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课件(共47张PPT) 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课件(共47张PPT) 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6-30 17:25: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7张PPT)
PO
RT
FO
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课程标准】
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的各种新变化和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时间观念
1929年
20世纪40年代
50年代
60年代
70年代
1995年
经济大危机
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建立
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
国家加强干预经济
“福利国家”
黑人民权运动
妇女运动
学会运动
“滞涨”危机
减少对经济的干预
世界贸易组织
成立
课程结构
经济之变
国家宏观调控
国内:市场主导+政府调节
国际: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科技之变
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社会之变
社会结构
福利国家
社会运动
产业结构、阶级结构
实质、积极+局限
黑人民权运动、妇女运动、学生运动
第三次科技革命
明天结束
定量配给
美国民众欢庆结束定量配给制度
◎这是否说明定量配给制度一无是处?
◎观察右图,人们脸上为何洋溢着喜悦?
二战后美英等国取消定量配给制度,放开商品供应。
不是。可以保障前线物资供给,确保战争胜利,同时保证民众的基本需要。
◎战后美英等国完全放开自由市场了吗?
没有。战后西方国家纷纷采取国家干预经济模式,自由市场和国家调控相结合。
“联邦政府只能扮演一个规范性的角色,而不能成为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参与者。”
——美国第31任总统(1929-1933)
胡佛国情咨文
自由放任
自由放任
国家干预
(国家宏观调控)
特点:
主要目的:
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强化国家干预为核心。
稳定政治经济和社会,谋求资本主义的生存发展。
国家宏观调控的指导思想:凯恩斯主义
凯恩斯,英国经济学家,他创立的宏观经济学与弗洛伊德所创的精神分析法和爱因斯坦发现的相对论一起并称为二十世纪人类知识界的三大革命。 1936年,凯恩斯的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出版。凯恩斯被称为“宏观经济学之父”、“救星”、“战后繁荣之父”等美称。
在凯恩斯之前,主导经济理论是自由放任经济学说,又称传统经济学。而凯恩斯主张放弃经济自由主义,代之以国家干预的方针和政策。凯恩斯指出,政府通过扩大支出,包括公共消费和公共投资,可以改善有效需求不足的状况,从而减少失业,促进经济的稳定和增长。
一、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
1914
1918
1929
1933
1939
1945
二战
以后
第一次
世界大战
世界性
经济危机
第二次
世界大战
罗斯福新政
--国家干预经济
五年计划时期
苏联建设繁荣
1.二次世界大战的教训;
2.经济危机暴露自由放任的弊端;
4.社会主义的冲击与影响。
3.罗斯福新政的成功经验;
由于没有制度性的协调平台,各国以邻为壑的危机对策不仅大大加深了危机,而且也成为导致新的世界大战的重要因素。
——章百家《对20世纪战争与和平的思考》
在当代资本主义生产的条件下,光靠自由竞争和市场供求关系的调节已难以使供应和需求趋于平衡。
——1936年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经济危机暴露的自由放任政策的弊端是什么?
国内:政府缺位导致市场无序竞争。
国际:缺乏统一协调机制,国际经济秩序混乱。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116—117页内容,梳理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政策调整具体措施。
国内—宏观调控
国际—加强协调
措施 目的
世界货币金融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
世界贸易体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1945)
世界银行
(1945)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1947)
世界贸易组织
(1995)
加大政府在公共领域的开支
增加就业,刺激消费
制定经济发展计划
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利用信贷、利率、税收等经济杠杆
对经济实施宏观调控
由无序化到体系化、制度化
以美元和美国为中心
双挂钩一固定
总部设在美国华盛顿
美国人担任关键职务
美国拥有最大的投票权
掌握绝对的控制权
主导地位
资本主义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1944-1973))
特点:以美元为中心,美国为主导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以美国为主导)
资本主义货币体系
资本主义
贸易体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稳定国际汇率
加强国际货币合作,提供短期贷款
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
(救急组织)
(救贫组织)
关贸总协定
世界贸易组织
削减关税
减少贸易壁垒
推动国际贸易自由化
作用:协调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形成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国际协调的影响:通过大国相对平等的协商,采取市场干预行动,协调利益,维护经济秩序。
国际—加强协调
法国的计划从未超出“指标式”:它向来只设定目标,却不制定生产配额。在这一方面,它同苏联的计划大不一样,后者的本质特点(也是主要缺陷)是坚持按部门、按商品来武断地、严格地规定产品数字。
——[美]托尼·朱特《战后欧洲史:旧欧洲的终结(1945~1953)》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资本主义的经济计划与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有何区别?
