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实高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六安实高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6-30 19:08: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六安实高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第四次月考
历史试卷
时间:75分钟 分值:100分 内容范围:选必一、二和三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每题所提供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的选项序号填在相应位置上.
1.西周时期,周天子通过赐命礼等伦理定位与价值操演获得了整个社会的精神信仰,进而凝聚成“一心辐揍”的价值思维,将王室与诸侯持为一个政治实体,建构出“天子一诸侯一卿大夫”的政治结构。据此可知,西周时期( )
A.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建立 B.国家统一的文化心理认同增强
C.贵族统治秩序开始确立 D.原始民主制遗存依然发挥作用
2.下表是《尚书》不同篇章的记述。这些记述( )
《尚书·康诰》 天畏棐忱,民情大可见。
《尚书·皋陶谟》 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畏,自我民明威。
《尚书·泰誓》 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A.奠定了宗法制度基础 B.体现了儒家教化理念
C.凸显了天子权威下降 D.反映了先秦民本思想
3.秦汉的“律”“令”二者没有性质上的区别,“令”中有刑法内容,“律”中有行政制度。魏晋以后,“律”的内容开始集中于刑律,“令”则用于容纳行政法令。这表明魏晋以后( )
A.律令体系逐渐发展 B.专制王权得以强化
C.重视法律惩戒作用 D.儒学日益融入法律
4.下表为唐玄宗时期朝廷的所在(注:中间空缺超过一个月的时间均为皇帝在外巡行时间)。
导致以上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地方藩镇割据的影响 B.保障后勤供应的需要
C.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 D.关中自然灾害的影响
5.明初西南地区的地方行政设置,除了与内地一致的府、州、县之外,还有宣慰司、宣抚司、安抚司、长官司等行政机构。而到了清朝,此类机构的设置大大减少,如云南省就由明朝洪武九年(1376年)的50个减少到清朝雍正末年的13个。这一调整旨在( )
A.将西南地区纳入中国的版图 B.加强国家对西南地区的控制
C.实现西南与内地管理一体化 D.变革边疆地区地方管理机构
6.西方图像常以耶稣赤裸、上身被刺穿的形式来表现耶稣受难的主题,但从出土的明清外销瓷器中可以发现,即使是耶稣会定制的瓷器,也几乎没有用人物的图像作为装饰,取而代之的是十字架、梯子、钉和衣服等具有象征性物品的图像。据此可知( )
A.冲突和适应并存于文化碰撞中 B.明清时期中国传统文化日趋僵化
C.中西方文化在互动中得到发展 D.对外贸易推动了传统绘画的发展
7.清代,合会、行会、善会等经济性会社迎来了大发展时期。《广志绎》载:“告助者,亲朋或征逋追负而贫不能办,则为草具,召诸友善者各助以数十百而脱之。”由此可见,清代经济性会社( )
A.推动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B.开创了基层经济互助的良风
C.增加了政府基层治理成本 D.为社会治理贡献了民间力量
8.1866年,清政府在处理与朝鲜的关系时,理藩院“依照传统的礼仪”与朝鲜打交道;总理衙门则“全神贯注在令西人信服的推理的方式上,对于礼仪则不甚重视”。这表明清政府( )
A.将国际法与朝贡制度相结合 B.全面接受了西方外交理念
C.摒弃了传统的天朝上国观念 D.开始采用西方的外交制度
9.20世纪初,陈独秀指出“中医既不解人身之构造,复不事药性之分析,菌毒传染,更无闻焉”。1941年湖北参议员孔庚认为应中西医并重,渐求汇合为一,增进民族健康。这一变化( )
A.消除了中西医之间的隔阂 B.推动近代卫生体系的建立
C.适应了全民族抗战的需要 D.标志着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10.1952年,中国在莫斯科国际经济会议上与法国等一系列资本主义国家企业建立联系,并且与锡兰签订橡胶贸易协定,同法国、意大利、英国等众多国家签订了进出口协议,总金额高达2.2亿多美元。这些做法( )
A.旨在打破美国对华经济封锁 B.标志着新中国放弃“一边倒”的方针
C.冲击了美苏对峙的世界格局 D.利于打破新中国面临的经济困局
