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 浙江 统编版 高中历史 选择性必修三 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同步练习(教师版+学生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 浙江 统编版 高中历史 选择性必修三 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同步练习(教师版+学生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6-30 16:58:03

文档简介

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距今约5 000年前,长江流域下游、黄河流域、北方辽河流域分别出现良渚文化、龙山文化和红山文化。它们各具特色,又交流借鉴,都出土了精美玉器,出现了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这反映了 (  )
A.中华文明早于世界其他地区的文明
B.中华文明起源呈现多元一体的特点
C.中华文明起源的时期是夏商周时期
D.当时出现玉礼器为代表的礼乐制度
【解析】选B。由材料信息可知,中华文明的起源是在长江流域下游、黄河流域、北方辽河流域,且各具特色,又交流借鉴。这反映出中华文明起源呈现多元一体的特点,B正确;材料中没有世界其他地区文明的信息,不能得出中华文明早于世界其他地区文明的结论,A错误;材料不能明确得出中华文明起源的时期是夏商周时期的结论,C错误;“精美玉器”不一定是玉礼器,D错误。
2.(2021·抚顺高二检测)“今之事君者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孟子的话表明百家争鸣的社会背景是 (  )
A.井田制瓦解导致社会动荡不安
B.诸侯王需随从周王作战和纳税
C.分封制崩溃使得良臣变为民贼
D.各国以开垦荒地来充实府库
【解析】选A。材料“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体现的是井田制走向崩溃,土地私有制产生;材料“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体现的是礼崩乐坏,因此表明百家争鸣的社会背景是井田制瓦解导致社会动荡不安,A正确;B是分封制下诸侯需要履行的义务,排除;C说法错误,良臣与民贼是一类人,只是随着时代的变化改变了称呼,排除;D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
3.(2021·全国甲卷·T24)老子认为,“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孔子则说,“不学礼,无以立”,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反映出,当时他们 (  )
A.反思西周的礼乐文化
B.迎合封建贵族政治诉求
C.主张维护夏商周制度
D.得到统治者的积极支持
【解析】选A。据材料“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可知,老子主张在道德仁义缺失的情况下,用礼乐规范人的行为,由“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可知,孔子主张学习西周礼乐规范,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老子与孔子针对社会变革提倡礼乐规范,反思西周礼乐文化,故A正确;依所学可知,老子与孔子代表奴隶主贵族阶级的利益,故B错误;依所学可知,西周时期推行礼乐制度,故C错误;依所学可知,春秋时期,儒家思想不受统治者重视,故D错误。
4.(2021·辽阳高二检测)顾炎武说:“愚所谓圣人之道者如之何 曰‘博学于文’,曰‘行己有耻’。自一身以至于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这说明他 (  )
A.反对封建专制
B.主张学以致用
C.主张男女平等
D.对宋明理学深恶痛绝
【解析】选B。根据题干“自一身以至于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可知,顾炎武认为从个人的事,到天下国家的事,都是该学习的事情,凡与国计民生有关的东西都必须脚踏实地地去探究,这体现了其倡导博学多识、经世致用的实学,故B正确;题干未体现反对封建专制的主张,排除A;题干未体现男女平等的主张,排除C;材料未体现顾炎武对宋明理学的态度,排除D。
5.下表为先秦思想家的相关论述。
思想家 名句 出处
老子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老子》
管仲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管子》
孟子 “得其民,斯得天下矣……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孟子》
据此可知,我国古代 (  )
A.思想家关注民众政治权利
B.儒学逐渐占据正统地位
C.民本思想植根于历史传统
D.社会崇尚人文理性精神
【解析】选C。依据材料“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得其民,斯得天下矣……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来看,先秦时期思想里已经包含民本思想,说明我国的民本思想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故答案为C。材料未涉及民众政治权利的问题,排除A;儒学在汉代开始占据正统地位,排除B;D与材料无关,排除。
6.(2021·天津高二检测)北宋著名思想家张载(因定居今陕西眉县横渠镇而被称为“横渠先生”)说:“(人应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名言一直为人们传颂,当代哲学家冯友兰将其称作“横渠四句”。“横渠四句”旨在说明 (  )
A.圣贤对社会进步的贡献
B.心学的内容和地位作用
C.人应有责任感和使命感
D.读书求学应该谦虚谨慎
【解析】选C。“横渠四句”意思是读书人其心当为天下而立,其命当为万民而立,当继承发扬往圣之绝学,当为万世开创太平基业。说出了读书人应当有的志向和追求,体现了人应有责任感和使命感,故选C;A不符合“横渠四句”的主旨,排除;张载是北宋理学思想家,南宋出现心学,排除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谦虚谨慎”,排除D。