计划经济:又称指令型经济,是对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事先进行计划的经济体制。
经济计划:是指人们侧重于对未来经济活动的主观筹划与安排(指导性、而非指令性的)。
资本主义的国有制与社会主义的公有制有何区别?
资本主义国家是资产阶级进行统治的工具,国有制属于资产阶级所有;
社会主义是人民民主专政,国有企业是全民所有制,不属于某一个阶级。
1945年底,(英国)议会通过大英银行国有化法案,建立了英国史上第一个国家银行,并将银行股票换成了国家股票。
……
1947年8月以后,政府先后依据一系列国有化法令。在铁路运输、电力、煤气、航空、电讯、航运等企业部门推行国有化。
英国国有企业占国民生产总值最高时达20%。
1978—1981年,英国国有企业所占投资比重为16.8%,而产出比重只有10.9% ,并且增加了财政负担。
英国国有化设计哪些行业?为什么主要涉及这些行业?它对英国经济产生什么影响?并指出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
原因:投资大、见效慢、利润低、私人不愿投资。
影响:加快战后英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问题: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经营不善、效益低下的弊端。
资本主义国家迎来了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
在市场调节和国家干预的共同驱动下经济方能顺利前行。
国家干预
(宏观)
市场调节
(基础)
增加就业刺激消费
制定计划协调经济
利用经济杠杆
进行宏观调控
前后轮起到什么作用?
前轮——国家干预
起宏观调控作用,减少生产的盲目性,缓和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等。
后轮——市场调节
起基础调节作用,激活经济发展的活力。
如果前后轮失去平衡性,会产生什么后果?——经济“翻车”?
市场调节
(基础)
国家干预过多,则经济发展失去活力
——70年代经济滞胀
国家干预
(宏观)
市场调节
(基础)
国家干预
(宏观)
一味自由放任,则容易导致市场混乱
生产过剩,引发经济危机
国内—宏观调控
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1.特点:
2.主要目的:
3.指导思想:
4.措施(国内—宏观调控 国际—加强协调 )
5.弊端显露——20世纪70年代“滞胀”危机
项目 期间(年) 年均生产率增长% 消费品价格提高%
美国 1963-1973 1974-1979 1.9 -0.1 3.6
8.6
英国 1963-1973 1974-1979 3.0 0.8 5.3
15.7
法国 1963-1973 1974-1979 4.6 2.7 4.7
10.7
滞胀:指经济停滞与高通货膨胀,失业以及不景气同时存在的经济现象。通俗的说就是指物价上升,但经济停滞不前。是通货膨胀长期发展的结果。
应对措施:各国再次实行调整,适当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削减社会福利开支;出售部分国有企业;出现“混合经济”(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
【石油危机】1973年中东十月战争爆发后,石油输出国组织以石油价格为武器,反对霸权。从此,国际市场上石油价格大幅度上涨。由于能源价格上涨,导致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价格猛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陷入二战后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1974-1975年经济危机,滞胀阶段开始。
——摘编自高德步《世界经济史》
50—70年代出
黄金时期
加强国家干预
70年代
经济滞胀
80—90年代
经济复苏增长
减少国家干预
凯恩斯主义
新自由主义
有人说:凯恩斯不仅是战后“繁荣之父”,也是战后“滞胀之母”。
材料:凯恩斯提出政府必须实行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实行赤字财政,实行美元贬值,通过扩大财政支付来增加投资,以确保足够有效的需求。
赤字财政
过度干预
通货膨胀
经济停滞
货币学派
供给学派
新自由主义
主张:减少政府过度干预但
不排斥政府干预
名言: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弗里德曼
“里根经济学”:1981年美国总统里根上台,通过减少政府开支,实行减税政策,放松对部分行业的管制,严格控制货币供应等措施,80年代后期,美国迎来了新一轮的高速增长。
“撒切尔主义”:1979年,撒切尔就任英国首相,采取了私有化、减税、放松管制以及削弱工会力量等一系列措施,1981年后,英国经济触底反弹,人均GDP、工业生产迅速回升。
“混合经济”:生产资料私有制占主导地位;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生产资料公有制占主导地位。
年份 国际收支 黄金储备 对外流动负债
1948 8 242 77
1953 -22 220 116
1959 -38 195 194
1960 -39 178 210
1965 -13 137 291
1971 -220 102 642
1948-1971年美国国际收支、黄金储备及对外流动负债的变化情况(单位:亿美元)
20世世纪60年代后期,布雷顿森林体系出现危机,为了维持美元价格,美国一度出动军用飞机紧急空运黄金供应伦敦黄金市场,美国的黄金储备因此遭受损失。
1971年,尼克松政府宣布放弃按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的承诺。美元与黄金脱钩,支撑国际货币体系的一根支柱倒塌,布雷顿森林体系名存实亡;
1973年,欧洲共同市场达成协议,联邦德国、法国等彼此之间实行固定汇率,而对美元实行“联合浮动”。至此,支撑国际货币体系的另一根支柱也完全垮塌,布雷顿森林体系最终解体。
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1.特点:
2.主要目的:
3.指导思想:
4.措施(国内—宏观调控 国际—加强协调 )
5.弊端显露——20世纪70年代“滞胀”危机
6.评价
(1)积极:
(2)弊端:
①避免了“自由放任”下生产的盲目性;
②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资本主义的矛盾,利于国家的发展。
①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②干预过严、过多,最终导致资本主义经济的停滞趋势。
【小结】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4种主要经济思想
重商
主义
自由
主义
凯恩斯
主义

自由主义
混合主义
1776-1929
限制政府操控
经济自由放任
符合工业革命需要
16C-18C中期
奖出限入
鼓励商业
符合资本积累需要
1936-20C70S
国家全面干预经济
符合战后经济发展需要