11.古典时代的希腊,许多雕塑都摆放在城邦的公共场所,私人房屋没有用雕塑品装饰的习惯。神庙、竞技场等建筑宏伟而精美,私人居所简陋而朴素。该现象反映出( )
A.希腊化时代多元文化交流融合 B.希腊公民的个性受到神学束缚
C.希腊人以城邦公共生活为中心 D.古希腊建筑设计遵循等级观念
12.有学者认为:1500年以来,安第斯地区、墨西哥和日本的白银生产影响了东南亚群岛的经济和政治发展的各种趋势;拉丁美洲的粮食作物,如木薯、玉米等,对中非、中国和巴尔干地等各个地区的人口发展趋势产生支配作用。该学者意在强调
A.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B.国际交流推动历史进程
C.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D.白银流动催生价格革命
13.蒸汽机被发明后,其动力优势逐渐显露,英国工厂主们发现以蒸汽机为动力的工厂可以选择建在人口密集、交通便利的城镇,不需要像以水力机为动力的工厂那样只能建在河边,而这摧毁了工业乡村的优势,使得人口逐渐向工业城镇聚集成为可能。这说明( )
A.技术进步破坏乡村生态环境 B.蒸汽动力优势改变产业结构
C.生产方式变化促进人口增长 D.工业革命助推了城市化进程
14.19世纪后半期,英国各政党间为了争夺选票,力图在下院中占据多数席位,加强了对党员的纪律要求,以致出现了“即使是多数党的议员也不是其政党的主人,而是它的奴仆”。各政党加强纪律要求,主要是基于( )
A.议会至上的原则被改变 B.内阁的政治影响力扩大
C.政党之间矛盾得到缓和 D.文官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15.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各利益集团经过反复地激烈争论后,促使国会确立了旨在限制移民人数、控制民族来源的移民限额制度。该制度以美国人口中各民族集团的人口数量为基础,规定每年的移民限额和各地区移民来源,彻底结束了建国以来自由放任的移民政策。这项政策推行的主要原因是( )
A.保证美国人有足够的就业机会 B.减少政府在移民福利方面的支出
C.美国国内人口的增加速度过快 D.科学发展导致劳动力的需求减少
16.李光耀在《经济腾飞路——李光耀回忆录》中写道:“没有所谓的亚洲模式,但是东亚儒家社会同西方自由放任的社会,有着根本的差异。儒家社会相信个人脱离不了家庭、大家庭、朋友以至整个社会,而政府不可能也不应该取代家庭所扮演的角色。”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亚洲模式的发展与欧洲模式相一致 B.新加坡的发展离不开儒家文化助力
C.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扮演守夜人角色 D.家庭凝聚力阻碍了国家的经济发展
二、材料分析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唐朝行政体制与日本大化改新】
材料一 唐承隋之后,在塞外地区实行羁縻政策,如唐太宗曾任命当地部落首长为都督、州、县之长官,实行直接统治,但地方社会有着自立的势力。在平定隋末动乱之后,唐朝逐步排除内部地方社会与中央相抗因素。在中央把三省作为中央政治的核心机构,其渊源当是汉魏时期的近侍之官。贞观年间,三省长官犹如宰相,位高权重。三省间互持均衡,并与皇帝相持,所谓门下省的封驳之权堪称典型。在这里,三省的地位显示出了不同于皇帝家产官僚的一面,它在君臣共治的政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这种官衙一员,贵族个体可以说拥有一种独立于皇权之外的性质。
——摘编自【日】谷川道雄《从社会与国家的关系看汉唐之间的历史变迁》
材料二 孝德天皇即位后,于646年颁布《改新之诏》,按照中国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模式,废除奴隶社会体制的“部民制”,将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公民每六年收授一次班田,凡领“分田”者交土地税(租);每年到京城服徭役10天,交纳手工业品(调)。中央设八省一台(监督官吏的"弹正台")、设二官(神祇官和太政官管辖并监督八省)。在各地则设国(司)、郡(司)、里(长)三级行政单位。各级地方官的任免均属中央。
——摘编自刘明翰、陈月清《论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对日本及东亚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行政体制的特点,并指出汉唐中枢决策机构的发展。(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化改新在政治制度方面与贞观之治的共同之处。(4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直到甲午战争之后,清政府才开始痛切地认识到铁路之重要。当时,全国铁路才有360余千米,相比而言,美国是18.2万千米,英国是2.1万千米,法国是2.5万千米,连小小的日本岛国,也有3300千米。铁路在当年对经济之重要程度,宛若今天的互联网。在19世纪至20世纪之交的20多年里,伦敦和纽约两大股票交易所中的公司证券差不多都和铁路有关。美国经济史专家威廉·罗伊甚至认为,铁路公司塑造了公司化美国的早期历史,“简而言之,公司体制结构就是铁路体制结构”。
