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孔乙己 同步精练(学生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5孔乙己 同步精练(学生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0.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24 09:38:34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 孔乙己
一、选择题
1.下面语段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与那边桌子上蘸着酱料喝着小酒高谈阔论的阔绰老爷相比,这边桌子间坐着的人显得更加颓唐,孱弱的身子,身前放着一小碟咸菜,就着馒头,还要为家人,为明天的营生操心。一脸愁苦模样的人叹了口气,联想到战乱后天下动荡不安的格局,本就驼着的背更加佝偻了。
A.chuò càn mó lǚ
B.zhuó chán mú lóu
C.chuò chán mú lóu
D.zhuó càn mó lǚ
【答案】C
【解析】
阔绰:[kuò chuò];孱弱:[chán ruò];模样:[mú yàng];佝偻:[gōu lóu]。结合选项分析,选C。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村民们像照料子女一样侍候庄稼,不怕苦,不怕累,只要庄稼长得好,就喜笑颜开,心满意足。
B.(孔乙己)坐不到几天,便连人和书藉纸张笔砚,一齐失踪。
C.如果青少年都戴上了眼镜,岂不令人宛惜?
D.当那些乱篷篷的脑袋一齐低下去,李暖暖的脚就走不动了,就被钉在了那里。
【答案】A
【解析】
B.“书藉”改为“书籍”;
C.“宛惜”改为“惋惜”;
D.“乱篷篷”改为“乱蓬蓬”;
故选A。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A.网红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
B.他坚决不屑置辩地说:“说什么我也要跟你学,就算我是你的累赘也罢。”
C.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他终于和那些不务正业的人缠夹不清了。
D.小区业委会作用大,但万万别让这8种人混入,否则君子固穷!
【答案】A
【解析】
B,不屑置辩:认为不值得分辩,应为“不容置辩”。
C,缠夹不清:杂七杂八搅在一起,弄不清楚,应为“一刀两断”。
D,君子固穷:君子虽然有穷困时,但能安贫乐道,守志不渝,应为“后患无穷。”
故,答案为A。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将在成都举办的西部国际博览会,给弘扬成都精神和成都形象带来良机。
B.矗立在鲁迅纪念馆前的雕像,是由热爱鲁迅的人士集资铸成并提出倡议的
C.我市上下齐心协力,掀起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高潮,城区面貌焕然一新。
D.文明是一种修养,这种修养是从日常生活的细节中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有时生活习惯中的细节才是一个人是否文明的最真实表现。
【答案】B
【解析】
B.语序不当,“提出倡议”和“集资铸成”互换位置
5.下列对孔乙己的性格特征概括得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好喝懒做、迂腐穷酸、看不起人、非偷则窃、麻木不仁。
B.穷困潦倒、好喝懒做、满腹经纶、麻木不仁、善良诚恳。
C.自命清高、好喝懒做、迂腐穷酸、麻木不仁、善良诚恳。
D.自命清高、好喝懒做、好为人师、麻木不仁、善良诚恳。
【答案】C
【解析】
A.“看不起人”不是孔乙己的性格特点,是酒馆的掌柜,周围的酒客等人的特点;
B.知道“茴”字的几种写法算不得“满腹经纶”;
D.他告诉我“茴”字的几种写法,并不是“好为人师”,而是出于显摆与虚荣;
故选C。
6.选出下列句中标点符号运用不正确的一项( )
A.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
B.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
C.孔乙已低声说道,“跌断,跌,跌……”
D.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
【答案】B
【解析】
B.“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写天气,时令已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写“我”因为天气变凉而产生的变化。两者之间应用分号。故选B。
7.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多乎哉?不多也。 B.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
C.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 D.我想,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么?
