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二氧化碳的性质 教案(表格式)+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二氧化碳的性质 教案(表格式)+说课稿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6-30 16:54:45

文档简介

课 题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 , 课 型 新 授
教学媒体 实验器材、多媒体 主备人 刘小墁
复备人
教 学 目 | 标 知识 技能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化学性质;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实验,并学会分析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
过程 方法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及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 态度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精神,创新精神;树立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意;通过小组学习,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二氧化碳的性质
教学难点 ^实验创新意识及探究实验能力的培养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个人复备
引入:同学们知道二氧化碳吗?二氧化碳都有哪些用途呢? 活动一:演示实验6-3:倾倒二氧化碳 如右图装置,向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气体,要求观察实验现象,并讨论得出结论。 实验现象结论
【讨论与交流】你还可以用什么事实或设计什么实验,来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学生回答 观察实验现象 由此得出气体的相应性质 (密度比空气的大,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提问式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通过实验,引发学生探究欲望。 、 培养学生开阔的思维,提高表达能力。
【引入与过渡】二氧化碳除了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外,还有哪些性质呢我们一起来探究。 【问题与情景】 猜想如果将水倒入集满二氧化碳的质地较软塑料瓶中,立即旋紧瓶盖,振荡,你可能会看到什么现象 活动二:演示实验:二氧化碳的溶解性 【实验6-5】你观察到什么实验现象 从该实验说明中你获取了什么结论? 活动三【联想与应用】能否想出其他简易的实验来验证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设问】提出问题:塑料瓶变瘪有没有其它原因?请说出你的理由 活动四:探究二氧化碳溶于水是否发生化学变化? 【得出结论】从上述对照实验中可知,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提出疑问】碳酸是否稳定呢? 活动五:魔法变变变 学生探究实验:神奇的小花 学生小结:二氧化碳的性质 活动六:破解“神水”之谜 【总结】二氧化碳的性质 微课学习:二氧化碳的功与过 【总结】1、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反应,这是实验室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 【活动】制作名片:为二氧化碳找工作 观看视频:地球发烧了,我们热哭了 观察实验,得出结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举例。 ^ 观看演示实验,讨论并得出结论 思考回答:有可能是与水发生反应。 观察实验(塑料瓶中的液体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而清水不会。 小组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讨论得出结论 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总结二氧化碳的性质 观察实验,得出结论 总结 观看微课 制作名片 观看视频 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认识物质的性质,既生动又能培养学生探究意识 通过教师活动让学生质疑,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探究态度。 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设计方案,实验探究,获取结论、解释交流”这一探究过程,从而培养科学探究的意识和形成科学探究的方法。 学会总结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 学习二氧化碳的功与过 让学生对以前知识回顾梳理 情感教育:低碳生活,保护我们唯一的地球。
) 板 书 设 计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一、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的气体,能溶于水 密度比空气大。 2、化学性质:①一般情况下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②和水反应:CO2 + H2O == H2CO3 碳酸不稳定H2CO3== CO2↑+ H2O ③和石灰水反应:CO2 + Ca(OH)2 == CaCO3↓+ H2O ④和碳反应:C+ CO2 === 2CO ⑤光合作用:CO2+H2O→O2+有机物(主要成分是淀粉) (条件是光照和叶绿体)
教 学 反 思 [《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 说课稿
方水中心学校 刘小墁
尊敬的评委们: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中的课题3的课时1《二氧化碳的性质》。下面从四个方面来谈一谈关于二氧化碳的实验探究课
一、教材分析
二氧化碳在《2011版化学课程标准》的课程要求是能结合实例说明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二氧化碳是初中阶段最重要的三大气体之一,是物质学习的核心和纽带,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的学习属于物质性质学习方法的再现和加强。它在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学生学习中也起到链接地位。本节课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它是教材首次利用大量实验来探究物质性质,灵活性强,可挖掘价值大。另外还为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提供了重要的契机。