——摘编自吴晓波《跌荡一百年:中国企业1870—1977》
材料二 在2004年中国引进日本高铁技术时,川崎重工总裁曾建议中方技术人员用两个8年的时间来分别掌握时速200千米技术和时速350千米技术,最终中国高铁仅用6年就掌握到了时速350千米的高铁核心技术,并于2017年推出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复兴号”动车组列车。相较于日本、法国、德国等传统高铁强国数十年的发展历史,中国高铁在短时间内实现了从无到有,甚至在技术等级、运营规模、安全可靠等方面均处于世界领先,实现了中国高铁从“追赶者”到“领跑者”的跨越。
通过对中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2013—2017年的并购数据的研究发现,技术并购对自主创新能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并购企业通过技术并购的方式加快企业技术能力完善,有助于提高自身技术创新能力,加快自主创新成果的产生。
截至2021年年底,中国高速铁路运营总里程超4万千米,约占全球高铁运营里程的百分之七十,并率先实现了“智能高铁”的技术创新。
——摘编自陈向博、丁慧平《中国高铁快速崛起的创新机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时期中国铁路发展滞后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代中国铁路崛起的表现,谈谈其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启示。(8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我国已有了茶叶生产,在四川地区还出现了茶叶贸易。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兴起了许多茶叶种植和加工的基地,江南兴起尚茶风习。入唐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继续南移,南方经济力量增强,为茶叶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隋代开通的大运河,使南北经济文化交流较为便利,南方饮茶之风北传,北方地区的人们开始喜欢饮茶习俗,影响甚至及于塞外少数民族,他们也逐渐嗜茶。北方的茶叶市场逐渐形成并不断扩展,这就加速了茶叶商品化过程,南方农户开始大量种植茶树。由于茶叶是古代社会中重要的经济作物,从事茶叶生产的农户与种植稻麦的农户不同,他们是从事以出卖茶叶为目的的生产者,而不仅仅是出售多余的产品。因此,这类农户已兼具商品生产者的功能了。宋政府不断调整赋税制度,以适应兼营茶业农户的生产实际,规定可以用茶叶折税。
——孙洪升《唐宋时期的茶叶生产与商业资本的关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古代茶叶种植销售的特点及原因。(8分)
材料二 16世纪开始,大航海时代的来临,推动了东西方贸易的发展,欧洲商人、旅行家以及传教士纷纷来华,他们关于中国茶叶的介绍,推动了欧洲的饮茶热潮以及茶叶贸易。在巨大的利润驱使下,茶叶成为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主要商品。到18世纪,伦敦的咖啡馆实际上成了茶馆,茶叶成为英国全民共饮的大众饮料。很长的时期里,在英国形成了一种“中国热”,用中国瓷器饮用中国茶无疑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茶叶带给英国国库的税收曾经达到每年330万镑,占国库总收入的十分之一左右。这些前所未有的财富为近代英国的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发展奠定了最初的经济基础。
——摘编自《近代欧洲的茶叶贸易与中国茶文化的西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茶叶贸易兴盛的原因及其对英国社会的影响。(6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世界遗产公约》,旨在集各国之力,对日益遭到损坏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实施有效保护。《世界遗产公约》确定了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三种类型。1985年,中国正式加入该条约并制定了具体的实施办法。截至2021年,中国已有56项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列入名录,在所有国家中排名第一。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单(部分)
