两个眼睛肿的桃儿一般,满面泪光”“我从后院子去罢,回来再来”“你瞧瞧我的眼睛,又该他取笑开心呢”揣摩人物心理。然后结合牮玉在贾府的处境可见,黛玉情感细腻,对宝玉爱之深切;担心被别人看见说闲话,做事情谨小慎微,处处小心谨慎。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小说专题训练《红楼梦》专练
一、阅读《红楼梦》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阅读《红楼梦》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红楼梦》(节选)
正说着,只听丫鬟们说:“宝姑娘来了。”袭人听见,知道穿不及中衣,便拿了一床夹纱被替宝玉盖了。只见宝钗手里托着一丸药走进来,向袭人说道:“晚上把这药用酒研开,替他敷上,把那淤血的热毒散开,可以就好了。”说毕,递与袭人,又问道:“这会子可好些?”宝玉一面道谢说:“好了。”又让坐。宝钗见他睁开眼说话,不像先时.心中也宽慰了好些,便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自悔说的话急了,不觉的就红了脸,低下头来。宝玉听得这话如此亲切稠密,大有深意,忽见他又咽住不往下说,红了脸,低下头只管弄衣带,那一种娇羞怯怯,非可形容得出者,不觉心中大畅,将疼痛早丢在九霄云外,心中自思:“我不过挨了几下打,他们一个个就有这些怜惜悲感之态露出,令人可玩可观,可怜可敬。假若我一时竟遭殃横死,他们还不知是何等悲感呢!既是他们这样,我便一时死了,得他们如此,一生事业纵然尽付东流,亦无足叹惜,冥冥之中若不怡然自得,亦可谓糊涂鬼祟矣。”想着,只听宝钗问袭人道:“怎么好好的动了气,就打起来了?”袭人便把焙茗的话说了出来。宝玉原来还不知道贾环的话,见袭人说出方才知道。因又拉上薛蟠,唯恐宝钗沉心,忙又止住袭人道:“薛大哥哥从来不这样的,你们不可混猜度。”宝钗听说,便知道是怕他多心,用话相拦袭人,因心中暗暗想道:“打的这个形象;疼还顾不过来,还是这样细心,怕得罪了人,可见在我们身上也算是用心了。你既这样用心,何不在外头大事上做工夫,老爷也欢喜了,也不能吃这样亏。但你固然怕我沉心,所以拦袭人的话,难道我就不知我的哥哥素日恣心纵欲,毫无防范的那种心性。当日为一个秦钟,还闹的天翻地覆,自然如今比先又更利害了。”想毕,因笑道:“你们也不必怨这个,怨那个。据我想,到底宝兄弟素日不正,肯和那些人来往,老爷才生气。就是我哥哥说话不防头,一时说出宝兄弟来,也不是有心调唆:一则也是本来的实话,二则他原不理论这些防嫌小事。袭姑娘从小儿只见宝兄弟这么样细心的人,你何尝见过天不怕地不怕、心里有什么口里就说什么的人。”袭人因说出薛蟠来,见宝玉拦他的话,早已明白自己说造次了,恐宝钗没意思,听宝钗如此说,更觉羞愧无言。宝玉又听宝钗这番话,一半是堂皇正大,一半是去己疑心,更觉比先畅快了。方欲说话时,只见宝钗起身说道:“明儿再来看你,你好生养着罢。方才我拿了药来交给袭人,晚上敷上管就好了。”说着便走出门去。袭人赶着送出院外,说:“姑娘倒费心了。改日宝二爷好了,亲自来谢。"宝钗回头笑道:“有什么谢处。你只劝他好生静养,别胡思乱想的就好了。不必惊动老太太、太太众人,倘或吹到老爷耳朵里,虽然彼时不怎么样,将来对景,终是要吃亏的。”说着,一面去了。
袭人抽身回来,心内着实感激宝钗。进来见宝玉沉思默默似睡非睡的模样,因而退出房外,自去栉沐。宝玉默默的躺在床上,无奈臀上作痛,如针挑刀挖一般,更又热如火炙,略展转时,禁不住“嗳哟”之声。那时天色将晚,因见袭人去了,却有两三个丫鬟伺候,此时并无呼唤之事,因说道:“你们且去梳洗,等我叫时再来。”众人听了,也都退出。
这里宝玉昏昏默默,只见蒋玉菡走了进来,诉说忠顺府拿他之事;只见金钏儿进来哭说为他投井之情。宝玉半梦半醒,都不在意。忽又觉有人推他,恍恍忽忽听得有人悲戚之声。宝玉从梦中惊醒,睁眼一看,不是别人,却是林黛玉。宝玉犹恐是梦,忙又将身子欠起来,向脸上细细一认,只见两个眼睛肿的桃儿一般,满面泪光,不是黛玉,却是那个?宝玉还欲看时,怎奈下半截疼痛难忍,支持不住,便“嗳哟”一声,仍就倒下,叹了一声,说道:“你又做什么跑来!虽说太阳落下去,那地上的余热未散,走两趟又要受了暑。我虽然捱了打,并不觉疼痛。我这个样儿,只装出来哄他们,好在外头布散与老爷听,其实是假的。你不可认真。”此时林黛玉虽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觉得利害。听了宝玉这番话,心中虽然有万句言词,只是不能说得,半日,方抽抽噎噎的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宝玉听说,便长叹一声,道:“你放心,别说这样话。就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一句话未了,只见院外人说:“二奶奶来了。”林黛玉便知是凤姐来了,连忙立起身说道:“我从后院子去罢,回来再来。"宝玉一把拉住道:“这可奇了,好好的怎么怕起他来。”林黛玉急的跺脚,悄悄的说道:“你瞧瞧我的眼睛,又该他取笑开心呢。”宝玉听说赶忙的放手。黛玉三步两步转过床后,出后院而去。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宝钗“托着一丸药进来”毫不避讳别人在场,并且交待调剂之法,显示了她的稳重,也暗含着她急切地表现自己对宝玉感情的成分。