7.天、地、君、亲、师是中国古代对主要祭祀和尊奉对象的概括。这种提法始于战国时期的荀子。后来人们常把“天地君亲师”连成一句话,挂在厅堂中央供奉。这反映了中华传统文化 (  )
A.主张和而不同、美美与共
B.推崇天下为公、崇德尚贤
C.提倡道法自然、以人为本
D.强调天人合一、和谐共生
【解析】选C。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天地君亲师,是中国古代对主要祭祀和尊奉对象的概括。为古代祭天地、祭祖、祭圣贤等民间祭祀的综合,也是传统敬天法祖、孝亲顺长、忠君爱国、尊师重教的价值观念取向,故本题答案选C。A、B在材料中没有充分体现,且不符合本题宗旨,排除;“天人合一”是董仲舒的主张,与题干“荀子”不相关,排除D。
8.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弘扬生态文明价值观,引导人们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下列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
①天人合一 ②与民休息
③兼爱尚贤 ④道法自然
A.②③ B.①④ C.③④ D.①②
【解析】选B。天人合一是董仲舒提出的观点,意思是人和天地万物是一体的。道法自然即“道”效法或遵循自然规律,也就是说万事万物的运行法则都是遵守自然规律的。“道”就是对自然欲求的顺应,①④正确,故选B。与民休息是指让百姓休养生息,奖励生产,减轻刑法,提倡节俭,使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发展,排除②;兼爱尚贤是墨家观点,和生态文明无关,排除③。
9.汉字独特的象形、表意等功能,使它可以成为各方言区的人群及各民族用来交际的共同工具。汉字把广大地域内的居民拉近,从而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这主要体现了 (  )
A.汉字重意境的特征
B.各地文字完全一致
C.中国语言的多样性
D.中华文化的凝聚性
【解析】选D。题干强调的是汉字的作用而不是特点,也与语言的多样性无关,排除A、C;B“完全”说法太绝对;根据“汉字把广大地域内的居民拉近,从而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可知汉字促进了民族的团结,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凝聚性,D正确。
10.(2021·营口高二检测)右图是2021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晚与某公司独家联合打造的首款官方周边“团圆春碗”,寓意着中华儿女心连心,天涯海角若比邻,春节团圆一家亲。“团圆春碗”的寓意主要反映了 (  )
A.儒家家国同构思想的影响
B.宗法观念成为春晚的指导思想
C.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认同
D.古代精湛的瓷器制作工艺水平
【解析】选C。根据“寓意着中华儿女心连心,天涯海角若比邻,春节团圆一家亲”可知,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认同,故C符合题意;家国同构指的是家庭、家族与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有共同性,均以血亲—宗法关系来统领,存在着严格的父权家长制,与题意不符,排除A;B说法明显错误,排除;这个碗是现代工艺制造的,不能反映古代的瓷器制作工艺水平,排除D。
二、非选择题(共15分)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习近平引用“治大国如烹小鲜”来表明自己的治国理念,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对他执政思想的影响。……习近平在各种场合大量引用中华传统文化典籍的经典名句,也是在向国内外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的非凡魅力,激发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与关注。
——选自《理论参考》2014年第12期
结合中国古代史所学知识,从传统文化中提取一种“治国理政”的思想并加以阐释。(15分)
【解析】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首先可以提取诸子百家思想中治国理政的一种思想,如民本思想、依法治国思想等。然后,梳理此种思想观点的历史发展脉络,加以概括,如民本思想在先秦提出,具体为:孔子“仁”、孟子“仁政”、荀子“君舟民水”。唐朝初期,唐太宗“存百姓”思想、明末清初启蒙思想家的继承和发展等,概括思想发展的具体内容。评价要用唯物史观一分为二,结合当时背景,史论结合。
答案:民本思想。
民本思想是古代农业社会的一种传统政治思想,萌发于先秦,战国时期孟子和荀子继承孔子“仁”的学说,提出“民贵君轻”和“君舟民水”的思想并做了系统阐述。明末清初,黄宗羲等进步思想家继承和发扬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批判不断强化的君主集权体制。民本思想丰富和发展了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的治国思想,但并未被统治者重视;在封建时代,民本思想对缓和阶级矛盾、约束君权、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其出发点是维护封建王朝统治的长治久安,阻碍了近代民本思想的产生和发展;近代中国,民本思想被进步人士注入新的理论内容与西方民主思想相嫁接,成为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重要思想武器。
【备选习题】
1.“天命”是商周时期的重要观念,商人认为“天命”不可转移,而周人则以为“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故统治者为了获得“天命”,必须“敬天保民”。这表明周代(  )
A.王权与神权相分离
B.德治思想逐步形成
C.天子权力有所下降
D.对天的认识理性化
【解析】选B。“周人则以为‘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故统治者为了获得‘天命’,必须‘敬天保民’”反映了周代的德治思想,故B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王权与神权相分离”,排除A;材料反映周代的德治思想,无法体现天子权力下降,排除C;材料“故统治者为了获得‘天命’,必须‘敬天保民’”反映统治者仍然重视“天命”,无法体现“对天的认识理性化”,排除D。
