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3-1 渔父同步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5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 3-1 渔父同步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5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2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10-15 17:13: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广东省东莞市南开实验学校2014高中语文 3-1 第2课时 渔父同步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5
( http: / / www.21cnjy.com )●【字词梳理】
1.正音
枯槁 (  )   餔其糟 (  )   歠其醨 (  ) (  )   莞尔 (  )
洗濯 (  )   鼓枻 (  )    憔悴 (  )       凝滞 (  )
答案:ɡǎo,bǔ,chuò,lí,wǎn,zhuó,yì,cuì,zhì
2.辨音
渔父 (  )    自令放为 (  )   
父亲 (  )    为什么 (  )
答案:fǔ,fù;wéi,wèi
3.辨形
尔(wǎn)      鼓 (yì)  
溪纱(huàn)    气(xiè)
缧 (xiè)
其泥(ɡǔ) 洗 (zhuó)
强(jué) 拔 (zhuó)
起(jué) 邮 (chuō)
挖 (jué)
答案:莞,浣;枻,泄,绁;淈,倔,崛,掘;濯,擢,戳
【文言整理】
1.通假字
渔父见而问之曰同     同
答案:“父”同“甫”,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2.古今异义
(1)形容枯槁
古义:     今义:指对事物的形象或性质加以描述
(2)圣人不凝滞于物
古义:     今义:①停止流动,不灵活;②凝聚
(3)何故深思高举
古义: 今义:高高地举起
(4)颜色憔悴
古义: 今义:色彩
答案:(1)形体容貌(2)拘泥,执著(3)行为高出于世俗(4)脸色
3.词类活用
(1)乃歌曰 (  )
(2)鼓枻而去 (  )
(3)安能以皓皓之白 (  )
答案:(1)名词作动词 歌唱(2)名词作动词 敲打(3)形容词作名词 洁白的东西,这里指高洁的品德
4.一词多义
(1)游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
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游刃有余
(2)与
子非三闾大夫与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3)举
举世皆浊我独清
何故深思高举
戍卒叫,函谷举
(4)而
客逾庖而宴
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渔父莞尔而笑
(5)安
安能以皓皓之白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风雨不动安如山
(6)见
是以见放
敢陈愚见
冀君实或见恕也
图穷匕首见
(7)于
何故至于斯
圣人不凝滞于物
葬于江鱼之腹中
(8)以
是以见放
安能以身之察察
可以濯吾缨
答案(1)行走 交往,交际 运转(2)表 ( http: / / www.21cnjy.com )疑问语气 介词,跟,同 动词,结交,亲附 (3)形容词,全 举动、行为 攻占,被攻占(4)连词,表承接关系 连词,表转折关系 连词,表并列关系 连词,表修饰关系(5)怎么 舒适,安适 安定、安全、安稳(6)表示被动 见解 译为“自己”、“我”xiàn,露出来(7)介词,引进动作对象 介词,表被动关系,被 介词,在(8)介词,因为 介词,拿、用 介词,表目的,用来
5.特殊句式
(1)行吟泽畔        
(2)遂去,不复与言        
(3)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4)屈原既放,游于江潭        
(5)是以见放        
(6)圣人不凝滞于物        
答案:(1)省略句(2)省略句(3)定语后置句(4)介宾短语后置句(5)被动句(6)被动句
【资料园地】
1.走近作者
屈原(约公元前340~约前278),战国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期的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20世纪,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而受到广泛纪念。屈原的作品,根据刘向、刘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有25篇,即《离骚》1篇,《天问》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父》各1篇。
在语言形式上,屈原的作品突破了《诗经》以四 ( http: / / www.21cnjy.com )字句为主的格局,每句五、六、七、八、九字不等,也有三字、十字句的,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多变;句中句尾多用“兮”字,以及“之”“于”“乎”“夫”“而”等虚字,用来协调音节,造成起伏回宕、一唱三叹的韵致。总之,他的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巨大的创造性。
2.关于《楚辞》
《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 ( http: / / www.21cnjy.com )义诗歌总集。由于诗歌的形式是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加工形成,篇中大量引用楚地的风土物产和方言词汇,所以叫“楚辞”。《楚辞》主要是屈原的作品,其代表作是《离骚》。西汉末年,刘向搜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精录成集。《楚辞》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不仅开启了后来的赋体,而且影响历代散文创作。
●【图解文本】
( http: / / www.21cnjy.com )
●合作探究
1.本文塑造了屈原怎样的形象?显示了屈原怎样的人格?本文在塑造屈原的同时,还塑造了一位形象,他是谁?是怎样一位形象?为何要塑造这一形象?