B.薛宝钗退场时,宝玉正欲说话,宝钗主动告辞;林黛玉退场时,宝玉话语未了,黛玉被迫离开。这一细节反映了钗黛二人对宝玉的用情之差异。
C.“你放心,别说这样话。我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既表现宝玉誓死不向贾政屈服的决心,也可看出他在宝钗、黛玉之间感情无法选择而无奈。
D.宝玉挨打这节内容,突出表现了宝玉的叛逆思想与封建正统思想的冲突,同时也以生动的描写向读者展示了青年男女纯洁美好的爱情,是《红楼梦》的高潮之一。
2.黛玉探望宝玉过程中的言行如何反映了她对宝玉的深切感情?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3.“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有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宝钗这句话含意丰富,试加以分析概括,并指出宝钗的性格特点。
【答案】1.C
2.①黛玉探望宝玉是在黄昏,而且是悄悄进来的,为的是避开大批探望者,想和宝玉说几句心里话;②黛玉未见被打的宝玉,却早已“两个眼睛肿得桃儿一般,满面泪光”,这“无声之泣”充分说明黛玉的爱是强烈趋势的。③一句“你从此可都改了罢!”是只有与宝玉志同道合的林黛玉才能说出来的话,其中包含着沉痛、体贴、哀怨,同时也包含着一种无可奈何的委屈和畏缩,而更多的是对宝玉的发自心底的纯洁的爱情。
3.含意:①对贾政的毒打不完全赞同,也决不反对,认为是宝玉自己不听劝告造成的,有责备宝玉的意思。②劝宝玉改弦易辙,回到封建统治者所倡导的“正途”上来。③不由自主流露出对宝玉的爱情,但却用“我们”这个代称,把自己隐没在众多的同情者之中。
【知识点】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红楼梦》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分析与鉴赏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本题,考生要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应从语句理解、修辞运用、结构手法、抒情技巧等方面分析艺术特色及作用,准确解题。
(2)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内容要点、准确理解文意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
(3)本题主要考查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要分析小说中各类人物之间的联系,作者常常会刻画一些次要人物以突出人物的形象。并且要严格按照人物形象题的答题模式进行解答。
1.C.表明“他在宝钗、黛玉之间感情无法选择而无奈”不当。从《诉肺腑》已知宝玉在宝黛间已有选择“这些人”指琪官、金钏儿等令人同情的人。
故答案为:C
2.黛玉探望宝玉过程中的言行如何反映了她对宝玉的深切感情,结合文本内容分析。“你又做什么跑来!虽说太阳落下去,那地上的余热未散,走两趟又要受了暑。我虽然捱了打,并不觉疼痛”“我从后院子去罢,回来再来”,宝玉探望宝玉是在黄昏,而且是悄悄进来的,为的是避开大批探望者,想和宝玉说几句心里话;“宝玉犹恐是梦,忙又将身子欠起来,向脸上细细一认,只见两个眼睛肿的桃儿一般,满面泪光,不是黛玉,却是那个",充分说明黛玉的爱是强烈趋势;“半日,方抽抽噎噎的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包含着沉痛、体贴、哀怨,对宝玉的发自心底的纯洁的爱情。
3.“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有今日",认为是宝玉自己不听劝告造成的,有责备宝玉的意思。“听人一句话”,劝宝玉改弦易辙,回到封建统治者所倡导的“正途”上
来。“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自悔说的话急了,不觉的就红了脸,低下头来。宝玉听得这话如此亲切稠密,大有深意,忽见他又咽住不往下说,红了脸,低下头只管弄衣带,那一种娇羞怯怯”,流露出对宝玉的爱情,“我们”这个代称,把自己隐没起来。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那一日正当三月中浣(中旬),早饭后,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走到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展开《会真记》,从头细玩。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宝玉要抖将下来,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那花瓣浮在水面,飘飘荡荡,竞流出沁芳闸去了。
