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衢州市仲尼中学高中语文 第二专题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 苏教版必修1 "
一、教材分析
获得教养的途径是专题二中最后一篇文章,虽 ( http: / / www.21cnjy.com )说第二专题的文章都是谈读书学习的,但论述的方法却大不相同,《获得教养的途径》的论述充满理性的思考,他交给我们获得教养的途径:那就是去读经典,那是人们的精神之源。
学情分析
散文比起文言文。学生们更侧重前者,这符合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生心理的特点,但很多学生只是坐井观天,没有真正地去体会作者写作时的那种复杂的心情,因此在教学上教师重点是让学生正确了解体悟文中的情感,休会到人类成长的精神滋养。
三、教学目标
1、学会筛选重要信息,并能够概括要点。
2、学生学会质疑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学习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 。
四,教学重点
1.学生通过探讨了解学习之道,了解人获取教养的途径,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五,教学难点
理解那些富有哲理的句子。
六,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人们总爱把青春比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远航的帆船,需要动力、明确的方向和积极的心态。感谢新教材,“吟诵青春”板块让我们获得了前进的动力,“设计未来”板块让我们的航行有了明确的方向。那么,拿什么保证它稳健自如、意气风发地驶向彼岸呢?
我们应该探索获得教养的途径了。在《获得教养的途径》里,文章其实就告诉了我们一个重要途径,那就是——读经典。
二、根据文章解决问题
1、什么是教养
明确:作者认为教养,也即精神和心灵的完善的追求,并非朝向某些狭隘目标的艰难跋涉,而是我们自我意识的增强和扩展。
2、为什么人要有教养
明确:黑塞认为教养的目的不在于提高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而 在于帮助我们找到生活的意义,正确认识过去,以大无畏的精神迎接未来。
3、获得教养的途径是什么
明确:作者认为“为获得真正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教养可以走不同的道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就是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 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
三.理清脉络
文章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1---5),指出人获得教养最主要的途径是阅读经典作品。
第一段,简说什么是“真正的修养”。作者把它界定为“为了自我完善”,“找到生活的意义”,同时指出真正的修养呈现形式是“永远都在半道上”,也就是说,它是一种努力的过程,是动态呈现的。在这里,作者的意思很清楚:修养无功利目的,读书是终生任务。黑塞说“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又说教养就是对精神和心灵完善的追求,这两句话并不矛盾。在这里“教养”和“修养”的内涵是交叉的。真正的修养不存在功利的企图,正是为了“精神和心灵的自我完善”,而“具体的目的”指的是通常所说的提高某种能力和本领。从人的生存来讲,本领和能力固然重要,但是毕竟是生存的手段,而修养或教养是生存的境界。
第二段至第五段,论述阅读杰作的作用。作者认为获得教养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是研读“世界文学”,通过阅读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获得鲜活的意识和理解,逐渐熟悉并掌握大师们的思想成果。在论述读书的必要性时,再次强调读书是为了完善自我,是为了使人生充实、高尚,有意义,不是“散心消遣”,也不是“虚伪的慰藉”。
第二部分(6--7)进一步阐述通过阅读经典作品获得教养的必要性。为什么只有一部分人能够实现阅读的目的?作者以儿童阅读的不同发展趋向为例,形象地介绍层次不同的两类阅读。一种是“多数缺少天赋的人”,他们把阅读当成自然而无足轻重的事,只能阅读低俗的文字。一种是“为字母和文字的特殊魅力所风魔”的少数人,始终被“新的魅力”所吸引,他们的阅读过程就是心智成长的过程,他们面前的世界越来越宽广,从“幼儿园”变成“城市和国家”,直到变成“全世界”,变成“天上的乐园和地上的象牙海岸”。文章用这样的对比,再次强调为获得教养而学习是精神的愉快,同时这种精神追求能不断地进入新的境界。
(出示文章的脉络:什么是真正的修养,获得教养要阅读经典,获得教养要反复读经典)
七、板书
什么是真正的修养 获得教养要阅读经典 获得教养要反复读经典
文句赏析
读过之后我们的感觉一样,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章大气,典雅,经典的句子像珠贝一样散落在文章中,当然也会有一些困惑的句子,像璞玉一样等待我们用思想的刻刀去雕琢。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要求分三个层次:
1.美文共欣赏;2.疑义相与析;3.文笔试比高
学生按顺序层层深入地进行欣赏,质疑,讨论以及文句摹写。
(设置这些环节综合训练听、说、读、写的能力,特别是有层次性地提出要求,有助于同学自主选择,激发挑战欲望和合作心态,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另外,在小组活动中实现交流和合作,有助于探究和发现,思维碰撞,情感交流。老师要充分关注动态生成的东西,事先也要有充分的预设。教师要注意自身的引导作用,要引导学生回归课本,研习文本;另外,教师的评价性语言很重要。在这个过程中要实现生生、师生以及师生和文本的互动。)
教师自己提出疑问的地方。(老师事先预设一些疑点,根据学生的活动情况“查漏补缺”。)这些问题包括:
1.为什么研读世界文学是获得教养的最重要的途径?为什么研读世界文学是获得教养的最重要的途径?
