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6-30 18:32:28

文档简介

2022学年第二学期天河区高二期末考试
地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22题,每题2分,共44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A C A D C A C B C C B
题号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C A D C D A D B D A D
二、综合题(56分)
23.(18分)
(1)(6分)“地趴粮”方式的玉米含水率高于钢网式储粮仓的玉米含水率(2分);“地趴粮”方式的玉米含水率下降速度小于钢网式储粮仓的(2分);秋收后到来年春季两者含水率差值增大(2分)。
(2)(6分)地温较高,玉米代谢作用产生的水汽较多(2分);受风面较小,玉米水分散失慢(2分);春季积雪融化,地面湿度较大,玉米含水率下降较慢(2分)。
(3)(6分)减少损耗,增加农民收入(2分);自然降低水分含量,减少人工降湿成本(2分);提高品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2分)。
24.(20分)
(1)(8分)重稀土是现代社会所必需的战略资源,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2分);龙南县重稀土储量极为丰富(2分);其开发利用有完整的稀土产业链,可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重稀土资源的节约和优化(综合)利用(2分);可持续保持我国重稀土资源的供给和保障能力(2分)。
(2(6分))稀土产业链的中下游产业是信息产业链的中上游产业,龙南县拥有完整稀土产业链(3分);龙南县多种电子信息产业材料加工,为承接大湾区电子信息产业提供稳定的基础性材料保障,产业关联性好(3分)。
(3)(6分)实现产业链内部分工,避免相互竞争(2分);加强协作交流,促进技术创新,提高市场竞争力(2分);获得规模效应,增加区域经济效益(2分)。
25.(18分)
(1)(9分)泥炭地由于农业开垦、基础设施建设而大量排水,导致地表水位下降,泥炭地裸露(3分);泥炭地被氧化,内部固存的碳变为CO2被重新释放到大气中(3分);泥炭作为燃料被燃烧,释放CO2气体(3分)。
(2)(9分)泥炭地的保护和改善,增加了泥炭地数量和质量,利于净化水质,改善水资源(3分);利于碳减排、增加碳汇,调节气候、应对气候变化,维护环境安全(3分)。农垦面积减少,农用水利功能减弱,农产品减少,对国家粮食安全有一定不利影响(3分)。2022学年第二学期天河区期末考试
高二地理
本试卷共8页,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座位号和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再用2B铅笔把考号的对应数字涂黑。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或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赵家峁村地处黄土高原沟壑丘陵区,长期以来农业生产收益低下,村民生活贫困,村庄空心化突出。2013年以来,赵家峁村以流转农户土地经营权、发展村集体经济为突破口,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有效带动了农民脱贫致富(图1示意)。据此完成1~2题。
1.图1中M处的内容为
A.地块分散,耕地撂荒 B.耕地匮乏,沙化严重
C.耕地集中,土壤肥沃 D.多中低产田,土地贫瘠
2.赵家峁村通过土地整治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是
A.增加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B.缓解人地矛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C.土地规模经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D.开发未利用土地,增加土地资产收益
中国瑞丽市和缅甸木姐市山川相连、语言相通、习俗相近;两市城区同处瑞丽江河谷,东西狭长,南北隔江相望,口岸交流频繁。瑞丽市经济以二、三产业为主,木姐市经济以农业为主,近年来,密切的经济合作推动着两市协同发展。据此完成3~4题。
3.影响两市城区形态和扩展方向的根本因素为
A.地形条件 B.经济产业 C.交通设施 D.口岸发展
4.两市经济协同发展主要得益于
