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古人谈读书课件(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5古人谈读书课件(共2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2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01 17:02: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古人谈读书
作者简介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晚清时期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 ,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会写的字
会写的字
词语理解
聪敏。
敏:
以……为耻。
耻:
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下问
满足。
厌:
教诲。
诲:
随意。
漫浪:
恒心。
恒:
整体感知
这课总共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出自《论语》,记录的孔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部分的作者是_______;第三部分的作者是_______。
给文段划分朗读节奏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宋]朱熹
语段分析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聪敏而又喜好学习的人,不以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默而识甲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住,学习不感觉到满足,教诲他人不感疲倦。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我并不是生下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喜好古代文化,勤奋敏捷去求取知识的人。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学习好像追赶什么,总怕赶不上,赶上了又怕被甩掉。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地去思索,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我曾经说读书有三到,叫作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心思不在读书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心思和眼睛已经不专注一致,却只是随意地诵读,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心思已经到了,眼睛、嘴巴的应用难道会不到位吗
课文撷取了《论语》中的句子,告诫我们:要勤奋好学,不耻下问。选自《训学斋规》的语句,告诫我们:读书最重要的是用心。选自《曾国藩家书》的句子,告诉我们:读书要有志、有识、有恒。
课文主题
总结
读书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有志向则自己绝对不甘心为下等;有见识则知道学无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满自足。像河伯观海,井蛙观天,这都是没有见识的人;有恒心则一定没有成不了的事情。这三者缺一不可。
小练习:
你还知道《论语》中的哪些句子?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课后请同学们熟练背诵朱熹的读书名言,要用今天课上学到的宝贵经验指导今后自己的读书实践。相信同学们的学业都会日益精进的。
课后
作业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