【答案】A
【解析】
A项是设问,其他三项是反问。故选A。
8.填入下列句子中的字,最恰当的一项是( )
(1)只有穿长衫的,才 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2)孔乙己便 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
(3)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 住。
(4)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 去了。
A.踱 涨 罩 走 B.走 羞 罩 走
C.走 涨 盖 爬 D.踱 羞 罩 爬
【答案】A
【解析】
要结合语境,从人物形象的塑造角度比较,选用最恰当的字。句(1),可根据语境判断,“踱”学更能体现出穿长衫人的清高。句(2),根据“青筋条条绽出”可确定选“涨”字。句(3),根据“伸开五指”可确定选更具有画面感的“罩”字。句(4)结合上下文,当时孔乙己已被打折了腿,下肢已经不能动,所以只能用“手”走。故选A。
9.恰当地嵌入书名、地名、人名是写对联的技巧之一。孙伏园悼念鲁迅先生的挽联,就巧妙地嵌入了鲁迅先生的作品名称和主编的刊物名称,意中有意,感人至深。在下面对联的横线处,依次填写作品名称或刊物名称,与原联相符的一项是( )
路 ,刈野草,热风奔流,一生 ;
痛 ,叹而已,十月噩耗,万众 。
提示:《呐喊》《彷徨》《野草》《而已集》《热风》《十月》《毁灭》是鲁迅先生的作品(含译作),《莽原》《奔流》是鲁迅先生主编的刊物。
A.毁灭 彷徨 莽原 呐喊 B.莽原 呐喊 毁灭 彷徨
C.莽原 彷徨 毁灭 呐喊 D.毁灭 呐喊 莽原 彷徨
【答案】B
【解析】
此题考查对联运用的能力。从对联对仗的角度来看,“刈野草”为动宾短语,前一个短语结构应与之一致,也为动宾短语,因此,应选择“莽原”,据此排除A、D两项;根据句意可知,鲁迅先生一生都在“呐喊”,他去世后,万众感到“彷徨”,排除C项。故选B。
10.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中,错误的一项是( )
A.“但他在我们店里,品行却比别人都好,就是从不拖欠”这句话中加点的词依次为代词、名词、形容词、副词。
B.“书籍纸张笔砚”“涨红的脸色”“哄笑起来”“穿上棉袄”依次是并列短语、偏正短语、补充短语、动宾短语。
C.“而且我们的掌柜也从不将茴香豆上账”,这个句子的主干是“掌柜不上账”。
D.“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这个二重复句的第二重是转折关系。
【答案】D
【解析】
D.“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这个二重复句的第一重是转折关系,第二重是并列关系。故选D。
二、填空题
11.选词填空,并赏析所选词语的表达效果。
(1)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 (掏 排)出九文大钱。
选____,赏析:________
(2)他从破衣袋里 (摸 拿)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
选____,赏析:________
【答案】 (1)排 勾画出孔乙己拿钱买酒时的得意神气,也表达出他对短衣帮的蔑视。 (2)摸 表明孔乙己的钱已经极少,生活已到了穷困不堪的地步。
【解析】
要结合上下文,尤其是孔乙己当时的处境进行选词、赏析。句(1)中,孔乙己当时境遇相对好一点,面对短衣帮的嘲笑,他用“排”这个动作表示反抗,也暗含着对短衣帮的蔑视。句(2)中,孔乙己当时已被打折了腿,生活更加窘迫,用“摸”可以形象地表现出他的钱少。
三、语言表达
12.鲁迅先生在小说中用简朴清晰的笔触勾勒人物形象,刻绘细腻传神的细节。如写孔乙己的脸色,最先是“青白脸色”, 临终是“黑而且瘦”,生动地刻画出一个穷困潦倒,命运悲惨的老书生形象。
请你仔细观察父亲的脸,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描写。(100字左右)
【答案】答案(示例):时光飞逝,如今,我已同父亲一般高了。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又一次端详父亲的脸,工作的繁忙,身体上的病痛让他身体消瘦,面容憔悴,充血的眼,两个大大的眼袋,父亲已不再年轻。尽管太多的外界纷扰会令他略显疲惫,但他的眼里总会闪烁着坚定与不屈。
【解析】

四、综合性学习
13.综合性学习。
学校开展“鲁迅读书月”活动,主题是“鲁迅与我们的学习生活”。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活动一:走进作品
要求每位同学推荐一部课外读过的鲁迅的作品,并写出一句推荐语。
你推荐的作品:《__________》
你的推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关注人物
在鲁迅的笔下有许多形形色色的人物,他们个性鲜明,风格迥异,写出你熟悉的一个人物形象,并适当分析其性格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汲取精华
要求同学们把鲁迅与自己的思想、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下面是鲁迅作品中的两句名句,请你任选一句联系实际谈谈感想。
①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②即使慢,驰而不息,纵令落后,纵令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的目标。