探究 屈原是一个洁身自好,不随波逐流,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苟合,不妥协,与众不同,特立独行,坚持理想、不惜舍生取义的生活中的强者的形象。显示了屈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伟大人格。
文章还渲染了渔父的形象。他具有明哲保身、随遇而安、知天达命、与世推移的处世态度。作者还刻画出他不愠不怒、不强人所难心平气和的超然姿态。作者塑造这一形象,对塑造屈原来讲,具有对比、衬托的作用。
2.作者在塑造屈原形象时,除了主要写他的语言,还写了他的行为、外貌,试从文中找出,并说明其作用。
探究 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活画出屈原英雄末路、心力交瘁、心事 ( http: / / www.21cnjy.com )重重、形销骨立的外在形象。暗写出屈原所处的黑暗环境,所遭受的困境挫折,为下文写屈原的守节不渝、清白终生张本、铺垫。
3.文章结尾部分渔父所说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一句如何理解?
探究 这是一种比喻的手法,“沧浪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水”比喻社会状况,“濯吾缨”“濯我足”的不同变化是根据水的状况而定的,这是一种灵活的生存方式。渔父离去,“不复与言”的形象给人留下了想象空间,同时与屈原的形象形成反衬,衬托出屈原形象的高大、德行的高洁。
4.《报任安书(节选)》和《渔父》真实地展示了司马迁和屈原内心的深刻矛盾。请思考两篇作品分别是怎样表现人物复杂心情的。
探究 《报任安书(节选)》采用书信体的形式, ( http: / / www.21cnjy.com )面对朋友直接展示自己生死抉择时内心的矛盾和痛苦。信中欲言又止,止而又言。司马迁表明自己并非贪生怕死之辈,只是“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所以隐忍苟活,发愤著书,但生活中却“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内心充满了痛苦。
《渔父》采用寓言对话体的形 ( http: / / www.21cnjy.com )式,假托渔父与屈原一次相遇,通过两人的对话,展开思想交锋,把屈原内心的矛盾斗争外化出来,真实地反映了屈原的思想,表现了他崇高的人生追求。
5.屈原与司马迁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一个毅然赴死,一个忍辱而生。他们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的人生选择?结合课文谈谈你的认识。
思路提示 参考意见:可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从生命的价值,人生的意义,知识分子的责任,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来探讨:比如司马迁“隐忍苟活”,是为了成就人生的大事业,垂名不朽,实现人生的价值;屈原“毅然赴死”,是把人格、理想看得比生命更重要,以死来体现生命的尊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死,可以明志,生,可以践志。
可以从东西方生死价值观来探讨:比如冯友 ( http: / / www.21cnjy.com )兰先生说过,中国文化中有一种西方没有的精神,这就是当一个人认为他不能够拯救国家时,为了不在内疚中偷生,便选择赴死。西方人弃生取义的意识,与东方有异。他们更重视“生”的权利,而中国传统文化,则是把自我的小生命看做是民族的大生命的一环,舍小取大,舍生取义……
●文苑小憩
霞光灿烂,赏读经典书卷——感悟
【含英咀华】
(一)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 ( http: / / www.21cnjy.com )子从长长的历史甬道中走出,带着一身凛然正气,带着满腹诗书才华,然而个性的棱角在世故的社会中又何以保全 于是,为了皓皓之白,为了独醒于世,屈子选择了“悲壮”之路。在滔滔的汨罗江水中,他将自己洗刷得如此透彻清澄。