2.(2021·宝山高二检测)“当代中国人若要在思想上安身立命,不得不面对两类强大的资源:一是传统,二是西方。在全球化的语境下,领悟古典命题的现代意义,使过去的智慧在今天的生活空间中依然有力地延伸,而古典新意的思维方式便成为我们认识自己,融入世界的一种可能性,或是一类艺术常识。”对材料最恰当的理解是 (  )
A.领悟古典文化的现代意义是艺术常识
B.融入全球化已是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
C.弘扬传统文化只能与现实意义相结合
D.继承传统文化精华才能更好融入世界
【解析】选D。材料中的“而古典新意的思维方式便成为我们认识自己,融入世界的一种可能性”,说明探讨的是继承传统文化对于融入世界的重要性,即继承传统文化精华才能更好融入世界,故选D。
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人群)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隆礼贵义者其国治,简礼贱义者其国乱。礼义生而制法度。法者,治之端也。隆礼至法则国有常。君者,国之隆也;父者,家之隆也。隆一而治,二而乱。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
——摘编自《荀子》
材料二  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细弱。
——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材料三  国家有两种实力,一种是以经济和军事力量为基础的“硬实力”,另一种是通过其文化和意识形态为吸引力的“软实力”。硬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增长会提高自信心、自负感,以及更加相信与其他民族相比,自己的软实力更优越,并大大增强该文化和意识形态对其他民族的吸引力……20世纪80年代中国政府开始提倡对儒家思想的宣传,党的领导人宣称它是中国文化的“主流”。李光耀把儒家思想看作是新加坡成功的原因,并积极地向世界的其他地方宣扬儒家思想的价值观。
——整理自亨廷顿的《文明的
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1)概括材料一中荀子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观点形成的主要背景。(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儒家思想成为正统“帝国文化”的原因。(8分)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有关“软实力论述”的认识。(8分)
【解析】第(1)题从材料一“人之性恶”“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隆礼贵义者其国治”“礼义生而制法度”“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中可以概括出荀子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荀子观点形成的主要背景。第(2)题从材料二“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细弱”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儒家思想成为正统“帝国文化”的原因。第(3)题是开放性题目。“软实力”是指除经济军事之外、以文化和意识形态为吸引力的一种力量。这一力量在当今世界更具有优越性。从提升软实力的原因和认识两个方面来总结答案。
答案:(1)观点:人性本恶,通过学习而从善;礼是维护社会秩序、保证人群生存的制度;隆礼贵义,礼法并用,君主集权;天自有规律,人可以认识它,并用它造福社会。
背景:春秋战国时期处于社会转型期;荀子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
(2)原因:适应封建专制统治需要(哲学上的天人观念、伦理上的“三纲五常”、政治上的“大一统”主张);其内容本身随时代需要的变化而不断发展;中国古代经济的特殊性(即自然经济占主导、商品经济薄弱);内涵中具有的强烈社会责任感,容易被认同。
(3)“软实力”是指除经济军事之外、以文化和意识形态为吸引力的一种力量。这一力量在当今世界更具有优越性。
儒家思想的现实价值是能提升民族自信心,有利于软实力提升;在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需要用软实力提升国家的影响力。
把儒家思想作为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内在动力,吸取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将其转化为时代精神。
PAGE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距今约5 000年前,长江流域下游、黄河流域、北方辽河流域分别出现良渚文化、龙山文化和红山文化。它们各具特色,又交流借鉴,都出土了精美玉器,出现了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这反映了 (  )
A.中华文明早于世界其他地区的文明
B.中华文明起源呈现多元一体的特点
C.中华文明起源的时期是夏商周时期
D.当时出现玉礼器为代表的礼乐制度
2.(2021·抚顺高二检测)“今之事君者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孟子的话表明百家争鸣的社会背景是 (  )
A.井田制瓦解导致社会动荡不安
B.诸侯王需随从周王作战和纳税
C.分封制崩溃使得良臣变为民贼
D.各国以开垦荒地来充实府库
3.(2021·全国甲卷·T24)老子认为,“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孔子则说,“不学礼,无以立”,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反映出,当时他们 (  )
A.反思西周的礼乐文化
B.迎合封建贵族政治诉求
C.主张维护夏商周制度
D.得到统治者的积极支持
4.(2021·辽阳高二检测)顾炎武说:“愚所谓圣人之道者如之何 曰‘博学于文’,曰‘行己有耻’。自一身以至于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这说明他 (  )
A.反对封建专制
B.主张学以致用
