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沁园春 长沙课时2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 沁园春 长沙课时2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10-15 16:53: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江苏省东台市三仓中学高中语文 沁园春 长沙课时2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1 "
( http: / / www.21cnjy.com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他是领袖,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共和国的缔 ( http: / / www.21cnjy.com )造者;他更是诗人,创作许多古诗词。如“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他是谁呢?他就是伟人毛泽东。 今天让我们来欣赏另一首著名的词<<沁园春.长沙>>
二、背景介绍
1911年,十八岁的毛泽东同志来到湖南省会长沙,开始了他在此地长达十三年之久的求学和革命斗争生活。1923年4月,他离开长沙,赴上海、广州等地继续从事革命工作。1925年春,他回湖南老家指导农民运动。同年秋,自韶山赴广州接办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游橘子洲、岳麓山,追怀1911至1923年间在长沙的求学生活和革命斗争经历,因有此作。
三、检查预习
(一).注音:
百舸 gě     寥廓liáo kuò   
挥斥方遒qiú   浪遏飞舟è 
峥嵘岁月zhēngróng
(二)、成语
风华正茂 峥嵘岁月 中流击水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课文,回答问题
1、配乐朗读,划分本诗“起-承-转-合”四个层次。
起:独立寒秋至橘子洲头
承:看万山红遍至万类霜天竞自由
转:怅寥廓至粪土当年万户侯
合:曾记否至最后
五、 再读课文 鉴赏诗歌
(一)、朗读上阕,回答问题
1、“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这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点明时令是寒秋,地点是橘子洲头
2、你最喜欢哪些景物描写?(从景物的特征和描写景物的方法思考)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染”字则活画出岳麓山一带的枫林,仿佛人工染成一样的壮美景色。不着色而色彩自现。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用“击”准确地形容了雄鹰展翅迅猛有力地拍打的矫健勇猛的雄姿。用“翔”,表现鱼游动时自在无碍之感。
小结:远近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红绿辉映,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色彩绚丽的湘江秋景图。
(二)、朗读下阕,回答问题
1、在上阕中诗人发出一个疑问“谁主沉浮”,究竟谁主沉浮呢?
意气奔放、才华横溢、心系国运、蔑视权贵的同学少年。
2、最后一句“曾记否”言有尽,而意无穷地作了总结,这里表达一种怎样的气概?
品读“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想象词人当年曾和同学旧侣,在激流中奋臂划水,掀起的浪花甚至阻挡了飞速前进的船舶的情景。
明确:“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采取象征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以天下为己任,以及在新时代的大潮里,乘风破浪,鼓桨前进,立誓振兴中华的气概豪情,含蓄地回答了上阕提出的“谁主沉浮”的问题。
六、合作探究 比较分析
1、背诵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思考:《沁 ( http: / / www.21cnjy.com )园春 雪》中的“风流人物”什么人?《沁园春 长沙》中的“同学少年”可算是“风流人物”吗?为什么?从此可见,本词上、下阕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明确:《沁园春 雪》中的“风流人物”是指才华出众,品格超群,对历史发展有巨大影响的杰出人物,英雄豪杰。
《沁园春 长沙》中的包括词人在内的“同学少年”正是这样的人物,他们意气风发,风华正茂,关心国家命运,富有斗争精神,正是中国革命队伍的“中流砥柱”。词下阙通过写意气风发、挥斥方遒的同学少年,激扬文字,指点江山的同学少年,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同学少年,艺术地回答了上阙提出的“谁主沉浮”的问题,这样,上下两阙浑然一体,天衣无缝。
七、课后作业
1、背诵本词。
2、收集毛泽东的诗词,选一首结合鉴赏诗词的方法感悟该词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