(二)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结合对教材的分析,我指定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化学性质;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实验,并分析实验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及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二氧化碳性质的学习,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从感性到理性的科学认知方法;通过二氧化碳功与过的教学,教会学生辩证地看待事物;通过温室效应加剧对环境的危害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通过小组学习,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本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从二氧化碳的探究实验认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并对探究的结果进行总结,落实知识,学会应用。
难点:实验创新意识及探究实验能力的培养。
二、学情分析
1、知识:有氧气的制取及性质的知识作为基础,掌握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且对CO2性质有初步的了解,知道CO2能使澄清石灰石变浑浊,能灭火,与碳酸饮料有关系,但知识比较感性和片面。
2、能力:具备实验的基本能力,能分组完成预设实验。能基本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但设计、创新能力较为薄弱,知识转化迁移的能力较弱。
3、情感:思维比较活跃、有较强的探究欲,好奇心重,喜欢合作学习。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鉴于学情,所以本节课我采用以下教法:
三、教法、学法分析
(一). 教学方法
1.课前采用微课教学法:让学生初步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并对教材中的实验进行分析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实验探究法: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实验,引导其动手实践,记录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训练其动手能力、观察能力。
3. 问题讨论法:启发学生对实验进行二次加工改造、使之更好操作或现象更为明显。引导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引发思维冲突,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二)学法:
结合本校的学情特点,采取以下几方面的学法指导:
1、教师组织指导下,让学生采用自主实验、分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达到对二氧化碳的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2、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对实验的进行准确描述、归纳结果,评价分析,使其分析归纳的能力得以提高。
3、在此过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提高实验创新能力。并让学生体验实验的乐趣及设计实验的成就感。
四、教学设计
(一)围绕教学目标,我将教学流程设计为
1、翻转课堂
2、合作探究
3、创新改造
4、操作实践
5、课堂小结
(二)教学过程
1﹑翻转课堂(课前导学,初步了解知识点)
课前让学生进行自学,并完成导学案自学部分,对二氧化碳的性质有初步了解,对教材中的性质实验有直观感受。并在课前引导学生对实验的操作要领及设计改进有初步思考。通过翻转的指导学习,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做学习的主人。
2、活动为指引,在实验探究中掌握知识
活动一、活动二,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边观察边讨论,通过总结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
首先进行活动一,指导学生分组进行二氧化碳制取和性质实验,对学生操作给以指导并纠正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这样做有利于让学生学会分析对比,为归纳结论打下基础。然后,组织学生汇报实验分析,教师引导归纳,从而深刻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充分调动了学生归纳、思考的积极性,突破教学重点。
最后,总结得出二氧化碳的性质。
活动三、开发资源,创新改进
其次进行活动二,(1)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教材中实验的不足,找出一些设计装置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小组讨论的实验改进思路,进行分析评价。此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通过设计分享,交流讨论,学生思维得以碰撞,让实验创新能力得到提升。
(2)然后,教师评价和同学互评,评估该设计实验的可操作性,学生的设计可能有很多亮点,也有可能有许多不足之处,但这个体验过程中一定会有许多的收获,这才是让他们受益终身的。
活动四 思想触碰,得出总结
探究二氧化碳是否会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活动五 魔法变变变 探究神奇的小纸花
由学生分组实验,通过观察对照试验,并对实验进行总结分析得出结论
活动六 破解“神水之谜”
将清水和澄清石灰水做比较试验,得出验证二氧化碳的方法
微课学习,了解二氧化碳的功与过
观看视频《地球发烧了,我们热哭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低碳生活,保护地球家园!
5、课堂反馈小结
活动结束后,再一次总结二氧化碳的性质,及时强调、归纳、突出重点。
五、设计意图: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体现了翻转课堂,探究创新,综合提升等方面的特点。以课前微课为引,课堂合作实验落实知识点。自主探究导学为媒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理念,体现了师生交流、生生合作的新型课堂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实验,引导科学发现,引发思维碰撞,让学生在实验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思维训练为核心,开展创新实验探究;以学生为主体,体现自主学习特点。通过多媒体的辅助教学,直观形象的说明问题并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更深刻的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并提升了实验的创新和综合能力。
总的来说,本节课以实验为基础,思维训练为核心,实验能力为目标,体现了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理念,新型课堂特点,突破教学重难点,提升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实验效果较好,也较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老师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