C.主张男女平等
D.对宋明理学深恶痛绝
5.下表为先秦思想家的相关论述。
思想家 名句 出处
老子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老子》
管仲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管子》
孟子 “得其民,斯得天下矣……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孟子》
据此可知,我国古代 (  )
A.思想家关注民众政治权利
B.儒学逐渐占据正统地位
C.民本思想植根于历史传统
D.社会崇尚人文理性精神
6.(2021·天津高二检测)北宋著名思想家张载(因定居今陕西眉县横渠镇而被称为“横渠先生”)说:“(人应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名言一直为人们传颂,当代哲学家冯友兰将其称作“横渠四句”。“横渠四句”旨在说明 (  )
A.圣贤对社会进步的贡献
B.心学的内容和地位作用
C.人应有责任感和使命感
D.读书求学应该谦虚谨慎
7.天、地、君、亲、师是中国古代对主要祭祀和尊奉对象的概括。这种提法始于战国时期的荀子。后来人们常把“天地君亲师”连成一句话,挂在厅堂中央供奉。这反映了中华传统文化 (  )
A.主张和而不同、美美与共
B.推崇天下为公、崇德尚贤
C.提倡道法自然、以人为本
D.强调天人合一、和谐共生
8.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弘扬生态文明价值观,引导人们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下列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
①天人合一 ②与民休息
③兼爱尚贤 ④道法自然
A.②③ B.①④ C.③④ D.①②
9.汉字独特的象形、表意等功能,使它可以成为各方言区的人群及各民族用来交际的共同工具。汉字把广大地域内的居民拉近,从而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这主要体现了 (  )
A.汉字重意境的特征
B.各地文字完全一致
C.中国语言的多样性
D.中华文化的凝聚性
10.(2021·营口高二检测)右图是2021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晚与某公司独家联合打造的首款官方周边“团圆春碗”,寓意着中华儿女心连心,天涯海角若比邻,春节团圆一家亲。“团圆春碗”的寓意主要反映了 (  )
A.儒家家国同构思想的影响
B.宗法观念成为春晚的指导思想
C.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认同
D.古代精湛的瓷器制作工艺水平
二、非选择题(共15分)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习近平引用“治大国如烹小鲜”来表明自己的治国理念,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对他执政思想的影响。……习近平在各种场合大量引用中华传统文化典籍的经典名句,也是在向国内外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的非凡魅力,激发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与关注。
——选自《理论参考》2014年第12期
结合中国古代史所学知识,从传统文化中提取一种“治国理政”的思想并加以阐释。(15分)
【备选习题】
1.“天命”是商周时期的重要观念,商人认为“天命”不可转移,而周人则以为“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故统治者为了获得“天命”,必须“敬天保民”。这表明周代(  )
A.王权与神权相分离
B.德治思想逐步形成
C.天子权力有所下降
D.对天的认识理性化
2.(2021·宝山高二检测)“当代中国人若要在思想上安身立命,不得不面对两类强大的资源:一是传统,二是西方。在全球化的语境下,领悟古典命题的现代意义,使过去的智慧在今天的生活空间中依然有力地延伸,而古典新意的思维方式便成为我们认识自己,融入世界的一种可能性,或是一类艺术常识。”对材料最恰当的理解是 (  )
A.领悟古典文化的现代意义是艺术常识
B.融入全球化已是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
C.弘扬传统文化只能与现实意义相结合
D.继承传统文化精华才能更好融入世界
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人群)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隆礼贵义者其国治,简礼贱义者其国乱。礼义生而制法度。法者,治之端也。隆礼至法则国有常。君者,国之隆也;父者,家之隆也。隆一而治,二而乱。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
——摘编自《荀子》
材料二  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细弱。
——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材料三  国家有两种实力,一种是以经济和军事力量为基础的“硬实力”,另一种是通过其文化和意识形态为吸引力的“软实力”。硬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增长会提高自信心、自负感,以及更加相信与其他民族相比,自己的软实力更优越,并大大增强该文化和意识形态对其他民族的吸引力……20世纪80年代中国政府开始提倡对儒家思想的宣传,党的领导人宣称它是中国文化的“主流”。李光耀把儒家思想看作是新加坡成功的原因,并积极地向世界的其他地方宣扬儒家思想的价值观。
——整理自亨廷顿的《文明的
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1)概括材料一中荀子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观点形成的主要背景。(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儒家思想成为正统“帝国文化”的原因。(8分)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有关“软实力论述”的认识。(8分)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