回来只见地下还有许多,宝玉正踟蹰间,只听背后有人说道:“你在这里作什么?”宝玉一回头,却是林黛玉来了,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宝玉笑道:“好,好,来把这个花扫起来,撂在那水里。我才撂了好些在那里呢。”林黛玉道:“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遭蹋了。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
宝玉听了喜不自禁,笑道:“待我放下书,帮你来收拾。”黛玉道:“什么书?”宝玉见问,慌的藏之不迭,便说道:“不过是《中庸》《大学》。”黛玉笑道:“你又在我跟前弄鬼。趁早儿给我瞧,好多着呢。”宝玉道:“好妹妹,若论你,我是不怕的。你看了,好歹别告诉别人去。真真这是好书!你要看了,连饭也不想吃呢。”一面说,一面递了过去。林黛玉把花具且都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
宝玉笑道:“妹妹,你说好不好?”林黛玉笑道:“果然有趣。”宝玉笑道:“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林黛玉听了,不觉带腮连耳通红,登时直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两只似睁非睁的眼,微腮带怒,薄面含嗔,指宝玉道:“你这该死的胡说!好好的把这淫词艳曲弄了来,还学了这些混话来欺负我。我告诉舅舅舅母去。”说到“欺负”两个字上,早又把眼睛圈儿红了,转身就走。宝玉着了急,向前拦住说道:“好妹妹,千万饶我这一遭,原是我说错了。若有心欺负你,明儿我掉在池子里,教个癞头鼋吞了去,变个大王八,等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我往你坟上替你驮一辈子的碑去。”说的林黛玉嗤的一声笑了,揉着眼睛,一面笑道:“一般也唬的这个调儿,还只管胡说。呸,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个‘银样簪枪头’。”宝玉听了,笑道:“你这个呢?我也告诉去。”林黛玉笑道:“你说你会过目成诵,难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么?”
宝玉一面收书,一面笑道:“正经快把花埋了罢,别提那个了。”二人便收拾落花,正才掩埋妥协,只见袭人走来,说道:“那里没找到,摸在这里来。那边大老爷身上不好,姑娘们都过去请安,老太太叫打发你去呢。快回去换衣裳去罢。”宝玉听了,忙拿了书,别了黛玉,同袭人回房换衣不提。
这里林黛玉见宝玉去了,又听见众姊妹也不在房,自己闷闷的。正欲回房,刚走到梨香院墙角上,只听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林黛玉便知是那十二个女孩子演习戏文呢。只是林黛玉素习不大喜看戏文,便不留心,只管往前走。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道:“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想毕,又后悔不该胡想,耽误了听曲子。又侧耳时,只听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越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再又有词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
(节选自《红楼梦》第23回)
4.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章回中的《会真记》又名《莺莺传》,元代改为杂剧《西厢记》,和《牡丹亭》都是表现青年男女反抗封建礼教束缚,追求自由爱情的杰作。
B.《林黛玉进贾府》中《西江月》说宝玉“愚顽怕渎文章”,此文却写了宝玉读<西厢记》,“怕读”的是四书五经,一“怕”一“爱”体现了宝玉天生爱自由的性格。
C.宝玉笑道:“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宝玉将自己和黛玉比作《西厢记》中的张生和崔莺莺,虽为调笑之语,却是心意的流露。
D.宝黛二人共读《西厢记》,黛玉一人独听<牡丹亭》,小说写得摇曳多姿变化而不重复。
5.“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这里的景物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结合节选的这一段文字,概括并分析黛玉的形象特点。
【答案】4.B
5.①营造了宝玉读西厢时“落红成阵”的凄美意境。②引入了下文的宝黛的关于葬花的讨论和葬花的情节。③与下文黛玉听《牡丹亭》的唱词“水流花谢”和想起词中的“流水落花”遥相呼应。