感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答案(示例):活动一:呐喊 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从革命民主主义出发,怀着启蒙主义目的和人道主义精神,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愿望。 活动二:孔乙己的性格既可笑又可悲,他身上既有科举失败的隐痛又有以读书人自居的清高,生活中他既贫困又好喝懒做,他既想清白做人又不断有偷窃行为,他既死要面子、怕人嘲笑,却又时时自欺欺人、迂腐可笑。 活动三:①读书须博览群书;②做事贵在坚持。联系实际略。
【解析】
(1)本题考查名著推荐。鲁迅的作品很多,选择自己最熟悉的一部进行推荐即可。
示例:《祝福》。推荐语: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彻底反对封建的必要性。
(2)本题考查人物形象介绍。选择鲁迅的笔下自己最熟悉的一个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即可
示例:阿长。阿长是鲁迅儿时的保姆,她睡相不好、喜欢切切察察,而且还踩踏死鲁迅喜爱的隐鼠,这些都使鲁迅对她感到厌烦,但是当她真诚善良的一面表现出来时,如送给鲁迅心心念念的《山海经》,鲁迅不禁心生敬意和感激。阿长是封建社会下一个典型的农村劳动妇女,她粗壮耐劳,待人真诚善良。
(3)本题考查阅读迁移能力。
①从“采过许多花”和“叮在一处”的对比来看,是要告诉我们要博览群书。
②从“驰而不息”可以看出,作者告诉我们要坚持。
示例:在人生的道路上,成功的秘诀在于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坚持,为自己实现理想奠基。坚持,是自己战胜挫折的前提。坚持,让人生散发出自信的光芒。如做数学题,第一眼可能觉得难,放弃了,那你永远做不好;如果一直坚持下去,细细琢磨,慢慢研究,终于把题目攻克了,就会觉得“不过如此”,心里很有成就感。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孔乙已》(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在这些时候,我可以附和着笑,掌柜是决不责备的。而且掌柜见了孔乙己,也每每这样问他,引人发笑。孔乙己自己知道不能和他们谈天,便只好向孩子说话。有一回对我说道:“你读过书么?”我略略点一点头。他说:“读过书……我便考你一考。茴香豆的茴字,怎样写的?”我想,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么?便回过脸去,不再理会。孔乙己等了许久,很恳切的说道:“不能写罢?……我教给你,记着!这些字应该记着。将来做掌柜的时候,写账要用。”我暗想我和掌柜的等级还很远呢,而且我们掌柜也从不将茴香豆上账;又好笑,又不耐烦,懒懒的答他道:“谁要你教,不是草头底下一个来回的回字么?”孔乙己显出极高兴的样子,将两个指头的长指甲敲着柜台,点头说:“对呀对呀!……回字有四样写法,你知道么?”我愈不耐烦了,努着嘴走远。孔乙己刚用指甲蘸了酒,想在柜上写字,见我毫不热心,便又叹一口气,显出极惋借的样子。
有几回,邻居孩子听得笑声,也赶热闹,围住了孔乙己。他便给他们茴香豆吃,一人一颗。孩子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着碟子。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直起身又看一看豆,自己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于是这一群孩子都在笑声里走散了。
14.根据文意,说说孔乙己“极高兴”“极惋惜”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15.在给小孩分吃茴香豆这个情节上,作者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塑造孔乙已这个形象的?表现了孔乙己怎样的性格特点?
16.本文与《我的叔叔于勒》一样,都是运用第一人称来写的,《我的叔叔于勒》中的“我”具有同情心和正义感,与菲利普夫妇的势利贪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分析本文中“我”这一形象具有怎样的意义与作用。
【答案】14..“我”说出了“茴”的写法,孔乙己找到了施展才学的机会,并由衷地为孩子们能读书识字而高兴;“我”极不耐烦地走远,孔乙己受到了轻视,对“我”不愿读书识字感到遗憾不安,故极惋惜。
15.从动作、神态、语言三个方面描写了孔乙己给小孩分吃茴香豆的情景。表现了孔乙己善良、迂腐,受到成人世界排斥的特点。
16.本文以“我”为视角来集中展开情节,叙述故事的,给人以真切之感。《孔乙己》中的“我”,是孔乙己悲惨遭遇的见证者,冷眼旁观,表现出人情的冷漠,突出世态炎凉,揭示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必要性。
【解析】
14.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需要结合文章相关内容来分析。选段出自鲁迅的《孔乙己》,文中第二段“孔乙己自己知道不能和他们谈天,便只好向孩子说话”,当他和“我”说话并考“我”“茴”字的写法的时候,“我”写上了,孔乙己为“我”能够读书识字,觉得自己找到了知音而高兴,并且想教“我”写字,也找到了施展才华的机会,所以“极高兴”;第二段中当“我愈不耐烦了,努着嘴走远”的时候,孔乙己觉得自己受到了孩子的歧视,又见“我毫不热心”,不愿意读书识字,感觉很遗憾,所以显出“极惋惜”的样子。
15.
