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分之一[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几分之一[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5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06-06-16 14:2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几分之一的认识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五册P92-9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难点:正确认识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生:两边都同样多。
师:这种分法我们称为什么分法?生:平均分。2、创造1/2师:他们还是决定带一块蛋糕。你能把它平均分成两份吗?我们用手中的这个长方形表示这个蛋糕,你能把这个长方形平均分成两份吗?其中的一份请用水彩笔划上阴影线,好吗?学生操作,教师巡视。二、认识二分之一1、反馈:平均分指图一提问:这几个同学是不是把这图形平均分成了2份?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动手验证。师:看看有没有不是平均分成两份的图形?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师:现在验证一下,你是不是把这张纸给平均分成两份。2、猜测师:涂色部分你能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吗?生:1/2 、2/4、……师:你为什么用这个数表示?3、1/2的含义师:你认为这一份用哪一个数表示比较合适?生:1/2师:为什么?师:1/2表示把这个图形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图形的1/2。(师写1/2)师:你能试着说一遍吗?——让学生指着图说师:指着你自己这张纸和同桌说一说1/2表示的意思,并写上1/2。师:指空白部分说:这一份可以用哪个数表示?3、质疑1/2 提问:这些涂色部分的大小和形状都不一样,可以用1/2表示呢?(被分的纸的大小和图形不一样)小结:只要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两份,其中一份就是它的1/2。4、举例1/25、说分数如果把一条绳子平均分成3段,每一份是它的几分之几?如果平均分成4段呢?如果平均分成8段呢? 三、认识几分之一师:你还能说出其他几分之一的分数吗? 生:1/2、1/3 、1/4 、1/5、1/6、1/7、1/8……师:这些数,我们都称他为分数,我们今天只认识其中的几分之一。师:你们能创造出这些分数吗?你们想创造哪个分数呢?2、师: 想出一个分数。表示出这个分数,并写出这个分数,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这个分数表示的意思。3、反馈:展示学生的作品,要求学生说出分数的含义。师:你们创造出了哪个分数?师:怎么分?用哪个分数表示?这个分数表示什么意思?师:还有其他的分数吗? 4、比较大小看这几个分数,你有什么想说的?你有什么发现?师:同样是表示这张纸其中的一份为什么会是有1/3、1/4、1/8呢? 师:哪个分数最大?哪个分数最小?为什么?你能证明吗?1/4与1/8用一个什么符号连接?还有吗?小结:分的份数越多其中的一份就越小。5、你能说出比1/8大的分数吗?比1/8小的分数呢? 四、小结:你今天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谁学的比较好?四、巩固练习填空 看图填数比较大小1/4 1/81/6 1/32、选择题:阴影部分可以用哪个分数表示?1/12 B、1/9 C、1/4判断:能用1/2表示吗? ① ② ③ ④3、比大小:这是蓝色绸带的1/5,那是红色绸带的1/6 1/5 1/6你认为是红色的绸带长还是蓝色的绸带长? 教材虽然是重要的教学资源,但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教学的可用之“材”,除“教材”以外,还有周围的环境资源以及学生自身的生活资源。本课我采用他们特喜欢的大头儿子与围裙妈妈作为背景,在孩子积极的学习状态下理解了平均分。为学习1/2做准备。“哪一种分法比较特殊?”从某一个角度来说,任何一种分法都比较特殊。幸好学生的回答是3、3,假设学生在讨论哪种比较特殊时,我想这个问题就比较失败。“平均分”的感念是一个旧知识点,学生学了表内除法时已接触过,所以我把目标定位在复习旧知的水平上。学生对“平均分”的概念有了一定的感知,所以我放手让学生操作,其目的有四点:①体验“平均分”②“涂出其中的一份”是为了体验2份中的1份。③给1/2的认识提供素材。④为几分之一的操作提供了创造基础。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对分数都有初步的感知,所以当我问你想用哪个数表示的时候,学生的回答很精彩:1/2 、2/4 、5/10 、500/1000 …你能说说为什么用这个分数表示吗?学生说的很精彩,比如说:500/1000我是把蛋糕平均分成了1000份,吃了其中的500份。可见我们教师要给学生一个展示他们想象力和智慧的平台。在新教材实施的过程中,我感到比较困惑的是学生的语言训练这一块,学生的语言跟不上学生的思维,在对1/2的含义上,就显得比较统一,让全班模仿说含义,虽然学生说的比较好,但我不知道这样处理是不是很恰当?我有意识的给学生提供不同的图形进行操作,问:这些涂色部分的大小和形状都不一样,为什么都可以用1/2表示呢?而生答:只要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不可能不用1/2来表示。学生举例:生活中某些物体的1/2。完善了学生对1/2意义的理解,学生通过举例感悟到1/2不仅仅表示半个饼,还可以表示多数物体的一半。这些教学资源不仅是预设的,而是生成的,它生成于师生之间的互动、对话过程中,生成于师生与环境之间的开发、交融过程中,此时孩子们对1/2又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1/2的感念从直观形象水平———形象抽象水平———初步的本质抽象水平,这是一个逐步丰富的过程。学生的回答很快,但这种一问一答的问题,思维含量却不高,看起来比较热闹,但有几个学生能对这些分数能进行理解和想象。在反馈的过程中学生第一个上来的便是3/8,然后是1/4、2/4、2/8,学生中出现那么多的几分之几,我要不要抓住出现的几分之几进行教学呢,问学生你为什么用2/8表示,2/8中的2表示什么意思,然后完成了对几分之几的教学,但这些教学都是我预设之外的内容,我的教学内容是几分之一。教几分之几就意味着要抛开我后面的教案,教几分之一就变成了在演义我的教案,课堂教学就成了我设计好的一个个“圈套”让学生钻进去,最终我还是没有勇气从预设走向生成。一个错误的决定出现了——我说,今天我们研究的是几分之一,那么请创造的是几分之的同学们把作品是的送上来,然后我挑选了我要的作品。此时的课堂不是学生发展个性和生命的舞台,而是我演义教案的表演场。我虽然已设计了一个开放式的问题,但在实施的过程中,我只给学生两次机会,学生说出了两点:我发现他们都是涂一份;我发现1/4、1/8、1/16,下面都是乘以2。我怕学生会“乱”说,我很快的把学生“拉”回来。与其说怕学生“乱”说,还不如说怕自己把握不住课堂。想完成我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主导了教学的意识,漠视生成。让学生学会运用有效的思维方式去认识、感受、分析、判断我们所遇到的事物,是思维训练的核心。有时,对某种事物做出判断和分析需要运用多中思维能力,因此在这节课我围绕不同的思维方式来设计练习,渗透思想方法,进行综合思维训练。学生很快的得出是1/12,我追问:涂色部分还可以是谁的1/4,是谁的1/9,其目的就想让学生体验和感悟单位“1”的不同,可以用不同的分数表示该练习从学生深思——顿悟——兴奋的眼神中,我感到很自豪。注重学生用有效的思维方式去认识、感受、分析、判断事物。以练习题①为基础,为思维层次比较低的同学做铺垫;通过练习题②、③的猜测、验证为孩子搭建起空间想象的平台;练习题④通过判断、分析、比较一系列思维活动渗透了1/2与2/4的分数值的大小。本练习给孩子渗透合理的思想方法,提供充足的数学思维空间,挖掘数学思维潜能。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能力有不同的提高。该题的思维含量和空间想象能力要求极高,所以我只想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感悟。
EMBED Photoshop.Image.6 \s
PAGE
4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