6.①多情而自尊:爱宝玉,但对于宝玉的唐突和表白视为对自己的轻浮又薄面含嗔。②多愁善感:见花落而葬花,听《牡丹亭》心痛神痴,眼中落泪。③聪明颖悟:看书能过目成诵,有很高的文学感悟能力。
【知识点】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红楼梦》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分析与鉴赏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本题,考生要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应从语句理解、修辞运用、结构手法、抒情技巧等方面分析艺术特色及作用,准确解题。
(2)本题考查小说中景物描写的作用的能力。小说中景物描写的作用一般有:-.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 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二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景物描写有时可以渲染-种特定的氛围,烘托人物的情趣、 心境,表现人物的心理.三展示人物性格人物周围的环境,包括室内外的装饰布置, 能够展示一个人的身份、 气质个性等,因此作家注意用景物来展示人物性格。四、推动情节的发展有时景物描写能够推动情节向前发展。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作品中描写景物,作者往往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感情,达到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目的。
(3)本题主要考查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要分析小说中各类人物之间的联系,作者常常会刻画一些次要人物以突出人物的形象。并且要严格按照人物形象题的答题模式进行解答。
4.B.错在“体现了宝玉天生爱自由的性格”,对于贾宝玉的性格特点,这一“怕”“爱”体现了他“叛逆”的效果,这样分析更为合适。
故答案为:B
5.“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用“桃花”意象,照应前面《会真记》里的“落红成阵”,营造了一种凄美意境。桃花“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才有后面的“抖将下来”,才有“恐怕脚步践踏”。“兜了那花瓣”抖在池内的行动,才有宝黛关于葬花的讨论和葬花的情节,从情节上看,这句景物描写起到了引起下文的作用。此外,文章结尾处,写黛玉听戏文,听“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已有自怜意,写及“水流花谢”和“流水落花”句,以及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给黛玉带来的“心痛神痴,眼中落泪”。这里的流水落花是和前面景物描写内容遥相呼应的,既体现了内容关联,也突出人物的心理特征。对于景物描写的作用,根据分析,分点简要作答即可。
6.分析之前,要了解黛玉的大致情况。在贾府寄居,她处境尴尬,有些寄人篱下的悲伤和无奈,敏感多疑而刻薄。再结合认识,对节选内容具体分析,分点概括其形象特点。如面对宝玉的“我就是'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的表白,作者描写了林黛玉的肖像和语言,“带腮连耳通红”说明她多情,对宝玉早有爱意。“微腮带怒,薄面含嗔”,对宝玉的“怒”和“嗔”的一番话语表达了对宝玉说话略显唐突和轻浮的不满,表现了她的敏感和自尊。再如后面写见花落而葬花,听唱词心动神摇,联想之前所读“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表现她的心思细腻、多愁善感。此外,在读诗文方面,面对宝玉,林黛玉笑道:“你说你会过目成诵,难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么”说明她对有很高的文学领悟力,表现她的聪明颖悟。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话说袭人见贾母王夫人等去后,便走来宝玉身边坐下,含泪问他:“怎么就打到这步田地?”宝玉叹气说道:“不过为那些事,问他做什么!只是下半截疼的很,你瞧瞧打坏了那里。”袭人听说,便轻轻的伸手进去,将中衣褪下。宝玉略动一动,便咬着牙叫“嗳哟”,袭人连忙停住手,如此三四次才褪了下来。袭人看时,只见腿上半段青紫,都有四指宽的僵痕高了起来。袭人咬着牙说道:“我的娘,怎么下这般的狠手!你但凡听我一句话,也不得到这步地位。幸而没动筋骨,倘或打出个残疾来,可叫人怎么样呢!”
