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二专题《长亭送别》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5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 第二专题《长亭送别》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5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10-15 17:17: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江苏省江阴市成化高级中学2014高中语文 第二专题《长亭送别》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5
教学目的:
1、品味鉴赏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和富于文采的戏曲语言。
2、把握崔莺莺的艺术形象。
3、认识王 ( http: / / www.21cnjy.com )实甫《西厢记》反封建礼教的意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爱情观。
教学重点:
艺术形象崔莺莺的典型意义。
教学难点:
本文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和富于文采的戏曲语言。
教具:多媒体
教学安排: 三教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谂知(niǎn)暮霭(ǎi) 胸臆(yi)    B.泠泠(léng)相偎(wēi)栖迟(qī)
c.赓续(gēng)玉醅(bèi)揾做(wèn)   D.萧瑟(sè)憔悴(cuì)顷刻(qǐng)
2、下列句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
B. 我见他阁泪汪汪不敢垂。
c.到京师休辱末了俺孩儿,挣揣一个状元回来者。
D.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
3、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心待与他举案齐眉(端饭的盘子) 虽然是厮守得一时半刻(相守)
B.虽然眼底人千里(眼前) 趁路程节饮食(赶)
C.也合着俺夫妻们共桌而食(和着) 寻思起就里(内中的实际情况)
D.一递一气长吁气(交替) 再休似此处栖迟(留恋)
4、掌握下面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①迍迍:
②举案齐眉:
③杯盘狼藉:
④蜗角虚名:
三、导学过程。
根据情节的发展,这一折可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四个场面。
1、送别途中:
(1)对[正宫·端正好]一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通过莺莺对暮秋郊野景色的感受,抒发了情人分别的痛苦压抑的心情。
B、蓝天的白云,萎积的黄花,南飞的大雁,如丹的枫叶,它们在凄紧的西风中融成一体,构成了寥廓萧瑟、令人黯然的境界。
C、“晓来”两句,使客观景色带上了浓重的主观色彩,构成一种“无我之境”。
D、“染”、“醉”二字,不仅把外射的感受化为具有动态的心理过程,而且令离人的涟涟别泪,宛然如见。后者既写出了枫林的色彩,更赋予了在离愁的重压下不能自持的人的情态。
(“晓来”两句应为“有我之境”。王国维《人间词话》云“有我之境物皆着我之颜色,无我之境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该句有主观色彩当为“有我之境”。)
( http: / / www.21cnjy.com )
2、长亭饯别:
(5)[脱布衫]中也有环境描写,这里有何作用?
(6)幺篇] “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一句采用了什么手法?与哪一诗句所表情意手法相同?
(7)[幺篇] “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表现了崔莺莺怎样的思想感情?
(8)[满庭芳]中用了几个典故?其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9)[朝天子]“蜗角虚名,蝇头微利”这个典故出于何处?用此典故表明了怎样的意思?
(10)概括这一场面的主要意思。
3、临别叮嘱:
(11)夫 ( http: / / www.21cnjy.com )妻赠诗表现了二人怎样的思想和感情?
(12)对[ 耍孩儿] 一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青衫”系用典,出自白居易《琶琵行》中“江州司马青衫湿”一句;
B.“伯劳东去燕西飞”亦系用典,化用了乐府诗《东飞伯劳歌》中的诗句;
C.“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就尽生前酒一杯”句是借酒浇愁,及时行乐的表现;
D.“眼中流血,心内成灰”,这是莺莺送别张生悲戚、依恋、怨恨的集中表现。
(13)[四煞] 一曲:“到晚来闷把西 ( http: / / www.21cnjy.com )楼倚,见了些夕阳古道,衰柳长堤”一段曲文,多处化引了古诗文语句,下列不属此列的一项是(  )
A.“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
C.“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D.“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李煜《浪淘沙令》
(14)[二煞]中所用是几个典故?这些典故的作用是什么?
  
(15)概括这一场面的主要意思。
4、惜别目送
(16)下列对[一煞]一曲的分析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正确的一项是(  )
A.“夕阳”一句,看似乎易,含情极深。日夕薄暮,本是当归之时,而今却挥袂远别,人何以堪!
B.一个“古”字,不但平添了许多苍凉况味,而且把别离的凄苦之情推及古今,它包含着人物内心的许多“潜台词”,也启示着读者观众的丰富联想。
C.“无人语”三字既道出了环境的寂静,更刻绘了莺莺“笑吟吟一处来,哭啼啼独自归”的孤独感和无处可诉的痛苦心理。
D.“来时”一句,直抒胸臆,表现莺莺留恋美景,留恋情人的情怀。
(17)[收尾] 一曲最后一句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李后主《虞美人》中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秦观《江城子》说:“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说:“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请比较分析上面4句曲或词。
(18)概括这一场面的主要意思。
( http: / / www.21cnjy.com )
2、把下列句子排成合适的顺序填在横线上(5分)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希望孔子是灰色的。或者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们愿意把他看作是灰色的。但是,没有人会喜欢只有灰色的世界。__________。这也就是和谐。
——(易中天《灰色的孔子和多彩的世界》)
①这世界充满生命活力,姹紫嫣红,千姿百态,万类霜天竞自由。
②灰色也只有在和其他色彩搭配时,才能显示它的普适性,显示它的高贵和纯粹。
③也正因为有了思想的高贵纯粹,纷繁的世界才不至于俗不可耐。
④灰色提升着品位,而多彩保证了活力。
⑤因此,灰色的孔子又必须链接多彩的世界。
⑥正因为有了生活的五彩缤纷,理论的灰色才不显得死寂。
( http: / / www.21cnjy.com )
参考答案:
二、1D  2D 3C 
三、1(一)1(1)C (2)每一句都有:迟、疾、难系、挂、迍迍、快快、早、松、减等。(3)音韵的回环往复,产生一唱三叹、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莺莺那种如泣如诉、呜呜咽咽的声气口吻,宛然在侧。(4)写莺莺一路上的离别而愁苦之情。2(5)提示:渲染张生内心因离别而产生的惆怅凄凉之情。(6)夸张手法,意思是说因为离愁别恨而消瘦了;与李清照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同。(7)珍惜爱情,轻视功名利禄。(8)运用孟光献饭的典故,是表现崔莺莺对张生的体贴之心;运用\'望夫石\'的典故是表现崔莺莺对张生的爱之深切。(9)语出苏轼《满庭芳》词,表明了对功名利禄的蔑视和痛恨态度。(10)描写莺莺、张生二人缠绵依恋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3(11)崔莺莺告诫张生切勿忘记她;张生则发誓永无别恋。这充分展示了二人深厚的情谊。(12)C(应为借酒饯行非为\'借酒浇愁,及时行乐\'。)(13)D(14)三个典故:一春、鱼雁、青鸾。其作用是表明崔莺莺对张生的担心。(16)D(17)都是写愁高手。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物象,都饶有新意,各具特色。李煜将愁变成了水,秦观又将愁变成随水而流的东西,李清照又进一步将愁搬上了船,王实甫则把愁装在了车上。都很自然贴切,不着痕迹,且均意境完整。(18)描写莺莺对张生亲切关心和依依难舍的情景。
( http: / / www.21cnjy.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