名称 地点 列入时间 名称 地点 列入时间
明清敌宫 北京 1987年 曲阜三孔 山东 1994年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 陕西 1987年 平遥古城 山西 1997年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北京 1987年 颐和园 北京 1998年
长城 15省市 1987年 皖南古村落 安徽 2000年
布达拉宫 西藏 1994年 青城山—都江堰 四川 2000年
——根据国家文物局网站相关材料整理文化遗产保护对保持文化的传承、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具有重要的意义。从上表(或其他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中任意选取其中两处并分别论证其历史文化价值。(要求:角度明确,史实准确,论证合理。)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2.D3.A4.B5.B6.A7.D8.A9.C10.D11.C12.B13.D14.B15.D16.B
17.(1)特点:承袭前代,不断创新;实行直接统治,完备中央集权体制;三省分立并相互牵制;君臣共治;官僚政治体制趋于成熟。
发展:汉魏时期提升内侍职权(或答西汉实行内外朝制度、东汉增强尚书台的作用、魏晋南北朝改尚书台为尚书省,与中书、门下省共同辅助决策);隋唐,三省并称宰相,体制完备。
(2)共同之处:加强中央集权;政府授田;农民交纳租调;完善中央政府机构;设置监督制约机制。
18.(1)原因:清政府早期忽视铁路建设重要性;技术落后,资金短缺;铁路公司体制的缺失。
(2)表现:从引进技术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实现技术反超,领先世界);通过技术并购方式加快企业自主创新;高铁里程领先世界,率先实现智能化。(任答2点即可)
启示:坚持党和政府正确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前提;技术自主创新是发展的关键;创新发展模式才能领先世界。(任答2点即可)
19.(1)特点:我国茶叶种植历史悠久;是古代重要的经济作物;商品化程度比较高;销售范围从南方扩展到北方及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原因:大运河开通;经济重心南移;饮茶之风北传;政府税制的调整;有利的种植加工条件。
(2)原因:新航路开辟和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促进了东西方贸易的发展;西方来华人员的宣传,扩大了西方人对茶叶的需求;巨大贸易利润的刺激,推动了茶叶贸易的发展。
影响:茶叶的输入,改变了英国人的生活方式;推动了“中国热”,传播了中华文化;茶叶贸易的利润,为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增加了英国的财政收入。
20.案例一 明清故宫(北京故宫)
论证: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紫禁城,现称为故宫博物院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故宫(紫禁城)是明清北京城的核心,其设计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规划理念,在功能上符合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故宫见证了明朝的迁都、明清的改朝换代、近代的风云变幻和建国后的保护,是研究明清以来历史的重要资料。故宫博物院是世界上极少数同时具备艺术博物馆、建筑博物馆、历史博物馆、宫廷文化博物馆等特色的世界文化遗产。
案例二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论证: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于1929年被发现,不仅是远古时期亚洲大陆人类社会罕见的历史证据,也阐明了人类进化的进程。北京人的发现证明中国是世界上人类重要的起源地,为中国古人类及其文化研究奠定了基础。北京人遗址发现的大量化石和遗迹对于古人类学、考古学、古生物学、环境学等多学科的研究具有特别的意义。北京人遗址是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利于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
同课章节目录