正说着,只听丫鬟们说:“宝姑娘来了。”袭人听见,知道穿不及中衣,便拿了一床夹纱被替宝玉盖了。只见宝钗手里托着一丸药走进来,向袭人说道:“晚上把这药用酒研开,替他敷上,把那淤血的热毒散开,可以就好了。”说毕,递与袭人,又问道:“这会子可好些?”宝玉一面道谢说:“好了。”又让坐。宝钗见他睁开眼说话,不像先时,心中也宽慰了好些,便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自悔说的话急了,不觉的就红了脸,低下头来。宝玉听得这话如此亲切稠密,大有深意,忽见他又咽住不往下说,红了脸,低下头只管弄衣带,那一种娇羞怯怯,非可形容得出者,不觉心中大畅,将疼痛早丢在九霄云外,心中自思:“我不过捱了几下打,他们一个个就有这些怜惜悲感之态露出,令人可玩可观,可怜可敬。假若我一时竟遭殃横死,他们还不知是何等悲感呢!既是他们这样,我便一时死了,得他们如此,一生事业纵然尽付东流,亦无足叹惜,冥冥之中若不怡然自得,亦可谓糊涂鬼祟矣。”想着,只听宝钗问袭人道:“怎么好好的动了气,就打起来了?”袭人便把焙茗的话说了出来。
宝玉原来还不知道贾环的话,见袭人说出方才知道。因又拉上薛蟠,唯恐宝钗沉心,忙又止住袭人道:“薛大哥哥从来不这样的,你们不可混猜度。”宝钗听说,便知道是怕他多心,用话相拦袭人,因心中暗暗想道:“打的这个形象,疼还顾不过来,还是这样细心,怕得罪了人,可见在我们身上也算是用心了。你既这样用心,何不在外头大事上做工夫,老爷也欢喜了,也不能吃这样亏。但你固然怕我沉心,所以拦袭人的话,难道我就不知我的哥哥素日恣心纵欲,毫无防范的那种心性。当日为一个秦钟,还闹的天翻地覆,自然如今比先又更利害了。”想毕,因笑道:“你们也不必怨这个,怨那个。据我想,到底宝兄弟素日不正,肯和那些人来往,老爷才生气。就是我哥哥说话不防头,一时说出宝兄弟来,也不是有心调唆:一则也是本来的实话,二则他原不理论这些防嫌小事。袭姑娘从小儿只见宝兄弟这么样细心的人,你何尝见过天不怕地不怕、心里有什么口里就说什么的人。”袭人因说出薛蟠来,见宝玉拦他的话,早已明白自己说造次了,恐宝钗没意思,听宝钗如此说,更觉羞愧无言。宝玉又听宝钗这番话,一半是堂皇正大,一半是去己疑心,更觉比先畅快了。方欲说话时,只见宝钗起身说道:“明儿再来看你,你好生养着罢。方才我拿了药来交给袭人,晚上敷上管就好了。”说着便走出门去。袭人赶着送出院外,说: “姑娘倒费心了。改日宝二爷好了,亲自来谢。”宝钗回头笑道:“有什么谢处。你只劝他好生静养,别胡思乱想的就好了。不必惊动老太太、太太众人,倘或吹到老爷耳朵里,虽然彼时不怎么样,将来对景,终是要吃亏的。”说着,一面去了。
袭人抽身回来,心内着实感激宝钗。进来见宝玉沉思默默似睡非睡的模样,因而退出房外,自去栉沐。……这里宝玉昏昏默默,只见蒋玉菡走了进来,诉说忠顺府拿他之事;只见金钏儿进来哭说为他投井之情。宝玉半梦半醒,都不在意。忽又觉有人推他,恍恍忽忽听得有人悲戚之声。宝玉从梦中惊醒,睁眼一看,不是别人,却是林黛玉。宝玉犹恐是梦,忙又将身子欠起来,向脸上细细一认,只见两个眼睛肿的桃儿一般,满面泪光,不是黛玉,却是那个?宝玉还欲看时,怎奈下半截疼痛难忍,支持不住,便“嗳哟”一声,仍就倒下,叹了一声,说道:“你又做什么跑来!虽说太阳落下去,那地上的余热未散,走两趟又要受了暑。我虽然捱了打,并不觉疼痛。我这个样儿,只装出来哄他们,好在外头布散与老爷听,其实是假的。你不可认真。”此时林黛玉虽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觉得利害。听了宝玉这番话,心中虽然有万句言词,只是不能说得,半日,方抽抽噎噎的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宝玉听说,便长叹一声,道:“你放心,别说这样话。就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
一句话未了,只见院外人说:“二奶奶来了。”林黛玉便知是凤姐来了,连忙立起身说道:“我从后院子去罢,回来再来。”宝玉一把拉住道:“这可奇了,好好的怎么怕起他来。”林黛玉急的跺脚,悄悄的说道:“你瞧瞧我的眼睛,又该他取笑开心呢。”宝玉听说赶忙的放手。黛玉三步两步转过床后,出后院而去。
(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十四回)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节选内容主要写的是宝玉被其父贾政暴打后袭人、宝钗、黛玉三人的表现,作者对这三人均运用了语言、心理和行动描写,宝钗、黛玉二人还运用了外貌神态描写,人物形象鲜明。