(二)
“众人皆醉我独醒”“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爱国志士屈原,“虽九死其犹未悔”,面对支离破碎的祖国,面对饥寒受苦的百姓,作为士大夫的他却束手无策,纵身跃入滔滔江水中,成为后世可歌可泣之人。他找准了自己的位置,他是一名为黎民百姓谋幸福生活的士大夫,面对朝廷的腐败束手无策,只好投身于江,为祖国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三)
披发行吟泽畔的是屈子。楚国的落日染红眼前的汨罗江,子兰谗言,郑袖内惑,人民如涸辙之鲋,喘息挣扎。屈子的坚持有用吗 恐怕他自己也不得不摇头叹息。楚国灭亡之时,也是他命尽之刻。他把政治家的身份远置于诗人之上。“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生不为诗人,死的方式却是诗人的。执著如屈子,你怎听不进“圣人不凝滞于物”呢
有关屈原的妙语集锦
(1)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2)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3)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屈原《离骚》)
(4)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渔父》)
(5)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李白《红山吟》)
(6)泽畔行吟,五月孤忠沉夜月;离骚寿世,三闾遗恨泣秋风。(李元度《题汨罗屈子祠》)
(7)江上峰青,九歌遥和湘灵曲;湖南草绿,三叠重招宋玉魂。(汨罗屈子祠对联)
(8)悲苦时高歌一节离骚,千古的志士泪涌如潮;那浅浅的一弯汨罗江水,灌溉着天下诗人的骄傲。
(余光中《淡水河边吊屈原》)
【美文欣赏】
汨罗江边
林非
多少年前背诵屈原的辞赋时,我就淌着 ( http: / / www.21cnjy.com )眼泪哀悼他满怀亡国之痛的焦灼与哀伤,似乎听到了他纵身跳向汨罗江的一声巨响,稚弱的心灵中涌出无穷的凄楚和悲怆,暗暗猜测着这江水是如何的宽阔无际,汹涌奔腾的滚滚波涛是如何在永恒地呜咽。 汨罗江边真像是一个神秘而又庞大的谜语,始终在脑海里喧嚣。我渴望去那里凭吊埋葬着屈原的滔滔江水。
当我终于站在狭窄的汨罗江边,异常 ( http: / / www.21cnjy.com )惊讶地瞧见了这混浊的河道时,真疑惑如此惊心动魄和壮怀激烈的死亡,为什么要发生在这样平淡得近乎粗糙的场合,懊丧地感到自己猜测了半生的谜语,竟只获得令人失望的诠释。我从脚旁的青草丛中,拾起一块细小的碎石,使劲地往对岸掷去,它悄悄掉在河滩上的那一棵老榆树底下。幽暗的河水依旧默默地流淌,映照着从一团团云雾中间挣扎出来的阳光,淡淡地反射出丝丝缕缕的波纹。在我的印象中似乎有着洁癖的天才诗人屈原,为什么要选择这混浊的河流当做自己葬身的坟墓
昨日我乘坐一艘汽艇,在洞庭湖 ( http: / / www.21cnjy.com )里乘风破浪地飞驰。张望着几乎要连缀到天际里去的阵阵碧波悠扬地拍击那一朵朵光亮的云彩,不禁想起至今还升华着整个民族崇高节操的屈原来。他在《哀郢》里曾叙述自己“上洞庭而下江”的游历,那时候的白云与碧水,跟我在两千多年之后看到的这壮丽风光,也许不会有什么迥然的差异。像我这样平庸地打发着日子的人,心里都激荡起飞溅的浪花,想在这波涛中泅泳,想在这天空里翱翔,那么这位在早年因被放逐而撰写《离骚》时就萌发了赴水自沉此种悲剧情怀的天才诗人,为何不纵身跳向这浩瀚的水波
屈原心里确实也奔涌着浩瀚的痛楚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本来是完全可以为生于斯长于斯的楚国建立功勋的,却受尽佞臣和群小的嫉妒,诬陷他诋毁君王的庸碌无能,谄媚地挑拨楚王对他的信任。这些嫉妒者恶毒的诡计,也燃起了深藏在楚怀王心中的嫉妒之火。他原来就隐隐地忧虑着屈原杰出的才华,会不会威胁自己装扮出来的威严,因此被狡黠地提醒和告诫之后,嫉妒心像火山似的爆发出来,他立即排斥和疏远了屈原。无权无势者的嫉妒心,对别人的杀伤力肯定会小一点,而掌握了生杀予夺绝对权力的君王,一旦萌生出嫉妒心来,就可能将所有人都置于死地。