本题考查描写人物的方法及作用。解答此题需结合段落内容以及人物描写的方法的作用来分析。第三段“伸开五指”“罩住”“弯腰”“直起身”“看”“摇头”等属于对人物的动作描写,“着慌”属于神态描写,“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属于语言描写,这些描写方法生动地写出孔乙己给小孩分吃茴香豆的情形,给孩子们分吃茴香豆,说明孔乙己很善良,也说明了他无法融入成年人的世界,只能和孩子们玩乐。“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这句语言描写也写出了孔乙己的迂腐。
16.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意义和作用。文章用第一人称的好处,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让人读起来更加有兴趣。第一人称能拉近作品和读者的距离,便于叙事抒情。本文中“我”是线索人物,是叙述者同时也是故事里的人物,是站在故事内部的参与者。以“我”的视角作为文章发展过程的见证者,给人以真切之感。本文中的“我”是一个孩子,亲眼见证了孔乙己的不幸遭遇,却也是冷眼旁观,更何况是成年人对于孔乙己的态度了,由此揭示出了人情的冷漠,事态的炎凉。那么孔乙己的悲惨结局也就可想而知了。据此回答即可。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鲁 迅
奴才总不过是寻人诉苦。只要这样,也只能这样。有一日,他遇到一个聪明人。
“先生!”他悲哀地说,眼泪联成一线,就从眼角上直流下来。“你知道的。我所过的简直不是人的生活。吃的是一天未必有一餐,这一餐又不过是高粱皮,连猪狗都不要吃的,尚且只有一小碗……”
“这实在令人同情。”聪明人也惨然说。
“可不是么!”他高兴了。“可是做工是昼夜无休息的:清早担水晚烧饭,上午跑街夜磨面,晴洗衣裳雨张伞,冬烧汽炉夏打扇。半夜要煨银耳,侍候主人耍钱;头钱从来没分,有时还挨皮鞭……”
“唉唉……”聪明人叹息着,眼圈有些发红,似乎要下泪。
“先生!我这样是敷衍不下去的。我总得另外想法子。可是什么法子呢 ……”
“我想,你总会好起来……”
“是么 但愿如此。可是我对先生诉了冤苦,又得你的同情和慰安,已经舒坦得不少了。可见天理没有灭绝……”
但是,不几日,他又不平起来了,仍然寻人去诉苦。
“先生!”他流着眼泪说,“你知道的。我住的简直比猪窠还不如。主人并不将我当人;他对他的叭儿狗还要好到几万倍……”
“混帐!”那人大叫起来,使他吃惊了。那人是一个傻子。
“先生,我住的只是一间破小屋,又湿,又阴,满是臭虫,睡下去就咬得真可以。秽气冲着鼻子,四面又没有一个窗子……”
“你不会要你的主人开一个窗的么 ”
“这怎么行 ……”
“那么,你带我去看去!”
傻子跟奴才到他屋外,动手就砸那泥墙。
“先生!你干什么 ”他大惊地说。
“我给你打开一个窗洞来。”
“这不行!主人要骂的!”