(参考答案:掌握作品里的鲜活的意识和人类巨意识财富;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丰盈,使自己与整个人类建立起息息相关的形象;使生活更有意义。)
2、文章第二段有这样一句话:“真正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同时既是完成又是激励,随处都可到达终点却从不停歇;永远都在半道上,都与宇宙共振,生存于永恒之中。”
参考答案:我认为这句话既形象又深刻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以“体育”为喻,把抽象的道理阐述得很形象。“完成又是激励”是说完成了一个目标,又有新的目标,上一个目标是下一个目标的激励。
3.如何理解文章结尾“通过原始密林的路有成千上万条,要达到的目的也有成千上万个,可没有一个是最后的终点,在眼前的终点后面,又将展现出一片片新的广阔的原野……
(参考答案:这句话运用比喻,形象说明真正的阅读者为获得教养而进行的阅读是一种愉快的精神旅行,同时,这种精神追求能不断进入新的境界。)
4.为什么作者强调阅读经典作品?对经典作品为什么要反复阅读?
(这个问题可以引发学生探讨的兴趣:经典作品的作用为什么不同一般?为什么前辈学人总是提醒我们读经典作品?每个时代都有不计其数的文学作品,为什么很多东西被淘汰,无法流传?有些文学作品轰动一时,为什么才过了十来年就没有人再提及?为什么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文学史?为什么每个民族尊奉的作家往往也是世界的?中国的屈原、司马迁、李白、杜甫、苏轼、曹雪芹和鲁迅,俄罗斯的普希金、托尔斯泰,法国的司汤达、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西班牙的塞万提斯等,他们的作品,不但在本国流传,也产生了世界的影响,滋养了无数的人。为什么经典作品能陶冶人的情操?经典既是民族与人类文化的结晶,也是语言艺术的典范,它代表一个时代人文和语文的顶峰。从获得教养的目的出发,必须阅读杰作。一个人在青少年时代所读的书注定要影响他的一生,对他的人文素养构成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甚至能决定他一生的审美追求。所以,人应当在学习的起始阶段就注意打好精神的“底子”,确立一生阅读的方向。)
5.为什么“过一些年都会对读者呈现出新的、变化了的面貌,都将得到新的理解,在他心中唤起新的共鸣”?
(参考答案:学会读书,懂得运用自己的经验深入阅读,融会贯通,就能发现经典作品的独特魅力。而人的经验不断增长,阅读不断地深入,就能不断地能从名著中有所发现,这就是所谓的“常读常新”。)
探讨以上问题,可以请同学一方面从课本中寻找信息,另一方面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来谈。
自由读一些经典的句子。(在读中进一步揣摩和感悟。)
推荐读第6节中间部分(中间部分的描写用比喻展示了成长过程中书籍带给我们的神奇的魅力,比喻奇特而华美,值得欣赏)。
总结:我们有一个现实家园,也有一个精神家园,这里的一砖一石、一草一木、亭台楼阁、小桥流水都是用书籍砌成的。
四.拓展延伸
文章写于上个世纪,俗话说:“时移则事异,时过则境迁。”你觉得今天还有读经典的必要吗?举手表决。
你喜欢读经典吗?举手表决。(通过举手表决的方式进行总体情况了解)
你更喜欢读经典,还是流行读物?