屈原的被贬抑和放逐,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楚怀王客死秦国之后,继 ( http: / / www.21cnjy.com )位的顷襄王同样不辨忠奸,听不得丝毫逆耳之言,屈原竟又被放逐了。 汨罗江边留下他摇摇晃晃的身影,露出了多么消瘦和枯槁的面庞,多少憔悴和伤心的神色。当我在这儿踯躅时,在朦胧的幻想中跟他邂逅,影影绰绰地瞅见他,正于狂风的呼啸声里愤懑地悲鸣:“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在那种滥施权力的君王统治时代,一心一意忠于自己主上的屈原,只能于都城失陷的绝望中哀怨地自尽。
我心情沉重地望着对岸碧绿的稻田,径直地往远方绵延开去。在许久的寂静中,突然有只飞鸟掠过树梢,像箭镞似的射向湿漉漉的河边,饮了口水,又啁啾着飞走了。我神往地盯住它扬起的翅膀,执拗地思忖着:如果屈原依旧在这块深受蹂躏的土地上疾行,掩涕叹息着国破家亡和流离颠沛的民众,跟他们一起去面对灾难,不再选择自沉水底的夙愿,那肯定会留下更多深沉、厚重和感情激越的诗篇。为什么不在苦难中生存和吟咏下去呢 我满腔悲愤地仰望着蔚蓝的天空,真想迈过两千多年的漫长岁月,向屈原提出这千钧般压在心头的询问。
赏析: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是作者与伟大诗人屈原心灵的交流。作者借助优美而灵动的语言,悠远而逼真的想像,深刻而独到的议论,不仅表现了屈原的“愤懑地悲鸣”,也表达了自己对屈原的理解和惋惜,更表达了作者对那个混浊社会的愤懑。文中“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的恰当引用,既表明了屈原生活时代的黑暗,又说明了屈原人生悲剧的必然性。
●课堂巩固训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枯槁  渔父  弹冠  鼓枻
A.ɡǎo fǔ ɡuàn yì   B.ɡǎo fǔ ɡuān yì
C.ɡáo fù ɡuàn yì   D.ɡáo fù ɡuān yì
答案:B。
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是以见放           见:被
B.何不其糟而歠其醨     歠:饮
C.鼓枻而去           鼓:击鼓
D.可以濯吾缨          濯:洗
答案:C。鼓:敲打。
3.选出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颜色憔悴
颜色:脸色,今多指色彩。
B.形容枯槁
形容:形体容貌,今指对事物的形象和性质加以描述。
C.圣人不凝滞于物
凝滞:拘泥,执著,今指知道变通。
D.何故深思高举
高举:行为高出世俗,今指高高举起。
答案:C。凝滞:今指①停止流动,不灵活;②凝聚。
4.下列对加点的虚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渔父莞尔而笑(连词,表修饰)
B.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连词,表因果)
C.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连词,表承接)
D.盖文王拘而演《周易》(连词,表顺承)
答案:B。连词,表转折。
5.下面各项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蚓无爪牙之利
B.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C.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D.求人可使报秦者
答案:C。其他三项为定语后置句。
6.填空。
(1)《楚辞》是战国时代 为代表的楚国诗人创作的诗歌总集。“楚辞”是继《 》之后的一种新诗体。
(2)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诗人,其代表作有《 》《 》《 》《 》和《远游》等。
(3)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 ( http: / / www.21cnjy.com ) 。 , ?宁赴湘流,葬身江鱼之腹中。 , ?”