“管他呢!”他仍然砸。
“人来呀!强盗在毁咱们的屋子了!快来呀!迟一点可要打出窟窿来了!……”他哭嚷着,在地上团团地打滚。
一群奴才都出来了,将傻子赶走。
听到了喊声,慢慢地最后出来的是主人。
“有强盗要来毁咱们的屋子,我首先叫喊起来,大家一同把他赶走了。”他恭敬而得胜地说。
“你不错。”主人这样夸奖他。
这一天就来了许多慰问的人,聪明人也在内。
“先生。这回因为我有功,主人夸奖了我了。你先前说我总会好起来,实在是有先见之明……”他大有希望似的高兴地说。
“可不是么……”聪明人也代为高兴似的回答他。
一九二五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选自《鲁迅全集》第二卷《野草》,有删改)
17.面对“奴才”诉苦,“聪明人”和“傻子”分别采用了怎样的方式 请简要概括。
18.文中画线句能否改为“主人听到了喊声,走了出来” 联系上下文,从用词和句式的角度品析画线句子。
19.作家毕飞宇认为,闰土是鲁迅笔下众多“奴才”中的一个。结合《故乡》,比较分析闰土和本文中“奴才”的异同。
【以下《故乡》的片段,供参考】
(1)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
(2)“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定规……收成又坏。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
20.本文中,鲁迅为何要将“那人”称为“傻子” 联系全文,阐述你的理解。
【答案】17.聪明人采取的方式是虚伪地表示同情,傻子采取的方式是用行动帮助奴才。
18.不能。“主人”一词放在最后,突出了主人的威严,凸显了主人很是笃定的心理。“慢慢地”“最后”写出主人听到了喊声但毫不着急的样子,说明主人深知奴才是不敢反抗的,他对奴才的“奴性”是极了解的。
19.(1)相同之处:①他们都会诉苦,他们的诉苦源于他们艰难的生活。如,闰土向“我”诉苦,文中的奴才也不断地向聪明人和傻子诉苦。②他们安于自己的处境,不懂也不敢改变。如,闰土终究恭敬地唤“我”为“老爷”;文中的奴才发现傻子要砸墙,就惊恐不已。
(2)不同之处:①闰土只是一个麻木的奴才,他只是苦于自己的生活,将所谓的希望寄托于香炉和烛台。②文中的奴才,为了做稳奴才,而出卖帮助他的傻子,向主人邀功献媚,显得很丑恶。
20.示例一:从聪明人及奴才的角度来看,“那人”的确是傻子。他不计后果地帮助奴才,结果却遭到了奴才们的驱赶,并被称为“强盗”。事实上他并不傻,他是一个真心帮助奴才的人。“傻子”象征着那些用行动帮助他人、改变社会的真诚的勇敢者。鲁迅通过这个故事,揭露了现实的荒诞:少数的行动者正被多数的“聪明人”和“奴才”冤枉、打击。鲁迅在作品中将这样的人称之为“傻子”,透露着鲁迅对现实的深深悲哀和强烈批判。
示例二:“那人”其实并不傻,他真诚热心地用行动帮助奴才,但从聪明人和奴才的角度看,这个人不计利害地去行动,结果却遭到了驱赶,的确是一个“傻子”。故事中的三个形象,隐喻了社会中的三类人,一类是可怜又可恶的“奴才”,一类是虚伪圆滑的“聪明人”,一类就是“傻子”——要用行动改变现实的勇敢的英雄形象。鲁迅通过这个故事揭露现实的荒诞,表现了鲁迅对“傻子”被冤枉、打击的愤怒,透露出他对现实的深深悲哀和强烈批判。
【解析】
17.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从“聪明人也惨然说”“聪明人叹息着,眼圈有些发红,似乎要下泪”“我想,你总会好起来”可知,聪明人用虚伪的表现给予奴才同情;从“那人大叫起来”“你带我去看去”“傻子跟奴才到他屋外,动手就砸那泥墙”“我给你打开一个窗洞来”可知,傻子对奴才受虐待的情况非常同情和气愤,用实际行动帮助奴才解决困难。
18.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解答时要正确理解词语意思,然后结合语境分析其表达效果。从用词上看,“慢慢地”“最后”指主人听到了傻子呼喊强盗毁房屋后的喊声后出来时的速度和顺序,说明主人出来并不着急,形象地写出了主人听到喊声后很淡定的样子;从句式上看,这是一个倒装句,“主人”一词放在最后,起到了强调的作用,突出了主人的威严。
19.考查文章人物形象的异同,解答此题要结合人物的行为与思想来分析。
(1)相同处:结合片段中的“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定规……收成又坏。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可知这是闰土在向“我”在诉苦;而文中的奴才也不断地向聪明人和傻子诉苦,由此可知闰土和本文中“奴才”相同之处是他们都会诉苦;结合“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 ’”可看出闰土最终未敢逾越规矩,不敢改变;而文中的奴才而文中的奴才,不停地向傻子诉苦,傻子为了帮助他改变处境,要砸墙,而奴才就大声呼喊,把傻子赶走了,由此可看出奴才不愿也不敢有所改变。这也是闰土和奴才的共同点。