20C70S-今
国家干预下强调经济自由
1
3
2
4
自由资本主义
垄断资本主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929-1933年经济危机,自由放任政策素手无策
罗斯福新政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并用法律形式将其固定
二战后各国对经济干预加深至前所未有的程度
20世纪70年代以后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小结】资本主义发展的历程
资本主义的主要经济政策
1.重商主义经济政策(重商主义)
16-18世纪,资本主义发展早期实施的一种鼓励出口,禁止或限制进口,多储备金银的经济政策,适应了工场手工业时期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
2.自由主义经济政策(自由主义 亚当斯密《国富论》)
工业革命后,自由主义开始代替重商主义,主张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它的最高原则是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3.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凯恩斯主义)
出现于19C末20C初,经济大危机时得到强化,二战后普遍流行于资本主义世界。其中,罗斯福新政是国家干预经济的成功典型。
1.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萌芽时期。它出现于个别国家的个别部门,规模很小,层次很低。毕竟是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附庸。
2.二战结束前的不稳定发展时期。欧美主要大国和日本为应付危机和战争,都曾大规模地实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929年~1933年大危机和二战期间,在性质和方向上出现重大分化。一是坚持资产阶级经济体制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一是向法西斯专制畸变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3.二战后上升至主导地位和走向完善时期。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历史分期
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二)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1.背景
2.表现
3.影响
对生产而言
电子技术推动工业生产的自动化、智能化
人从生产的劳动者变成生产的控制者
从第一次到第三次科技革命,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
生产效率提高的同时
劳动者的素质在提高
(二)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
(三)社会结构的新变化
1.产业结构的变化:
2.阶级结构的变化:
农业、工业比重下降,服务业比重上升。
“中间阶层”人数增加。
“中间阶层”即中产阶级,他们不是资本家,但有较高的收入和可观的生活资产。20世纪80年代,趋于稳定,占人口的25%——30%。
淡化阶级概念,
缓和社会矛盾。
阅读课本P121学习拓展,概括其所述的主要问题,并分析资本主义国家该如何应对?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2002年人类发展报告》中指出,发达国家内部存在着日益加剧的收入不平等,“这在英国和美国表现得最为前后一致和最剧烈。在1979年到1997年间,实际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加了38%,但是一个中等收入之家的收入只增加了9%。因此大多数所得都被最富裕人口获取,最富裕的1%家庭的收入增长了140%是平均水平的3倍。最上层的1%家庭的收入在1979年是中等收入家庭的10倍,1997年达到23倍”。
主要问题: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获得了快速发展,但社会的不平等不断扩大(贫富分化严重)。
应对措施:
实施福利国家制度。
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
(四)福利国家
1.概念:
2.原因:
3.目的:
国家通过构建社会保障体系,保证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安全;通过加大社会服务开支,保证全体公民享受较好的公共福利。
(1)经济:
(2)政治:
(3)思想:
(4)现实:
(5)历史借鉴:
“如果自由社会不能帮助众多的穷人,就不能保全少数的富人。”
——美国总统肯尼迪
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维护资本主义统治。
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根本);
人民长期斗争及民主思想、意识的加强;
国家干预经济理论(即凯恩斯主义)的影响;
贫富分化严重,社会危机加深;
罗斯福新政的成功实践;
“福利国家”制度的实质:通过国家干预实现对社会财富的再次分配。
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
(四)福利国家
4.内容及实质
5.发展历程
(1)兴起:
(2)完备:
(3)缩小规模:
二战后;
20世纪六七十年代,1973危机后受挫但仍发展;
财政不堪重负,20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缩小规模。
“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
《我,职业求职者提尔里·F》
法国44岁“超级懒虫”提尔里自传
他是第一批用上手机的人
他开豪华跑车,住高档小区
他是健身俱乐部的永久会员
他夏天去海边度假,圣诞节到阿尔卑斯山滑雪
他24年来从未工作过一天
英国目前2700万人称生活缺乏足够的补贴,而英国总人口才6600万。
①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②助长了人的惰性,引发道德危机;
③影响了经济的发展。
消极影响:
瑞典法律规定的社会福利可谓五花八门,有病人津贴、父母津贴、寡妇抚恤金、妻子生活补助、从小学到大学全部免交学费,中小学生免费午餐等等。人们无须再为生老病死担忧,即使是收入一般的家庭,也都能置办得起轿车和房产,也能到国外旅游、度假,过上中产阶级的生活。
——何亮亮《解读北欧福利国家》
英国社会福利包括失业保险、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教育、学习津贴、疾病和伤残津贴、灾难津贴、边远地区津贴、看护津贴、配偶津贴、电话津贴、房租津贴、交通津贴、托儿津贴等 。
西方福利制度具有什么特点?