答案:(1)屈原《诗经》
(2)《离骚》《九歌》《九章》《天问》
(3)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7.翻译下列句子。
(1)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
译文:
(2)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译文:
(3)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译文:
(4)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译文:
答案:(1)渔父看到屈原便问他说:“您不就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会落到这种地步?”
(2)通达事理的人对客观时势不拘泥执著,而能随着世道变化推移。
(3)为什么您偏要忧国忧民行为超出一般与众不同,使自己遭到被放逐的下场呢?
(4)我宁愿投身湘水,葬身在江中鱼鳖的肚子里。
●课后强化作业
课内挖潜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 ( http: / / www.21cnjy.com )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 子非三闾大夫与 何故至于斯 ”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 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 ( http: / / www.21cnjy.com )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何故至于斯          何故:什么缘故
B.是以见放           是以:但是因为
C.自令放为           自令:使得自己
D.安能以皓皓之白        安能:怎么能
答案:B。是以:因此。
2.下列对加点字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鼓枻而去            ②渔父莞尔而笑
③圣人不凝滞于物         ④葬于江鱼之腹中
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答案:C。①②中的“而”均表修饰;③中的“于”为“被”的意思;④中的“于”译为“在”。
3.下列对加点的虚词用法与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受物之汶汶者乎(语气词,表疑问,译为“呢”)
B.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语气词,表疑问,意为“吗”)
C.其皆出于此乎(表推测语气,相当于“吧”)
D.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答案:B。语气词,表感叹,译为“唉”。
4.对下列各句中的比喻义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众人皆醉我独醒:“众人皆醉”比喻世道的黑暗和世人的昏聩,“独醒”比喻屈原对个人命运认识的清醒。
B.其糟而歠其醨:比喻迎合邪恶势力,随波逐流,与其同流合污,以求苟安。
C.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比喻品德高尚者不愿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而欲保持高尚节操。
D.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这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以身体的清爽洁白比喻精神道德的高尚,以污垢比喻世事世人的昏暗蒙昧,借以彰明屈原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
答案:A。“独醒”比喻屈原对国家命运认识的清醒。
5.翻译下列句子。
(1)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译文:
(2)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译文:
答案:(1)全世上(的人)都肮脏只有我干净,个个都醉了只有我清醒,因此被放逐。
(2)哪里(或:怎么)能让玉一般的东西去受世俗尘埃的污染呢?