(出示讨论二:我心中,谁更重?)
小组内讨论,辩论。
教师在评价中引导学生思考经典和流行作品的关系
(结论:经典是过去的流行作品,明天的经典是今天的流行)
再次设疑:经典都是好的吗?今天如何读经典?
学生讨论。
五.课堂小结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诗使人灵秀,读史使人明智,一本本好书,就像一艘艘船,把我们引向更广阔的海域。…… 让我们热爱经典、阅读经典,汲取经典的力量和智慧,让理想在经典的保驾护航下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作业:
A 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获得教养的途径》节选
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 ( http: / / www.21cnjy.com )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望洋兴叹,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还有人见书便生吞下去,对什么都能说上几句,然而一切努力全都白费。因为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那就是个性或人格。没有这个前提,教养在一定意义上便落了空,纵然能积累某些知识,却不会产生爱和生命。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戕害性灵的最严重的罪过之一。
当今之世,对书籍已经有些轻视了。为数甚多的年轻人,似乎觉得舍弃愉快的生活而埋头读书,是既可笑又不值得的;他们认为人生太短促、太宝贵,却又挤得出时间一星期去泡六次咖啡馆,在舞池中消磨许多时光。是啊,“现实世界”的大学、工场、交易所和游乐地不管多么生气蓬勃,可整天呆在这些地方,难道就比我们一天留一两个小时去读古代哲人和诗人的作品,更能接近真正的生活么?不错,读得太多可能有害,书籍可能成为生活的竞争对手。但尽管如此,我仍然不反对任何人倾心于书。让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吧!但单靠报纸和偶然得到的流行文学,是学不会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而必须读杰作。杰作常常不像时髦读物那么适口,那么富于刺激性。杰作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功夫……
1.作者说“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那么,你认为怎样的人才是“真正的读书人”?
答:
2.作者写道:“因为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那就是个性或人格”。为什么通过读书获得教养要和“个性”“人格”联系在一起?
答:
3.你怎样理解“不错,读得太多可能有害,书籍可能成为生活的竞争对手”这句话?
答:
4.为什么“单靠报纸和偶然得到的流行文学,是学不会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而必须读杰作”?
答:
参考答案:1.在阅读中产生爱和生命的情感体验,能够尊重知识,能够获得的教养的人才是真正的读书人。2.读书人必须具有获得教养的愿望,有完整的人格,有个性追求,如果没有个性或人格,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就不能获得真正的教养。3.如果读书时“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只获得了僵死的知识,没有获得鲜活的意识和理解,那么就不能接近真正的生活,反而与读书的目的背道而驰,成了“死读书”“读死书”,这样的读书是有害的,例如孔乙己、范进等。4.因为流行文学只是快餐文化,无法让人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教养,而“杰作”即“经典”能够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化的过程,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气质,可以使一个人的精神境界变得高尚,能够留给读者思想、经验、象征、幻想和理想的巨大财富。
B类
下列对作家作口的陈述,正确的一项是 D
A、但丁是法国著名诗人,他的代表作《神曲》描写的是
B、赫尔曼·黑塞是一位伟大的作家,生于德国,后加入瑞士籍,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作品有《荒原狼》《艰难时世》等。
C、韩愈字退之,号昌黎,是唐朝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提倡者,文籍的号命名为《韩昌黎集》。
D、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今有《荀子》一书,是荀子及其门人的著作辑录。
C类
3、下列加点成语运用不当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项是 C
A、他从外国冒险家手里接过极少的钱财,让他们把难以计数的敦煌文物一箱箱运走。
B、但是,他太卑微,太渺小,太愚昧.最大的倾泄也只是对牛弹琴,换得一个漠然的表情。
C、国家队的几位表现出色的小将,被誉为中国足坛的明日黄花。
D、他们二人虽有些私怨,但在工作中从不勾心斗角,而是愉快地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