(2)不同处:结合全文可知,闰土虽不满意自己的生活,并向“我”诉苦,但他并没有做出任何的改变,而是将所谓的希望寄托于香炉和烛台,由此可看出他是一个麻木的人;而文中的奴才,不停地向傻子诉苦,傻子为了帮助他改变处境,去帮助他砸墙,而他却为了稳做奴才,他出卖帮助他的傻子,结合文中“有强盗要来毁咱们的屋子,我首先叫喊起来,大家一同把他赶走了”可看出他向主人邀功献媚,内心险恶。
20.考查对文章的分析探究。结合文章的内容及写作背景看,聪明人象征着封建统治阶级的维护者,他表面上同情奴才的遭遇,其实是给他们以精神上的麻醉。傻子则象征着封建统治的坚决反抗者。文中的“傻子”是一个坚定的反封建的战士。他嫉恶如仇,并且身体力行。当他听“奴才”诉苦以后,怒不可遏;他动手砸那泥墙,要给“奴才”打个窗洞来,然而他的行为不为“奴才”所理解;他要救“奴才”,反被“奴才”诬为“强盗”。在封建思想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里,他这样的言行必然会被看作是傻子。鲁迅站在反封建的思想战士的立场上,热情赞美和歌颂了与黑暗的旧势力进行坚决斗争的“傻子”,同时,从鲁迅把这些敢于抗争、勇于改变自己、嫉恶如仇,并且身体力行的人称为“傻子”,暗含着他对现实的深深悲哀和强烈批判。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2页,共2页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 孔乙己
一、选择题
1.下面语段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与那边桌子上蘸着酱料喝着小酒高谈阔论的阔绰老爷相比,这边桌子间坐着的人显得更加颓唐,孱弱的身子,身前放着一小碟咸菜,就着馒头,还要为家人,为明天的营生操心。一脸愁苦模样的人叹了口气,联想到战乱后天下动荡不安的格局,本就驼着的背更加佝偻了。
A.chuò càn mó lǚ
B.zhuó chán mú lóu
C.chuò chán mú lóu
D.zhuó càn mó lǚ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村民们像照料子女一样侍候庄稼,不怕苦,不怕累,只要庄稼长得好,就喜笑颜开,心满意足。
B.(孔乙己)坐不到几天,便连人和书藉纸张笔砚,一齐失踪。
C.如果青少年都戴上了眼镜,岂不令人宛惜?
D.当那些乱篷篷的脑袋一齐低下去,李暖暖的脚就走不动了,就被钉在了那里。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A.网红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
B.他坚决不屑置辩地说:“说什么我也要跟你学,就算我是你的累赘也罢。”
C.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他终于和那些不务正业的人缠夹不清了。
D.小区业委会作用大,但万万别让这8种人混入,否则君子固穷!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将在成都举办的西部国际博览会,给弘扬成都精神和成都形象带来良机。
B.矗立在鲁迅纪念馆前的雕像,是由热爱鲁迅的人士集资铸成并提出倡议的
C.我市上下齐心协力,掀起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高潮,城区面貌焕然一新。
D.文明是一种修养,这种修养是从日常生活的细节中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有时生活习惯中的细节才是一个人是否文明的最真实表现。
5.下列对孔乙己的性格特征概括得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好喝懒做、迂腐穷酸、看不起人、非偷则窃、麻木不仁。
B.穷困潦倒、好喝懒做、满腹经纶、麻木不仁、善良诚恳。
C.自命清高、好喝懒做、迂腐穷酸、麻木不仁、善良诚恳。
D.自命清高、好喝懒做、好为人师、麻木不仁、善良诚恳。
6.选出下列句中标点符号运用不正确的一项( )
A.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
B.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
C.孔乙已低声说道,“跌断,跌,跌……”
D.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
7.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多乎哉?不多也。 B.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
C.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 D.我想,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么?