●课外拓展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姓公孙氏。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痤为中庶子。公叔痤既死,公孙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穆公之业,东复侵地。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语数日不厌。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鞅曰:“吾说公以帝王之道比三代,而君曰:‘久远,吾不能待。且贤君者,各及其身显名天下,簧能邑邑(同“悒悒”,不舒畅)待数十百年以成帝王乎?’故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悦之耳。”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民为什五,而相收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匿奸者与降敌同罚。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卫鞅曰:“此皆乱化之民也。”尽迁之边城。其后民莫敢议令。
卫鞅说孝公伐魏,孝公以为然,使卫鞅将而伐魏。魏使公子卬将而击之。军既相距,卫鞅遗魏将公子卬书曰:“吾始与公子欢,今俱为两国将,不忍相攻,可与公子面相见,盟,乐饮而罢兵,以安秦、魏。”魏公子卬以为然。会盟已,饮,而卫鞅伏甲士而袭虏公子卬,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
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人捕商君。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君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节选自《史记·商鞅列传》)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语数日不厌           厌:讨厌、厌恶。
B.民怪之,莫敢徙 怪:感到奇怪。
C.军既相距 距:通“拒”,对峙。
D.吾始与公子欢 欢:友好,交好。
答案:A。“厌”应释为“满足”。
7?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商鞅“刻薄”的一组是(  )
①故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悦之耳
②不告奸者腰斩,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③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④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
⑤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⑥卫鞅曰:“此皆乱化之民也。”尽迁之边城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⑥   C.②③⑤⑥   D.③④⑤⑥
答案:C。①说明商鞅善于揣摩君王心理,为人圆滑;④说明商鞅言而有信。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商鞅到秦求见孝公希望一展才华。他在劝说无效后,转而劝孝公富国强兵以成霸业,迎合了孝公的心理,因而被重用。
B.为使法令推行,商鞅先是设法表明决不虚言,又在推行受阻后,将阻挠变法的权贵们严加惩处,从而赢得了百姓的拥护。
C.商鞅率军攻打魏国,遇公子卬抵抗。他假言和平,暗中埋伏下武士,在宴饮之时袭击并俘虏了公子卬,趁机打败了魏军。
D.秦孝公死后,惠王即位,公子虔一伙告发商鞅想造反,派差役捕捉他。秦惠王对他施以残忍的酷刑,并斩灭了他全家。
答案:B。“阻挠变法的权贵们”“百姓的拥护”错。
9.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不便者以千数。
译文:
(2)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君反者!”
译文:
答案:(1)新法在民间施行了一周年,秦国的百姓到国都诉说新法不方便的数以千计。
(2)秦惠王将商君处以车裂的极刑在街上示众,说:“不要像商君那样谋反!”
【参考译文】
商君,是卫国国君姬妾生的公子,姓 ( http: / / www.21cnjy.com )公孙氏。商鞅年轻时就喜欢研究刑名之学,为魏国相国公叔痤做事,担任中庶子。公叔痤死后,公孙鞅听说秦孝公在全国寻访有才能的人,以图重整穆公的霸业,向东收复被侵占之地。于是西去秦国,通过秦孝公的宠臣景监的关系求见孝公。孝公与卫鞅谈话,不知不觉跪在席上向前移动膝盖。谈了几天不觉得满足。景监说:“你用什么道理说中大王的?我们大王非常高兴。”卫鞅回答说:“我劝说大王用帝王治国的方法建立夏、商、周三代的盛世,但大王说:太遥远了,我不能等待。况且一般贤能的君王,都希望自己在位时能名扬天下,怎么能愁闷不堪地等待几十上百年才成就帝王大业呢?所以,我用富国强兵的方法劝说大王,大王就非常高兴。”委任卫鞅为左庶长,终于制定了变更成法的命令。下令把百姓每十家编为一什,每五家编为一伍,互相监督检举,不告发犯法作乱的处以腰斩的刑罚,隐藏犯法作乱的与投降敌人的同样受罚。为私事争斗,各按情节轻重处以大小不同的刑罚,从事工商和因懒惰而贫穷的,将他们的妻子儿女全部收为官奴。