B.文章通过写宝玉恍恍惚惚中梦见蒋玉菡、金钏儿、林黛玉等人,既写出了贾宝玉挨打后伤情之重,也暗示了贾宝玉挨打的原因。看似不起眼的闲笔,实则是很高明的设计。
C.“你放心,别说这样话。就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既表现宝玉誓死不向贾政屈服的决心和勇气,也可看出他对待朋友的推心之言。
D.林黛玉哭了半天之后,仅仅向贾宝玉说了一句话:“你从此可都改了罢!”这句话虽短,但意味深长,里面包含着沉痛、体贴、哀怨,同时也含着一种无可奈何的委屈。
8.宝钗探望宝玉时,对宝玉说,“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寥寥数语,但包含了许多言外之意,试加以分析概括。
9.黛玉为什么要选择在黄昏时候去探望宝玉,而且还是悄悄的来悄悄的走?这表现出黛玉怎样的性格特征?
【答案】7.B
8.①对贾政的毒打不完全赞同,也决不反对,认为是宝玉自己不听劝告造成的,有责备宝玉的意思;②劝宝玉改弦易辙,回到封建统治者所倡导的“正途”上来;③不由自主流露出对宝玉的爱情,但却用“我们”代称,把自己隐没在众多的同情者之中,急切之中又有矜持。
9.原因:①避开大批探望者,是不想让其他人知道,也是想和宝玉说几句心里话;②“已哭了大半天,两个眼睛肿得桃儿一般”,怕被别人取笑。性格特征:处事小心谨慎
【知识点】欣赏文本的形象;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红楼梦》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分析与鉴赏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本题,考生要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应从语句理解、修辞运用、结构手法、抒情技巧等方面分析艺术特色及作用,准确解题。
(2)本题考查掌握情节的作用的能力。首先要简单的概括该情节,然后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作用,内容上主要是在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文章主旨上的体现。结构上注意前后的照应、推动情节的发展,还要注意一些手法,比如对比、衬托本题考查分析与鉴赏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本题,考生要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学生要关注题目中艺术技巧、语言风格、句式特点等术语的运用从而准确解题。等。某一情节在文章中的作用,往往是推动故事发展,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3)本题主要考查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要分析小说中各类人物之间的联系,作者常常会刻画一些次要人物以突出人物的形象。并且要严格按照人物形象题的答题模式进行解答。
7.B. “文章通过写宝玉恍恍惚惚中梦见蒋玉菡、金钏儿、林黛玉等人"错误,不是梦见黛玉,是真的看到了黛玉,以为在梦中。
故答案为:B。
8.此话在宝玉挨打之后,宝钗探望所说,应该承接上面的情节,“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认为是宝玉自己不听劝告造成的,有责备宝玉的意思。说明“到今日”的原因是不听话,也就是不听封建统治者所倡导的其中对其挨打有赞成的成分,同时劝其听话。“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看出关心,流露出对宝玉的爱意,但又用“我们”隐藏,又有矜持的成分。
9.要求分析黛玉选择在黄昏时候去探望宝玉,而且还是悄悄的来悄悄的走的原因以及由此表现黛玉的性格。答题时注意结合文章的情节以及黛玉的身份地位作答。可以结合“宝玉半梦半醒,都不在意。忽又觉有人推他,恍恍惚惚听得有人悲戚之声”“只见两个眼睛肿的桃儿一般,满面泪光”“我从后院子去罢,回来再来”“你瞧瞧我的眼睛,又该他取笑开心呢”揣摩人物心理。然后结合牮玉在贾府的处境可见,黛玉情感细腻,对宝玉爱之深切;担心被别人看见说闲话,做事情谨小慎微,处处小心谨慎。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