①立法保障;②种类多;③覆盖范围广;④低收入阶层受恵多;⑤是公民权利。
积极影响:
①缩小了贫富差距;②缓和了社会矛盾;
③稳定了社会秩序和资本主义制度。
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
(四)福利国家
1.概念:
2.原因:
3.目的:
4.内容及实质
5.发展历程
6.特点
7.评价
8.启示:
“ 我任职只有一个意图:改变英国,从仰赖他人转为自力更生。从‘拿来给我’的国家,变为‘自己动手’ ……而不是等着东西掉到我们手上的国家。”
——撒切尔夫人
高福利未必完全等于社会和谐,寻求公平与效率的平衡是关键。
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
(五)社会运动
1966
25岁以下人士
1975
美国妇女
1963
马丁·路德·金
1.黑人民权运动
3.妇女运动
2.学生运动
背景:资本主义国家没能触动造成这种不平等和贫困的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私有制),各种类型的社会运动此起彼伏。
主要代表 原因 斗争目标 结果
美国黑人民权运动
妇女运动
学生运动
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对黑人的歧视仍广泛存在
争取黑人的平等权利
迫使美国国会通过民权法案,宣布种族隔离和歧视政策为非法
①对妇女的歧视长期存在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越来越多的妇女参加工作
争取妇女与男子平等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
大多数国家的妇女获得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一些国家建立了维护妇女权益的机构。
美国发动侵略越南战争(1961-1973)
反对美国侵略越南的战争
1973年,巴黎停战协定签署,美国停止侵越战争。
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
(五)社会运动
黑奴贸易使大量黑奴被贩运到美洲来
废除奴隶制度
但种族歧视仍然存在
早期殖民扩张时期
南北战争结束后
随着亚非民族民主解放运动的高涨及黑人自我意识的觉醒,黑人民权运动兴起
二战结束后
我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会站立起来,真正实现其信条的真谛:“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
……
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四个孩子将在一个不是以他们的肤色,而是以他们的品格优劣来评价他们的国度里生活。
——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
两次世界大战,人们强烈的厌战情绪;战争违背人道主义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逐渐缓慢,一系列社会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如教育问题、贫富问题、经济危机等)
越南战争
(1965-1975)
美国反越战运动
1996年12月30日,美国《商业周刊》发表了一篇题为“新经济的胜利”的文章,文章指出,“新经济”是以信息革命和全球化大市场为基础的经济。
基础:
信息技术革命、经济全球化浪潮。
长期繁荣、高增长率、低膨胀率、低失业率。
特点:
知识经济。
主要动力:
威廉·杰斐逊·克林顿
1993.1~2001.1在任
“新经济”的出现
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变的是统治手段,不变的是资本主义制度
“美国复兴和
再投资计划”
自由放任
经济危机
国家干预
滞胀时期
减少干预
次贷危机(2008)
加强干预
重商主义
英国
航海条例
市场狭小
调整的实质:
是资本主义国家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是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并在一定阶段内解决了一些问题。
但它们进行的调整是统治的手段和方法,资本主义的本质属性、基本矛盾等都没有改变,也就不能避免经济危机的爆发。
◎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的自我调整与存在问题有哪些?
自我调整
国家干预经济
第三次
科技革命
一、二产业比重下降
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中产阶级增加
福利国家
形成
存在问题
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
贫富差距
种族问题
妇女问题
经济之变
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战后国际经济组织
社会之变
社会结构
福利国家
社会运动
科技技术的新发展
三、变化的实质: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整和发展
一定程度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
但没有克服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一、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的背景
二、新变化
延时符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