法令已经具备,还没有公布,恐怕老百姓不相信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己,就在都城市场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长的木头,招募百姓,有谁把木头搬到北门就赏给谁十金。人们觉得奇怪,没有人敢搬动。又下令说:“能把木头搬到北门的赏五十金。”有一个人把木头搬走了,当即就赏给他五十金,以表明决不欺骗。事后颁布了新法。新法在民间推行了一周年,秦国的百姓到国都诉说新法不方便的数以千计。正在这个时候,太子犯了法。卫鞅说:“新法不能普遍推行,是因为上面不守法。”要将太子绳之以法。太子是王位的继承人,不能施加刑罚,于是就处罚了他的师傅公子虔,将他的老师公孙贾处以墨刑。第二天,秦国的百姓都服从新法。开始说新法不方便的秦国老百姓又来说新法如何方便。卫鞅说:“这都是些搅乱教化的人。”全部把他们迁移到边境。此后,百姓再也不敢议论新法。
卫鞅劝说孝公攻打魏国,孝公认为说得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派卫鞅率领军队攻打魏国。魏国派公子卬率兵迎击。两军相距对峙,卫鞅给魏将公子卬写信说:“当初我与公子相处很好,如今你我成为敌我双方的主将,不忍相互残杀,可以与公子相见面谈,订立盟约,欢宴后各自罢兵,以安定两国的局势。”魏公子卬认为卫鞅说得对。会盟结束后,饮酒,可是卫鞅埋伏下的武士袭击并俘虏了魏公子卬,趁机攻打他的军队,彻底打败他们后返回秦国。
秦孝公去世,太子即位,公子虔一伙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告发商君想造反,派差役捕捉商君。秦惠王将商君处以车裂的极刑示众于市,说:“不要像商君那样谋反!”于是,将商君满门抄斩。
10.阅读下面一首诗歌,按要求答题。
【双调】?沉醉东风·渔夫
白 朴
黄芦岸白蘋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①,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注:①忘机友:毫无机巧之心的朋友。
(1)有人认为黄庚的《渔隐》诗,用“不羡鱼虾之利,惟寻鸥鹭盟”表现渔夫的高尚品德,正可作为这支曲子的注脚。谈谈你对这种看法的理解。
答:                                    
                                      
                                      
(2)作者在写景方面煞费苦心,景物描写非常生动,请选择你认为用得巧妙的词,作简要赏析。
答案:(1)这支小令写“钓叟”有“忘机 ( http: / / www.21cnjy.com )友”,那“忘机友”正是指“点秋江”的“白鹭沙鸥”。正因为鸥鹭没有“机巧之心”,所以才愿以为友。以鸥鹭为友,既说明真正的“忘机友”在人间无法找到,又表现“钓叟”的高洁,所以才“傲杀人间万户侯”。(2)“点秋江白鹭沙鸥”一句写景非常生动,“点”字尤其用得好。“点”字既写出鸥鹭们在辽阔的江面上翻飞,远观如一个个小点,又表现了鸥鹭们把秋江装点得分外生动。/“黄芦岸白蘋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两句写景非常生动,色彩的词语用得好。作者一连用了“黄”“白”“绿”“红”四个字表达秋江环境的色彩绚丽,也表现了淡泊名利、亲近自然的喜悦之情。(以上两个方面只要能答出一个方面即可。)
11.屈原的爱国精神千百年来被人们传颂,爱国是一首永恒的歌,被人们永远传唱。在下面横线上根据上文仿造一个句子。要求:另写一种情况,句式与画线部分相同。
爱国就是对祖国怀着最深切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热爱,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有着不同的内容。危机四伏之秋,“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是爱国;

答案:百废待兴时,献身建中华,鞠躬尽瘁,也是爱国
12.学习了《渔父》,相信你对屈原及其作品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下面是古人题“汨罗屈子祠”的上联,你能对出下联吗?试试看。
(1)上联: 泽畔行吟,五月孤忠沉夜月;
下联:
(2)上联:江上峰青,九歌遥和湘灵曲;
下联:
答案:(1)离骚寿世,三闾遗恨泣秋风。
(2)湖南草绿,三叠重招宋玉魂。
13.根据文意,将下面一段文字补写完整。
要求:①依照应该填写的句子的上句(或下句)的句式;②要求填写的句子要与前(或后)句构成对比;③后面两句的填写要使分号前后构成对偶。
生命的价值体现于名。 ,有遗臭之恶名;有高山仰止之盛名, 。名是生命之镜,有什么样的生命,就有什么样的名。 , ,故有欺世盗名之辈;不懂名难沽,誉难钓, 。
答案:示例:有流芳之美名 有千夫所指之骂名 不知世难欺 名难盗 故有沽名钓誉之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