8.填入下列句子中的字,最恰当的一项是( )
(1)只有穿长衫的,才 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2)孔乙己便 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
(3)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 住。
(4)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 去了。
A.踱 涨 罩 走 B.走 羞 罩 走
C.走 涨 盖 爬 D.踱 羞 罩 爬
9.恰当地嵌入书名、地名、人名是写对联的技巧之一。孙伏园悼念鲁迅先生的挽联,就巧妙地嵌入了鲁迅先生的作品名称和主编的刊物名称,意中有意,感人至深。在下面对联的横线处,依次填写作品名称或刊物名称,与原联相符的一项是( )
路 ,刈野草,热风奔流,一生 ;
痛 ,叹而已,十月噩耗,万众 。
提示:《呐喊》《彷徨》《野草》《而已集》《热风》《十月》《毁灭》是鲁迅先生的作品(含译作),《莽原》《奔流》是鲁迅先生主编的刊物。
A.毁灭 彷徨 莽原 呐喊 B.莽原 呐喊 毁灭 彷徨
C.莽原 彷徨 毁灭 呐喊 D.毁灭 呐喊 莽原 彷徨
10.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中,错误的一项是( )
A.“但他在我们店里,品行却比别人都好,就是从不拖欠”这句话中加点的词依次为代词、名词、形容词、副词。
B.“书籍纸张笔砚”“涨红的脸色”“哄笑起来”“穿上棉袄”依次是并列短语、偏正短语、补充短语、动宾短语。
C.“而且我们的掌柜也从不将茴香豆上账”,这个句子的主干是“掌柜不上账”。
D.“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这个二重复句的第二重是转折关系。
二、填空题
11.选词填空,并赏析所选词语的表达效果。
(1)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 (掏 排)出九文大钱。
选____,赏析:________
(2)他从破衣袋里 (摸 拿)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
选____,赏析: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12.鲁迅先生在小说中用简朴清晰的笔触勾勒人物形象,刻绘细腻传神的细节。如写孔乙己的脸色,最先是“青白脸色”, 临终是“黑而且瘦”,生动地刻画出一个穷困潦倒,命运悲惨的老书生形象。
请你仔细观察父亲的脸,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描写。(100字左右)
四、综合性学习
13.综合性学习。
学校开展“鲁迅读书月”活动,主题是“鲁迅与我们的学习生活”。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活动一:走进作品
要求每位同学推荐一部课外读过的鲁迅的作品,并写出一句推荐语。
你推荐的作品:《__________》
你的推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关注人物
在鲁迅的笔下有许多形形色色的人物,他们个性鲜明,风格迥异,写出你熟悉的一个人物形象,并适当分析其性格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汲取精华
要求同学们把鲁迅与自己的思想、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下面是鲁迅作品中的两句名句,请你任选一句联系实际谈谈感想。
①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②即使慢,驰而不息,纵令落后,纵令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的目标。
感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阿长。阿长是鲁迅儿时的保姆,她睡相不好、喜欢切切察察,而且还踩踏死鲁迅喜爱的隐鼠,这些都使鲁迅对她感到厌烦,但是当她真诚善良的一面表现出来时,如送给鲁迅心心念念的《山海经》,鲁迅不禁心生敬意和感激。阿长是封建社会下一个典型的农村劳动妇女,她粗壮耐劳,待人真诚善良。
(3)本题考查阅读迁移能力。
①从“采过许多花”和“叮在一处”的对比来看,是要告诉我们要博览群书。
②从“驰而不息”可以看出,作者告诉我们要坚持。
示例:在人生的道路上,成功的秘诀在于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坚持,为自己实现理想奠基。坚持,是自己战胜挫折的前提。坚持,让人生散发出自信的光芒。如做数学题,第一眼可能觉得难,放弃了,那你永远做不好;如果一直坚持下去,细细琢磨,慢慢研究,终于把题目攻克了,就会觉得“不过如此”,心里很有成就感。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孔乙已》(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在这些时候,我可以附和着笑,掌柜是决不责备的。而且掌柜见了孔乙己,也每每这样问他,引人发笑。孔乙己自己知道不能和他们谈天,便只好向孩子说话。有一回对我说道:“你读过书么?”我略略点一点头。他说:“读过书……我便考你一考。茴香豆的茴字,怎样写的?”我想,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么?便回过脸去,不再理会。孔乙己等了许久,很恳切的说道:“不能写罢?……我教给你,记着!这些字应该记着。将来做掌柜的时候,写账要用。”我暗想我和掌柜的等级还很远呢,而且我们掌柜也从不将茴香豆上账;又好笑,又不耐烦,懒懒的答他道:“谁要你教,不是草头底下一个来回的回字么?”孔乙己显出极高兴的样子,将两个指头的长指甲敲着柜台,点头说:“对呀对呀!……回字有四样写法,你知道么?”我愈不耐烦了,努着嘴走远。孔乙己刚用指甲蘸了酒,想在柜上写字,见我毫不热心,便又叹一口气,显出极惋借的样子。
有几回,邻居孩子听得笑声,也赶热闹,围住了孔乙己。他便给他们茴香豆吃,一人一颗。孩子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着碟子。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直起身又看一看豆,自己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于是这一群孩子都在笑声里走散了。
14.根据文意,说说孔乙己“极高兴”“极惋惜”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15.在给小孩分吃茴香豆这个情节上,作者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塑造孔乙已这个形象的?表现了孔乙己怎样的性格特点?