①风俗习惯相近 ②产业结构优势互补 ③资源禀赋相似 ④交通设施互联互通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生态承载力是某区域在一定条件下区域资源与环境的最大供应能力。生态足迹是某区域满足人口生存所需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面积。生态赤字是某地区生态承载力小于生态足迹的情况。读图2,完成5~7题。
5.图中生态赤字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域是
A.新疆 B.西藏 C.山西 D.河北
6.西藏人均生态承载力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密度小 B.耕地、草地生产能力强
C.自然灾害少 D.自然环境优越
7.日本以不足2%的世界人口、以0.25%的世界面积,创造了17%的世界财富。从单位面积看,日本的环境人口容量远高于我国,主要得益于
A.矿产资源丰富 B.气候条件优越
C.科技发展水平高 D.生活消费水平低
我国北方某地,在较陡的山坡上,地表被有序挖掘成半月形坑穴,这些坑穴呈“品”字形交错排列,状若鱼鳞,故称鱼鳞坑。鱼鳞坑具有一定的蓄水能力,再加上植树造林,可保土、保水、保肥,是一种生态整地方式。图3为鱼鳞坑示意,图4为鱼鳞坑景观。据此完成8~9题。
8.鱼鳞坑呈“品”字形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A.增加地表粗糙度 B.分散地表径流
C.减少径流下渗 D.利于植被生长
9.若在鱼鳞坑附近植树,生态效果最好的地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玉门市是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开发于1939年的玉门油田,揭开了中国现代石油工业的首页。在上世纪80年代初,人口曾达13万余人。但至2001年,玉门油田的生活和办公基地搬迁到酒泉、玉门市政府迁至玉门新城,玉门老城区(老君庙)只作为生产区,出现了人走楼空、弃楼遍地的现象。目前,玉门市正致力于产业升级和转型。结合读图5完成10~11题。
10.2001年玉门老城区出现人走楼空、弃楼遍地的原因是
①房地产过度开发 ②产业萎缩,就业机会降低 ③石油资源枯竭
④冰雪融水有限,供水不足 ⑤城市用地紧张,环境污染严重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②③④ D.①②⑤
11.玉门老城区未来发展方向是
A.引进人才与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B.开发风能、太阳能,建设新能源产业
C.增加资金技术投入,延长石油产业链 D.调整产业结构,建设商品粮生产基地
一些省份的省会位置偏离全省几何中心,对省内偏远地区辐射不足,为解决这一问题,一些省份设立“省域副中心”,扶持副中心经济实力更上一层楼,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发展,弥补省会城市辐射力的不足。湖北省东西狭长且武汉位置偏东,2003年,湖北省明确将襄阳、宜昌定位为“省域副中心”。图6示意湖北城市一主两副分布,据此完成12~14题。
12.襄阳、宜昌成为湖北省“省域副中心城市”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水运交通、人口规模 B.地理位置、人口规模
C.地理位置、经济基础 D.经济基础、文化底蕴
13.湖北设立“省域副中心”将会导致
A.襄阳、宜昌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B.荆州、十堰等城市衰落
C.襄阳、宜昌人口数量快速增长 D.武汉的城市吸引力下降
14.下列省份最应该设立“省域副中心”的是
A.安徽 B.贵州 C.山西 D.甘肃
黄河是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下游河道泥沙淤积严重。小浪底每年在一定时期调水调沙,利用“人造洪峰”将下游河床淤积的泥沙送入大海,同时减少小浪底水库的泥沙淤积,以腾空库容,利于防洪。下游部分河段需辅以人工扰沙工程,以扩大主槽的过洪能力(图7)。据此完成15~16题。
15.小浪底放水排沙时间一般是每年
A.12月中旬—1月初 B.4月中旬—5月初
C.6月中旬—7月初 D.7月中旬—8月初
16.图示河段辅以人工扰沙的原因错误的是
A.河道弯曲,水流不畅 B.地势低平,流速减缓
C.离小浪底水库远,蒸发下渗多,流量小 D.注入支流多,含沙量大
读图8我国资源跨地区调配线路示意,完成17~18题。
17.C工程很可能加重沿途有些地区土壤的次生盐碱化。其原因是
①沿途有些地区潜水面较低,河水渗漏补给地下水,使地下水位上升
②沿途有些地区土壤中的盐分有逐渐向地表积聚的可能
③沿途地区城市生活污水大量排放
