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二专题《师说》教案(1)苏教版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 第二专题《师说》教案(1)苏教版必修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10-15 16:27: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江苏省江阴市成化高级中学2014高中语文 第二专题《师说》教案(1)苏教版必修1
【教学设想】:
本文为第二板块“获得教养途径”中探讨从师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学的原则的核心文本。《师说》是一千多年前的时文,作者是针对当时社会上不肯从师而学的坏风气展开讨论的,因为作者揭示的是读书人的通病,所以在今天流行新读书无用论时仍有强烈的针对性。同时它的位置是在必修一,针对的是刚刚升入高一的新生,所以我个人认为本节课的起点要低一些,在充分解决“言”之后,再培养学生对此文本“文”的鉴赏,因为无言难成文,无文难有魂。
【教学思路】:
本文是一篇短小精悍的议论文,篇幅短,语言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字的难度也不是太大,准备用时2课时。第一课时,在教学中把对“言”的把握主要放于课前预习,应用学案导学,将预习题目预先印发下来,让学生在课前做好充分的自主学习;第二课时在课堂上通过生生合作交流、师生合作来解决文本的结构和主旨,最后通过拓展提高来鉴赏“文”的问题。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文本,梳理文中重要知识点。
2、学习文本中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3、鉴赏韩愈在文本中提出的观点,培养尊师重教的思想,树立谦虚好学的风尚。
【教学重点】:
古文中的重要文言知识点
【教学难点】:
鉴赏韩愈在文本中提出的观点,培养尊师重教的思想,树立谦虚好学的风尚。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有一种职业光荣神圣,有一种教诲刻骨铭心,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种面孔慈祥亲切,有一段故事美丽动听。在我们的身边,有一群人,他们从事着光荣而神圣的职业,他们有着慈祥而亲切的面孔,这些人,人们称之为——“老师”。是他们撒播智慧的种子,是他们传递文明的曙光,是他们引领我们走进知识的殿堂。古今中外,哪一个功成名就者不从师学习,哪一个功绩卓著者没有教师的提挈?可是,在唐朝的一个时期,从 ( http: / / www.21cnjy.com )师学习的风尚淡漠了,中华民族文化、文明的承传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唐代古文运动的旗手韩愈,用他那千古名篇《师说》,鞭挞了“耻学于师”的陈腐观念,倡导了不耻下问、学高为师的学风,在中国教育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师说》,来领略大师的风范吧!二、授课过程解题:(见创新方案第30页——知常识)补充:“师”在本课中出现26次名词,老师②名词作动词,从师、学习③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题目中选第二个义项2、知人论世,背景简介:(见创新方案第30页)补充: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 ( http: / / www.21cnjy.com )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尊他为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之首。 韩愈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散文。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师说》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是他35岁时在长安任国子博士时写的。柳宗元很推崇这篇文章,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论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端正容貌)而为师,世间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由此可见,《师说》是针对时弊而写,作者在文中阐述了老师的作用和标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和从师应持的态度,提倡能者为师,不耻下问,教学相长。这些精辟的见解突破了孔子学说的框框,具有进步意义。 三、诵读课文1、分段读,男生读,女生读,全文读,学生范读。2、全班诵读,教师指导停顿,示范朗读 ( http: / / www.21cnjy.com )课堂小结:本文以“师说”为题,讲了许多从师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道理。其中“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强调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阐述了能者为师、虚心好学的从师态度;“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辩证地指出了师生关系。这些道理,在今天仍然有借鉴意义。当然,韩愈站在封建阶级的立场上,他所说的“道”,是指“圣人之道”。他认为“巫医乐师百工之人”是“君子不齿”的,“士大夫之族”本应比他们高明,这是作者的阶级局限。又如,作者重“传道”,而轻“彼童子之师”的“授书”、“习句读”,也是片面的。对于这些,应适当指出。 【二次备课】
( http: / / www.21cnjy.com )基础训练:1、通假字(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或师焉,或不焉2、古今异义(1)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义:(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古义:(4)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古义:(5)吾从而师之 古义:(6)今之众人 古义:(7)小学而大遗 古义:3、词类活用(1)吾师道也(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3)吾从而师之(4)孔子师郯子(5)而耻学于师(6)小学而大遗(7)吾未见其明也(8)或师焉,或不焉拓展提升:4、文言虚词而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小学而大遗惑而不从师吾从而师之人非生而知之者择师而教之则群聚而笑之如是而已之古之学者必有师彼童子之师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人非生而知之者作师说以贻之巫医乐师百工之人郯子之徒 ( http: / / www.21cnjy.com )
【作业布置】
完成学案,背诵全文。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