16.本文与《我的叔叔于勒》一样,都是运用第一人称来写的,《我的叔叔于勒》中的“我”具有同情心和正义感,与菲利普夫妇的势利贪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分析本文中“我”这一形象具有怎样的意义与作用。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鲁 迅
奴才总不过是寻人诉苦。只要这样,也只能这样。有一日,他遇到一个聪明人。
“先生!”他悲哀地说,眼泪联成一线,就从眼角上直流下来。“你知道的。我所过的简直不是人的生活。吃的是一天未必有一餐,这一餐又不过是高粱皮,连猪狗都不要吃的,尚且只有一小碗……”
“这实在令人同情。”聪明人也惨然说。
“可不是么!”他高兴了。“可是做工是昼夜无休息的:清早担水晚烧饭,上午跑街夜磨面,晴洗衣裳雨张伞,冬烧汽炉夏打扇。半夜要煨银耳,侍候主人耍钱;头钱从来没分,有时还挨皮鞭……”
“唉唉……”聪明人叹息着,眼圈有些发红,似乎要下泪。
“先生!我这样是敷衍不下去的。我总得另外想法子。可是什么法子呢 ……”
“我想,你总会好起来……”
“是么 但愿如此。可是我对先生诉了冤苦,又得你的同情和慰安,已经舒坦得不少了。可见天理没有灭绝……”
但是,不几日,他又不平起来了,仍然寻人去诉苦。
“先生!”他流着眼泪说,“你知道的。我住的简直比猪窠还不如。主人并不将我当人;他对他的叭儿狗还要好到几万倍……”
“混帐!”那人大叫起来,使他吃惊了。那人是一个傻子。
“先生,我住的只是一间破小屋,又湿,又阴,满是臭虫,睡下去就咬得真可以。秽气冲着鼻子,四面又没有一个窗子……”
“你不会要你的主人开一个窗的么 ”
“这怎么行 ……”
“那么,你带我去看去!”
傻子跟奴才到他屋外,动手就砸那泥墙。
“先生!你干什么 ”他大惊地说。
“我给你打开一个窗洞来。”
“这不行!主人要骂的!”
“管他呢!”他仍然砸。
“人来呀!强盗在毁咱们的屋子了!快来呀!迟一点可要打出窟窿来了!……”他哭嚷着,在地上团团地打滚。
一群奴才都出来了,将傻子赶走。
听到了喊声,慢慢地最后出来的是主人。
“有强盗要来毁咱们的屋子,我首先叫喊起来,大家一同把他赶走了。”他恭敬而得胜地说。
“你不错。”主人这样夸奖他。
这一天就来了许多慰问的人,聪明人也在内。
“先生。这回因为我有功,主人夸奖了我了。你先前说我总会好起来,实在是有先见之明……”他大有希望似的高兴地说。
“可不是么……”聪明人也代为高兴似的回答他。
一九二五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选自《鲁迅全集》第二卷《野草》,有删改)
17.面对“奴才”诉苦,“聪明人”和“傻子”分别采用了怎样的方式 请简要概括。
18.文中画线句能否改为“主人听到了喊声,走了出来” 联系上下文,从用词和句式的角度品析画线句子。
19.作家毕飞宇认为,闰土是鲁迅笔下众多“奴才”中的一个。结合《故乡》,比较分析闰土和本文中“奴才”的异同。
【以下《故乡》的片段,供参考】
(1)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
(2)“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定规……收成又坏。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
20.本文中,鲁迅为何要将“那人”称为“傻子” 联系全文,阐述你的理解。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