④沿途地区主要地处半湿润地区,非雨季时,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⑤沿途地区有大量海水入侵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②③⑤
18.A工程对我国能源开发与利用的意义是
A.缓解我国以石油为主的能源消费所带来的环境压力
B.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以气代煤
C.可以实现“东西部双赢”,从根本上解决能源供应紧张的状况
D.促进沿线地区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大气环境的改善
漂浮式海上风电站(图9),由风力发电机和漂浮式平台组成,可用于开发水深超过50米海域的风力资源。2017年全球首座商业化运行的漂浮式海上风电场在英国北海沿岸正式投用。2025年,我国或将迎来首个可商业化运行的漂浮式海上风电场,据此完成19~20小题。
19.漂浮式海上风电站与传统固定式海上风电相比,其主要优势在于
A.发电量更大 B.适用范围广 C.安装便利 D.无海洋污染
20.与挪威、英国等欧洲国家相比,我国开发漂浮式海上风电站面临的挑战主要是
A.市场 B.技术 C.海域面积 D.灾害
数据中心是用特定设备在互联网上存储、传输、交换与管理数据信息的场所,其内部需要保持恒温恒湿的冷凉环境。2021年,中国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在中西部建立数据中心,承接东部乃至全国范围的离线分析、存储备份等非实时运算任务。同年12月,全国首个商用海底数据中心(服务器安装在海底,通过光缆供电和传输数据)选址三亚南部海域,着力实现“东数海算”。据此完成21~22小题。
21.与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建立大数据中心的突出优势在于
A.清洁能源丰富 B.全年气候冷凉
C.基础设施完善 D.同类产业集聚
22.与陆地数据中心相比,海底数据中心
A.运营能耗较高 B.受外界环境干扰较大
C.对市场需求的响应较快 D.对建设技术的要求较高
二、非选择题(56分)
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玉米生产基地,秋收后的玉米大多直接散堆在庭院至来年春季,俗称“地趴粮”(如图10),但是损失率较高。为落实节粮减损工作,黑龙江省大力推广钢网式储粮仓(如图11),收效甚好。研究表明,玉米储藏过程中仍在进行微弱的代谢作用,其含水率对储存效果影响较大,往往需要人工降湿。图12为哈尔滨11月至次年4月两种储存方式下玉米含水率变化。
(1)描述两种储存方式下玉米含水率的差异(6分)。
(2)与钢网式储粮仓相比,分析“地趴粮”方式使玉米含水率下降较慢的原因(6分)。
(3)简述推广钢网式储粮仓的意义(6分)。
2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江西省龙南县被誉为“重稀土之乡”,其中离子型重稀土储量占世界已探明储量的70%。该县是我国唯一拥有完整稀土产业链的县,尤其在稀土发光材料、永磁材料等多种电子信息产业基础性材料加工方面优势明显。近年来,龙南与全南、定南共商推动产业协调发展,正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电子信息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图13示意龙南县及周边区域位置,图14示意稀土产业链金字塔模式。
(1)分析龙南县的稀土资源开发利用对维护国家资源安全的意义(8分)。
(2)从产业链的角度,说明龙南县承接粤港澳大湾区电子信息产业的优势条件(6分)。
(3)说明龙南、全南与定南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协调发展的主要好处(6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泥炭是沼泽地特有的产物,由有机残体、腐殖质和矿物质三部分组成。当沼泽植物残体的堆积量大于其分解量时,泥炭不断积累、堆积,并发育成泥炭地。潮湿的泥炭地固碳能力远强于森林,是全球重要的“碳汇”。然而泥炭地生态系统脆弱,一旦干燥、被氧化,则会成为巨大的“碳源”。
近代以来,随着英国农业开垦、电力、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约有150万公顷泥炭地被排水疏干,此外还被做燃料等用途而导致泥炭开采量增加,泥炭地的退化过程加快。
(1)从碳循环的角度,解释近代以来英国泥炭地由“碳汇”向“碳源”转化的原因。(9分)
(2)英国政府从水利和农垦等方面,采取了修建堤坝,堵塞排水沟等措施,保护和改善泥炭地。分析上述措施可能对国家安全产生的影响。(9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